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理想与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理想与信念
我曾看到一首打油诗,内容说的是关于猪的理想:“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都死掉。
”这对猪来说,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境界。
这当然不是说猪真的会有什么理想,而是讽刺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
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
富于理想,可以说是人和一般动物本质区别之一,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邓小平曾说过:“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
”那么,理想到底是什么,理想如何实现?
资料一:《大浪淘沙》的启示。
许多同学都看过电影《大浪淘沙》:一群普通的青年学生,在黑暗的年代,毅然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信念,不同的追求,最终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给大家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资料二:投身革命的杨玉秀。
当年,四川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的元老林森,有一个侄女叫杨玉秀,她出身名门,家财万贯,生活舒适,受过教育,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但她却脱离家庭,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共产党,后不慎被捕,家人反复劝说要她自首,但她坚决不从,最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过了很多年之后人们才知道这件事。
有些人不理解,说“穷人去革命,是要改变生活。
她家庭条件那么好,图的是什么呢?”!
第一节人生理想
一、理想的含义及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世界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表现。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
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首先,理想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在人们思想中的反映。
理想总是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脱离社会实践不会有理想产生。
理想立足于生活现实,但又超越生活现实,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想象,不是理想。
理想在现实中总能找到一定的科学根据。
其次,理想不同于空想和幻想。
理想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就是空想或幻想。
空想的定义(见教材)。
如制造永动机,是违背客观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像,是空想。
幻想定义(见教材)有的幻想,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
相比较而言,理想应该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不是潜在的可能性。
空想、幻想与理想的区别。
(教材209页最后)
(二)理想的特征
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的社会本质和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具有以下特征:见教材。
第一,超前性和预见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
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
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第二,时代性和阶级性。
不同时代的人理想不一样。
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优美的诗: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一样。
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王、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不同阶级的人们理想愿望不一样。
孙中山的理想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的理想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合理性和科学性。
判断理想是否合理、科学的客观标准。
(见教材210页)
二、理想的形成及作用(此部分参见教材)
三、理想的内容(此部分参见教材)
共产党人为什么要选择共产主义理想?
从人类对社会理想的追求来看,只有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真的理想,因而是真正正确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①共产主义理想是“真”的理想。
过去的社会理想都很美好,但却脱离实际,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要么寄托在来世,要么幻想统治阶级良心发现,慈悲为怀。
马克思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发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一方面,以生产劳动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以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从私有走向公有,走向共产主义。
②共产主义理想是“善”的理想。
评价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实现了平等、自由和正义。
消灭各种差别,人人平等;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类全面自由发展;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③共产主义理想是“美”的理想。
第二节科学信念
一、信念的含义及特征
(一)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在一定认识基础上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
如不少大学生对“法轮功”的追随。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
在大家眼里可以说是一名好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
1999年发现她练"法轮功",院里、系里多次帮助,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
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到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受其蛊惑,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
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的忠实信徒,以至走上自焚的道路?陈果事件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深刻反思。
它暴露出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空虚与迷惘。
反过来,即使面对科学、正确的思想理论,如果你持一种犹豫怀疑的态度,也就谈不上信念,充其量只能算是认识。
如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
(二)信念的特征
第一,稳定性。
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比较难以改变。
越来越多的活生生的事实说明,“法轮功”在理论上荒谬的,在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是害人害己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的人顽固地坚持“法轮功”的人?许多“法轮功”练习者经过教育改造,说是迷途知返了,可是一旦自由了,又练上了。
说明要改变一个人的错误的信念,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信念具有稳定性。
本世纪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
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
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的发现。
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
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走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第二,多样性。
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
一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亲合性
这是信念在情感上的表现。
古话说的志同道合就是这个意思。
有相同信念的人,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
这有点像书法协会,不爱好书法或对书法没兴趣的人是不会去参加此项活动的。
二、信念的作用(见教材)
三、确立科学的信念
(一)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
信仰是信念的整合和升华,是信念中的信念。
“一般来说,信念常用来特指对一些比较具体的观念和相信和信奉,而信仰则用来表示对最高层次和最核心的观念和信奉和相信。
”(刘建军《追问信仰》,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9页)只有那些具有极高乃至最高价值的信念,那些在精神领域占有主导和统摄地位的信念才是信仰。
从历只上看,人们所信仰的上帝神灵、伟人先知、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理想社会、美好主义等,无不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并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居于主导和统摄地位,从根本上影响支配着人的所有其他信念。
从字面上看,“信念”之“念”重在心中笃信,“信
仰”之“仰”重在神往、身心相许。
而且,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那些为美好信仰而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人,往往是使人们发自内心称赞和敬佩的人。
而那些背弃信仰的人,尽管他可能过得荣华富贵,人们内心深处是看不起他的。
那什么是信仰呢?见教材。
(二)科学信念与非科学信念(教材)
第三节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有的人只图眼前实惠,认为理想是空的,看不见的、摸不着的,便提出疑问:人为什么要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奋斗呢?这里就涉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理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但不是截然对立的。
研讨两者的关系可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理想从何而来?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今日之现实就曾是昨日前人的理想,或者说是前人理想的部分实现。
前辈人如果不努力发展科学技术,我们今天就可能仍然生活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前辈人如果不奋力推翻三座大山,我们今天就会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衣食住行、读书学习的种种条件,无一不是前人为理想而奋斗之结晶。
既然现实(或者说“实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我们怎么能割断历史,硬说理想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呢?
2、现实向何方去?现实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发展,发展是有规律的。
人认识了客观规律,就能利用它,促进现实的发展,使之更美好。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合乎规律的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明天的现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不能不解未来,也就把握不住现实。
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安于现状只是懒惰者的空想,不进则退倒是正常现象。
现实需要理想来引导。
总的来看,理想与现实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解释见教材。
二、追求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见教材)
三、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条件
第一,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中介是实践,靠的是艰苦奋斗。
理想的大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充满了汗水和艰辛。
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离不开艰苦奋斗。
实现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成才目标,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
有人说居里夫人是成功的,但你知道她是怎么成功的?她从小就立下了学好科学,造福人类的志向。
后来,她和她丈夫在一间简陋的储藏室里做实验,忍受着经济的贫困和放射性元素的侵害,经历了数不清的千辛万苦,终于用4年的时间从数吨沥青中炼出了1克镭,献给了人类。
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当然,对于艰苦奋斗要根据社会的进步赋予新的意义和时代内容。
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为地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生活,清教徒式的生活,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艰苦奋斗主要还在于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
有的落后闭塞地方的人,满足于一天三餐有饭吃,不思进取,艰苦是艰苦,却没有丝毫奋斗的精神。
第二,实现理想要有献身精神。
毛泽东的理想历程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当说是一个成功的人生。
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一直是在韶山度过的。
1910年17岁的毛第一次离开闭塞的韶山,来到湘乡县就读东山小学堂。
1911年第一次来到省城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
毛志向远大,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是一个比较有理想的人。
但其个人理想始终没有偏离这样一个方向:
心系社会,忧国忧民。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中国人当时的迫切愿望和任务。
18岁的毛泽东当时仍信奉康梁的改良主义。
1911年黄花岗72烈士牺牲,毛就在学校的墙壁上贴了一篇文章,表示支持革命党,主张中国应由孙中山当总统、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投笔从戎当一士兵,历时半年。
当清帝退位,孙当了大总统后,觉得自己参军的目的已经实现,于是退出军队,决定继续求学。
1912年毛先后6次报考各类学校,他报考警官学校,一心想为民做主;他曾报考制皂学校,因为广告宣传说中国人之所以被称为“东亚病夫”,是由于民众不讲卫生而导致生病,有了肥皂可以有利于民众的卫生。
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
后来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这时他已经25岁。
25岁时赋词湘江北去。
第三,实现理想要有真才实学。
第四,要有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魄。
第九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一节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及作用
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规范性。
(道德是一种行为,它所包含的和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
道德的渗透性。
道德的稳定性。
(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比其他意识形态变化速度更慢,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
)
道德的自律性。
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一经形成,就会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作用。
主要表现在:
1,道德能够促进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无产阶级道德则从道义上论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合理性和正义性,为保护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这种能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
2,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各阶级的道德总是按照自己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发挥作用,能动地作用于社会。
)
3,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
二者相辅相成
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扳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地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科学性。
2,群众性。
3,实践性。
二: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呢?1,人是要有道德的,因为道德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层面,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离不开对道德境界的攀登,其攀登过程就是道德在人精神世界中的运动和作用的过程;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提倡
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这是道德建设听先进性。
)
3,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传统是指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和行为方式,它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各个领域,对人的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指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神华,是中国各民族共存共荣的凝剂,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以下几方面内容: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整体,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也就是指的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
)
2,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3,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和为贵,是我们民族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孝慈友恭是家庭道德的首长要求。
)
4,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志气是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与宏伟目标而形成的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力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继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它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基本内容是:
1追求真理的精神。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艰苦奋斗的精神。
4,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为人民服务是政治观,也是道德观
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称。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作为党的宗旨和无产阶级人和观来理解,而没有从道德核心上去认识。
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道德核心问题
道德领域中所有的道德现象,包括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现象,都要受道德核心的制约和规定,并以这一核心作为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道德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产生,并能动地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
)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体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道德是决定精神文明发展方向和性质的关键因素,也是协调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并将两者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机制。
(一: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民展的先决条件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它的生产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幸福。
二: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一:集体主义含义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休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A。
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因为集体利益是每个个人利益汇合而成的,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本身,就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没有集体利益,也不可能有个人利益,因为不包含所有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是根本不存在的。
尽管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还存在着矛盾性,但根本上是一致的。
表现为:集体利益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和根本保证;集体利益不能
离开每个人的个人利益,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汇成的;要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集体主义就是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集体主义原则的目的,是在现实中追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最大和谐发展。
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三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
正当的个人利益,是通过辛勤劳动,在法律范围内和合乎道德条件下获得的利益,而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靠坑蒙拐骗偷抢等手段而获得的利益。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道德原则是解决道德关系中的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个准则。
集体主义之所以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以下主要原因。
A,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选择
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社会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规定性。
B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亿共同上有生产资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
C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
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和集体主义相对立的一种道德行为原则。
A弘扬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