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宽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宽容”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在这里说了宽容的三个层次,这句话也是论语的最后一篇,非常值得一读了。
其一是宽容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过程:
不懂得命运,不掌握命运的人,是不能成为君子的,君子必然是一个有宽容心的人
所以说,宽容首先是了解自己的人,这也是佛家说的内观照。了解自己的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按正确的道路走,学会走自己的路。
我们开车的时候最怕什么,怕有人突然变道,突然从一边拐到自己的行车道路上,这样子做的危险性极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想要不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要素,第一,自己的车子一同变道之前给在另一条车道上行驶的车辆足够的警示,比如,打灯,鸣喇叭等,让对方了解自己意图,避免误判。人在社会上其实也是一样的,想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做到心地宽,一定要让别人了解你的真实意图,避免利益误判,形成冲突,其二,要学会走自己确定的正确的人生道路,既便是要临时占用别人的道路也要给别人足够的警示,不至于发生冲突,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君子之道。
其二,宽容是一个由外至内的过程。
礼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点,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包括行为模式,面对各种事件时的反应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常用的词“宠辱不惊”;礼的第二重意义在于价值观,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是由其内在价值观决定的,“趋炎附势”“仗恃欺人”“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是对人的价值观决定行为模式的经典栓释;所以孔子说,人无礼不立,没有适当的外表形式的人,其为人不得到人们的肯定,为人失败,故不能立。
其三,宽容是一个识人识已的过程。
问:何为智,孔子说,知人;问,何为爱,孔子说,爱人。知人,爱人是一个相互统一的过程,要学会宽容,首先要学会知人。曾有一个人去餐厅吃饭,服务生端汤上来的时候手指浸到汤里面了,他便说,你的手指到汤里了。。。服务生回答:不烫!
不知其言,人与人便完全不在同一个频道之中,相互便不能理解与沟通,宽容便无从谈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语言,所以知言是知人的最重要环节,学会宽容从知言开始,佛祖拈花,伽叶一笑,这种心灵的领会与沟通是建立在长期的沟通与相识之中的。
孔子说“宽容”(前传篇)
这个题目其实有点麻烦,因为前一篇直接写了孔子对关宽容论述的三个层次,但并没有说明清楚儒家的宽容与我们常说的宽容的区别以及定义,所以,这一篇应当是前传,而不是续作。
即然说到宽容,那就得首先讲清楚什么是宽容?
宽容(forgiveness,tolerance)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引自:不列颠百科全书)。
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能容忍别人(引自:现代汉语词典)。
宽容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对彼此的行为或是语言或是文字的理解与支持,或是谅解与纵容。
宽容的存在首先有一个范围性,行为或语言的范围在于行为、语言的影响区域内,大声喧哗或是其他的对周围环境或是其他人造成影响的行为,在其受影响的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对其的容忍度。
而对于文章或是其他文字类、歌曲类、其他艺术作品的作品来说,其传播的程度和被人知晓的程度或范围就是其范围。
这就是宽容的范围性,所谓的宽容首先存在于受影响的人群范围之中,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人群可以作出的相应的本能反应或是受控反应。
宽容是一种受控行为模式
在受影响的人群中,人会因为受到的影响而产生本能的应激反应,而宽容是在意识控制之下的受控行为,是人类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本能行为的结果。
什么是儒家的心目中宽容呢?
一、“直”是宽容的基础。
有人说儒家宽容精神而形成"无对、不争、礼让" 是对人的一种纵容,其实不然。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朱熹对“以直报怨”的解释是,“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按照朱子的诠释,夫子“以直报怨”的意思是,对于跟自己有怨恨的人,仍以公正无私的态度来对待他。
这就是儒家的宽容,“直”不是鲁蛮,不是直率的率性而为,而是秉持人世间的一种公义、公理,是儒家崇尚的高贵品质。对“怨”最佳的处理办法就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以世间的公理大义来对待,这就是最大的宽容。
以德报怨,只会纵容仇恨者的伤害或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孔子不主张傻乎乎的以德报怨,人家骂你了,你还开心的笑着说:骂得好。。这不是笨蛋吗?孔子其实是反对这种做法的。
这就是儒家“宽容”的第一层次,宽容是建立在公理公义基础上的宽容,不是无底线无条件的宽容,谦谦君子,不卑不亢,是儒家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礼”是宽容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最佳距离。
礼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处事的行为模式,既有约定俗成的部分,也有习惯的沿革。
只有确立正确的对人对事的价值观,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模式,所以儒家说的礼即是应当学习的行为方式,也是必须修炼的品格修养。以至于孔子说到,人无礼不立的提法了!
我们注意到孔子曾说过,“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在这里“立”当然的包括了人的价值观的确定和行为模式的确立两层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或亲或疏,过亲未必是好事,冬天的时候有一群刺猬在一起取暧,当它们太近的时候就会互相伤害,太远则不能彼此保存温度,直到它们最终找到了相互之间应当保持的最佳距离,而这个距离在人类当中就是一个字:“礼”。
儒家认为:礼是人与人之间的最佳行为模式,也是人与人之间最佳的距离,“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或许是对这种距离感的合适说明。
三、“爱”是宽容的价值追求
在论语中我们多次可以看到孔子对爱和智的论述,知言的目的在于知人,知人的目的在于尊重别人的感受,关怀他人,爱护他人。
儒家对宽容的目标价值追求是很明确的,宽容的目标就是爱人!
荀子说“: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敬天,爱人,儒家的爱从来就不是小爱,而是一种天地顺应的大爱,与佛家所称的爱“无我执”的爱一样,是一种天道之下的大爱。
敬人,爱人,是一种自然而本能的反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天地之造物造人,缺陷是一种美,有人直,有人委婉,有人聪明,有人狡诘。。。不完美的世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也如音乐中的和声,当三和弦到七和弦到九和弦时,不和谐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而越强烈的不和谐感就会产生强大的音乐推动力,把不和谐推向音乐的高潮。戏曲也是如此,戏曲的剧烈冲突从来就是戏曲的最高潮,也是各种矛盾解决的时间,对缺陷美的欣赏是儒家对宽容的爱的栓释。
包容缺陷,容忍过错,期待未来。
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倘若没有宽容,人们将永远生活在仇恨的痛苦中,无论被亏欠者或者亏欠者,都无法逃脱“恨”的钳制。只有宽容,才能不再在刀锋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