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民群众实用农技培训的思考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农民群众实用农技培训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民群众实用农技培训工作现状的思考,分析出几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效率不高的原因,并结合所在区域实际从专业培训队伍的建设、培训方式方法的创新、培训的激励措施、培训的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群众农技培训思考建议

农业技术培训实质对农民的生产技术教育,它是在整个农村生产生活的围里,以农民为对象,以农业生产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为目标,而进行的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授、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农业经营思想的传输。

1 背景及发展趋势

上世纪50年代起,就比较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当时的对象主要是军区、各地分工委农场里的军人及民工。60-70年代,农业工作部门结合推广新作物品种、新植保药剂、新农用器械等不同时期推广目标和容,由上一级组织对下一级技术负责人员进行培训,再层层传向群众。80-90年代,农业部门拓展了科教职能,以农业大县为主要服务对象,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交流工作,并协同科协等相关部门通过“三下乡”活动,开展基层实用农业技术培训。近些年来,随着农业部门职能的不断健全、农技推广体系的逐步完善,农业工作者立足于农业项目,根据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深入基层向农民传授实用农业技术。

新形势下的农民群众农技培训不再是由组织几场集中培训、举办几个科普讲座、开展几次科技宣传这些孤立的行为组成,而将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农技培训是一个系统概念,主要由培训目的、培训目标、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容、培训规则、培训评价体系等要素组成,培训工作是各个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

2 意义

农业是基础产业,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率。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有助于农业科技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农民了解掌握实用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意识,逐步增产增收、改善生活质量;有助于农民深刻意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能够树立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心;有助于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农民,能够激发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年的学习动力。只有培育出一批科学种田水平高、科学种田意识强的农民,才能将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大力加强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业民素质,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3 现状及问题

3.1 培训工作的组织开展

3.1.1 培训工作机制的局限性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延伸,目前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大多数是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结合基层农技服务开展。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工作开展主要是被动的接受上级行政命令,由于日常

业务工作任务繁多、容繁杂,专业技术人员流动大,而开展培训只是作为一个工作环节,即使对培训工作有好的想法,也难以付诸实施。

3.1.2 培训工作整体规划欠缺

具体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的老师大都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日常业务工作繁重,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去专门研究群众培训工作,对培训没有整体的统筹和规划,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容没有成体系的讲义,以日常工作经验为主,而每个专业技术人员讲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所差异,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的地方。3.1.3 培训工作方式创新不够

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主要由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部署的工作容,采用集中培训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重要农时组织群众集中进行培训,或到田间地头口头传授、面对面手把手教,服务围有限。由于服务围、工作任务、技术力量、时间交通等因素,这一过程中有些实用主义,而缺少了基本理论基础。且由于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缺乏激励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往往会使培训现场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培训工作陷入被动。

3.2 培训工作的服务对象

3.2.1 农民群众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不高

全区农村从业人员为127.92万人,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92.07万人、3.14万人和32.17万人,则农村从业人员中有71.97%从事农业劳动。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率在50%以上,即使是农业企业和非农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仅占7%左右,初中文化程

度占17%左右。可见,全区农村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受其限制,农民群众缺乏接受新信息、理解新知识、运用新技术的意识、能力和信心,这很大程度影响了现代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区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2.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引自《科技》2014年4期《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文)

3.2.2 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从实际工作来看,农民群众目前对技术培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普遍只顾眼前、缺乏考长远虑,心思多在打工赚钱,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组织集中培训,凑齐人员是一大问题,往往得由乡政府出面,硬性规定每家一人,有些地方还通过发放入日常生活用品、误工补贴等,“引诱”农民群众来培训。此般现状,即便勉强召集到位,来参加的也有不少心不在焉,还经常出现有些农户以完成任务的态度让一些老年人来凑数,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

4 对策建议

4.1 注重培训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开展培训的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除了提高业务素质外,应该对农村组织管理、农村区域经济管理、农村参与式发展理论等一些社会学科进行一定了解,从理论层面理解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4.2 组建专业化、现代化的培训队伍

开展培训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后应该集中时间,围绕培训工作各个环节,进行组织管理的探问题讨、方式方法的经验交流,以促进工作创新、提高培训效率。可考虑固定一些专家,定期与工作在一线的培训人员专门研讨群众培训工作,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培训工作计划,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编写出一套专业的、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农技培训组、宣讲队。鼓励工作形式的创新,将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如在面对面交流的基础上,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结合农时、少量多次的向农民群众发放技术“福利”,亦可开发技术信息的手机应用软件。

4.3 采取易行有效的激励措施

影响培训效果的群众自身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不高,二是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而参与积极性则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发。农技培训的主要容以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为主,相对而言对知识文化的要求并不高,故可以着力于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来提升农技培训工作的效率。之前采取的发放生活用品、误工补贴等措施,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吸引力、刺激作用也越来越小,还浪费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这只停留在物质激励层面,却没有精神激励。

可采取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精神大于物质的激励措施,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以集中培训为例,可以设置有奖互动环节。可按技术大类将培训过程分成几个小节,培训开始前提醒群众注意认真听讲,强调每讲完一节将会进行有奖提问,所提问题与之前所讲容要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