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此
之外,无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治”,指管理者要积极进行管理,而不是不管理;二是要求管理者尽量减
少管理活动,就像烹饪小鱼一样,翻动多了,小鱼就会烂。道家的无为管理实质
上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 管理效果。
老 子
老子—无为而治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 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 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 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
墨 子
墨家学派主张平等和兼爱,他们代表劳动者的思想,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学派认为,每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团结合作;要维护个人劳动的 权利和劳动所得的成果;应该随时对工作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明智的改革。
一、“兼相爱、交相利”与现代管理“双赢”理念的人际关系管理思想 “兼相爱”其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如果真正出现了 “天下兼相爱”的局面,“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 能慈孝”,这样,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就会出现太平盛世。 墨子所主张“交相利”的思想,直接针对并批判当时财富分配不均的社会弊端。 二、“无为而治”的政府管理思想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政府努力的为国家,百姓营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制度,从而让整个社会平稳,和谐,这就是“小 政府,大社会”思想的体现。 三、尚贤使能的人事原则 墨子所谓“高贵而有智慧”的管理者,其“高贵”,不在于 “出身”高贵,而在于职位高贵,只要有才能就加以推举选拔, 给予高官厚禄,委派以处理政事的重任,给予决断事理、 发布命令的权力。这里,体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用 人才”的可贵思想。
商 鞅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 建立“奖励勇战”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废除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主张按军功大 小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奖励在战场上立 功杀敌的人。 2.建立奖励“耕织”绩效指标体系 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的富强只能依靠农业 的发展,冷兵器时代,要想打胜仗必须要 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因此,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奖励耕织。 3.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思想 商鞅认为人性好利恶害,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到处都会充斥着互为利用,求一己私 利的现实。因此,商鞅变法实行“令民为 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的制度
小组成员:肖冰婕,仲晏祯, 罗丹,卢静,陈凤芳 祁振宇,黄少伟
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
荀子
老子 孙子
商鞅
管子 墨子
孔 子
孔子-- “人本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
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反映的就是汉代以后,中 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将儒学视为经世致用的必修课。原始儒学是以伦 理为中心,政治伦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维有一个由自我管理(修 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的逻辑轨迹,而且还有独具中国管理特色的 终极目标设计——“大同”的社会构想。一言以蔽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 精神是“信仰仁义,主张以同情忠恕来追求至善。体悟天地生万物的仁心, 奋然兴起发挥生生不已的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完成实现,而是连 同一切人群,与一切万有的生命都一起要在雍容恢宏的气度中完成实现。”
小组成员:肖冰婕,仲晏祯, 罗丹,卢静,陈凤芳 祁振宇,黄少伟
荀 子
荀子--明分使群
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 组合工作”。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组织问题的探讨,集中在《荀子》一书 中。在荀子看来,人类结成社会群体,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 夺。 荀子指出:“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无分义,则一妻一妾而乱。” 在荀子看来,圣王所以制礼以分之,是籍此“养人之欲,给人之术,使欲 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把划分各人的等级地位职 分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根本原则,没有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了分, 人类社会组织就可以良性运转了。最后,“分”是社会达到有序化控制的 标志。荀子认为,职务划定了,民众就不会谋求其他职位;等级确定后, 社会秩序就不致混乱。这样,从大臣百官到平民百姓无不是终身之后,才 求安居;有了真才实学之后,才敢出仕谋官。民风日渐纯朴,人人各得其 所。“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重视人才能力素质分析的先哲。他从管理人 员具备的知能力、言能力和行能力上作比较分析,将他们分为五类人:庸 人、士、君子、贤人和大圣。从荀子对管理人员梯次能力的纵向和横向比 较分析中,对中国古代先哲论述的管理能力素质种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管理目标 “强者必治(社会 安定) ,治者必强; 富者必治,治者必 富;强者必富,富 者必强,强必王 (天下统一)”。 其中,富、强 是近期目标,治、 王是远期目标。
管 子
富国富民思想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 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要富国 富民,惟有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关键是不夺农时,因为农民出于牟利的动机自己 会想办法去发展生产的。 国家怎样做到“不夺农时”呢?方法是善于管理经济。“天下不患无财,患无 人分之”。所谓“分”就是善于安排和调节各种物质经济活动,善于分配社会劳动 力和生产资料于各生产部门。“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惟圣人为善 托业于民”。 《管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特别是封建君主的偏好对于 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他说,“一人之治乱在其 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 好恳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 则女工靡”。 要善于管理经济,就必须懂得并遵循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管子》曰:“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治而未必 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所谓“常道”、“常法” 均指客观经济活动的知识和经验。违背客观规律的经济管理 活动则是妄举,“妄举者事不成,起功不立”。
孙 子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 《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 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 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孙子兵法》也对领导能力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孙子曰:“将者, 智信仁勇严”,认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这五个方面的领导能力与道德 修养。智者,源自文库聪颖而有智慧,遇事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与及时而合 理的决定;信者,即信赖下级并能获得部下信任;仁者,即体贴、爱护 下级,时刻把下级挂在心上;勇者,即有勇气,有魄力,处事果断,雷 厉风行;严者,即遵守法纪,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