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1. 诗歌地位与主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现代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它以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 诗歌结构与特色全诗共七节,每节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诗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
诗中的形象鲜明,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诗句,用最直白的话语却传达出深邃的思想,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歌艺术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 教材的教育价值本诗有助于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体会诗歌中的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鲁迅精神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对于鲁迅这个人物,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3. 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有了初步的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朽”“摔垮”等词语的含义。
- 了解诗歌的结构,理解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一、阅读课文,给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1.“情愿做野草 ,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
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事业。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D. 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二、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 正确的画“√” , 错误的画“×”。
1.《有的人》歌颂的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全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这里的“野草”指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
3.诗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有的人》属抒情诗。
()
三、阅读第1节,说说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
2. 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悟能力。
2. 学习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反复、比喻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鲁迅精神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一)诗歌的深层含义和鲁迅精神的理解。
(二)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一)诗歌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内化。
(二)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提问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是谁吗?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 鲁迅生平简介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如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以及他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3. 课文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即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创作,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4. 引入课文主题(二)新课呈现1. 诗歌朗读通过诗歌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首先,教师可以示范朗读,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然后,邀请学生个别或分组朗读,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朗读方式,体会诗歌的内在情感。
2. 逐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阅读诗歌,并对每一句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对于“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作者为何这样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生字生词学习在解析的过程中,特别指出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如“俯下身子”、“不朽”,并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朗读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关注词句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关注情感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重点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学生齐说: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引导: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识记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对比等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自主分析类似的诗歌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学生能够形成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对比等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资源•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及相关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课文朗读音频、生字新词展示、鲁迅生平介绍等。
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鲁迅的课文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鲁迅的伟大之处。
•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的短片或图片,让学生感受鲁迅的形象和精神风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简要介绍作者和诗歌背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或教辅材料进行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读音和书写,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学生跟读、齐读生字新词,巩固记忆,并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加深理解。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提问学生:诗歌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梳理诗歌的层次结构,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4. 分段朗读与解析•教师将诗歌按段落进行划分,并指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本形式,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精神品质。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歌通过对比的手法,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为一首现代诗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整体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以“走近鲁迅,感悟精神”为主题,通过朗读感悟、分析对比、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和事迹,加深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精华版教案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语言运用:能用合适的情感基调来朗诵这首诗,并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思维能力:能通过诗歌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感悟“两种人”的不同。
审美创造:理解诗歌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关注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不同的人,其生与死的价值和意义迴异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甘为子牛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关注描写: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是本诗的主要特色。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重、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1.结合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你找到了哪些资料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到的资料。
(出示课件4)3.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二、教材分析《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它通过两种人的鲜明对比,热情地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无情地鞭挞了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同时也启示人们要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诗歌语言凝练,富有哲理,饱含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
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鲁迅的形象和精神,而这首诗是从纪念鲁迅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精神的内涵以及诗人对鲁迅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对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鲁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学习过鲁迅的《少年闰土》等作品。
然而,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同时,如何从诗歌中体会鲁迅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也是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臧、俯、孺”等生字,会写“垮、郊、躯”等生字,理解“不朽、俯下身子”等词语的意思。
-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了解诗歌运用对比的手法,体会诗歌的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预习、课堂讲解和练习,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理解。
- 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诗歌中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鲁迅伟大的精神品质,激发对鲁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励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两种人的对比描写及其表达的深刻含义。
- 体会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内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新人教版
8.表达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想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9.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鲁迅精神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制度。他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两种人生观,强调了为人民奉献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手法和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讨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鲁迅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中的情感和节奏。
在教学效果上,我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收获。他们不仅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还学会了如何鉴赏诗歌,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学生在情感态度上也得到了提升,更加懂得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首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加强课堂讨论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10.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教案
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7月13日
备课意图
(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及设计意图)
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四、思考以下内容是怎样对比的。
一、 导语
二、 熟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 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三、 在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四、 在此基础上明确前面思考题的答案。
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讨论第二第七节是如何进行照应的。
2、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歌中对比、反复、借用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课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能忘记他吗?1949年,新中国成立,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诗人臧克家参加了首都北京的纪念活动,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有的人》,副标题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来说说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三、学习第1小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两个“死”字、两个“活”字,含义一样吗?2、小结:有的人“活着”,精神已死亡,不过是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有的人生命虽已结束,但精神永存,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虽死犹生。
3、那么,两个“有的人”所指的对象一样吗?第一个是指反动统治者,第二个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2-7小节学习内容:从2-7小节中选择相关联的两个小节。
学习要求:(时间4分钟)1、用关键字概括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以及人民对待这两种人的态度,谈谈体会;(板书:人民)2、根据内容进行分工,练习朗读,注意语气。
各小组汇报:2、5小节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一个“骑”字,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凶暴的形象;“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鲁迅先生“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亲自为他包扎。
六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第八单元27、有 的 人——纪念鲁迅有感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初案)
复备
(个案)
课前预习
(1)课文读通读顺。
(2)搜集鲁迅的作品。
课中研讨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过渡:这首诗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你们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先生的影子,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
(2)汇报读诗句,感悟鲁迅精神。
小结:这首诗并不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见大,“鲁迅”成了一种精神的代名词。
板书设计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教学后记
3.简介诗人臧克家。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4.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5.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3)学生说说学完本诗的收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后延伸
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堂小结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与鲁迅先生有关的课文,本课《有的人》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深化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但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继续走近鲁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笔,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反反复复朗读了诗歌,大家的朗读也从最初的平淡,到最后读出了作者情感的强烈对比。诗歌,就是要在反反复复地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更深的体会。尽管这篇文章创作于1949年,但是我们读来却丝毫不觉得“古旧”,在当今的社会,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大家的课堂交流,我很高兴大家理解了做人的真谛——做有价值的人。是的,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人永远是最可爱的人,鲁迅精神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会通过对比、联系实际生活来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敬伟人、学习伟人精神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表达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鲁迅的敬仰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对鲁迅的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联系实际生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鲁迅作品,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仰之情。
(2)提问:你们对鲁迅有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对鲁迅的评价如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让学生抓关键词、句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课文的内涵。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鲁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鲁迅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及说课1. 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2)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2. 说课:(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接下里五个章节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模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模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模板第【1】篇〗一、课文内容分析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鲁迅逝世13周年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要像鲁迅先生学习,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通篇采用对比的表现方法,以凝练的语言,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讴歌鲁迅的同时,启迪人们向鲁迅学习,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本诗主题鲜明,富于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给人美好的艺术欣赏。
二、学情分析处在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正是初步树立人生观的启蒙阶段,而这首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本单元前几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借助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对比朗读,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
三、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
难点:借助本单元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位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谈一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两种人的形象,明白不同的人的下场2、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3、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2、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教法和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读鲁迅的诗歌《自嘲》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本组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那么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词语说出来。
2、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写。
板书课题《有的人》二、新课传授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
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死了?为什么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文中到底写了哪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汇报交流、明确。
1、有的人活着,却是行尸走肉,对人民,对社会,对他人却一点也没有帮助,这种人活着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2、文章里一共写了两种人。
一种是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讲解“不朽”的意思)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一种是情愿做野草,给人们做牛马的人,这两种人的下场也各不相同。
分别读出他们的下场,两种不同的人的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两种不同的下场,进行鲜明的对比。
3、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重点指导边读边理解“刻”从这个字里,明白那些反动派,那些作威作福的人的的丑恶心思,以及骑在人民头上的那种不可一世的丑陋嘴脸。
与甘心为人民做牛做马的革命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摔”“烂”字里理解人民对那种人的无比憎恨,从“永远记住”和“青青的野草”体会出人民对他们的热爱之情。
排比的句子运用,从而理解对比、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比赛读,读中升华读出对欺压人民的反动派鄙视和轻蔑。
读出对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从读中体现出来,读写结合、文本迁移。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不朽、俯下、牛马、不朽、情愿” 等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掌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学习诗歌中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对表达情感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资料补充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鲁迅的崇敬与赞美之情,以及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学习从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入手,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敬仰和爱戴之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鲁迅的精神,关心他人,勇于奉献,积极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对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他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为深入理解诗歌主题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丰富内涵,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等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以读促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合作讨论、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创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能感受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2.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教学重点】理解和领悟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贡献,了解其生平和主要作品【教学难点】1.怎样运用词语和表达方式描述自己追求的理想2.怎样领悟鲁迅先生为文学和民族做出的贡献【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学习【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姓名及其地位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和民族文化的贡献,建立对其事迹的初步认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听《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师播放歌曲“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学生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讲授】3.师生讨论鲁迅先生的生平教师为学生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简述其经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事迹。
4.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介绍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主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合作学习】5.小组讨论:领悟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组内讨论,让学生结合鲁迅先生的事迹和所作所为,试图领悟其思想和精神。
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拓展】6.仿写练笔教师根据鲁迅先生的一些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以此拓展知识。
7.个人述评:我的理想教师邀请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历,讲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在讲述的过程中,挖掘和总结关键的语句,以此加深对鲁迅先生思想和精神的理解。
【作业】8.完成课后习题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我追求的理想【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了小组讨论、仿写练笔和个人述评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自己表现得还不错,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但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理解:《有的人》全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2.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背景,探讨作者为何要纪念鲁迅,以及通过纪念鲁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词汇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俯首帖耳”、“横眉冷对”等。
4.语法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如“有的人,俯首帖耳,甘为孺子牛;有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所指无改色。”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5.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6.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排比等写作手法,以及鲁迅先生倡导的精神品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人的品质让你感到敬佩?”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认为鲁迅精神在现代社会有哪些体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o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o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以及对不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语言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o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学习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o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资料•诗歌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代表作品?他的精神品质对你有何影响?2.揭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纪念鲁迅先生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三、再读诗歌,深入理解1.对比手法的分析:o提问:诗歌中使用了哪些对比手法?这些对比手法是如何体现的?o学生自由读诗歌,找出相关诗句,并汇报。
o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
2.象征意义的理解:o提问:诗歌中有哪些象征元素?这些象征元素代表了什么?o学生自由读诗歌,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书写“俯、摔、垮、郊、涯”等生字,深刻理解“不朽、尸首、下场、抬举、纪念、情愿、到处、伟大、永远、抬举”等词语在诗歌语境中的含义,提升字词运用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熟练背诵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多种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仔细学习诗歌中对比的写作手法,从诗句的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体会其对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尝试运用对比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深入了解鲁迅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向鲁迅学习,培养为人民奉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诗歌中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结局,从诗句的细节描写中剖析两种人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诗歌的主题。
全面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包括每节诗中两种人的行为、态度、命运等方面的对比,感受其强烈的表达效果,理解对比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彰显主题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领悟作者对生死、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透过诗歌理解鲁迅精神的实质,引导学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情境教学法、拓展延伸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多媒体上展示鲁迅先生的多张经典照片,包括鲁迅先生在书桌前写作的照片、与进步青年交流的照片、在演讲的照片等,同时播放一段舒缓且略带沉思氛围的音乐,如《沉思曲》。
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些鲁迅先生的照片时,你们心中浮现出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呢?比如他的作品、他的思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和有关鲁迅的其它资料,理解诗歌的意思,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有的人
活着却死了
死了还活着
骑在人民头上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把名字刻入石头作野草等火烧
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民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批判(对比)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鲁迅”。
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我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
《有的人》位于本单元的结尾,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
全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
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
每一遍都目的明确,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最后,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
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
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
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在学生心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