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开卷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之教学对策

重庆市自2007年实行中考历史开卷考试以来,几家欢喜几家愁。外行说:开卷考试就是考大家谁翻书翻得快;内行说:开卷考试比闭卷考试还难;家长说:早就不该让娃儿记那么多没用的死知识啦;学生说:开卷考试并不是简单翻翻书就能解决问题,有些题书本上根本没有,不知如何下手;历史老师说:开卷考试不会过多考书上的死知识,而是更侧重考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我想就中考历史开卷考试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以此与各位同仁共勉。

开卷考试是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考试,要求我们以主观思维为主,融历史知识于其中;重过程,轻结论;重能力,轻知识。历史开卷考试考查的核心是学生的能力。那么,对于历史教师来讲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以适应开卷考试呢?

一、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中考实行开卷考试后,部分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松懈了下来,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历史学科学与不学一个样,反正中考的时候可以抄本。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不仅与实行开卷考试的初衷背道而驰,而且严重影到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只有把思想上的误区解除了,才能对提高考试成绩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开卷考试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除此之外,开卷考试更注重的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联系现实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这就需要扩大学生自己的知识面,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给学生补充“新鲜血液”。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根本谈不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首先,作为历史教师,要放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要认识到教师不能是历史知识的简单灌输者、垄断者、权威者,而是与学生一起的知识的探究者、组织者、运用者,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欣赏者、促进者、组织者,学生首先要得到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不只是知识的单一掌握。

其次,要大胆改革尝试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谈话、交流、练习、讲演、论文交流、探究等方式,培育新型的教、学关系,通过活动、探讨、交流,一起构建知识体系,得出结论或知识。要重视“过程”教学,力求让学生多讲、多说、多做,在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再者,多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以关心、爱心感化学生。培育学生良好的情操,调动良好的情感。

另外,要善于总结、归纳知识,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育学生科学用书

第一,不要题题都翻书。绝大部分学生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时翻翻书,但是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实行政、史合卷,在规定的时间内,厚厚的一摞书翻来翻去,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会极大地影响答题速度和考试的心情。况且,有的开卷考试试题中有活动与实践探究题,这样类型的题答案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因此,要告诫学生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对实在找不到答案的题目,再翻书查找。

第二,往书上记笔记要系统、有条理。很多学生把平时复习的例题、辅导书上重要的题目、自己记不清的题目、老师强调的题题目都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内容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告诫学生要学会整理笔记,不要把所有东西都往书上记,应当有选择摘抄一些重要的、系统化的知识点。同时,抄东西时要分门别类,把知识划分成不同的专题,如:现代经济的发展变化、近代现代抗争与探索史、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世界文化等。这样,针对不同问题分门别类地去查找,省时、省力并提高了复习效率。

第三、仔细审题,不要盲目抄书。有的同学看到试题后想到以前做过类似的题目,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到书中那些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接近,就开始抄。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就难以形成一套完整思路,往往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因此,考试时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关键词,找准结合点。

第四,要重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四、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是“消化”,即弄清知识点,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明确基本观点的内涵。我们如果对所学知识停留在“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这个层次上,就谈不上真正的消化,也不可能使所学知识进入大脑“信息库”并进行有效的存储。如对有关“国际关系”的知识,我们在复习时可以这样“消化”:弄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霸的重点区域、主要原因、情况及其后果,认识资本的扩张本性。了解国际关系中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的变化,重视法德关系、英法俄关系、英德关系、英美苏关系、中美关系等把握国际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的重要国际组织,它们在国际关系发展史的地位和作用。弄清国际关系格局的含义从宏观角度认识历史全貌和全面、辨证地评价历史问题。

二是“简化”,即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和结构化。如果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混乱,造成知识的混淆,也不易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信息还原、再现。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要将知识简化,这就需要善于归纳和整理。例如,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以图示或表格等方式进行归纳和概括,也可整理成不同的专题。比如初二中国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主题,内容较多,在复习时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六个大问题:伟大的历史转折、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对外开放、世界经济的奇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共会议,然后再逐一讲解,这样就形成了网络。记忆起来比较方便,从总体上把握住了这单元的知识。

三是“深化”。深化的关键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做法是关注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重视联系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学会运用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重大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在学完《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了有关一战的基本知识后,说一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何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你认为战争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以外,还为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做?这就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因此,历史课不是单纯地说教,只有将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课内所学,课外升华”,较好地提高复习效率。

五、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有许多初三的学生,面对越来越多的学习内容和越来越大的升学竞争压力,许多该记忆的知识点总是记不住。为此,很是焦急。因此,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对提高成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面对多而杂的学习内容,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贪多图快。应对记忆的内容作出概括和分析,分散记忆。早晨的时间最适宜背诵,晚上时间适宜思考。当然,这也要因人而异。

其次,对不理解的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向老师、同学请教,把不懂的弄清,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多重复几遍,效果会更好,效率会更高。

最后,要注意多搜集一些记忆的窍门和方法,帮助记忆。例如:图表式、线索式等,来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温故而知新”,要养成经常复习的好习惯,做到“学而时习之”,切忌不能“一暴十寒”。

以上就是本人对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几点体会,不对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