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变电站接地线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110 kV全户内智能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方案
110kV全户内智能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方案摘要:全户内智能变电站占地面积小,入地短路电流高,虽然城区土壤电阻率相对较低,但接地电阻和地电位升仍难以降低。
以某110kV全户内变电站土壤模型为例,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110-A2-X1的接地网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时,通过分析设计规范对接地参数的要求,适当放宽接地网地电位升高的限值;基于CDEGS接地分析软件,分析不同面积和网孔尺寸的双层地网的降阻效果,以及不同数量和长度深井接地极的降阻效果,并对应用了双层地网和深井接地极的优化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估和经济性比较。
结果表明,与双层地网相比,接地深井虽然成本较高,但降阻效果良好,对于无人值守的110kV全户内智能变电站,选取6口55m的接地深井的降阻方式形成其接地网优化方案可满足各项安全性要求。
关键词:全户内智能变电站双层接地网接地参数接地深井优化设计引言接地网是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它不仅为站内电气设备提供一个公共的参考地,而且能确保故障情况下,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1-2]。
在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的新形势下,电网容量急剧扩大,系统短路电流故障水平越来越高,国家电网公司为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计方案[3-4]。
接地网的设计需要考虑变电站基本情况、站址土壤电阻率和土壤特性等因素,因此在该典型设计方案中并没有给出接地网的典型设计方案[5-7]。
全户内GIS智能变电站因占地面积小、噪音小和工作寿命长等优势在城市变电站建设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
变电站面积的减小和入地故障电流的增加给接地网设计造成困难,单层接地网难以使接地电阻和地电位升(grounding potential rise,GPR)等参数满足文献[8]的要求,扩网又受到征地面积的限制。
近年来,在变电站接地网工程改造中发现,除了深井接地极在降阻方面有显著效果外,双层结构的接地网能有效降低跨步电位差和接触电位差。
变电站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
变电站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发表时间:2018-11-03T12:35:19.1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2期作者:张记飞王奎鑫杨晓坤韩铭雪[导读] 变电站大部分采用“无人值班”运维机制,以变电运维班为单位对接地线进行统一存放管理,随着新建变电站的逐年投运,每个运维班管理的接地线数量越来越多,接地线的使用及管理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
张记飞王奎鑫杨晓坤韩铭雪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变电站大部分采用“无人值班”运维机制,以变电运维班为单位对接地线进行统一存放管理,随着新建变电站的逐年投运,每个运维班管理的接地线数量越来越多,接地线的使用及管理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
本项目研发了变电站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通讯接口软件与站内五防机进行管理通讯。
在接地线管理系统完成取用地线操作之后,可以在一次接线图的地线插孔进行装设接地线操作。
装设接地线后该地线纳入五防系统管理,防止“带地线合闸/带电挂接地线”等误操作。
其有效地提高了接地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确保了现场工作安全可控、能控、在控。
一、成果提出背景变电站大部分采用“无人值班”运维机制,以变电运维班为单位对接地线进行统一存放管理,随着新建变电站的逐年投运,每个运维班管理的接地线数量越来越多,接地线的使用及管理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
第一,操作人员只能靠现场经验拿取接地线,存在拿取的接地线与操作现场一次设备电压等级不对应的情况,这会耽误操作时间甚至影响安全生产。
第二,大多五防系统对地线的管理及接地状态的监控并不严谨,仅以接地插孔来控制,并不能对接地线的实际装设拆除进行直接管控,在倒闸操作中存在“带地线合闸/带电挂接地线”的误操作隐患,严重威胁人身、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接地线的智能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原理及成果功能说明(限800字,可借助图片阐述)变电站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变电站接地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变电站接地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作者:李丽华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36期【摘要】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生产活动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大。
这也就意味着电力系统的容量需要随着与日俱增的电力需求而不断增大,那么在电力运输过程中,电流不可避免的流入地下,并且随着电力需求增加,系统电流量也不断增加,这就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电力系统在输配电过程中绝对的安全性,确保社会财产及群众人身安全。
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方案的科学性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安全作业以及生产生活。
因此,本文就变电站接地系统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谈谈浅层看法以便更好的学习实践。
【关键词】变电站;接地系统;优化设计;应用电力系统是社会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保障,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而变电站中的接地系统又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电流接地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系统以及输配电过程中的安全,然而由于地面物质材料构造复杂,并且电力系统又有着其特殊的不安全性以及不稳定性,这就使得接地系统的设计方案成了一个重中难点。
但又因为其难度以及重要性,就使得设计出接地系统的优化方案更显得至关重要。
变电站接地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负担的不断增加,需要不断加大输配电力度用以满足相应当下对电力系统的更高要求。
然而,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由于接地系统引起的电力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关注,此类电力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设备的毁坏从而引起了电力系统无法安全运行,更严重的是,此类事故的发展通常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经相关部门以及专家研究,此类接地系统引起的事故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进行接地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接地系统的设计考虑不够完善以及设计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的考虑不足。
另外,城市电网设计运行过程中,由于城市用电需求较大然而城市用地又较为紧张,这就使得城市变电站在建设接地系统时常常需要不断缩小接地网的铺设面积,这就使得接地短路电流进一步加大,对电力系统造成了更大的损害。
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
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通过对大多数的变电站的调研发现,变电站普遍存在微机防误闭锁装置不能对临接地线的使用操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设计了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并结合实际阐述了此系统在变电站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标签:防误闭锁;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引言近年来,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广泛运用于各个变电站中,通过五防系统微机软件规则库控制现场锁具的闭锁和解锁,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现场运行人员的倒闸操作加了一道人身保险,提高了变电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但是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并没有实现对临时接地线有效管控和实时监测。
据统计,全国因临时接地线使用不规范而引起的事故占误操作事故总数的60%,因此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变电站一般只是将临时接地线安放在安全工器具室,具体使用和管理虽然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更多的依赖于使用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制度的约束,缺乏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因此,本课题从现状出发,结合实际,设计了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将临时接地线管理与五防装置联合起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型号地线的有效管控和实时监测。
1 系统组成本项目是研发一套临时接地线的状态采集系统,与微机五防系统综合使用,组成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实现对操作现场的临时接地线的挂接、拆除状态进行采集。
采用前沿先进技术,集光、机、电于一体,以UT-Net微功耗无线网络和RFID射频通讯技术为平台,实现对全站临时接地线的统一管理及状态的时时跟踪,从而达到防止随意取/送接地线、挂/拆接地线的效果,弥补防误闭锁装置在临时接地线操作方面的薄弱环节,提高操作的安全性,从而杜绝误操作几率。
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主控模块(微机防误闭锁主机)、地线管理控制器、检测闭锁模块(见图1)。
2 功能介绍2.1 主控模块:微机防误闭锁主机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线管理控制器查询并显示接地线存放的相关信息和依据微机防误系统的要求向地线管理控制器发出解锁或闭锁接地插头的命令(与微机防误闭锁系统配合使用)。
基于混合RFID技术的变电站临时接地线全过程管理系统设计
结合变 电站 的实际情 况,通 过l 临时地线管理系 统实现 了临时地线 的有效 管理 文献 [ 9 】 提 出 了一种基于 R F I D射频识别 技术实现变 电站 内
临时接地线的集 中管理 、运 行过程 的监控 以及
目的地定位的设计方法 ,介 绍了系统的构成、 硬 件 结构 以及 工作 原理 。文献 [ 1 0 】 提 出一种 由五防主机、临时接地线管理机 、临时接 地线 闭锁器组 成的临时接 地线管理统。 总 结分 析 当前 的研 究和 应用 现状 可见 ,
2 . 1变 电站临时接地全过程管理需求
变 电站临 时接 地线 的全 过程 管理涵 盖 接 地线的存放、安装 固定 、从存放位置 到安装使 用位置 的中间移动过程等全部操作使用环 节, 不仅 能够完成对存放位置、安装 固定位置 的静 态管理,还能完成取 出、操作使用 、放 回等中 间动态 过程的管理,真正意义上做到全过程监 视 、无死 区管理,可极大提高临时接地线 的科 学管理 水平 ,从根本上杜绝接地线管理和操作 使用不 当所 带来的安全隐患 ,具有极大 的社会 经济效益 。 变 电站 临时 接地 全过程 管 理 的需求 总结
如 下:
l 临时接 地线 是变 电站 的重 要安 全 防护用
具 ,在 对 站 内 一 次 设 备 进 行 检 修 时 需 要 按 规 程
与 管理主机采用 有线通 信 ( 2 3 2 , 4 8 5 或 以太网) 方 式,采 用的设备和通信技术较多 ,不利于 降
低系统成本和确 保可靠性。 要求进行挂接 ,以形成可靠的接地点 ,用来预 本文 提出采用混合 R F I D 技术对变 电站 I 临 防待检修设备未彻底放 电或突然送电对操作人 时接线进行全过 程、全覆盖的定位与管理 。基 员或设备所带来 的伤害 。如果对临时接地线的 于 混合 R F I D技术 ,不 仅能实现 临时接地线 固 管理存在漏洞 ,如检修 完毕未及时移除临时接 定安装位置 的判 断,还可对临时接地线从一个 地线 ,或临时接地线 随意放置 ,可能会导致带 位置到另一个位置 的中间过程进行监视,得到 接 地线合 闸、意外短路等严重 的生产 事故,会 临时接地线 的移动路 径。此外还可对临时接地 给人身和设备带来额外 的安全 隐患。因此有必 线进行定位 , 当接地线不在固定的安装位置处 , 要针对变 电站临时接地线 的特 点和使用 要求, 能够判断该接地线 的具体位置 ,消除接地线管 开 发相应的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 ,对变 电站 临 理 的盲 区。还 可 取 代常 用 的 G P R S或 Z i g B e e 时接地线进行科学 、有效的管理 。 等方式完成无线通信功能 , 简化通信系统设计 , 目前 已有 学者 提 出了 多种变 电站 临时 接 实现接地线信息可靠 、快速 的无线 采集和传输 地 线管理 方法。文献 [ 4 ] 分析 了现在 变 电站 临 功能。 时接地线 管理存在的 问题 ,介绍 了智能 临时接 地 线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结合实 际阐述 了临 时接 地线 管理系统在变 电站的综合应用 ,并对 临 时 接 地 线 管 理 系 统 的 应 用 进 行 了展 望 。文 献 【 5 1 提 出一种 基于 GI S 、GP S 、GP RS 、传 感器
变电站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
变电站接地装置的设计与施工在电力系统中,接地装置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特别是在变电站中。
接地装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本文将重点讨论变电站接地装置的设计和施工,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接地装置的设计接地装置的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首先,需要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和特点确定接地装置的类型和数量。
一般来说,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包括接地网络、接地极和接地引线等部分。
接地网络是接地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分为栅栏式接地网和网状接地网两种。
栅栏式接地网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变电站,具有布置灵活、施工方便的特点;而网状接地网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变电站,具有接地电阻小、抗冲击能力强的优势。
接地极是接地装置的主体部分,其设计要考虑到接地电阻的要求,尽量减小接地电阻,提高接地效果。
接地引线用于连接接地极和接地网,要选择导电性能好、耐腐蚀、耐老化的导线,确保接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接地装置的施工接地装置的施工是确保接地效果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专业技能。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接地极的安装和埋设,确保其埋深符合要求,接地极与接地网之间的连接紧固牢固。
接地引线的铺设要避免过长、过弯曲,保持导线的原始性能。
另外,在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需要进行接地系统的测试和调试工作,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接地效果良好。
定期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接地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变电站接地装置的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35kv变电站的接地系统设计与施工
电 力 科 技
3 5 k v变 电站 的接地 系பைடு நூலகம்设 计与施工
高 云
( 国 网 山 西省 电力 公 司 吕梁供 电公 司 , 山 西 吕梁 0 3 3 0 0 0 ) 摘 要: 在 变电 站施 工 中 , 安 全 问题 一 直都 是 关 注 的重 点 , 在 施 工 中一 旦 出现 安 全 隐患 问题 将会 出现很 多的 不 良后 果 。导致 变 电 站 施 工 中安 全 隐 患 出现 的 原 因非 常 多 , 其 中, 变 电站 系统 中存 在 的 不 足 , 或 者是 变 电站 接 地 系统 类 型过 于复 杂 都会 导致 施 工 中 出现很 大的 危 险 。为 了更好 的保证 变 电站接 地 系统的 安全 性 , 在进 行 设 计 时 , 一 定要 对 其科 学性 、 安 全性 以及 可行性 进 行很 好 的 分析 , 在施 工 中能够 实现 更好 的 效果 。 关键词: 3 5 k v ; 变 电站 ; 接地 系统设 计 ; 施工 ; 分析 1变 电站 接地 的各种 形 式 和接 地 方法 1 . 1 电气 设备 和防 雷接 地 的措 施 要 保 持 一定 的距 离 , 通 常情 况 下, 要将距离控制在很远 的位置, 然后按照接地 的原则来进行接地。 防雷保护装置在进行接地时要按照一定 的顺序 ,分别是避雷线 、 避 雷 针 以及 避雷 器 , 然 后将 电气设 备 直 接 接 到 防雷 装 置上 。对 于室 内 的变电站在进行 防雷装置安装 时, 将装 置放置在建筑 的顶部 , 这种 方 法在 施 工 中 比较 常见 。 避雷 带 在施 工 中经 常 会 出现 和 其他 接地 体 或 者 是 建 筑 的金 属 体 进 行 接 触 的情 况 , 在 出 现这 种 情 况 时 , 可 以采 取 必要 的措 施进 行 避免 。 通 常情 况 下 , 变 电站 在进 行 施工 时 , 场 地都 比较空旷,这样也使得变电站在运行过程 中容易受到雷击的影 响, 因此 , 在进 行 防 雷装 置设 置 时 , 可 以采用 等 电位 法来 进 行 接 线 , 将建 筑 的 各个 楼 面 以及墙 体 的金 属件 联 合 在一 起 , 这样 能 够形 成 一 个 大 的防 雷 整体 。 1 . 2 很 多 的 电 气 装 置 在 运 行 过 程 中 需 要 其 他 辅 助 要 素 的 配 合 才 能 正 常 的工作 , 因此 , 在 接 地工 作 中要对 这 方 面 问题 进 行 重视 , 在 实 际 施 工 中 ,接 地 工 作 也 慢 慢 成 为 了 电气 装 置 正 常 运 行 的 辅 助要 2 主接 地 网 的设 计与 施 工 变 电站 在 进行 建 设 时 , 要 进 行 填 高 处理 , 这 样 做 的 目的 是 为 了 避 免其 在 运行 过 程 中 出现水 倒灌 和 受 到洪 水危 害的情 况 。 在 进行 填 高 处理 的时候 ,为 了降低 施 工 的成 本 可 以使用 废 渣 来作 为填 土 , 但 是, 在 土壤 电阻 率 比较 高 的情 况 下 不利 于接 地 ,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要 对 接 地 中 的原土 层 进行 必 要 的处 理 。在 填 土 过程 中 , 不 能 出现 土层 过 高 的情 况 , 这 样会 导致 接 地 引线 出现 过 长 的情 况 , 同时 , 这 样 也会 出 现 接 地引 线 电阻 增 大 的情 况 , 会导 致 施 工建 设 以 及运 行 查 找 过程 中 带 来 很大 的困难 。 3户 内接 地 网设 计 与施 工 户 内设置 接 地 网应 在户 内设备 区 四周 设 置环 形 接 地 网 、 接 地 干 线和均压带 , 以方便各电气设备能就近接地 , 该措 施是保证 户内设 备接 地 的重 要环 节 。 环形 接 地 网常 规 间隔 为 5 - 8 m, 通 常 多点 与 户 外 接地 网相 连 。有 些设 计 图 容易 留下 接地 隐患 , 该 方 法 只是 将 水 平 接 地体 在屋 外 围成 一 圈 , 缺少 无 进 入户 内表 。 由于 接地 施 工 的隐 蔽 性 使得漏接不易发现 ,而水平接地体能穿入户内 ,水平 接地体的间 素。 距 ≥5 m, 这 样 可保 证 户 内 、 外 接 地 网 的连 接 , 减 少 建筑 施 工 过程 中的 1 . 3保护接地 。在对高压系统设 备进行接地时 , 其有专业的接 麻烦 。 铁 附 件 常为 # 8 或# 1 0 槽钢 , 土建 预 埋铁 附 件截 面 大 大满 足 短 地原则 , 在进行接地 时, 要将设备或者是一组设备连接在一起 , 然后 路 电流 的热 稳定 校 验 , 因此 能 够 作 为接 地 干 线 。但 在 接地 过 程 中必 利用一根引线对其进行独立的接地 。 但是 , 在实际施工中 , 也存在着 须注意 : 需要在此复焊一块 1 0 0 a r m长的接地扁钢以保证槽钢接头处 两根接地线分别进行接地 的情况 , 对于二次元件中存在 的一次设备 的通 流 ; 此槽 钢 需 多点 与 环形 接 地 网连 接 以保证 流过 槽 钢 的 电流 尽 进行接地时, 通常使用这种方式。 高压系统设备进行接地的方式 , 对 可 能地 分 流 。 出现 的一些 不 良现象 能够 起 到很 好 的预 防 作用 , 例 如 出现 的 高压 电 4 接地 材料 的选 择 穿过 二 次 回路 的情 况 , 或 是 二次 设 备 损坏 的情 况 。在 对 低压 系统 设 选 择接 地 材料 时 需要 综 合 考虑 ,钢 材是 最 为 常 见 的接 地 材料 。 备进行接地时, 通常情况下存在着不 同的接地形式 , 其中 , 变电站 中 短路电流过大时 , 变电所需降低施工难度 , 此时可选择铜接地。 腐蚀 普 遍使 用 的是 I T系统 , 经 过 对 变 电站 的运 行情 况 进 行分 析 , 这种 接 方 面应 该 根据 土壤 的具 体 环境 决 定 材料 。从 部分 投 运 时 间长 达 1 0 a 地 方式 最 具 有科 学 性 。低 压 系 统 接 地 中 , I T系统 和 P E线 能够 直 接 的 接 地 网来 看 , 部分 钢 材 完 好 如 初 , 只 是在 焊 接 处 和 距 空 气 接 近 处 进 行 接地 , 这 样 能 够对 变 电站 的 接 地 网进 行 完 整 性 保 护 , 同时 能 够 出 现 了锈 蚀 :少 数 锈蚀 较 为 严 重 。这 就提 醒公 用 工 程 设 计 ( P u b l i c 给P E线和接地线的连接带来很大的方便。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也存 U t i l i t i e s D e s i g n ) 设 计 者在 设 计 时需 考 虑 到 腐蚀 情 况 , 根据 当地 实 际 在 着 电源零 线 外 露 的情 况 , 出现 这 种 情 况 , 可 以将 P E线 进 行 隔 离 , 的腐蚀 数 据进 行 材料 设 计 。 笔 者认 为 地方 相 关部 门需 要对 材 料 生产 这 样 能够 更 好 的起 到对 触 电保 护 器进 行很 好 保 护 的意 义 。 进 行调 查 研究 ,总结 出科 学 实 际 的 资料 提供 给施 工 单 位 的设 计 者 , 1 . 4屏 蔽 接地 以做好抗腐蚀预防工作 。笔者总结出下列几点 : ( 1 ) 加大截面 : 不适 屏蔽接地能够将 电气设备产生的干扰转入到大地中 , 这样能够 合运用与腐蚀严重 的地区不 ,这是因为截面过大会给施工带来 阻 降低电磁干扰对弱点设备产生 的负面影响, 避免弱点设备在运行过 碍 。 ( 2 ) 镀锌: 主要 用 于腐 蚀一 般 的地 区。 不 适合 在 重盐 碱 地 区使 用 , 程 中出现故障。在变电站中存在着很 多的弱点设备 , 这些设备在运 例 如 : 沿海 地 区 、 化 工厂 等 。 ( 3 ) 防腐 涂 料 : 施 工过 程 工 艺 简单 , 且材 行过程中经常会 出现很多的问题 , 这些问题 的出现对变 电站的整体 料价格不高。 但是防腐材料作用的持续时问较短 , 使用寿命周期短 。 运 行 会 产生 很 大 的影 响 , 因此 , 在 选 择 屏蔽 接 地 方式 的时候 , 一 定要 因而 , 使用 效 果 不是 很 理想 。 做到 非 常科 学 。通 常 的屏 蔽接 地 方 式 分 为建 筑 屏蔽 接 地 、 弱 电设 备 5结 束语 的相 关接 地 和 低压 电缆 的屏 蔽层 接 地 。 3 5 k v 变 电站 在 进 行建 设 中要 注 意 的 问题 非 常 多 , 其中, 接 地 系 1 . 5 逻辑 信 号 接地 统 的设计 以及施 工 问题 一 定要 引 起 人们 的重 视 , 这 样 才能 更 好 的保 微机 系 统在 运 行 过程 中 , 逻 辑信 号 接 地是 为 了对其 运 行 进 行很 证 变 电站 的运行 不 会受 到 影 响 。在 接地 系统 施 工 中 , 要 对 不 同的接 好 的保 护 , 通 常情 况下 也 称 为信 号 接 地 或数 据 线 接地 。通 常微 机 系 地 情 况进 行 很 好 的分 析 , 同 时对 施工 中要 对 可 能 出现 的 影 响 因素 进 统运行过程中, 3 V、 5 V的工作电压就能满足其运行 , 但是 , 在设备外 行 分 析 , 同 时要 保 证接 地 的科 学 性 以及 安全 性 。 的数据线在和远距离的外 围设备进行通信 时, 经常在数据线上会出 参考 文 献 现不 同 电位 的情 况 , 这 样 就 会 导致 装 置 间 出现很 低 的阻 抗 , 会 导 致 [ 1 1 孟庆 波 , 何金 良. 降低接 地 装 置接 地 电 阻的 新 方 法f J 1 . 高 电压技 术 , 高 频 电噪 声 和瞬 时点 噪 声 的情 况 。逻 辑 信 号 的接 地 要保 证 正 确性 , 1 9 9 6 , 2 2 ( 2 ) : 6 7 2 6 8 . 旦出现错误 的方式就会导致数据传输出现中断��
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包括:若干接地棒,所述接地棒包括绝缘操作杆,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底部固接有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定位模块获取的位置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往外发送;上位管理机,所述上位管理机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其包括用于显示各所述接地棒的位置信息的显示屏。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能加强对接地棒的规范管理,防止接地棒被长时间遗漏在高压场所,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降低事故风险。
权利要求书1.一种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接地棒,所述接地棒包括绝缘操作杆,所述绝缘操作杆的底部固接有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定位模块获取的位置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往外发送;上位管理机,所述上位管理机与所述通信模块通信连接并接收所述位置信息,其包括用于显示各所述接地棒的位置信息的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界面设有两显示图层,底层为所述变电站的地图,顶层为各所述接地棒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图包括安全区域和警示区域,位于所述安全区域中的接地棒的位置信息与位于警示区域中的接地棒的位置信息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为GPS 定位器,其通过GPS定位系统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或者,所述定位模块为北斗定位器,其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管理机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或者台式电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用接地棒定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壳,所述套壳设有容置槽,所述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均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接地棒的底部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固接。
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
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是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中的智能化管理工具,它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算法,可以对接地线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分步骤地介绍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效果评价。
第一步,实施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在此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选择适合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并进行系统架构的设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确保系统在未来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和技术发展。
第二步,部署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
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设备等,用于实时监测接地线的状态和参数。
软件平台则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功能,能够将接地线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展示。
第三步,对接地线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
一旦系统部署完成,就可以开始对接地线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中。
系统可以对接地线的电阻、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接地线的状态进行评估。
当接地线存在异常时,系统可以及时发出预警,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第四步,评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为了评估系统的应用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安全性方面,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接地线的异常情况,避免由于接地线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
其次是可靠性方面,系统能够对接地线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系统还可以提供相关数据和报表,方便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和分析。
综上所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实施和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实时监测和管理接地线,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将会在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临时接地线实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临时接地线实时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临时接地线是电气线路或设备停用检修工作必须的一种安全工具,是保证运行人员人身安全的生命线。
装拆接地线的操作是电气操作中危险性较大的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
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构建临时接地线实时管理系统的方法,实现临时接电线使用全过程规范化管控,提升电力生产工作安全性,避免由于临时接地线误操作引起的人身、电网事故。
关键字:临时接地线;无线数字地线终端;数字地线锁;RFID射频通信;临时地线安措及报警实时一览0 引言电力系统在进行线路施工和维修时需要投入接地线,实现可靠接地以保障配电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施工后的接地线安全拆卸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因此,确保拆装接地线的正确性是变电站安全防误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接地线的操作是属于临时性的,需要频繁地挂接地线,由于没有技术管理措施准确地判断接地线是否已脱离电气主设备容易造成遗漏过失,并由此发生误挂、误拆、漏挂、漏拆等现象时有发生,为电力设备及人身安全埋下巨大隐患。
因此,通过开展临时接地线实时管理系统的相关研究,对临时接地线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强化现有工作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 项目研究内容概述临时接地线实时管理系统使用无线数字接收机、无线数字通讯中继器,无线数字地线终端在各变电站组建无线数传网络,使用RFID标签实现各个地线锁的唯一数字信息化标示,在接地线上加装无线数字地线终端(其包含RFID标签读写器、无线数传模块),实现每组接地线的唯一数字信息化标示和装接、存放位置的信息实时采集。
2项目原理描述: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无线数传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等技术,结合变电站现场实际工作情况的全自动地线实时监测与管理装置。
包括无线数字接收器、无线数字通讯中继器、数字地线锁、无线数字地线终端等硬件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系统。
使用无线数字接收机、无线数字通讯中继器,无线数字地线终端在各变电站组建无线数传网络,使用RFID标签实现各个地线锁的唯一数字信息化标示,在地线上加装无线数字地线终端(其包含RFID标签读写器、无线数传模块),实现每组地线的唯一数字信息化标示和装接、存放位置的信息实时采集。
关于变电站外接地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关于变电站外接地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黄瑞特;薛向阳
【期刊名称】《电力设备管理》
【年(卷),期】2024()4
【摘要】变电站停电检修作业时,应时刻保障检修作业人员安全,预防变电站中的感应电压等危险,需在作业现场依照接地线标准规范安装接地线。
当变电站原有内部的接地线数量无法满足检修作业的现场挂接安全时,需从其他变电站临时借用接地线,以满足当前变电站检修作业的安全要求。
由于临时借用的外来接地线,不在本站微机防误系统的技术管辖内,因此在外来接地线的使用上,缺乏防误校核和防误闭锁等功能,存在严重的误挂风险。
同时在变电站检修作业后,操作人员可能出现遗忘拆卸回收等情况,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针对上述外来接地线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外接地线管理系统,通过基于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基础,扩展了外来接地线的功能管理模块,达到对外来接地线的科学管理,避免出现误挂、误用接地线的情况,实现变电站的安全检修目的。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黄瑞特;薛向阳
【作者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8
【相关文献】
1.变电站智能地线管理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2.新型变电站接地线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3.基于混合RFID技术的变电站临时接地线全过程管理系统设计
4.变电站智能地线管理系统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型变电站接地线全过程智能管控系统简述
一种新型变电站接地线全过程智能管控系统简述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变电站内电力设备检修是保证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
在设备停电检修过程中,工作接地线是保障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带电挂接地线、漏拆接地线等恶性误操作会给变电站检修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变电站接地线全过程智能管控系统,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使运维人员对变电站内所有接地线的使用状态、位置一目了然,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接地线全过程智能管控物联网技术1 前言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对变电站设备的检修必不可少。
工作接地线是设备停电检修过程中,保障人身、设备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但是带电挂接地线、漏拆接地线等恶性误操作给变电站检修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1]。
目前,变电站内接地线管理主要依靠纸质记录和人工检查的方式,接地线的存放地点分散,对于接地线的状态亦不能及时更新。
遇有大型检修作业现场时,一座变电站内会有十几组甚至几十组接地线同时使用,对接地线安装数量、安装地点的管控单纯依赖于现场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经验,极易造成漏拆接地线的情况,从而可能导致带地线送电恶性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2 系统概述为了解决变电站接地线管控中存在的种种顽疾,提升检修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水平和管理效率,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变电站接地线全过程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接地线数据库,记录接地线存放位置、应用状态和检修试验情况等信息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将所有接地线状态、位置信息进行实时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即登录系统便可获取所有接地线状态,并实时将所有信息上传至调控中心,作为远方遥控操作的判别依据,实现信息纵向贯通,从而达到实时管控检修现场核心危险点的目的。
变电站接地线全过程智能管控系统实行接地线领取—安装—拆除—归还的闭环管理流程。
首先运维人员点击手机应用扫描地线的电子标签[2]领取接地线,核对地线信息正确无误后完成领取;然后,根据调度指令以及审核好的操作票完成安装接地线的操作,并在系统中选择领取的地线进行安装操作;当检修工作完成,进行送电操作拆除地线时,扫描待拆除地线上的电子标签,确认地线信息完成拆除操作;最后,当天工作完毕,将接地线收回地线柜,进行地线归还,完成接地线领取—安装—拆除—归还的流程。
新型变电站接地线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新型变电站接地线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巫水萍;张瑜;臧和平【摘要】介绍了当前接地线管理存在的缺陷。
针对上述缺陷设计了新型接地线管理系统。
阐述了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该软件以DreamWeaver为平台,利用VisualBasic技术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的串口通信;通过DreamWeaver及Access数据库功能,管理实时数据;借助IIS平台构建网络服务,远程管理的DreamWeaver动态数据。
最后给出了利用该系统管理的几种接地线的典型应用。
%In this paper, the flaw of earth line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is flaw, the new earth line manage system is designed. The host computer software for the new earth line management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software is based on Dream Weaver and with the Visual Basic technique, the serial transmission for the host computer and the guest computer is implemented. Through Active Server Pages EXCEL database function, management real-time data, with the aid of the IIS platform construction network service, long-distance manages Dream Weaver the dynamic data. Finally, with this system, the manage kinds of typical use of the earth line are proposed.【期刊名称】《电气技术》【年(卷),期】2012(000)008【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接地线;变电站;实施检测;远端管理【作者】巫水萍;张瑜;臧和平【作者单位】浙江衢州电力局,浙江衢州324000;浙江衢州电力局,浙江衢州324000;浙江衢州电力局,浙江衢州3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862接地线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工作的重要元件,也是变电所中频繁使用的非固定安全器件。
实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实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实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系统,用于监测和管理接地线的状态和安全性。
它可以实时监测接地线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并可以远程控制接地线的操作。
下面将从关键技术的角度逐步分析实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过程。
第一步,设计传感器网络。
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需要通过传感器来监测接地线的各种参数。
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应考虑到传感器的种类、数量、布局和通信方式等因素。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第二步,建立数据传输通道。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需要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是实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关键。
可以选择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或移动通信网络等,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
第三步,数据分析与处理。
在数据中心,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接地线的状态和安全性进行预测和故障诊断。
通过建立模型和学习算法,系统可以自动化地识别接地线的异常,并提供实时的报警和维护建议。
第四步,远程控制操作。
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需要能够远程控制接地线的操作,如开关控制、电流调节等。
通过与接地线设备的连接,可以实现对接地线设备的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者网页控制界面来实现。
第五步,安全与隐私保护。
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和接地线的安全,因此在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要考虑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
可以采用加密通信、访问控制和数据隐私保护等技术手段来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可以实现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
这种系统能够提高接地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的发生,并提供及时的维护和报警服务。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将在电力、工业和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接地线管理系统
本公司针对以上问题自主 研发了 YGGA-2000 智能地线管
司 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监控人员在 限公 远 程 就 可 以 得 知 地 线 的 使 用 状 有 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度,从而保障了人身与电力设备安全。 气 二、系统介绍
高电 YGGA-2000 智能地线管理系统是基于 RFID 技术、无线数传技术、计算机 屹 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等技术,结合变电站现场实际工作情况的全自动地线实时监 定市 测与管理系统,包括计算机广域网络、数据处理服务器、监控工作站、无线数字 保 通讯、数字地线、数字地线桩、数字地线座等硬件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系统。
YGGA-2000 智能地线管理系统
一、产品概述
在电力系统变电站常用地线和地刀进行接地操作,用来消除被检修设备上 的感应电和防止突然来电造成人身触电事故。但是,又极易发生带地线(或地刀) 合闸和带电挂地线(或合地刀) 事故,不仅会极大的危害电力系 统及其设备、人身安全,还会给 电力系统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
四、系统配置
1、智能接地线读卡器 在每个接地桩处安装一个读卡器,当地线安装完毕后或地线被拆除,读卡
司 器会有指示灯闪烁表明地线操作成功,读卡器会自动识别地线安装的位置以及 公 地线的组号,把相关信息实时地发送至接收器,反之,当有地线拆除的时候读 限 卡器也会把该相关信息发送至接收器。挂接总反映时间低于 5 秒,定位反映时 气有 间 5 秒。 电 2、地线标签
高 安装在地线棒上,用玻璃钢材质制作而成,可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在地线安 市屹 装过程中的摔碰对装置产生破坏,它的作用是标识地线的编号,当接触到读卡 保定 器时,读卡器自动识别出此处安装的是哪组地线。
3、接收器 一个站只需安装一台接收器即可,其作用是当地线安装或者拆除完毕后,
基于智能终端的接地线管理系统
基于智能终端的接地线管理系统摘要: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电力设备的维护是确保变电站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
在设备停运维护过程中操作的地线是确保人员,设备和电网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
诸如接地线悬垂和接地线缺失之类的恶意故障会给变电站维护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全面介绍了物联网技术,为变电站地线全过程引入了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系统,使运维人员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变电站中所有地线的使用状况和位置。
它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并改善了工作。
效力。
关键字:地线,全过程智能控制,物联网技术1.简介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变电站设备的维护对于确保变电站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接地线的操作是确保设备停电维护过程中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但是诸如接地线悬垂和接地线缺失之类的恶意故障给变电站维护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1]。
目前,变电站的地线管理主要依靠纸质记录和人工检查,地线的存放位置分散,无法及时更新地线状态。
如果您有大型维修车间,则变电站中会同时使用数十套或数十套接地线。
安装的接地线数量和安装位置的控制完全取决于操作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经验。
接地线容易滑出,并可能导致通过接地线进行功率传输的恶意故障。
2.系统概述为了提高智能地线管理和输电线路控制能力,构建智能化输电地线管理控制系统,提出了虚拟同步控制方法。
基于矢量的智能地线管理和智能地线管理控制系统。
在传输线的控制下建立等效电路模型。
利用T型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分析了输电线路智能地面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输电线路智能地面控制的最优参数结构模型。
基于虚拟同步控制方法,优化了输电线路智能接地线次级侧的逆变器控制结构,并采用最大功率跟踪法加载控制命令。
智能接地线控制系统,实现对输电线路电压的方向控制,优化输电方式。
实施智能地面电缆管理和控制系统。
根据仿真结果,该方法可用于智能地线管理和传输线控制,以增强智能,增强稳定的可控性并增强环路的比例积分可控性。
一种用于变电站的接地线智能管控系统
ZHAO Hongf&, SHAN Zhe, CHEN Jun, DING Zhangrong, ZHOU Xianwei
(Inspection & Maintenance Company.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 Ltd. , Nanjing 211102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pplied in substation grounding wire consists of intelligen〔 control unit for grounding wire, grounding wire lock and earthing electromagnetic lock. The grounding wire lock can only be removed or returned when an authorized electronic key is used to open the grounding wire to remove or re turn the digital lock. When the grounding electromagnetic lock meets the conditions of grounding wire suspen sion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lock is authorized to open, the grounding wire can be suspended. After the grounding rod of the grounding wire is inserted into the casing of the grounding electromagnetic lock, the pile head of the grounding wire is in place and the number of the grounding wire can be detected through the test hole.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monitoring of the process from storage management to use of the grounding wire, ensuring that the whole operation process of the temporary grounding wire conforms to the operation process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set by the safety regulations. Key words: grounding wir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arthing wire lock; earthing electromagnetic lock
最新-谈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 精品
谈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一、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每组需要进行管理的临时接地线的接地端末端都安装有唯一编码的地线接地插头,而每个接地闭锁桩上安装有地线接地插头的无线识别电路和闭锁机构。
当操作需要装设一组临时接地线时,运行人员需在主控图形系统里开放一组临时接地线,并且把临时接地线的装设位置在图形系统里表示出来,以方便其他运行人员查阅到地线的使用情况。
当接地线管理控制器接收到主控图形系统开放临时接地线的命令后,控制器则自动开放临时接地线接地闭锁桩,从而实现了临时接地线的规范取用。
当地线使用完毕后,临时接地线挂到接地闭锁桩上时,检测闭锁机构上的无线码片识别电路识别到接地插头的编码值与接地线闭锁桩的编码值一致时,闭锁机构自动开放,从而允许该接地线存放到该接地闭锁桩,并能将正确的地线闭锁;若检测到编码值不一致时,则自动关闭接地线闭锁桩,则不允许该临时临地线的存放,从而保障了变电站的临时接地线的合理、有序存放。
二、临时接地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1存储管理功能接地线存储管理是指临时接地线在安全工器具柜中的存放和取用管理,系统通过对临时接地线进行对编码值的识别,对接地线的存放和取用进行身份识别管理,以确保临时接地线能被正确取用和及时存放,以确保临时接地线的取用和存放符合操作任务的要求。
2在线监控功能主控图形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变电站安全工器具柜内临时接地线的存放情况及变电站临时接地线的使用情况。
临时接地线从安全工器具柜中取出后,必须按照模拟操作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对于不符合系统事先设定的操作,系统均予以阻止并警示,用户将无法获得下一步操作许可,以确保使用者按照模拟要求进行拆除和装设。
接地线现场使用和原有方式一样,不做改变。
归还接地线要求将接地线使用后放置到指定位置,对于存储位置的错误,系统将予以报警提示。
3防误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计算机后台机与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相结合,对临时接地线的使用进行双向管理。
不仅可以实时、准确、直观地显示接地线信息,发出相应错误报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e i n a m plm e t to o w r und M a g m e tS t m sg nd I e n a i n f rNe G o na e n yse
Wu S ui n h pig Zh n Y Z g pi g a g u an He n
员 负责维 护和 管理 。 电力 设备 检修工 作 中如需 悬挂 接地 线 ,由检修 人 员 向值班 人 员提 出 ,由值 班 人员
的管 理 是 否 完 善 直接 关 系 到 变 电所 的 安 全 稳 定 运
行 。据有 关 资料 统计 ,接 地线 管理 不完 善 导致 的 电 力 系统 故 障 占有很 大 的 比例 I。因此 ,完 善 电力 系 J J 统 接地 线 管理 ,提 高接地 线 的智 能化 管理水 平 ,对 于 减少 因接 地线 引起 的 电力 系统故 障 ,保证 电网的
的 串口通信 ; 通过 D em ae及 A cs 数据库功 能 , ra Wevr ces 管理 实时数据 ; 助 I 借 I 台构建 网络服务 , s平
远程 管理 的 D e mWevr ra a e 动态数据 。最后 给 出了利用该 系统管理 的几种接地 线的典型应用 。 关键 词 :接地 线; 变 电站; 实施检 测; 远端管 理
( hj n u h uEet c o r ueu Q z o , hj n 2 0 0 Z ei gQ z o lc i P we B ra , u h u Z e a g3 4 0 ) a r i
Abs r c I hi a r he fa o a t i e ma a e e t1 n r d e Ba e n t i a , he t a t n t sp pe,t w fe rh ln n g m n S ito uc d. s d o h s f w t l l
智能 配 电装备 与技 术 、电能 管理 技术专 辑
新型 变 电站接地 线 管理 系统 设计和 实现
巫水 萍 张 瑜 臧和 平
( 江衢州 电力局 ,浙江 衢 州 3 4 0 浙 2 0 0)
摘要 介绍 了当前接地 线管理存 在 的缺 陷。针 对 上述 缺 陷设 计 了新型接地 线管理 系统。 阐述 了 上位 机软件 的设计 。该 软件 以 D em a e 为平 台,利用 V sa B s 技 术实现 了上位 机与 下位机 ra Wev r i l ai u c
K e o ds e rh ln yw r - a t i e; s bsa i n c n ci e t r m o em a a e e t u tto o du tngt s e t n g m n
接 地线 是保 证 电力系 统 安全 工作 的重要 元件 , 也 是变 电所 中频 繁使 用 的非 固定 安全器 件 。接地 线
定 性 。 固 定 悬 挂 的 接 地 线 具 有 一 规 律 性 , 如 某 一‘ 定
电气 间隔 的开关 检修 ,则 该开关 的接 近母 线侧 与 该 开关接近 线路 侧均 需 固定 悬挂接 地线 。 2 )临时悬 挂 时。检修人 员在 工作 中,认为 固定 悬 挂 的接地 线 ,不 足 以满足 安全 工作 的要求 ,而 需 要 增加悬 挂 的接 地线 , 上述接 地线悬 挂具有 随机 性 。
安 全稳 定运行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
负责悬 挂 ;工作 结束 后 , 由值班 人员 拆 除接地 线后
恢复送 电。接 地线 在下述 两种情 况下将 被使 用 。 1 )固定悬 挂 时。电气 没备 的检 修 ,需要将 各可 能来 电部位 均接 地 ,此 时的接地 线悬 挂位 置具 有 固
n w e rh i m a a e y t m i d sg e e a t l ne n g s se s e i n d. Th t o pu e s fw a e o t e e os c m tr o t r f r h ne w e rh i a t l ne
m a a e e ts t m Si tod e n t i p r n g m n yse i n r uc d i h spa e .Th o t a e i a e n Dr a e v ra ih t e s fw r S b s d o e m W a e nd w t he Viu l s a Ba i t c n q e t e e i l r ns iso f r h ho t o p e a d h g e t o p t r s sc e h i u , h s ra ta m s i n o t e s c m utr n t e u s c m u e i i pe e e . m l m nt d Thr u h A ci r e g sEXCEL a a s u c i , a a e e tr a —i e d t , t o g tveSe v rPa e d tba ef n ton m n g m n e ltm a a wih t e i f t I a f r c nsr c i n n t r e v c ,l n — it n e a ge Dr a W e ve he h ad o he IS plto m o tu to e wo k s r i e o g d sa c m na s e m a rt d na i a a Fi l , ih t ss se , h a a e k n so pi a s ee rh ln r o s d y m c d t . nal w t hi y t m t e m n g i d ft c lu eoft a t i ea epr po e . y y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