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头歌《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

头歌《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

头歌《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头歌《信息系统安全》课程实验指导引言信息系统安全是当今互联网时代至关重要的领域之一。

信息安全实验

信息安全实验

8信息安全实验实验一信息安全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杀病毒软件的安装、使用和设置方法。

2.掌握避免黑客入侵的网络安全技术方法。

3.掌握防火墙软件的安装、使用和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查杀计算机病毒①安装或使用本机已经安装的杀病毒软件查杀本机系统盘(含内存、引导区和邮箱)或优盘的病毒。

②在杀毒过程中,研究该杀病毒软件的各方面的性能后,对该杀病毒软件在查杀毒性能、操作界面、升级或更新等各方面做出一个综合性评价报告。

③无论是否查出有病毒,请将提示窗口抓图贴到实验报告中。

2.防黑客入侵手段(1)给Windows XP设置密码①打开“控制面板”从“用户账户”中创建一个用户并为这个账户设上密码。

②定义更安全的密码规则用到的是系统的“本地安全设置”工具,从“开始”按钮打开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secpol.msc”并确定。

出现如图1-1所示的“本地安全设置”对话框。

③在此对话框的左窗格展开“账户策略”中的“密码策略”,右窗格显示的选项就是要定义的密码规则。

图1-1“本地安全设置”对话框设置“密码策略”④首先双击“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将安全设置设为“已启用”,此时用户在“控制面板”“用户账户”中创建的密码必须包含大小写英文、阿拉伯数字及特殊字符这三种类型字符,如果未包含其中一种字符,将会弹出对话框提示,重做第①步。

⑤双击“密码长度最小值”,设置用户创建密码的最小位数,可以输入0至14之间的阿拉伯数字,0表示不要求检测创建的密码长度。

这里密码长度最小值建议设为8个字符,一旦用户原创建的密码不满足要求的位数,系统也将弹出对话框警告,重做第①步。

⑥“密码最长(短)存留期”设置:这个选项是设置密码的过期时间,即在指定的周期时间内必须更换一次符合要求的新密码。

当然,设置为0则表示密码永久不作废,最长的周期时间是999天。

这里将“密码最长存留期”设置为“密码最短存留期”的2至3倍,如最长存留期设为30天,那么最短存留期可以设置为10天。

《物联网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物联网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图像输入与输出基本操作(2学时)实验二基于DCT域的数字水印技术(2学时)综合性实验基于傅立叶域变换的数字水印技术(4学时)实验前预备知识:数字水印技术是利用数字产品普遍存在的冗余数据与随机性,将水印信息嵌入在数字产品本身中,从而起到保护数字产品版权或者完整性的一种技术。

现在学术界对数字水印算法的理解都是将一些不易察觉的具有随机特性的数据嵌入到图像频域或空域的系数上。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看,嵌入水印可以看成是在强背景下迭加一个弱信号,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分辨率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要迭加的信号幅度不超过HVS的对比门限,人眼就无法感觉到信号的存在,所以可以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一定调整,在不影响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嵌入一些水印信息. 数字水印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所示:图1 数字水印系统基本模型水印嵌入器的输入量有三个:水印信号M,宿主信号S和密钥K。

水印信号M是指原始水印(图像或一个数字序列)通过一定的方法经过调制将嵌入到宿主信号中的数字信号。

宿主信号S是指被嵌入水印的信号(原始信号)。

密钥K则指用于提高水印系统安全性的密码信息,它独立于宿主信号。

密钥有私有密钥和公共密钥之分,前者指攻击者在明确了水印嵌入方法但又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水印不会被破坏或盗取;后者是指攻击者对宿主信号(如内容标识、语言字幕等)不感兴趣的情况下,密钥也就不存在保密性,可以作为公共密钥。

实验一图像输入与输出基本操作一、实验题目:图像输入与输出操作二、实验目的学习在MATLAB环境下对图像文件的I/O操作,为读取各种格式的图像文件和后续进行图像处理打下基础。

三、实验内容利用MATLAB为用户提供的专门函数从图像格式的文件中读/写图像数据、显示图像,以及查询图像文件的信息。

四、预备知识熟悉MATLAB开发环境。

五、实验原理(1)图像文件的读取利用imread函数可以完成图像文件的读取操作。

常用语法格式为:I=imread(‘filename’,‘fmt’)或I=imread(‘filename。

信息安全实训指导

信息安全实训指导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训指导书一、课程基本知识1、实训目的:主要为配合网络安全的相关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础进行一系列的实际安全配置实验训练。

在实训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进行相关实际的网络安全配置和制定系统防范措施。

学生通过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网络安全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基础安全技术知识。

网络与信息安全实训,是为了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使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有更全面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目的:(1)提高实际工作中配置和维护各种服务器的能力。

(2)通过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与维护,掌握网络中常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3)对系统服务器进行入侵检测操作,能更好的掌握各种协议的应用。

实训的任务主要是使得学生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具有使用网络安全方面的软硬件产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一系列的实际安全配置实验内容,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安全工具和软件。

2、实训内容:Windows下Snort的安装与配置、利用证书或PGP软件传输加密/签名的邮件附件和正文、防病毒软件的使用、CA证书的安装、申请及在Web 中的应用:证书申请和证书签发;基于SSL的安全Web服务配置;CRL签发;用户管理和证书查询、本地入侵Windows 2000系统、远程攻击Windows 2000系统、使用X-SCANNER扫描工具发现系统漏洞、用Sniffer软件抓取数据报,分析数据报、木马病毒的查杀、NC实验。

3、实训所用设施:PC机、交换机、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PGP 软件、及其他软件等4、实训任务及要求:根据提供的实训题目,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实验、实训方法,启发学生扩大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并且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提高实验、实训效果。

实训过程中,注意记录实训步骤。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信息安全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信息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熟悉常用的信息安全操作工具和方法。

3. 培养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2. 实验环境:搭建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包括若干主机和服务器。

3. 实验内容:3.1. 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扫描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的开放端口,并记录扫描结果。

3.2. 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对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

3.3. 使用弱口令攻击工具对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弱口令攻击,测试其安全性。

3.4. 利用网络钓鱼工具进行网络钓鱼攻击,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并分析攻击效果。

3.5. 使用反弹Shell工具在实验环境中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并演示如何防范此类攻击。

实验结果:1. 根据扫描结果,分析开放端口的意义和可能的安全威胁,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和防护措施。

2. 根据漏洞扫描结果,及时修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验证弱口令攻击的威胁,警醒用户要设置强密码,并做好密码管理和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

4. 通过网络钓鱼攻击的演示,提高用户的警觉意识,防范钓鱼等社交工程攻击。

5. 演示防范反弹Shell攻击的方法,包括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安全操作是保护个人隐私、企业重要信息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信息安全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

不仅对个人而言,企业和政府也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信息安全操作中,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工具和方法,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弱口令攻击和网络钓鱼攻击等。

了解这些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信息安全的实验报告(3篇)

信息安全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实验内容包括:1. 熟悉常用的信息安全工具和软件;2. 学习基本的加密和解密方法;3. 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和防范措施;4. 了解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

二、实验原理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本实验涉及以下原理:1. 加密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使未授权者无法获取原始信息;2. 解密技术:使用密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恢复原始信息;3. 安全协议: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4. 入侵检测:实时监控网络和系统,发现并阻止恶意攻击。

三、实验内容1. 加密与解密实验(1)使用RSA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2)使用AES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3)使用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2. 信息安全工具使用实验(1)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通信过程;(2)使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3)使用XSSTest进行跨站脚本攻击实验;(4)使用SQL注入攻击实验。

3. 信息安全防护实验(1)使用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策略;(2)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控网络流量;(3)使用安全审计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所需软件,如Wireshark、Nmap、XSSTest等;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加密和解密实验;3. 使用信息安全工具进行网络扫描、漏洞扫描和攻击实验;4. 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5. 使用安全审计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密与解密实验:成功使用RSA和AES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验证了加密技术的有效性;2. 信息安全工具使用实验:成功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使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使用XSSTest和SQL 注入攻击实验,验证了信息安全工具的功能;3. 信息安全防护实验:成功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使用安全审计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信息安全与信息管理实验指导书

信息安全与信息管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古典密码学实验(4学时)一、实验目的古典密码体制虽然比较简单且容易破解,但是研究这些密码的原理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设计和分析现代密码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实验,了解密码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古典密码学的加密、解密方法,并设计实现加密、解密程序。

二、实验设备及环境硬件设备:局域网,学生实验主机。

软件环境: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Microsoft Visual C++ 6.0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等编程工具三、实验内容1.自由选择学过的某种编程语言编写一种替代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

2.选:自由选择学过的某种编程语言编写一种置换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

3.程序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完整的加密、解密过程,密钥可由用户自由设定。

四、实验原理(查阅资料填写)古典密码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古典密码学原理,古典密码学中的经典算法。

五、实验步骤描述程序分析与设计过程,画出程序流程图,说明程序中所用到的常量、变量、功能函数等的确切定义。

对程序进行功能性测试,通过表格方式给出测试结果,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程序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程序清单(进行必要注释)实验二:端口扫描器分析与设计(4学时)一、实验目的扫描器是网络信息收集的一种方法,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端口扫描和漏洞扫描。

通过上机实验,掌握端口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端口扫描技术在网络攻防中的作用,并设计实现端口扫描程序。

二、实验设备及环境硬件设备:局域网,学生实验主机。

软件环境:Windows 2000/XP操作系统Microsoft Visual C++ 6.0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SuperScan等常用端口扫描工具(自带)三、实验内容1.下载并使用一种以上常用的网络端口扫描器软件,分析所选择的几种扫描器的功能、特点和效率,统计并记录扫描结果。

2.模仿使用的端口扫描软件设计并实现一种端口扫描程序,测试并记录扫描结果。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践作业指导书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 (4)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 (4)1.1.1 信息安全定义 (4)1.1.2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1.2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4)1.2.1 常见信息安全威胁 (4)1.2.2 防护措施 (4)第2章密码学基础 (5)2.1 对称加密算法 (5)2.1.1 常见对称加密算法 (5)2.1.2 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5)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1 常见非对称加密算法 (5)2.2.2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应用 (6)2.3 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2.3.1 哈希算法 (6)2.3.1.1 常见哈希算法 (6)2.3.2 数字签名 (6)2.3.2.1 数字签名的实现过程 (6)2.3.3 数字签名的作用 (6)第3章认证与访问控制 (6)3.1 认证技术 (6)3.1.1 生物认证 (6)3.1.2 密码认证 (7)3.1.3 令牌认证 (7)3.1.4 双因素认证 (7)3.2 访问控制模型 (7)3.2.1 自主访问控制模型 (7)3.2.2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7)3.2.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7)3.2.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 (7)3.3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7)3.3.1 身份认证 (7)3.3.2 权限管理 (7)3.3.3 访问控制策略 (8)第4章网络安全协议 (8)4.1 SSL/TLS协议 (8)4.1.1 SSL/TLS协议原理 (8)4.1.2 SSL/TLS协议功能 (8)4.1.3 SSL/TLS协议应用 (8)4.2 IPsec协议 (8)4.2.2 IPsec协议工作原理 (9)4.2.3 IPsec协议应用 (9)4.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 (9)4.3.1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原理 (9)4.3.2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关键技术 (9)4.3.3 无线网络安全协议应用 (9)第5章网络攻击与防范 (9)5.1 网络扫描与枚举 (9)5.1.1 网络扫描技术 (9)5.1.2 枚举技术 (10)5.2 漏洞利用与攻击方法 (10)5.2.1 漏洞利用概述 (10)5.2.2 攻击方法 (10)5.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5.3.1 防火墙技术 (11)5.3.2 入侵检测系统(IDS) (11)第6章恶意代码与防护 (11)6.1 计算机病毒 (11)6.1.1 病毒的定义与特征 (11)6.1.2 病毒的分类 (12)6.1.3 病毒的传播与感染 (12)6.1.4 病毒的防护措施 (12)6.2 木马与后门 (12)6.2.1 木马的定义与特征 (12)6.2.2 木马的分类 (12)6.2.3 木马的传播与感染 (12)6.2.4 木马的防护措施 (12)6.3 蠕虫与僵尸网络 (12)6.3.1 蠕虫的定义与特征 (13)6.3.2 蠕虫的传播与感染 (13)6.3.3 僵尸网络的定义与特征 (13)6.3.4 蠕虫与僵尸网络的防护措施 (13)第7章应用层安全 (13)7.1 Web安全 (13)7.1.1 基本概念 (13)7.1.2 常见Web攻击类型 (13)7.1.3 Web安全防范措施 (13)7.2 数据库安全 (14)7.2.1 数据库安全概述 (14)7.2.2 数据库安全威胁 (14)7.2.3 数据库安全防范措施 (14)7.3 邮件安全与防护 (14)7.3.1 邮件安全概述 (14)7.3.3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4)第8章系统安全 (15)8.1 操作系统安全 (15)8.1.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15)8.1.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15)8.1.3 操作系统安全实践 (15)8.2 安全配置与基线加固 (15)8.2.1 安全配置概述 (15)8.2.2 安全配置实践 (15)8.2.3 基线加固概述 (15)8.2.4 基线加固实践 (15)8.3 虚拟化与云安全 (15)8.3.1 虚拟化安全概述 (16)8.3.2 虚拟化安全实践 (16)8.3.3 云安全概述 (16)8.3.4 云安全实践 (16)第9章物理安全与应急响应 (16)9.1 物理安全设施 (16)9.1.1 安全区域规划 (16)9.1.2 机房设施安全 (16)9.1.3 网络设备安全 (16)9.2 安全审计与监控 (16)9.2.1 安全审计 (16)9.2.2 安全监控 (16)9.2.3 安全审计与监控的协同作用 (17)9.3 应急响应与处理 (17)9.3.1 应急响应计划 (17)9.3.2 应急响应团队 (17)9.3.3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17)9.3.4 事后总结与改进 (17)第10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7)10.1 信息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17)10.1.1 信息安全策略概述 (17)10.1.2 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17)10.1.3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7)10.1.4 企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遵循 (17)10.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7)10.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18)10.2.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8)10.2.3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18)10.2.4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 (18)10.3 信息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8)10.3.1 信息安全培训的意义与目标 (18)10.3.2 信息安全培训内容与方法 (18)10.3.3 信息安全意识提升策略 (18)10.3.4 信息安全培训的实施与评估 (18)第1章信息安全基础1.1 信息安全概念与体系结构1.1.1 信息安全定义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产,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避免由于非法访问、泄露、篡改、破坏等造成的信息丢失、损害和不可用的一系列措施和过程。

《信息安全综合实习》实验指导书(校外)

《信息安全综合实习》实验指导书(校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信息安全综合实习实验类别:综合实习适用专业:信息安全适用班级:信安1202授课教师:高娜娜一、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本实验课程是在学习完《密码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程序设计等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践课程后的一次专业综合性实验。

通过参与实际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系统的运作管理、技术支持或应用开发等实践活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类信息安全问题,根据安全需求利用技术手段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初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设计和将来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在实习单位可以选择以下工作活动作为实习内容,关键在于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1)WEB应用漏洞挖掘及渗透测试;(2)数据库安全(攻击与防护);(3)操作系统安全(攻击与防护);(4)恶意软件分析;(5)内网渗透及防护;(6)企业安全加固;(7)安全事件取证及调查;(8)移动终端设备安全研究;(9)安全事件快速响应;(10)其他信息安全相关研究。

三、实验步骤:(1)调查实习单位的组织结构、各机构职责、管理模式;(2)调查实习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和关键信息资源;(3)调查了解实习单位在业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4)明确实习单位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和发展的目标;(5)与企业导师明确实习任务,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具体实习工作;(6)每日记录实习日志;(7)编写实习报告。

四、实验要求:(一)实习日志实习日志记录每天的实际工作情况,至少记录3周(15个工作日)的时间。

实习日志模板见附件2,也可以手写完成。

(二)实习报告要求和内容(1)实习报告必须提交电子版和打印版。

(2)实习具体工作不论是信息安全的管理、实施、维护、还是开发,都要求对实习单位运用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进行系统分析。

信息安全实训课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训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我国信息安全水平,培养具备信息安全专业技能的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信息安全实训课程。

本实验报告旨在记录我在信息安全实训课程中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心得。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信息安全实训课程中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3. 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4. 为今后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实验目的: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方法,提高系统安全性。

(2)实验步骤:1)检查操作系统版本,确保系统已安装最新补丁;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减少系统攻击面;3)设置强密码策略,提高账户安全性;4)启用防火墙,防止恶意攻击;5)开启系统日志,便于安全事件追踪。

(3)实验结果:成功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高了系统安全性。

2. 实验二:网络扫描与漏洞检测(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扫描与漏洞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发现潜在安全风险。

(2)实验步骤:1)使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获取目标主机信息;2)使用Nessus进行漏洞检测,发现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3)针对发现的安全漏洞,提出相应的修复建议。

(3)实验结果:成功发现目标主机存在的安全漏洞,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3. 实验三:入侵检测与防范(1)实验目的:掌握入侵检测与防范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实验步骤:1)使用Snort进行入侵检测,监控网络流量;2)根据检测到的入侵行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3)使用iptables进行网络安全策略配置,限制非法访问。

(3)实验结果:成功识别入侵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网络安全。

4. 实验四:加密与数字签名(1)实验目的:掌握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

(2)实验步骤:1)使用OpenSSL进行对称加密,保护数据传输安全;2)使用OpenSSL进行非对称加密,实现数字签名;3)验证数字签名,确保数据来源可靠性。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实验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实验方案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每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互联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前的知识普及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密码安全、网络诈骗和网络攻击等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警惕意识。

2. 密码保护实验在这个实验环节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设置密码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密码。

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密码保护案例,引导他们思考密码保护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引导学生亲自设置密码,并通过模拟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密码泄露的后果。

3. 网络诈骗防范实验通过观看视频和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和特点。

之后,采用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网络诈骗犯和受害者的角色,让他们深入了解网络诈骗的本质,并学会防范网络诈骗的方法。

4. 网络攻击实验通过实际网络攻击的案例分析和演示,学生将了解网络攻击的危害性和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计算机不受攻击。

5. 实验总结及讨论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环节,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总结及讨论,让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三、实验条件1.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2. 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3. 实验工具: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视频、案例分析资料四、实验过程1. 实验前知识普及在这个环节,可以准备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视频和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资料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见问题。

2. 密码保护实验这个环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讲解密码保护的重要性和原则,然后引导学生亲自设置密码,通过模拟的方式让他们体验密码泄露的后果。

安全生产《信息安全基础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

安全生产《信息安全基础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

《信息安全基础实验指导》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古典密码算法实验名称:古典密码算法实验类型: 设计性实验学时:4适用对象: 信息安全一、实验目的学习常见的古典密码学算法,通过编程实现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加深对古典密码体制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密码学奠定基础。

二、实验要求分析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的功能需求,详细设计实现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的数据结构和流程,给出测试用例和测试步骤,得出测试和结论。

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必须提供加密和解密两个接口:int encrypt()和int decrypt()。

当加密或者解密成功时返回CRYPT_OK,失败时返回CRYPT_ERROR。

三、实验原理古典密码算法曾被广泛应用,大都比较简单,使用手工和机械操作来实现加密和解密。

它的主要应用对象是文字信息,利用密码算法实现文字信息的加密和解密。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密码算法,以帮助读者对密码算法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

1.替代密码替代密码的原理是使用替代法进行加密,就是将明文由其它的字母、数字或符合所代替后形成密文。

这里每个明文字母对应的密文字母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接收者对密文进行逆向替换即可得到明文。

替代密码有五种表现形式:○1单表代替即简单替代密码或者称为单字母代替,明文字母表中的一个字符对应密文字母表中的一个字符。

这是所有加密中最简单的方法。

○2多名码代替就是将明文字母表中的字符映射为密文字母表中的多个字符。

多名码简单代替早在1401年就由DuchyMantua公司使用。

在英文中,元音字母出现频率最高,降低对应密文字母出现频率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多名码,如e可能被密文5、13或25替代。

○3多音码代替就是将多个明文字符代替为一个密文字符。

比如将字母“i” 和“j”对应为“K”,“v”和“w”代替为“L”最古老的这种多字母加密始见于1563年由波他的《密写评价》(De furtiois literarum notis)一书。

信息系统安全实验指导书

信息系统安全实验指导书

信息系统安全实验指导书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系2008年2月·哈尔滨实验一 PGP加密试验本实验需要2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对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的方法,对加密理论知识加深理解。

.二. 实验准备在网上查找“PGP教程”,先认识PGP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然后查找“PGP加密原理”,认识PGP的加密原理。

关于PGP的加密原理以及其他的信息可以参见下面这些网页:/pcedu/soft/doc/001218/1.htm太平洋网/SoftChannel/72356695560421376/20011108/203842.s html天极网/www/special/pgp.asp中国IT认证实验室不过这些网页介绍的PGP软件是PGP6.5版本甚至更早的版本,截止到撰写该上机实验时PGP已经升级到版本8了,因此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不同。

PGP8.02版本可以通过下面地址下载:/html/1/3/dlid=9223&dltypeid=1&pn=0&.html太平洋网站;/downloads/freeware/index.html这是PGP网站上提供的。

三. 实验内容及步骤1、PGP简介PGP软件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加密软件。

它能实现对文件、邮件、磁盘、以及ICQ 通信内容实现加密、解密、数字签名的功能,适合企业、政府机构、卫生保健部门、教育部门、家庭个人进行安全通信使用。

并且,PGP公司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需要,分别推出了PGP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次实验,使用的是免费的个人版本。

由于是免费的个人版本,不能实现邮件的加密签名功能,也不能实现磁盘的加密功能。

PGP的加密是采用了RSA以及杂合传统的加密算法来实现加密的。

加密的关键在于一对密钥,该密钥对包含一个公钥以及一个私钥。

公钥和私钥是根据某种数学函数生成的,并且通过一个密钥来推测另外一个密钥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中,明文可以用公钥来加密,然后用私钥解密得到原文,明文也可以用私钥加密,然后用公钥解密得到原文。

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张跃进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目录实验1 古典密码算法 (1)实验2 局域网攻击与防范 (4)实验3 网络信息收集与漏洞扫描实验 .. 6 实验4 网络数据获取与分析实验 (7)实验5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实 .. 8 实验6 网络攻击实验 (9)实验7 网络防御实验 (10)实验8 Windows2000用户账户的管理.. 11 实验9 Windows安全模板配置 (12)实验10 配置瑞星个人防火墙 (16)实验11 黑客软件的使用 (42)实验12 PGP实验 (43)实验13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52)附录实验报告的格式 (64)实验1 古典密码算法一、实验目的通过编程实现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加深对古典密码体制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密码学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凯撒密码、替代密码、维吉尼亚密码、置换密码三、实验环境运行Windows 或Linux 操作系统的PC机,具有GCC(Linux)、VC(Windows) 等C语言编译环境。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古典密码算法历史上曾被广泛应用,大都比较简单,使用手工和机械操作来实现加密和解密.它的主要应用对象是文字信息,利用密码算法实现文字信息的加密和解密.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密码算法,以帮助读者对密码算法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凯撒加解密算法实现∙实验任务1.了解凯撒加密、解密过程,掌握其工作原理;2.编写凯撒加密、解密编码程序要求:1)分别实现对文字和对文件的加密和解密2)密钥由用户输入;3.总结实验过程:方案、编程、调试、结果、分析、结论。

∙实验环境1.Windws9x/NT/2000/XP∙编程工具1.Javascript2.Visual C++ 6.03.C++ Builder4.其它●凯撒加密参考♦50B.C,Julius Ceasar 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替换密码- ——后被人称为恺撒密码(Caesar cipher )♦首先被应用于军事上(cf Gallic Wars)♦替换方法,每个字母用其后的第三个字母替换♦Caesar cipher 可以描述如下:♦Plain: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Cipher: 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一般形式,可以把Caesar cipher 中字母移动的位数由3变为1-25中的任何一个替代密码替代密码算法的原理是使用替代法进行加密,就是将明文中的字符用其它字符替代后形成密文.例如:明文字母a,b,c,d ,用D,E,F,G做对应替换后形成密文.替代密码包括多种类型,如单表替代密码,多明码替代密码,多字母替代密码,多表替代密码——.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典型的单表替代密码,恺撒(caesar)密码,又叫循环移位密码.它的加密方法,就是将明文中的每个字母用此字符在字母表中后面第k个字母替代.它的加密过程可以表示为下面的函数:E(m)=(m+k) mod n其中:m为明文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数;n为字母表中的字母个数;k为密钥;E(m)为密文字母在字母表中对应的位置数.例如,对于明文字母H,其在字母表中的位置数为8,设k=4,则按照上式计算出来的密文为L:E(8) = (m+k) mod n = (8+4) mod 26 = 12 = L2. 置换密码置换密码算法的原理是不改变明文字符,只将字符在明文中的排列顺序改变,从而实现明文信息的加密.置换密码有时又称为换位密码.矩阵换位法是实现置换密码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将明文中的字母按照给的顺序安排在一个矩阵中,然后用根据密钥提供的顺序重新组合矩阵中字母,从而形成密文.例如,明文为attack begins at five,密钥为cipher,将明文按照每行6列的形式排在矩阵中,形成如下形式:a t t a c kb e g i n sa t f i v e根据密钥cipher中各字母在字母表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给定一个置换:1 2 3 4 5 6f =1 4 5 32 6根据上面的置换,将原有矩阵中的字母按照第1列,第4列,第5列,第3列,第2列,第6列的顺序排列,则有下面形式:a a c t t kb i n g e sa i v f t e从而得到密文:abatgftetcnvaiikse其解密的过程是根据密钥的字母数作为列数,将密文按照列,行的顺序写出,再根据由密钥给出的矩阵置换产生新的矩阵,从而恢复明文.【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原理部分对替代密码算法的介绍,自己创建明文信息,并选择一个密钥k,编写替代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2)根据实验原理部分对置换密码算法的介绍,自己创建明文信息,并选择一个密钥,编写置换密码算法的实现程序,实现加密和解密操作.加密工具的使用实验任务1:试用《加密工具》文件夹里面的加密软件,讨论其功能特点、适用范围。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习实训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实习实训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训指导书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目录实验一:常用信息安全工具的使用 (3)实验二:加密解密程序的编写 (6)实验三: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23)实验四:木马攻击与防范 (31)实验五:windows2003下架设和配置VPN (38)实验六:到网络公司学习实践网络安全技术 (47)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48)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49)实验一:常用信息安全工具的使用实验学时:6实验类型:验证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概念和原理2、熟悉嗅探、网络漏洞扫描等常用工具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二、实验内容1、利用嗅探器监视网络上的信息(数据包),分析网络性能和故障。

2、利用嗅探器监视网络上的信息窃听用户的账号与密码信息。

3、利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Sniffer工具嗅探Sniffer即网络嗅探器,用于监听网络中的数据包,分析网络性能和故障。

通常在同一个网段的所有网络接口都有访问在物理媒体上传输的所有数据的能力,而每个网络接口都还应该有一个硬件地址,该硬件地址不同于网络中存在的其他网络接口的硬件地址,同时,每个网络至少还要一个广播地址(代表所有的接口地址),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合法的网络接口应该只响应目的地址是自己硬件地址或者自己所处网段的广播地址的数据帧,同时丢弃不是发给自己的数据帧。

而sniffer就是一种能将本地网络接口设置成“混杂”(promiscuous)状态的软件,当网络接口处于这种"混杂"方式时,该网络接口具备广播地址,它对所有遭遇到的每一个帧都产生一个硬件中断以便提醒操作系统处理流经该物理媒体上的每一个报文包。

sniffer工作在网络环境中的底层,它会拦截所有的正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并且通过相应的软件处理,可以实时分析这些数据的内容,进而分析所处的网络状态和整体布局。

信息安全实验指导(最新版)

信息安全实验指导(最新版)

21
实验内容和任务
• 快捷工具栏介绍(从左到右)
• • • • • • • • (1)添加主机:被监控端IP地址添加到主机列表。 (2)删除主机:将被监控端IP地址从主机上删除。 (3)自动搜索:搜索指定子网内安装有冰河的计算机。 (4)查看屏幕:查看被监视端屏幕。 (5)屏幕控制:远程模拟鼠标及键盘输入。 (6)冰河信使:点对点聊天。 (7)升级1.2版本:通过冰河远程升级服务器程序。 (8)修改远程配置:在线修改访问命令,监听端口等服 务器程序。 • (9)配置本地服务器程序:将安装前对G_Server进行配 置。
19
实验环境
• 两台windows sever 2003的计算机,通过网络
连接。安装冰河木马。
20
实验内容和任务
• 任务1.冰河木马的使用
1.冰河介绍 。冰河木马一般有两个文件组成:G_Client和 G_Server,其中G_Server是木马服务端,用来植入目标电 脑序,G_Client是木马控制端,打开G_Client弹出冰河主界 面
18
实验原理
4.木马工作原理 (1)木马的传统连接方式。一般木马都采用C/S运行模式, 可以分两部分,即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原理是当服务器 端在目标计算机运行时,一般会打开一个默认的端口进 行监听。 (2)木马反弹技术,随着防火墙技术发展,它可以有效 拦截传统的连接方式。但是防火墙对内部发起连接认为 正常连接,利用这个缺点让服务器端主动发起连接在通 过某些方式连接到木马客户端。 (3)线程插入技术,一个应用程序运行后,都会在系统 中产生一个进程,同时每个进程对应不同的标识符,系 统会分配一个虚拟内存空间给这个进程,有关一切程序 都会在这里执行。线程插入技术就是利用线程间运行相 对独立性,是木马融入系统的内核,这种技术把木马作 为一个进程,把自身插入其他的应用程序的地址空间。 这样就达到了彻底隐蔽的效果了。

信息安全 实验指导

信息安全  实验指导

防火墙软件的安装和设置⏹实训目的1.掌握天网防火墙的安装和设置2.掌握防火墙规则的制定3.了解防火墙的警报和监控等功能⏹背景知识⏹实训内容注意:本实验在虚拟机中完成1.安装防火墙:安装“天网防火墙”主程序“防火墙3.0.0.1000 build 0710.EXE”(使用默认路径安装)2.设置“天网防火墙设置向导”:了解安全级别(默认即可)→设置开机是否自动启动和局域网IP地址(默认即可)→常用应用程序设置(默认即可)→重启询问(点“取消”)3.重新启动虚拟计算机(防火墙均需重启才能生效)4.查看应用程序规则:(天网防火墙可以对应用程序数据传输包进行底层分析拦截功能,它可以控制应用程序发送和接收数据传输包的类型、通讯端口,并且决定拦截还是通过)5.新增应用程序规则(允许Net meeting通讯):点击“增加规则”→点击“浏览”,选中“C:\Program Files\NetMeeting\conf.exe”→“该应用程序可以”下全部勾选→“TCP协议可以访问的端口”勾选“任何端口”→“不符合上面条件时”勾选“询问”6.网络访问监控:点击“当前系统中所有应用程序网络使用状况”按钮,可以看到本机使用网络的情况,请仔细观察有哪些程序在使用网络7.禁用所有默认IP规则(以方便检查后面自定义规则是否正确):IP规则管理→将所有规则前面的勾去掉→保存规则8.自定义IP规则达到防止Ping的目的:IP规则管理→增加规则→输入名称和说明;数据包方向设置为“接收”;对方IP设置为“任何”;协议类型设置为“ICMP”;类型和代码分别设置为8和0;满足要求时“拦截”同时还“记录”和“警告”→保存规则9.(本步骤不做)自定义规则允许自己Ping其他计算机:IP规则管理→增加规则→输入名称和说明;数据包方向设置为“接收”;对方IP设置为“任何”;协议类型设置为“ICMP”;类型和代码都设置为“0”;满足要求时设置为“通行”→规则上移→保存规则10.自定义IP规则屏蔽TCP类型的21~445端口:IP规则管理→增加规则→输入名称和说明;数据包方向设置为“接收”;对方IP设置为“任何”;协议类型设置为“TCP”;本地端口设置为从21到445;对方端口设置为从0到0;TCP标志位设置为“SYN”(同步请求);满足要求时设置为“拦截”→保存规则(想一想:这样设置之后其他机器还可以访问本机的共享吗?试试看)11.查看日志:点击“日志”按钮,可以看到本机安全日志Windows的安全配置实验⏹实训目的熟悉Windows 系统中有关的安全设置项目,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与信息传播教研室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信息安全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学生要真正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必须通过实验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巩固学生所学到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实验内容有很多,主要包括安全程序设计和安全软件使用两部分。

教材的习题部分包含了一些简单程序设计题,这些题目可以作为实验内容,通过上机来完成。

教材中介绍的DES 算法、RSA 算法和MDS 算法可以作为该课程或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编写程序实现DEs 算法、RSA 算法和MDS 算法,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AES 算法和NTRU 算法的研究与实现可以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课题。

考虑到教材的篇幅以及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本教材主要提供安全软件使用方面的实验,以丰富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感性认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安全软件既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也可以成为攻击、破坏系统的工具。

希望学生通过实验,强化信息安全意识,切不可利用安全工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主要写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体会等就可以了,不必写实验说明部分。

教材提供的实验内容只是实验的主要部分,具体实验时可以增加实验内容,并写到实验报告中。

实验1 加密与隐藏一、实验目的(1)提高对加密与解密原理的认识;(2)提高对信息隐藏原理的认识;(3)学会使用加密与隐藏软件。

二、实验环境Pentiuum III、600 MHz以上CPU , 128M 以上内存,10G 以上硬盘,安装windows 98 以上操作系统,加密与隐藏软件EsayCode Boy Plus 。

EasyCode Boy Plus ,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EasyCode Boy Plus界面三、实验内容与步骤加密文件任意编写一个 Word 文档,如,执行程序,打开 EsayCode Boy Plus 窗口→选中“加密”→“添加文件→选中要加密的文件(如 my. doc )→在密码输人框中输人密码→“开始加密”→打开加密文件,如,看到的将是乱码。

说明:实际上EasyCode Boy Plus可以加密任何类型的文件,并对文件的每个比特单元加密。

如果需要加密一个文件夹,可以单击“批量添加文件”,程序将加密文件夹中的所有文件;如果被加密的文件较大,可以选中“启动快速加密”选项;如果只对文件名加密,可以选中“加密文件名”选项,这时加密后的文件名会改变,无法打开或执行。

解密文件在 Esaycode Boy Plus 窗口→选中“解密”→选择被加密的文件→在密码输人框中输人密码→“开始解密”→打开解密的文件,如,可以看到文件的内容已经被解密或文件已经可以运行。

生成随机密码在 Esaycode Boy Plus 窗口→选中“加密”→“产生随机密码”→在弹出的“随机密码生成器”窗口中打开所有选项,改变密码位数或密码中特殊字符数→单击“生成。

说明: EsayCode Boy Plus 可以生成安全强度很高的密码。

一般情况下使用 8位由大小写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密码就可以了。

生成可自解密文件在 EsayC0de Boy Plus窗口→选中“编译 ExE”→选择“将文件编译为 ExE 文件”→“浏览”→选择要加密的文件(如 my . doc )→在密码输人框中输人密码→“开始编译/加密”→打开被加密的.exe 文件,如,程序会弹出窗口提示输人密码,输人密码正确后才能打开文件。

在 EsayCode Boy Plus 窗口→选中“编译 EXE ”→选择“对 ExE 文件加密码保护”→“浏览”→选择要加密的.exe 文件,如→在密码输入框中输人密码→“开始编译/加密”→执行被加密的.exe 文件,如,程序会弹出窗口提示输人密码,输人密码正确后程序才能继续执行。

说明:自解密文件就是文件每次使用前输人密码后才能执行,或输人密码后可以将文件解密释放。

文件隐藏与恢复在 EsayCode Boy Plus窗口→选中“文件嵌人”→“浏览”,选择要作为寄主的文件(如)→“浏览”,选择要嵌人的文件(如)→在密码输人框中输人密码→选中“嵌人后删除寄生文件”选项→单击“嵌人文件”按钮→观察寄主文件使用变化。

在 EsayCode Boy Plus 窗口→选中“文件嵌人”→“浏览”→选择要释放寄生文件的寄主文件(如 my. exe)→“浏览”,选择寄生文件释放后存放的目录→在密码输人框中输人密码→选中“释放后恢复寄生文件初始状态”选项→单击“释放文件”按钮→观察寄主文件和寄主文件使用的变化,如 my. exe 、 my. doc 。

说明:寄主文件是隐藏文件的载体,寄生文件是被隐藏的文件。

EsayCode Boy Plus 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文件作为寄主文件,将各种文件隐藏到不同类型的文件中。

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寄主文件和寄生文件大小的变化,或通过 Hiew 等文件代码编辑器查看寄主文件和寄生文件内容的变化。

伪装文件夹在 EsayCode Boy Plua窗口斗选中“伪装目录”、在左侧的目录树中选择需要进行伪装的文件夹。

在右侧“伪装类型”中选择伪装类型(如“快捷方式”)。

“伪装目录”。

观察被伪装的文件夹变化。

说明:在进行目录伪装前需要先结束对该目录中所有文件的操作,如退出该目录中正在编辑的文档等。

可以在进行目录伪装时加上密码保护。

实验说明建议实验课时为 2 个学时。

实验 2 破解密码一、实验目的(1)了解口令破解基本方法;(2)体会设置安全口令的重要意义。

二、实验环境Pentiuum III、600 MHz以上CPU , 128M 以上内存,10G 以上硬盘,安装 Windows 2000 以上操作系统,破解密码软件L0phtCrack、、APDFPRP、等,关闭杀毒和防火墙软件。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破解 Windows 2000/XP 系统密码安装L0phtCrack(简称LC5)软件,运行 LC5,根据 LC5向导( LC5 Wizard )选择密码猜测模式,根据软件提示一步一步进行,即可以获得本地或远程计算机 Windows 2000/ xP 系统所有用户密码。

说明: LC5可以用来检测 Windows NT/2000/Xp/ UNIX 用户是否使用了不安全的密码,可以作为系统管理员评估用户口令安全性的工具。

也是最好、最快的操作系统管理员账号密码破解工具。

LCS 功能很多,实验时每个功能可以试做一次。

破解Office文档密码任意编写一个 Office 文档,并对该文档进行加密。

如,通过 Word 菜单上的“工具”→“选项”→“保存”→在“打开权限密码”中,为设置密码,如 123456 。

执行→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人(或打开)要破译的文件名(如)→选择 Bruce force (暴力攻击)→在 Bruce force rang option 中选择 All printable→在 Password length options 中选定可能的密码长度→选择 Recovey菜单→ Start , Aoxppr开始破解口令,破解完成后,Aoxppr 会提示破解结果报告。

说明:Office 文档包括 Word、Excel、Accsee、VBA 等。

Aoxppr功能很多,实验时每个功能可以试做一次。

破解 PDF 文档密码安装 APDFPRP ( Advanced PDF Password RecoveryPro)软件→在“程序”中执行 APDFPRP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或打开)要破译的文件名(如)→选择 Bruce force (暴力攻击)→在 Bruce force rang option 中选择 All printable→选择 Advanced →在 Search for 中选择 User Password→Start,APDFPRP 开始破解用户口令,结束后→在 Search for 中选择 owner Password →Start , APDFPRP 开始破解主口令。

破解完成后,APDFPRP 会提示破解结果报告。

说明: PDF 文件的用户口令和主口令可以不同,因此需要分别破解。

破解 POP3 邮箱密码执行→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产生密码字典”→设置密码字典中使用的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和密码组成长度等→ OK →在弹出的“另存为”窗口中输入密码字典名(如Password )→单击“保存”→选择“ POP3 多线程扫描”→ OK→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服务器名或地址→用户名等→OK→ MailHack 扫描结束后,在 Mai1Hack 文件夹下打开文件,查看破译密码结果等信息。

说明:可以破解 POP3/SMTP/FTP密码,支持POP3/SMTP/FTP/TCP 扫描, whois 查询、并且集成了密码字典生成工具和邮箱炸弹等功能。

四、实验说明现在网上有很多口令破解工具,口令破解工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作破解口令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检测口令安全性的工具。

为了减少实验时间,实验用的密码可以选得简单一些,如1234 。

上面介绍的软件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建议实验课时为 2-4 个学时,指导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实验时间。

实验 3 网络漏洞扫描一、实验目的1.了解目前系统存在的典型漏洞;2.学会使用网络扫描和漏洞扫描工具。

二、实验环境Pentiuum III、600 MHz以上CPU ,128M 以上内存,10G 以上硬盘,安装 Windows 2000 以上操作系统,局域网或因特网环境,网络漏洞扫描工具。

X-Scan界面如图2所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运行,如图3-1所示。

2。

单击“设置” ( Ctrl-E ),打开“扫描参数”窗口→“全局设置”→“扫描模块”,在右边的窗口中选择要扫描的内容,如远程操作系统类型、常用服务的端口状态、检测FTP 弱口令、 SQL-Server 弱口令、 IIS编码/解码漏洞等。

3。

选择“并发扫描”,确定扫描过程中最多可以启动的扫描线程数量(最大并发线程数量)和可以同时检测的主机数量(最大并发主机数量)。

图3-1 X-Scan界面4。

选择“插件设置”→“端口相关设置”→在“待检测端口”中修改要检测的端口。

5。

选择“插件设置”→“SNMP 相关设置”→选中获取IP、TCP 、UDP 等信息。

6。

选择“插件设置”→“ NetB10S 相关设置”→选中要检测的 NetBIOS 信息。

7。

选择“插件设置”→“字典文件设置”升选中要使用的服务密码字典文件。

8。

选择“检测范围”→在“指定 lP 范围”中输人要扫描的 lP 地址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