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深度剖析-商业模式及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深度剖析:商业模式及市场分析
引言:
本篇报告重点研究工业机器人企业的商业模式,机器人产业链分为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中游的本体制造以及下游的系统集成,因而发展出多种成熟的商业模式。
综合衡量盈利能力与发展空间,我们认为一体化模式或将成为机器人企业发展的终极之路。
本篇报告将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1、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及影响;
2、不同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与市场地位分析;
3、机器人四大家族的业务布局与成长路径;
4、展望国内企业未来可行的主流商业模式。
核心观点
产业链一体化,机器人企业发展终极之路:从技术角度来看,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较短,行业壁垒相对较高。
核心零部件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整体性能,具有技术含量高、利润高的特点;机器人本体是承上启下的环节;下游系统集成商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普及的关键,具有渠道优势。
从利润分配角度分析,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链符合“微笑曲线”,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价值链的两段。
核心零部件是整个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环节,议价能力最强;本体制造环节利润较低,但厂商通常具备较强的软件、硬件结合的能力,对于行业上下游具备较强的渗透意愿和能力;集成商市场规模更大,且毛利水平较高。
整体来看,机器人产业的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分食了一个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利润。
覆盖的产业链越长,盈利能力越强,因此,全产业链模式是当下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具备较高盈利水平的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模式,或是正在向上下游逐步渗透,实现全产业链的转型。
从海外巨头成长路径看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模式:从国际四大家族的经验来看,发那科走出了一条自上而下的路径,其特点在于:1.核心技术的精通,既提高产品性能,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