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课件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 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早期中外经贸交往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销远 西方 到了汉代,丝绸生产已高度发达 两汗时代,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大的威胁——匈奴已经衰弱西迁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
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 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
航线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政机构,以确保 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 渤海直达天津再转入大都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早期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三)早期中外经贸交往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一)陆路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最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销远 西方 到了汉代,丝绸生产已高度发达 两汗时代,张骞出使西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丝绸之路最大的威胁——匈奴已经衰弱西迁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一)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资源、倾销
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是一个海域辽阔的国家,有18000千米的海岸线及5400个大小 岛屿
在秦汉之际,中国通往朝鲜、日本的东海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汉武帝时期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由此开辟了南海——印度洋
航线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唐朝政府贸易措施
(1)在西部广大地区设立完整的军政机构,以确保 丝绸之路的安全 (2)设立驿馆以利旅行 (3)征收陆路贸易税务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宋代同西亚的大食(今阿拉伯)和 东南亚的三佛齐以及高丽、日本等国贸 易尤为密切。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越广州港,跃 居全国第一大港
港口增多,设置“市舶机构”
中国对外贸易起源与发展
元代的对外贸易
元朝政府开辟南北航线,由江苏太仓浏河入海,往北经黄海、 渤海直达天津再转入大都
第一章 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第一阶段(1949—1956年)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确定了 “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第二阶段(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以后,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 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36
1.4.2改革开放与对外经贸体制改革
思考题1:为什么说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是对外开 放的巨大推动力。
(五)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2014年 中国铁矿砂、大豆和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了13.8%、 12.7%和9.5%,进口价格分别下降22.5%、5.9%和5%。 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在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 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进口成本,节约了外汇支出,提高 了进口效益。全年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下降3.3%,而出 口商品价格指数仅下降0.7%,贸易条件连续三年改善。
24
25
26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进一步改善
装备制造业成为出口的重要增长点。201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 3.7%,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56%。装备制造业依靠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开 拓国际市场,电力、通讯、机车车辆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10%以上。 纺织品、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增长5%。
第四步:开放沿海地区——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 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环勃 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区。 1988年海南省成为经济特区, 1991年上海浦东也成为对外 开放区。
第五步:开放内地——开放 内地和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浦东新区
内地各省会 特点:沿海地区由点到线到面,从南到北,从东到西, 以沿海开放城市为重点的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 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件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概况
(一)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开拓时期 (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时期 (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衰落时期
第一节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三、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点
中国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具有以下一些不同于资本主义对外 贸易的特点。 (一)建立在封建社会手工业基础上的以丝织品和陶瓷品为主要 商品的出口贸易 (二)建立在封建社会以“天朝”自居理念基础上的朝贡贸易方 式 (三)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要求的垄断和集中的外贸管理 制度 (四)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非常 缓慢
(三)对外贸易交换不等价和长期入超 中国出口商品以原料性农副产品和矿产品为 主,附加值低,而进口则以消费性工业制成 品为主,附加值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与交换 中处于不利地位。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列强 凭借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管理的控制,肆意扩 大中国进口工业品和出口原料产品之间的价 格剪刀差,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残酷的掠 夺和剥削。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 1. 进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列 2.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居于世界前列 3. 外汇储备为世界最多的国家 4. 外贸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对外贸易
(二)世界外贸强国的基本特征 综观世界外贸强国的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世 界外贸强国,应具备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经济高度发达,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 2. 对外贸易对世界外贸影响力强 3. 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4. 有很强的国际经营能力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四)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于资本主义列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英国、日 本、美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列强。自18世 纪以来,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到19世纪30年代 初期,英国占中国对外贸易份额的80%左右,居于绝对优势 地位。19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进口货物额的80.6%来自英 国,出口货物额的82%也输往英国。1868年英国占中国对外 贸易的比重降至70%。1888年英国对华直接贸易(不包括香 港转口)占贸易总额的1/4。居于第二位的是美国。1845至 1860年,美国对华出口增加了近3倍。除英美两国外,其他 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小。
对外贸易【PPT课件】PPT课件

對外貿易出現原因
_專_業_化_引_致_貿_易。各國專門製造某類產品或提供某 2 種服務,生產效率便會提高,產量也會增加。但由於
全球_總_產_量_增_加_了_,_各_國_之_間_便_有_更_多_產_品_供_互_ 相_進_行_貿_易_。_舉_個_例_子_,_加_拿_大_地_域_遼_闊_,_可_耕_地_ _多_,_種_植_穀_物_比_香_港_便_直_得。多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香港特區政府嘗試在各方面支持工業和貿易。例如 _政_府_著_手_改_善_基_礎_設_施_,提_高_產_品_質_素_和_工_人_的_生_產_力_。政府也協助出 口商尋找新的市場,_使_市_場_多_元_化,並鼓勵製造商發展新產品,__使_產_品 _多_元。化 自從我國在七十年代採取開放政策以來,本港的_轉_口_貿_易已成為重要的
7. 香港的自由貿易政策具有吸引力,加上較少進出口條例、 稅制簡單,稅率低,外商都願意前來投資。
香港的貿易類型
進口貨品
香港有一些貨品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才可滿足需求,其中包括 (a)香港不能_生_產_的_產_品和(b)__工_業_原。料 香港的進口貨品可分為三大類:
1._原_料_和_半_製_成_品 佔1995年香港的進口貨品中的_36_%,是香港工廠生產過程 中的必需品,包括__紡_織_業_用_的_布、疋__電_子_業_的_半_導、體_ 集_成_電_路_和_其_他_零_件,還有__鋼、鐵__塑_膠_材、料__鐘_錶_零等件。
促使香港成為 國際貿易中心的因素
1. 香港有一個_穏_定_的_政_府,其實行的自由港政策和不設外匯 管制吸引了不少外商前來投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仍會 奉行_自_由_貿_易_政_策,維持本港的自由港地位。 2. 香港位於我國的南端,是一優良的_轉_口_港,從_內_地_輸_入_貨 __品_,_再_轉_運_往_其_他_國,家十分便捷。與亞太區進行貿易, 十 分方便。 3. 香港的基本建設完善,有良好的天然港口、_海_、_陸_、_空_交 __通_都_很_發。達此外,__銀_行_、_財_務_等_服_務_亦_受_支_援_貿_易_活。動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概论PPT课件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
2021/1/25
-
1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 时期(1958-965)
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对外经济贸易任务 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 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的进口,保 证进出口物资的平衡。
2021/1/25
-
11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 械设备的比例达52。5%
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 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 产品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 出口。
2021/1/25
-
14
“八五”期间,我国贸易伙伴由1990年的173个国家和地 区增加到1995年的2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进出口最大的 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台湾省, 德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英国。
2021/1/25
香港地区
日本
美国
台湾省
德国
韩国
俄罗斯
新加坡
意大利
外贸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
2021/1期(1977-1996)
根据十二大确定的总任务,这时期我国对 外经济贸易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国内产品进 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积 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特 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努 力加以消化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生产建 设事业。
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承担了组织内外 物资交换,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 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 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斗争,迅速建立起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 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 争等任务。
2021/1/25
-
10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 时期(1958-965)
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对外经济贸易任务 是有计划地组织有关物资的出口,以保证 国家建设所必需的设备和器材的进口,保 证进出口物资的平衡。
2021/1/25
-
11
四、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 行对前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 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至1957年,生产资料进口比例已高达92%,其中机 械设备的比例达52。5%
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到1957年,重 工业产品占24。3%、轻工业产品占22。7%、农副 产品占53%,除了这些,还增加了许多工业产品的 出口。
2021/1/25
-
14
“八五”期间,我国贸易伙伴由1990年的173个国家和地 区增加到1995年的2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进出口最大的 十个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台湾省, 德国,韩国,俄罗斯,新加坡,意大利,英国。
2021/1/25
香港地区
日本
美国
台湾省
德国
韩国
俄罗斯
新加坡
意大利
外贸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
2021/1期(1977-1996)
根据十二大确定的总任务,这时期我国对 外经济贸易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国内产品进 入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积 极引进一些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技术,特 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先进技术,努 力加以消化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的生产建 设事业。
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承担了组织内外 物资交换,帮助调剂供求和稳定市场物价,扶 持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发展,争取 所需物资的进口,支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斗争,迅速建立起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经济 关系,开展突破帝国主义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斗 争等任务。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PPT参考

自1943年至1947年,每年进口的机器设 备从没有超过进口总额10%。洋纱、洋布、洋 油等洋货充斥中国市场,严重打击了民族经济 的发展。
2021/3/10
授课:XXX
9
3、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主要集中于英、日、美、德、法、俄。鸦 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 对外贸易 中占80%以上。一战后,日、美跃居第一和第 二位。二战后,美国居垄断地位,中国从美国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 51.2%,向美国出口占出口 总额的57.2%。
清朝——1685年,清政府限定广州、漳州、 宁波和云台山为对外通商口 岸;
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为通商唯 一口岸。
海关是管理对外贸易的唯一机构。
2021/3/10
授课:XXX
5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1、长期以官方贸易为主导 2、相对主动 3、开放程度小 4、传统贸易优势产品主要以陶瓷、茶叶、纺
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
2021/3/10
授课:XXX
12
(二)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建立
1、没收官僚资本对外贸易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果夫、立夫兄弟)四大家族垄断的官僚资本 对外贸易。
2、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在原各解放区外贸企业的基础上建起由中央 领导的国营外贸企业。
2021/3/10
授课:XXX
25
不仅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 边贸易稳步增长,与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 (地区)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南非、巴西、智 利等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2003年至2006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 有变化。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 美国和欧盟位居第二、三位;2004年至2006 年,贸易伙伴位次则为:欧盟、美国、日本, 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 的进口来源地;2006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 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7亿美元和 2073亿美元。
2021/3/10
授课:XXX
9
3、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主要集中于英、日、美、德、法、俄。鸦 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英国在中国 对外贸易 中占80%以上。一战后,日、美跃居第一和第 二位。二战后,美国居垄断地位,中国从美国 进口占进口总额的 51.2%,向美国出口占出口 总额的57.2%。
清朝——1685年,清政府限定广州、漳州、 宁波和云台山为对外通商口 岸;
1757年,清政府限定广州为通商唯 一口岸。
海关是管理对外贸易的唯一机构。
2021/3/10
授课:XXX
5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1、长期以官方贸易为主导 2、相对主动 3、开放程度小 4、传统贸易优势产品主要以陶瓷、茶叶、纺
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建立。
2021/3/10
授课:XXX
12
(二)中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的建立
1、没收官僚资本对外贸易 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果夫、立夫兄弟)四大家族垄断的官僚资本 对外贸易。
2、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在原各解放区外贸企业的基础上建起由中央 领导的国营外贸企业。
2021/3/10
授课:XXX
25
不仅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 边贸易稳步增长,与印度、东盟等周边国家 (地区)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南非、巴西、智 利等国家进出口也保持良好增势。
2003年至2006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位次略 有变化。2003年,日本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 美国和欧盟位居第二、三位;2004年至2006 年,贸易伙伴位次则为:欧盟、美国、日本, 美国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日本是我国最大 的进口来源地;2006年,中欧、中美和中日双 边贸易额分别为2723亿美元、2627亿美元和 2073亿美元。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ppt课件

21C第二个十年的中长期规划:2011-2015,为实现 创新经济打基础,在增长速度上压低;2015-2020, 在依靠创新经济而非能源、原材料出口的基础上保 5%,增6%
2020年目标:
跻身世界前5强(PK掉德、英):美国(3.1-3.2亿人 口),中国(13亿人口),日本(1.27亿人口),印度 (13亿)
有的国家,不违约是不可能的。紧缩财政导 致政治和社会动荡——希腊债务重组(违 约)——下一个是谁?——涉及银行?—— 是否注资?——政府能否负担?
关键是问题怎么出现?
完整版ppt课件
18
可能性一:希腊违约,9月挺过去,但是12月? 一旦无序违约,发生挤兑,将会传导至西班 牙等国
可能性二:欧洲央行(ECD)购买危机国家的国 债,长期低收益率、高价格,能否持续;德 国的央行会不愿意继续买单
完整版ppt课件
32
公共基础设施、住房的建设
以前重在社会保障、人均收入;将基础设施延 后(贪污腐败)
2018年世界杯契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金融体系提高效率,风险防范 引进外资
完整版ppt课件
33
挑战
投资:有钱人买外国不动产 外贸和内需下降 财政赤字,主权债务占GDP的10%——引
完整版ppt课件
13
欧美等国的主权债务 危机
——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记 录,2011.9.17-9.18
完整版ppt课件
14
欧债危机
欧洲债务陷阱
欧洲GDP增长率长期<2%,短期1%,甚至是负增长 基本赤字上升。欧债危机,是福利的原因吗?
基本赤字(剔除利息)
须支付巨额利息:无法低利率(德对通涨敏感)
林桂军,孙玉琴. 中国对外开放思维定式 的稳定性. 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2期
2020年目标:
跻身世界前5强(PK掉德、英):美国(3.1-3.2亿人 口),中国(13亿人口),日本(1.27亿人口),印度 (13亿)
有的国家,不违约是不可能的。紧缩财政导 致政治和社会动荡——希腊债务重组(违 约)——下一个是谁?——涉及银行?—— 是否注资?——政府能否负担?
关键是问题怎么出现?
完整版ppt课件
18
可能性一:希腊违约,9月挺过去,但是12月? 一旦无序违约,发生挤兑,将会传导至西班 牙等国
可能性二:欧洲央行(ECD)购买危机国家的国 债,长期低收益率、高价格,能否持续;德 国的央行会不愿意继续买单
完整版ppt课件
32
公共基础设施、住房的建设
以前重在社会保障、人均收入;将基础设施延 后(贪污腐败)
2018年世界杯契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金融体系提高效率,风险防范 引进外资
完整版ppt课件
33
挑战
投资:有钱人买外国不动产 外贸和内需下降 财政赤字,主权债务占GDP的10%——引
完整版ppt课件
13
欧美等国的主权债务 危机
——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记 录,2011.9.17-9.18
完整版ppt课件
14
欧债危机
欧洲债务陷阱
欧洲GDP增长率长期<2%,短期1%,甚至是负增长 基本赤字上升。欧债危机,是福利的原因吗?
基本赤字(剔除利息)
须支付巨额利息:无法低利率(德对通涨敏感)
林桂军,孙玉琴. 中国对外开放思维定式 的稳定性. 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2期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 中国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三)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四)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
新中国成立,我国立即废除了帝国主义 在华的一切特权,实行了对外贸易统制,从 没收外贸中的官僚资本、建立国营对外贸易 企业以及改造私营进出口业务三个方面着手, 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体制。但其经 历了面对国际封锁和国内政治运动的艰难时 期。
同时,北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 政策措施,确立了“利用外资,振兴实业”的经 济方针,并增开商埠,以开放促发展;鼓励进口 替代,发展出口贸易,积极争取关税自主,积极 争取收回租界、废除领事裁判权,提高了中国对 外经贸活动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方 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力,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开 拓了一定空间。
二、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海上丝 绸之路的兴起
(二)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元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唐代陆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唐代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
时期,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成为中 外科技交流的媒介和桥梁。中国的纸及造纸 术,唐代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在域外更 广泛地传播。同时域外的物质文明如香菇等 农作物新品种也循陆海两路流入中国。
对外贸易额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持续的较快增
长,并基本上保持了进出口平衡,进出口总额从 1950年的11.35亿美元增长到1952年的19.41亿美 元,增长了71%,其中进口额从5.83亿美元增长 到11.18亿美元,增长了92%,两年内几乎增长了 近一倍,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比重 由1950年的0.91%上升到1957年的1.85%。新中 国取得了反封锁反禁运斗争的重大胜利,为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工农业生产力,活跃城乡 物资交流,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ppt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 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的概况
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五世纪,但通常认为中国对外
贸易始于秦朝,兴于汉代。
也有学者说起于西汉
(二)汉朝的对外贸易
贸易国家:先是罗马,后为阿拉伯帝国,还有
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和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对外贸易形成的基本条件有:物质条件(剩余产品)和社
会条件(国家的形成)。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史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 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商西域到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阶段; •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 •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区对外经济关系被日本控制;另一方面中美对外贸易大大发展, 抗战结束到1949年,美国取代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的特征
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所控制
和垄断。
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于帝国主义在中国掠夺
资源、倾销商品的需要。
对外贸易长期逆差和不等价交换。 贸易对象主要集中于少数西方国家。
(五)明朝的对外贸易
贸易国家:东南亚、南洋诸岛、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一带。 对外贸易管理:宁波、广州、泉州设 “市舶司” ,云南
设新的“市舶司” 。
主要人物:郑和, “下西洋” ,使中国成为当时最大的
海上贸易强国。
(六)清朝的对外贸易
先是海禁,经济发展后才有所放松。 先限定广州、漳州、宁波和云台山四处通商口岸,又只留
• 参考文献:浅论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马王君 • 明代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变迁及影响,王丹
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演变PPT课件

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 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 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 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 广州洋货行(十三行)
8
公行制度
• 所谓公行,为了避免行商之间的内部竞争, 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垄断,由行商联合起来, 制定行规13条而设立的行会组织(总商 会)。
5
朝贡贸易制度
• 始于宋朝。 • 什么是朝贡制度?
中国之外的国家派使团将贡品献给中国的 皇帝,皇帝赏赐相应礼物用于补贴使团开 支,同时给予进贡国使团进行贸易的机会。
6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设立粤海、浙海、闽海和江海四个海关。
历史上 海关的 始称
7
行商制度
• 清政府垄断、统制对外贸易的工具。 • 行商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11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20
4.贸易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2006年大陆与10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一览
21
5. 贸易主体深刻变化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对 外贸易的主力军。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年均增长
总值 2661.5 100 5933.7 100
24.2
对外贸易。
8
公行制度
• 所谓公行,为了避免行商之间的内部竞争, 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垄断,由行商联合起来, 制定行规13条而设立的行会组织(总商 会)。
5
朝贡贸易制度
• 始于宋朝。 • 什么是朝贡制度?
中国之外的国家派使团将贡品献给中国的 皇帝,皇帝赏赐相应礼物用于补贴使团开 支,同时给予进贡国使团进行贸易的机会。
6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设立粤海、浙海、闽海和江海四个海关。
历史上 海关的 始称
7
行商制度
• 清政府垄断、统制对外贸易的工具。 • 行商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11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20
4.贸易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2006年大陆与10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一览
21
5. 贸易主体深刻变化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对 外贸易的主力军。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年均增长
总值 2661.5 100 5933.7 100
24.2
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课件(全套)课件PPT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进口额
欧盟 3560
14.4
2112
美国 3245
14.5
1222
中国香港 2680
22.8
155
东盟 1701
23.1
1928
日本 1483
22.5
1946
韩国 829
20.6
1627
印度 505
23.5
234
俄罗斯 389
31.4
403
中国台湾 351
18.3
化
(2)资源、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 品所占比重变化
(三)进出口市场不断拓展
19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 战略,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并将其作为 国家战略予以实施。
(四)对外贸易方式不断创新
改革开放前,只有一般的商品贸易。
改革开放以后,采用了来料加工、来方式.
宋朝 海上贸易图
元朝对外贸易图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第二节 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和发展
一、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建立 (一)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及其对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控制 (二)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 (三)对私营进出口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四)建立社会主义对外贸易
二、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 )
GDP ( 百 万 美元)
7 0 ,0 1 1 ,6 8 0 1 7 ,9 6 0 ,2 0 6 1 5 ,0 6 4 ,8 1 6
6 ,9 8 8 ,4 7 0
5 ,8 5 5 ,3 8 3 3 ,6 2 8 ,6 2 3 2 ,8 0 8 ,2 6 5 2 ,5 1 7 ,9 2 7 2 ,4 8 0 ,9 7 8 2 ,2 4 5 ,7 0 6 1 ,8 8 4 ,9 0 3 1 ,8 4 3 ,3 8 2 1 ,7 5 8 ,6 8 0 1 ,5 3 6 ,4 7 9 1 ,5 0 7 ,4 0 2 1 ,1 8 5 ,2 1 5 1 ,1 6 3 ,8 4 7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PPT课件

05.08.2020
5
2、加工贸易转型
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
低附加值, 价值链低端
05.08.2020
高附加值, 价值链高端
6
3.引进外资 加强外资监管, 规范外资企业行为
05.08.2020
有毒的 “苹果” 谁之过
7
二、课程体系的产生与发展
中苏对外贸易原理
社会主义阵营对外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基础知识
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大力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 础上,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加工 贸易出口,都要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都要减少能源 资源消耗,都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都要提高质量、档次 和附加值。
积极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 包,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扩 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从 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逐步改善贸易 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大国之列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 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05.08.2020
18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
主要由一般贸易和加工贸 易构成
加工贸易是我国第一大贸 易方式
05.08.2020
19
四、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理论角度
1、凯恩斯“吸收法”
Y=C+I+G+(X-M)
X-M=Y-A
A
对外贸易可以调节国民经济比例 关系 2、外贸乘数 外贸出口与投资一样,对GDP起 着倍增的效果
Y(XI) 1 M PSM PM
05.08.2020
20
3、“边干边学” (learning by doin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4.贸易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2006年大陆与10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一览
21
5. 贸易主体深刻变化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对 外贸易的主力军。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年均增长
总值 2661.5 100 5933.7 100
24.2
(1950-1957) 4. b.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阶段(1958-
1965年) 5. c.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6年)
15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 (1978-至今)
1. 1978-1991年探索开放阶段 2.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入扩大开放阶
段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对外贸易。
13
四、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949-至今)
•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1949-1978) •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1979-
至今)
14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1977)
1. 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营的外贸经营。 2. 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不大,增长较快 3. a. 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阶段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11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 演变
1
本章要点
• 了解前清时期的贸易体制(朝贡制度、海 关制度、行商制度和公行制度)
• 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的外贸体制 • 了解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 • 掌握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
提 问: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十分悠久,你知道有 哪些呢???请举例
3
中国对外贸 易发展历史 演变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及其相关事 物均必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 行,不得直接与中国其他商人进行贸易。
9
二、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 背景 1. 中英贸易数额大,中英贸易呈顺差 2. 英向中国运销鸦片 3. 虎门硝烟 4. 鸦片战争 5. 南京条约 • 朝贡制度转变为条约制度
10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6
专题: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
1.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1978-2007年,对外贸易增 长10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
贸易公司
17
18
2. 外贸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就业扩大
1980-2007年,我 国 经济的对外贸易 依存度从10%上升
到67%。
19
3. 出口商品结构显著改善
•以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 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前清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1840-1925年)
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 (1926-1948年)
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49-至今)
4
一、前清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
• 对外贸易分为陆路贸易和海路贸易。 • 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乾隆年间)。 • 朝贡贸易制度。 •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行商制度 • 公行制度
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 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 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 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 广州洋货行(十三行)
8
公行制度
• 所谓公行,为了避免行商之间的内部竞争, 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垄断,由行商联合起来, 制定行规13条而设立的行会组织(总商 会)。
• 18世纪后期: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 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外 企高级主管和地区总代理)
• 买办与洋行之间既是雇佣关系也是商业代 理关系。
12
三、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19261948年)
• 关税自主协定 • 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支配地位 • 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控制、垄断中国
5
朝贡贸易制度
• 始于宋朝。 • 什么是朝贡制度?
中国之外的国家派使团将贡品献给中国的 皇帝,皇帝赏赐相应礼物用于补贴使团开 支,同时给予进贡国使团进行贸易的机会。
6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设立粤海、浙海、闽海和江海四个海关。
历史上 海关的 始称
7
行商制度
• 清政府垄断、统制对外贸易的工具。 • 行商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
国有企业 1132.3 42.5 1535.9 0.1 3386.1 57.1
29.8
其他企业 196.9 7.4 1011.7 17.1
66.0
22
贸易发展背后的问题。。。。
•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失衡。 • 贸易条件指数呈逆向发展。 • 资源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急剧上升。 • 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居不下 • 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 对外贸易争端升级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23
思考题
1. 什么是朝贡贸易制度? 2. 什么是公行制度? 3.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4
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 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 46.5% ;2007年,初级产品 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进一 步转变为5.1%和94.9%,工 业制成品占据了我国出口商 品的绝对主导地位。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 重1994年为26.4%, 2007年则达到57.6%。高
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比重,2000年为14.9%, 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 28.6%。
4.贸易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2006年大陆与10大贸易伙伴贸易额一览
21
5. 贸易主体深刻变化
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对 外贸易的主力军。
企业性质
2001年
2004年
2001-2004年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出口额 所占比重 年均增长
总值 2661.5 100 5933.7 100
24.2
(1950-1957) 4. b. “大跃进”及国民经济调整阶段(1958-
1965年) 5. c.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6年)
15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 (1978-至今)
1. 1978-1991年探索开放阶段 2.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进入扩大开放阶
段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对外贸易。
13
四、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1949-至今)
•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1949-1978) • (二)改革开放后的对外贸易发展(1979-
至今)
14
(一)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49-1977)
1. 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经营的外贸经营。 2. 对外贸易总体规模不大,增长较快 3. a. 国民经济恢复与“一五”计划阶段
• (1)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等五口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于 英国;(3)中国进出口关税税率由中英两 国协商制定;(4)取消“公行”制度,允 许外商直接与中国商人贸易。
• 条约贸易——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的贸易 制度
11
买办制度在这时候形成。。。
• “买办”原意:明朝为宫廷采购物品的商人, 清朝扩大到官僚家族的采购员。(皇室家 族的后勤集团)
第一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 演变
1
本章要点
• 了解前清时期的贸易体制(朝贡制度、海 关制度、行商制度和公行制度)
• 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的外贸体制 • 了解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 • 掌握当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
提 问: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 十分悠久,你知道有 哪些呢???请举例
3
中国对外贸 易发展历史 演变
• 清政府规定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及其相关事 物均必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来进 行,不得直接与中国其他商人进行贸易。
9
二、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 背景 1. 中英贸易数额大,中英贸易呈顺差 2. 英向中国运销鸦片 3. 虎门硝烟 4. 鸦片战争 5. 南京条约 • 朝贡制度转变为条约制度
10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16
专题:改革开放30年(1978-2007)
1.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1978-2007年,对外贸易增 长104倍,成为世界第三大
贸易公司
17
18
2. 外贸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就业扩大
1980-2007年,我 国 经济的对外贸易 依存度从10%上升
到67%。
19
3. 出口商品结构显著改善
•以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 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
前清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
鸦片战争以后的外贸体系 (1840-1925年)
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 (1926-1948年)
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949-至今)
4
一、前清时期的中国对外贸易
• 对外贸易分为陆路贸易和海路贸易。 • 只开放广州一个口岸(乾隆年间)。 • 朝贡贸易制度。 •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行商制度 • 公行制度
物,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保证交纳外 商进出口船钞和货物税,代理政府管束外 国商人的行动,传达政府对外商的政令, 办理政府与外商的一切交涉事宜。 • 广州洋货行(十三行)
8
公行制度
• 所谓公行,为了避免行商之间的内部竞争, 加强对对外贸易的垄断,由行商联合起来, 制定行规13条而设立的行会组织(总商 会)。
• 18世纪后期: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 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外 企高级主管和地区总代理)
• 买办与洋行之间既是雇佣关系也是商业代 理关系。
12
三、民国时期的外贸体系(19261948年)
• 关税自主协定 • 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支配地位 • 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控制、垄断中国
5
朝贡贸易制度
• 始于宋朝。 • 什么是朝贡制度?
中国之外的国家派使团将贡品献给中国的 皇帝,皇帝赏赐相应礼物用于补贴使团开 支,同时给予进贡国使团进行贸易的机会。
6
海关制度初步设立
• 设立粤海、浙海、闽海和江海四个海关。
历史上 海关的 始称
7
行商制度
• 清政府垄断、统制对外贸易的工具。 • 行商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购外商所需货
国有企业 1132.3 42.5 1535.9 0.1 3386.1 57.1
29.8
其他企业 196.9 7.4 1011.7 17.1
66.0
22
贸易发展背后的问题。。。。
•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失衡。 • 贸易条件指数呈逆向发展。 • 资源性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急剧上升。 • 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居不下 • 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 对外贸易争端升级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冲击
23
思考题
1. 什么是朝贡贸易制度? 2. 什么是公行制度? 3.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4
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 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 46.5% ;2007年,初级产品 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进一 步转变为5.1%和94.9%,工 业制成品占据了我国出口商 品的绝对主导地位。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 重1994年为26.4%, 2007年则达到57.6%。高
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比重,2000年为14.9%, 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