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

合集下载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一、什么是茶文化?茶文化是指围绕茶叶的种植、制作、品饮以及相关习俗、礼仪、文学艺术等形成的一种综合文化体系。

茶文化源远流长,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因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二、雅安茶简介雅安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雅安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怀抱高山和河流,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

雅安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2.1 雅安茶的种类雅安茶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1.狮峰茶:狮峰茶是雅安茶中的代表品种,产于雅安市石棉县狮子镇。

狮峰茶呈现出绿叶带红缘、白毫显露、汤色清澈、花香浓郁的特点,被誉为雅安茶中的“皇茶”。

2.云雾茶:云雾茶是雅安茶的一大特色,主要产自茂县、汉源县等地。

由于雅安地区常年云雾缭绕,茶叶在这种特殊气候下生长,产生出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3.黑茶:雅安也是中国著名的黑茶产区之一,著名的有雅安砖茶、绵竹砖茶等。

2.2 雅安茶的制作工艺雅安茶的制作工艺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

主要步骤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

1.采摘:雅安茶的采摘时间严格控制,通常在清晨或黄昏进行。

采摘的茶叶要求鲜嫩,叶片完整。

2.杀青:采摘后的茶叶要经过杀青处理,以阻止茶叶中的酶活性,使其保持鲜绿。

3.揉捻:杀青后的茶叶要进行揉捻,以破坏茶叶细胞和组织,使茶汁与空气接触,便于发酵。

4.发酵:发酵是雅安茶制作中的重要环节,茶叶的发酵程度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5.干燥:发酵过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增加保存期限。

三、雅安茶的历史与传承雅安自古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原产地,茶树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雅安地区茶叶的种植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3.1 雅安茶文化的形成雅安茶文化的形成融合了多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茶叶种植技术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传统等。

雅安藏茶历史及加工工艺

雅安藏茶历史及加工工艺

一、藏茶的起源藏茶被茶学界誉为“茶历史浓缩、茶文化的经典史记录和茶中极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雅安藏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雅州蒙顶山贡茶(今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茶)是皇家陪嫁品之一,长途运输过程中,风吹日晒“马背上发酵”而形成一种特殊茶类——俗称乌茶、黑金、雅茶、藏茶……黑茶由此而产生,后传至四川周边地区。

二、朝廷立法——世界唯一茶马法雅州乌茶(藏茶)以其“通利、疏滞腻”的药用价值,先由贵族饮用而成为藏民族的民生茶,腥肉之食,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一日不可或缺,到现代少数民族仍然流传着“宁可三人不食肉,不可一日不饮茶”的说法。

朝廷将雅州乌茶立法定为了官茶,用作治理边关的重要利器,即“以茶制边”或“以茶制夷”。

专设管理机构——茶马司,严禁民间流通。

(明初即可有附马欧阳伦走私官茶被朱元璋忍痛斩杀的案例)。

三、藏茶的工艺流程第一工序“和茶”:指在茶场将成熟茶叶和红苔采摘后进行的蒸青、揉茶、溜板和做庄等。

“和”在这里是动词,是藏茶的原始坯料处理。

第二工序“顺茶”:指将茶进行一系列筛选、条理、分类、清洁等理顺工艺。

第三工序“调茶”:指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调适、翻堆、保湿、恒温和拼配各类等级茶的工序。

第四工序“团茶”:指将发酵成熟、已拼配好的茶叶和红苔进行格式化紧压,使之成为砖型、饼型或其它形状。

第五工序“陈茶”:指砖茶上架陈化、通风、反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自然干燥,自然持续发酵等过程。

藏茶原料茶初制(初步制作工艺)分:普通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

有多次渥堆、高温(35~50℃)发酵的显著特点。

普通毛庄茶初制工艺为:杀青、捡梗、干燥(基础制作工艺)。

复制工艺为:发水堆放、蒸茶、揉捻、发酵、干燥(在基础制作工艺上加上更多、更细致的制作工艺)。

在五大工序下,基本制作有十八道工序:杀青、渥堆(发酵)、捡梗、晒茶(干燥)、蒸茶、蹓茶(揉捻)、二次渥堆(发酵)、二次捡梗、二次晒茶、二次蒸茶、二次蹓茶、三次渥堆(发酵)、三次晒茶、筛分、三次蒸茶、三次蹓茶、四次渥堆(发酵)、四次晒茶。

雅安市基本情况1

雅安市基本情况1

雅安市基本情况目录:一、基本概况二、地方特产三、雅安经济状况四、旅游景点五、交通状况六、文化底蕴一、基本概况1、人口:153万;2、面积:15314平方千米3、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4、行政类别:地级市5、地理位置:四川省中部,川藏、川滇西公路交汇处,距公里。

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

概括起来讲,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①芦山县:地理位置以及基本情况芦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属雅安,盆地周山区县.北与汶川,东北与崇州、大邑县,东南与邛崃,南与雨城区,西南与天全县,西北与宝兴县相连。

距成都180公里,县城至雅安市区31公里,幅员面积1364平方公里,辖6镇9乡,全县总人口118052人。

芦山县经济商贸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61759万元,增长13.4%。

其中第一产业19370万元,增加1070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26034万元,增加4772万元,增长22.4%;第三产业16355万元,增加1445万元,增长9.7%。

工农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74410万元,增加8657万元,增长20.1%。

城市职工人均收入10939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130元,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2106元。

乡镇企业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900万元,增12%;完成产值66335万元,增14.6%;销售收入61281万元,增13.4%;实现利润4695万元,增14.6%;完成税金804万元,增45.4%。

芦山县物产资源芦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资源可开发量57万千瓦,已开发10万千瓦;森林面积57万亩,活立木储量400多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2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有大、小熊猫,金丝猴.羚羊。

苏门羚、贝母鸡、水獭,布氏哲罗鲑以及兰花等珍稀观赏动植物。

矿产资源尤以与“印度红”齐名的“中国红”系列红花岗石闻名于世,加之黑色、绿色花岗石和汉白王大理石矿储量达10亿立方米以上,铝土矿储量800O多万吨,富矿占三分之一;煤炭储量7300万吨自然气候芦山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茶文化介绍

茶文化介绍

茶文化介绍《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瑰宝》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一、茶之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味道清香甘甜,神农氏好奇尝试,由此发现了茶的神奇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从药用走向食用,再到饮用,其发展历程历经数千年。

在先秦时期,茶主要作为祭品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茶的种植和饮用开始逐渐普及。

《僮约》中记载了王褒让家僮煮茶洗器的情景,这表明在当时茶已成为日常饮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文人雅士开始注重精神享受,茶成为他们清谈时的伴侣,茶文化也随之逐渐兴起。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制作工艺也日益精进。

唐朝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此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均有详细的记述,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茶市和茶馆,茶宴也成为当时社交活动的重要形式。

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将饮茶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龙凤团茶、末茶等。

点茶法成为主流,这种茶艺注重技巧和仪式,将饮茶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境界。

同时,宋代的茶馆文化也十分繁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

茶馆文化也更加普及,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普通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时,茶文化开始向海外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 安

雅  安

雅安
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这期间由于 唐王朝国势日盛,疆域日扩,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 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同时还设立 了若干军镇,如灵关镇(兵镇,今宝兴灵关乡)、始阳镇(兵镇,今天全始阳镇)和川镇 (兵镇,今天全县城)等,加强了这-地区的军事部署。在连年战争中,雅州已成为重要的军 事、交通要道。为了对边地民族招抚内附,还设立了50多个由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的"羁摩州", 以便对少数民族的治理。 五代时(公元934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雅川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 麓(今雨城区)。 元宪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属嘉定府治,并增置天全招讨司(今天全县城和始阳镇), 统属陕西行省吐番本部宜慰使司管辖。 明代地方政权实行府、州、县3级制。雅州辖芦山、名山、荥经。州治在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为府,雅安属上川南道,辖名山、荥经、芦 山、天全、清溪、雅安6县。在此期间,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 土归流,结束了760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初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 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1924年废道,1935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察区,治设雅安县,辖 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1939年西康建省,本区改 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1951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 建石棉县。1955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1956) 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1981年改称雅安地区至2000年,管辖雅安、名山、荥经、汉源、 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市、县共21区、14镇、179乡。

蒙顶山茶知识

蒙顶山茶知识

蒙顶山茶文化知识1、茶祖故里世界茶源—名山区位: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部,东距成都110公里,幅员面积614平方公里,辖9镇、11乡、192个村,总人口28万人。

区位优越明显,交通便捷,是雅安桥头堡,成都后花园。

环境:生态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8.5%,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量达国家二类标准,被誉为“绿色世界”、“天然氧吧”。

沿革:名山历史悠久,公元553年,始建蒙山县。

公元593年,改蒙山县为名山县至今。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名山县,设立名山区。

特色:名山是是仙茶故乡,以茶为特色,因茶而闻名,是世界植茶始祖吴理真的故乡,境内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

茶是名山强区之路、兴业之基、文化之魂、富民之本。

茶园面积达30余万亩,农民人均拥有茶园面积 1.26亩,位居全国第一。

全县98%的村产茶,90%的农户以茶为生,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赖以生存和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茶产业已成为名山的特色优势产业。

“蒙顶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山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名山是中国绿茶第一县。

2、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蒙顶山又名蒙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西部,因大禹治水蒙山旅祭的故事出自我国最早的地理文献《尚书·禹贡》中有“蔡蒙旅平,和夷厎绩”,是我国历史地理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山名之一。

海拔高1456米,生态良好,自然环境优美,温暖多雾,素有“雅州天漏,中心蒙顶”之说。

山上文物古迹众多,著名文化古迹有天盖寺、甘露灵泉石牌坊、甘露井、皇茶园、天梯古道、智矩寺、永兴寺、千佛寺等,新建景点有茶坛、世界茶史博物馆等。

蒙顶山茶更闻名于世。

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23个产茶国专家代表共同发表的《世界茶文化蒙顶山宣言》确立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得到世界公认。

雅安市茶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雅安市茶文化调查研究报告

雅安市茶文化调查研究报告组长:王舜浩组员:杨晨爽李晨亮李豪一、课题的提出中国人饮茶习俗,究竟源于何时,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

雅安雨城饮茶习俗的历史虽不算悠久,但也可以说是有一段时间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闲暇时间,人们更愿意聚在一起,品一品原汁原味、自然真切的好茶,茶文化又慢慢地回到餐桌上,与“酒文化”、“菜文化”一争天下,究竟雅安人饮茶现状如何呢?茶与人民的健康有何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有关本地“茶文化”的调查与实验,以期使同学们了解本地“茶文化”,增强饮茶与保健观念。

二、课题研究目的①了解雅安茶文化的起源②了解本地人饮茶习惯③了解本地茶叶经销商茶叶销售情况④分析“隔夜茶”对人体的利弊。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①网络查询、调查访问:了解雅安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实地调查:了解本地人饮茶习惯访问本地茶叶经销商②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隔夜茶是否能喝。

③分析结果,写出总结。

四、研究方法实地调查、实验、访问、文献资料查询、上网查询五、研究成果1.“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横亘于雅安市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

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

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

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因此蒙山被视为雅安茶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我们小组一行四人有幸来到名山县蒙顶山景区,就雅安茶文化发展历史、茶叶种类、茶叶的种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对深入的了解。

来到这里简直像到了茶的天堂,一望无垠。

一路种植的茶树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

来到蒙顶山上,我们找到当地一名德高望重的讲师,在得知小组此行的目的后,他很热情介绍了蒙顶山茶的发展历史和蒙山茶的特性。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

雅安茶文化的介绍一、雅安茶文化的概述雅安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雅安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被誉为“天府之国”的代表性文化。

二、雅安茶文化的历史1. 茶树在雅安的发现与传播据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巴蜀地区就有了采摘和饮用茶叶的习惯。

而最早种植茶树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当时,唐玄宗为了奖赏忠臣孙思邈而将其封为“太医令”,并赐给他一块土地让他种植草药。

孙思邈在这块土地上种下了许多草药,其中包括了茶树。

从此以后,雅安开始有人种植和采摘茶叶。

2. 雅安茶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雅安茶文化逐渐发展成熟。

宋代时期,雅安就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明清时期,雅安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四川茶王”的美誉。

现代以来,雅安茶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雅安茶文化的特点1. 品种丰富雅安是一个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多样的地区,这使得雅安所产的茶叶品种非常丰富。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雨前龙井”、“太平猴魁”、“金盖头”等。

2. 独特口感由于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雅安所产的茶叶具有独特的口感。

一般来说,它们都具有浓郁香气、清爽回甘、滋味鲜美等特点。

3. 精湛工艺在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雅安人民一直秉承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他们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在保证品质和口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了茶叶的自然风味和色泽。

四、雅安茶文化的传承1. 家庭传承在雅安,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种植、制作茶叶的传统。

这些家庭代代相传,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使得雅安茶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2. 学校教育为了更好地推广雅安茶文化,当地政府也在学校中开设了相关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让年轻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雅安茶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3. 旅游推广除此之外,雅安还通过旅游推广的方式来宣传和传承自己的茶文化。

介绍家乡雅安

介绍家乡雅安
总之,雅安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这里既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独特的美食和人文风情。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这个 神奇的地方,相信你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和征服
感谢您的观看
xxxxxxxxxxxxxxxxxxx
至深的故事
雅安有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遗产, 如汉代的石刻、 古代的茶马古道

雅安人民热情好客, 人文风情独特
这里有许多传统节 日和活动,如"熊猫 文化节"、"雨城区
民俗文化展演"等
在这些节日和活动 中,人们可以欣赏 到精彩的文艺表演、 品尝到地道的特色 美食,还可以参与 到各种民俗活动中, 感受到浓厚的地方
介绍家乡雅安
1 自然环境 3 特色美食 5 城市发展
2 历史文化 4 人文风情
雅安,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 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雨
城"之称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 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碧 波荡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
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其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 界自然遗产名录、夹金山国 家森林公园、龙门洞国家森 林公园等景区是旅游者必去
文化氛围
此外,雅安的民间 艺术也十分丰富, 如川剧、舞龙、舞 狮等表演形式深受
群众喜爱
在雅安的大街小巷, 人们可以随时看到 当地民间艺人进行 各种表演,为这个 美丽的城市增添了 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1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雅安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城市建设方面,雅安不断加强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在产业发展方 面,雅安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雅安 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雅安茶产业的发展前景

雅安茶产业的发展前景

雅安茶产业的发展前景雅安市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人工栽植茶叶的地方,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的五代贡茶史,在这里曾经留下了吟唱千古的名句“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如今,蒙顶山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圣地的地位日益被确立,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茶叶,在雅安被发展起来。

茶产业是雅安农业最具特色、最具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一个茶业经济强市已经基本形成。

但是在发展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以进一步促进雅安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雅安茶产业的现状1.1茶叶总产量已达到一定规模截至2006 年,雅安市茶园总面积达到 44.05 万亩(其中投产28.85 万亩),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1/5,名列全省第 3 位。

茶叶总产量 3.31 万吨,鲜叶总收入 6.34 亿元,均在全省范围内排名第一。

其中,名优茶产量 0.89 万吨,收入 4.13 亿元,占总产量的 26.9% ,总收入的 65.1% ;无公害茶园面积近43.06 万亩,产量3.27 万吨,分别占总面积、总产量的 97.8% 和98.8% ;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3.96 万亩,产量412 吨。

1.2茶叶采制机械化达到一定水平雅安市目前拥有茶树修剪机和采茶机120台,机修机采面积达10万亩,占茶叶种植面积的32.3%。

各种名优茶加工机械600台,机制名优茶达茶叶总产量的30%以上。

1.3龙头企业初步形成雅安市现有大小茶叶企业514家,企业销售收入达1.5亿元,实现税收700万元,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有15家,年加工量均超过万吨,占全市茶叶总加工量的65%。

1.5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建立雅安茶叶产业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模式,而大部分规模小、手工作坊式企业则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即原料采购、营销都通过市场交易进行。

已形成的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十茶农”经营模式和“市场+茶农”经营模式两种。

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

中国蒙顶山世界茶都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加强蒙顶山地区的交通建设,提高与外界的通达性, 方便游客和茶叶运输。
水利设施
完善蒙顶山地区的水利设施,保障茶叶生产的灌溉需 求。
通讯设施
加强蒙顶山地区的通讯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效 率和准确性。
产业扶持政策
01
财政支持
加大对蒙顶山茶叶产业的财政支 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茶叶生产 和市场开拓。
茶叶加工
加工工艺
蒙顶山茶叶加工工艺独特,包括采摘、晾青、杀青、揉捻、干燥 等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加工企业
蒙顶山地区拥有众多茶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采用现代化的加工设 备和工艺,不断提高茶叶加工的品质和效率。
加工技术创新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茶叶加工技术创新成 为推动蒙顶山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蒙顶山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 展,不仅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还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2
蒙顶山茶文化
茶的起源与传播
茶的起源
茶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 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中国西南地区 的四川、云南等地是茶树的原产地,而 蒙顶山则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VS
茶的传播
历史背景
蒙顶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发源 地之一,自西汉时期开始种茶,至今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蒙顶山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 成为历代皇家贡品,也是中国最早的 茶书《茶经》作者陆羽品茗天下第二 泉蒙顶山茶的故地。
文化传承
蒙顶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 一,融合了儒、道、佛等思想,形成 了独特的茶道精神和茶道文化。
04
蒙顶山茶都建设
茶都规划
01

雅安蒙顶山茶文化的历史

雅安蒙顶山茶文化的历史

雅安蒙顶山茶文化的历史西汉时期蒙顶山茶发展到了唐代的时候得到了认可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茶开始入贡皇室。

列入贡茶;宪宗元和8年(公元813年)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公元816年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公元825年李肇撰《唐国史补》: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文宗开成5年(公元840年)蒙顶茶传入日本。

宋代蒙顶山茶的发展到了宋代,茶叶成为与盐、铁一样重要的生活物质和军需物质,对宋代中央财政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宋代《金石苑》记载:“甘露祖师由西汉出现,吴氏之子,法名理真,自岭表来,住蒙山植茶七株,以济饥渴。

元代京师旱,敕涨秦二相,诏求雨济时,师入定救旱,少顷,沛泽大通。

神宗熙宁7年(公元1074年)、9年(公元1076年)提举茶马司先后在名山、百丈设置“茶场”,尽“榷”全县茶叶。

神宗元丰4年(公元1081年)皇帝下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7年)重申神宗原诏:“用名山茶易蕃马”并“定为永法”。

孝宗淳熙13年(公元1186年)蒙顶茶创始人吴理真,被封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上清峰的七株“仙茶”,进一步神化,列为正贡茶。

并在该处修建石栏围护,取名“皇茶园”。

明代蒙顶山茶的制作改变蒙顶贡茶,改制芽茶进贡。

蒙饼制艺,开始改为炒青,重色、香、味、形。

所制黄芽、石花、芽白、雀舌驰誉全国。

创制“甘露”名茶,质量超过唐、宋时代的“石花”。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清代蒙顶山茶开始进入平常百姓家蒙顶“仙茶”演变为皇室祭祀太庙之物,“皇茶园”外所产茶叶,开始列为正贡,副贡和陪贡。

德宗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名山王恒升、李裕公等18家茶商,为抵制印茶侵销西藏,集资5万两白银筹建“名山茶叶有限公司”。

中华民国蒙顶山茶的发展民国26年(公元1937年)名山县成立茶业同业公会,入会会员172人。

古代中国的茶文化与茶道仪式

古代中国的茶文化与茶道仪式

古代中国的茶文化与茶道仪式茶,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的日常饮品之一,不仅滋味独特,更是古代中国人谈天论地的嘴馋。

茶的文化渊源流长,其中茶道仪式更是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古代中国的茶文化与茶道仪式。

茶文化源远流长于中国古代,据传最早的茶树出土于四川雅安地区的西周遗址,可见茶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古代中国的茶文化与茶道仪式的发展也得益于佛教的传入。

佛教视茶为清净之物,将茶作为修行的一部分,茶道仪式也由此开始逐渐形成。

在古代中国,茶道仪式是一种非常庄重而又精致的仪式。

举办茶道仪式的场合十分广泛,不仅在佛教寺庙中举行,也常常在儒家书院、贵族家庭以及文人雅士的茶席上进行。

茶道仪式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动作来展示人们对茶的崇敬之情。

茶道仪式始于制茶,制茶是茶道仪式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制茶的规矩非常严格,讲究着时间、温度和动作的协调。

制茶的过程包括采茶、烘焙、揉捻和焙烧等步骤,每一步都要遵守特定的规则。

只有经过精心制作的茶叶才能成为优质茶,进而被用于茶道仪式。

在茶道仪式中,泡茶是重中之重。

泡茶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礼仪。

茶师在泡茶时,会把事先准备好的茶具摆放整齐,并用特制的挂耳壶或陶泥壶去沏茶。

沏茶时,茶师的动作要流畅且有节奏感,一丝不苟。

同时,茶师还会通过声音和气息来传递信息,使整个茶道仪式更加富有仪式感。

茶道仪式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茶具文化。

茶具在古代中国备受重视,不仅追求其实用性,还强调美学与礼仪。

古代茶具种类繁多,有茶壶、茶杯、茶盘等等。

每一种茶具都有其特定的图案和造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

茶具文化的丰富多样让茶道仪式更加饱满。

但是茶文化与茶道仪式并不仅仅停留在礼仪和美学上,还与中国人的情感和人生哲学紧密相连。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喝茶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他们用茶来洗涤灵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

茶道仪式在茶香四溢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茶的美味,更能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平和与宁静。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公元前53年,蜀农吴理真在雅安蒙顶山首开人工植茶先河,由此而发展到全国和世界,吴理真因此被称为“茶祖”,世界茶文化也由此发源。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一起来看看。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茶马古道同丝绸之路一样,是我国西部自古以来对外交往的商贸通道。

它肇始于唐代茶马互市,但千百年来,其功能延伸已远远超出单纯贸易范围。

历史上,茶马古道前端起始有两条路线:一条在云南,一条在四川。

四川茶马古道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由南北两条支线通向西藏地区。

雅安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

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从最初的简单以物易物,到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使得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

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就经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运到大渡河以西,这条当年的牦牛道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道。

而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

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如今,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新店镇的长春村仍然保留着一座古建筑,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兴盛场面。

它就是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的“茶马司”。

据了解,“遣官以主之”,专司茶马互市事宜,茶马司是宋以来专管茶政机构所在地。

当时名山茶马司属成都府路统领,办理筹集边茶上缴成都府路,同时承担了名山县和百丈县“名山茶”筹措和以茶换马事务。

鼎盛时期,达到“岁运名山茶二万驮”(每驮50公斤)之多。

占官方统筹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天全县始阳镇新中村六组老街边,至今还保留了清代官方储藏边茶的仓库。

据了解,该仓库正是当时储存边茶的仓库。

现在该建筑只存梁柱,但从整体结构来看,仍可见当时的气势之恢宏,规模之大。

在新建成的雅安市博物馆中,专门陈列了“茶马古道”主题。

雅安市基本情况

雅安市基本情况

一、雅安市的基本情况雅安市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西缘,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距省会成都120公里,毗连全国第二大藏区、全国第一大彝区、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雅安在解放初期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并入四川设雅安专区,2000年12月撤地建市。

全市辖雨城区及名山、天全、芦山、宝兴、荥经、汉源、石棉7县,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

市区城区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1万,全市城镇化率为36.56%。

雅安历史悠久,境内有著名的“富林文化”遗址、邓通造币遗址、南丝绸之路遗迹和大量珍贵的汉代文物。

全市8县(区)全部被命名为革命老区,是重要的红色旅游地区。

全市森林覆盖率62%,空气质量长期优于国家二级,出境断面水质国家二类,素有“天然氧吧”、“天府之肺”的美称。

雅安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全市大熊猫活体储量300只左右,占四川大熊猫总量的1/3以上。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有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和1100多年的贡茶历史,史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千古名句。

雅安是国家规划的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和全国第三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区。

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1601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1322万千瓦,约占全省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1/10、全国水能经济可开发量的1/40,今年建成装机将达1300万千瓦,水电开发程度居全省第一。

雅安是全省五大资源富集区之一,除水电资源外,雅安还拥有丰富的矿产、天然气、林竹、茶叶、绿色食品、中药材等自然资源,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2种,矿产地560处,查明储量的矿产30种,有被专家称为第二国宝的碲铋矿,其中:石棉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铅锌矿储量居全省第三,锰矿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芒硝储量占全省62%以上,大理石、花岗石、菱镁矿、铝土矿等矿种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雅安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从全省下游跻身中游水平。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哪里世界茶文化来源于哪里?这是很多人想要知道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一起来看看。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四川就是我国栽植茶树最早的地区,蒙顶山为蜀郡种茶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名茶的发祥地。

追溯蒙顶山茶的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

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了野生茶的药用功能,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了七株茶树。

清代《名山县志》记载,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其上,久凝不散。

”吴理真种植的这七株茶树,被后人称作“仙茶”,而他是世界上种植驯化茶叶的第一人,因而被后人称作为“茶祖”。

公元前(742年),蒙顶茶即被列为朝廷祭天祀祖与皇帝饮用的专用贡茶,直至民国(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长达1164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8年春,毛泽东主席在“成都会议”期间品尝到蒙顶山茶后,感慨地说:“蒙山茶比我家乡的茶好,要大力发展,要让蒙山茶同广大人民群众见面”。

蒙顶山古名—蒙山,坐落在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久负盛名,从唐代“蒙顶茶”作为贡茶时而闻名于世。

爱喝茶人,最能品味,昔有吟唱千年绝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清末至民国,瓷质茶具从质地、做坏、绘纹、上釉、烧制与现代瓷器接近。

民国时期,由于生产水平低下,加之川内战乱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使用泡茶用具仍以民窑瓷壶、陶壶为主,喝茶以碗盛,讲究一点的用瓷杯,不讲究的直接把壶端起从壶嘴吸吮;只有官僚、少数地主、资本家等富有阶层能品上好之茶,所用茶具也较为精细,茶具还是以瓷为主。

景德镇的珠山八友、江西各瓷器公司等生产的名家瓷也大量进入四川。

同期,由于机器生产推广,现代机制贴花瓷器也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家庭。

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四川重庆、成都等地茶馆更为火爆,盖碗普及更为广泛,船身船盖以瓷为主,船托以瓷、铜、锡居多,同时出现了掺茶的长嘴铜壶,壶嘴长两尺甚至三尺。

雅安名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历史

雅安名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历史

雅安名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历史据史载,公元前53年,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人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野生茶树,开创了世界人工植茶先河,蒙顶山也因此被公认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

在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茶,成了上天对名山人的厚爱和馈饷,“扬子江中水,蒙上顶上茶”也从这里传颂开来。

传承不等于守旧,坚守传统也不意味着固步自封。

现在,名山人已不再将茶局限为茶叶,而是将茶做成了产业。

品牌树立起来了,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名山人通过茶文化旅游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茶的情致。

2021年,蒙顶山景区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检查验收。

2021年,名山县明确了以茶文化圣山——蒙顶山为龙头,以茶家乐、茶家小院为载体的“茶”旅游发展思路。

几年的时间内,蒙顶山便实现了跨越发展,今年,蒙顶山开始了创建国家AAAAA5A级景区的征程。

同样在悄然变化着的还有那些茶家乐和茶家小院。

去年,经营着一家茶家乐的蒋月琴喜滋滋地接过了星级茶家乐授牌。

从今年春节前蒋月琴就忙碌起来了,她告诉记者,为了配合旅游标准化建设,也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今年她的茶家乐将有大动作。

让游客体验采茶之乐、品尝以茶入菜的风味,茶家乐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再培训,就连菜单也需要改为中英文双语的样式。

太多的想法,让蒋月琴着实体验到了累并幸福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茶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名山县新农村建设等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现代茶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2021年,名山县茶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规划还通过了省级评审,成为了全省首批新农村示范片之一。

台湾茶人曾志贤说,茶,仅有精妙的滋味是不够的;茶业要发展,则要依赖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1年,名山县接待游客149万人次,是2021年的4.3倍,旅游综合收入达6.61亿元,是2021年的9.7倍。

现在,名山县正以茶文化旅游这一发展方向,创造着属于名山茶的软实力。

蒙顶山古名蒙山,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雅安市名山县境内,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名山”。

中国茶道起源地点

中国茶道起源地点

中国茶道起源地点中国茶道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的茶文化当中,起源地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下面将介绍几个被广泛认可的中国茶道起源地点。

1. 四川雅安四川雅安是茶道的发源地之一。

相传在汉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树的神奇功效。

他将茶叶用作药物,并将其传授给了雅安地区的居民。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和采用这种茶叶,茶道也逐渐诞生于此。

2. 福建武夷山福建武夷山被认为是另一个重要的茶道起源地点。

武夷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叶产区,自古以来就以产茶著称。

武夷山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所产的武夷岩茶和大红袍茶被誉为中国最佳的茶叶之一。

茶道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弘扬和发展。

3. 安徽黄山安徽黄山也是中国茶道的起源地之一。

黄山地区孕育了一种名叫黄山毛峰的独特茶叶,其特点是茶汤清澈,滋味鲜爽。

黄山毛峰茶的独特风味和高品质使得茶道在这一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4. 江苏苏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江苏苏州也是中国茶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苏州地区素有“鱼米之乡”和“丝绸之府”的美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使茶叶的生长和茶道的发展得到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以上几个茶道起源地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道的发展是与地域紧密相连的。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种和茶道文化,它们相互以地域为纽带,共同构成了中国茶道丰富多样的面貌。

除了以上几个起源地点,中国茶道还与其他地区紧密相关,比如浙江、云南、台湾等。

这些地区各自拥有不同的茶叶类别和独特的茶道文化,使得中国的茶道更加丰富多样,让更多的人爱上这一独特的文化。

总结起来,中国茶道起源地点众多,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茶叶品种和茶道文化。

不同地区的茶叶和茶道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茶道的丰富多样性。

无论是四川雅安、福建武夷山、安徽黄山还是江苏苏州,它们都承载了中国茶道历史的重要意义,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茶道的起源地点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入口,也是我们深入体验茶道的首选之地。

围炉煮茶的文化

围炉煮茶的文化

围炉煮茶的文化人类与茶相伴的时间很长,可是茶的发源地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

考古学家推断:最早人工栽培的茶树是四川省雅安一带。

由此推算,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已有几千年。

而古代的“围炉煮茶”则更有名气。

古往今来,人们对茶都有一种莫名的感情,在品茶的同时还要叙谈天下大事、国家大事,谈谈家庭琐事或男女之情。

这样谈论到深夜才散去。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叫《夜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顾我无衣食,少壮日夜奔。

顾余寡兄弟,生死各异方。

老母卧病中,孤侄未成人。

弹琴感人肠,恻怆泪沾巾。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他把在异乡做官的兄弟比作儿女,为在外做官的兄弟担心。

多么动情啊!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都好谈茶,可见围炉煮茶之风很盛。

以后,“围炉煮茶”之风便传至民间。

围炉煮茶不仅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所享受的待遇,就连平民百姓也能从中得到益处。

因此,围炉煮茶自古以来广为流行。

不久前,我的家乡举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春联书法艺术展”,许多书法爱好者写出了精美的作品,在灯光下熠熠闪亮。

只有一幅横匾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位老农书写的,上面写着“围炉煮茶”四个字,它似乎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纯朴的民风。

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生起火炉,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些花生、瓜子,喝上一壶浓茶,摆上几盘小菜,兴致勃勃地边品尝边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你的长短,我的高低,充满了融洽的气氛。

如果正巧遇到老板请客,则更热闹了。

亲朋好友陆续登门,老板一边让座,一边端来茶水,好客的主人总是热情招呼,并招呼大家围炉谈天。

在座的客人自然是满口答应,愉快地接受邀请,愿意就近加入聊天的行列。

即使不是老板请客,能够这样围炉而坐,在漫长的冬夜,既暖身体又畅情趣,实在是令人难忘的。

围炉煮茶虽然简单,但其意义非凡。

围炉煮茶之风,始于东晋。

宋朝诗人赵蕃有诗云:“小轩幽敞近方池,小酌便容膝。

勿嫌野客来无伴,自有文书乐有涯。

篆鼎旋烹新茗粥,皂囊闲挂旧衣襦。

围炉坐到晨窗落,林鸟一声春日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
茶马古道同丝绸之路一样,是我国西部自古以来对外交往的商贸通道。

它肇始于唐代茶马互市,但千百年来,其功能延伸已远远超
出单纯贸易范围。

历史上,茶马古道前端起始有两条路线:一条在云南,一条在四川。

四川茶马古道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
由南北两条支线通向西藏地区。

雅安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距
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

雅安与藏
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从最初的简单以物易物,到
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使得从
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

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就经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运到大渡河以西,这条当年的牦牛道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道。

而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
原产地。

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
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如今,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新店镇的长春村仍然保留着一座古建筑,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兴盛场面。

它就是始建于宋
神宗熙宁七年的“茶马司”。

据了解,“遣官以主之”,专司茶马
互市事宜,茶马司是宋以来专管茶政机构所在地。

当时名山茶马司
属成都府路统领,办理筹集边茶上缴成都府路,同时承担了名山县
和百丈县“名山茶”筹措和以茶换马事务。

鼎盛时期,达到“岁运
名山茶二万驮”(每驮50公斤)之多。

占官方统筹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天全县始阳镇新中村六组老街边,至今还保留了清代官方储藏边茶的仓库。

据了解,该仓库正是当时储存边茶的仓库。

现在该建
筑只存梁柱,但从整体结构来看,仍可见当时的气势之恢宏,规模
之大。

在新建成的雅安市博物馆中,专门陈列了“茶马古道”主题。

这是民国时天增公茶号遗址上原址拆下的砖瓦复原而成的。

事实上,雅安不仅有全国独有的茶号遗址,而且不止一处。

雅安茶马古道还有着特有的背夫文化。

茶马古道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是以川藏茶马古道、滇藏茶马古道和青藏茶马古道三条大
道为主线,辅以众多支线、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

这些交通网络中,唯独只有雅安是以人力运送方式为主的一条古道。

“冰崖雪岭插云霄,骑马西来共说劳,多少贫民辛苦状,为从肩上数茶包。

白发老
人十岁童,淫淋雨汗满云中,若叫富贵说休养,也应开门怕晓风。

”这是清朝诗人所写的《过相岭见负茶有感》,字字珠玑,记录着大
相岭的古道背夫艰辛的历史。

雅安距成都仅115公里,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山地占94%,有“雨城”、“天漏”之称。

雅安历史悠久,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两汉文化历史底蕴丰厚,近代更留下了“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的史迹。

原为西康省省会,1953年随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设雅安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

这里是盆地向高原过度的生态阶梯。

1869年,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人在夹金山山麓的雅安邓池
沟教堂附近发现“一个可爱的物种”、“一个最不可思议的动物”
大熊猫,使大熊猫这个从冰川时代存留下来的活化石走出雅安,走
向世界。

雅安是世界茶文化、茶栽培的发源地,是全世界最早有人
工栽培茶树的地区,且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野生桂花林,也是国
内最佳红叶观赏区之一。

有雅雨、雅鱼、雅女“雅安三绝”美誉。

2000多年前,荥经已有砂器生产,荥经砂器制作工艺至今依然
沿袭春秋时期的工艺,相传几千年的原始工艺,使荥经砂器形成了
红色、银灰色、黑色为主的单色砂器,且以砂锅、砂罐等生活器皿
为主。

雅安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唐宋时就开始传承,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和标准。

技艺主要分为采割、初制、成品茶加工三个部分。

一些工艺被完整保留下来,进行了改良完善,但很多手工操作
的工具和用具正在消失、变异,能操作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少。

蒙山茶品种较多,各种茶的制作工艺也不尽相同,蒙山茶传统制作的主要器具包括:柴火灶,以草木薪作为燃料;烘(炒)锅,以铁锅
最适宜;树枝,用于在热锅中翻炒青叶(新鲜的茶叶);背篼、篾簸,
制茶基本工具;白蜡,用于润滑锅;木炭,烘干成品;草纸、麻绳,用于包装成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