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综 述·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梁健,施静,袁昕,唐树杰(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摘 要 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较为常见,核心稳定训练是其新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腰部疼痛症状。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主要通过增强核心区稳定性来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对核心稳定训练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腰痛;运动疗法;核心稳定训练;综述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生率呈逐渐增高趋势[1]。

腰痛患者中多数为非特异性腰痛[2],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方法较多,核心稳定训练是其新疗法。

本文对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核心稳定训练概述核心稳定训练是一类通过强化核心肌群来增强核心稳定性的运动。

人体的核心稳定性主要依赖脊柱稳定系统,该系统由神经、肌肉和骨骼组成。

脊柱、骨盆及其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共同构成人体的核心区。

核心肌群可分为整体及局部肌群,整体肌群主要包括腹直肌、腰方肌、竖脊肌及腹外斜肌,负责将局部应力分散至全身,并通过将负荷转移至骨盆和胸廓减轻腰椎的负担;局部肌群主要包括多裂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盆底肌,负责控制腰椎的曲度、刚度及稳定性[3]。

腰椎负荷的增加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腰椎负荷突然增加,核心肌群可强烈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以此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此外,核心肌群还具有杠杆支点的作用,可以减轻运动状态下关节的负荷,有利于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4]。

Akuthota等[5]研究发现,多种肌肉骨骼疾病与核心肌群薄弱有关,如腰痛、骶髂关节疼痛、髂胫束综合征及踝关节痉挛等。

核心稳定训练能够强化核心肌群、提高核心稳定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核心稳定训练的方式较多,包括借助健身球等不稳定器械及生物反馈设备进行训练等,随机干扰也是其训练方式之一[6-7]。

2 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2.1 单纯核心稳定训练 有关单纯核心稳定训练治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017A020215102)通讯作者:唐树杰 E mail:tsj697@163.com疗非特异性腰痛的报道相对多见。

超短波治疗实训报告范文

超短波治疗实训报告范文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超短波治疗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适应症,掌握超短波治疗仪器的使用技巧,提高学生对物理治疗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训环境实训室:超短波治疗室实训器材:超短波治疗仪、治疗床、治疗巾、电极片、导电膏、酒精棉球等。

三、实训原理超短波治疗是利用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治疗时,高频电磁场使人体组织产生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1)了解超短波治疗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和禁忌症。

(2)熟悉超短波治疗仪器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

(3)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 实训操作(1)患者取舒适体位,躺于治疗床上。

(2)将电极片贴于患者治疗部位,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3)开启超短波治疗仪,调整输出功率和频率。

(4)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治疗。

(5)治疗结束后,关闭超短波治疗仪,清洁电极片和患者治疗部位。

3. 实训总结(1)分析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总结超短波治疗的优点和注意事项。

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对超短波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掌握了超短波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操作。

3. 学生认识到超短波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到超短波治疗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超短波治疗仪器,掌握了治疗技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超短波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以下为实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参数,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

腰痛可分为由非脊柱或脊柱起源的特定病理生理机制引起的疼痛及其他症状和非特异性腰痛,非特异性腰痛是指通过客观检查不能确定腰痛原因,没有组织结构的改变,也不能发现病理变化的一种腰痛,可能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占腰痛的80%~90%[1]。

本文总结近年来诊疗非特异性腰痛的相关文献,以期为该病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下,为临床医生、治疗室选择更加合理的诊疗放法提供参考。

1 非特异性腰痛的流行病学 腰痛(LBP)是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2]。

不仅如此,腰痛也会对个人健康和经济状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健康方面,腰痛会导致与腰痛有关的症状和功能障碍,限制日常或娱乐活动,以及严重残疾。

腰痛对个人的经济负担主要表现在腰痛后寻求医疗康复的直接治疗费用,以及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间接费用[3],8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腰痛。

当腰痛从急性或亚急性转变为慢性腰痛时,就很难完全康复,只有5%的患者会完全消失[4]。

非特异性腰痛是全世界残疾的主要原因。

急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通常有良好的预后,在两个月内迅速改善。

然而,大多数患者会发展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反复发作[5]。

2 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机制2.1 椎旁肌问题 椎旁肌的问题可能是导致非特异性腰痛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脊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椎旁肌的支持。

因此,当椎旁肌肌肉萎缩或其肌纤维特性发生改变时,将导致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生。

研究表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背部肌肉力量和活动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6-7]。

2.2 心理因素 大多数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都有慢性疼痛。

在长期忍受疼痛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往往导致疾病的加重和复发。

因此,社会心理因素在腰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慢性腰痛中,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促进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缓解疼痛的重要因素[8]。

我们应将抑郁症等不健康状态视为公共卫生的重点,着力解决患者的不健康心理问题,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8-03-16T15:35:38.3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作者:张雷虹[导读] 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超短波的方案,可以获得到更好的疗效,提升总体治疗有效率。

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甘肃省岷县中医院针灸科;甘肃定西748400)[摘要]目的:对于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情况进行观察。

方法:选择96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的超短波治疗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案。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情况。

结果:在采取了不同方案的治疗以后,相较于参照组患者的75.00%总体治疗有效率而言,研究组患者的95.83%总体有效率更具备优势,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对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超短波的方案,可以获得到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针灸;超短波;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近些年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群不断的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

严重者对于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均可以构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形成肢体功能减退或消失的情况[1]。

及时有效的治疗此种疾病,让患者最大程度的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已经是医学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对于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观察,报告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是9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取的时间是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

所有的患者均满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感染性疾病者、精神障碍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

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各具备48例的研究组、参照组。

其中,研究组包含有24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平均年龄是(46.8±3.1)岁,平均病程是(3.2±0.8)年;参照组包含有22例男性和26例女性,平均年龄是(45.3±3.6)岁,平均病程是(2.9±0.5)年。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鄢麒【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22(35)14【摘要】目的探讨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7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应用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腰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疼痛自我效能[采用疼痛自我效能问卷(PSEQ)评估]。

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PSE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PSE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腰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提高疼痛自我效能。

【总页数】3页(P95-97)【作者】鄢麒【作者单位】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奇正青鹏膏联合TDP和电脑中频治疗96例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2.中频治疗仪直流导入中药治疗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3.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灌肠联合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4.针刺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5.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频电疗(ifc)对下背痛的治疗效果

中频电疗(ifc)对下背痛的治疗效果

中頻干擾波電刺激對下背痛的治療效果一、背景下背痛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

據報導,下背痛的終生患病率高達84%,慢性下背痛的患病率約為23%,其中有11-12%的人因下背痛而致殘。

許多處理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大多數處理的影響作用不大。

[Hoy D, Bain C, et al. 2012]干擾電流(IFC)是臨床醫生用於控制肌肉骨骼疼痛的常用方式,包括下背痛(LBP)。

[González Roig JL. 1992]下背痛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減少疼痛和提高功能能力。

然而,在一些患者中,疼痛導致身體能力和鍛煉嚴重受限制。

如果疼痛得到控制,病人將更有能力進行活動。

因此可以用電療方式介入。

[Li LC. 2001 ] [DeRosa CP. 1992] 雖然關於IFC治療的研究很多,但其對下背痛的療效研究很少。

因此,本篇專題進行IFC在下背痛應用的研究,探討其對疼痛的影響及其與疾病的關係。

二、下背痛介紹下背痛(Low back pain)是指下部腰椎、腰骶區或骶骼區的疼痛。

根據疼痛持續時長,下背痛可以分為急性(小於6週)、亞急性(6至12週)和慢性(大於12週)三種。

依照成因可分為機械性疼痛、非機械性疼痛和轉移痛,其中以機械性疼痛最為常見。

[Koes BW. 2010]下背痛是一個由多重原因引起的症狀。

許多下背痛病因都不明確,但大多數和肌肉拉傷、扭傷有關。

[Borczuk P. 2013]其病因具體可分為三大類:a)機械性:如腰肌拉傷和扭傷、椎間盤/椎關節退化、椎間盤突出症、椎管狹窄症、椎體前移等b)非機械性:脊髓腫瘤、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炎等c)子宮內膜異位、腎結石、胰腺炎、膽囊炎等三、下背病的治療方法下背痛的治療原則和背痛成因的三大分類有關。

(機械性疼痛、非機械性疼痛和轉移痛) [Sprouse R. 2012],可分為: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治療。

在物理治療方面,治療的方法有很多:電療是治療下背痛中熱門的療法之一[Rajfur J. 2017]。

超短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超短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超短波治疗的临床应用超短波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利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于人体组织,具有较好的穿透力和渗透性,能够进入人体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效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炎杀菌等作用。

在临床上,超短波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超短波治疗在骨科领域的应用骨科疾病是超短波治疗的常见应用领域之一。

例如,关节炎、骨折愈合、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患者可以通过接受超短波治疗来加速康复进程,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超短波治疗可通过提高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炎症等作用,对骨科疾病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二、超短波治疗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康复医学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一门学科,超短波治疗在康复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对于中风、肌肉损伤、脑卒中等患者,超短波治疗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肌肉功能,加速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超短波治疗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手段,对于康复医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超短波治疗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皮肤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超短波治疗在皮肤病治疗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短波治疗可以通过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等作用,对于湿疹、疱疹、痤疮等皮肤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同时,超短波治疗还可以减轻皮肤瘙痒、消炎杀菌等作用,提高皮肤的自愈能力。

四、超短波治疗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运动损伤是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常见的问题,超短波治疗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短波治疗,可以加速受伤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超短波治疗可以达到定向治疗的效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为受伤部位提供有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超短波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不同的治疗频率和功率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波治疗将在未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提供更好的帮助。

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

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

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单用超短波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JOA 评分均有所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优于对照组(75%)P<0.05.结论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腰间盘突出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干涉波超短波腰间盘突出【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090-01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表现为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严重时肢体肌力受损,站立、行走困难。

西医多采用手术治疗,但费用高、副作用大;而理疗仪治疗“腰突”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我们对5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干涉波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腰突”患者50例,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对比表 (x-±s)组别性别病程N 男女年龄最短最长平均分治疗组 26 12 14 41.233±8.569 1 5 2.133±0.964对照组 24 13 11 41.833±8.793 1 4 1.933±0.807表1.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6例:⑴采用南京医疗仪器厂生产的CDB-C超短波治疗仪,打开电源预热3分钟,患者仰卧位,采用单极放置法;将一块16cm×22cm电极板放在L4-L5处,另一电极板放置在臀部(环跳处),治疗时间20分钟,频率3档100MA,治疗时用棉布将电极板包好防止温度过高造成烫伤,并远离一切金属物品。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1月第20卷第16期•79•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徐沛沛1王江波2徐可可1(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骨康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51;2河南省中医院大学附属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郑州450003)摘要:目的:探讨电脑中频洽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收洽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脑中频洽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

对比两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

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情况、腰椎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8周后腰部、下肢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下腰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V0.05)。

结论:电脑中频洽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症患者腰部、下肢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电脑中频洽疗仪;综合康复训练;腰椎功能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6.039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创伤较大、并发症多,因此多数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如腰椎牵引、药物镇痛、推拿等方式叫常规药物镇痛、推拿等虽可减轻腰部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但仍有部分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欠佳,因此需接受其他辅助干预手段以更好地促进腰椎功能康复叫电脑中频治疗仪发出中频电流刺激局部神经组织与肌肉,预防肌肉萎缩,促使机体神经系统释放大量镇痛物质,实现缓解疼痛,促进腰椎功能康复的目的叫本研究将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旨在探讨对疼痛和功能康复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磁振热、超短波、电脑中频配合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磁振热、超短波、电脑中频配合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系统医学2021年4月第6卷第8期D0I:10.19368/ki.2096-1782.2021.08.031磁振热、超短波、电脑中频配合推拿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耿乐,范楠楠,刘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滨州256600[摘要]目的探讨推拿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抽取该院2018年4月一2019年5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

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研究组予以推拿+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①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93,P<0.05);②研究组治疗后腰椎屈曲度(71.49±6.22)。

、狈]屈度(51.38±8.92)。

、旋转度(46.03±7.52)。

显著高于对照组(60.13±8.34)。

、(45.86±11.83)。

、(39.71±9.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1、2.386、3.419,P<0.05)。

结论在推拿治疗基础上,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可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改善腰椎活动度。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磁振热;超短波;电脑中频;推拿[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782(2021)04(b)-0031-04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ith Magnetic Vibration Heating,Ultrashort Wave, Computer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nd MassageGENG Le,FAN Nannan,LIU Xia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College,Binzhou,Shandong Province, 2566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assag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Methods A total of82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April2018to May2019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41cases each by a completely double-blind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ssage,and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ssage+comprehensive physical factors,to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 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97.5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0.49%,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2 =4.493,P<0.05);2.The flexion of the lumbar spine in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71.49±6.22)毅and the degree of lateralflexion(51.38±8.92)°rotation(46.03±7.52)°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60.13±8.34)°,(45.86±11.83)°,(39.71±9.14)°,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6.991,2.386,3.419,P<0.05).Conclusion On thebasis of massage therapy,comprehensive physical factor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umbar spine function and improve lumbar spine mobility.[Key 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Magnetic vibration heating;Ultrashort wave;Computer intermediate frequency;Massage[作者简介]耿乐(1986-),男,本科,中级康复治疗师,研究方向为物理因子治疗。

超短波、中频电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对比观察

超短波、中频电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对比观察

超短波、中频电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对比观察
马哲;沈慧英;吴军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1(005)012
【摘要】@@我科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电疗法及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方法治疗
肩周炎 51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rn1 对象与方法 rn99例肩周炎患者均经专科确诊。

均有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症状。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 51例,男 27例,女 24例;年龄 42~ 69岁,平均年龄 55岁。

病程 10d~
4年;左肩 22例,右肩 26例,双肩 3例。

观察组患者 48例,男 25例,女 23例;年龄 38~ 75岁,平均年龄 56岁;病程 7d~ 3年;左肩 20例,右肩 26例,双肩 2例。

【总页数】1页(P94)
【作者】马哲;沈慧英;吴军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牵张手法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后期30例 [J], 戴慧峰
2.推拿配合低频电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 [J], 周燕;廖迎春
3.温热磁场中频电与超短波中频电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J], 郭燕梅;陈蔚;朱才兴
4.超短波并电脑中频电流与单纯中频电流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比观察 [J], 赵丽;张衍平
5.使用脉冲磁疗联合超短波电疗法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效果观察 [J], 杜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维牵引配合药物以及中频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三维牵引配合药物以及中频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功能障碍逐渐加剧 。② 腰椎 间盘突出症化学性神 经根炎学说 : 神经根机械受压对引起疼痛虽起重要作
用, 但并不能完全解释椎 问盘源性疼痛和体征 。M r u— py R t a l 和 o m n等提出, a h 正常神经受压时并无疼痛发 生, 只有炎症神经受压时才引起疼痛 。手术证实 , 椎 间盘突出附近 的神经 根常有充 血、 水肿 、 炎症变 化。
这种炎性神经对疼痛异常敏感 , 术中稍一触及神经 即
论。M ei o ak nn定义多卡综 合征 ( u ieel y— n m l l ls s t zh n p
do eMC ) : rm , S 为 一根 神经 可 以在 多处 卡 压 , 可 以在 也
单一解剖部位的多点受压 , 中任何一点均不引起 其 症状 , 然而它们结合在一起就足以引起 明显的神经压
基 线水 平之 问 的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0 ) .5 。
表 1 两 组基 线 资 料 比较
2 方 法
2 1 牵 引方法 . 采 用 电脑 三维 立 体 牵 引 床 ( 南 华 济 飞产 业公 司生 产 ) 引 。患者 解除 腰带俯 卧 于牵 引 床 牵 上, 固定 后 , 患者 有关 资料及 牵 引要 求 输入 微 机 , 将 启 动牵 引 床 。治 疗参 数根 据患 者 的性 别 、 年龄 、 高 、 身 症
状、 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设置 , 引距离 0— 0m 倾 牵 7 m,
12 诊断标准 . ①有腰部外伤 、 慢性劳损或受寒
角 一1。~2 。旋 转 角 度 ~2 。~2 。 0 5, 5 5 。术 者 立 于 患
湿史 ,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 ②常发生 于青壮年 ; ③腰痛 向臀部及下肢放射 , 腹压增加 ( 如咳 嗽、 喷嚏 ) 时疼痛加重 ; ④脊柱侧弯 , 腰椎生理弧度消 失, 病变部位椎旁有 压痛 , 向下肢放 射 , 活动受 并 腰

电脑中频治疗仪实训报告

电脑中频治疗仪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功能特点、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X医院康复科四、实训内容1. 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基本原理电脑中频治疗仪是利用中频电流对人体进行治疗的一种理疗设备。

中频电流的频率在1kHz~100kHz之间,对人体具有消炎、消肿、镇痛、锻炼神经肌肉等作用。

电脑中频治疗仪通过电脑中央处理器设定各类程序处方,对症施治,达到准确治疗的目的。

2. 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工作原理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低频调制中频的原理,将低频信号调制到中频范围内,通过电极作用于人体,产生特定的电场,刺激人体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 电脑中频治疗仪的功能特点(1)功能多样:电脑中频治疗仪具有消炎、消肿、镇痛、锻炼神经肌肉等多种功能。

(2)程序处方丰富:电脑中频治疗仪预设了多种治疗处方,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操作简便:电脑中频治疗仪采用液晶显示屏,操作界面友好,易于掌握。

(4)安全可靠:电脑中频治疗仪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确保使用安全。

4. 电脑中频治疗仪的操作方法(1)将主机后端电源线的插头插入交流220V插座内接通电源;输出线与主机和电极连接好。

(2)打开电源开关,液晶屏显示治疗处方、治疗时间、电极加热、治疗强度。

(3)按动“治疗处方”下面的增加、减少键,选择处方,16(30)处方任选。

(4)按动“治疗时间”下面的增加、减少键,选择时间,1-99分钟任选。

(5)按动“电极加热”下面的增加、减少键,选择温度,1-5档任选。

(6)用温水浸湿电极海绵,挤出多余水分以不滴水为度放置在电极黑色导电面上,在患者治疗部位用力挤压吸附电极,直至电极吸附在患者治疗部位,用固定带固定好电极。

(7)按动“开始”键,黄色治疗灯亮,按动“治疗强度”下面的增加键,有电流输出,通过增加、减少调节治疗强度,治疗时间倒计时开始。

非特异性腰背痛康复治疗与进展

非特异性腰背痛康复治疗与进展

性腰背痛的 8 % , 5 是康复科 和骨科的常见疾病 … 。其 确切的 发病因素仍然不清楚 , 这一直是 近年来 研究的热点 , 目前 主要 观点认为与外伤 、 细胞凋亡 、 遗传 、 、 酶 免疫 ( 病毒感 染 ) 炎 症 、 介质 、 缺血 缺 氧、 内分 泌及 压 力有 关 “ 。最 近一 项研 究 表
最 多 2d 。
12 牵 引治疗 .

Hp ort ipca s于公元 前 4世 纪首先 使用牵 引 e
治疗 N B 。经研 究发 现 , 引作 用包 括 : 1 可 以使 局部 组 LP 牵 ()
织活动减少 以达到休 息 的 目的 ; 2 松 弛长 时间牵 伸 而紧 张 ()
痉 挛 的 肌 肉 以减 轻 疼 痛 ;3 减 轻 腰 椎 关 节 压 力 , 解 小 关 节 () 缓
13 物理治疗 .
电疗 、磁疗 、热疗 、光疗 、超 短波 、微波 等
治 疗 方 法 常 用 于 急 慢 性 软 组 织 损 伤 、 行 性 改 变 等 所 致 的 退 NB L P腰 背痛 。 主 要 治 疗 作 用 包 括 改 善 微 循 环 、增 强 免 疫 功
失、 社会经济负担增加 、 影响 生存质 量 的一个重 要 的社会 问 题。因此 , 关于非特异性腰背痛 的成 因机制及 防治等方 面的 相关研究 日益显得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 的非特 异性 腰
通讯作 者: 吴建贤 , , 女 主任医师 , 士生导师 , 究方 向 : 硕 研 脊柱疾 患的 康复基础与临床研究 , — alh za gz 2 .o E m i:qhny@16 cn
[ ] H ne S Ha i JShe e L e a. e ord ectno s 1 1 a zl , rt P ,cri r ,t 1R t ga ep ruaeu G ry b T r arcvle m lnao r ri l o i e oi[ 1 C tee C r o i a patt nf i c rcs ns J . a tr a- t vi i o c t a at t s h

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论文

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论文

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理疗科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采用短波结合牵引治疗方法,对照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牵引治疗方法,通过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和临床特征的改变,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13%,二者之间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结论: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和电针结合牵引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短波;牵引;电针;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79-0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外力作用导致腰椎间盘内外压力失衡,或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使得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1]。

随着社会生活模式的改变,生活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低龄化,其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复发率高。

90%的患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改善症状。

本文对超短波结合牵引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针灸理疗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50例,女43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38.2岁;病程7天-12年,平均病程1.2年。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采用短波结合牵引治疗方法,对照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牵引治疗方法。

两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国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

1.2方法观察组:(1)骨盆牵引:患者仰卧位,首次牵引的重量30kg,每加一次,增加1kg,每次持续时间为30min,每天一次。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纯牵引法,观察组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超短波、电脑中频和相关的健康教育等综合康复治疗。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2]:①腰痛伴有明显的下肢发射痛或麻木感。

②有局限性压痛点。

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④ct 或mri扫描提示椎间盘突出和(或)膨出。

13 排除标准①腰椎管狭窄、椎小关节紊乱、马尾神经瘤或硬膜外肿瘤、脊神经根炎、腰部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腰骶部先天性畸形。

②腰椎有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

③腰椎内有占位、高位脊髓压迫。

④合并有内脏器官急重症患者。

14 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牵引法治疗,初始牵引力为体重的(1/3±10)kg,无不适症状后逐增加,总的牵引力不能超过体重的1/2,30 min/次。

间歇牵引即牵引3 min间歇1 min,牵引时左右旋转牵引床,间歇前回复,1次/d,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牵引、药物、超短波、电脑中频及康复运动治疗。

①药物治疗:一般给予非甾体类止痛药、甲钴胺营养神经、血塞通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急性期腰痛明显者给予20%甘露醇250 ml 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静推,1次/d,连用3~5 d。

②超短波治疗:将板状电极对置于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微热量,每次15 min,1次/d,2周为1个疗程。

③电脑中频治疗:将电极放于患者腰痛最明显的部位,电流为调制中频电,治疗剂量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以电极下有轻微刺麻颤感为宜,20 min/次,1次/d, 2周为1个疗程。

④健康和运动指导:使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发展及相关的治疗,纠正和避免错误的姿势及体位。

病情好转后,开始进行腰背肌肌力训练,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影像与检验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是指腰椎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和双侧坐骨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L4~5、L5~S1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L3~4、L2~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诱发因素有退行性变、职业、吸烟、心理因素、医源性损伤、体育活动以及寒冷肥胖等。

临床表现为腰背痛、下肢放射性神经痛、下肢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重者伴有患下肢的肌萎缩,以足拇指背屈肌力减弱多见。

中央型巨大椎间盘突出时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鞍区麻木、足下垂。

部分患者有下肢发凉的症状。

整个病程可反复发作,间歇期间可无任何症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采用电脑中频药物导入加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0例中,男43例,女7例,年龄20~40岁30例;41~50岁16例,51岁以上4例,突出部位:L3~43例,L4~524例,L5~S 112例,L3~4并L4~52例,L4~5,L5~S12例,L4~5,L5~S12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C T扫描证实。

1.2 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于2008年5月来我院就诊,该患者腰背痛半月余,左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弯腰时加重,活动受限。

CT扫描示L4~5椎间盘突出。

本院采用上海产的K8832-T型电脑多功能治疗仪,患者仰卧位,电极面积60cm2,两电极衬垫加放一层浸有10%碘化钾溶液的药垫,紧贴于腰部病变腰椎的上、下并置。

电流强度以较大忍受量为好,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疗程。

同时加超短波治疗,本院采用61C1A型超短波治疗仪,仰卧位,两电极腰腹部对置,温热量,每次15min,10次为1个疗程,该患者治疗2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

1.3 方法(1)采用上海产的K8832-T型电脑多功能治疗仪,电极面积60cm2,两电极衬垫加放一层浸有10%碘化钾溶液的药垫,电极腰部并置,或腰椎区和患侧臀部(环跳穴为中心)并置,电流强度以较大忍受量为好,每日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疗程。

中频电疗的案例分析及应用

中频电疗的案例分析及应用

中频电疗的案例分析及应用中频电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肌肉康复、神经功能恢复等领域。

本文将以疼痛管理为例,对中频电疗的案例分析和应用进行细致探讨。

案例分析:张先生,男性,42岁,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3年。

他主要症状是腰背疼痛,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质量。

张先生曾经尝试过药物治疗和物理疗法,但效果不明显。

因此,他决定尝试中频电疗。

诊疗过程如下:1. 评估:在初次诊疗时,医生通过详细了解病史、疼痛特点等,对张先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张先生的腰椎MRI显示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受压。

评估结果显示张先生适合接受中频电疗。

2. 治疗计划:结合张先生的评估结果,医生制定了治疗计划。

计划中包含中频电疗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治疗期为4周。

3. 手段选择:医生选择了中频电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中频电疗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纤维,促进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

张先生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电极贴在腰部进行电疗。

4. 治疗效果:经过4周的治疗,张先生的疼痛明显减轻。

他的腰痛程度从原先的8/10下降到了3/10,生活和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他可以更好地行走和弯腰,且不再需要药物镇痛。

5. 长期效果:中频电疗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

张先生停止治疗后仍然能够维持一定的缓解状态。

他定期进行康复锻炼,结合中频电疗的疼痛管理方法,使得他的疼痛得到了稳定的控制。

应用探讨:中频电疗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包括疼痛管理、肌肉康复、神经功能恢复等。

在疼痛管理方面,中频电疗具有以下优点:1. 非药物治疗:中频电疗是一种非侵入性、非药物治疗,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和依赖问题。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中频电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2. 疼痛缓解效果:中频电疗通过电流刺激神经纤维,降低神经传导的速度,减轻疼痛感。

它可以用于各种疼痛管理,如慢性疼痛、肌肉酸痛和神经痛等。

3. 个体化治疗:中频电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电脑中频与TDP疗法综合治疗颈腰椎病

电脑中频与TDP疗法综合治疗颈腰椎病

电脑中频与TDP疗法综合治疗颈腰椎病
王承莲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2(008)010
【摘要】@@ 我院理疗室自1996年至今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TDP治疗仪综合治疗颈、腰椎病3695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609-609,620)
【作者】王承莲
【作者单位】264000,山东烟台市,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R454
【相关文献】
1.三分钟针灸联合三分钟松筋疗法应用于颈腰椎病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刘楚照
2.电脑中频与温热疗法运动训练综合治疗跖痛症 [J], 雷英;石捷;黄龙模;王少芸;陈启波;周巧玲
3.栾氏四位一体综合疗法治疗颈腰椎病的临床研究 [J], 栾尊一
4.分析针刀经筋疗法快速治疗颈腰椎病的疗效 [J], 李向欣
5.分析针刀经筋疗法快速治疗颈腰椎病的疗效 [J], 李向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11T13:32:24.1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作者:陈小鹏符信萍陈德生
[导读] 腰痛临床上也称为“腰脊痛”,指的是一种以自觉腰部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疾病。

宁都县人民医院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探讨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中频电治疗,实验组接受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结论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接受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可作为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电脑中频;超短波;非特异性下腰痛
腰痛临床上也称为“腰脊痛”,指的是一种以自觉腰部疼痛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下腰痛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包括非特异性下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潜在的严重的脊柱疾患。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部分患者还存在合并性下肢疼痛、麻木等表现,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骶髂关节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腰骶部肌筋膜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滑脱症、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多数下腰痛患者首次发病时,症状持续时间在4-8周左右,随后能够自愈,但患者的复发率相对较高。

导致患者发生腰痛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神经源性疼痛、稳定性丧失疼痛、软组织源性疼痛、小关节突源性疼痛以及椎间盘源性疼痛等。

本研究对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之间收治的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构成比48:32,最小年龄13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7.4±19.2)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5年,平均(3.1±1.1)年。

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6.7±17.2)岁,平均病程(2.9±0.7)年,实验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7±18.7)岁,平均病程(3.4±0.8)年,由此可见,不同观察对象之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所用治疗设备为为USWB型超短波电疗机以及爱沃斯ECM99-ⅡB型电脑中频治疗仪,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连续20min的中频电治疗,实验组观察对象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接受连续20min的超短波微热量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休息一周在接受第2疗程的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视觉类比法(VAS)和腰痛功能障碍问卷(ODQ)对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判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其治疗效果划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

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和表示,其他数据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如果所得分析结果P<0.05,可以证实两组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治疗结果之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接受电脑中频电合并超短波治疗,与常规的单一中频电治疗相比,效果更加理想,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超短波温热效应有助于患者淋巴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改善,进而减轻患者的痉挛和疼痛状态,强化白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1]。

超短波是一种高频电疗法,不需要暴露患者的治疗部位,且穿刺深度较深,因而适用于行动不便患者以及急性腰扭伤患者[2]。

同时,超短波治疗还能够消除其水肿症状,提高机体内炎性物质的吸收速度,进而提高机体的代谢速度。

中频电治疗有助于患者周围神经兴奋性的提高,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功能以及生物膜的通透性,松解软化你粘连的瘢痕组织,进而疏通神经,达到减轻和抑制疼痛的作用[3]。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接受电脑中频合并超短波治疗,整体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以及机体正常功能的恢复,可作为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阔,张春燕,刘艳.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个体化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6):188-189.
[2]安丙辰,李秀清,王颖.腰痛穴指针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5(10):993-995.
[3]曾勇,邹佳华,邓光锐,等.核心肌群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252-2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