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 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管理理论历史演进
30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成功不完全取 决于个人的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 者要能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 尽管这些原则是在20世纪初提出的,但 仍然是当前管理理论和研究的基础,现 代管理学家如汤姆 彼得斯(Tom Peters)仍然继续大力赞扬这些原则。
精品文档5中中国国早期期管管理理思思想想11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道天地将法22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子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33人才管理思想德才兼备的标准精品文档6中中国国早期期管管理理思思想想44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孙子
管理学基础
1
第二章 管理理论历史演进
12
(2) 搬运生铁实验
实验背景
1898年,泰勒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 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搬运生铁 块实验是在这家公司的五座高炉的产品搬运班组大约 75名工人中进行的,由于这一研究改进了操作方法, 训练了工人,其结果使生铁块的搬运量提高3倍。
原来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 12T
20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 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 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 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 ,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 ,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 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 是130件。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 润。
织》。
“所有以办公室形式出现的组织遵循着 这样一个等级原则,那就是:每一个低级别 的办公室都受控并受监督于高一级的办公 室.”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李登军(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山东青岛26603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旺盛的生命力和很高研究价值。
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许多缺点,因此要正确看待,取精去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管理哲学;中西方比较中国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管理哲学,体现在中国历史上各行业及各类书籍中,例如九流十家、医道、养生等等。
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治国、治军的精髓所在,也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
本文首先探讨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哲学,分析和总结了其内涵和特征,并说明了这种管理哲学的优缺点。
最后,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哲学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作比较,分析论述不同之处,希望可以科学的做到取精去糟。
这有利于让传统的管理哲学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管理实践。
1、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内涵与特征第一、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富于智慧。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炼出的理论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也有论者从宏观现象上来理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简要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且富于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 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 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 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 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 廉,刚而塞,疆而义”。 “九德咸事,俊义为官”,则“百僚师师, 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代的土地制度由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已经 转化成以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 国有制度。 商代的财政制度,就是诸侯百姓对商王的 贡纳制度,诸侯百姓的财富则直接来源于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对奴隶奥动的剥削。 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比以前创造 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许多产品得以转化 为商品。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所谓“行法”,即实行法治。 对于法治得认识,孔子曾说过“齐之以刑”, “齐之以礼”。(《论语· 为政》)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 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 也”。(《孟子· 里娄》) 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 法仪》) 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 不国。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商王是商王朝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总代表,在其之 下,由许多新旧贵族,包括附庸于商王朝的方国 诸侯,组成比夏代更为庞大和完备的行政通知机 构。 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 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权利机构 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 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 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 点。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礼记· 礼运》)。
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趋势范文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教学内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等发展我国管理思想及理论发展管理发展的趋势及特点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管理思想及实践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实践:1、长城——系统思想的运用2、对策思想——田忌赛马3、经营管理思想——孙子兵法范蠡大商人4、人事管理思想——选才用人艺术5、以人为本思想中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的特点是着重于对人类精神文明的研究。
从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管子等诸子百家起,他们在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反复论述的主题就是人的本性以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他们提出“三纲”、“五常”,作为处理个人和国家、社会、家庭及其他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对数千年超稳定组织起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东南亚影响很大。
儒家文化成为热门。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宏观治国学: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货币、漕运驿递……微观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1.顺“道”:经济规律“守常、守则、循轨”2.重人:得人才、求贤、重贤(1)重人心向背: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
(2)重人才归离: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上下不和,虽安必危”(管子)求和的关键在于当权者,只有当权者严于律己,严禁宗派,不任私人,公正无私,才能团结大多数。
《管子》提出“无私者容众”。
4.守信:信用是人类社会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是国家兴亡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
5.利器: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刀不误砍柴工。
“实业报国”6.求实:即要“守正”,“过犹不及”,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因时而动,不法常可,事异而备变。
7.对策:要统筹谋划,研究对策,以智取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8.节俭:孔子、墨子“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
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
9.法制:法术势法家和《管子》推出一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法制、市场法制等。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思想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
战争是社会历史的特殊现象,战争的管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的政治管理的一种特殊手段。
人们在战争实践中逐步认识战争,由局部的具体的战争组织、指挥、谋略、计划等各方面的管理经验提高到理性的认识。
如战国初期“将”、“相”的分工,促使军事管理学家和军事管理思想家的成长,也适应各大奴隶主之间相互吞并斗争和管理精细化的需要。
于是很多军事管理思想家开始想方设法搜集并整理各种战争纪实和军事管理名言。
这些军事管理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管理思想流派,及中国兵家管理思想。
一、思想内涵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精华,它是历代军事家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兵家的管理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
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 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等等。
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现代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中国兵家管理思想在主体思维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特点:(1)不是着眼于个体,而是着眼于管理的整体系统。
浅谈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影响
浅谈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影响摘要:对于历史,我们要传承。
正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经典思想一样,儒家学说的管理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人的存在的完善发展和推进有道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人类始终在求索和践履的一个关于如何管理自身的永恒问题。
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自我主动认识和实践中,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更新递进的社会活动,因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既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也不可能一经形成而不再变化,它将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并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更新。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这一问题认识实践的丰富智慧的结晶。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对此具有很深的认识。
从儒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说,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
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
本文从儒家管理思想的定义、儒家管理思想的特点、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国儒家在管理思想史上的贡献以及儒家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这五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
对这三个方面儒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智慧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智慧》前言社会在进步,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管理学也在不断地进步。
由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愈趋复杂,管理上应用的各种知识和方法也越来越多,于是,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论对指导管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现代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等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很难提高各种管理的成效。
众多的实践证明,现代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管理哲学素养。
汉语中的“哲”字与“喆”、“嚞”通,本意是“智慧”,更全面的解释是“聪明”、“贤明”。
从汉语字意上讲,哲学就是赋予人们聪明、智慧的学问。
源自古希腊文philosophia的“哲学”一词,由“爱”与“智慧”组成,即“爱智慧”之意。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人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高度概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管理哲学就是运用哲学思想对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观察、研究的一门边缘学科。
管理哲学最早的发祥地在中国,古代最丰富和最卓越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思想产生于中国。
早在公元前1200年的周朝,中国就有了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周礼。
而当西方的柏拉图正在构思奴隶制理想世界时,中国的孔子及其弟子们已经在构思大同世界了。
中国古代一直是世界学习的榜样,我们不乏成功深刻的管理思想。
虽然系统的管理理论首先出现于现代西方,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不仅为一些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家所推崇,而且也被广泛运用于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许多方面,都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痕迹。
区别在于,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趋向于宏观,对国家治理、政府调控和行政管理的指导意义更为直接,而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则趋向于微观,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意义更为直接。
固然,我们不能一味尊古泥古、抱残守缺,但一味地批祖怨祖、以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对待前人的遗产也是错误的。
日本的管理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其实这样的说法不完全对。
日本的管理之所以比较成功,关键在于日本人引进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后,培养其国民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精神,而且善于运用某些哲学思想去指导管理。
管理思想史
•
二、英国工业革命后管理思想的延伸 安德鲁· 尤尔是管理教育的先驱,许多工厂的 管理人员都是尤尔的学生。尤尔在管理方面的主 要著作是1835年出版的《制造业的哲学》。查尔 斯· 巴比奇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巴比奇 制定了一种“观察制造业的方法”;他进一步发 展了亚当· 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在劳资关系 方面,提出了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度。 威廉· 杰文斯在管理思想方面有和大贡献,是第一 个研究劳动强度和疲劳关系问题的人。
• 第二讲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5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中国 历代都有着至今看来仍不失其价值的管理实践,长期的管理实践产生 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本章的基本内容:《管理思想史》第二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 内容 一、关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法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 个范例;文景之治使国家出现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万里长 城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的高 超水平,体现了工程指挥者所具有的高度管理智慧;都江堰等大型水 利工程,将防洪、排灌、航运综合规划,显示了我国古代工程建设与 组织管理的高超水平;丁谓主持的“一举三得”皇宫修建工程堪称运 用系统管理、统筹规划的范例。
•
(二)孔子的管理思想 1.“为政以德” 的治国思想。 2.举贤才的用人之道。 3.和与中庸的管理哲学。 4.以信为本的生存法则。 (三)商鞅的管理思想 1.“教民耕战”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3.论功封爵的吏治准则。 4.综合治理的管理手段。
•
(四)孙子的管理思想 1.“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2.预测与决策关系全局。 3.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4.人的因素决定胜负。 5.唯民是保的战争基点。 (五)管子的管理思想 1.“天地为心”的心术论。 2.“自利”的人性观。 3.民富与国富相同一论。 4.“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5.“与时变”的创新精神。 6.诚信者获益的管理思想。 7.德能兼备的标准。
国学常识 - 什么是法家——法家介绍国学经典
国学常识 - 什么是法家——法家介绍国学经典前言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出了多种学派,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思想流派。
本文将重点介绍法家,探究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
什么是法家?法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著名的法家三杰:韩非、商鞅、李斯。
以《韩非子》、《商君书》、《吕氏春秋》、《管子》等经典著作为代表。
在法家看来,社会的治理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问题,只有科学而严谨的治国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
法家思想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出以法治国,主张依法办事,对违法者严惩不贷,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
法家经典《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作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末到公元前二世纪初。
全书共有五十五篇,主要是韩非的思想杂言,反映了法家思想的最高水平。
《韩非子》不仅主张法治,而且学术多元,所涉及到的领域很广泛,兼及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
《商君书》《商君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所著,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主要介绍了商鞅在秦国推广法治的经历和思想,阐述了制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全书共分八篇,包括“律疏”、“新序”、“春秋世家”、“惠施”和“小议”等五个篇目。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战国时期的经学家吕不韦所撰写的一部全面阐述儒家学说的经典。
虽然是儒家经典,但其中既包括儒家思想又包涵了一些法家和道家的思想。
与其他儒家经典不同的是,《吕氏春秋》对法家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管子》《管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商鞅施行法制变革后,吴起、鬼谷子等人继续发扬光大法家思想的代表著作。
全书共十九篇,包括地理、军事、政治、民生、经济等领域的内容。
《管子》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处于很高的地位,较好地展现了法家思想脉络和风貌,被誉为“法家经典之祖”。
法家思想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刑峻法,以振于邦”。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料
中国历史上管理思想最具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资料
1.儒家:仁义礼智信(核心);代表人物:孔子、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注意:孟子的性善论与之后学习人性假设理论中麦格雷戈的Y 理论观点相贴近,而荀子性恶论则与麦格雷戈的X理论相贴近。
2.道家:无为而治(核心);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注意:无为而治强调不过多的干预,顺其自然,与之后学习的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中的自由放任型相贴近。
3.法家:法治(核心);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有效的法”取决于二因素:术即正确的管理方法与势即管理者权威)、李斯
4.商家:乐观时变即注重市场的变化(核心);代表人物:范蠡、白圭(治生之祖)
5.墨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核心);代表人物:墨子。
中外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
(1)计划
所谓计划,概括地讲,它的含义是;为了未来的目的而把组织体的各种活动统一起来,为了相互调节而具体地规定经营目的、制定政策、决定经营计划、选择标准程序。
(2)组织
这里说的组织是为形成和维持组织体而进行管理的一个因素,是指组织体结构的合理形成。因此,组织职能就是组织化的职能,它意味着有效地形成和维持组织体的结构。
它尤其充分地证明,在企业的上层经营者的职能中,管理职能是多么重要。
4、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根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长期的管理实践。总结出十四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
(1)劳动分工。
(2)权威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链。
(10)秩序
第二节
人类长期的管理实践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而早期的管理思想和近代管理理论萌芽则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建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就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国内外一般认为最早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它包括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等理论。
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虽然对管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后来的学者普遍认为该理论也存在下列一些局限:
1、组织原则过于抽象,对从事管理实务的管理人员帮助不大,同时,某些组织原则之间互相矛盾。
2、经验成份居多。理论基础不坚实。
3、着重于正式组织及作用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以及对“人性”的研究。
在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方面,古人在处理部落事务、组织狩猎、生产、战争,分配劳动成果和战利品等方面,已出现了简单低级的民主管理。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国家的出现,原始社会的民主管理逐步让位于阶级的政治统治,管理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宗教团体等服务。如中国的秦始皇建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设立了一整套以三公九卿为主的行政管理机构。再如古罗马帝国则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二世纪统治了欧洲和北非广阔的领域。由于古罗马在组织上实行有利于分权、委派和协调的改革,从而成为组织效率很高的庞大帝国。
管理思想史
1、古埃及人在管理中已有了萌芽状态的(管理咨询制度)、(例外原则)和(授权)等思想。
2、被称为“工厂制度之父”的人是(阿克莱特)。
3、第一个在非工业组织中推广科学管理思想的是()4、最早将管理与经营相区分的管理思想家是(法约尔)。
5、知识管理的两个直接目标是(知识共享)、(知识创新)。
6、文化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和(激励功能)。
7、文化管理的激励方式是以(塑造企业文化)为主。
8、泰勒的科学管理所采用的实验主要包括(搬运铁块实验)、(金属切削实验)和(铁锹实验)。
9、最早从事疲劳研究的管理思想家为(吉尔布雷斯夫妇)10、霍桑实验得出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领导要改变(领导风格)以提高士气。
1.希腊历史上从公元前11 世纪到前9-8 世纪因荷马史诗而习称_(荷马时代)。
2.(古罗马)国家第一个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
3.威尼斯造船厂中,政府与工厂的关系是(控制与授权经营)的关系。
4.资产阶级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的。
5.(泰勒的科学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巴贝奇思想的延伸和结果。
6.谢尔顿的管理哲学的基本原则认为:作为工业部分的管理,分为三个部分:经营职能、(管理功能)、组织职能。
7.奥尔德佛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人的需要主要是:(生存、关系、发展)。
8.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选择领导模式的理论,即(连续统一体理论)。
9.决定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和根本因素是(竞争优势)。
10、(法家)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人的认识同对人的管理,在许多方面,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与西方的某些管理思想相吻合的。
1.(阿奎那)被称为“神学之父”,著作《神学大全》,认为宇宙是按等级的阶梯来安排的。
2.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
3.萨伊指出:(企业家)是生产力的第四要素。
4.最早研究分工的是(詹姆斯.斯图亚特)。
5.甘特重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应用。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管理学原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历史渊源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五行相克理论是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他应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封建王朝的兴盛更迭。
这里的“五行”指的是()。
A.东西南北中B.金木水火土C.上下左右中D.前后左右中正确答案:B2、孔子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这反映的是孔子的()管理思想。
A.修身B.行仁C.举贤D.中庸正确答案:C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是老子阐述的()管理法则。
A.无为而治B.利人利己C.辩证统一D.谦逊处下正确答案:C4、“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是老子阐述的()管理法则。
A.身体力行B.以身示范C.道德感化D.无为而治正确答案:D5、以商鞅、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其管理方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的特点是()。
A.重法治,崇强力B.重法治,崇和谐C.重法治,崇道德D.重法治,崇仁义正确答案:A6、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
A.义气B. 法律C.和气D.伦理道德正确答案:D7、我们都熟知两句话:"三个和尚没水吃"和"三个奥皮匠,赛过诸葛亮"。
从管理的角度看,这两句话说明()。
A."三个和尚"缺乏团队精神,各自为政;"三个奥皮匠"则正相反。
B.管理需要充分广泛的沟通,才能形成一致意见,去实现目标。
C.由于要素组合在一起的特定方式不同,从而造成了要素间配合协同关系的差异和不同的结果。
D.人虽然有主观能动性,但如果在集体当中缺乏领导,这种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也就会造成人浮于事。
正确答案:C8、下面()一本关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著作被外国管理者广泛地应用,特别是美日两国的管理者们。
A.三国演义B.孙子兵法C.周礼D.资治通鉴正确答案:B9、下列不是老子的管理思想的是()。
A.道法自然的政治管理思想B.有私、有欲的任性理念C.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D.知己知彼的智慧正确答案:D10、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
老子—无为而治
老子是先秦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着深邃的哲学思 想,而且也包含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的社会及国家管理思想。 诸如“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等许多思想对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 影响。
商鞅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1. 建立“奖励勇战”激励机制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废除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主张按军功大 小给予一定的社会地位,奖励在战场上立 功杀敌的人。 2.建立奖励“耕织”绩效指标体系 农业社会时代,国家的富强只能依靠农业 的发展,冷兵器时代,要想打胜仗必须要 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因此,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奖励耕织。 3.趋利避害的人性假设思想 商鞅认为人性好利恶害,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到处都会充斥着互为利用,求一己私 利的现实。因此,商鞅变法实行“令民为 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的制度
荀子
荀子--明分使群
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对人员及事物进行有效的 组合工作”。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组织问题的探讨,集中在《荀子》一书 中。在荀子看来,人类结成社会群体,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就会发生争 夺。
荀子指出:“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无分义,则一妻一妾而乱。” 在荀子看来,圣王所以制礼以分之,是籍此“养人之欲,给人之术,使欲 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把划分各人的等级地位职 分作为人类社会组织的根本原则,没有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了分, 人类社会组织就可以良性运转了。最后,“分”是社会达到有序化控制的 标志。荀子认为,职务划定了,民众就不会谋求其他职位;等级确定后, 社会秩序就不致混乱。这样,从大臣百官到平民百姓无不是终身之后,才 求安居;有了真才实学之后,才敢出仕谋官。民风日渐纯朴,人人各得其 所。“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墨子
墨家学派主张平等和兼爱,他们代表劳动者的思想,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学派认为,每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在工作中团结合作;要维护个人劳动的 权利和劳动所得的成果;应该随时对工作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明智的改革。
一、“兼相爱、交相利”与现代管理“双赢”理念的人际关系管理思想 “兼相爱”其本意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如果真正出现了
管理目标
“强者必治(社会 安定) ,治者必强;
富者必治,治者必 富;强者必富,富 者必强,强必王 (天下统一)”。
其中,富、强
是近期目标,治、 王是远期目标。
管子
富国富民思想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
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要富国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反映的就是汉代以后,中 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将儒学视为经世致用的必修课。原始儒学是以伦 理为中心,政治伦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维有一个由自我管理(修 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的逻辑轨迹,而且还有独具中国管理特色的 终极目标设计——“大同”的社会构想。一言以蔽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 精神是“信仰仁义,主张以同情忠恕来追求至善。体悟天地生万物的仁心, 奋然兴起发挥生生不已的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完成实现,而是连 同一切人群,与一切万有的生命都一起要在雍容恢宏的气度中完成实现。”
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 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 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 然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此 之外,无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一是“治”,指管理者要积极进行管理,而不是不管理;二是要求管理者尽量减 少管理活动,就像烹饪小鱼一样,翻动多了,小鱼就会烂。道家的无为管理实质 上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 管理效果。
富民,惟有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的关键是不夺农时,因为农民出于牟利的动机自己
会想办法去发展生产的。
国家怎样做到“不夺农时”呢?方法是善于管理经济。“天下不患无财,患无
人分之”。所谓“分”就是善于安排和调节各种物质经济活动,善于分配社会劳动
力和生产资料于各生产部门。“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惟圣人为善
墨子所谓“高贵而有智慧”的管理者,其“高贵”,不在于 “出身”高贵,而在于职位高贵,只要有才能就加以推举选拔, 给予高官厚禄,委派以处理政事的重任,给予决断事理、 发布命令的权力。这里,体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用 人才”的可贵思想。
谢谢!
小组成员:肖冰婕,仲晏祯, 罗丹,卢静,陈凤芳 祁振宇,黄少伟
“天下兼相爱”的局面,“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 能慈孝”,这样,天下就能得到治理,就会出现太平盛世。
墨子所主张“交相利”的思想,直接针对并批判当时财富分配不均的社会弊端。 二、“无为而治”的政府管理思想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政府努力的为国家,百姓营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制度,从而让整个社会平稳,和谐,这就是“小 政府,大社会”思想的体现。 三、尚贤使能的人事原则
中国历史上在管理思想上 最具代表性人物
小组成员:肖冰婕,仲晏祯, 罗丹,卢静,陈凤芳 祁振宇,黄少伟
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 荀子
老子 孙子
商鞅 管子
墨子
孔子
孔子-- “人本思想”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以仁为核心,以礼 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孙子
孙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思想和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他的传世之作《孙子兵法》中。国外的许多大学师生和企业家们都把 《孙子兵法》作为管理著作来研读。“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 谋” 、“必以全争于天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民是保” 等思想至今仍为管理者们所运用。
《孙子兵法》也对领导能力作过比较系统的阐述。孙子曰:“将者, 智信仁勇严”,认为一位领导者必须具备这五个方面的领导能力与道德 修养。智者,即聪颖而有智慧,遇事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与及时而合 理的决定;信者,即信赖下级并能获得部下信任;仁者,即体贴、爱护 下级,时刻把下级挂在心上;勇者,即有勇气,有魄力,处事果断,雷 厉风行;严者,即遵守法纪,赏罚分明。
托业于民”。
《管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特别是封建君主的偏好对于
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和作用。他说,“一人之治乱在其
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则民
好恳草莱,主好货则人贾市,主好宫室则工匠巧,主好文采
则女工靡”。
要善于管理经济,就必须懂得并遵循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管子》曰:“治民有常道,而生财有常法”,“治而未必 富也,必知富之事,然后能富”。所谓“常道”、“常法” 均指客观经济活动的知识和经验。违背客观规律的经济管理 活动则是妄举,“妄举者事不成,起功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