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最精锐二十个军
国民党军衔详解附图
国民党军衔详解;附图1931-1949年的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长官也可以授..1932年;西北军阀马步芳曾把还在小学读书、只有12岁的儿子马继援;委派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的上校参谋长..更为荒唐的是;上报到南京中央军政部后;竟然给予正式命令;发给了委任状..另外;当时军衔和职务相比;衔高职低的情况比较普遍;军长大都授上将..一些地方军阀;手中不过万把人最多几万人;也自封为上将..1933年;当时蒋介石在一次纪念周上讲话说:“国民党军队同列强相比;战斗力特弱而将官特多;上将都数不清了..”为了整顿军队军衔混乱状况;以适应其军事上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对军衔进行修订..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政府重新制定了陆、海、空军官制表和士兵等级表..1935年3月;颁布了新的军衔等级表;把上将分为第一、第二两级;增设特级上将..整个军衔等级为六等十八级:将官: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军: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海军士兵分八级;称谓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国民政府时期的军佐衔;最初等级设置与北洋政府时期相同;但改变了称谓;即在军官衔的前面冠以专业名称;如“军需少将”、“军医中校”、“军法上尉”等..1934年以后;军佐衔改用新称谓;将级军佐衔统称“监”;校级军佐衔统称“正”;尉级军佐衔统称“佐”..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现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在当时主要军事国家中是比较低的..国民党军队的上将衔;比较复杂..除了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档次外;还有中将加上将衔和追赠上将几种..特级上将为最高军衔;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实际上这一衔级是专为蒋介石而设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常服的军衔标志;抗战结束前都是金版领章上缀3颗三角星..抗战以后;常服的军衔标志;由领章改为肩章;二级上将为3颗五角星;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分别为4颗星、5颗星..因此;也分别被俗称为“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五星上将”..也有人是死后才被追赠的;如张自忠、廖磊等;还有人生前死后都为正式晋升二级上将;如钱大钧、罗卓英等..此外;国民政府于1934年12月对驻蒙古、新疆、西康、西藏等地的武职官员;颁行了一种特殊的官衔;共分三等十级;其称谓类似于清末的军官衔称:一等一级称都统、一等二级称副统、一等三级称协统;二等一级称都领、二等二级称副领、二等三级称协领;三等一级称都卫、三等二级称副卫、三等三级称协卫;此外还设有准卫一级..中国的军衔制从清末建立到民国的几次改动;军衔等级中都没有“大元帅”这一级;那么孙中山和蒋介石等人的大元帅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孙中山等人的大元帅并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力象征..1917年7月张勋复辟后;孙中山即提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有130多名议员出席;决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规定军政府设海陆军大元帅一人;元帅二人;均由国会选举产生..大元帅是国家元首兼行政首长;元帅则协助其工作..9月1日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桂系军阀陆荣廷、滇系军阀唐继尧为元帅..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大元帅职;但陆、唐二人不愿和孙中山合作;分别通电拒受元帅职务..可见;孙中山的大元帅是一种职务;即最高军政长官;其权力相当于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总统;即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而不是军衔..其实;在晚清实行军衔制时;就有陆海军大元帅一职;是由光绪皇帝兼;光绪病逝后;宣统皇帝即位;因他当时才3岁;大元帅之职由其父摄政王载沣兼..而民国时期的大元帅也不止孙中山一人..北洋政府历届元首总统或执政;均兼陆海军大元帅..1924年11月;孙中山督师北上;国民党元老谭延闓、胡汉民在广州先后代理大元帅职..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安国军政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的大元帅也是一种实际职务名称;其权力相当于实行“内阁制”国家的总统..1934年3月溥仪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在长春当上了“满洲国”儿皇帝;并兼“满洲国陆海军大元帅”..1937年7月“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2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大元帅;即最高军事统帅..蒋介石是旧中国最后一位大元帅..以上这些大元帅都不是军衔..如蒋介石就任大元帅时;军衔仍为特级上将;直到1975年蒋在台湾去世时;其特级上将的军衔都未曾改变过..。
国民革命军第7军-“钢7军”
国民革命军第7军-“钢7军”国军杂牌军中的王者之师——“钢7军”第7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广7军”,号称“钢7军”! 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既是桂系部队中王牌中的王牌,也是国军中的精锐.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相当强,战术也很灵活.北伐时在著名的“贺胜桥战役”中与叶挺独立团并肩血战,大败吴佩孚精锐之师.吴佩孚用尽全力,大刀队共砍下7颗团长2颗旅长的头,吴也手刃几名逃兵。
但总挡不住北伐军的冲锋。
到下午,杀红了眼的桂系第7军竟齐向吴军枪声最密集处冲锋。
面对着凶悍不惧死的敌人,吴军终于大溃。
几万人竟对督战队发起反冲锋,一哄而过,夺路逃命。
吴佩孚的副官也在乱军中被打死。
吴佩孚,这位直系领袖,常胜将军。
到这个时侯,他的政治生命也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另一场著名的“龙潭战役”中,也是这个第7军拼死连续猛烈冲锋,不惜伤亡惨重攻占南京城制高点栖霞山,然后发起反击,以少胜多,把背水一战的数万孙传芳亡命大军压迫于八卦洲及其以东地区聚歼,血战七天七夜,杀的孙传芳六万大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孙传芳从此退出中国政治舞台. “广7军”也从此享誉全国.抗战中第7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后长期驻守大别山地区.解放战争中与解放军多次交手互有胜负,1946年7月泗县战役,华野山东部队将第7军的172师(1937年该部一个团参加桂林的出桂抗日阅兵仪式,号称“桂军之花”)包围在泗县城里,打了二天,华野损失惨重,第7军的171师也突破阻击逼近泗县,内外夹攻,华野不得不撤围.其中华野核心主力之一的鲁南第8师遭受重大损失,22团(原为鼎鼎大名的铁道游击队)伤亡过半.从此第7军中便流传着“钢军硬,共军不敢碰一碰”.国军中一直就流传着“川军滇军黔军是只羊,湘军是头狼,桂军是虎又是狼!”的谚语.桂系部队除非有切肤之痛,一般也不会主动向解放军邀战,因为蒋介石一直就视桂系为其心腹大患,也是地方实力派中唯一没有被其征服的,而桂系的支柱就是以第7军为首的十余万桂系部队,如果桂系部队和解放军血拼,蒋嫡系部队和桂系部队一直以来也不和,蒋嫡系部队是很难施以援手的.当刘邓大军挺进到大别山后,固然避开了蒋系军队,但对桂系的利益有直接威胁,白崇禧立即亲自指挥以第7军整编第46师整编第48师等桂系部队为主的30多个旅围攻。
国军十大主力王牌军排名
国军十大主力王牌军排名第一名: 74军, 编制:3个整旅(师)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
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
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的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四轴。
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注3],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
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链水之战重创共军王牌部队王必成部.虽然最早被共军歼灭,可共军上了五个第一流的15万主力部队围攻,而且牙齿也蹦松了,而这时候的整编74师早已不是抗战时的那个74军了。
双方损失接近1:1。
比起另外“五大主力”的另外四个被歼灭时的表现强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第二名: 新6军, 编制:3个整旅(师)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
抗战中国装备最好的两个军之一(另1个是新1军)。
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原属第5军的新编22师和原属18军的14师(参加了罗店血战),新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
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
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在异国土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南京的部队。
1946年远赴东北,进东北后所向无敌,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沙岭防守完胜4纵,沙后所大败2纵4师。
国民党陆军各个军战斗力排名
国民党陆军各个军战斗力排名第一档次:五大王牌、71军、52军新1军74新6军5军71军18军52军第二档次:能得拿出手经得起打的部队8军(李弥)10军(方先觉)7军(广西的一号牌)1军(胡宗南的一号牌)2军(李延年王凌云)13军(汤恩伯的一号牌)54军(陈诚的二号牌)西北30军、42军(孙连仲系统)82军(马步芳)4军(薛岳家底)35军(傅作义)西北59军、77军(宋哲元系统)14军(卫立煌家底)青年军201师、204师、206师、207师第三档次:其他部队中有一些战斗力的(有的派系的各个军之间有差异,只取该派系的平均水平)85军(汤恩伯的二号牌)92军(李仙洲)陈诚(75、79、87、94、99)青年军其他师(202、203、205、208、209)100军(李天霞)广西(31、46、48、84)回(11、81、K5)胡宗南(16、27、36、76、80、90、91)西北刘汝明(68军)没有划分归类系统的25军(黄百滔)、6军(甘丽初)、前66军(张轸)、后66军(宋瑞轲)、40军(庞炳勋)、15军(刘茂恩)等;第四档次:其他部队中战斗力较弱的(占国民党军队的绝大多数)广东(62、63、64、65、66)湖南(28、70、73)西北韩复渠残余(12、55、56,最后压缩成55)西北石友三(69军)云南(58、60、93)东北(49、51、53、57、67、K2)陕西杨虎城的残余(12、38、96,最后只有38)四川(番号很多,内部还可以分好几派)山西(番号也很多)上面没有划分归类系统的3军、9军、89军、97军、新5军等;第五档次:安抚旧北洋或地方势力的临时组合;新兵17军、22军、26军、39军等;所有暂编军,应该说第一、第二档次是反映某个军的名次,第三、第四档次只是整个派系(地方)的平均水准。
这里讨论的是军(整编师)这级建制,青年军的师含有旅建制,属于军级,所以在讨论范围内。
暂22师只是师级,不在讨论范围。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
哪支部队号称国民党军最精锐在南京战役中全军覆没近日,南京市方志办公布了《南京保卫战172位江苏籍殉难官兵名录》,在这172名殉难官兵档案中,包括三名来自扬州的官兵,他们分别是:中士文书(晋上士)王健群、准尉排长(晋少尉)王铭文和上等兵(晋下士)王英武。
记者与市党史办、市档案馆、市烈士陵园及广陵区、江都区相关部门联系,均没有找到具体信息,希望知情人能提供线索。
3名扬州人都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官兵记者查阅了《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没有找到任何信息。
市烈士陵园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名录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牺牲的革命烈士,关于南京保卫战中殉难的国民党将士的信息很少。
不过记者在《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抗日阵亡将士录(1937年)》中发现了三人牺牲名单——教导总队经理处:中士文书王健群(江苏江都人,12月,南京,晋上士);第14连:准尉排长王铭文(江苏江都人,南京,12月,晋少尉)和王英武上等兵(晋下士)。
但没有介绍他们牺牲的事迹和地点。
据了解,国民党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国军战前改装的德械师之一,是主力中的主力,总队长为桂永清。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参加了上海战役,伤亡不小,撤到南京后又加入南京卫戍部队序列,参加南京保卫战。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经理处相当于后勤部,主要处理军需供应,而第14连为战车防御炮连,这主要是一线作战部队。
血战孝陵卫伤亡很大仍坚守阵地记者查阅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战史,这支当年中国最强的陆军部队,完全德式装备、编制和训练,成立不到一年就毁灭在南京城下。
解放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周振强少将回忆了在南京保卫战中的作战经历:国民党军队从上海撤退后,周振强率教导总队一部撤回南京,继续参加保卫南京的战斗。
教导总队奉命守卫叉路口、紫金山、孝陵卫到工兵学校之线。
10日拂晓,敌人占领老虎洞阵地后,即开始集中兵力向紫金山第二峰、孝陵卫之西山主阵地攻击。
因为教导总队在孝陵卫驻扎四年之久,地形很熟,构筑的阵地也比较坚固,官兵作战又都很勇敢,由10日至11日晚上,在第二峰和西山同敌人反复的争夺战中,教导总队伤亡虽然很大,同时也杀伤敌人很多,阵地始终在教导总队手中。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27军】(全文)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27军】(全文)【国民革命军第27军】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27军一、皖军第3混成旅组成的第27军该军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直系皖军第3混成旅。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安徽境内后,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直系皖军第3混成旅投靠北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王普任军长,下辖3个师(旅)。
该军组成后,隶属第3路军随北伐军参加北伐。
10月1日,该军番号撤消,所属部队被缩编为独立第3师,徐琏任师长。
同月5日,该师被李宗仁第7军在南京下关缴械,所属部队编入第7军。
二、新编第10军改称的第27军该军的前身是鄂军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
1928年2月25日,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因与杨胜治新编第10军番号重复,国民政府将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该称为第27军,夏斗寅任军长,佘式谷任副军长,朱怀冰任参谋长。
下辖:第63师,万耀煌任师长;第66师,张森任师长。
1928年底,国民党对军队重新编谴时,该军番号被撤消,所属部队整编为陆军第13师,夏斗寅任师长,率部移防湖北大别山一带。
三、镇嵩军一部组成的组成的第27军该军的前身是河南镇嵩军一部。
1930年9月,蒋介石把中原大战中收编的镇嵩军刘镇华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王振任军长,下辖第1、第2师。
不久,徐源泉率第10军沿平汉路被进时,遭遇王部的阻击。
其时,徐源泉不知王部已经被收编,在率部作战中把王振打死后将其部队编并。
此次作战后,该军番号被取消。
四、湘军一部组成的第27军该军的前身是湘军谭延闿所属第50师和何键的独立第3师。
1931年6月,蒋介石为加强对种苏区和中央红军的“围剿”,将湘军谭延闿所属第50师和何键的独立第3师合编为第27军,隶属“剿匪”第6路军。
李云杰任军长,许克祥任副军长,下辖第23师由第50师改编组成,李云杰兼师长;第24师由独立第3师组成,许克祥兼师长。
该军组建后,从1931年下半年至1933年上半年,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多次“围剿”作战。
中国军队20个集团军的战力评价、新绰号和排名曝光
第2名.威猛万岁军--38军
38军号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只虎",牌子最响,最不怕死,敢于死打硬拼,战将悍将最多,杀伤力强,战斗意志坚决。
第3名.铁血雄狮军--13军
13军能征善战,以"刚烈勇猛"、"胆子大"出名,兵精将强,攻、防、守样样行,最善于打血仗、打恶仗,号称"铁血雄狮"。
第4名.至尊天下第一军--1军
1军是雄狮,动若风发,威猛精悍,将领强,部队硬,号称"攻无不克",是王牌军中的王牌。
第5名.第一猛虎军--27军
27军是虎将率领的猛虎群,爱打恶仗,争强好胜,最不服输,爆发力强,所向披靡。
第6名.无敌常胜军--47军
47军拥有一流的战将,一流的士兵,无论是打仗还是生产、作战还是纪律,号称"样样不拉",被称作"常胜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等部队。
少有的硬部队,名将辈出。将强兵精,敢打敢拼,善于攻坚,战法雷霆万钧,攻必克。
第19名. 攻坚豹子军--26军
攻坚最强,能守能攻能战,号称"豹子军";敢于打大仗,打硬仗,将领强悍。
第20名. 烈火强悍军--65军
老牌劲旅,华北主力;战斗风格绵里藏针,善于打小仗、硬仗;名将不多,士兵强悍;其中193师是百战之师。
第9名.后起旋风军--42军
42军是后起之秀,常做后备军,但是,一旦行动起来,动如猛虎,行如蛟龙,善于后发制人,号称"旋风部队",是以"防御战"得名王牌军。
第10名.智勇霸王军--54军
54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霸王军,号称"能打能抢、两头冒尖"的尖刀部队,敢于以少胜多,孤单作战,能拼,能打,能钻,能胜,战法奇异,是一支敢于创造奇迹、以"智、勇"闻名的王牌军。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
国民党的各时期路军编制大全第XX路军是一种番号,位阶比军高,约与军团相当,属临时性编制,故番号经常变动。
北伐时期第一阶段北伐:第一路军何应钦,负责东路战线(闽、浙、苏)、第二路军陈调元、第三路军李宗仁,负责皖、苏战局。
第二阶段北伐:第八路军李济琛(粤军)。
中原大战时期1929年时,国民政府编有25个'路军':第一路军朱培德(滇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唐生智(湘军)、第六路军方振武(西北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以上编成均以桂系(李宗仁)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第十四路军邓锡侯(川军)、第十五路军马廷骧(西北马家军?甘马,1930改任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傅作义(晋军,1930因反蒋番号改归顾祝同,中央军;不久又归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孙殿英(地方军系,番号后改委杨虎城,西北军),以上编成均以西北军(冯玉祥)为主要攻击对象。
第十八路军金树仁(新疆军)、第十九路军周玳(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粤军)、第二十路军赵承绶(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钫为第二十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吉鸿昌(西北军,不就任,改委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冯轶裴(中央军,石友三于浦口反蒋,临时编组,事后撤销。
1930,西北军吉鸿昌倒戈投蒋,受委此番号)、第二十三路军(缺编)、第二十四路军孙楚(晋军,阎锡山委任,1930蒋介石另委张自忠为第二十四路军总指挥,西北军)、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国共分裂1931年起,为因应江西勦共编组24个'路军':第一路军陈调元(中央军)、第二路军刘峙(中央军,1931改为'勦赤军南路集团军',番号撤销)、第三路军韩复榘(西北军)、第四路军何键(湘军)、第五路军王金钰(中央军)、第六路军朱绍良(中央军)、第七路军刘湘(川军)、第八路军陈济棠(粤军)、第九路军鲁涤平(湘军)、第十路军龙云(滇军)、第十一路军刘镇华(镇嵩军)、第十二路军田颂尧(川军)、第十三路军石友三(西北军,1931起兵反蒋,番号撤销)、第十五路军马鸿逵(西北马家军?宁马)、第十六路军徐源泉(直鲁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西北军)、第十八路军毛光翔(黔军)、第十九路军蒋光鼐(粤军)、第二十路军张钫(西北军)、第二十一路军夏斗寅(鄂军)、第二十二路军吉鸿昌(西北军,后李鸣钟接任,不久辞职,番号撤销)、第二十五路军梁冠英(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西北军)。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
国民党军各个时期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主力重要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在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和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
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国府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
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北伐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
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
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
“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
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
国民党军队编制序列大全
国民党军队编制序列大全国民党军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就是军了。
所以我们就以军来说。
军:国民党的军由于派系复杂(有嫡系、半嫡系、和旁系)所以大小也不尽一样,最多的时侯一个军有五六个师,统一编号之后,国民党的军通常都是二到三个师。
特殊的也有一个师或四个师的。
由于国民党军的各师归属不固定,经常以师为单位调归其他军管辖。
军的最高长官不用说都知道叫军长。
路军:又称“路”,本是作战中临时编组的战役、战术指挥层次,一般在战后即取消。
但是,国民党军在十年内战中却没有取消,而是把他作为一级正常的指挥层次保留下来,准备代替军这一层,但是由于派系复杂,也没能全部变成路军。
国民党的路,从职务级别上来看,路军下辖的部队中有建制军的部队,应该是大于军的。
但多数的路下辖部队只有师而没有军,这样路又相当于军。
个别的路根本没有作战部队,是一个空架子,这时的级别就不好比了。
在路军中,我们比较了解的有19路军抗战,国共统编时共产党的军队刚开始的时候是第8路军。
路军的最高长官称总指挥。
军团: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初期使用的一种作战指挥层次,介于集团军和军之间,相当于路军,它部分代替了军的职能。
启用于1937年9月,至1939年初除暂保留了刘文辉之第5军团外,其余全部取消(第5军团不久后也取消了)。
必须一提的是,在第二次北伐时,国民党中央军系统的部队曾使用过军团这一形式,但其编制比较大,相当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集团军。
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称军团长。
集团军:国民党军在北伐时曾使用过集团军的形式,但那时的集团军与抗日战争时期的集团军不同。
北伐时的集团军是按当时的大派系划分的,共编了四个集团军,其中第1是中央军(蒋)系,第2是西北军(冯)系,第3是晋阎军(阎)系,第4是桂(李)系军。
抗日战争的集团军是介于战区和军之间的战役兵团指挥机构,一般是辖2个军(刘建绪的第10集团军)至3个军(顾祝同的第5集团军),也有的辖1个军(蒋鼎文的第4集团军),或4个军(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还有的是辖几个师(如中共的第18集团军辖3个师),集团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作战的基本单位。
国军5大王牌-新六军
国军5大王牌-新六军代表人物:廖耀湘廖耀湘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中国虎”。
新6军的骨干班底(或者说前身)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消灭日军4000多人,克复昆仑关,一战扬名,著名剧作家田汉还专门采访了廖耀湘,称其为抗战中的狄青)42年在5军的建制内参加了印缅远征,西渡怒江,第一次远征中主要战斗为接应200师自同古撤退,打完后也还有7000多人,实力仍存,可惜远征军撤退时军长杜聿明却不听廖耀湘建议,尝试突破日军阻击,非要往野人山炼狱里钻,这一昏招的直接后果就是新22师兵员从进山时的7000直线下降到了到达印度时的不足3000,牺牲超过半数。
(树林里,草丛中,一支支锈蚀的枪支,一堆堆散乱的白骨,无言地诉说着情况之惨烈,上万名官兵的骸骨永远留在了异域他乡。
远征军在正式作战中未损失团长以上将领,而在撤退中竟损失四员之多。
)反倒帮了日军大忙。
(其实当时远征军的当面日军只有56师团,还因为长途行军疲惫不堪,实在没有多大把握能把整个远征军都拦住,远征军的不战自乱让师团长渡边高兴得半死。
)中国驻印远征军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经过一年的整训,练就了丛林战的过硬本领,自此掀开了新22师——新6军最辉煌的一页。
1943年10月参加第二次缅甸战役,向缅北挺进,与新38师(师长孙立人)互相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胡康河谷,克于邦、下孟关、攻占瓦鲁班……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毁灭性打击,歼灭敌人20000多,一雪2年前野人山兵败的耻辱(史迪威语,其中新22师单在卡盟一役就毙伤日军不下5000,间布山山区3000多,在攻占瓦鲁班战斗中突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
蒋介石的嘉奖电只有三个字:中国虎!)。
中国远征军44年8月,原新一军新38师,新22师拆分,驻印军扩为两个军,新38师,新30师,50师共同继承新一军番号,孙立人任军长,原属土木系54军的第14师、第50师加上新22师,组成新六军,廖耀湘任军长。
国共内战前双方军事实力对比
国共内战前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核心提示:国共内战前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它占有3.39亿以上人口、7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它不仅接收了100余万日军和数十万伪军的装备,而且美国还为他训练和装备了50万军队。
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的步兵武器;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被分割、包围的,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内战后国民党只剩下100多万部队逃到台湾;而共产党兵力超过400万,大陆基本解放,除了西藏等一些偏远的地方。
国民党内战前军事实力一览: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所辖陆军计有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非正规部队约74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勤部队、军事机关和院校约101万人,总兵力约为430万人。
海军编组为海防(驻青岛)、江防(驻江阴)、运输(驻上海)3个舰队及8个炮艇队,有各型舰艇129艘;空军编组为5个军区(沈阳、北平、西安、汉口、重庆),有4个驱逐大队,2个轰炸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各种飞机443架。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的部署大致为:一线:1、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7个军;2、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下辖第十一战区(北平)4个军、4个整编师,第十二战区(归绥)3个军、1个整编师、1个骑兵军、2个骑兵师;3、第二战区(太原,司令阎锡山),5个军;4、徐州绥署(主任薛岳),下辖第一(南通)、第二(济南)、第三(徐州)、第八(蚌埠)绥靖区,共5个军、9个整编师;5、郑州绥署(主任刘峙),下辖第一战区(西安)8个整编师,第四(许昌)、第五(开封)绥靖区6个整编师;6、武汉行辕(主任程潜),下辖第六(樊城)、第七(大冶)绥靖区2个整编师。
二线:1、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2个整编师;2、衢州绥署(主任余汉谋),1个军、1个整编师;3、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3个军、3个整编师、1个骑兵军、4个骑兵师;4、重庆行辕(代主任朱绍良),6个整编师。
解放前的国民党到底有多牛
解放前的国民党到底有多牛46年国民党军总兵力包括陆军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师)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其他军事机关共101万人,以上为正规军356万人,此外还有非正规军74万人,以上合计430万人。
我军部队总数约为127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1万人(计有24个纵队及相当于纵队之师、11个旅及相当于旅之师),地方部队66万人。
我们完全没有海军和空军部队。
不仅是数量的差异,国军主力的战斗力极为强悍。
陆军部队中,国民党军拥有22个美械或半美械整编师(军),其中尤以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第5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最为精锐,被誉为“五大主力”。
海军在美国、英国等国的帮助下不断得到加强,加上接收的日军舰船,至1946年10月已拥有各类舰只326艘。
空军则拥有8个大队又1个中队,计各类飞机900余架,其中有2个轰炸大队、4个驱逐大队、2个空运大队、1个侦察中队。
接下来看看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总共接收的武器装备:步骑枪685897支,手枪60377支,轻重机枪29822挺,主要火炮12446门,步枪机枪子弹180994000余发,手枪子弹2035000余发,各种炮弹共2070000余颗,炸弹6000吨,战车(坦克?)383辆,装甲车151辆,卡车特种车15785辆,各种飞机1068架(其中可用者291架,待修626架,不堪用151架),飞机用油1万余吨,舰艇船舶1400艘,共54600余吨,其中军舰19艘(90至1100吨,仅三艘可出海),驱逐舰(驱潜艇)7艘(每艘约百吨,6艘可用),鱼雷快艇6艘(15至25吨各三艘,均可用),小型潜艇3艘(50吨内两艘可用),小炮艇200艘(每艘8至25吨,大部不堪用),马匹74159匹。
再来了解下国军总体的军械产能。
46年6月,国民党方面拥有27个大型兵工厂专事生产,其中月产步枪5.37万支,轻机枪1480挺,重机枪830挺,冲锋枪3290支,手枪2100支,迫击炮858门,山炮40门,火箭筒5支,手枪子弹6.2万发,步机枪子弹3670万发,枪榴弹筒4000支,掷弹筒1500支,枪榴弹42万发,掷榴弹5万发,山野炮弹7.7万发,榴弹炮弹7000发,火箭弹1000发,迫击炮弹32万发,战防炮弹5000发,破甲弹1万发,手榴弹116.3万枚,炸药包3万个,十字镐5000把,工兵器材3万件,装甲车250辆(注:以上数据不含专事生产山炮的第70兵工厂)。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72军】(全文)
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国民革命军第72军】(全文)【国民革命军第72军】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72军。
一、第13军第88师组成的第72军该军前身是原国民政府警卫军第2师。
1932年1月,国民政府警卫军第2师该称第88师,隶属第5军。
1933年3月,长城抗战结束后,第5军番号撤消,该师调往鄂豫皖地区,奉命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围剿”作战。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后,该师参加了对19路军的镇压行动。
此后,该师该隶第13军,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根据地后,该军参加了对福建红军游击队的“清剿”作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以第13军第88师为基础扩编组成第72军,下辖第88师,隶属第9集团军。
孙元良任军长兼师长。
该军军组成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
在南京保卫战中,军长孙元良在阵地被日军突破后丢下部队只身逃命,导致部队无人指挥而全军覆灭。
此次作战后,该军番号被取消。
二、新编第13、第14师组成的第72军该军前身是川军刘湘集团一部。
1938年4月,刘湘将所属独立第12旅扩编组成新编第14师,并与新建的新编第13师合编组成第72军,隶属第30集团军,由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兼任军长,韩全朴任副军长。
下辖:新编第13师,刘若弼任师长;新编第14师,范南煊任师长。
该军组成后,由四川调往湖北,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初,国民党军整编时,该军新编第13师与第78军新编第15师对调建制。
此时,该军下辖新编第14师、新编第15师。
此次建制调整后,该军先后开赴江西、湖南,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等。
1940年2月,王陵基免去兼职,韩全朴任军长,陈良基任副军长,下辖:新编第14师、新编第15师编制不变。
1941年3月至12月,该军先后参加了上高会战和第2次、第3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十大王牌军队
国民党十大王牌军队1.攻击王牌军---第2军:第2军前身为北伐时蒋介石兼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1师,蒋鼎文、李延年、王凌云、陈克非等先后担任该军军长。
第2军以善于攻击驰名。
2. 广西狼兵---第7军:第7军号称钢军,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看家部队,不但是桂军王牌中的王牌,也是国军中的精锐。
擅长山地作战,以近战夜战出名,战斗力极强,战术灵活,作战彪悍。
3. 精锐种子军---18军:第18军建军较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是国军老牌劲旅,成名于军阀混战,壮大于围剿红军,建功于抗日烽火,兵败于淮海战场。
18军先后出了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两任海军司令,1个空军司令,1个联勤总司令,20多个军长,为各军输送人才。
4. 攻守双料军---25军:第25军是从杂牌打出的王牌军,能攻善守,将领凶悍,是国军内战主力,火力强大凶猛。
5. 铁甲机械军---第5军:第5军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全部美式装备,是嫡系中的王牌,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指挥官几乎全是黄埔系毕业,兵员素质高,火力强大。
6. 魔头乱世军---第8军:第8军是中国远征军主力之一,半美式装备,战斗力强大。
7. 新锐实力军---新1军:新1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官兵文化水平高,将领强悍,有“天下第一军”的美誉,但军中派系争斗厉害。
8. 虎贲御林军---74军:第74军以傲、狠、悍出名,战斗意志,战斗力,纪律性在国军中首屈一指,能打硬仗恶仗,攻击能力极强,号称五大主力之首。
9. 杂牌强悍军---35军:第35军历经百战,攻守兼备,是著名的抗日常胜军。
10. 野战凶悍军---52军:第52军既打日军,也打共军,既会攻击,也会逃跑,既会吹牛,也会斗狠,是战火中打出来的王牌。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二西北军
国民党十大杂牌军之西北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冯玉祥是一个重要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从一个小兵,升至一级陆军上将。
他虽然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平民本色。
他原是北洋直系将领,却倒戈相向,自成一派。
他曾反共又亲共。
他曾联蒋又反蒋。
他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最终转变成一位民主的斗士。
冯玉祥的西北军,曾是中国近、现代军阀混战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其最盛时有大大小小五十多个军的番号,但中原大战后全部瓦解,余部皆为蒋所收编。
谈到中国近代军阀,不可能不提及冯玉祥及其冯系军事集团。
冯玉祥,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直隶青县兴集镇。
父亲冯有茂是淮军中职位低下的哨官。
冯玉祥少时家境贫寒,只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私塾。
十一岁时,为了挣得每月三两三钱的饷银,在他父亲所在的营中补了兵。
他本名冯基善,冯玉祥这个名字,是补兵时管带随手给他写上的,以后就一直沿用了下来。
1896年他十四岁时,正式入营当兵,参加过修筑大沽口炮台的劳役。
熬到二十岁那年,他才作为教习,每月拿四两八钱饷银,担任喊口令的任务。
这时,他看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在教练、装备等方面比旧式军队先进,于是,他抛弃了通过苦练得来的教习职位,投靠新军。
到新军以后,冯玉祥由于体格魁梧强健,声如洪钟,加上勤学苦练,颇得上司赏识,不久便升任副目、正目,三年后便升至哨长(排长)。
不久,他与协统(旅长)陆建章的内侄女成婚,得到陆的提拔,1911年升任北洋军第二十镇的管带(营长)。
1911年前后,冯玉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冯玉祥与军中的革命军官王金铭、施从云等一起,发动了滦州起义。
起义失败,王金铭、施从云牺牲,冯玉祥被拘禁,随后被递解回籍。
1912年民国成立后,冯玉祥重被陆建章启用,授任营长。
1914年升任第七师第十四旅旅长。
同年10月,十四旅改为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任该混成旅中将旅长。
1915年,袁世凯称帝,护国讨袁战争爆发。
当时,冯玉祥率军在四川,归袁世凯的亲信陈宦指挥。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之国力军力对比表中日两国1937年之国力比较表类别 \ 国别中国日本比率国土总面积1142 万平方公里(外蒙古还未独立) 37 万平方公里(外蒙古还未独立) 31 : 1人口总数 4.6 亿 0.9 亿 5 : 1工业总量 13.6 亿美元 (占GDP 10%) 60 亿美元 (占GDP 80%) 1 : 4钢铁总产量 4 万吨 380 万吨 1 : 145煤年产量 2800 万吨 (其中外资企业占55%) 5070 万吨 1 : 2石油年产量 1.31 万吨 169 万吨 1 : 129铜年产量 0.07 万吨 8.7 万吨 1: 121飞机年产量基本无生产能力 1580 架 /大口径火炮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744 门 /坦克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330 辆 /汽车年产量无生产能力 9500 辆 (设备能力为年产30000辆) /年造船业能力不详 47.32 万吨 /年造舰能力仅能生产少量小型舰艇 5.3 万吨乱曰: 中国自清末在甲午战争中惨败给日本后,国势大衰。
民国建立之后又是军阀混战,发展缓慢。
至抗战军兴以前,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国。
而日本自从在甲午战争中大胜中国,得到了清廷巨额赔款以后,国势大增。
至1937年,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国。
抗战前夕,中日两国国力根本就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
诺大的中国在当时与撮尔倭国的差距之大,今天想来,也令人汗颜。
类别\国别中国日本比率军事工业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尚不能生产。
飞机和舰艇虽已生产出少量产品,但主要部件仍需进口。
无批量生产能力,按战时标准,实际上等于不能生产。
仅能生产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
工业门类齐全,大口径火炮,坦克,汽车,飞机,舰艇均可生产研发,步兵轻武器和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能力,完全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差距太大陆军步兵182个师又是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4个旅又二十个独立团极其他少量特种部队(其中40个师是以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的黄埔军校生为军官而组建的部队,训练与装备较其它部队为好)。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军力对比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2016年第10期(总第154期),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的声望达到巅峰,但当蒋介石调遣部队开赴日伪军占领区受降时,却严命中共领导的武装不得参与受降,这种单方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行为遭到中共方面的强烈反对。
为了获得更多的占领区,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地区,国共双方大打出手。
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军的战事从未停止,由美国出面促成的军事调停小组几乎形同虚设,使得原本应该在战后转入建设的中国失去了和平的机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在取得来之不易的抗战胜利果实之后,又坚定地继续发动“剿共”战争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蒋介石对3个月内“剿灭共匪”盲目充满信心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一番。
一边整军一边备战为了限制中共军队在抗战胜利后的发展,蒋介石在8月13日,也就是抗战胜利的前两天就做出了新的军事部署,他命令第1战区所属部队向洛阳推进,第2战区所属部队向太原推进,第3战区所属部队向杭州推进,第5战区所属部队向郑州、开封、新乡推进,第6战区所属部队向武汉、宜昌、沙市推进,第7战区所属部队向汕头推进,第9战区所属部队向南昌推进,第10战区所属部队向徐州、海州推进,第11战区所属部队向保定、石家庄、北平、青岛、济南、德州推进,第12战区所属部队向察、绥、热三省推进,第2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广州推进,第3方面军所属部队向南京、上海推进,第4方面军所属部队向长沙、衡阳推进,新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负责东北的接收。
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下令向解放区推进,美国政府也调动大量运输舰和运输机帮助国民党军队向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等地输送军队,为蒋介石在全国各地的接收创造有利条件。
蒋介石的一系列举措不仅遭到了中共方面的强烈抗议,还遭到大量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反对,全国人民普遍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和独裁。
抗战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整编军、师介绍
国民革命军整编军简介一.整编第1军1946年11月第38集团军改编成整编第1军,董钊任军长,辖整编第1、27、90师。
1948年9月该军军部与第十八绥靖区合并。
历任军长:董钊、罗列二.整编第2军1947年11月因整64师师长黄国梁在范家集战斗有功而提拔为整编第2军军长。
整编第2军由整编第六十四师等部编成,黄国梁任军长。
该军于1948年9月撤销。
历任军长:黄国梁三.整编第5军1947年10月成立,邱清泉任军长。
该军辖整5师及整70师等部。
1948年9月改为第二兵团。
历任军长:邱清泉四.整编第8军1947年11月以整编第八师等部编成,李弥任军长。
该军辖整8师及整9师;1948年9月改为第十三兵团。
历任军长:李弥五.整编第12军1.王靖国部的整编第12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6集团军王靖国部改编而成的整12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2.霍守义的整编第12军1947年12月编成,霍守义任军长。
该军辖整编第十二师,该军于1948年7月在兖州地区被歼。
历任军长:霍守义六.整编第16军1946年底国防部规定第8集团军改编而成的整16军,军长孙楚,副军长楚溪春,辖第34军和第43军,隶属于第2战区;但未正式成立。
七.整编第18军1947年10月成立,胡琏任军长。
该军以整编第十一师为核心,下辖整编第十一师、整编第十师等部队,被称为胡琏兵团,驻扎在河南漯河、驻马店。
1948年9月整编第十八军番号被撤销,部队改隶新成立的第十二兵团。
历任军长:胡琏八.整编第19军整编第十九军于1946年5月由第十集团军改编而成,欧震为军长,朱鼎卿为副军长。
1947年夏整编第19军番号被撤销。
历任军长:欧震九.整编第21军1947年2月以第二十集团军改编而成,夏楚中任军长,辖整编第八师等部。
1947年11月5日夏被革职,该军番号亦被撤销。
历任军长:夏楚中十.整编第22军1946年9月由第十九集团军改编成该军,张雪中任军长、刘昌义、李铣任副军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