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创新性综合实验报告书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创新性综合实验报告书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创新性综合实验报告书

力学创新性综合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 基于矩形简支梁模型的结构静力学

性能检测与分析实验

小组成员: 张XX2011xxxx 陈XX2011xxxx 吴XX2011xxxx 朱XX 2011xxxx 指导老师: 高XX

实验日期: 2013年12月15日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P=L2*p(x)

实验荷载加载模式

设计荷载模式p(x)

P/2

P/2

L/2

L2 计算长度 L1 梁长

y

b

h

x 厚度t

目录

一、课题背景 ---------------------------------------------------------------------------------------------------- 1

二、实验目的 ---------------------------------------------------------------------------------------------------- 1

三、力学原理的分析与贴片方案 -------------------------------------------------------------------------- 1

3.1实验加载模式 --------------------------------------------------------------------------------------------------------------------------- 1 3.2最大正应力 ------------------------------------------------------------------------------------------------------------------------------ 2

3.3最大剪应力 ------------------------------------------------------------------------------------------------------------------------------ 3

四、实验步骤 ---------------------------------------------------------------------------------------------------- 3

五、设计值的计算---------------------------------------------------------------------------------------------- 4

5.1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 ----------------------------------------------------------------------------------------------------------------- 4 5.2最大正应力的计算 -------------------------------------------------------------------------------------------------------------------- 4 5.3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 4

5.4最大挠度的计算------------------------------------------------------------------------------------------------------------------------ 4

六、实验值数据分析 ------------------------------------------------------------------------------------------ 5

6.1实验数据整理 --------------------------------------------------------------------------------------------------------------------------- 5 6.2最大正应力的计算 -------------------------------------------------------------------------------------------------------------------- 5 6.3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 5

6.4最大挠度的测试------------------------------------------------------------------------------------------------------------------------ 5

七、实验结果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 ----------------------------------------------------------------------- 6

八、加载过程的弹性校验 ------------------------------------------------------------------------------------ 6

九、误差分析 ---------------------------------------------------------------------------------------------------- 7

十、梁的动力响应: ------------------------------------------------------------------------------------------ 8十一、数值模拟 ------------------------------------------------------------------------------------------------- 8十二、课题总结 ------------------------------------------------------------------------------------------------- 9十三、参考文献:-------------------------------------------------------------------------------------------- 10

一、课题背景

只有两端支撑在柱子上的梁,主要承受正弯矩,一般为静定结构。体系温变、混凝土收缩徐变、张拉预应力、支座移动等都不会在梁中产生附加内力,受力简单,简支梁为力学简化模型。

如图1-1,现有工作需要,需用一简支梁结构承担有可能在上面经过的静力、动力荷载(如考虑动荷载的情况下,其最大动力冲击系数不超过μ)。经测算,考虑所有的活载作用(除梁自重外,其可能承担的静、动力荷载作用),以该梁的跨中最不利弯矩为控制目标,该梁如能承担均布荷载p(x)即可满足工作要求。为此,依据现有材料,该简支梁取用矩形钢管结构型式,并设计成型即将投入使用,请对该梁中的一根进行静力实验,检测其刚度与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计算出该梁在简支方式下的固有频率(前

三阶即可),为该梁适应动荷载的使用要求提供参考。

图1-1 加载模型图

给定的试件参数:

33

4

222450,50,100,3mm 1121212

y bh b t h t l mm b mm h mm t I cm --=====-=()(),210a ,0.3E GP ν==

二、实验目的

1.检验梁的弯矩和剪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检验梁的挠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检验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是否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三、力学原理的分析与贴片方案 3.1实验加载模式

根据实验加载模式图3-1,由材料力学的知识作出该简支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如图3-2。

P=L2*p(x)

实验荷载加载模式

设计荷载模式p(x)

P/2

P/2

L/2

L2 计算长度 L1 梁长

y

b

h

x 厚度t

F

l /4l /4l /4l /4

F

图3-1实验装置简化图

M

x

x

F s

图3-2实际剪力弯矩图

3.2最大正应力

由图可知梁在荷载F 作用之间的部分发生纯弯曲,剪力为零,并且梁的最大正应力就发生在该段梁的上下表面。考虑到在加载过程中,荷载F 可能不是作用在梁的中线上,导致试件可能会发生扭转。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确定的贴片方案是,在梁的跨中下表面均匀地粘贴三个应变

片,编号为2、3、4,测得相应的应变234,,εεε,并取其平均值234++=3εεε

ε作为跨中

下表面的应变。由于该点处于单轴应力状态,所以由胡克定律1max =E σ可以求得最大正应力。这样贴片的好处是,在测得该处的正应变的同时消除了可能发生扭转而导致的误差。

图3-3底面贴片图

3.3最大剪应力

由剪力图3-2可见,除梁在荷载 F 作用之间的其他部分,剪力s F 均匀分布,由于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因此这部分的中性轴上处于纯剪切状态。

我们的贴片方案是,将一个应变片贴在中性轴处的位置,并与中性轴成45?。

应变贴片位置处于纯剪切45-45=-σσ??,所以只需要贴一个应变片就可以得到该点的剪应力。由广义虎克定律4545451

=

()E

εσνσ??-?-,得到最大剪应力451max 451E ??==+ετσν

τ

σ

45?

σ

图3-4应力状态分析图 图3-5应力圆

图3-6侧面贴片图

四、实验步骤

Step1:对所选构件进行打磨:首先,将分发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处理,进行一系列

的打磨和擦拭;

Step2: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应变片粘贴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只需在梁中的下端处贴三个应变片,测量相应位置的应变量,然后在荷载与支点中点的中轴线处与水平线成45度方向贴一个应变片即可;

Step3:在确定的位置正确粘贴应变片:对贴片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打磨,是表面光滑平整,便于贴片,然后用酒精擦去表面的灰尘,把502胶水先滴一小滴在贴片位置,然后将应变片轻轻地准确地贴在上边,压匀;用电烙铁将应变片的两个线头与电线焊接在一起;

Step4:检测应变片是否有效:打开万用表并调制欧姆档,将万用表的两个表头分别接在应变片的两个线端,观察是否有示数,从而确认应变片是否有效;

Step5:在万能实验机上安装试件:将试件准确地放在万能实验机上,支撑两端的距离为450mm ,在试件上侧将两个小圆棒分别放在离试件中点112.5mm 的两侧,上面放上用来传递荷载的工字钢,并将连接应变片的彩线正确地连接在数字电阻应变仪上;

Step6:在万能实验机上进行分级加载实验:调整至合适的加载速度0.5mm/min ,荷

载从0开始以2kN 为一个增量步加载至8kN,即加载到2kN 、4kN 、6kN 、8kN 时记录对应的应变和位移。

五、设计值的计算 5.1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

M x

x

F F

图5-1均布荷载弯矩剪力图

对该梁进行强度和刚度方面的检测,需要将设计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考虑在误差范围内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接下来由公式直接计算设计值。

5.2最大正应力的计算

222max

1

180000.45455.688

c pl M M N m ===??=?

(5-1)

max

0max 224.6c y

h

M MPa I σσ∴==

=

(5-2)

5.3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max 211

180000.45405022

s SA F F pl N ==

=??= (5-3) 40max 8.38102s z

z F S Pa

I b τ?∴=

=??()

(5-4)

5.4最大挠度的计算

由材料力学中简支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

4

50max

5 4.0810384c y

pl m EI ωω-===?

(5-5)

六、实验值数据分析 6.1实验数据整理

表6-1实验数据整理

6.2最大正应力的计算

利用数字应变仪测得梁中点处底面处的应变为234,,εεε,为了消除梁在加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扭转,取其平均值234

++=

3

εεε。

得到最大正应力:

691max =178102101037.38E Pa MPa σ-=???=

(6-1)

6.3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根据第三部分力学原理分析,由广义虎克定律4545451

=()E

εσνσ??-?-,

45?方向应变贴片位置处于纯剪切45-45=-σσ??。

得到最大剪应力:

69

451max

455710210109.2110.3

E MPa ετσν-?????===-=-++

(6-2)

6.4最大挠度的测试

加载到控制荷载8kN 时,在万能试验机的参数显示屏上读得梁中点的挠度为1max =1.01mm ω。几个荷载对应的跨中挠度见表6-1。

() ε2(10?6) 2 42 114 149 157 ε3(10?6) 1 50 125 168 180 ε4(10?6)

2 57 138 184 198 ε2+ε3+ε4

3

10?6)

1.7 49.7 125.6 167 178 挠度f (mm )

0.01

0.36

0.65

0.87

1.01

七、实验结果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

表7-1强度刚度计算值

参数 σ(MPa ) τ(Pa) ω(m) 设计值 24.6 8.38?104 4.08?10-5 实测值

37.38 9.2?106 1.01?10-3 1.1k =

?实测值

设计值

1.67

120.76

27.23

上表的k 表示结构校验系数,1.1是动荷系数。以上结果表明,实际的最大剪应力和最大正应力都比设计值大,实际的跨中挠度也比设计值大,因此该简支梁的强度和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八、加载过程的弹性校验

由前面得到的实验数据表6-1,运用专业数据处理绘图软件Origin ,作出荷载F 与跨中底面的平均应变ε的关系曲线,如下:

图8-1 Origin 拟合数据

图8-2 平均应变的关系曲线图

由图可见,荷载与应变基本上在一条直线附近,说明在试件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始终处于弹性状态,没有发生屈服。

九、误差分析

1.理论误差。该简支梁取用矩形空心薄壁钢管结构型式,考虑到梁的截面参数,与我们平时学习研究的实心细长梁(Euler-Bernoulli梁)有很大差别,应该用Timoshenko 梁理论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为了简化计算,我们所采用的是Euler-Bernoulli梁理论,结构在设计荷载值的作用下,其应力与挠度的计算不准确。因而在理论上会有误差。

2.贴片技术水平不高而产生的误差,尤其对于我们训练次数比较少的学生而言。粘贴应变片其实是一件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其中很多的细节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比如贴片时,放的胶水不够,没有将应变片牢牢的粘在试件上;再如,贴片时没有轻压片,导致粘好的片与试件之间存在气泡等贴片缺陷,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3.利用应变片测得的是片覆盖区域的平均应变,而我们要得到的是一点的应变。两

ε为甚,因为只有中性轴上的应力状态才是纯剪切,利者可能存在差别。于本次实验的

1

用应变片测得的应变不太可能正好是该轴上一点的应变。

4.对于简支梁跨中挠度而言,我们的测试方法是直接在万能实验机上读取位移。由于传递荷载的工字钢在加载过程中会发生弯曲变形,而读取的位移包括了工字钢这一部分位移,导致测得的挠度比梁实际的挠度要大。

5.实验设备不够精良造成的误差。

十、梁的动力响应 梁的横向振动微分方程

24240

y y A EI t x ρ??+=??

(10-1)

其解为

y (x,t )=(Asinkx+Bcoskx+Cshkx+Dchkx)sin(ωt+φ)

(10-2)

由简支梁的边界条件

x=0,y (0,t )=0,y"=(0,t)=0 x=l,y (l,t )=0,y"=(l,t)=0

同时,又有

k 4=

ρA EI

ω2

(10-3)

可以得到简支梁的固有频率

n ω=

(10-4)

令n=1,2,3得到结构的第一、二、三阶固有频率

123=9191.3836765.582722.37Hz Hz Hz ωωω==

(10-5)

意义:为避免发生共振,造成结构破坏,作用在该结构上的荷载的频率应避开共振频率。

十一、数值模拟

我们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简单地模拟该简支梁的加载过程,观察其应力的分布状况,发现应力分布远比我们之前分析的要复杂,从图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加载点附近应力非常大,与我们计算的有很大差别。

图11-1 Abaqus模拟加载图

十二、课题总结

本次实验,我们将所学到的材料力学和振动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共分为五个阶段:

1.信息检索阶段:

虽然在课堂上认真的听高老师讲解了实验的基本思路,我们在课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需要热真的去核实一下,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去网上检索一下力学前辈们相关的实验。

2.实验策划阶段:

首先我们通过翻阅材料力学相关的章节,绘制出相关的应力应变图,并查询好计算和核对荷载所需公式(如材料力学中简支梁的挠度计算公式等)以备后用。接下来,我们在振动力学书上找到相应的欧拉-伯努力梁的振动微分方程及其通解公式、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等等。

3.实验加载阶段:

首先我们通过查阅资料确定了贴片方式,在贴的过程中我们小心翼翼,让手最灵巧的张云飞同学负责全部的贴片工作,以保证贴片完整、对齐、准确。在焊接好导线之后,我们将材料带回寝室保管。在加载过程中,负责加载的两位同学尽量精确的控制加载的速度与力度,尽量使误差在可控范围内。负责计数的两位同学一位读数,另一位计数,保证了读取数据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4.数据处理阶段:

我们将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如前所示。由原始数据根据力学原理和公式算出我们需要的量。在检验试件是否处于弹性阶段时,我们运用了专业数据处理绘图软件Origin,作出了荷载与应变的关系曲线,并且进行线性拟合。得到了很好的分析效果。

5.计划书撰写阶段:

我们把计划书分为课题背景、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值分析等9个部分。每人负责相应的2个或3个部分,同时我们采用论文标准格式排版,采用VISIO绘制所有的图形,力保图形准确、美观。

在完成实验之前,我们一直认为书本上的理论解释真的是太完美了,可是在实际的情况下却不是那么实用。现实的实验或是以后的施工中会遇到各种不理想的条件,一点细微的参数的变化都会导致不可忽视的误差。所以,在实际的工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数据计算,而是需要我们考虑到影响最终结果的各种因素,将这些误差考虑在内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

另外,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各种软件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和处理数据,例如专业数据处理绘图软件Origin、专业绘图软件VISIO,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技术性。同时我们也增强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优势,资源优化配置,分工明确,才能发挥一个团队最大的力量。这不仅仅在我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即使以后到了工作单位,每一个项目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只有和同事、同学密切的配合,力往一处使,才能最有效的完成任务。

十三、参考文献

[1]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100-130

[2]高淑英,沈火明.振动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118-132

[3]李廉锟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26-42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工程流体力学 实验报告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班级:交通设备1206 姓名:邱瑞玢 学号:1104120907

雷诺数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 1. 观察水的层流和紊流的形态及特征; 2. 学习测量和计算流体的雷诺数和临界雷诺数。 【实验原理】 雷诺数是流体惯性力 L υ ρ2 与黏性力 L v 2 μ的比值,它是一个无因次化的量。 R e =μρVl =l l V l V 22 )/(2 μρ 雷诺说较小时,粘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粘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粘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紊流流场。 【实验内容】 1. 缓慢调节水量控制阀,观察透明水管中红色水流线的变化。观察水的层流态、紊流态的 特征。 2. 找出层流和紊流转换临界点,在临界点测量水的流速,往复测量三次。 3.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水的临界雷诺数。 【实验现象】 1. 当水流流速较低时,水管中水流处于层流状态,示踪剂(红色墨水)呈线状,无分散; 2. 逐渐开大控制阀,水流速度加大,呈线状流动的红色墨水开始出现波动,逐渐散开,这 时水流处于过渡状态; 3. 再开大控制阀,水流速度继续增大,红色墨水消失,此时水流处于紊流状态。

层流状态 紊流状态 【实验结果】 项目组别时间(s)水量(mL) 流量(mL/s) 流量均值120120060220110055320125062.51306002023070023.33 30720 24 从层流到紊流 从紊流到层流59.1 22.4 实验中,水流束的特征长度l=D=3CM,流速由公式D 2 π4q v V = 求得,得到 V1=0.032m/s,V2=0.084m/s ,而水在标准大气压,室温时的动力粘度 s p 10 000.1a -3 ×?=μ,则雷诺数 R e1 =μ ρVD =960 R e2 =μ ρVD =2520 【结果分析】 查阅资料可知一般管道雷诺数Re <2000为层流状态,Re >4000为紊流状态,Re =2000~4000为过渡状态。而本次实验所测得的紊流状态下的雷诺数比理论值小,产生误差的原因为: 1. 偶然误差:观察出现偏差,将水流处于由层流向紊流的过渡状态当作紊流状态,从而测 得的水流速度偏小,造成所计算的雷诺数偏小。 2. 系统误差:示踪剂(红色墨水)很容易在水中扩散,当处于过渡状态时,由于水流开始 产生搅动,从而将红色墨水打散,扩散在水中,造成水流已处于紊流状态的假象,导致

软件测试综合性实验报告(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管信息管理系统测试分析报告1.软件项目介绍 1.1软件测试项目背景 根据各大学校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在原有的办公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展,将一些可以用计算机来管理的都进行计算机化,使得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更加方便,工作效率也更加的高。 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1.1所示,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图书管各业务处理的子系统。用于处理图书馆日常运营中的主要业务,包括编目子系统、图书采购子系统、图书流通子系统等,另外业务处理子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还需要基础信息的维护和权限控制;业务处理子程序产生的数据还需要呈献给图书管理员和读者等,所以按性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业务处理、基础信息管理和信息查询三部分。 图1.1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1.2图书流通子系统的介绍 图书流通子系统实现了对图书信息的有效管理,对图书的日常流通管理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图书馆流通子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 图书馆流通子系统是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管理图书的流动。图书馆流通子系统是提供给图书管理人员用来管理和维护数据记录。管理员能够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查询、更改、删除以及对数据的维护;管理员需要通过密码进行登录,也可以修改密码。普通用户无需登录,可以使用查询功能等部分功能。 图书管理员对读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还要对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由于此系统大部分功能只是对管理员开放,所以管理员可以操作所有功能,图书管理员可以添加、查询、更改、删除、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 图书馆流通子系统具体功能模块和界面如下: A.管理员登陆功能模块 首先利用管理员登录功能块,实现管理员登陆,管理员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主界面,如果管理员密码错误,应用程序会提示错误信息。 B.图书馆流通子系统界面 管理员进入系统界面完成以下功能,图书管理、图书借阅、用户管理和信息查询。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材料

流体力学实验组 班级化33姓名吴凡灿学号2013011925成绩 实验时间第6周周日同组成员芦琛琳、董晓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塔板上气液两相流动状况,测量气体通过塔板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测定雾沫夹带量、漏液量与气速的关系; 2、研究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影响因素,作出筛孔塔板或斜孔塔板的负荷性能图;比较筛孔塔板与斜孔塔板的性能; 3、观察填料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状况,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层的阻力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 4、测定填料的液泛气速,并与文献介绍的液泛关联式比较; 5、测定一定压力下恒压过滤参数K 、q e 和t e ; 6、测定压缩性指数S 和物料特性常数K 。 二、实验原理 1.板式塔流体力学特性测定 塔靠自下而上的气体和自上而下的液体逆流流动时相互接触达到传质目的,因此,塔板传质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塔板上的流体力学状态。当液体流量一定,气体空塔速度从小到大变动时,可以观察到几种正常的操作状态:鼓泡态、泡沫态和喷射态。当塔板在很低的气速下操作时,会出现漏液现象;在很高的气速下操作,又会产生过量液沫夹带;在气速和液相负荷均过大时还会产生液泛等几种不正常的操作状态。塔板的气液正常操作区通常以塔板的负荷性能图表示。负荷性能图以气体体积流量(m 3/s )为纵坐标,液体体积流量(m 3/s )为横坐标标绘而成,它由漏液线、液沫夹带线、液相负荷下限线、液相负荷上限线和液泛线五条线组成。当塔板的类型、结构尺寸以及待分离的物系确定后,负荷性能图可通过实验确定。 传质效率高、处理量大、压力降低、操作弹性大以及结构简单、加工维修方便是评价塔板性能的主要指标。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开发了多种新型塔板。本实验装置安装的塔板可以更换,有筛板、浮阀、斜孔塔板可供实验时选用,也可将自行构思设计的塔板安装在塔上进行研究。 筛板的流体力学模型如下: 1) 压降 l c p p p ?+?=? 式中,Δp —塔板总压降,Δp c —干板压降,Δp l —板上液层高度压降, 其中 2 0)( 051.0c u g p v c ρ=? 式中ρv —气相密度,kg/m 3;g —重力加速度,m/s 2,u 0—筛孔气速,m/s ,c 0—筛孔流量系数, 筛板上因液层高度产生的压降Δp l 即液层有效阻力h l :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 4、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6、了解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仪 3.游标卡尺 4.钢尺 三.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1—2,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

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a)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铸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b)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糙。抗拉强度σb 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 、最大载荷Fb 和铸铁试件的最大载荷Fb 。 取下试件测量试件断后最小直径d1和断后标距 l1,由下述公式 A Fs s = σ A F b b = σ %1000 1?-= l l l δ %1000 1 0?-= A A A ψ 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σs 。、抗拉强度σb 、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铸铁的抗拉强度σb 。 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由以下公式计算: l A Fl E ??= 00 式中ΔF 为相等的加载等级,Δl 为与ΔF 相对应的变形增量。 四、实验步骤 (1)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

流体力学实验-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思考题 参考答案 流体力学实验室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

sqlserver数据库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实验学期 2009 至 2010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所在系部管理系 年级三年级专业班级商务B071班 学生姓名李荣妹学号 4121 任课教师郭红 实验成绩 计算机系制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3)建表如下图: 图书表的结构 读者表的结构罚款表的结构 借阅表的结构密码表的结构 输入数据:图书 读者 S只学生,t指老师,1指没有超期,0表示超期 借阅 罚款

密码: (4)、创建视图。以sa的身份登录数据库,创建视图V1,V2,V3 create VIEW V1 create VIEW V2 create VIEW V3 AS AS AS select * from 图书 select * from 借阅 select * from 罚款 建立视图V5,查看在库的图书:create view V5 as select *from 图书 where 借阅状态=‘在库’ 建立已被借出去的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V6 as

select * from 图书 where 借阅状态='出库' 建立逾期未还的图书的学生视图: create view V7 as select * from 借阅 where datediff(day,convert(smalldatetime,借出日期),getdate())>’30’ and 借书证号 in(select 借书证号 from 读者,借阅 Where 借阅.借书证号=读者.借书证号 and 读者类别=‘s’ 四、物理设计和自定义完整性 建立索引:为了提高在表中搜索元组的速度,在实际实现的时候应该基于键码建立索引是表中建立索引的表项: 图书表(图书编号,条形码号)读者(借书证号)借阅(借书证号,条形码号)罚款表(借书证号,条形码号)密码(借书证号) (2)建立触发器 a.对已有借书证的读者进行查询借书是否超期(这里归定30天): create trigger T1 on 读者 for insert as select 借阅.借书证号,读者.读者姓名,图书.图书编号,图书.书名,借阅.借出日期 from 读者,借阅,图书 where 读者.借书证号=借阅.借书证号 and 图书.条形码号=借阅.条形码号 and 读者类别='s' and Datediff(day,convert(smalldatetime,借出日期),getdate())>=30 b.建立触发器T2(还书时): create trigger T2 on 借阅 fo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图书 set 借阅状态='在库' where 条形码号=(select 条形码号 from inserted) update 借阅 set 归还日期=getdate(); update 读者 set 书数=书数-1 where 借书证号=(select 借书证号 from inserted) end c.建立触发器T3(借书书时): create trigger T3 on 借阅 for insert as begin update 图书 set 借阅状态='入库' where 条形码号=(select 条形码号 from inserted) update 借阅 set 借出日期=getdate(); update 读者 set 书数=书数+1 where 借书证号=(select 借书证号 from inserted) end d.建立触发器T4,实现超出借书数目时禁借(针对老师的): create trigger T4 on 读者 for insert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 4、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6、了解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仪 3.游标卡尺 4.钢尺 三.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1—2,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 1 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颈—12a)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

(图缩四个阶段。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2b)铸 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 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σb糙。抗拉强度和铸铁试件、最大载荷Fb电子计 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 Fb。的最大载荷 l1,由下述公式取下试件测量试件断后最小直径d1和断后标距 A??lAFlFs????10b01%%?100????100?bs AAlA 0000,和断面收缩δσb、伸长率。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ψ率;铸铁的抗拉强度由以下公式计算:低碳钢的弹 性模量E Fl?0?E l?A0相对应的变形增量。ΔΔl为与F为相等的加载等级,Δ式中F四、实验步骤 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1) 2 按照式样、设备的准备及测试工作,大致可以将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归纳如下: do lo。在式样标距段的及标距首先,将式样标记标距点,测量式样直 径两端和中间3处测量式样直径,每处直径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平均值,do。用扎规和钢板尺处直径的最小值取作试验的初始直径做好记录。3lo测量低碳钢式样的初始标距长度。接着,安装试件。按照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运行电子万能试验机程序, 并开启控制器电源。先将有力传感器的夹具夹住式样的一端,在微型电子计算机电子万能试验机应用软件界面中执行力清零;在移动横梁,使式样的另一端缓慢插入另型卡板中,锁紧夹头,进行保护从而消除

重大流体力学实验1(流体静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姓名成绩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项目 名称 流体静力学实验 指导教 师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U形测压计的量测技能; 3、理解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及毛细管现象; 4、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测量。 二、实验原理 流体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易动性,在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形,变形必将引起质点的相对运动,破坏流体的平衡。因此,流体处于静止或处于相对静止时,流体内部质点之间只体现出压应力作用,切应力为零。此应力称静压强。静压强的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压面,静压强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只与该点位置有关。 1、静力学的基本方程静止流体中任意点的测压管水头相等,即:z + p /ρg=c 在重力作用下, 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静压强p也可以写成:p=p + ρg h 2、等压面连续的同种介质中,静压强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质量力只为重力时, 静止液体中,位于同一淹没密度的各点的静压强相等,因此再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中等压面是水平面。若质量有惯性时,流体做等加速直线运动,等压面为一斜面;若流体做等角速度旋转运动,等压面为旋转抛物面。 3、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流体压强的测量和标定有俩种不同的基准,一种以完全真空时绝对压强 为基准来计量的压强,一种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来计量的压强。

三、使用仪器、材料 使用仪器:盛水密闭容器、连通管、U 形测压管、真空测压管、通气管、通气阀、截止阀、加 压打气球、减压阀 材 料:水、油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一起的构成及其使用方法; 2、记录仪器编号及各点标高,确立测试基准面; 测点标高a ?=1.60CM b ?=-3.40CM c ? =-6.40CM 测点位能a Z =8.00CM b Z = 3.00CM c Z =0.00CM 水的容重为a=0.0098N/cm 3 3、测量各点静压强:关闭阀11,开启通气阀6,0p =0,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2?(此时0?=2?);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0p > 0,测记0?及2?(加压3次);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0p < 0(减压3次,要求其中一次,2?< 3?),测记0?及2?。 4、测定油容量 (1)开启通气阀6,使0p =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再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加压打气球7,使0p > 0,并使U 形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略高于水面,然后微调加压打气球首部的微调螺母,使U 形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齐平水面,测记0?及2?,取平均值,计算 0?-2?=H 1。设油的容重为r ,为油的高度h 。由等压面原理得:01p =a H=r h (1.4) a 为水的容重 (2)开启通气阀6,使0p =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再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放水阀11减压,使U 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测记0?及2?,取平均值,计算0?-2?=H 2。得:02p =-a H 2=(r-a)h (1.5) a 为水的容重 式(1.4)除以式(1.5),整理得:H 1/ H 2=r/(a-r) r= H 1a/( H 1+ H 2)

信息资源综合性实验报告

《信息资源管理》综合性实验题目: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现状研究姓名+学号: 学期: 指导老师:

1 研究思路(课题实施原理图) 2 调研与分析 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内容体系 ①应用系统 ②IT技术 ③人力资源管理 ④组织结构 ⑤信息服务 信息采集对象与方法 2.2.1 信息采集对象 ①学生 ②图书馆管理人员

2.2.2 信息采集方法 ①问卷调查 ②访谈 结果与分析(以简洁明快的信息表达方式来表述) 该图书馆在人员分配上有馆长和副馆长以及其底下有8个部门,各部门功能不同,协调工作,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让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工作气氛都大大增加;图书馆使用了基于RIFD技术和设备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图书借还,顺架,查找,馆藏盘点等功能,使图书管理工作智能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给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学们对图书馆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基本满意,很多人都原意到图书馆去学习;但是有些同学觉得检索系统不健全,查找不方便,操作复杂,不容易掌握,在搜索时找到该书,但在实际查找中却找不到该书,所以这方面有待改善。 3 完善方法(或思路) 针对在问卷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在系统上查到书架上有该书,但在实际查找中却找不到该书。我们小组提出以下完善方法: 图书馆必须成立一个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查看系统上显示存在的且未借出去的书及数量而书架上有该书且数量与之相符。 4 小结(方案有什么特色与不足) 该图书馆的方案特色: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简单繁琐工作大大减少,多余时间提高更高层次服务;对于读者,避免排队等候,更方便更快捷,更长的图书馆开放时间,隐私性,选择性和独立性;提高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低层次服务转变为高层次服务;简化人工作业,节约时间和成本,馆藏更精确,管理更轻松;提高服务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更文明,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更多样,更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自主借还,享受和谐高科技服务体验; 该图书馆的不足:检索系统不健全,查找不方便,操作复杂,不容易掌握,在搜索时找到该书,但在实际查找中却找不到该书。 附件1:实验任务书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量计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量计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1.4.18 成绩: 班级:石工09-13班学号:09021614 姓名:石海山教师: 同组者:尚斌宋玉良武希涛杜姗姗 实验三、流量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孔板、文丘利节流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用途; 2、测定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绘制流量计的校正曲线; 3、了解两用式压差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两用式压差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采用管流综合实验装置。管流综合实验装置包括六根实验管路、电磁流量计、文丘利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其结构如图3-1示。 F1——文丘里流量计;F2——孔板流量计;F3——电磁流量计; C——量水箱;V——阀门;K——局部阻力实验管路 图3-1 管流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三、实验原理 1、文丘利流量计 文丘利管是一种常用的两侧有管道流量的装置,属压差式流量计(见图3-2)。它包括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三部分,安装在需要测定流量的官道上。在收缩段进口断面1-1和喉道断面2-2上设测压孔,并接上压差计,通过测量两个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差,可以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Q ,再经修正即可得到实际流量。 2、孔板流量计 如图3-3所示,在管道上设置空板,在流动未经孔板收缩的上游断面1-1和经孔板收缩的下游断面2-2上设测压孔,并接上压差计,通过量测两个断面的测压管水头差,可以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Q ,再经修正即可得到实际流量。孔板流量计也属于压差式流量计,其特点是结构简单。 图3-2 文丘利流量计示意图 图3-3 孔板流量计示意图 3、理论流量 水流从1-1断面到达2-2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收缩,流速增大,根据恒定总流能量方程,若不考虑水头损失,速度水头的增加等于测压管水头的减小(即压差计液面高差h ?),因此,通过量测到的h ?建立了两个断面平均流速1v 和2v 之间的关系: h ?=1h -2h =(1z + γ 1 p )-(2z + γ 2 p )= g v 22 2 2α- g v 22 1 1α (3-1) 如果假设动能修正系数1α=2α=1.0,则最终得到理论流量为: 理Q = ) ( 1 2 A A A A A -h g △2=h K △μ 其中:K =g A 2

实验报告范本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0-- 200学年第学期

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 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 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 定比例。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在完成所有 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实验课程名称:__通信原理_____________ 图1 AMI/HDB3码型变换电路原理图 含有丰富的时钟分量,因此输出数据直接送到位同步提取锁相环(PLL) 编译码系统组成电原理图见图1。

流体力学实验 文丘里实验报告单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测定流量系数,掌握文丘里流量计量测管道流量的技能; 2.掌握气一水多管压差计量测压差的技能; 3.通过实验与量纲分析,了解应用量纲分析与实验结台研究水力学问题的途径,进而掌握文丘里流量计水力特征。 二、实验原理 根据能量方程式和连续性方程式,可得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丘里管过水能力关系式 h K p Z p Z g d d d q V ?=+-+-= )]/()/[(21 )( 422114 2 12 1 γγπ ‘ (6-9) 1)/(/ 24 4 212 1 -= d d g d K π )()(2 21 1γ γ p Z p Z h + -+ =? 式中:h ?为两断面测压管水头差,m 。 由于阻力的存在,实际通过的流量V q 恒小于' V q 。今引入一无量纲系数’ V V q q =μ (μ称为流量系数),对计算所得的流量值进行修正。 即 h K q q V V ?=' =μμ (6-10) 另外由水静力学基本方程可得气—水多管压差计的h ?为 4321h h h h h -+-=?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6-10 所示。 在文丘里流量计的两个测量断面上,分别有4个测压孔与相应的均压环连通,经均压环均压后的断面压强由气-水多管压差计9测量(亦可用电测仪量测)。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恒压水箱 5.有色水水管 6.稳水孔板 7.文丘里实验管段 8.测压计气阀 9.测压计10.滑尺11.多管压差计12.实验流量调节阀 图6—10文丘里流量计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测记各有关常数。 2.开电源开关,全关阀12,检核测管液面读数 4321h h h h -+-是否为0,不为0时,需查出原因并予以排除。 3.全开调节阀12检查各测管液面是否都处在滑尺读数范围内?否则,按下列步骤调节:拧开气阀8,将清水注入测管2、3,待2432≈=h h cm ,打开电源开关充水,待连通管无气泡,渐关阀12,并调开关3至5.2821≈=h h cm ,即速拧紧气阀8。 4.全开调节阀门,待水流稳定后,读取各潮压管的液面读数1h 、2h 、3h 、4h ,并用秒表、量筒测定流量。 5.逐次关小调节阀,改变流量7~9次,重复步骤4,注意调节阀门应缓慢。 6.把测量值记录在实验表格内,并进行有关计算。 7.如测管内液面波动时,应取时均值。 8.实验结束,需按步骤2校核压差计是否回零。 五、实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____ =1d m , =2d m , 水温=t ℃, =ν m 2/s , 水箱液面标尺值=?0 cm , 管轴线高程标尺值=? cm 。 2 整理记录计算表6-9 6-10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软件)学院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单 开设时间:2013学年第2学期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R1 学号201131000414 姓名邝倍浩题目小型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专业班级软件R1 提交日期2014/6/10 小组成员学号姓名工作量% 成绩 (指导老师填写)组长201131000414邝倍浩80% 组员 组员 组员 教师评语评价指标: ●题目内容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对算法原理的理解程度优□良□中□差□●程序设计水平优□良□中□差□●实验报告结构清晰优□良□中□差□●实验总结和分析详尽优□良□中□差□ 成绩教师签名

目录 一、网络背景 (4) 二、网络需求 (5) 三、网络规划 (6) 四、交换机配置 (10) 五、路由器配置 (16) 六、总结 (25)

一、背景 为了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参与国家信息化进程,提高管理水平,展现全新的形象,某厂准备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机构内部网,实现信息的共享、协作和通讯,并和属下个部门互连,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现代化的企业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型、信息化、快节奏、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在本方案中,我们借鉴了大型高端网络系统集成的经验,充分利用当今最成熟、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对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与实施提出方案。 二、企业需求 1.从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来看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对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查询以及预测决策等工作量越来越大,原来的电脑只是停留在单机工作模式,各科室间的数据不能实现共享,致使工作效率大大下降,纯粹的手工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需求,这将严重妨碍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社会进步要求企业必须改变现有的落后管理体系、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现代企业的新形象,建议本企业的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2. 从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 通过网络对网络资源的共用来改善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满足业务部门对信息存储、检索、处理和共享需求,使企业能迅速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使企业信息更有效地发挥效力;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对每项业务的跟踪,企业管理者可以了解业务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及掌握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投资导向信息,为领导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通过企业内部网建议,企业各业务部门可以有更方便的交流沟通,管理者可随时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情况,并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合理调度,切实做到系统的集成化设计,使原有的设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册_1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册 篇一: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组 班级化33姓名吴凡灿学号成绩 实验时间第6周周日同组成员芦琛琳、董晓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塔板上气液两相流动状况,测量气体通过塔板的压力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测定雾沫夹带量、漏液量与气速的关系; 2、研究板式塔负荷性能图的影响因素,作出筛孔塔板或斜孔塔板的负荷性能图;比较筛孔塔板与斜孔塔板的性能; 3、观察填料塔内气液两相流动状况,测定干填料及不同液体喷淋密度下填料层的阻力降与空塔气速的关系; 4、测定填料的液泛气速,并与文献介绍的液泛关联式比较; 5、测定一定压力下恒压过滤参数K、qe和te; 6、测定压缩性指数S和物料特性常数K。 二、实验原理 1.板式塔流体力学特性测定塔靠自下而上的气体和自上而下的液体逆流流动时相互接触达到传质目的,因此,塔板传质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塔板上的流体力学状态。当液体流量一定,气体空塔速度从小到大变动时,可

以观察到几种正常的操作状态:鼓泡态、泡沫态和喷射态。当塔板在很低的气速下操作时,会出现漏液现象;在很高的气速下操作,又会产生过量液沫夹带;在气速和液相负荷均过大时还会产生液泛等几种不正常的操作状态。塔板的气液正常操作区通常以塔板的负荷性能图表示。负荷性能图以气体体积流量(m3/s)为纵坐标,液体体积流量(m3/s)为横坐标标绘而成,它由漏液线、液沫夹带线、液相负荷下限线、液相负荷上限线和液泛线五条线组成。当塔板的类型、结构尺寸以及待分离的物系确定后,负荷性能图可通过实验确定。传质效率高、处理量大、压力降低、操作弹性大以及结构简单、加工维修方便是评价塔板性能的主要指标。为了适应不同的要求,开发了多种新型塔板。本实验装置安装的塔板可以更换,有筛板、浮阀、斜孔塔板可供实验时选用,也可将自行构思设计的塔板安装在塔上进行研究。 筛板的流(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册)体力学模型如下: 1) 压降 ?p??pc??pl 式中,Δp—塔板总压降,Δpc—干板压降,Δpl—板上液层高度压降,其中 ?pc?0.051?vg( u02

四川大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号: 实验日期:2016、6、12 实验成绩: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的直管阻力损失,作出与Re 的关系曲线。 2. 观察水在管道内的流动类型。 3. 测定在一定转速下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实验原理 1、求 与Re 的关系曲线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由于实际流体有粘性,其在管内流动时存在摩擦阻力,必然会引起 流体能量损耗,此损耗能量分为直管阻力损失与局部阻力损失。流体在水平直管内作稳态流 动(如图1所示)时的阻力损失可根据伯努利方程求得。 以管中心线为基准面,在1、2截面间列伯努利方程: 因u 1=u 2,z 1=z 2,故流体在等直径管的1、2两截面间的阻力损失为 ρP h f ?= 流体流经直管时的摩擦系数与阻力损失之间的关系可由范宁公式求得,其表达式为 22 u d l h f ??=λ 由上面两式得: 22u l d P ???= ρλ 而 μρdu = Re 由此可见,摩擦系数与流体流动类型、管壁粗糙度等因素有关。由因此分析法整理可形象地表示为 )(Re,d f ελ= 式中:f h -----------直管阻力损失,J/kg; λ------------摩擦阻力系数; d l .----------直管长度与管内径,m; P ?---------流体流经直管的压降,Pa; ρ-----------流体的密度,kg/m3; 1 1 2 2 图1 流体在1、2截面间稳定流动 f h gz u p P +++=++22221211 2gz 2u ρρ

书店图书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书店销售管理系统 组员:111279009 陈忠能 111279058 王妙婷 111279062 王月 111279064 文雨

目录 第一章系统分析 (1) 1.1 需求分析(开发的必要性) (1) 1.2 可行性分析 (1) 1.2.1 经济上的可行性 (1) 1.2.2技术上的可行性 (2) 1.2.2.1 开发软件介绍 (2) 1.2.2.2 用户环境 (3) 1.2.2.3 技术环境 (3) 1.2.2.4 硬件环境 (4) 1.2.2.5 软件环境 (4) 1.3 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5) 1.3.1 系统开发工具 (5) 1.3.2 系统开发方法 (5) 1.4 组织架构和功能分析 (6) 1.4.1 组织架构 (6) 1.4.2 功能分析 (6) 1.5 基本业务流程分析 (7) 1.6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 (8) 1.6.1数据流程图 (8) 1.6.2 数据字典 (8) 第二章系统设计 (12) 2.1.功能结构设计 (12) 2.2. 数据存储设计 (12) 2.3. 界面设计 (13)

第一章系统分析 1.1 需求分析(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代替手工作业在企业、商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大量的普及。不管在书店还是在其他的商店,长期以来都存在进销存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管理难的问题,而现在绝大多数的管理还处于手工作业状态。图书采购、库存、销售和核算的手工信息管理存在工作量大、服务质量差、工作效率低、耗费人员多,图书的市场、库存、销售、读者反馈等信息不能及时提供等问题。为了彻底改善书店图书信息管理的落后局面,开发一个书店管理信息系统来代替手工管理,对提高书店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信息反馈、增强竞争实力有着重大意义。 系统参与者主要是将使用系统的用户群体分类,参与者群体分类如下: (1)系统管理员:主要指管理设备的人员,其拥有对所有数据操作的权限,包括对各类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 (2)书店管理人员:主要指书店的销售人员,其拥有修改图书的基本信息、库存信息等权限; (3)客户:可以使用本系统进行图书基本信息查询功能的消费者。 本系统通过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给书店的管理人员以及顾客带来便利。其中主要功能包括图书的入库、订单处理、记账、查询、统计和信息查询等,实现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使得书店的图书管理更加便捷化、准确化,提高书店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1.2 可行性分析 1.2.1 经济上的可行性 从经济角度来看,书店对系统的投资要小于系统对书店的回报,书店决策者才会实施系统计划。从用户成本角度出发,只需备计算机即可运用本系统,且系统本身成本也较低,无需很多开发费用和后续维护费用。从系统开发目标出发,

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4.12.11成绩: 班级:石工12-09学号:12021409姓名:陈相君教师:李成华 同组者:魏晓彤,刘海飞 实验二、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实际流体稳定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诸多动水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理解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图2-1 自循环伯诺利方程实验装置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极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机;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10.试验管道; 11.测压点;12皮托管;13.试验流量调节阀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皮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皮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调节,流量由调节阀13测量。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式(i =2,3,…,n ) i w i i i i h g v p z g p z -++ + =+ + 1222 2 111 1αγυαγ 取12n 1a a a ==???==,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 z+p/r 值,测 出透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装置编号 No._4____ 均匀段1d = 1.40-210m ?;缩管段2d =1.01-210m ?;扩管段3d =2.00-2 10m ?; 水箱液面高程0?= 47.6-2 10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19 -2 10m ? (基准面选在标尺的零点上) 2.量测(p z γ + )并记入表2-2。 注:i i i p h z γ =+ 为测压管水头,单位:-2 10m ,i 为测点编号。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