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发展—— 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合集下载

敦煌市场现状分析报告论文

敦煌市场现状分析报告论文

敦煌市场现状分析报告论文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敦煌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消费者需求等方面,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敦煌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2.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敦煌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

敦煌市场以旅游业为主导,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其中不乏国内外游客。

截至2020年,游客数量已达到每年超过1000万人次。

此外,敦煌市场还包括了文化艺术、特色商品以及地方农产品等领域。

3. 市场竞争敦煌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旅游业竞争由于敦煌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条件,吸引了大量旅游企业和景区的进入。

因此,旅游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各家企业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线路、优质的服务和创新的营销手段来争夺游客的关注和市场份额。

3.2 文化艺术竞争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古老的历史而闻名于世,因此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艺术家团体的参与。

他们通过推出新的创作作品、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争夺消费者的眼球。

3.3 特色商品竞争敦煌市场的特色商品主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等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商品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许多当地企业和手工作坊都投入到特色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并通过打造品牌、优化产品质量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来增强竞争力。

4. 消费者需求敦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游客需求由于敦煌市主要依赖旅游业,游客需求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游客通常对于景点的美丽和历史文化有较高的期望,同时也对于旅游线路的便捷性、旅游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敏感度较高。

4.2 艺术爱好者需求敦煌市的艺术作品和表演吸引了很多艺术爱好者。

他们对于艺术品的独一无二和文化内涵有较高的追求,同时也对于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市场价格有较高的关注度。

4.3 特色商品需求敦煌市的特色商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受到了一些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购买特色商品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作为礼品送给亲友,他们追求品质保证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董珍慧
【期刊名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敦煌旅游资源富集,旅游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

文章从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基于2013年敦煌旅游产业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析了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With rich tourism resources , Dunhuang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progress in its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of its tourism based on statistics in a 2013 sur-vey,and proposes tactics for promoting its cultural tourism .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董珍慧
【作者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2.7
【相关文献】
1.依托人文自然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名县——蓝山县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J], 王爱民
2.敦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析 [J], 董珍慧;
3.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路径探析 [J], 陈文;李春燕
4.区域文化特色旅游工艺品在推进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作用的探析 [J], 马莉;
5.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路径探析 [J], 陈文;李春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敦煌旅游发展现状

2021敦煌旅游发展现状

2021敦煌旅游发展现状
敦煌,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之一,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大量游客的关注和热爱。

近年来,敦煌旅游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首先,敦煌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和改善。

新建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交通出行,缩短了来往时间。

同时,酒店、景区设施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其次,敦煌的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除了著名的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近年来还开发了新的旅游目的地,如阳关、玉门关等。

这些新的景点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再次,敦煌旅游发展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和演出等方式,敦煌积极宣传和弘扬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领略。

同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也得到了重视,保留和展示了更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此外,敦煌旅游发展还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各个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等旅游服务机构加强了员工培训,提升了服务水平。

游客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预订门票等,提高了整体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敦煌旅游发展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并取得了长足的
进步。

在未来,敦煌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这座神秘而美丽的古城。

敦煌分析报告

敦煌分析报告

敦煌分析报告1. 引言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一座古代城镇,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艺术著称于世。

敦煌的壁画、雕塑、籍、医药文献和其他文物,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多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交流。

本报告将对敦煌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保护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2. 历史背景敦煌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在汉朝时期,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贸易中心,吸引了来自西域的商人和外国使节。

这些交流促成了东西方艺术、思想和科技的交汇。

在晋朝、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敦煌成为了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许多著名的佛教石窟、经典和艺术品在此时期创作。

这些作品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风格,并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文化意义敦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敦煌的艺术作品以其精美的绘画技巧、真实的表现形象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无数的研究者和游客。

壁画内容涵盖了宗教、历史、人物、风俗等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此外,敦煌也是文化交流和统一的重要篇章。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敦煌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敦煌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对于推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保护状况敦煌的确保存有一定的困难。

受天气现象、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的壁画和石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蚀。

此外,游客过多也给敦煌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敦煌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于20世纪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修复和保护壁画、加强管理、控制游客流量等。

同时,国际上也开展了一些合作项目,支持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然而,敦煌的保护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下的壁画需求定期维护和修复,但技术和经费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工作进展缓慢。

5. 未来发展潜力敦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宝贵的财富,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域旅游视域下敦煌民俗旅游探究

全域旅游视域下敦煌民俗旅游探究

全域旅游视域下敦煌民俗旅游探究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全球化、多元化、互补化逐渐成为趋势,全域旅游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的方向,其中文化旅游占有重要地位。

敦煌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全域旅游中拥有独特的吸引力,而民俗旅游则是丰富敦煌文化旅游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探究敦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敦煌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1.资源优势明显敦煌既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艺术宝库,素有“东方雕塑之窗,西域文化之门”的美誉。

民俗旅游的优势在于挖掘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敦煌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

例如,莫高窟中的壁画艺术、敦煌古城风貌、敦煌鼓乐、舞狮等传统文化元素,都是敦煌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

2.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从观光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民俗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热门。

敦煌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文化爱好者选择前往敦煌,体验当地色彩浓郁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消费需求。

3.政策支持有力在文化旅游发展政策的引导下,敦煌对民俗旅游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例如,2010年,敦煌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特色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依托敦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使用,从而推动民俗旅游的发展。

1.资源整合不够敦煌民俗旅游中存在着旅游内容整合不够、产品单一、玩法陈旧等问题。

例如,敦煌古城的传统文化元素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导致游客的浏览体验受到影响,缺乏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也难以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

2.文化传承不足敦煌民俗旅游作为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途径,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难以保证文化的传承。

例如,舞狮等传统民俗表演形式有被商业化、娱乐化的趋势,甚至丧失了原有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这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是很大的挑战。

浅析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浅析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的文化活动、文体活动 ,才能充分地调动居 民参与积极性,积极参 量的作用,挖掘本地 区的人文资源,发挥社区各类文化艺术人才 的
旧金山成立敦煌旅游北美宣传推广中心 。
航、东航等 4家航空公司加密了敦煌至北京、西安、兰州、乌鲁木
一 、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
齐的航线航班,新开通 了敦煌至上海、南京的往返航班;增开了敦
敦煌境内名胜古迹星 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被 中国国家 煌至兰州、乌鲁木齐的旅游专列,有效畅通了游客进出敦煌的通道。
敦煌的特色在于敦煌文化 ,敦煌的优势是发展文化旅游业。博 泉 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 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
大精深 的敦煌文化是敦煌文化品牌 的丰厚内涵和历史底蕴 ,而稳中 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 园
有进、持续发展的敦煌文化旅游业产业关联性大、辐射带动性强, 可以把 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有机整合 ,把资源转化成产品和产业 ,
ff
《积舀师范善 学校学报 l(汉丈综合舨 】
【.2a【【第 30卷第二期 总第 颓
浅析敦煌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
巨虹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
【捅 璺 J分析敦煌文化旅游文化的发展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单位 3处 (莫高窟、玉 门关、悬泉置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处,
2010年 1一l0月份 ,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 146.31万人次,同比增 抓紧建设,改扩建农家客栈 28个 、旅游星级厕所 4座,旅游接待能
长 26.66%;实现旅游收入 13.6亿元,同比增长 98.12%;实现利润 力进一步提升。
1.5亿元,同比增长 3.05倍。
2010年 3月, 《敦煌 阳光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项 目可行性研

敦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敦煌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治理渐入佳境旅游市场悄然复苏——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国家统计局酒泉调查队马雪峰)敦煌是飞天的故乡,敦煌艺术的发祥地。

以莫高窟、月牙泉为代表的旅游景点,是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黄金线路,同时也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敦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东方历史艺术、大漠奇观、民族风情、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相得益彰的旅游强市。

先后荣膺“感动世界品牌城市”、“人民最满意城市”、“国家旅游名片”、“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县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等荣誉称号。

2007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85%,实现旅游总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4.74%。

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在自然灾害、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等多头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旅游人数急剧下滑。

至2008年底,接待游客人数下降三成,其中境外游客下降四成。

3月25日至3月27日,酒泉调查队一行四人,按照甘肃调查总队的安排,会同敦煌市统计局、旅游局,深入敦煌市莫高窟、月牙泉两个景点及多家旅行社和宾馆饭店,对当前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金融危机影响及应对措施等进行了认真地调研。

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敦煌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以旅游促开发、以开放带旅游,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健全规范旅游市场,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旅游交通四通八达。

敦煌铁路建成投运,开通了敦煌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酒泉五条线路;境内公路是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交通枢纽,313线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投入运营。

敦煌机场开通了13条大中城市的航线。

2007年10月,敦煌机场国际联检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敦煌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暨首架国际包机正式通航,使敦煌成为全国第二个开放航空口岸的县级城市。

(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

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敦煌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立市战略,紧紧围绕“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的发展目标,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使得敦煌旅游业发展逐步壮大,但目前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1、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敦煌铁路、313线高等级公路建成投用,敦煌机场建成4C级并实现了国际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即将扩建为4D级,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完善了月牙泉、雅丹、阳关、玉门关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旅游业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敦煌市共有宾馆饭店131家,其中星级宾馆37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13家),总床位14800多张、标准床位12135张。

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70家,导游1024人。

城乡程控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均达到95%以上,宽带网络覆盖敦煌市所有乡镇村组,为敦煌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北京、天津等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地城市成功举办了敦煌文化艺术展和旅游推介会,相继与日本日光市、镰仓市、臼杵市和韩国南海郡缔结为友好城市。

组团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敦煌葡萄节暨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等重大节会,出版发行了一批外宣精品,协助拍摄了《敦煌》等多部影视佳作,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展示了敦煌形象,不断拓宽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3、旅游产品不断丰富。

初步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旅游品牌,先后推出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7个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营销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丝路文化游、古关古城游、民族风情游、大漠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宗教艺术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效应。

保护与发展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保护与发展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体验: 美轮美奂
周到完善的游客服务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在参观莫高窟实体洞窟期间; 整个景区十分安静
04 分析与总结
4 分析与总结
P17
01
抓住政 策机遇
02
技术引 领发展
03
互联网+ 新模式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建设丝绸 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 部分; 敦煌文化所体现的国际性 包 容性 开放性和跨时空的创新力;使 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对话的最 佳媒介;
洞窟大多数洞窟空间狭小;因此洞窟可承载的游客容 量十分有限; 洞窟经历千余年后;由于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的破坏;壁画和彩塑程度不同地存在多种病害; 如酥碱 起甲 空鼓等; 3 景区内部的城市化和外围的孤岛化
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 破坏性开发; 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 住宿和交通业在景区 内的过度发展;破坏了遗产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资源品位;对 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终将可能造成景观的不协调和遗产地可能被现代文明所 取代;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数字洞窟展示
数字洞窟的建设使得莫高窟的旅 游方式发生改变; 游客将先到游客 中心;观看高清数字电影;还能让没 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好地理解相关 内容; 此后仍然将到洞窟遗址现场 快速浏览;缩短了游客在洞窟里的 滞留时间;
敦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让世界任何地方均 可通过互联网了解敦煌旅游的实时 动态;敦煌由地上变在线;现实结合 虚拟;物质升华精神;做到了千里之 外 咫尺之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

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

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甘肃联合大学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作者:李婷指导老师:殷姿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2010 级三年制旅游管理班2013年 6月1日浅析敦煌市旅游发展内容摘要:敦煌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文化艺术和丝路风情,为旅游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就敦煌市的旅游发展现状,提出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对策。

不断加快旅游深度开发,促进旅游转型升级,使旅游业长足发展。

关键词:敦煌;旅游业;解决措施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

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

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

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全市总人口18.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4,农业人口14.25万人。

敦煌市凭借其奇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发展机遇, 现已成为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因此,对敦煌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其旅游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敦煌的旅游发展现状1.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敦煌是一个旅游城市,它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它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大前提。

依托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人文景观,目前敦煌市初步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博物馆景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旅游品牌,先后推出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7个旅游线路,同时,敦煌市还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营销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丝路文化游、古关古城游、民族风情游、大漠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宗教艺术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效应。

敦煌文创产品的swot分析

敦煌文创产品的swot分析

敦煌文创产品的swot分析
优势:
1. 文化底蕴深厚:敦煌蕴藏着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拥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可以通过文创产品来传承和发扬。

2. 地域优势:敦煌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周边有富有地域特色的食品、手工艺品等,可以进行有机结合打造特色文创产品。

3. 多样性:文创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多种文化元素入手,可以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文创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劣势:
1. 保护难度大: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较大,其中的艺术品也存在质量好坏不一的情况,不利于文创产品的开发。

2. 品质控制难度较高:敦煌文创产品在设计制作及生产时需要考虑品质控制,防止假冒伪劣的文创产品出现。

3. 营销手段不多: 敦煌文创产品与其他地方的文化产品相对市场占有率较低,需要加强营销手段。

机会:
1. 旅游业发展:随着敦煌旅游行业不断升温,敦煌文创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机会。

2. 多元化消费: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需求的多元化,各种类型、风格的敦煌文创产品将有更多的销售机会。

3. 体验式旅游:文创产品的推广可以与敦煌旅游景观、人文特色结合,进行一体化宣传推广。

威胁:
1. 竞争压力:众多地方文创产品的充斥,可能会给敦煌文创产品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2. 知识产权保护:敦煌文创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版权等问题也需要加强保护。

3. 消费群体变化:消费群体的消费意识和需求变化可能会对敦煌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造成影响。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旅英1012 陶浪莎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一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现状

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现状

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现状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等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也为莫高窟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莫高窟地区逐渐从传统的农牧经济转型为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为主的工业发展模式。

莫高窟工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莫高窟为旅游目的地,使得旅游业成为当地最主要的产业之一。

莫高窟引进了现代的旅游管理模式,不仅修建了较为完善的道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还建立了专门的旅游团队和导游队伍,更加有效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此外,莫高窟还开发了各种旅游产品,如主题游、观光车等,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这些努力不仅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也为莫高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其次是文化产业的积极发展。

莫高窟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莫高窟地区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方向。

他们成立了一系列的文化机构和艺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和文化从业者。

这些人才的涌现,为莫高窟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莫高窟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演出等,吸引了更多的文化消费者。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地区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当地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敦煌莫高窟工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旅游业的高度依赖。

莫高窟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旅游业,一旦旅游业受到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或者政策调整等,地区的经济将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次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问题。

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文物珍品非常珍贵,需要得到妥善保护和管理。

然而,由于游客量的增加和资源有限,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依然面临一定困难。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着如何保持独特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作,提高其艺术水平和特色。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挑战与机遇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石窟面临着严重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本文将探讨敦煌莫高窟艺术遗产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挑战1. 自然环境因素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严重。

这种极端的环境条件对于莫高窟的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沙尘暴的频繁袭击和水分蒸发会导致石窟内壁的脱落和颜料的褪色。

此外,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也会对壁画和雕塑造成损害。

2. 人为因素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流量,但也增加了对莫高窟的磨损和破坏的风险。

游客们在参观过程中可能触摸壁画或雕塑,这会导致物理损伤。

此外,人们居住、建设和农业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可能会对莫高窟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3. 文物盗窃和走私由于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文物盗窃和走私问题一直存在。

一些非法分子为了牟利而进行盗窃活动,导致莫高窟的文化财富流失。

二、机遇1. 技术保护手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和修复技术不断创新,为莫高窟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机遇。

无损检测技术、三维扫描和数字化技术等可以帮助保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2. 旅游产业的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莫高窟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重要机遇。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观,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莫高窟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限制人为活动对莫高窟的影响。

加强监管,严禁游客触摸文物,设立警示标语和监控设施,加强文物保护区的安保工作,打击文物盗窃和走私。

2. 科技保护与传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通过无损检测技术,及时了解壁画和雕塑的状况,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

同时,将莫高窟的文物数字化,建立电子数据库,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传承工作。

敦煌文化发展相关政策

敦煌文化发展相关政策

敦煌文化发展相关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修复文化遗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古建筑、保护壁画和彩塑等,以确保敦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推广和宣传: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发行相关书籍和纪念品等方式,加强对敦煌文化的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敦煌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3. 建设文化遗产保护设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敦煌研究院、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区等文化遗产保护设施,为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4. 加强国际合作:政府积极与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研究。

总之,政府在敦煌文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旨在保护、传承、弘扬敦煌文化,使其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资源。

敦煌旅游资源分析

敦煌旅游资源分析
• 旅游交通四通八达。敦煌市投资3.2亿元建成了4C级大型机场,可起降空客320、 波音737等大中型飞机,开通了敦煌至北京、西安、兰州、深圳、南京、西宁、 乌鲁木齐、上海、杭州、大连、成都等地的航班。敦煌航空口岸已列入省口岸办 “十一五”发展规划。今年,敦煌铁路正式通车,结束了敦煌不通火车的历史, 大大缓解了敦煌的交通压力,方便了中外游客及市民的出行。境内公路是通往新 疆、西藏、青海的交通枢纽。市内设长途汽车站两个,每天发往各大城市及旅游 景点的班车有40多班。近年来,敦煌市多方筹资,拓宽了安敦公路、敦七公路、 党河大桥,改造了沙州镇东南环路、五条大街,新建了敦月公路、滨河路、古城 路,修通了市区至玉门关、雅丹地貌的景区道路,使敦煌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方 便快捷。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已建成。
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参会的各方宾客,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人士纷纷前来
展区参观、咨询。敦煌宾馆飞天歌舞团的演职人员还深入到其他展区进
•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投资1亿多元,新建了 阳关大酒店、邮政宾馆、月影宾馆、甘肃老干部敦煌接 待中心、东方宾馆、楼兰宾馆等一批新的旅游接待宾馆; 改造提升了敦煌宾馆、太阳大酒店、敦煌山庄、敦煌大 厦等宾馆饭店的接待设施和档次。飞天大酒店和沙州大 酒店五星级改造正在建设中,由香港敦煌金銮控股有限 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的伊塘湖旅游开发区各项工作 进展顺利,投资1.5亿元的五星级酒店,投资1700万元 的温泉康体中心和投资2000万元的敦煌梦幻剧院正在 抓紧建设。截止目前,敦煌市已拥有各类宾馆饭店128 家,其中星级宾馆36家,标准床位达12000张;拥有 国际国内旅行社及驻敦分支机构50余家,持证导游706 人,旅游车辆1500多辆,旅游从业人员6000多名。同 时,各旅游单位不断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外语和业务 培训,建设了一支服务热情、技术过硬的旅游专业队伍,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

浅析敦煌莫高窟旅游开发现状旅英1012 陶浪莎摘要:在旅游发展全球化、现代化的潮流下,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而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代继续拥有这份历史文化遗产的权利,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旅游;保护与开发一敦煌莫高窟遗产的开发近年以来,民族文化遗产资源不断被社会所认识并相继地纳入各地文化产业开发重点,从而使这部分重要的文化走向了社会,走向了市场。

其结果,一方面丰富社会生活,增强了市场的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拥有这些文化遗产的城市通过开展旅游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增长了城市经济。

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集中体现在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多座,它对我国建筑,彩塑,壁画以及对我国古代文献的补遗和校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1987年12月,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敦煌莫高窟申遗成功之后,对其进行开发,发展成为旅游景点,让游客欣赏敦煌之美,同时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提升了甘肃城市的文化形象和经济总量。

二敦煌莫高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一)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莫高窟开凿在崖壁之上,加之洞窟内空间狭小,其石窟特性决定了游客的访问量。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行,新一轮的“敦煌旅游热”正在升温。

莫高窟的常规日承载力是2 000人/天,但“黄金周”一天的游客数量就可以达到4000多人/天,曾创下月接待73482人的最高记录,超出常规接待能力的175%一200%甚至300%。

从1979年莫高窟正式向游人开放时起,每年来敦煌石窟旅游的人数迅速上升,1984年首次突破lO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6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展示中心通过在线调控,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优化参观游览流程,既缩短了
游客在洞窟滞留时间,减轻了洞窟长时间开放对文物保护的压力,又能帮助游客
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敦煌文化艺术,破解了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难题,对国内外
的文化遗产保护都有借鉴意义。
A
17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A
7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8
敦煌拥有位势极高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 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有一段名言:“世界 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 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 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 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A
P6
6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7
高:敦煌学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20世纪初以来的莫高窟经卷的发现和整理, 形成了国际东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敦 煌学。敦煌学和研究范围涉及中国-中亚各 种语言(包括大量死语言),为复原古中 国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和古希 腊文明的交汇史,提供直接的佐证。在丝 绸之路沿线的众多城市中,唯有敦煌拥有 如此之高的国际学术位势。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售票处分为应急售票处
和网络预定取票处,能 有效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A
18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国庆黄金周的检票口 提
前30分钟检票
A
19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游客中心展示的敦煌元素的文创产品
A
20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A
8
02 敦煌文化产业 现状
旅游 文创 产值
A
9
2. 敦煌文化产业现状
P10
旅游景区现状
敦煌目前拥有 1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莫高窟) 1个国家5A级景区(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3个国家4A级景区(阳关景区、雅丹地质公园、玉门关景区)
A
10
2. 敦煌文化产业现状
P25
文化产业发展概览
12.5%
敦煌市8万农民中现在有1万多人从事和旅游相关的产业, 每年净增收入人均达3000~5000元左右。
合虚拟,物质升华精神,做到了千
里之外、咫尺之遥。
24
感谢聆听
Thanks For Listening
A
25
A
5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精:世界级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遗址,是世界上历史延续最 久、内涵丰富、艺术水准高、保存较为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1987年作为中国首批候选者获得“世界文化遗产”认定。在收入 《世界遗产名录》的981项遗产中,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6
条标准的遗存仅有两处,敦煌莫高窟是其中之一。
数字洞窟展示
数字洞窟的建设使得莫高窟的旅 游方式发生改变。游客将先到游 客中心,观看高清数字电影,还 能让没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好地理 解相关内容。此后仍然将到洞窟 遗址现场快速浏览,缩短了游客 在洞窟里的滞留时A间。
敦煌“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让世界任何地方均
可通过互联网了解敦煌旅游的实时
动态,敦煌由地上变在线,现实结
重为50.5%
A
11
2. 敦煌文化产业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P10
敦煌投入运作的《又见敦煌》情景剧和《敦煌盛典》大型实景剧属于典型的创 意文化产品,这是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效益。智慧城市建设,让世界任何地方 均可通过互联网了解敦煌旅游的实时动态,敦煌由地上变在线,现实结合虚拟, 做到了千里之外、咫尺之遥。
在景区内的过度发展,破坏了遗产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资
源品位,对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
了极大破坏。终将可能造成景观的不协调和遗产地可能
被现代文明所A 取代。
15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字重现
如今敦煌莫高窟的游览模式为数字展示+实体洞窟参观 这种新颖的游览模式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国内外首个通 过数字化应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典范。
660万
近年来,敦煌国内外游客量呈现井喷态势: 2011年209万; 2012年312万;2013年402万,2014年达到507万,到2015 年已达到660.39万人次。
63.76亿 2015年敦煌实现旅 游收入63.76亿元, 同比增长32.69%,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
主的第三产业增加
值占全市GDP的比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由敦煌研究院实施,是莫高窟 保护利用工程的核心项目,2014年8月1日投入运营,被 称为“数字莫高窟”。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是世界上第 一个将石窟艺术通过数字技术虚拟实景再现的体验场所, 影院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全面采集与保存敦煌莫高窟 壁画图像,借助具有最佳视觉艺术效果的8K影院系统, 向游客播放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虚拟漫游洞窟的 《梦幻佛宫》两部20分钟数字电影,让游客获得身临其 境般的感观体验。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周到完善的游客服务
A
21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在参观莫高窟实体洞窟期间, 整个景区十分安静
A
22
04 分析与总结
A
23
4. 分析与总结
P17
01
抓住政 策机遇
02
技术引 领发展
03
互联网+ 新模式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敦煌文化所体现 的国际性、包容性、开放性和跨 时空的创新力,使其成为东西方 文化交流对话的最佳媒介。
保护与发展—— 敦煌文化旅游产业分析
新闻与传播专硕 张珂郡
A
1
目录
Contents
0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 概况
02
02 敦煌文化产业现状
03 保护与发展—— 以莫高窟为例
04 分析与总结
A
2
01 敦煌文化旅游 资源概况
璀璨敦煌,千年莫高
A
3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4
多:丝路枢纽城市,资源丰富

A
12
03 保护与发展—— 以莫高窟为例
保护 发展 体验
A
13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保护: 刻不容缓
发展: 数字重现
项目类型一
P12
体验: 美轮美奂
A
14
3. 保护与发展——以莫高窟为例
P13
保护: 刻不容缓
项目类型一
1.石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危机 过量的游客参观造成了一些洞窟过度“疲劳”,同 时过量的参观会给本有各种病害且空间狭小的洞窟 造成新的危害。 2.洞窟本身的体质脆弱、年久多病与过度开放的矛盾
洞窟大多数洞窟空间狭小,因此洞窟可承载的游客容 量十分有限。洞窟经历千余年后,由于自然因素和人 为因素的破坏,壁画和彩塑程度不同地存在多种病害, 如酥碱、起甲、空鼓等。 3.景区内部的城市化和外围的孤岛化
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
到破坏性开发。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业
敦煌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第一枢纽
城市,也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重要节点城市,其文化遗产的富集程 度和极高品质,在国内堪称翘楚,在 世界文化遗产中地位显赫。
精:世界级文化遗产
高:敦煌学具有极高的学术文化价值
A
4
1. 敦煌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P5
多:丝路枢纽城市,资源丰富
敦煌在丝绸之路中占据着“总枢 纽”的地位,堪称“丝路第一枢 纽城市”。同时,敦煌还拥有玉 门关、阳关、汉长城、烽燧、悬 泉置和莫高窟以及十数座古城址 等高水平、高密度的文物点,是 丝绸之路上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 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