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件:《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一、学习任务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内容,主要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

本节内容是“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的延续,是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①通过探究、设计分析“DNA复制过程的同位素示踪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②通过自主学习,文字与模型的转换等活动,掌握“DNA复制过程”。

DNA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是遗传分子基础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遗传信息的传递”,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和“中心法则”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与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进化等密切相关。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本节内容安排1课时。

二、学习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从知识上来说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DNA复制有了一定了解。

学习过“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已经具备一定的假说-演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中国很多地区都有区域歧视和职业歧视等,有碍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2.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掌握DNA复制过程。

能力目标:1. 尝试通过模型制作,抽象思维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发散思维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2. 尝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运用文字与活动的转换来模拟DNA复制过程,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模型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观看“Who Am I ?”视频,对模型进行找茬,自己制作模型等,促进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2.重温经典实验,体验科学家认识DNA复制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3. 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型找茬、构建与分析,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和传递过程。

2.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3. 理解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原因。

4.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

2. 教学难点:DNA复制过程,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PPT课件,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等内容。

2. 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介绍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传递过程。

3. 讲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解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RNA 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之间的关系。

4. 讲解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介绍遗传变异的概念,解释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遗传变异和基因突变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领域的了解。

高中生物课件:《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课件:《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1、DNA的复制与前述内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密切联系,以DNA的结构作为基础,还是后续内容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等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DNA复制的研究经历了几十年,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设,经过了多次修正和完善,较好地呈现出科学观点的可变性与科学知识的发展性,可以让学生体味科学观点的可修正性,较好地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3、DNA的复制过程具有微观、抽象的特点,学生会感到较难理解,尤其关于DNA复制的特点,应属于本节课的难点。

如果仅用计算机模拟DNA复制的微观过程,展示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就会使教学过程的呈现简单化,不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本节课采用基于科学史经典实验的探究教学活动为课堂主线,采用假说---演绎法,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说→实验设计→实验分析的探究过程,深刻理解DNA复制的过程与特点,顺利突破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得到假说演绎推理能力的提高,而大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知道DNA复制过程的条件和特点。

说出DNA 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动手实践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 形成对假说——演绎法的进一步认识。

通过分组活动, 增强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DNA 的复制方式, 培养自主探索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半保留复制实验和DNA复制条件的实验, 体会科学实验的魅力。

了解相关生物科学前沿技术, 拓展视野, 关注生物科学进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教学难点: 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 假说演绎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引课: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引出DNA,复习DNA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问DNA有什么功能?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的复制实现的,提问:何为DNA复制?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演绎推理)2、提出问题:DNA是以何种方式复制的材料1: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及其传递过程。

2.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3. 理解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4.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的概念: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内用于指导和控制生命活动的信息,主要存储在DNA分子中。

2. 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DNA负责存储遗传信息,RNA负责传递遗传信息,蛋白质负责实现遗传信息的功能。

3. 遗传信息的复制:DNA在细胞分裂前进行复制,产生两条相同的DNA分子,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 遗传信息的转录:RNA通过识别DNA上的基因序列,将其转化为RNA分子,实现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的传递。

5. 遗传信息的翻译:RNA与核糖体结合,通过tRNA将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序合成蛋白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2. 教学难点: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解,以及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碱基配对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传递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信息概念、DNA、RNA和蛋白质关系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遗传疾病的案例,引起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RNA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5. 案例分析:分析遗传信息传递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及其传递过程。

2. 掌握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的概念: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载体,主要储存在DNA分子中。

2.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携带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3. RNA的作用:RNA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到模板的作用,将DNA上的遗传信息转录成RNA。

4. 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的功能分子,其合成过程依赖于DNA和RNA的指导。

5.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再从RNA流向蛋白质的传递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中心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遗传信息传递的奥秘。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课件,以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实验材料:准备DNA、RNA和蛋白质的实验材料,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这些分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好奇心。

2. 讲解DNA的结构与功能:详细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解释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3. 讲解RNA的作用:阐述RNA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模板作用,引导学生理解RNA与DNA的关系。

4. 讲解蛋白质的合成:介绍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蛋白质是如何根据DNA和RNA的指导产生的。

5. 讲解中心法则:详细解释遗传信息从DNA流向RNA,再从RNA 流向蛋白质的传递过程。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第一章:遗传信息的基础知识1.1 什么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内用于传递遗传特征的信息,它决定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形态和功能等。

解释DNA、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1.2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是细胞中的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们携带了遗传信息。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特定DNA序列,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某一特定性状。

第二章:DNA的结构与功能2.1 DNA的结构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包括磷酸、糖和碱基的组成。

解释DNA的互补配对原则,即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配对,鸟嘌呤(G)与胞嘧啶(C)配对。

2.2 DNA的功能解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和表达。

讨论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复制起点、复制酶和DNA合成等步骤。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复制3.1 复制起点和复制酶介绍复制起点,它是DNA复制的起点,决定了复制方向。

解释复制酶的作用,包括DNA聚合酶和DNA解旋酶,它们在复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3.2 DNA复制过程讨论DNA复制的基本步骤,包括解旋、合成和连接。

解释半保留复制的概念,即在每个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一个链是旧链,另一个链是新链。

第四章:遗传信息的表达4.1 转录和翻译解释转录过程,即DNA信息转换成mRNA的过程,包括RNA聚合酶和转录泡的作用。

介绍翻译过程,即mRNA信息转换成蛋白质的过程,包括核糖体和tRNA的作用。

4.2 遗传密码和氨基酸解释遗传密码的概念,即DNA和mRNA中的三个碱基组成的密码子。

讨论氨基酸的作用,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遗传密码决定。

第五章:遗传变异和突变5.1 遗传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变异是指遗传信息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中的差异。

讨论遗传变异的类型,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等。

5.2 突变的影响讨论突变对遗传信息的影响,包括突变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和突变引起的疾病。

解释突变的原因,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以及它们对生物进化和适应的影响。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第一章:遗传信息的基本概念1.1 遗传与变异定义遗传与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2 遗传物质介绍DNA和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DNA复制和转录过程第二章:基因与遗传密码2.1 基因的概念与分类定义基因的概念解释编码基因与非编码基因的区别2.2 遗传密码介绍遗传密码的组成与解码方式解释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1 DNA复制解释DNA复制的机制和过程介绍DNA复制中的关键酶和蛋白质3.2 转录与翻译解释转录过程及其中的RNA类型介绍翻译过程及其中的tRNA和核糖体的作用第四章: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4.1 基因表达调控解释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机制介绍转录因子和启动子等调控元件4.2 表观遗传学介绍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解释表观遗传学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第五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进化5.1 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解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5.2 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形成解释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形成的关系介绍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第六章:基因编辑技术6.1 基因编辑概述介绍基因编辑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解释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的原理和操作步骤6.2 基因编辑的应用探讨基因编辑在医学、农业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遗传病和改良作物等方面的潜在优势和挑战第七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疾病7.1 遗传疾病概述介绍遗传疾病的分类和特点解释遗传疾病产生的分子机制7.2 常见遗传疾病的遗传模式和诊断方法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以及性染色体遗传等遗传模式介绍遗传咨询和分子诊断等遗传疾病诊断方法第八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生物技术8.1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目标介绍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基因表达载体等基本技术8.2 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工业中的应用探讨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和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优势第九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伦理问题9.1 遗传信息的隐私与保护探讨遗传信息的隐私权和法律保护问题分析遗传歧视和基因数据安全等方面的伦理挑战9.2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在人类胚胎、动物模型和植物育种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分析基因编辑技术的潜在风险和道德界限第十章:展望遗传信息的未来10.1 遗传信息研究的前沿领域介绍基因组编辑、表观遗传学和合成生物学等前沿研究领域探讨这些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10.2 遗传信息技术的未来趋势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在遗传信息研究中的应用趋势展望遗传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基因与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解码方式: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遗传密码的三个碱基一组是如何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验证DNA的复制过程。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介绍遗传信息、基因、DNA、RNA等基本概念。

2. DNA复制讲解DNA复制的原理、过程和条件。

演示DNA复制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3. 转录和翻译讲解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原理和条件。

演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其中的关键步骤。

4. 实验:DNA的复制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验证DNA的复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理解DNA复制的条件和机制。

5. 复习和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深入探究欲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2. 演示法:演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3. 实验法:进行DNA复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实验材料:准备DNA复制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3. 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显微镜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和过程。

2. 讲解:讲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3. 演示:演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4. 实验:进行DNA复制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6. 拓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深入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3-浙科版必修2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总体设计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推导结论——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教材中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浙教版高中课本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这一课时,在联系DNA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

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得理解和巩固,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DNA的复制”又是后面变异部分的基础,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生物进化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了解了DNA的结构,同时学生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视频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各碱基在DNA分子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2.了解DNA分子的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与丰富多采的生物界的关系。

(二)能力与方法1.培养自学能力:在自学中去领悟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学习,探索生物界丰富多彩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求知欲望。

2.从小树立敢于攀登,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DNA的半保留的复制关于DNA复制的计算问题。

六. 教学工具:多媒体、DNA复制过程图解七.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组合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优质课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优质课教案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基因结构和染色体构成的基本知识;3. 能够解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4. 能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5.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基因结构和染色体构成的基本知识;3.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4.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2. 教学难点: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解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数据来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和原理;2.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动画、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讲解和示范。

五、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展示基因突变的图片和影响。

2. 引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基因是如何传递的吗?第二步:概念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资料讲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解释基因结构和染色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第三步:DNA复制的实验演示(20分钟)1. 利用实验演示具体展示DNA复制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果。

第四步:DNA转录和翻译的示范(20分钟)1. 通过动画和示范模型,讲解DNA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 引导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关系和意义。

第五步: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影响(15分钟)1. 讲解常见的基因突变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重要性和危害性。

第六步:小组实验(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帮助学生总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回答问题。

六、教学评价与作业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问答和讨论的质量。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掌握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会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功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学会使用模型和图表来解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认识到遗传信息研究对医学、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2. 难点:DNA复制过程中的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tRNA和rRNA的作用。

遗传信息的调控网络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课件、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动画演示。

DNA分子模型、tRNA和rRNA模型。

2. 实验室准备:DNA提取和鉴定实验材料。

生物信息学软件安装和教学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的思考。

提出问题:“多莉”的遗传信息来源于哪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遗传信息的传递。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讲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机制。

4. 实验演示:进行DNA提取和鉴定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DNA的结构和特点。

演示生物信息学软件的使用,引导学生分析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功能。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遗传信息传递的流程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3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1

《第3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1

《第3节遗传信息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 DNA 复制的时间和场所;了解科学家探索DNA 复制的科学实验;概述 DNA复制所需条件、复制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利用科学家探索DNA复制的经典实验,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科学家认识 DNA 复制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DNA分子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央视倪萍主持的节目)《等着你》分离20多年找到了父母?如何鉴定他们就是亲身父母呢?你能用什么方法帮帮他么?(生:DNA亲子鉴定),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已经知道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复制出的子代DNA 传递信息给下一代。

你知道他传递下去的原理么?(我在这里先买个关子,等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自己来解释一下)出示课题《遗传信息的传递》DNA是如何复制的呢?我们大胆猜想一下:二、猜想DNA复制的方式周末放假后回家发现老师发的试卷丢了,你通常都是怎么办?(生:复印)。

复印后就可以得到复印件,是不是原件和复印件都在啊。

出示猜想①,比如DNA分子复制完后,用原料合成了新的分子,原来的DNA分子也还在,也还保留着,就是全保留复制。

同学们再猜想有没有另外一种?DNA分子复制后,会不会有可能复制成的DNA分子中有一条链是原来的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叫半保留复制。

(猜想如下)DNA在真核细胞中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知道它复制了?(同学们回忆,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赫尔希和蔡斯也是看不见的,他们用了什么方法?)复制后形成的亲代DNA与子代DNA,怎么把它们分开呢?(同学们思考,赫尔希和蔡斯是怎么区分的?)【介绍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或其它物质分层、分离。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教案

遗传信息的传递-浙科版必修2 遗传与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规律;•掌握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了解人类遗传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基因的组成与表达;(2)遗传信息的传递;(3)人类遗传病;(4)克隆技术。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三、教学过程1. 基因的组成与表达1.像素画模拟DNA结构;2.探究DNA分子结构、DNA复制和基因表达;3.介绍DNA复制的三种模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报告总结;4.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转录成RNA和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5.对比简化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1.探究孟德尔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并让学生根据孟德尔实验案例讨论;2.介绍遗传信息的传递模式,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3.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比如两个纯合子交配所得的后代会遵循基因比例为1:2:1的规律,分组讨论并总结;4.总结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和维持。

3. 人类遗传病1.简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和分类;2.介绍遗传病的发生机理,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拷贝数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等;3.探究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糖尿病、白化病等以及多基因遗传病如乳糜泻、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4.讲解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方法和手段。

4. 克隆技术1.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应用,如克隆转基因植物、克隆动物、克隆人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等;3.总结克隆技术对科技进步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随堂测评,包括小测、问题解答等;2.课堂案例讨论,以是否能分析出遗传疾病为评估标准;3.小组讨论汇报,以解决人类遗传病或探究克隆技术应用为评估标准;4.作业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综合分析和思考题等。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片,如DNA分子结构图、孟德尔实验方案等;2.PPT制作,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人类遗传病和克隆技术等;3.实验器材和生物标本,如PCR仪、罗氏试剂盒、DNA样本和pGlo菌株等;4.案例和任务书,如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访谈、批判人类遗传病相关新闻等。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遗传信息的传递》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

3.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意义。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 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3. 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4. 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意义。

2. 教学难点: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1】1. 导入:通过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 讲解:教师讲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强调其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环节2】1.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

2. 讲解:教师讲解DNA复制的原理和过程,利用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互动提问:学生分享对DNA复制过程的理解,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教学环节3】1.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

2. 讲解:教师讲解遗传信息传递的途径,强调其与生物进化和遗传病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环节4】1.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遗传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设计遗传信息传递的实验,讨论实验方法和步骤。

3.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实验设计成果,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教学环节5】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优质教学课件

高中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优质教学课件
细胞增殖
遗传信息的传 递
考纲要 求 1. DNA 分子的复制 (Ⅱ)
2.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Ⅱ)
3.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Ⅱ)
命题视角
2017 全国Ⅲ卷 2017 全国Ⅲ卷 2016 全国Ⅰ卷 2013 全国Ⅰ卷
第1题 ( 6 分)
转录
第6题
( 6 分) 基因与性状的
关系
第 29 题
( 10 分) DNA 的半保留 复制及所需的
重难点突 破
1 、不同生物、细胞的遗传信息流 —— 概念模 型
生 物
① 以 DNA 为遗传物质
② 以 RNA 为遗传物质 非 逆 转 录 RNA 病 毒 逆转录病毒
不同细胞 ① 浆细胞遗传信息的传递
② 造血干细胞遗传信息的传 递
实验探究: DNA 复制方式的探究 研究方法:假说 -演绎法 技术: 同位素示踪技术、密度梯度离心 步骤: 预期结果: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 若亲代 DNA 分子含某种脱氧核苷酸 m 个,经过 n 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
氧核苷酸数为 m·(2n - 1) 个。 ② 第 n 次复制所需该种脱氧核苷酸数为 m·2n - 1 个。
构建物理模型
DNA 半保留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去向问 题
细胞分裂中标记染色体的去向分析 (思路1 )确定亲代 DNA 分子两条链的标记情况。
原材料
第1题 ( 6 分)
基因的表达
考点一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 程
1 、 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条件
—— 实验探究, 概念模型、物理模型
2 、 DNA 复制,转录、翻译的过程的相关计算
—— 利用物理模型构建数学模
3 、 DNA 半保留复制与型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去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教学设计
这种假说的第二次离心的结果与半保留复制相同,第三次离心的结果不同
逆推出弥散复制
逆向思维的培养
用史而不受史的约束



提出头对头假说,并展示演绎结果。
和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与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完全相同。
请同学们分析出这两种复制方式的根本区别在哪?
有什么方法可以将它们区分开?
如果能将DNA双链从中间(上下分或左右分都行)分开就好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DNA复制探究实验,得出DNA复制的特点。
2.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掌握DNA复制过程。
能力目标:
1. 尝试通过模型制作,抽象思维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发散思维法,探究DNA复制的方式。
2. 尝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运用文字与活动的转换来模拟DNA复制过程,完成DNA复制过程的模型建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观看“WhoAmI?”视频,对模型进行找茬,自己制作模型等,促进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平。
2.重温经典实验,体验科学家认识DNA复制的探索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魅力。
3.通过DNA复制过程的模型找茬、构建与分析,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并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DNA复制概念里讲的完全相同指的是什么?
惊叹自己可能来自多种地方,并反思自己的曾经的区域歧视。
思考并回答
核苷酸序列相同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并激起探究遗传信息传递的欲望
二、

究DNA复











为了保证亲子代DNA遗传信息相同,你认为DNA最可能采取什么模式复制,产生两个跟亲代完全相同的新DNA分子?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传递学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信息的概念和传递过程。

2. 理解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 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原理及应用。

4. 培养学生运用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信息的概念与传递过程2.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原理及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2.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遗传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个遗传病案例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遗传信息的关注。

2. 讲解遗传信息的概念与传递过程:介绍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以及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3. 展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4. 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介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五、课堂练习:1. 根据遗传图解,分析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2. 设计一个遗传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

3. 讨论遗传信息传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基因检测、遗传病的预防等。

4. 课后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现代遗传学的发展趋势。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遗传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 分析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和基因流。

3. 讨论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及预防措施。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遗传实验,如植物杂交实验、动物基因传递实验等。

2.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问题。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信息的传递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1、DNA的复制与前述内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密切联系,以DNA的结构作为基础,还是后续内容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等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DNA复制的研究经历了几十年,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设,经过了多次修正和完善,较好地呈现出科学观点的可变性与科学知识的发展性,可以让学生体味科学观点的可修正性,较好地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

3、DNA的复制过程具有微观、抽象的特点,学生会感到较难理解,尤其关于DNA复制的特点,应属于本节课的难点。

如果仅用计算机模拟DNA复制的微观过程,展示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就会使教学过程的呈现简单化,不利于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本节课采用基于科学史经典实验的探究教学活动为课堂主线,采用假说---演绎法,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说→实验设计→实验分析的探究过程,深刻理解DNA复制的过程与特点,顺利突破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得到假说演绎推理能力的提高,而大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知道DNA复制过程的条件和特点。

说出DNA 复制在遗传上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动手实践探究DNA 的复制过程, 形成对假说——演绎法的进一步认识。

通过分组活动, 增强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DNA 的复制方式, 培养自主探索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

学生通过了解科学家半保留复制实验和DNA复制条件的实验, 体会科学实验的魅力。

了解相关生物科学前沿技术, 拓展视野, 关注生物科学进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 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 假说演绎法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小组合作教学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课: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引出DNA,复习DNA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问DNA有什么功能?传递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的复制实现的,提问:何为DNA复制?新产生的DNA分子是一个全新的DNA分子吗?
(演绎推理)
2、提出问题:DNA是以何种方式复制的
材料1: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名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在提出碱基特异性配对的看法后,我们立即又提出了遗传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理。

”你能从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设想出DNA复制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吗?复制一代的结果是什么?用图形表示结果在(请用实线表示亲代脱氧核苷酸链,虚线表示子代脱氧核苷酸链)
学生小组讨论,列出可能发方式,在学案中中用实线虚线表示亲子代DNA链,叫个别同学上来画。

教师评价并归纳总结三种复制方式。

3、探究DNA复制过程
提问:事实上DNA是以何种方式复制的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证明?
提问:你觉得这个实验的关键思路是什么?DNA是肉眼看不到的如何才能分辨DNA?(同位
素示踪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教师介绍密度梯度离心法。

探究一:DNA是以何种方式复制的
第一步:科学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上培养,繁殖多代后获得实验用的亲代细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提取一部分大肠杆菌DNA进行CsCl梯度离心,结果只有一条带位于离心管底部。

第二步:将持续生长的后代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再繁殖一代,取子代DNA 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

请预测DNA在试管中的分布,在上面试管中分别用实线表示。

①如果DNA复制是全保留复制,离心结果如何?
②如果DNA复制是弥散复制,离心结果如何?
③如果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离心结果如何?
实验结果显示离心管中部只出现一条带(中带)。

这一步实验结果否定了哪一个假说?
第三步;将第二步所得到的大肠杆菌继续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子二代,然后提取DNA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

继续预测:DNA在试管中的分布,在上面试管中分别用实线表示。

如果是弥散复制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又是什么结果?
实验的结果是离心管中有2条带,比例相等,一条位于上部,一条位于中部。

实验结果支持了哪个假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DNA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
巩固相应的计算问题。

三、探究二:DNA复制需要什么条件?
材料2: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之后,科恩伯格就以这一模型作为设想基础,用实验方法研究DNA的复制,并取得成功,于1956年发表了初步结果。

科恩伯格设想,细胞内必有合成DNA所需的酶。

步骤1:他把大肠杆菌磨碎,用其提取液加上4种脱氧核苷酸,把上述混合液在37℃下静置30min,结果:在试管中4种脱氧核苷酸不能合成DNA分子。

步骤2:康贝格在上述试管中再加一点点微量DNA作为“模板”(比如小牛胸腺DNA、大肠杆菌DNA等)结果:试管中的的DNA含量增加。

从提供的的材料中得出结论:DNA复制至少需要等条件。

四、动画演示DNA复制的具体过程,在巩固相应的计算问题。

五、作业:完成学案的题目。

六、板书: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