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技术

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技术
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技术

《信息系统建模与集成技术》论文

基于本体的信息系统建模

摘要:针对信息系统建模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一种渐进式的本体建模方法。在这个方法中,我们特别关注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最一般的事物,并建立了一个最抽象的核心本体以供其他的建模人员扩展使用。同时还列出了本体建模的一般步骤。关键词:本体, 信息系统建模, 本体建模

The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ing Based on ontology Abstract:We have explored an iterative method for ontology modeling in connection with its characteristic. In this method, we especially concern with the generic things in the domain in question, and have built an abstract core ontology for the other designer to extend. We have also given some general steps for ontology modeling.

Key words: ontology,information system modeling, ontology modeling

1 引言

近年来,信息系统正在从独立事务处理向进行多系统间的知识共享、事务协作处理和互操作转变,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开发失败的可能性也相应的增加了。随着对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们逐渐认识到原有的信息系统模型实现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企业的计算环境。本体论在知识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成功,启发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通过将本体论引入信息系统建模来克服现有建模方法的局限。将本体引入信息系统建模中,可以更好的消除语义差异,实现不同系统间的知识共享和互操作,这是未来建模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目前,本体模型的研究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许多研究领域目前都建立了自己标准的本体,Web上有许多可重用的本体资源库,这使得诸多领域专家能够使用它们来共享和评注领域中的信息。

构造本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多伦多大学的企业建模法TOVE,以及根据TOVE 改进而来的骨架法,还有斯坦福大学的Natalya F. Noy和Deborah L.McGuinness 提出的本体开发101方法等。但是,没有哪一种方法是能适用于所有领域的,由于我们所要建立的本体的领域和目的不一样,这些方法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综合了企业建模法,骨架法,101方法,结合实际的需求,

提出了一种渐进式的本体建模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践中证明是易于掌握并且有效的。

2 本体与信息系统建模

2.1 信息系统建模为什么需要本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同的领域都开发了大量的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都是基于特定的需求而建立的,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模型。这些模型的设计者和设计时期可能都不一样,因此,即使是本质上相同的一个事物,不同的模型所使用的术语、结构和表示方法也不一样。这种模型上的不一致性和异构性,使得开发者对领域知识的理解难以为后来的开发者所共享和复用,进而增大实现系统间互操作的困难。这里,我们讲的互操作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互操作,还包括运行中的互操作。技术上的互操作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从最开始的DIS到后来的HLA,到现在的Web services以及XMSF,尽管它们都解决了一些互操作的问题,但是它解决的仅仅是技术上的互操作问题—通过正确的协议或语法交换数据的潜力。如果目标系统接收到由源系统所生成的数据(即使这些数据的语法都是正确的),但它对这些数据的假设和概念的理解不同于源系统的理解,那么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仍然不能实现。

因此,系统之间有意义的语义理解所需要的不仅是数据交换中的技术互操作性,还有信息互操作性。系统必须有能力把语义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或者通过一个参考系统比如能理解和包含语义的支持核心本体的模型来实现这种转化。除此之外,本体还可以应用于软件工程,辅助构建和维护软件系统,特别是有助于实现软件的可复用性,可靠性和规范说明。用形式化语言表示的本体可以作为软件系统的可复用或可共享的组件,形式化的表示有利于一致性的自动检查,本体概念的规范说明可以辅助信息系统的需求识别和规范定义过程。2.2 本体在信息系统领域的定义

“本体”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的定义内涵有所不同。在哲学范畴内,本体就是客观存在的系统说明或解释,这个概念所关注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当本体被引入到计算机和信息科学领域,人们对本体的认识和定义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很多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重新定义和解释。目前被大部分人公认的定义是Gruber在1994年提出的:“本体是关于共享概念的一致约定。共享概念包括用来对领域知识进行建模的概念框架、需要互操作的主体之间用于交

互的与内容相关的协议,以及用于表示特定领域的理论的共同约定。在知识共享的情况下,本体的形式特化为具有代表性的词汇的定义。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是一种层次结构,用来详细描述类和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关系数据库的框架(Schemata)也是一种本体,它用来描述能共享的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和集成这些数据库需遵循的约束”。

2.3 本体在信息系统建模中的功能

本体论是研究实体存在性和存在本质等方面的通用理论,其研究对象是实体的存在性和存在的本质,并且所研究的实体存在本质上不依附于任何语言。因此,本体可以帮助我们从概念上抽象地描述信息系统模型,提高信息系统模型的可重用性,同时能够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知识(或资源)共享和语义互操作。从已有的研究工作成果来看,在信息系统建模中本体的功能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通信。这里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强调无二意性的本体,对本体的形式化程度要求可以不高。

(2)互操作。指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即不同模型方法、不同范例、不同语言和不同软件工具的相互转换。为此而建立的本体用于作为系统之间的交换格式。

(3)在系统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①可重用性:本体可作为相关领域中重要实体、属性、进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形式化的编码。这个形式化的表示可以成为软件系统中一种可重用的或可共享的组件;②知识获取:在建立知识系统时,用一个相关的本体作为出发点去引导知识的获取。将加快知识获取的进程,提高所获取知识的可靠性;③可靠性:形式化的表示有利于软件一致化的自动检查,从而产生更可靠的软件;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本体可以用来辅助需求的确定,并为信息系统定义规格说明。

3 信息系统建模中本体的分类方法

3.1 信息系统建模中本体的分类及层次

信息系统建模中要求本体能够清晰、准确并且简洁地描述现实世界中所有事物的关系和属性,并且这种描述应该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本体的分类明确了不同本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本体分类方法,我们根据信息系统建模中本体描述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将本体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表示本体。提供用于信息系统建模的描述框架,不规定描述对象,定义了框架、槽的概念,用以规范描述。

第二层次包括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领域本体:描述领域知识,依据表示本体规定的描述框架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它集聚了某一领域的概念实体、及其定义与关联。任务本体:任务本体主要研究可共享的与领域无关的问题求解方法,定义通用任务和推理活动,如诊断等。它们都可以引用顶层本体中定义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词汇;任务本体主要涉及动态知识,而不是静态知识。

第三层次是应用本体。按照实现功能分为角色对象本体、业务流本体和事务处理本体。角色对象本体用来描述信息系统的结构及传递的各种信息;业务流本体用来描述各种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之间的工作流与业务流;而事务处理本体是与特定的工作流环节相关的行为或者决策方法。

这样的信息系统描述和功能划分方法,有助于对特定的功能或者问题单独建模,相互之间不会影响,提高信息系统模型的适应性和敏捷性,使结构与功能独立开来,适合于信息系统的快速构建和可重用性。

3.2 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在信息系统建模中的作用

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是信息系统模型的基础,它们的构建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系统模型的成败。我们之所以在系统建模领域研究中应用领域本体和任务本体,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①可以在不同的建模方法、范式、语言和软件工具之间进行翻译和映射,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继承;②适合表示抽象的描述;③可以为信息系统模型的构建提供一个基本的结构;④提供的是一个严谨丰富的理论,而不单单是一个存放数据的结构。

4 本体模型

概念是对实体,事件或现象进行概念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概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关于实体的相对静态概念,一是关于事件或现象的相对动态概念。那么,在建立领域模型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依据这样的思路来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C21EDM (C2信息交换数据模型,Command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Exchange Data Model)的方法。C2IEDM是一个已经开发了20多年的用于信息交换和数据管理的数据模型,它是基于实体的,所有的对象,现象,事件,活动,状态,关系等都通过实体来描述。其中,对象(OBJECT-TYPE & OBJECT-ITEM)实体主要描述战场空间中的物质存在,包含五个子类型:单位(ORGANISATION)、人员(PERSON)、物资(MATERIEL)、设施(FACILITY)和要素(FEATURE)。把这五个子类型作为领域的基本元素,用来表示领域中的对象是合

理的。另外,活动(ACTION)实体主要描述战场空间的行为和事件。因此,我们把活动作为一个单独的基本元素,用来表示领域中对象的各种行为和事件。

我们再来参考REA( Resource-Event-Agent)模型中的分类。REA模型是由William E.M cCarthy所建立,是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系统中的主要建模框架。在REA模型中,市场交换的主要元素就是资源(Resource),事件(Event)和主体(Agent),这里的资源和主体相当于C2IEDM中的OBJECT,事件相当于ACTION。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模型的分类方法都可以统一为ACTION和OBJECT.

综上所述,在大多数的领域本体中,特别是在为信息系统而建立的本体模型中,所有的概念都可以分为对象概念和活动概念,其中对象概念包括五个子概念:单位、人员、物资、设施和要素,这是一个完备的分类,领域中的所有实体对象都应该归为这五个子概念中的一类。下面给出这些元素的基本定义: 对象: 描述领域中实际存在或抽象的实体集合。

单位: 表示行政或者职责结构,用以完成一个目标,目的或任务。

人员: 在领域中具有特定身份的个人。

物资: 表示与行政或行为目的一致的装备、器械或补给。

设施: 为特定目的服务而创建的一种对象类型,是通过它提供的服务而不是通过它的内容来识别的。

要素: 表示具有现实意义的控制要素。控制要素是指与活动或行为相关的,用于表达那些描述规划或协调行为的抽象对象,包括行政、政策和策略上的约束。

活动 (ACTION):描述计划或己经执行的行动,也可以描述有现实意义的突发事件。

通过这样的分类,我们对领域中的概念都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同时,这个分类也可以指导领域概念的识别过程。当需要建立新的本体模型,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和扩展这些元素来设计我们的模型。

5 建模步骤

我们这里提出的建模方法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迭代的渐进过程。人对领域的认识是一个过程,我们对领域的建模要反映我们对领域的认识,要反映领域的现实。我们可能先定义了一个粗略的本体模型,随着我们对领域认识的深入不断去评价和修改这个本体,通过解决在应用中发现的问题,或者和该领域的专家讨论发现原先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去完善和增强这个本体模型。通常,这个

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5.1 识别领域的相关概念

根据以上的定义,识别领域概念就是要确定那些用来描述领域中实体,现象和事件的术语。这里,我们关注的主要是表示概念的术语,而不是描述这些概念的术语,后者是作为属性来表示的。识别概念的方法有:

(1) 头脑风暴法:就是建模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领域知识,直接写出相关潜在的领域概念。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能直接得到一系列的领域概念,效率较高,但这些概念可能是不准确,不充分的,需要与该领域的专家进行适当的协调。

(2) 业务过程抽取法:建模人员通过分析每一个业务过程把与信息本体相关的概念识别出来。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能得到比较完整的领域概念集,缺点是效率较低,工作量大。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交叉使用,在提高识别过程的效率的同时,提高概念识别的准确性。

前面已经定义了可以表示领域中的所有概念的基本元素,在识别概念的过程中,需要按这些基本元素对这些识别出来的概念进行初步的分类。在这些基本类型中,除了活动之外,其他的都是描述领域中的物质存在,它们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很容易识别,例如职工,配偶,经手人等都是关于人员的概念,部门,科室等都是关于单位的概念,车辆,电脑等是物资的概念,各种政策法规和指导文件等是要素的概念,住房,仓库等是设施的概念。活动则是描述领域中的现象,事件和行为等抽象的概念,一般来说,用带有动词意义的名词表示的概念都是活动的概念,例如,生产,规划,采购,维修,审计等。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识别出来的概念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这种定义可以用自然语言来表示,也可以用形式化语言表示。这个定义主要陈述这个概念的内涵。

5.2 确定描述概念的属性

概念就是属性的集合,所以对于以上识别出来的领域概念,我们要说明用以描述它们的属性。确定概念的属性必须遵循需求主导的原则,只描述与需求相关的特性和结构,并不需要描述概念的所有特性。例如,每个人都有“肤色”这个特征,但在我们的论域中并不关心这个特征,所以,人员的属性中就不需要描述“肤色”的特征。确概念属性的方法有下面三种方式:

(1) 从业务模型中提取:业务模型中的信息流包含了活动所需要的和产生的

信息,通常可以作为描述活动的属性。

(2) 从现有数据库或信息系统中提取:正在使用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都是问题领域特定方面的模型,其中包含当前系统所关心的对象和数据。

(3) 向业务人员咨询:概念的属性是刻画问题领域中我们所关心业务所需要的概念的特性,业务人员很清楚这方面的需求。

确定概念的属性和识别领域概念的过程是相互交叉的,通常都是在识别概念的同时,确定这个概念的属性以及它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确定了属性之后,还需要对属性进行定义和描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名称、定义、数据类型、取值范围、基数、该属性具有的性质(自反性、传递性、函数性)。属性的定义跟概念的定义一样,要用精确的无二义性的文本对属性的内涵进行说明。

5.3 确定概念的层次

以上步骤得到的概念集合基本上是平面结构的,没有条理性,确定概念的层次就是要将它们条理化。分类法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对领域中信息条理化的方法,分类体系的建立易于人们对领域迅速建立起整体视图,方便人们进行分析,因此确定概念的层次也可参考分类法进行。

确定概念层次可以采用下面三种方式,.

(1) 自顶向下式开发过程。从定义最一般的概念开始,然后定义特殊的概念。我们最先定义的基本元素就是这个自顶向下过程的体现。

(2) 自底向上式开发过程。以定义最特殊的概念入手,从概念层次的叶节点开始,然后把它归类到一般的概念。

(3) 结合式开发过程。该方法是自顶向下式和自底向上式的结合:先定义易见的概念,然后适当的归纳和专门研究。

这三种方法里没有那种一定比另外两种好。采用那种方法取决于信息模型建造人员对领域中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观点。

例如,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土地资源”,我们很容易知道它可以分为“耕地”、“菜地”、“林地”和“水面”等,而“耕地”又分为“旱地”和“水田”。这样就很容易白顶向下确定“土地资源”这个概念下的各级子概念。对于“农业生产政策”、“农业生产制度”等,我们则可以根据它们具有的共同属性,得出它们的共同父级概念—“农业生产政策标准”,并将它们的共同属性作为“农业生产政策标准”的属性。这就是采用自底向上的方式来确定类的层次。

为了形成概念体系,这个步骤可能会引进一些虚类,如上面提到的“农业

生产政策标准”。但一般情况下,尽量使用业务人员使用的概念或术语。

5.4 定义实例

定义概念的一个实例需要:

(1)选择要实例化的概念

(2)创建这个概念的一个实例

(3)给属性赋值

5.5 本体模型的代码化

代码化信息模型就是利用某种形式化语言显式地表现上个阶段的概念化成果。主要内容有:

(1)选择一种表现语言(能够支持元本体)

(2)选择一种模型编辑工具

(3)编码

5.6 评价

前面我们定义了本体的几个建模元素,当对本体模型进行评价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每一个建模元素进行评价,看这个模型是否满足这些建模元素的完备性,如果每一个建模元素的完备性都被满足,那么整个本体模型的完备性也就得到了证明。

首先,我们看是否本体模型中的所有概念都可以被单个识别,其次,我们看是否每个概念都有最小的属性集,每个属性的含义是否都是明确的。另外,还要看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否都能在本体模型中表现出来。

6 总结

本体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许多有关本体的理论研究还尚未成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这篇论文中,我们描述了一种领域本体的建模方法,这个方法把本体建模的复杂过程分解为儿个相对清晰和可操作的步骤,但是目前尚未统一标准的本体构造方法,得到普遍公认的观点是,在构造特定领域本体或者任务本体的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参与,因此,基于本体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 杜文华.基于本体的信息构建模型研究[J].情报探索.2006(9):66—68.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091588.html, DMWG;Edition 6.15b: The C2 Information Exchange Data Model(C21EDM Main),

MIP,Germany,21 January 2005

3. Priss, Uta;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umber40,2006

4.林汝坤,刘芳面.向信息系统的本体建模方法[M]. 第十一届中国人工智能学术年会,2005

5.唐晓波,韦贞,徐蕾.基于本体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法[J].情报科学.2008(3):391-395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规范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系统安装/验收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过程,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的各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安装调试项目; 3.职责: 3.1 技术部负责制定本规范; 3.2 技术部负责在信息系统集成安装及调试过程的质量控制; 4工作程序 4.1.设备的外观检验 各设备包装完好齐全,封条完好,所附装箱单与设备一一对应无遗漏。 各设备的表面涂敷应均匀、光滑、满足防腐、防锈的要求;所有喷漆(塑)零件的表面光滑平整、色泽一致、无划痕等脱离和破损,电镀零件的表面应有金属光泽,无裂纹、斑点、毛刺和缺陷。 见<外购设备验收记录> 4.2单设备性能测试 对单个设备按照生产厂家出厂说明书中所具备的各种功能测试,要求设备所具有的功能应与系统要求相符合。 见<项目日志>及<验收报告> 4.3.线缆安装、测试指标标准 ●系统的接地应采用综合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信号线缆与强电线缆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3m; ●线缆的布放应平直,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 ●室外埋地的弱电配管,应该套钢管敷设,埋深应不小于0.8m,并作外防 腐处理,结构内预埋管可用PVC管敷设时,每隔0.8m处应同钢筋网绑 扎牢固; ●控制线缆长度如果超过该设备允许的距离(通常100m),则增加补偿器; ●机房内活动地板下部的低压电路应采用铜芯屏蔽电缆,电源线尽可能远 离弱电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 4.4系统联机检测

系统检测时,我公司将提前发出书面通知,有关在何处、何时进行某系统、的何种检测。 如经检验或测试不符合工程规定时,我公司将依照建设方的指示作无偿改善,并且由此引起的延误,不得作为延期的理由。 当建设方对设备的测试、检验感到满意时,应用书面认可通知我公司。如果测试、检验未能通过,我公司将组织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的费用由我公司承担。 在测试、检验项目完成后的3日内,我公司会将测试检验证书和报告提交建设方。我公司负责提供检验的现场条件、设备和相关专用工具。 4.5系统初步验收 我公司将在初步验收之前提供下列文档: ●系统的施工日志 ●系统的操作手册 ●产品手册 ●系统的调试报告 ●系统竣工图 5.相关文件 5.1 6.相关记录 6.1 <项目日志> 6.2 <工程竣工验收单>

信息管理系统习题-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 B 1、在数据库设计中,E-R模型是进行()的一个主要工具。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D 2、从信息系统的模型角度和宏观上来看,所有的信息系统都应包括哪三个主要部分?() A. 输入部分、存储部分、输出部分 B. 处理部分、存储部分、输出部分 C. 输入部分、存储部分、处理部分 D. 输入部分、处理部分、输出部分 C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 A.自然系统 B.人工系统 C.信息处理系统 D.抽象系统 D 4、关系模型是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模型。 A.层次 B.网状 C.一维表 D.二维表 D 5、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B.使系统具有可修改性 C.保证信息的畅通 D.满足用户的需求 A 6、系统与环境由系统的()所划分,在它之内称为系统,在它之外称为环境。 A.边界B.输入C.处理D.输出 C 7、日常事务处理信息适用于()。 A.中层管理B.高层管理C.基层管理D.目标管理

A 8、下列不属于输入设备的是那个()。 A.打印机B.键盘C.鼠标D.磁盘装置 D 9、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 A.领导决策 B.集体讨论 C.快速原型 D.购租软件包 C 10、DSS是指()。 A.专家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决策支持系统D.经理信息系统 二、多选 ACD 1、按照管理层次,可将信息分为三类,分别是()。 A.战略级信息 B.社会信息 C.策略级信息 D.执行级信息ABC 2、()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A.能源 B.信息 C.物质 D.金融 BCD 3、客观事物抽象成数据过程涉及的领域有()。 A.逻辑世界 B.计算机世界 C.现实世界 D.信息世界 AB 4、以下哪些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系统()。 A.生产系统 B.财务系统 C.信息管理系统 D.数据库系统 三、名词解释 知识P6 系统P7 信息化P1 信息系统P8 五力模型 四、问答题 1、试述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请举例说明。

智慧政务信息化方案、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方案

【智慧政务】政府单位大数据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 技 术 方 案 北京XX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设计概述 (7) 1.1 项目概况 (7) 1.2 总体设计原则 (7) 1.2.1 可行性和适应性原则 (7) 1.2.2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7) 1.2.3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8) 1.2.4 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 (8) 1.2.5 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8) 1.2.6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原则 (8) 1.2.7 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原则 (8) 1.3 总体设计目标 (8) 1.4 总体设计依据 (9) 第2章信息化需求描述 (11) 2.1 网络系统需求 (11) 2.2 主机系统需求 (12) 2.3 办公设备需求 (12) 2.4 公共广播系统需求 (12) 2.5 音视频会议室需求 (13) 2.6 信息发布系统需求 (13) 2.7 安防监控系统需求 (13) 2.8 道闸系统需求 (14) 2.9 门禁考勤系统需求 (14) 2.10 服务评价系统需求 (14) 2.11 机房系统需求 (14) 2.12 大数据政务云平台需求 (15) 2.13 点位统计表 (17) 第3章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9) 3.1 计算机网络系统 (19) 3.1.1 网络特点 (20) 3.1.2 网络建设目标 (20) 3.1.3 设计说明 (21) 3.1.4 整体架构设计 (26) 3.1.5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 (38) 3.1.6 防火墙构架 (41) 3.1.7 入侵防御构架 (46) 3.2 主机存储系统 (49) 3.2.1 系统建设目标及内容 (49) 3.2.2 系统方案结构及拓扑 (52) 3.2.3 服务器方案说明 (55) 3.2.4 存储方案说明 (57) 3.2.5 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说明 (58) 3.2.6 桌面虚拟化方案说明 (75)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规范标准

南京同庆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工程实施规范 TQW22-2012-A/0 编制:倪春华日期:2012.1.12 审核:闵益明日期:2012.1.20 批准:汤慧萍日期:2012.1.21 受控状态:受控 2012-1-25发布 2012-1-25实施南京同庆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宁煜致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总则 第1条为规范本公司系统集成的经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鉴于本公司的实际工作分工,本规范所指的系统集成并不包括工程的前期方案设计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第3条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组织结构、工程工作流程、工程经管与考核、工程准备经管、工程实施经管、工程验收经管、工程维护经管、出差经管、培训体系共九大部分。 第一章工程组织结构 第1条工程的系统集成工作采用工程负责制,即由部门负责人指定、报公司批准确定一名工程经理。 第2条工程经理接受任命后,必须与用户工程组协调,确定用户现场负责人,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进度表。根据工程的情况,划分子系统,并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工程经理提名,部门负责人批准配备工程参与人员组成一任务小组,任务小组可以由一名或多名人员组成。工程经理也可以作为工程参与人员。 第3条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工程经理指定一个工程参与人员为任务小组负责人。 第4条工程经理的主要职责: 1)与用户和原厂商进行工程总协调。 2)协助本公司商务部写成国内产品的采购。 3)计划工程进度,划分工程的子任务。 4)负责工程参与人员的配备并安排的实施过程,负责工程的成本、包括住宿、长途交通费、市内交通费等。 5)根据实际需要向部门领导请示宴请客户及其规范。 6)对用户所提出要求的响应。 7)制作和经管工程文档。 8)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与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管理系统按层次可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等三个层次。 2.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等几种。 3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生命周期__。 4从数据流图推导出模块结构图一般有两种方法,即事务分析和____变换分析。 5数据流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是___外部实体_、__数据流_、__数据存储、_处理过程。 6系统设计可分为系统总体设计和____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7按照结构化思想,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总体规划系统分析、_系统设计、系统实施_和运行维护等5个阶段。 8管理信息系统MIS是英文: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的缩写。 9将信息系统发展的过程归纳为6个阶段的模型称为__诺兰(Nolan)_____模型。 10.三种常见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11.结构化的开发方法将系统的开发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系统规划、②系统分析、③系统设计、④系统实现。 12.计算机网络由①资源子网、②通信子网两个子网构成。 13.数据流程图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元素:外部实体①数据流、②数据存储、③处理过程。 14.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的中文含义是:①物料需求计划BSP的中文含义是:②企业系统规划 15.系统实施中的系统切换方式主要有:①直接切换、②平行切换、及③分段切换 16.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主要有:①完备性检验、②一致性检验、及无冗余性检验 17.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是:①系统的观点②数学的方法、③计算机的应用。。 18.计算机的网络的功能有①数据通信、②资源共享、③负荷均衡和分布处理。 19.管理信息一般分为三级:①战略级、②策略级、③执行级。 20.在管理信息系统中,MRP的中文含义是:①制造资源计划、ERP的中文含义是:②企业资源计划。 二、选择题 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A)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2.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没有包含的一种是:(B) A、完备性检验 B、准确性检验 C、一致性检验 D、无冗余性检验 3.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A) A、数据项 B、记录 C、文件 D、数据库 4.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B)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进行开发 对于运算量大、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可采用原型法来构造模型 结构化方法要求严格区分开发阶段 原型法要求的软件支撑环境比结构化方法高 5.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C) C、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管理上的可行性 6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系统切换应采用(B)方式。 B、并行切换 7.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C) C、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

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2) 2系统设备选型 (2) 2.1 DS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2) 2.2 DS3.0系统具备条件 (4) 3标准规 (4) 4系统工程围 (4) 5系统方案设计 (5) 5.1 BMS集成系统实施技术措施 (8) 5.2 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和实现的途径 (9) 5.2.1提供给用户使用的功能 (9) 5.2.2系统软件构架 (9) 5.2.3用户界面的选择 (11) 5.3 系统硬件配置的选择 (11) 5.4 功能描述 (12) 5.4.1对工业园区所有设备进行统一和全面的监测 (12) 5.4.2管理功能 (13) 5.4.3浏览界面的组织和实现 (14) 6对各分系统要求 (15) 6.1 系统集成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要求 (15) 6.2 系统集成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16) 6.3 系统集成对安保系统的要求 (16) 6.4 系统集成对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要求 (16) 6.5 系统集成对生产装置(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16)

1系统概述 延长中煤能源化工工业园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是以通过实现工业园区,包括厂前区如行政办公楼、宿舍、酒店、辅助设施等,生产区域如水处理、空压机、甲醇、液化气、聚乙烯、罐区等各分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各分系统的互操作和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以达到自动化监视与控制的目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模式,本着“按需集成”的主导思想,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节约能源、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应付突发事件的发生。 系统集成是将建筑物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系统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大系统的过程,这个大系统不应是各个分系统的简单堆积,而是借助于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和综合布线网络系统把现有的、分离的设备、功能及信息组合到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的、协调的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把先进的高技术成果,巧妙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智能建筑系统中,以充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和潜力。 2系统设备选型 系统采用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央集成管理系统--BMS DATA SERVER 3.0(以下简称DS3.0系统)软件平台,该系统以网络集成、数据集成、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一系列系统集成技术为基础,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以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他综合通讯系统构架信息传输网络,将楼宇自控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停车场管理系统及生产区域各生产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分系统集成为智能化的BMS弱电监控与管理系统,DS3.0系统允许用户最大限度利用微软操作系统下的各种应用软件。 2.1DS 3.0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 标准化和开放性 集成系统是建立在标准的以太网的基础上的,数据从各分系统网关到集成系统,再

(完整版)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企业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目录 现状和目标 (3) 技术难点 (4) (1)数据库基础 (4) (2)规范与标准 (5) (3)系统体系结构 (5) (4)操纵系统和网络硬件环境 (5) 实现方案 (6) (1)分析总体需求,确定系统整合的原则与目标 (6) (2)分析现有各个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基础、运行环境等现状 (6) (3)确定整合后系统的功能,决定系统取舍的具体内容 (6) (4)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发接口和新的系统来实现统一 (6) 整合方式 (7) (1)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7) (2)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是进行信息系统整合最初期的方式 (7) (3)通过构建业务管理文档级集成平台,是文档级信息系统整合的提升 (8) (4)建立企业门户平台为主线,是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整合方式 (8) (5)建立数据整合平台,是从数据基础进行整合的信息系统整合方式 (9)

现状和目标 目前,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网络、系统、邮件、门户建设方面,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成绩距离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随着市场的开发,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和挑战。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后的今天,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或筹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但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管理内容、数据定义不统一,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形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系统间集成困难,没有形成规模,整体效益的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企业信息系统整合就是把分散的信息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上,如企业信息门户上,共享这些信息,为决策、管理,及整体优化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前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图所示。它以信息为支撑,源于信息层,经信息管理层,将信息加工、处理、整合,然后流入企业内部的各个相关部门,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利用。在这里信息流作为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的连接链,进入行政与业务管理层,为企业上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以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最后到决策落实执行层,并将落实执行(企业运行)信息反馈给信息层,由此形成新的一轮循环过程,并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推动企业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

系统集成施工规范(试行)

新疆亿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工作施工规范(试行) 结合公司实际,在弱电集成施工一般步骤为:调研、方案设计、土建施工、技术安装、信息点测试、文档整理、维护,为了提高每个步骤工作效率,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系统集成的施工规范。 总则 第1条为规范本公司系统集成工作的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鉴于本公司的实际工作分工,本规范所指的系统集成并不包括项目的前期方案设计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以及实际工作中涉及到强电内容的工作。 第3条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组织结构、工程工作流程、工程管理与考核、工程准备管理、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验收管理、工程维护管理、出差管理、培训体系共九大部分。第一章工程组织结构 第1条工程的系统集成工作采用项目负责制,即由部门负责人指定、报公司批准确定一名项目经理。 第2 条项目经理接受任命后,必须与用户项目组协调,确定用户现场负责人,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进度表。根据工程的情况,划分子系统,并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项目经理提名,部门负责人批准配备工程参与人员组成一任务小组,任务小组可以由一名或多名人员组成。项目经理也可以作为工程参与人员。 第3条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项目经理指定一个工程参与人员为任务小组负责人。 第4条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1)计划工程进度,划分工程的子任务。 2)负责工程参与人员的配备并安排的实施过程,负责工程的成本、包括住宿、长途交通费、市内交通费等。 3)与用户和原厂商进行工程总协调。 4)协助公司相关部门制定产品的采购计划并报上级审批。 6)对用户所提出要求的及时的响应。 7)制作和管理工程文档。 8)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9)向部门和公司领导汇报工作进度。 10)负责监督和考核工程参与人员的工作。 11)保证项目按合同期限和技术要求完成,承担完成工程目标的责任。 12)承担用户满意度责任。 第5条工程参与人员的主要职责: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98956

第一章 1、填空题 (1)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作业信息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办公室自动系统三个方面构成。 (2)决策过程可分为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阶段、选择活动阶段和实施活动阶段四个方面。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2、选择题 (1)近年来,与物质和能源一起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A)。 A、信息 B、战略 C、决策 D、数据库 (2)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选取或抽取所需信息,是信息处理中的(A)过程。 A、信息收集 B、信息存储 C、信息加工 D、信息使用 (3)关于信息和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信息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B、字符文字图形等符号都是信息 C、信息加工后成为对人们有用的数据 D、数据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4)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C)。 A、不真实的程度 B、不可靠程度 C、不确定程度 D、不精确程度 (5)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A) A、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相关性等特征 B、目的性、整体性、有效性、环境相关性等特征

- C、目的性、有效性、相关性、环境相关性等特征 D、有效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相关性等特征 (6)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A)问题 A、结构化问题 B、半结构化问题 C、非结构化问题 D、上述三种 (7)决策的基础是(C) A、管理者 B、客户 C、信息 D、规章制度 (8)就企业数据加工过程而言,数据处理结果的服务对象是(C) A、一般需要 B、特定需要 C、管理需要 D、决策需要 (9)二次信息选择的关键问题是(D) A、目的性和正确性 B、有效性和正确性 C、有效性和目的性 D、有效性、目的性和正确性 (10)在管理信息的处理要求中,信息的生命中是(A) A、及时 B、正确 C、适用 D、经济 (11)信息集中存储,存储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大大地增加了信息的(C) A、管理负荷 B、一致性问题 C、传递负担 D、工作强度 (12)下列信息中属于战术层是(C) A、成本核算 B、市场竞争信息 C、各种定期报告 D、国民经济形式 (13)系统开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B) A、操作便利 B、符合用户需要 C、技术先进 D、节约资金

系统集成技术方案

第十五章系统集成 目录

1 系统概述 深圳地铁对本工程的整体信息服务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利用国际上现有的、领先的、成熟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及智能大厦系统集成的技术,在保证投资性能价格比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地铁的系统集成水平。使其系统集成真正实现国内领先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智能建筑的典范工程。在系统投入运行后,应满足业主对管理的需求,使大楼的运行经济化,达到较好投资回报率。 本系统集成是充分利用了集成的方法,运用标准化、模块化以及系列化的开放性设计,以中央管理层、部门监控层和现场信息采集与控制层组成的结构模式,通过系统一体化的公共高速通信网络,同时采用同一的计算机平台,运行和操作在统一的人机界面环境下,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共享,完成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监视、控制和管理的功能,从而使在提高大楼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节省能耗、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灵活的环境空间,从而确保用户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系统集成设计总体目标 系统集成不是单一的网络关系的集成,是通过对本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的多学科、跨行业、多技术的系统的综合与优化,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与被集成对象有机结合,在全面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集各种优秀产品与技术之长,追求最合理的投资和最大的灵活性,以取得长期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管理与环境效益的总目标。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系统的集成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方向,通

过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大楼内设备的自动监测与优化控制,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使大楼实现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的需要,并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灵活特点的目标。具体可分解为如下子目标:◆集中管理:可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统一式监视和管理,将各集成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他信息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重点是要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物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 ◆分散控制:各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保持各子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以分离故障、分散风险、便于管理。 ◆系统联动:与各子系统之间,实现监测信息的通信,以各集成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软件联动。 ◆优化运行:在各集成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基础之上,提供设备节能控制、节假日设定等功能。 ◆信息共享:实现与通信管理系统及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办公自动化系统之间通信的能力,实现各系统数据库的共享,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系统通过对各子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了解各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大大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信息主要包括:管理信息和联动信息。 ◆跨子系统联动: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提高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车辆段的功能水平。弱电系统实现集成后,原本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在集成平台上,就如同一个系统一样,无论信息点和控制点是否在一个子系统内都可以建立联动关系。 ◆易于升级:采用先进的组网结构,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今后的系统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第一章系统集成体系结构 信息系统定义:由计算机系他和通信系统组成,用于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存储、管理,并有效的供用户使用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和信息管理。 计算模式:集中式计算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浏览器/服务器(B/S)计算模式、富网络应用(RIA)模式、对等计算(P2P)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可以显着的减少局域网传输量、降低对数据控制的难度,提供了多用户开发特性,保障了用户投资。 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模式主要采用两层结构,即用户界面和大部分业务逻辑一起放在客户端,共享的数据放置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业务应用主要放在客户端客户端对数据的请求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处理后将结果返回客户端。这种结构对于规模较小复杂程度较低的信息系统是非常合适的但在开发和配置更大规模的企业应用中逐渐显现出不足。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Wb为中心,采用TCPIPHTTP为传输协议,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 以及相连的后台数据库,它实质上是一种三层结构的C/S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将用户界面同企业逻辑分离,把信息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表示功能和数据三大块,分别放置在相同或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采用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的信息系统具有用户界面简单易用、易于维护与升度良好的开放性、信息共享度高、扩展性好、网络适应性强、安全性好等优点。 信息系统集成的定义 综合来讲,信息系统集成的内涵就是根据应用的需求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种网络设备服务器系统、终端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等相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答案

数据是无意义的符号,信息是蕴含意义的符号 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与特性,是事物运行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特征有:承载性,层次性,传输性,共享性,加工型和时效性 系统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若干要素结合为具体的特定目标,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性是指目的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系统也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的一种观点和方法 从逻辑层次看,可以把信息分为于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已达到组织既定目标和履行责任 管理的职能有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激励 组织可以分直线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绝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多头制组织结构,虚拟制组织结构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信息是数据加工的结果) 下面那一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独享型) 线面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功能性)、 线面书法不正确的是(从层次关系可以把系统分为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和物理系统)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决策是企业的核心)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社会管理模式)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大元素(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 信息系统除了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信息性,综合性,集成性,多样性,演化性等 信息的功能可以包括信息处理,业务处理,组织管理和辅助决策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呈现为管理维,职能维,功能维 网络结构属于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结构 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公众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主管信息系统特供信息挖掘,信息交流,企业管理,角色支持和办公助理 办公信息系统可分为基本型,管理型综合性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平台是internet,它向公众与社会提供信息检索,业务服务,技术咨询 信息科学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性质,运动规律和利用为研究内容 一个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信息处理功能) 对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准确的说法(管理信息系统是面向组织全面管理和简单决策的信息系统)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主管信息系统具有办公处理功能)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中(应用服务器模 式中,界面逻辑有客户端处理) 应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处在中层) 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维包括辅助决策 功能) 按功能分,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系统的类 型(企业财务系统) 信息系统建设是调动各种因素,创建和完善 信息系统的漫长过程 信息系统建设设计到社会文化因素,科学技 术因素,领域知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 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建设划分为起步,扩 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和成熟阶段 信息系统建设包括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 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系统维护 信息系统生存周期中包括规划过程,开发过 程。管理过程,演化过程和支持过程 从时间顺序上,可以吧信息系统开发化为初 始,细化,构建,移交 结构化方法可以分为SA,SP,SD, 下面那个不属于信息系统建设涉及的因素 (交通道路) 下面说法错误的(米歇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信 息系统的开发模型) 下面正确(信息系统维护是从信息系统正式 投入运行开始,一直持续到生存周期结束) 下面说法正确的(界面设计需要确定系统的 输出界面) 下面书法正确的(原型方法需要自动化或班 子到您规划的运行环境) 模型的抽象成都越高,据现实系统的距离就 越远,模型所考虑的因素也就越少 模型的特征有反映性,选择性,简化型和抽 象性 从抽象程度看,可以吧模型分为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领域模型包括:业务目标,业务过程,业务 结构,业务规划 信息系统建模方法包括面向功能,面向数据 的建模方法和面向对象 UML提供的试图有用例视图,逻辑视图,部 署试图和物件试图 用例是参与者鱼系统之间,为达到目的的所 进行的一次交互活动 类可以分为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类之间存在关联,实现,依赖,泛化 下面那个不属于信息系统建模方法的(面向 测试) 下面描述不正确的(领域模型包括信息系统 目标) 下面描述不正确的(类中一定包括对象) 下面说法错误的事(参与者是只与哆嗦建立 系统交互的人与物) 下面说法错误的(参与者和用例之间存在泛 化关系) 规划是对复杂工程或重大活动作出的长期 的,宏观的和全面的的谋划 信息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目标和战略, 构成和结构和项目实施鱼资源分配计划 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根据组织的总体发展 目标,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的客观条件,以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确定 战略目标转移法的基本思想是识别组织的战 略目标,并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关键成功因素反映了抓住主要矛盾的思想 BSP发是IBM,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 在BSP中U/C矩阵基于聚类的思想,用于确 定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技术可行 性和社会等几个方面 经济可行性研究中的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 和间接社会效益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规划是长远谋划) 下面那一项不属于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信 息系统类图) 下面哪一个不是属于信息系统规划的(企业 资源管理法) 下面列的哪一个不属于业务过程的三种类型 之一(供应和采购过程)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主题数据(控制类型) U/C矩阵的思想是(聚类) 信息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 领域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和认识现行组织系统 领域调查首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 组织职能时为了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而赋 予组织的职责和功能 业务流程是组织业务的活动过程 业务是(组织实体的活动) 组织的目标是(组织的发展方向) 组织职能(由组织目标所决定) 实体是(事物) 业务分析是指(分析组织系统) 需求分析包括目标分析,需求结构分析,功 能结构分析,性能....,风险.... 需求调查的方法除了采用一般调查方法外, 还需要采用启发,观摩法,原型法 一般从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对信息系统 性能进行分析 风险分析要避免高危害性风险,限制中危害 性风险,监控低危害性风险 下面哪项工作不属于需求分析的工作(数据 库分析)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需求调查还需要调查用 户的投资能力,开发时间等非技术性需求) 下面说法正确的事(信息系统目标是企业系 统目标的构成部分)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是信息系统各要素按照确 定关系构成的系统框架

信息系统集成试卷及参考答案

云南大学 软件工程硕士《信息系统集成》课程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信息系统 2. 体系结构 3. B/S模式 4. DNS 5. 信息系统集成 6. 数据集成 7. 数据共享 8. 接口集成 9. 数据仓库技术10. J2EE 1、信息系统是用信息化手段将业务逻辑固化的,是人、设备、应用软件、操作环境、业务流程的集合体。信息系统是管理理念、整合实施水平的体现。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 2、体系结构,指信息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层次、拓朴结构、布局、接口、边界等;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操作规程、文档、参与的人员等。 3、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又称B/S结构。它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兴起,对C/S模式应用的扩展。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IE浏览器来实现的。B/S 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 W AN, 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最大的缺点是对企业外网环境依赖性太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企业外网中断都会造成系统瘫痪。 4、DNS 是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DNS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DNS 命名用于Internet 等TCP/IP 网络中,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查找计算机和服务。当用户在应用程序中输入DNS 名称时,DNS 服务可以将此名称解析为与之相关的其他信息,如IP 地址。 5、信息系统集成是根据应用的需求,将硬件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集成为一个具有优良性能价格比的计算机系统的全过程。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

信息系统安全课后答案 石文昌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8/1简要说明毕巴模型中的低水标模型、毕巴环模型及严格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 毕巴低水标模型立足于既防止直接的非法修改也防治简接的非法修改; 毕巴环模型不关心间接的非法修改问题,只关心直接的非法修改问题,环模型对写操作和执行操作进行控制,对“读”操作不实施任何控制; 毕巴模型的严格完整性形式根据主体和客体的完整性级别对“读”操作进行严格控制。 8/4 设U1是一个用户标识,TPJ是一个转换过程,CDLk是一个受保护的数据项,请问克-威模型如何判断用户Ui是否可以通过执行TPJ 来对数据项CDLK进行操作? 用户UI通过执行TPJ对数据项CDLK进行操作,就必须由用户UI证明TPJ的有效性或CDLK的完整性; 如果用户UI有权证明TPJ的有效性,根据规则E4(必须证明所有TPJ都向一个只能以附加的方法写的CDLK写入足够的信息,以便能够重视TP的操作过程),该用户就无权执行TPJ,但已知条件说明用户UI能够执行TPJ,这是矛盾的,所以不能由用户UI证明TPJ的有效性。 同样,如果用户UI有权证明CDLK的完整性,根据规则E4,该用户就无权在CDLK上执行操作,但已知条件说明用户UI可执行TPJ在CDLK上的操作,这也是矛盾的,所以不能由用户UI证明CDLK的完整性。 8/11 MIT的AEGIS模型在安全中央处理器中配备了哪些安全专用硬件单元?它们分别提供什么功能? 系统的可信计算基计算并检查进程对应的程序的哈希值,初始的进程的运行环境没有被非安全因素污染过。 AEGIS模型通过保护进程的寄存器信息来保护进程环境信息的完整性。 这里涉及的存储介质的类型包括中央处理器中的CACHE高速缓存、中央处理器外的内存和磁盘等。系统需要用到进程的代码或数据时,首先把它们装入到内存中,进而装到CACHE高速缓存中,然后执行相应的代码并处理相应的数据。在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数据量高速膨胀、网络异构化程度加深,加剧了数据的破碎性。企业拼合失落的“数据碎片”需求的升温,让企业数据集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跨越式的技术门类。 与我们熟知的“信息孤岛”相比,“数据孤岛”形容的是IT环境中最基本元素—数据的 离散状态。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数据往 往会因天然的业务分隔或行政分划,或者是IT应用复杂性的增加而驻留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遗留系统中。如何把不同来源、格式和质量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法 集中起来,实现企业级数据的全面共享,进而为企业决策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提升数 据资产的价值,是数据集成技术肩负的使命所在。 除了集中企业内部分散的业务数据之外,数据集成还能够在并购、分拆等商业行为 发生时充当IT边界变更后企业数据的“黏合剂”。对于现阶段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行为而言,数据集成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应用整合。 以苏格兰的哈利法克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为例,由于专注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明 确的互补性,两家银行的结合被业界广为称道。但是要合并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中 的6亿份数据记录却是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数据合并的目标,两家 银行启动了持续性的集成操作。首先,哈利法克银行将其核心信用卡应用软件从First Data Resources平台迁移到EDS平台;然后,利用甲骨文和Business Objects建立一 个简单的报表数据库,并对3亿份记录进行了数据更新;最后,运用Informatica PowerMart套件所提供的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功能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将剩余的 3亿份记录添加其中。整个过程仅历时四个月,数据集成工具所提供的自动化建模、多数据源导入特性使合并工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多维度技术视角 数据集成与BI(商业智能)、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同时它也被认为是能够提升企业业务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数据集成对业务敏捷化的 关键支持能力,使其正在成为促进不同应用间协同的基本保证。要给“数据集成”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具有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知识体系的人而言,其概念的差异性明显。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标准版)专业版

编号:YB-HT-024130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文档中文字均可自行修改 编订:YunBo Network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合同(标准版)专业版 合同登记编号:_________ 合同双方当事人:_________ 甲方(委托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乙方(开发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 资质名称:_________ 资质证书号: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目录 一、定义 二、甲方所需信息系统及原有信息系统描述 三、乙方所提供/代购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描述 四、信息系统的开发、进度与管理 五、交付、领受与验收 六、所有权、知识产权和使用权 七、价格与付款方式 八、保密与非竞争 九、项目培训与服务 十、系统保证和维护 十一、项目变更 十二、违约与赔偿责任 十三、不可抗力

十四、其它 十五、争议解决 十六、合同的生效、解除 补充条款 附件 鉴于甲方有意为其(财务、经营管理等)业务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乙方愿意为甲方提供所需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甲乙双方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之规定,在自愿、平等、互利互惠、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定义 1.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化系统、信息系统、系统、项目等词除另有指明外,均指本合同项下由甲方投资,乙方承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里程碑 里程碑是指乙方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集成中,在技术上和项

2018年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发现原始数据有错时,其处理方法为()。 A)由输入操作员进行修改 B)由原始数据检查员进行修改 C)应将原始单据送交原填写单位进行修改 D)由系统自动检错并更改 2. 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不包括( ) A)顺序结构 B)随机结构 C)选择结构 D)循环结构 3. 决策表由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 )。 A)条件、决策规则和应采取的行动 B)决策问题、决策规则、判断方法 C)环境描述、判断方法、判断规则 D)方案序号、判断规则、计算方法 4. 校验输入的月份值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 )。 A)重复校验 B)视觉校验 C)逻辑校验 D)格式校验 5. 工资系统中职工的“电费”数据(每月按表计费)具有( )。

A)固定值属性 B)随机变动属性 C)固定个体变动属性 D)静态持性属性 6. 下列关于结构化方法和原型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B)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所采用的开发策略不同 C)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相比,原型法不太注重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与分析 D)原型法适用于开发大型的MIS 7. ()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 A)数据字典 B)记录 C)投影 D)数据项 8. 在诺兰(Nolan)阶段模型中,“集成”阶段之后是( )阶段。 A)蔓延 B)数据管理 C)初装 D)控制 9. MIS的金字塔形结构中,位于底部的为()的管理过程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以上三者都有 10. 在绘制DFD时,应采取()的办法。 A)自下而上 B)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C)先绘制中间层 D)可以从任一层开始绘制 11. 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 ) A)抄写错 B)易位错 C)随机错误 D)原数据错 12. U/C矩阵用来表示( )对( )的使用和产生。 A)模块、数据 B)模块、数据项 C)过程、数据类 D)数据项、记录 13. 建立数据字典的分阶段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