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张秀丽
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具有表达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它简单却高效,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教师在阅读、作文、复习等教学中,通过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效率,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有助于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通过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运用
一、初识思维导图
初识思维导图,是一个好朋友的介绍,这真要得益于她。拿到她送我的陈资璧的《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便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特别是前言中的叙述:“思维导图号称‘大脑万用刀’,是一种思维训练工具,也是一种改变学习方式的利器。根据世界多国的研究指出,在学习上,思维导图可以带来以下的帮助:①增加学习动机及兴趣。②增强组织力及逻辑思考能力。③提升创新思维能力。④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⑤提升理解力及学习能力。⑥在大量数据中抓住重点,节省阅读时间。⑦加快记忆的速度及改善长期记忆。⑧提升阅读速度。”看到这些描述,马上激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因为我正在探索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此书正是我所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项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的技巧,它能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学习效率。它是用文字抓住灵感和洞察力的一套革命性方法。它简单却高效,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可以说,当我了解思维导图后,马上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很想把它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及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知识点分散、考试范围宽泛、考查方式灵活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找不到学好语文的技巧。其实,用思维导图来学习语文未尝不是一个提高语文成绩的好办法,如果教会学生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也许能让他们的语文学习更加高效!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在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分析文本,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非常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为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方便交互的体系和层次。这样,能帮助学生迅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我带的上一届毕业班的学生,他们六年级才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当时自己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认识也较为浅显,感觉由文字、和线条组成的思维导图,内容清楚,让人一目了然。后来,对思维导图有更深的理解后,我想,如果在原来文字、线条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图画,感觉更有趣、可爱,也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所以本届学生我从三年级就开始训练他们做思维导图。
有句话说“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的确,图文并茂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开始,我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先让学生认识并欣赏思维导图。我特意搜集一些卡通、有趣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看,激起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再告诉学生思维导图同样可以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比如我们学习课文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接下来,在讲课文时,我领着学生边学习课文,边在黑板上画思维导图。这个过程非常关键,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首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中心主题、主干和分支;然后,通过读文,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由一级分支再延伸到二级分支、三级分支;最后,在关键词旁边画上喜欢的插图,一幅简易的思维导图就完成了。同学们看到黑板上师生共同完成的思维导图后,自然而然在作业本上比着画了出来。在后来的课堂上,我常带领着学生共同完成课文前半部分的思维导图,剩下的部分,就让学生自主去完成。通过循序渐进地教学与指导,现在,学生学习时,已经可以自主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了。预习时,他们通过认真课读文,仔细构图,理清文章的脉络,抓关键词语等方法来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由于习惯了画思维导图,当我在课堂上教学一些重难点时,也会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来突破,让思维导图更好地为我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服务。
(二)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常常认为作文是一项非常艰难、浩大的工程,经常抱怨作文不知道怎么写,没有内容可以写。于是,我想到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写作。例如,让他们以“我”为题写篇作文来介绍自己时,我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有关的素材。先将作文题目以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置于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展开联想,思考与“我”有关的内容、材料,提醒学生从自己的外貌、爱好、理想等几个方面发散出主要的分支。学生在构图的时候越想越多,联想到性格特点、喜欢吃的东西等等,内容越来越丰富。
这篇作文完成后,我让学生联想开去,想想自己熟悉的人,自己的亲人、朋友、同桌、老师等一些写人的文章,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写?趁热打铁,我让学生从以下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再来写篇习作:《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的邻居》等等。相信以后学生遇到类似写人的文章,写起来就会觉得轻松,得心应手了。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运用
每到学期结束上复习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容量大,老师们常常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大量做题,这也是学生从内心排斥的做法,复习效果不是太好。我常常会思考:复习课怎样上才能引领学生高效地复习?复习课相对枯燥,学生不像学新课时那么感兴趣,学习比较被动,怎样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呢?
我也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复习。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复习时知识点多且比较零散,容易造成学生记忆混乱和目的偏差,这时候就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整个知识网络,理清层次,找出重点。思维导图具有“梳理”并“压缩”的功能,它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以把一个单元、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同时,它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建构和把握知识点,理清复习的思路和重难点。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概念建构、把握知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知识,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仅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让他们乐在其中。在班级或小组讨论交流中,当好的作品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肯定和称赞时,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复习的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四)思维导图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
通过画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呈现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和学生共读曹文轩的《草房子》,读完后进行读书交流。其中,说到书里两个人物桑桑和秃鹤的特点,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尝试着用思维导图去分析书中各个人物呢。放手让学生去做后,发现学生做的思维导图各放异彩,有的作品侧重于人物的外貌描写,有的作品侧重于人物的性格描写,有的则主要呈现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欣赏着学生的作品,感觉书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活地跃然纸上。
有了前面的铺垫,暑假里我让学生读《吹小号的天鹅》、《格列佛游记》、《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书籍,读书笔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要求学生先理清书的脉络,在整体上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