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苗木培育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樟子松苗木培育技术
摘要: 近几年随着国家国土绿化和城镇建设的发展,樟子松绿化苗木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致使樟子松育苗技术不断提高与推广。

现就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如下探讨。

关键词:樟子松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6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樟子松又名蒙古赤松、海拉尔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针叶用材、防护绿化、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优良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

樟子松四季常青,树干笔直、挺拔,冠形优美,在东北长白山林区被誉为“美人松”。

其适应性强,喜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生态幅度广,是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城镇绿化首选的优良树种。

1、选地整地
科学选择育苗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不宜选用。

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 cm,床面宽120~130 cm,步道间距50cm。

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

施足底肥改良土壤。

樟子松虽耐瘠薄,但为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必须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

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底肥,为来年春播做好准备。

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育苗,也可以在耕作前施用优质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畦作时先将农家肥均匀撒入育苗地,再翻入土壤耕作层中,以保证养分的供给。

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2、选种、播种
选用千粒质量6.9g, 净度达90%以上,发芽率70%~85%的樟子松种子进行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50 kg/hm2以内。

在播种前先将樟子松种子清洗干净,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采用混砂埋藏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实时播种。

3、幼苗期管理
一般在播种后10天左右,幼苗即开始出土, 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应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为樟子松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在一年生幼苗生长高峰期,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 d 喷1次。

进入秋季后期,对苗床床间沟内深施1 次有机肥,为翌年春季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幼苗进入生长高峰期时可以勤浇水,保证幼苗不受干旱,快速生长。

到6月以后,高生长几乎停止,径生长加快,此时可适当控制水肥,避免二次高生长现象,以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确保幼苗安全越冬。

在樟子松8月后为使樟子松幼苗安全越冬,可减少浇水次数,以提高幼苗木质化程度。

在入冬土壤封冻前进行1次冬灌。

苗木的越冬保护樟子松耐寒冷,但幼苗期间由于冬季干燥气候
的影响,苗木易失水分,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

因此,在冬季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幼苗才能安全越冬。

试验结果证明,冬季采取覆土防寒对幼苗安全过越冬效果好,苗木死亡率仅 3% ,而采用覆草越冬,苗木死亡率 100% 。

覆土苗木减少了外界不良因子的影响,保持幼苗的水分平衡。

同时从历年冬季苗木死亡的规律来看,大量死亡不是在 1 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而是发生在气温变幅大,蒸发量也大的 3 月间,因 3 月下旬土壤正式开始解冻,有时白天气温可达 20 ℃左右以上,而夜间又可降到 -20 ℃左右,季风频吹,空气干燥,苗木水分大量损失,这时苗木根系尚未活动,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枯干。

埋土时间和方法:在 11 月中旬左右,亦即将土壤冻结时,把步道的土掘起粉碎,覆于苗床上,厚度 15 -20 厘米,到翌春 4 月上旬化土层达 20 -30 厘米时,分 2-3 次把土撤除,并及时灌水。

4、换床与装罐
一年或二年生樟子松苗木可以进行换床移栽,在春季4月进行,栽植时深度以苗叶不埋入土中为宜,栽后踩实及时灌水。

移栽苗成活后适时管理,促进生长,培育成规格苗木。

从根系发育来看,以移植苗为最好,移植苗根系发达,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掘苗时根系损伤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

顶芽再次生长现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木质化健全,无被压苗;留床苗从外观看健壮根茎粗大,尤其主根更为发达,长可达 2 米多,但侧根纤细而少,掘苗时主根损伤过多,影响造林成活率。

顶芽再次
生长现象较多。

换床以春季移植为最好,在 4 月上旬土壤解冻 30 -40 厘米时即可开始。

栽苗前土壤充分灌足底水,等水渗下后即栽苗,栽苗深度,以将叶不埋入土中为宜。

在栽苗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苗木根系不受风吹日晒。

植苗后及时把垄面(或床)及垄侧踏实,在栽苗后浇一次水,利于成活。

为促使移植苗的上层根系发育,圃地应保持适度湿润,植苗后根据需要浇水,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层土壤湿度,根据苗木生长情况,适量追肥 1-2 次。

近几年对于一年或二年生樟子松苗木一般采用容器进行灌装培育。

培育30~40cm苗木,容器桶规格一般采用10cm×12cm营养杯,底部有10~12个小孔进行通气。

用营养杯培育樟子松大苗,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内培育大苗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可实现多
季节造林,而且用营养杯苗造林,便于起苗运输,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造林后可使缓苗期缩短,从而有利于苗木的迅速生长。

在选好的育苗地上开挖出长5~8 m、宽1.5 m、深25 cm的育苗槽,用于放置营养袋苗。

选用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根系发达的苗木进行灌装。

灌装前对苗木伤根和部分主根进行修剪,做好苗木根系保湿工作,
保证幼苗根系不失水。

灌装时苗木置于营养袋中央,使根系舒展不窝根,装袋深度以苗木原土印为准,不可过深,保证营养杯装满装实。

将装好苗木的营养杯放置于育苗槽内,随后用土将营养杯间的孔隙全部填实填满,并将营养杯全部埋住踏实以防营养杯老化。

容器苗植苗后浇一次透水,出现缝隙后再次填满土浇透水利于成活。

适时进行必要的浇水、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以保证装杯苗木成
长。

5、大苗培育
经过幼苗期1—2年和移植期1—2年的培育,这时的苗木被称为:1+2、2+1或2+2樟子松苗木。

一般高度在30—60cm,就能够用于上山造林了。

要想成为绿化大苗,还得进行再次移植培育。

选用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针叶浓绿、无病虫害的苗木,在早春进行移植。

栽植以穴栽为主,要求做到:穴大根舒、深埋、实扎,使土壤与根系紧密接触。

采用带宿土丛蘸浆的方法移植,在起、选、包、运、植的操作过程中,保持苗木水份不知流失。

移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做好除草松土与蓄水保墒,给移植的苗木成活创造条件,达到定向培育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