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钱浩

摘要:介绍了东西方文化在个人与集体关系、思考问题的模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三个方面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并阐述其对教育的影响。

关键字: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一、西方式的个人主义与东方式的群体和谐

西方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历来置于相对重要的地位,主张突出个人的主体性,维护个性的自由和权利,既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又重视保持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一定的独立地位。考察西方个人主义的起源,当归于以海洋贸易为主体的生活方式和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民主政治。长期的海上贸易和民主生活打破了氏族制和贵族制条件下以天然人伦来保持的整体性,使个人从整体中分离出来;人们的自由精神和权利意识的形成,为西方古代个人主义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西方个人主义的传统及文艺复兴运动对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权利的提倡,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拉伯雷在其著作《巨人传》中通过对法兰西一个王子高康大的受教育经历的描述,讥讽了经院主义对人性的藐视、对个体的压抑,立足于人的个体存在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西方个人主义提倡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但他的对立面并非单独的个人,而是某种外在的权威,即个人主义所争取的是作为人的自由,不在依附于或盲信于某一外在的权威和权力;个人主义所强调的不在利益的争夺,而是对人格、人道、人权、人性的捍卫。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本体论和价值论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并不为社会所接受。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是以血缘家族为中心、在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大一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这种农业文化更加强调整体利益,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更容易采取整体主义。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个人主义含义的“私”与具有整体主义的“公”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统治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儒家就将“公私”问题提到价值观、道德观的高度来认识。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指出“君子谋道不某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从公私观出发,相对于整体的权威而存在的个人则是微不足道的,追求个人利益更是与社会道德相违背。传统文化无视“人”的存在和权力;将个人只是作为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整体是目标,是最高的存在,个体是渺小的,只有当个体被整体所包容,为整体所承认,个体的存在才有价值。

办理教育的目的立足于社会整体,因而中国传统教育对个人身心和谐发展与个性完善弃之不谈。在教育过程中所关注的主要是受教育者在社会伦理方面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和升华。因而传统上对人才的评价不外乎两条:“尊德性,道学问”。德性的优劣是衡量人才高低的重要标志,而“道学问”不过是对《四书》、《五经》死记硬背情况的考察。以社会需要为根本而进行单一的经学教育,其结果只能是培养一些安于现状、俯首听命的“腐吏”和“顺民”,个性的张扬和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则望尘莫及。

二、西方式的非理性主义与东方式的道德理性主义

西方传统的非理性主义主要通过对宗教的盲目信仰、从人本主义中反映出来。叔本华批判理性主义,否认“人是理性的动物”,创立唯意志论;他主张把人非理性的情感、意志当做唯一的真实存在,对西方的哲学和教育产生重大影响。非理性主义者认为科学本身所依靠的逻辑和公理都是不可靠的,他们在贬低知识的同时,崇尚智慧和直觉,并且提出教师不应该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是一位思想的解放者,因而教育应当培养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价值的创造者。

中国文化传统是以成为人文宗教的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导,以人文领域为思考主体的,他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宗教特点决定了中国教育长期以来以浓厚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作为思考教育问题和从事教育活动的依据。

三、西方式的人定胜天与东方式的顺应天物

西方征服和战胜自然的思想起源于基督教教义。《圣经》说:人和自然本来相处和好,但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受到上帝惩罚。上帝让蛇与人时代为敌,让土地长出荆棘,使人终年劳苦,只有辛

勤劳作才能得到食品。这则教义反映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人只有征服自然才能生存。人要征服自然,前提是要研究自然,知道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这使得西方形成了对自然科学的奋力追求。西方文化观念中将人与自然放在对立的地位来看待,主张征服自然,但中国传统文化却主张天人合一、顺应天物。这种社会倾向直接反映到传统教育中,正统教育只以社会知识、道德伦理为内容,社会科学取代自然科学地位。参考文献:

[1]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 史静寰. 当代美国教育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8

[3] 金传宝. 西方先贤对教育的沉思 [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4] 钱兴. 中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 [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