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
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2.课程类别:☑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51 总学分: 3其中实验学时:17 实验学分:15.适用专业:除中文系外所有专业学生6.先修课程:一、课程简介(150字以内)《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是解读、赏析经典文学作品;讲解启事、条据等应用文体的写作;作文写作。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及语言应用能力。
《大学语文》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学生的德育教育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全校除中文系之外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必修课。
其目的是促进文理渗透,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理论教学教学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本的选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力载体,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教学中应力求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赏析、思考、讨论、辨析,提高人文素养。
2.实践教学教学基本要求:1.讲解启事、条据、书信、计划、总结等日常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2.指导学生进行口语和书面写作的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1.理论教学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我们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采用课前预习,课上讨论、重点讲解,课外阅读、课后背诵等系统学习方法,使课堂精讲与指导泛读相结合,“主课堂”与“次课堂”相结合,“主课本”与“次课本”(《参考书目》指定的其他参考书)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积极展开教学。
教师创意制作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
通过优美的课件,让学生积极进入情境,展开想象;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一》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

---------------------------------------------------------------最新资料推荐------------------------------------------------------ 《大学语文(一》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 《大学语文(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一)英文名称:Advanced Chinese 课程类型:学科平台课总学时及学分:32 学时 2 学分适应对象: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先修课程:无执行日期:2019 年 9 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性质:大学语文课是我院开设的一门大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任务: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提法,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一)人文素质方面:以文章审美为载体,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提升思想境界;(二)语文能力方面:1 / 10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兼顾大学语文的基础性特点,熔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炉,使学生在交际沟通中所必须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在听说读写书等语文技能方面获得应有的进步和加强、达到相应的水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培养语文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语言能力强并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审美教育方面: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美育)。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一)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高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切实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文学作品等方面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202X年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代码:XXX学时:64学时授课对象:本科生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语言规范、文学欣赏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 汉字学习与识字技巧- 语音语调与声调规律- 词语辨析与用词规范- 语法知识与常见错误纠正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 语言规范与修辞技巧- 文字表达与修辞手法- 修辞与语言美感- 散文、小说与诗歌的语言表现艺术- 表达清晰、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写作技巧3. 文学与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与欣赏- 文学流派、文化背景与时代意义的分析- 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探讨4. 写作与表达能力培养- 写作基本技巧与写作过程- 各类文体的写作规范与要求- 文章结构与逻辑思维- 写作风格培养与个性表达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语文素材和文学作品。
2. 课堂讨论: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3. 阅读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写作训练:安排各类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有效的批改和指导。
5. 课外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跨学科活动,拓宽语文知识的应用领域和学科边界。
四、考核与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活动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与报告:包括书面作业、课外阅读报告等。
3. 期中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修改稿)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Chinese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
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
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
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是针对大学语文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需求而制定的,旨在提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分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提升、口语表达的训练、文化素养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正文:1. 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 强调对不同文体和体裁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不同类型作品的能力。
-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意识,鼓励他们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
2. 写作能力的提升:- 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组织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写作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口语表达的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 设计口语训练活动,包括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措辞准确性和表达效果,在训练中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质量。
4. 文化素养的提高:-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 探索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如诗歌朗诵、戏曲表演等,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综合能力的培养:- 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解决方案的提出。
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二)的制定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水平。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2024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引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
为了确保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制定了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本文将分析和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的内容和要求。
正文:1. 语文课程目标-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 培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强调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2. 课程框架- 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基于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文化与传统的传承与发展3. 教学方法与策略-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利用- 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参与- 提倡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4. 评估与考核方式- 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长-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笔试、口试、作业、项目等-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5. 教师角色和要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指导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鼓励学生的思辨和探究精神- 设计与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总结: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
大纲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Chinese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法学、医学检验学、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学、药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
基本要求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全国高等院校必须一律开设《中国语文》课程”的精神和云南省教育厅的规定,昆明医学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大学语文》也是云南省普通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
《大学语文》课程,以“扩大外延,充实内涵”为指导思想,根据学科体系的特点、学生以及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文化内涵,加大知识容量,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视野,融思想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和医学写作技能训练为一体,以适应培养跨世纪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的设置自的,是为了使已具备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本科专业学生,进—步提高阅读鉴赏与写作表达能力,改善和提高人文素质,为学好高等教育其他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具体分为:一,讲课学时42学时;二,教学实践活动12学时。
实行学分制,本科专业为3学分。
具体分配为:修满一学期课堂教学并考试合格为2学分;参加统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并有记录为1学分。
学生应当通过听课和实践活动,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方法,提高医学文章的写作能力。
本大纲根据云南省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2006年第3版云南省高校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学语文》(云南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作了必要的调整与修改,以适应本校的需要。
教师可在完成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介绍相关领域的知识,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中文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区别,它是为切实改善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文化知识、写作能力、鉴赏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第四部分教学实践活动。
《文学作品选》按文学发展史线索分别讲述。
涉及论说文、记叙文、诗词曲赋、小说戏剧等,同时分精读课文和泛读课文两种。
《文学作品选》后附“选读书目”三十种,以供学生自学之用。
四大部分的关系是:以文章为载体,通过课文的讲解和学习,传授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专业写作能力。
《文学作品选》和《实用医学写作》以讲授为主;《中国文化概要》以选讲和自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以鉴赏和分析优秀影视作品为主。
《文学作品选》如加“※”号的课文为精读课文,其他为泛读课文;精读课文是考查的重点。
《中国文化概要》中加“※”者为重点掌握的知识,《文学作品选》中的“选读书目”不在考查范围之内。
第一部分文学作品选(共计21学时)先秦文学目的要求: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唤起医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重视。
充实内涵,扩大外延。
以点带面,注入更多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信息。
把作品放在整个历史文化的背景中透视,体现文学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文学相互映照的关系。
要求学生从纵向上把握六个文学发展时期的线索及相互关系。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先秦文学概述”中文学的起源,文学体裁的雏形,文学与历史、哲学等学科的关系。
了解《诗经》创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内容,艺术手法。
把握“柏舟”一诗的艺术特点,熟读本诗。
介绍《庄子》一书,庄子的哲学思想,文学创作的特色,重点是艺术想象力。
通过“不龟手之药”一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诗经》二首、《论语》一则※《孟子》:知人论世※《庄子》二章※李斯:谏逐客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目的要求:了解史传文学的形成和由来;介绍司马迁的生平事迹;讲解课文。
要求学生认识作者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刻领会作品的内涵。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作者身世与传主的关系,通过描写传主的事迹,作者如何来表达自身的不平之愤。
作者秉笔直书、不畏权势的精神。
※《史记》:垓下之围汉乐府二首陶渊明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唐代文学目的要求:唐诗的繁荣,掌握律诗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一诗的成就。
了解白居易的文学主张;长恨歌一诗的多重主题性问题及其高超的艺术手法,白居易诗歌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张若虚诗一首※王维诗二首※李白诗二首※杜甫诗二首※※白居易诗一首※李商隐一首※李煜词一首教学内容:春江花月夜一诗所包容的哲学思想及对人生的思考。
律诗的特点;白居易的文学主张;长恨歌的多重主题性。
※张若虚诗一首韩愈:※王维诗二首※李白诗二首※杜甫诗二首※白居易诗一首※李商隐一首※李煜词一首宋代文学目的要求:宋词的繁荣,掌握词的特点。
武陵春一词的成就。
了解李清照的文学主张;摸鱼儿一词的主题及艺术手法,辛弃疾词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王安石:性情※苏轼:前赤壁赋※李清照:武陵春※辛弃疾:摸鱼儿元明清及近代文学目的要求:元曲和小说的繁荣,掌握元曲和小说的特点。
四大名著的成就。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西厢记节选※牡丹亭节选※梁启超: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现当代文学部分目的要求: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的兴起;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体会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意蕴及其艺术特点。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古代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的关系;现代作家创作主张和的历史功绩;《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文的深刻意蕴。
※鲁迅:狂人日记※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沈从文:云南看云※余光中:我的四个假想敌※史铁生:我与地坛附录:《文学作品选》选读书目 (30种)1.《诗经选》 (余冠英) 2.《楚辞选》(冯茂元) 3.《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4.《唐诗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5.《唐宋词选》)(唐圭璋) 6.《论语译注》(杨伯峻)7.《孟子译注》(杨伯峻) 8.《庄于今注今译》(陈鼓应) 9.《水浒传》(施耐庵) 10.《三国演义》(罗贯中) 11.《西游记》(吴承恩) 12.《聊斋志异》 (蒲松龄) 13.《红楼梦》(曹雪芹) 14.《西厢记》(王实甫) 15.《美的历程》(李泽厚) 16.《鲁迅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7.《家》(巴金) 18.《骆驼样子》(老舍) 19.《围城》 (钱钟书) 20.《雷雨》)(曹禺) 21.《青春之歌》(杨沫) 22.《西方的智慧》(罗素) 23.《莎土比亚四大悲剧》24.《浮士德》(歌德) 25.《红与黑》(司汤达) 26.《悲惨世界》(雨果) 27.《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 28.《贝多芬传》(罗曼·罗兰) 29.《老人与海》)(海明威) 30.《变形记》)(卡夫卡)第二部分中国文化概要(在第一部分相关课文中讲授,不做单独讲授)一、中国文化产生的前提和条件(一)中国地理环境(二)中国农耕经济(三)中华民族的形成:二、政治制度※(一)宗法制度(二)“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三)专制制度的特点三、语言和典籍※(一)汉语的结构和特点(二)中国文字的形态和演变;(三)中国古代文化曲籍四、教育和科技(一)古代学校(二)科举制度※(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五)古代科技的特点※(六)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五、学术文化思潮※(一)先秦‘百家争鸣”(二)两汉经学和魏晋玄学(三)隋唐佛教和宋明理学(四)清代汉学和近代新学※(五)“五四”思想解放运动(六)中国史学六、古代文学※(二)诗经楚辞和历史散文(二)魏晋文学和辞赋骈文※(三)唐代诗歌和古文运动(四)乐府民歌和词曲小说※(五)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特征七、现当代文学(一)现代文学(二)当代文学(三)港台文学八、艺术和风俗(—)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三)中国传统风俗节庆※(四)风俗节庆中反映的社会心理九、中国文化精神※(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类型十、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一)中外文化交汇(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三部分实用医学写作(共计21学时)第一章实用医学写作概述教学目的:1、介绍该门课程研究的对象和规律、以及新形势下医学写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医学写作是医学生的必备素质及能力。
3、加强医学写作的意识,提高写作水平,为将来从业做好准备。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医学文体的层次序号规范2 、医学写作的重要性3 、医学写作的种类4 、医学写作的特点5、医学写作的作用第二章医学写作应遵循形式逻辑的方法和规律教学目的:1、通过形式逻辑基本理论及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概念,重视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能在医学文章中清晰地表达思想,写出符合逻辑的文章。
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1、概述2、概念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4明确概念的意义及逻辑方法:5定义:6判断7推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1 同一律3 排中律第三章医学写作的语言教学目的:1、通过医学语言基本理论及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医学语言在医学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2、写作时能使用规范语言。
学时安排:理论课:4学时。
教学内容:1、语言的内涵:2、语言在医学活动中的重要性:3、掌握医学语言特点是提高医学文章写作质量的基本要求4、规范性特点通用语言规范专业语言规范5、常用比喻的修辞方法6、定量与定性并举的描述方法:定性描述:定量描述:7、语言规范标准:使用统一的医学名词术语《生理学名词》《组织学名词胚胎学名词》《医学名词》(1-7)第三章数字用法规定教学目的:通过数字用法的教学,使学生能在医学写作中重视数字的正确表达,逐步正确表达数字。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1、概述依据的标准:数字使用的总原则:规定的宗旨:适用范围:定义:物理量physical quantity非物理量non-physical quantity一般原则:2、统计表中的数值3、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4、时间5、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6、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第四章门(急)诊病历、入院记录书写教学目的:通过门(急)诊病历书写的教学,即可以使学生了解逻辑知识、语言、数字在医学文体中的规范表达,又可以及早了解病历这一医学资料信息来源的文体。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内容:1、概述病历的由来病历的地位和作用病历与病历书写的内涵病历书写的类别病历书写的要求2、门(急)诊病历的格式要求住院病历书写的格式要求第五章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教学目的:1、医学科研论文是医学信息资料的重要来源,通过本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医学科研论文的重要意义及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