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发展历程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 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 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 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 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 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 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 倦,……垂衣裳而天下治。” (一)旧石器时代文化
(3)学术中心南移 唐到北宋,学术中心位于洛阳、洙泗一线, 中唐时“闽中无儒家流”,南宋时,学术 中心即迁转到闽、浙一带 朱熹:“岂非天旋地转,闽浙反为天地之 中。”
理学,又称“道学”,是一种充分哲理化 和政治伦理化了的新儒学。 理学的兴起,与五代以来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状况相关。 理学的社会影响与作用:第一,理学增强 了民族的凝聚力;第二,理学又促进了礼 教的强化,起了束缚自由思想的不良作用。
“译经所进新译《易》、《书》、《论 语》、《孟子》、《老子》、《杨子》 《文中子》、《刘子》及《新唐书》” (《金书· 世宗纪》) 元世祖忽必烈在汉族士人影响下,在统治 体系与典章制度方面大举汉化,并钦定朱 学《四书章句集注》为开科取士标准。 汉文化在文化观念、婚姻关系、社会风习 等方面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
唐宰相总计人数三百六十九,其中十分之 九皆为北人。 北宋太祖、太宗两朝,将相重臣几乎全是 北人。 宋真宗、仁宗年代打破了“南人不为相” 的局面,王钦若出自临江,丁渭出自苏州。 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的渐多。 南宋时期包括政治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分 布,以两浙居全国首位,福建第二,江西 次之,四川第四。
2、汉代文化的发展 (1)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官 僚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 (2)从尊崇黄老到独尊儒术 (3)文学、史学、天文学、医学、算学、 农学等虽在经学的笼罩下,仍有光辉的成 就。 秦汉时期所形成的经济制度、官僚政治制 度、家庭制度、文教制度以及伦理规范, 奠定了此后中国文化的基础。
游牧民族统治者一般采取迁都、与汉人通 婚、禁胡语胡服等一系列汉化政策,祟尚 儒学 ,重用汉族儒士 ,采用汉官体制 ,其 文化遂逐渐地走向“汉化”。 “辽家遵汉制,孔教祖宣尼” 宋仁宗时,西夏已任用中国贤才,读中国 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 金国,“立孔子庙于上京”(《金史· 孔璠 传》),以儒学为正宗道统。
4、中国传统文化大总结 明清两代,中国古典文化在图书典籍、古 代科技、学术文化等诸方面都进入了总结 时期。 《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康 熙字典》、《四库全书》 《本草纲目》、潘季驯的《河防—览》、 《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 游记》、方以智的《物理小识》
在学术文化方面,清代乾、嘉时期的学者 对中国古代文献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整理与 考据。使难读之古书,自此可以读,对于 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承传以及向前推进起 了较大作用。
由图腾崇拜向 男性祖先崇拜 转化过程,经 历了一个“人 兽混体”的阶 段
祖先崇拜是鬼魂崇拜的一种形式。 史前时期,人们对祖先的崇拜,主要反映 在丧葬和祭祀两个方面。 在华夏族逐渐形成过程中,天人合一观念 逐渐萌芽。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 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肥肉 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 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 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饕餮纹
夔龙纹
龙纹
凤鸟纹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社会制度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 “王室微而礼乐废” 3、士阶层崛起,私学出现 “士、商、农、工” 4、诸子百家: 汉代司马谈按照诸子学说的倾向,划分为 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 班固则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 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的发展历程
一、远古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开端 二、夏商周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三、春秋战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 四、秦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五、魏晋南北朝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多元 格局形成 六、隋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七、宋元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 八、明清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
中唐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 扩大,市民阶层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宋代户口分类的基本方式之—,是坊廓户 与乡村户 随着市民社会的兴起形成了市民文化 。 讲史(长篇小说)、小说(短篇小说)、 讲经、百戏表演 、杂剧与南戏
李约瑟:“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看 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 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1、胡汉文化交融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 3、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发展:儒玄佛道兼容 4、文学史学艺术兴盛
1、政治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繁荣 2、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 隋唐文化在继承华夏来自百度文库统文化的基础上吸 收借鉴了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和域外文化 。 3、科举制 4、三教并举 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
中唐以来,官僚士大夫阶层集地主、商人、 官僚、乡绅、知识分子多种身份为一身, 他们的文化追求,形成所谓“雅”文化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 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六一乎?’” 藏书、金石、弹琴、奕棋、饮酒、诗词、 书法、绘画、音乐、品茗、园林、游艺
秦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或火耕水耨” 西晋永嘉之乱 、唐朝安史之乱 、北宋末靖 康之难迫使中华经济文化重心向东南推进 (1)杭州——苏州及运河—线构成南北向 文化轴心,取代了长安——洛阳——开封 的东西向轴心。 (2)政治中心人物南方化 两汉时,“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西晋时 “豫州人士,常半天下”
1、专制文网:灭绝异端、禁锢思想;罗织 文网、诛戮文士。 “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非濂 洛关闽之学不讲”(陈鼎《东林列传》卷2)
2、早期启蒙思潮 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反对君主专制的 政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以 顾炎武、颜元为代表的“明道救世”的实 学思想,以方以智、梅文鼎为代表的“缘 数以寻理”的科学思想,以傅山为代表的 个性解放思想。 清代中叶以后,受考据学风的熏染,启蒙 思想的方向转入学术独立和学术研究中的 知性精神的发展。
1、文字产生 《说文解字· 叙》: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 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 书契”。
2、夏代的历史与文化,古书记载极简,难 考其详。 孔子:“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 记· 表记》) 《史记· 货殖列传》:“夏人政尚忠朴。” 3、商代神本文化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代汪洙的《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刘知远:“朝廷大事不可谋及书生,懦怯 误人” 后汉权臣史弘肇:“安朝廷,定祸乱,直 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 宋初,力纠五代重武轻文之策 ,实行“兴 文教、抑武事”的“右文”政策 赵匡胤号召武臣读书,以文官掌州郡事, 开崇文抑武之风气 ,并定下祖训:“不得 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学校之设遍天下”(《宋史· 选举志一》) 发展和完善科举制 ,实行“锁院”、“糊 名”、“誊录”
5、文学艺术 苏轼:“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 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 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 6、史学新发展 官修史书制度确立 史学著作中有了史评、政书、典章制度史 等新的创作
邓广铭:“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 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1、统治者的文治政策 2、经济和文化重心南移 3、理学 4、士大夫文化与市民文化 5、科技 6、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4、周代人本文化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 周朝确立了宗法制度,即嫡长子继承王位 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周公“制礼作乐” 王国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化,莫剧 于殷周之际”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表 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 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鹳 鱼 石 斧 图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 拜、祖先崇拜 无论是自然崇拜还是动物崇拜,都反映出 当时人们的思维水平还局限于感性直观阶 段 图腾崇拜,所崇拜之物已不是指某一具体 的个体,而是指该物体的全体,而且图腾 崇拜的对象一般与本族有特定联系,是其 祖先或守护神 相传黄帝率熊、罴、貔、貅、豹、虎等六 兽同炎帝战斗
170万~20万年前 20万~5万年前 5万~1.2万年前 猿人 古人 新人
元谋人、蓝田人、 广东马坝人、 北京山顶洞人、广 陕西大荔人、 西柳江人、内蒙古 北京人 山西丁村人、 河套人 湖北长阳人 石器制作技术简 单,器形不规则, 大多未经二次加 工。 会使用、控 制、管理火。 石器类别分明,石器较细小,普遍 二次加工痕迹 采用刮削、磨光、 明显。生产活 钻孔等工艺。发明 动有了性别和 弓箭、骨针 。懂得 年龄的分工 。 装饰 。原始宗教意 识萌芽。
5、华夏文化圈的扩大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边各 部落纷纷进入中原, “南夷与北狄交,中 国不绝若线” 。 战国时形成以华夏为中心,兼容并包蛮夷 戎狄的民族地域结构模式。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 (《管子· 王言篇》)
1、秦代统一文化 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许慎《说文解字· 叙》:战国时代 “田畴异 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 语异声,文字异形”。 统一文字(书同文 );统一货币及度量衡 (度同制 ) ;统一法律 ,设置专掌教化的 乡官,名曰“三老” (行同伦 );废除封 建、推行郡县,决通川防、修筑驰道(车 同轨、地同域) 自秦王朝以后,中华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西学东渐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耶稣会 士东来。他们在给中国人带来欧洲宗教神 学的同时,也将近代的世界观念以及西方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 中国学术界 。 雍正年间,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 国,使中国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转型时期。
杂乱婚
血缘群婚
族外群婚
(二)新石器时代文化
1、物质文化
2、精神文化的丰富
3、社会组织的发展
(1)农业的发明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 民农耕” 。(《白虎通》卷1) 农业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妇女采集活动 。 (2)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3)石器的磨制和钻孔 (4)陶器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