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学校现有15个学院。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体育部。11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35个研究室。办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南方果树》等7个刊物,拥有3个农场,1个茶厂,1个药厂,1个饲料厂。学校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近500项,将250余项成果推广到全国390个县,获经济效益120余亿元。学校目前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与国外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二、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学校现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8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

学和法学7个学科门类,30个专业类别,目前我校在农学门类的专业达到13个,已基本设立齐全,占我校专业总数的30%。近农、非农专业占70%以上,逐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为主,融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干部教育一体的多层次、结构齐全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1个全国重点学科、1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西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有13 个,新兴学科有15个。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是重庆市重点学科,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为农业部重点学科,蚕学专业为农业部部级重点学科,是国家培养蚕业高级专业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为全国重点学科,部省级重点学科:蔬菜学、果树学。市级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农业部、重庆市重点学科。昆虫学科是农业部和重庆市重点

【西南大学排名】西南大学特色专业-西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西南大学排名】西南大学特色专业-西南大学录取分数线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胡耀邦、李岚清、贺国强、陈至立等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极大的鼓舞。学科优势明显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14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下设30个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研究员、副研究员120余人,博士生导师1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人事部杰出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6人。科研成就斐然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2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8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1个,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在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重大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上有了突破性进展,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1500项,总经费近2

西南大学图书馆部门及岗位设置

西南大学图书馆部门及岗位设置 ,总体方案 (二00六年五月图书馆教代会通过) 为了尽快实现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实质性融合~适应学校的发展~紧跟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步伐~更好地加强图书馆业务及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特制定西南大学图书馆部门及岗位设置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校党委、行政提出的当前学校工作“十六字”方针为指导~教育部《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为指南~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为方向~构建服务为先、结构精简、高效运行的现代化图书馆业务组织体系。 二、设置原则 紧紧围绕构建服务为先、结构精简、高效运行的图书馆业务组织体系的目标~根据现代化图书馆发展方向和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进行部门设置~而业务岗位则应按照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杜绝因人设岗。力求做到部门设置充分体现图书馆发展方向~岗位设置兼顾当前馆舍分散的实际情况~从而积极、稳健地推动西南大学图书馆向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图书馆迈进。 三、总体思路 西南大学组建后~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和荣昌校区图书馆统称西南大学图书馆~而在物理空间上仍然存在三个图书馆~为了便于部门设置和文献资源统一布局与利用~在规划中的西南大学图书馆总馆建成之前~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暂定名为

, ?本方案不包含荣昌校区图书馆,荣昌校区图书馆岗位另行设置。?岗位名称并未涵盖全部职责,每个岗位的具体任务由馆聘部门负责人统筹安排并报馆领导集体审定后实施。 1 “西南大学图书馆第一馆”,简称“一馆”,~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则暂定名为“西南大学图书馆第二馆”,简称“二馆”,~荣昌校区图书馆暂定名为“西南大学图书馆第三馆”,简称“三馆”,。为了加强全校图书情报工作的领导和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成立由分管校长担任主任、馆长任副主任~科技处、社科处、学生处、研究生院、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西南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在馆内成立图书情报学术委员会~以促进和管理图书馆的学术工作~成立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以协调和促进图书馆馆藏建设工作。西南大学图书馆内设一室七部~即~办公室、文献资源部、数字图书馆部,简称“数图部”,、阅览部、流通部、信息咨询部、用户培训部和特藏部。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构建“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图书情报学术委员会+馆设“一室七部”的西南大学图书情报业务工作组织体系,见附图1,。 四、总体方案 (一)办公室 1、主要职能 处理图书馆日常行政事务~包括人事、财务、文书、信息、接待以及后勤等方面~贯彻执行馆领导布置的工作和任务~做好与校其它部处、图书馆各分馆间和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为图书馆的正常运转提供后勤支撑和保障。同时负责创收工作的协调和管理。 2、岗位设置

提炼特色,加以打造是我们的责任

提炼特色,加以打造是我们的责任 关键词:特色,荣昌校区 从字面上讲,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与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是一事物显著区别于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内在属性独有的外在表现。 1细看校区,提炼特色 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我们读书在荣昌校区中,生活成长在荣昌校区中,工作教书在荣昌校区中,不是专题思考“荣昌校区的特色及建设”这样的问题,对荣昌校区的特色真还一下难说出个“1、2、3”,现在我们对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其他办学单位比较,细推慢敲,发现其特色可发掘提炼为如下五点: 1.1 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全国重点中专),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与原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西南农业大学,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更名为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南大学的一个校区,从建校至今,跨越两个世纪,办学已75年,不可谓历史不优久,底蕴不深厚,办学经历特殊啊。 1.2 得天独厚,办学环境特殊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中段的成渝经济走廊、海棠香国的“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城。荣昌畜牧优势突出,被农业部定为“中国畜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有中国三大和世界八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的荣昌猪,是我国推广面积最大、最具影响的地方猪种之一,是四川白鹅的主产区,全国养蜂大县,畜牧业发达,饲料生产企业50多家,GMP药物生产企业10余家,为西部最大的兽药饲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是全国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年产仔猪200万头,辐射四面八方,校区及师生与这些企业合作紧密,整个荣昌就是我们办学的学堂,真可谓校区办学环境特殊,得天独厚。 1.3 铺垫良好,办学条件可圈可点 校区为重庆市园林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70个中外文数据库,400多万册电子文献;各类在校生495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0余人;在职教职工470余人,专任教师2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50余人,教师中具博士50余人、硕士学位者70余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农业部兽药审评委员,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重庆市322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等20余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36人。

农业机械化个人简历

农业机械化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董先生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8年 婚姻状况:未婚 教育情况 西南农业大学 20XX年9月————20XX年7月 专业 工程技术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 籍贯:四川遂宁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联系电话:******* E-mail:******* 语言水平 掌握一定水准的英语和日语,普通话标准 专业水平 本专业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所以,对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有一定的水平;熟练AutoCAD操作;掌握51系列单片机原理及语言程序控制。本专业偏向于汽车、拖拉机方向,熟悉汽车原理。

其它技能 汽车及拖拉机驾驶 熟练掌握AutoCAD、Word等软件操作,精通Win98、WinMe操作平台 工作经历 西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99机化1班生活委员 20XX年9月——20XX年3月 西南农业大学金工实习工厂实行金工实习 20XX年6月————20XX年7月 西南农业大学50周年校庆车辆调度 【篇二】农业机械化个人简历 当前所在:广州年龄:22 户口所在:广州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72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57kg 人才类型:在校学生 应聘职位: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机构/设计工程师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化州市兆康时代广场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21-01~2021-02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位:安保人员 工作描述:主要从事商场的安保工作,维护商场的。正常秩序,看管好商场和仓库的货物、财物,并且监督其他部门的员工。在职期间表现突出,且抓到一个利用工作之便贪小便宜的员工。 离职原因:任职期满 毕业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学历:本科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21-07 专业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二: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水平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其它外语水平: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水平及其他专长 1、熟悉用CAD、PROE软件绘图和手绘。 2、掌握农学、机械学、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3、熟悉基本金工加工操作。 个人自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排名.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排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排名 农业资源(高考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3业介绍及就业分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下面的文章将盘点中国内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高校: 中国内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一、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与农业部、水利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2015计划、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为中管副部级高校,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中国农业大学。 二、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

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学本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南京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学校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迁回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三、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大学、首批9所985工程大学,中国大学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 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农科城杨凌,是中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中央部属高校,中国最顶尖的32所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之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11计划,2015计划成员。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同时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

西南农业大学戴思锐教授和我院农经系老师、研究生一起前往共青团农场调研考察

西南农业大学戴思锐教授和我院农经系老师、研究生一起前往 共青团农场考察调研 受学院邀请,5月31日上午,国务院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专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戴思锐教授在我院王力副院长的陪同下和农经系老师、研究生一起前往农六师共青团农场考察调研。 中午一时许,受兵团、大学委派担任农六师共青团农场党委常委、五家渠市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廖和荣接待了来访的专家和我院师生一行。他首先对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及研究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紧接着带领大家参观考察了农六师与正大集团合作建设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等。在参观过程中,戴思锐教授、王力副院长和廖教授积极探讨示范区项目建设情况和基地发展情况,也不时与讲解员还有农经系老师和研究生们一起互相沟通与交流。 图一,廖教授为大家讲解农业示范区规划沙盘 图二,在农六师与正大集团合作建设的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前合影留念

下午五时许,在共青团农场场部,主管农业的李玉虎副场长热情接待了来访的专家与师生,并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李场长首先代表场党委欢迎来访专家和师生一行,接着就共青团农场基本情况、十二五规划还有未来展望作了简单汇报与展示,并承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指导。王力副院长对李场长、廖教授还有共青团农场对于我们的热情接待深表感谢,并请戴思锐教授和场部领导还有农经系研究生及老师展开此次调研和考察的交流。戴教授结合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当前的学科研究热点,充分肯定了农场的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发展规划思路。同时,他也勉励青年师生关注国内外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科研,为人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据悉,2011年,共青团农场已获批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兵团对外展示农业现代化的平台、窗口和名片。示范区集中体现了兵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突出优势,并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的“三大基地”(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此外,戴思锐教授将于近期为我院师生开展专题讲座,欢迎大家前往聆听。 2012年5月31日 文/马永泽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舒立春教授、校长张卫国教授。 学校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占地8000余亩,校舍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40%,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 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国文、外文、史地、数学等系与1940年成立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农艺、园艺和农产制造等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业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崭新篇章。 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数代西南大学人以其弘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奋斗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断丰富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内涵。 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大批名师先贤曾执教于此,春风化雨,躬耕不辍。数十万毕业生从这里走向四面八方,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现有53个一级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教、文、

西南大学校园山水

一、四林 学校成规模的四大树林,即融汇广场旁樟树林、1号门内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旁樟树林、2号门内樟树林,另为药学院旁、行政楼后树林。 二、五水 1.文渊湖:荟文楼和10教楼下,桃园学生宿舍四舍旁。有上下相连两口池塘,养有荷花。有巨大的樟木掩映,环境幽静。曾在2004年整治并命名文渊湖,建有观景平台和文渊湖铭文石碑。 2.崇德湖:该片区为学校水体最为集中区域,第8教学楼和李园学生园区旁,有上下相连5口池塘,2004年整治其中的两口并命名崇德湖,建有铭文石碑、观景平台、亲水步道和小型广场,湖岸植有成片垂柳。校园公路以下三口连接池塘,未曾整治,也未命名,暂纳入崇德湖体系。 3.荷花池:位于共青团花园内,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原西南农学院创建之初所建,池边有樟树、垂柳若干,因池内种有荷花而得名。又因位于共青团花园内,有人称其青年湖。 4.鱼塘:南区培训楼(接待中心)下鱼塘,曾系实验用鱼塘,可整治后,养观赏鱼类,开发为开放性观景池塘。 5、鱼池:南区校医院外鱼塘,曾系实验用鱼塘,可整治后,养观赏鱼类,开发为开放性观景池塘。 三、六山 1.青杠山:学校第一运动场旁,曾因山上多青杠等杂木而得名。山上草茂林深,曲径通幽,是休闲散步尤其是青年人谈情说爱的好去处,上个世纪80年代,被学生戏称为“爱情山”。2004年,原西南师范大学曾对学校部分山体、湖泊、道路命名时,该山曾被命名为秀峰山。 2.气象园:自杏园学生宿舍、学校出版社至田家炳教育书院旁,山体狭长,林木茂密,山顶有水塔,山脊有羊肠小道。因山上设有地理科学学院气象观测站,暂名。 3.化院后山:现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化学化工学院之间,山上多参天大树,林间多杂草,山体不大,无路,从未命名,暂名化院后山。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 学校现有15个学院。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体育部。11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35个研究室。办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南方果树》等7个刊物,拥有3个农场,1个茶厂,1个药厂,1个饲料厂。学校先后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近500项,将250余项成果推广到全国390个县,获经济效益120余亿元。学校目前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开展科研合作,与国外20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二、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学校现有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48个本科专业,涉及农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

学和法学7个学科门类,30个专业类别,目前我校在农学门类的专业达到13个,已基本设立齐全,占我校专业总数的30%。近农、非农专业占70%以上,逐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学校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为主,融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干部教育一体的多层次、结构齐全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1个全国重点学科、1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西南农业大学优势学科有13 个,新兴学科有15个。 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是重庆市重点学科,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为农业部重点学科,蚕学专业为农业部部级重点学科,是国家培养蚕业高级专业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为全国重点学科,部省级重点学科:蔬菜学、果树学。市级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农业部、重庆市重点学科。昆虫学科是农业部和重庆市重点

2019-201X年西南大学各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word版本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201X年西南大学各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西南大学由原教育部直属西南师范大学与原农业部直属西南农业大学于201X年合并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传承演变,1936年更名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农学相关系科分别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等合并建立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1985年,两校分别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此后,重庆轻工业职工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相继并入。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1X年西南大学各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南大学201X年各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省份批次科类录取专业录取 人数 最高 分 最低 分 备注 安徽本一批文科经济学类 1 586 586 安徽本一批文科工商管理类 1 585 585 安徽本一批文科公共管理类 1 584 584 安徽本一批文科公共事业管理 1 541 541 荣昌校区 安徽本一批文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557 557 荣昌校区 安徽国家专项 计划 文科 市场营销(国家专项计 划) 2 547 544 荣昌 校区 安徽本一批文科市场营销 3 546 541 荣昌校区 安徽国家专项 计划 文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 家专项计划) 2 570 568 荣昌 校区 安徽提前批文科地理科学(免费师范) 2 572 567 安徽提前批文科汉语言文学(免费师范) 5 579 572 安徽提前批文科思想政治教育(免费师 3 568 565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简介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院校。西南大学成立于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发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今日之西南大学。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胡耀邦、李岚清、贺国强、陈至立等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极大的鼓舞。 学科优势明显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1400余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下设30个学院,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研究员、副研究员120余人,博士生导师1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人事部杰出专家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6人。 科研成就斐然

西南农业大学校徽

西南农业大学校徽 导读:本文是关于西南农业大学校徽,希望能帮助到您! 农学及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食品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基础科技学院、水产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学院、人文学院。5个博士后流动站:园艺学、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利用、畜牧学。 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 14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农技推广、工程、兽医。 4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为主,包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干部教育等多层次的、结构合理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现有1个全国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12个部省级重点学科(特种经济动物饲养、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农业经济管理、土壤学、植物营养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果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蚕学、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蚕桑学、南方蔬菜学、昆虫学及害虫控制工程、牧草与草食家畜、农业资源与环境),11个研究所、3个研究中心,35个研究室。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58人,其中专任教师958人,其中正高职称104人、副高职称410人,博士198人、硕士411人,年龄50岁以上62人、41-50岁243人、31-40岁442人,30岁以下211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术队伍中有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级专家5人,省级专家32人,出国回国人员9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9人,重庆市首批学术带头人32人,后备人选3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骨干教师40人,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196人。 科研成果 “九五”以来学校共有80余项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奖6项,部省级奖70项,主持完成的“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的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外果树引种研究与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育7号甜橙育成与应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家蚕优质高产新品种‘夏芳。秋白’的研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等奖,“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川碚2号”、“四川省家蚕对病原性微胞子虫类的研究与防治”、“四川省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等”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小鹅瘟综合防治技术”、“乳炎康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非抗生素防治研究”、“猪、牛不孕白针治疗的研究”、“兽用速效感冒针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分别获农业部、四川省、重庆市二、三等奖,“苹果和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及种的多型性和种质特性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草)的途径和政策研究(专著)”、“中国乡镇企业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研

西南大学历任校长

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时期历任校长: 任数姓名任期 第一任校长杨霖 1906年-1911年 第二任校长冉献琛 1911年4月-1913年2月 第三任校长童宪章 1913年2月-1913年8月 第四任校长刘德华 1913年8月-1913年12月 第五任校长邱兆熊 1913年12月-1915年3月 第六任校长杨霖 1915年3月-1915年8月 第七任校长龚炳全 1915年8月-1918年10月 第八任校长文伯鲁 1918年10月-1921年7月 第九任校长张明刚 1921年7月-1922年8月 第十任校长曾熔 1922年8月-1922年9月 第十一任校长李孝泌 1922年9月-1923年1月 第十二任校长龚春岩 1923年1月-1923年4月 第十三任校长黄吉元 1923年4月-1924年1月 第十四任校长黄远诚 1924年1月-1925年3月 第十五任校长萧树尚 1925年3月-1925年6月 第十六任校长黄秉衡 1925年6月-1925年7月 第十七任校长龚守贤 1925年7月-1927年4月 第十八任校长孟学孔 1927年4月-1927年6月 第十九任校长陈孔荐 1927年6月-1928年2月 第二十任校长周天治 1928年2月-1928年6月 第二十一任校长周欲平不详 第二十二任校长张方谷不详 第二十三任校长黄子裳不详 第二十四任校长肖仲文不详 第二十五任校长甘绩镛 1928年-1935年 第二十六任校长聂荣藻 1935年-1949年5月 第二十七任校长蔡天亲 1949年5月-1949年12月 第二十八任校长黄继武 1950年-1951年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历任校长(院长): 任数姓名任期 第一任院长: 谢立惠 1951年-1954年 第二任院长: 张永青 1954年-1964年 第三任院长: 徐方庭 1965年-1966年 校方被红卫兵夺权空缺 1967年-1976年 第五任院长: 张永青 1977年-1983年 第六任院长: 陈重穆 1984年-198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