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树先生》 影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看了《Hello!树先生》感触还是很多的。
不敢妄言什么影评,买了那本好久的《电影概论》都还没看完,呵呵,还是省略了影字吧。
定位是一部喜剧片。
但是一次都没让我笑过,反而很沉重。
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一个词语叫做似曾相识。
像《红楼梦》,像《阿Q正传》,像《小武》。
在这部片子里明显的能看到贾樟柯的影子。
关注底层,关注时代,关注人际关系,关注人的生存环境。
它的摄像机是长眼睛的,是有情感的。
但是同时也是最客观的纪实,我想这并不矛盾。
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件逻辑性极强的主观过程。
但是真理往往反映的是丢自然存在的真实映像。
看过《小武》,当时就为贾樟柯的大胆写实而肃然起敬。
今年还在图书馆看过贾樟柯的一本杂记《贾想》,然后随后我就买了这本书。
里面提到当年他拍完《小武》之后的际遇,当然,广电总局的某些人故意找茬之类的事情是难免的。
但是同行之间的嫉妒,特别是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独立导演来讲,能获奖,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贾想》这本书让我触动最大的是贾樟柯导演时刻强调的真实,无论是当下的社会现象和电影现象,我想贾樟柯时刻都以自己冷峻的思考来追求真实,书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的话是这样阐述的:“当摄影机开始转动的时候,我希望能问自己一声,眼前的一切是否是你自己的所思所感呢?”
很多人都在摆弄摄影机,但,仅此而已。
贾樟柯说:“一时间单纯的情绪表现成为一种时尚,许多的作品犹如自我抚摸,分散的视点事实上拒绝与人真诚的交流。
艺术家的目光不在锐利,进而缺乏关注,一些影片的快速与节奏与激情无关,相反的只是代表着他们逃离真实的状态。
我愿意直面真实,尽管真实中包含着我们人性深处的弱点甚至龌龊。
”
看到这段话我想起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评论:“艺术家的头脑是在大家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的扭曲和暴露是最敏感和最机智的。
” 我想贾樟柯正是麦克·卢汉口中那种艺术家,当这个时代缺少这种艺术家,抑或是这种艺术家得不到主流意识的认可时,这个时代无疑是得不到最有力和最真实的批评和鞭笞的。
这个时代也无法前进,甚至可能会倒退,这种情况无疑是悲哀的,我想就拿电影来讲,我们的电影正处于这样一个悲哀的时代。
我们谁都希望我们的电影和这个时代健康阳光的发展下去,所以我们需要贾樟柯这样一类追求真实的艺术家,为什么要说贾樟柯是不一样的动物。
好了,回来说说《hello 树先生》(以下简称《树》)。
监制是贾樟柯。
导演是韩杰,毕业于北师大传媒学院。
主题风格是纪实。
估计这家伙跟着贾樟柯学了不少。
不然《树》怎么和《小武》这么像。
关于时代。
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悲哀的年代。
万事万物都处在悲哀的年代。
人和人的关系也不例外。
影片中用树这么一个人物,活生生的“小人物”,话说谁不是小人物呢?你我他,平凡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虽然有的人被很多人认识,很光鲜,但是不也有一样的七情六欲么?有很多很多烦恼么?会老去,会死去。
写到这里,想到了里维斯一句广告词“没有人能战胜死亡,但是你可以用你精彩的人生有力的震慑死亡!!”你能做的,何尝不是这些呢?
整个山村,被挖煤的矿业集团搞的地陷,举村搬迁。
人人还有搬迁费,赔偿金。
然后煤矿可以继续挖。
片子里煤矿的矿长是“二猪”这个人物,他是村长的女婿,呵呵,上头有人就是好办事儿,各种政策支持,不愧是狼狈为奸。
或许人人都是这么想的“管他呢,我自己先赚一笔再说别的。
”“各扫门前雪”。
《红楼梦》。
很像,《红楼梦》可谓是把人际关系描写的入骨三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导演的话
“最近这十几年,是中国城市化过程最剧烈的一段时间。
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他们遥远的家乡有的只剩下了老人和小孩。
这些村庄也面临着各自的命运变迁:有的被废弃,人们迁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居住。
有的因为环境和自然的灾害,村民不得不选择离开。
三年前,我去了很多被废弃的村庄。
在空无一人村庄中行走,会看到虽然房屋坍塌,但棵棵大树依旧繁茂。
我突然想拍这样一个年轻人,他的名字叫“树”,他的家乡因为开发矿产导致搬迁,他顾不了这些,他四处奔走,只为改变自己的卑微处境。
我想通过《Hello!树先生》这部电影来揭示这个时代的荒诞。
当你看完这部电影,“树”除了是主人公的名字外,也有了更多的象征。
“
关于人物树
韩杰用黑色幽默的方法让《Hello!树先生》巧妙地呈现了当下社会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
王宝强在片中饰演的“树先生”,是一个游走在城市与农村的黑色幽默符号。
王宝强确实NB,把这个人物演的活生生的。
树这个人物,很悲剧。
我个人认为。
我甚至觉得我身边好多人都和他很类似。
我爷爷家,那个村子上就很多这种人。
比如某个老爷,叼着烟袋儿,蹲在村头,看着村里每个人都有说有笑,但是人们却拿他不当人待。
我从小就觉得他神经有问题。
后来才知道他老婆跟人跑了,他很穷,但是每天吃饭却总要凑够四个菜,一杯酒。
当王宝强咋呼整个手臂,叼着烟头,出现在大街上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好笑,真的很悲哀。
有很多细节的刻画,导演很心细。
第一次是前三分钟。
树和一哥们在舱和车聊天,貌似每个人见了树,都很热情的打招呼,而且“尊称” 树哥。
呵呵,但是这都是表面上的,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愚弄和嘲讽,不是么?树问那小孩干啥呢,是否扰乱社会治安,小孩儿都不买他帐,大人知道拿树来调侃,小孩只当他是个屁。
第二次我印象很深的是14分钟,又一个寒暄,其实是找他来灌酒,凑个人喝酒罢了。
但是他自己却把这事儿当回事儿,还以为大伙很拿他当人一样,哎。
悲哀。
在这次事件上,二猪开矿场,霸占了树家的地,但是整日混日子,混酒的树,却不当回事儿。
他是一个懦弱的人,这点和阿Q很像,但是和阿Q不同的是,他用酒精麻醉自己,阿Q用语言和YY来安慰自己。
出了门,发现小庄(唯一拿树当个人的朋友吧算是)。
把二猪的轿车碰了。
一群人嚷嚷着要钱,否则揍小庄。
这种场合怎能少了树这个全村大名人?他自然要上前充人一把!!!树上前劝架,亲手擦了擦轿车,为小庄解围。
但是你想,二猪这种无赖,终于找了个讹一把的机会,怎么会看在“树的面子上”放过小庄呢?呵呵,导演这几个安排,很用心,二猪说很不耐烦很不屑的对树说“去去去去,有你什么事儿,你算个什么东西?” 不用多说,对比着,就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对树的态度,刻画的一清二楚。
第三次,高鹏结婚,全村都来,当然,这种大场合,怎么能少了树,否则他就连他自己都不当人了。
喝酒的时候,二猪和他劝酒,本来好好的,但是树不喝,二猪急了,说不给他面子,要揍树,要么就让他下跪赔不是。
这种极端的无赖,树,要面子,到了里屋,居然给二猪下跪。
太悲剧了。
树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但是家里前几年死了爹和哥,导致这个年轻人丧失理智。
总是在幻想着父亲。
想哥哥,但是奇怪的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梦里能想起爸爸的模样,却不知道哥哥长什么样子。
这里对情节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树的爱情故事。
跟《阿Q正传》也很像。
底层人物,形象,语言,行为,肢体动作,全部都扎根农村。
估计是潜心找寻形象很久,王宝强这样的表演很给力。
树因为追女人,跑到城里,见到往日哥们成了校长,有所作为,内心也很不舒服。
回到农村,还是依靠借钱要钱过日子。
他结婚的时候,还是问三儿和村长借了好几千块钱。
三和数打架那段戏也很给力。
没钱,世态炎凉。
本来说好的借车借皇冠,后来只能借到帕萨特,这种小插曲,被观察生活很细致的韩杰插入影片里。
更贴近真实生活。
其实第一遍看的时候我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树要去长春城里去找陈艺馨,后来知道了,这段剧情对于树见到那些孩子而引起他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哥哥的思念很重要。
正是在婚礼上终于幻想起了哥哥的模样,才有了新的动力。
不过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树在结婚的时候,对新娘子那么冷漠呢?
在城里的那段故事,还插入了陈艺馨找小三的段子,这段儿在后面说。
不得不佩服这剧本的对比功力,真实的力量。
关于玄幻和现实
电影演到一半就进入了树的幻觉时代。
很多人说看不懂了至此。
我看网上评论说,导演韩杰在此不会顾及观众的感受,反而韩杰的观点直指如今中国现代电影气氛的衰败,各种烂俗剧情和各种商业片充斥着院线,导致电影跟着票房走,导演跟着观众走,一切都以商业利益为纲的电影环境。
这种低水平的作品导致了观众的审美退化,读不懂电影语言。
这观点提出来也和贾樟柯如出一辙。
看来韩杰还真是得了贾樟柯真传。
每次出现幻觉,都是和树的父亲哥哥这两个人物有关系,他总是在梦里梦到父亲,但怎么也梦不到哥哥,他很想念哥哥,其实我也没怎么看懂这种幻觉,半梦半醒,半真半假的镜头语言。
但是我知道的是,导演这么做,第一是为了情节,第二是因为要完整的塑造这个市井小人的形象。
这种形象是饱满的,有对父亲的想念,有对哥哥的想念。
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因为父亲杀了哥哥而一蹶不振,从此游荡市井,四处混吃混喝酒,不劳动。
片子里没说,或许也不需要说。
这种人本来就在现在这个转型着的时代存在着,而且很多很多。
人情冷暖
转型的时代,靠煤发财的村寨,赤裸裸的财富压榨攫取和人格精神侵略,造就了这个不知冷暖的人情世界。
贾樟柯的《小武》里男主角小武和妓女谈感情,遭到身边人的鄙视,包括老鸨,《红楼梦》里字字行行都流露着今笑他人命不长,他日归来丧的嘲讽。
黑色幽默,形容这种变态的环境再合适不过了。
曹雪芹号召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将心比心的大一统。
狗屁同爱社会。
清朝那般,现今如此这般。
我想说人类真的离共产主义很遥远,或者是,说,真的是否有共产主义?
不光是树的冷落,还有小庄遭弃,是被时代的遗弃。
金钱至上,有钱你就是爹。
刻画入木三分。
婚姻
影响树的命运的还有婚姻,爱情,当然,阿Q也有爱情,调戏过女仆只是鲁迅的一带而过,而《树》里居然让女主角结婚了。
呃,这个。
首先,情节上,《树》需要爱情过渡。
其次,结婚这件事,能更丰满这个树的形象,树不是无欲无求,树也有感情,这种感情好比他对父亲的那种,跟哥哥的那种感情。
这个地方描写的感情,也是真实的。
这很有力量。
对于片中的各种爱情的描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感情变得很功利。
树的感情貌似除外,但是树追女生的手法实在是太土了。
不过贾樟柯就是这么土里土气的风格,他刻画小人物入木三分,让他玩浪漫,倒是不在行了。
毕竟他也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
树看上哑巴女孩儿梅之后,借了三千块钱到城里,让三儿给他配眼镜,装了装文化人,呵呵,这点又很类似《阿Q正传》,阿q盘起了辫子,哈哈。
不过是装B罢了。
那种环境下,很不会伪装的伪装,但是他们底层人物却又看不出来那种露馅,哈哈。
太精彩了。
继续说树求婚过程。
这点很纯了。
相比陈艺馨和他老婆的感情。
片中描述的陈艺馨在长春办了奥术班以后,福起来了,所以找了小三,呃,甚至小四。
还是让他老婆发现了,这种事情总是纸里包不住火,真不明智。
导演用这样一个插曲也是一种黑色幽默吧:人富了又怎样?解决了温饱问题就想着出轨,那时候是谁陪你一起创业,一起存钱,一起奋斗的呢?你怎么忍心背叛你身边的女人呢????导演韩杰让我思考,为什么有钱就会变心,这也是转型时代中的必需品么??
第二、这是个爱情最黑暗的时代。
我们生存的现在这个时代,是爱情最失败的时代。
爱情遭遇高速发展的物质利益。
生存和爱情,谁更重要?有的人说是爱情,有的人是生存。
当然,我们会有经历和我们一起奋斗的那个人,但是当我们富起来了,为何抛弃身边的人?
为什么那么多劈腿,为什么那么多离异,为什么那么多纷争?
古代那些年,生产力没现如今这么发达,但是仍然有那么多美丽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但是你倒是听说过现在有哪些感人的,传遍四方的感情故事?别说什么烂俗的韩剧泰剧。
假的不能再假。
第三、还有真爱么?真爱唯一么?
有,但是真爱不唯一,真爱是空间上唯一的,时间上不唯一的。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遇到不同的爱情,我们不可能同时爱上多个人,那不叫爱情。
我们离不开对方,发生在一定物理范围内的爱情,才是有可能长久的。
我们活在一定范围内,我们遇到某个人,我们爱上对方,这种缘分是受地理范围控制的,所谓的缘分。
要相信真爱,要勇敢的寻找。
真实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
就像树对梅的那种纯爱。
他不会表达,他只是爱了。
为什么叫树
导演韩杰说,物质时代,现今,煤矿横行,把村庄霸占,很多现实中的村庄就只有一棵树还活着了,为了挖煤,村子外迁,留守着这边土地的只有那原来的树,而片中的人物就像一棵树,活在两种变迁之间,见证着悲剧的时代。
我觉得树除了应了他总在树上幻想的这个映像之外,还起源于片头说的那个故事,1986年,他哥哥被公安局抓了,犯了流氓罪,他爸爸把哥哥吊在树上打,最后不慎勒死。
注意,他的哥哥是死在树上的。
而且是父亲所为。
这点我想也是照应了为什么树先生总是蹲在树上看村头远方的缘由吧。
煤矿
靠着煤矿,村里的村长和二猪发财了。
疯狂挖煤的年代,爆发的年代。
影片用小庄出了矿难死了,这件事来对矿难一带而过的概括。
我觉得笔墨用的太轻了。
后来树离奇的能预知未来,得知村里停水,那一段还跑到村长办公室说,被众人取笑一番,而后便得到应验,而此时树又疯癫的去找矿上的二猪,对矿上的生产表示预测,说二猪最近不顺,那台词太经典了”你身上不干净,跟着东西呢”。
呵呵,黑色幽默,暗喻,嘲讽。
黑心煤老板只顾着开矿挣钱,不知道工人死活,挖煤,就是用的命换来的金子。
白骨堆起来的财富,怎么可能干净呢?王母娘娘不会跟着二猪,呵呵,阎王爷派去索命的黑白无常倒是会跟着二猪,呵呵。
后来树被村里称为树先生,会算命,预知未来,这就神奇了。
后来还帮着矿开业剪彩了,又被当成了人。
但是导演最后又让片子进入幻。
树先生在树上对着整个村子笑,这笑有几层含义
第一,矿重新开了。
痛苦的笑
第二,村子早晚要被毁掉,无奈的笑。
随后,镜头跟到整个全村的概貌。
或许这是最后一次全景了
随后,树被后面的人群淹没,整个画面开始变成红色。
血红色。
带着安全帽的矿工行尸走肉一样的耸肩前行。
看到这个地方,我突然想到了小时候看《圣斗士星矢黄金圣斗士》那部分,好像是第三关还是第四关,子龙冲击天蝎座,天蝎座会把对手搞到异次元空间中去,在这个空间,行人失去理智和意识。
只知道往前走,拼命的走,走到头,是万丈深渊。
不知道导演韩杰是否是这个意思。
我的理解就是如此,他讨厌现代的矿,特别是那些不负责任的黑矿。
这幅画面用血琳琳的意识流,告诉观众,什么是现实社会,什么是利益和生死。
但或许树没有随波逐流,音乐很诡异,他停在村口那棵树下,抱着树,这是这个村子最后的象征了。
或许他根本就不想挖矿,挣钱,他只是一个小人物,只想跟老婆到“新家”好好过日子。
但是老婆回了娘家,他能做的只能是幻想,他应该感谢这棵树,不管怎么说,都没有让他忘掉自我,随波逐流,而是停了下来,思考自己的想要人生。
胡言乱语
对于生命的关注和生活的观察是贾樟柯的强项,也是他所谓真实的电影的意义。
其实只要我们走出去一步,或者就看看我们的亲人,就会发现根本不是我们脑子里想的那样。
每一个人,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是彻底不同的,都是值得我们关怀的,什么是人文?这才是人文。
我想这样的问题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所以正如贾樟柯所说,我们这代
人拍出来的东西都是流于情绪层面。
而未进入情感层面,一切反复都是自我的抚摸。
一部《树》,塑造了鲜活的生命形象,刻画了人生百态,面对变革中的现实,物质化的社会,我们真的要通过自己的幻觉才能回味到什么是幸福么?
一切自然的存在着,只需要我们去凝视,去体会。
于是我目光所及,不再是自我放逐的痛苦,
在我们的视野中,每一个行走着的生命个体都能给我们带来一份真挚的感动,甚至一缕疏散的阳光,或者几声沉重的呼吸
关注身边的世界,体会别人的痛苦,镜头,是有情感的东西,记录的,是一种感情和态度。
对于电影,当们在不断的学习理论,口中时刻的挂着艺术的时候,
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又一本的电影电视理论时,
当我们不停的关注那些经典影片时,
忘却了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生活和生活所承载的生命。
电影人把如此重要的东西给遗忘了。
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舍本逐末么?
导演请记住:越是生活的,越是真实的,越是真实的,越是无敌的。
对《树》而言,
我们该怎么活。
我们在这个时代该怎么守住心中那分梦幻中的幸福。
或许是《树》带给我们的终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