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知其不可而为之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行舍藏
?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 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 惧,好谋而成者也。”( 7·11 )
孔子对弟子颜渊说:“用到所学的道理时,就落实到 行动中去;用不到的时候,就收藏在身上,只有我和 你有这样的可能吧。”弟子子路说:“先生要率领军 队打仗,那么会跟谁在一起呢?”孔子说:“赤手空 拳地与猛虎搏斗,没有任何凭借地过大河,这样去送 死却不知道悔改的人,我不能跟他一起去。一定要是 那种面对事情而知道有所畏惧,擅长于谋划而能成功 的人。”
探究七: 儒家积极入世与用行舍藏是否矛盾,他
与道家的隐有何区别?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 李零教授如是说:“隐士,道德高尚,孔子做不到, 他不但敬重,还打心眼儿里佩服。但隐士看不起他, 嘲笑他。分岐在于,隐士彻底不合作,而孔子却不能 忘情于世,忘情于人。他总想在坏人里找好人,不肯 放弃最后的努力。”
一方面说明孔子仍用大夫的政治责任 要求自己,表现他对周礼的虔诚;另一 方面也说明孔子对鲁国君臣实现自己的 要求原本就没有抱有多大希望,是明知 其不可而为之。面对礼崩乐坏,政治混 乱的现实,孔子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 责任感。反复申说,反映了孔子无可奈 何的心情。
鲁哀公为什么说“告夫三子”?
哀公说“告夫三子”,实属无奈, 因为当时的鲁国也是公室衰微,私 室强大,三桓握有实权,以致国君 没有实际决断权。
【14?38】《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4?39】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 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 曰:“鄙哉!百度文库硁乎!《莫己知也,》斯 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在听了荷蒉之人的点评之后,为什 么说“果哉!未之难矣”?
用凤来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 的时候都不隐去,是德行衰败的表现。 世道动乱,政治不清明,劝孔子不要 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
【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 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
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而谁 以易之?》且而与其从 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知其不可而为之
为什么不可为? 为什么要为之?
【天下无道,礼崩乐坏】春秋末期, 由于公室衰微而私室强大,在权利的 斗争中弑君的行为时有发生,这其中 有公室成员篡位而弑君,卿大夫或国 君近侍等与国君有仇而弑君。
第一章
讨伐弑君者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 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 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 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为什么沐浴而朝?为什么明明知道 不可行,还要“不敢不告”?
探究:孔子去报告时为何要“沐浴而朝”?
表明孔子对此事的重视。
探究:为何反复申说自己“不敢不告”?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仲由(前542~前480),字 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 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耿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 孝。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 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 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 于改正错误 ,深得孔子器重。孔 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
荷蒉之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孔子的知音, 孔子击磬,将自己的心声寄托于磬声, 而荷蒉之人能听其声而察其意,虽有指 责之意,却是中肯之言,不虚妄,不嫉 妒,以一种平和中正的态度揭开了孔子 心中的殷忧。所以无论从态度上还是从 语言的切中度上都无法驳斥,是故孔子 才发出此言。
第三部分
孔子的自我总结
【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 图,吾已矣夫!”
? 于丹教授如是说:“儒家哲学说到,是培养一种践道 者,也就是培养一批能够担当文化使命的特殊阶层。 这个阶层中的精英的品格,就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可以忘却一己得 失,把自己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利益中。这是一种信 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其前提是朴素的, 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这种情况孔子理应知晓,但他首先禀告国君 而没有直接找三桓这种实权人物,为什么?
体现了孔子遵守礼制的思想。
第二章
“仕”与“隐”的 论争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 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 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 之言。
楚狂要表达什么意思?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 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 之矣。”
内容拓展
? 道家讲究消极避世,而儒家讲求积极入世,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最直接的体现。但 孔子的入世思想是有原则的。李零教授认为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可以有两种理 解:一种是明知不可行,硬干,这是直道; 一种是既然不可行,不妨拐着弯儿干,这是 曲道。孔子属于后一种。孔子是个失败者, 但不撞南墙不回头,曲里拐弯也要干,他很 执着。他是个堂吉诃德。”孔子是怎样拐着 弯干呢?
喜。”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
不通,就乘木伐子到海外去。那 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仲
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 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 而被杀害。
“仕”与“隐”的 论争
【18?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diao.子 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