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金融危机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摘要: 2007年一场次贷危机席卷整个美国,并在2008年9月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在这次危机中损失严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际社会无疑是一次大地震,对国际格局和国际货币体系也具有深远地影响。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甚至国家信用都面临破产的严重后果。从表面上看金融危机的成因是金融市场无序化、投机行为已近不可控制的程度、金融工具被肆意创造并使用、金融监管乏力且流于形式,但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金融危机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连续受到巨大冲击,以致人们以布雷顿森林会议制度的终结来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专门委员会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问题。1976年1月,参与专门委员会的20个国家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的会议上签订达成《牙买加协议》,奠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基础,因此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也被称为“牙买加体系”。《牙买加协议》的要点可以归纳如下:一是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强调特别提款权(SDR)的国际储备地位。二是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制定和调整汇率,使浮动汇率合法化。三是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的总份额,扩大基金组织在解决成员国国际收支困难和维持汇率稳定方面的能力。“牙买加体系”可以概括为“无规则”的体系。实际上,随着欧元的推出以及欧洲央行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地位逐步确立并呈上升趋势。
二、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关系
任何一次真正的“大危机”都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危机本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国际货币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逐步形成。国际货币体系为美帝国通过美元超额债务支付体系为手段,剥削非美国家为目的的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超额债务支付体系循环系统恶化,导致非美国家产能过剩经济危机,以及帝国超额支付债务而引起的金融危机。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衍生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缺陷: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合作机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过程;
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少信息预警体系;
三、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疏于监管;
四、IMF鼓励推行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新兴市场国家不适当地加速这一进程;
五、IMF行动迟缓,提供资金的能力有限,贻误将金融危机消灭于初期阶段的有利时机。
总之,当前美元主导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不平等、不对称,它既无法促进国际储备多元或者提供一个价值稳定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也不存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也不能保证国际资本的正常流动。因此,与历史上的金本位、金汇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更大的内在不稳定性。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和蔓延,也充分反映和暴露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积极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面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这一变化与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我们应抓住机遇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通过适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降低我国在对外贸易、储备等方面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以保持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
已经呈现出加快的趋势,在东南亚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牙买加体系”所具有的“无规则”的特点和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呈现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为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空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反思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美元霸权的弊端,对于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可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总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必须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系统性改革与完善,从而创造一种稳定与安全的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