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如何以社团的名义写一份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的意见公文
如何以社团的名义写一份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的意见公文为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xx]xx号)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工作1、大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发展学生特长、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加大力度,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活动2、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校团委要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活动月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校团委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社团参加全省、全国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竞赛和交流活动,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
3、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各单位要本着大力扶持,具体指导,把握正确方向的原则,每个社团要选配1-2名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并制定指导教师的考核、奖励办法,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制定社团骨干、成员考核管理办法,把社团负责人员纳入到学生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根据其工作实绩反馈到所在系予以体现。
5、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支持。
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规范地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
团委、教务处、设备处、后勤处等单位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更多的支持,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
大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有限、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
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二、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三、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为加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教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指导和管理的通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指由我校在校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学生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就业的有力根据地,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条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四条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不得损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并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团委)受学校党委委托,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下,负责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学生社团所有成员应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式学籍的在校生。
第七条本条例适用范围为在校团委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及其举办的所有活动。
第二章学生社团的成立第八条学生社团共分为科技类、实践类、人文类、艺术类、体育类五类社团,各类社团登记成立时,均须按照以上类别向校团委进行申请,一个社团只能申请进行一种类别登记。
第九条申请成立的筹备社团一般不直接成为正式社团,首先申请成立预备社团,预备期为一个学期,预备期满后,通过现任社团负责人本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指导单位推荐,经校团委考查通过,方可成为正式社团。
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社团的“双重关系”构建研究
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社团的“双重关系”构建研究作者:郭泽忠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22期郭泽忠(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 224005)【摘要】共青团中央明文赋予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地位,共青团主要从加强政治领导、完善管理办法、推动工作创新等方面强化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鉴于大学生社团具有青年自组织的一般特征,学校团委必须给予社团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
探索性建立学校团委向每个社团委派团员代表制度,由团员代表协助社长开展工作。
由此在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社团之间形成了既有领导关系又有协作关系的“双重关系”模型。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社团;团员代表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其在活跃校园文化、参与学校管理、服务学生成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组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学校共青团组织要研究学生社团产生和发展的趋势,做好对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工作。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共青团组织与大学生社团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尝试在二者之间构建“双重关系”模型,以期共青团组织能够更好地领导与指导大学生社团工作。
1领导关系:团委与大学生社团的首要关系笔者曾从熵增原理及其哲学意义出发,揭示了大学生社团自演化趋势——组织松懈、活动散漫、社团文化偏离方向等,同时指出,为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学校不能袖手旁观,必须主动介入、规范管理。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学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2]事实上,大多数高校都明确团委具体负责学生社团工作。
所以,学校团委与大学生社团的首要关系是领导关系,这不可置疑。
其领导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加强政治领导学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团问题、指导社团工作,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依托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依托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思维潜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及其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强同学友谊,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彼此的共同兴趣和爱好,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按照一定的章程,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以学生自愿方式组成的业余性的学生群体组织。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2005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己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研究依托高校学生社团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对于克服“就业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现状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的英国,是由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的。
他以成熟劳动者的可利用率为依据,从而辨别出哪些劳动者是需要被替代的(不能雇佣的,比如年老的),哪些劳动者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可以雇佣的)。
之后,这一概念传到了美国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学生社团活动学分管理办法
大学生社团活动学分管理办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的相关要求,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社团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学生参与学院建设管理,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培养职业迁移能力,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确立学分认证责任制,实行两级管理社团活动学分认证实行两级管理。
在大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建立由团委和各二级学院组成的学分认证体系。
团委负责院级社团学分认证的统筹规划、教师资格认定、社团活动课程建设和考核、整体学分评定等工作。
二级学院负责二级学院承办代管社团和自办自管社团的教师资格认定、教师课程建设和考核、整体学分评定等工作,接受学院监督。
二、社团活动学分设定根据学院《关于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指导性意见》的相关规定,自学院2009级学生起,将社团学分纳入必修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分,需修满4学分方准予毕业。
社团活动分两大类:一是文化素质与身心发展类社团活动(2学分),二是专业技能与科技学术类社团活动(2学分)。
原则上学生每学期申报加入一个社团,每类社团需修满2学分方准予毕业,如在某类社团成绩、奖项特别突出(在一类社团内完成4个学分),经本人申请、院团委审核,两类社团活动学分可相互替代。
三、社团活动学分认证(一)认证时间春季学期开学后第四周开始认证上一年度秋、冬季学期社团活动学分,秋季学期开学后第四周开始认证本年度春、夏季学期社团活动学分。
(二)认证方式1.按照《学院专业技能与科技学术类社团活动学分评价标准》(附件1)认证专业技能与科技学术类社团活动相关学分。
学生也可通过获取非本专业技能证书(附件2:《学院专业技能证书参考表》)、发表论文等方式直接获得专业技能与科技学术相关学分。
2.按照《学院文化素质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学分评价标准》(附件3)认证文化素质与身心发展类社团活动相关学分。
3.通过正式注册的《学院社团会员证》认证社团活动学分。
《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条例》
****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为加强我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参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院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社团是根据社团创办程序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具有固定章程的学生团体。
社团实行登记成立,学期注册,活动审批的基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条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活动原则,完善自我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第二章社团成员及管理机构第六条社团的所有成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
外籍学生加入社团后须到国际合作部备案。
第七条社团负责人和主要骨干纳入学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其社团工作成绩在相关的综合测评和推优评奖中给予相应考虑。
第八条社团必须具备固定的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应是我校所属部门或组织,指导教师应是我校专任教师。
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应对所指导的社团进行必要的指导;各部门、各院(系、所、中心)也应大力支持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并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审批和指导。
第九条社团可根据发展需要和团员人数成立团支部,受共青团学生社团总支部委员会的指导。
论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征、 兴趣特 长 , 进 而对 自身 的 能力 、 特 点 有更 为 清 晰 的把握
与判断 , 更 快 地 明 确 自身 所 适 合 的 工 作 领 域 及 岗 位 , 从 而 为
自己 的职 业 生 涯 指 明方 向 , 并 自觉 提 高 职 业 素 质 与 能 力 。
1 大 学 生就业 竞争 力的 内涵
教育部 、 共 青 团 中 央《 关 于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社 团 工 作 组 成 , 为 实 现 成 员 共 同 意 愿 为 目的 , 按 照 其 章 程 开 展 活 动 的 的意见》 中明确指 出 : “ 高 校 学 生 社 团 活 动 是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学生 群众 团体 。学 生社 团 在大 学 生综 合 素质 拓 展 、 就 业 能 的重 要 渠 道 和 有 效 方 式 , 在加 强校 园文 化建 设 、 提 升 学 生 综 力 提 升 方 面 起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集中表现 在以下方 面。
NO .04, 2O1 4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2 0 1 4年 第 O 4期
论加强学 生社 团建设提 升大学 生就业竞争 力
陆 竹 棠
( 黄河科技 学院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6 )
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质 、 引导学生适应 社会 、 促进 学 生成 才就 业等方 面 发挥
社 团建设 , 强 化 其 在 学 生 就 业 竞 争 力 提 升 方 面 的积 极 作 用 。
( 1 ) 有 助于学生进 行职业 探 索与定 位 。通过 选择 社 团,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作者:朱书阳,江倩瑶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11期朱书阳,江倩瑶(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现状入手,探讨了高校社团数量、分类、管理与宣传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社团管理;社团问题DOI:10.16083/ki.22-1296/g4.2015.11.009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20—02收稿日期:2015—04—06作者简介:朱书阳(1984—),女,常州武进人。
江苏理工学院团委,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质量,教育管理。
江倩瑶(1994—),女,常州武进人。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社团管理。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社团更是发展迅速。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青年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高校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社团组织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优的舞台。
学生社团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认识、接触、了解社会并且去适应社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且迎来了高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学生社团的作用对象是高校学生,其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的研究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此课题,我们从多方面了解社团和大学生成长的关系,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提供较好的环境,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
社团在高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它对大学生的身心有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导向作用。
国内对社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近几年来对高校社团的研究增多。
据调查显示,我国各大高校约有85%以上的在校生参加过一个或多个社团。
对学生社团、学生会、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学生社团、学生会和共青团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学生社团
提升社团活动的质量与多样性:鼓励社团根据自身特色和成员需求,举办丰富多彩、有深度的活动,避免活动形式单一和内容重复。
加强社团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团章程和管理制度,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社团运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增强社团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联合活动、分享会等形式,促进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学生会
明确学生会的服务宗旨:学生会应始终以服务广大学生为宗旨,积极倾听学生意见,及时反映学生需求,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公开工作成果和财务信息,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
加强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选拔有能力、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三、共青团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共青团应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适应新时代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如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活动、推出互动式学习项目等。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搭建青年学生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桥梁,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增长见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意见和建议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社团联合会社团管理章程
社团管理章程为加强我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规章制度,参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学院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本章程所称学生社团,是指所有学生社团组成,是根据社团创办程序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具有固定章程的学生组织。
第三条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条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活动原则,完善自我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第六条学生社团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经费。
原则上不得进行经营性活动,社团的财务管理必须遵守学校的财务制度和本规章有关经费规定及其具体实施细则。
第七条学生社团的成立必须有相应的上级管理部门的批准,并按照本章程的要求进行登记。
第八条各学生社团下属与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社团联合会作为全院各类社团的主管机关,对各社团及其各项活动进行管理、指导、扶持和监督,并进行定期评估活动,归于社团联合会各项职能工作,学生社团享有批评、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第九条学生社团的会员应是去的正式学籍的在校生。
各类社团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应遵守本制度章程具体相关条例。
第二章社团的成立第十条社团成员及社团发起成立应具备以下条件:(一)申请成立社团应同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新社团应至少由20名以上同学发起。
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促进和保障学生社团积极健康发展,繁荣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XX大学相关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生社团是指由我校在校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为实现共同目标、促进共同发展自愿组成,经审核通过校团委和相应的挂靠单位的一年考核期后,正式登记注册并按照社团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第三条学生社团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校设立“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社联)管理、服务学生社团,在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下全面负责学生社团工作。
第二章学生社团的成立第五条申请成立学生社团须具备以下条件:(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二)有明确的社团章程、规范的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的详尽发展规划;(三)与现有学生社团相比存在明显的自身特色;(四)无跨校、跨地区性质;(五)鼓励社团有唯一挂靠单位、指导教师及其书面意见。
第六条申请成立学生社团时,须提交的材料包括:(一)《XX大学学生社团成立申报表》;(二)学生社团章程;(三)社团发展规划;(四)社团负责人简历及所在单位党团组织的书面鉴定;(五)社团挂靠单位的书面意见、拟聘请的指导教师的个人简历及其书面意见;(六)其他必要材料。
第七条学生社团章程须包括以下内容:(一)学生社团名称;(二)学生社团性质、宗旨;(三)组织结构设置;(四)社团资金来源及财务管理办法;(五)社团管理层的产生方式、职权范围、任期及罢免程序;(六)会员的权利与义务;(七)会员入会资格及程序;(八)章程的修改程序;(九)其他应当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第八条申请成立学生社团的程序:(一)申请成立学生社团的主要发起者或者主要组织者向社联提交申请材料;(二)经初审、社团答辩、民主推荐等程序,社联拟定批准成立名单,并报校团委审批。
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引导和推动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在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我院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指由全日制在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并在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注册登记的,按照本管理办法和其它社团制度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第三条社团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在院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原则。
第四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与爱好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社团,发挥个人特长,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二章社团的管理部门和组织建设第五条共青团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以下简称“院团委”)是所有社团的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所有社团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全院社团的成立、注册、更名、合并、注销、备案;2. 指导社团按规章制度的规定开展工作;3. 负责社团大型、涉外活动的审批及其它社团活动的审查;4. 帮助社团解决困难,提供条件;5. 与有关部门协调,支持社团开展活动;6. 负责社团的年度考核评比等。
第六条学生社团指导部门和指导教师应履行以下义务:1. 了解并遵守有关学生社团的各项章程、管理办法;2. 指导社团会员大会的召开和负责人的推选;3. 了解社团开展的活动及内部动态,严格把关,加强监督,承担活动的审批责任;4. 配合学院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和切实加强对社团发展的指导。
社团管理条例
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社团成员及管理机构第三章社团成立第四章社团活动第五章社团财务第六章社团管理第七章社团变更及解散第八章附则为加强我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大学相关规章制度,参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制定本条例。
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北京大学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
第二条社团是根据社团创办程序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具有固定章程的学生团体。
社团实行登记成立,学期注册,活动审批的基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以及维护学校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条社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
第五条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活动原则,完善自我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编辑本段第二章社团成员及管理机构第六条社团的所有成员必须是我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
外籍学生加入社团后须到国际合作部备案。
第七条社团负责人和主要骨干纳入学校学生骨干培养体系,其社团工作成绩在相关的综合测评和推优评奖中给予相应考虑。
第八条社团必须具备固定的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应是我校所属部门或组织,指导教师应是我校专任教师。
指导单位和指导教师应对所指导的社团进行必要的指导;各部门、各院(系、所、中心)也应大力支持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并从学生管理的角度进行必要的审批和指导。
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社团建设
高校共青团组织与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
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的颁布,2005年1月,团中央、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科技进步和办学规模扩大,高校学生社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一是数量多、规模大,发展快但不够平衡。
二是部分社团活动主体不突出,主旋律不鲜明,随意性比较大。
三是部分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生命力。
四是部分社团工作得不到挂靠单位的重视与支持。
五是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严重缺位。
六是社团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无办公和活动场地。
七是部分学生社团因经费不足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外部因素对学生与社团活动影响加大。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高校如果不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那么将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大局。
高校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目前,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模式一般采取的是“一体两翼”的大团建模式,也就是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为两翼。
众所周知,学生会在高校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在学校和学生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的地位在高校非常明显,学生会的工作能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得到学生的广泛遵循和认可。
而学生社团是由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挂靠在不同的院系或部门,会员分布在不同的院系专业,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形式灵活,但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模板)
X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202X年修订版)为加强我校学生社团管理,深化学生社团素质拓展教育与发展兴趣爱好功能,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和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X学院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我院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校级学生组织。
第二条社团是根据社团创办程序在学校登记注册的、具有固定章程的学生团体。
社团实行审核登记成立、年度注册、活动审批的基本管理办法。
第三条社团是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班级院系为主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第四条社团必须坚持以X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X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条社团应遵循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加强纪律;既要活跃气氛,又要保证秩序的活动原则;社团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及有关规定,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安定团结,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与安定和谐的校园氛围;社团应完善自我管理,确保健康发展。
第六条学生社团的成员应是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第七条在社团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共青团X学院委员会(以下简称“校团委”)指导设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负责社团的日常指导、监督、服务工作,协调社团之间的关系,组织社团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社团活动,繁荣我校社团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中青联发 [2005]5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
大学生社团在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不够规范、硬件条件有限、发展还不平衡等问题。
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
二、明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三、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
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
各地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团中央、教育部将定期组织社团开展交流活动,评选全国优秀学生社团。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
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向。
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
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
生社团建设,并创造条件,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水平。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
要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要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
高校要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必要经费,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
要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募集活动资金。
要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中心,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
高校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整个工作计划之中;学校团委要在党委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宣传、学生管理、教务、科研等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学校后勤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支持和帮助,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
切实加强政治领导。
学校团委和有关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对学生社团组织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要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不使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
要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规范完善管理办法。
学校团委要设社团部或指派专人负责社团工作,社团数量较多的高校可成立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载体,由校团委负责指导,社团联合会主要负责人由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社团工作的同学兼任。
各地方和学校要依据本意见制定、修订具体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评优奖先、财务管理和监督、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内容、目标和办法。
要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要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管理规范、在校园有广泛和积极影响的社团,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不断推动工作创新。
要密切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工作。
要积极探索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刊物与宣传活动的管理方式和办法,认真研究学生社团之间竞争加剧、学生社团与学生会及其它学生组织的关系处理、学生社团活动个性化和社会化程度增强等问题。
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
五、不断健全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工作机制
探索评价机制。
要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育人功能和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为主要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建设。
要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纳入到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之中。
完善激励机制。
要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建立研究机制。
要以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构建研究队伍,关注和研究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学生社团工作的动态信息,总结和把握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为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
2005 年 1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