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s:///
中国经济现状分析
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无疑是严峻的,显露在外的严重问题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商业银行放贷过量问题、房地产市场趋冷和严重的泡沫问题、通货膨胀问题、民营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的生存困境问题等。
同时,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使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难以扩大,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面临风险,经济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也趋于恶化。
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地方政府多年来积累了诸多债务,其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2009 年初,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
此文件一出台,各地的地方融资呈几何级数的爆发式增长。
由于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为了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发起设立的,所以贷款的偿还还需要依靠地方财政,即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偿还的关键。
为了还本付息,地方政府更迫切地需要土地转让收入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获得土地转让收入,地方政府又向商业银行贷款用于土地的前期开发费用。
这使地方政府更进一步形成对土地转让收入的依赖。
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程度日益加大之后,就不仅只是土地出让金的锐减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了,甚至连土地出让金的增速放缓或中小幅度的减少都让地方政府难以承受。
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则土地出让金的波动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就越大。
同时,为了开发土地,地方政府不断拆迁住房,使得住房吃紧,房屋租金一涨再涨,民众住房压力增大,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引起相对收入减少,一些相关行业
https:///
的人员甚至变为失业或半失业人口,从而使得经济状况更为严峻。
二、商业银行放贷过量问题
2009年,为缓解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央4万亿救市,引起了各方异动。
4万亿无疑是四两拨千斤,紧接着产生的变动便是银行释放10万亿贷款,2010年银行又释放8万亿贷款,同时百姓也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各行投资。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并且暂时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
但其带来的更大的影响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动性过剩,引起恶性通胀。
同时由于中国经济还未完全从金融危机中缓解过来,许多行业依旧不景气,部分企业企图通过商业贷款增加生产以获取利润,但最终却无法偿还贷款本息,银行收不回贷款,也将面临不小的压力,甚至造成银行的财政危机,也将进一步加深中国的经济问题。
三、房地产市场趋冷和严重的泡沫问题之前提到过地方政府为偿还债务,或通过土地出让获得收入,但土地出让市场的景气与否与房地产业的行情是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的。
以往,股市和房市曾扮演过承接游资的作用,然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市状况持续不景气,使得房地产市场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但长期的投机投资推高的房价越来越被看出是不可靠的,且房市的前景在调控政策打压和经济前景不理想的情况下,也是不容乐观的。
投机资本对房市的投机热情下降,以及想购买住房的人其购买力长期达不到有效需求的水平,使房市的趋冷不可避免,房市的趋冷所导致的直接问题便是房地产商为了获利带来的严重的泡沫问题。
当房市趋冷到一定程度,土地出让市场的运营收入就可能满足不了地方政府财政需要,那么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就会直接暴露出来。
而贷款给地方政府的商业银行也会因此面临坏账损失,其资金安全会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也曾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直接贷款,且商业银行的相当一部分贷款也间接流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紧缩政策和房市趋
https:///
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和银行的流动资金都会出现紧张局面,且房地产行业的房产变现压力加大,直接恶化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
另外,当房市趋冷到一定程度时,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一部分房地产企业便将会直接破产或退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环境又会进一步恶化,相关银行和众多的相关产业也会面临不小的冲击,中国经济也将更为严峻。
四、通货膨胀问题由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底我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2009 年万亿元和2010 年前9 个月6.3 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使M1、M2 增速大大高于GDP 增速和CPI 上涨率,形成了相当强的通胀压力,突出表现在房地产价格的飚升上,2009 年房价上涨率达25.1%,2010 年以来同比上涨也一直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
与此同时,CPI 涨幅从2010 年下半年开始逐月提高,7 月份上涨3.3%后,8 月份上涨3.5%,9 月份上涨3.6%,10 月份上涨4.4%,11 月份上涨5.1%,12月份上涨4.6%。
这些数据都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通货膨胀一向都是我国经济问题的一部分,其直接导致的就是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类价格上涨推动的,当然也同劳动力工资成本上升、能源资源产品在改革过程中价格上涨有关,而这些都是在今后一段时期一直会起作用的因素。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的发展势头也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重大影响。
总之,在现在的经济状况下,对于我国来说,抑制通货膨胀的任务依旧非常艰巨。
四、对于缓解我国经济现状的建议针对以上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稍加控制拆迁,既不可打压得过严影响地方政府偿债,又不可一味放任,应适度的予以控制,以减少其经济影响。
2.大规模建设廉租房,缓解拆迁等因素导致的房租价格上涨和房源短缺问题,以此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求,降低通胀的危害,更好地遏制通胀。
https:///
3.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要适量,以免加剧房地产市场的危机和萧条。
这类住房短期内只要起到稳定房价、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控制泡沫不继续扩大的作用即可,而不应大规模推动,以免对本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形成过大的冲击。
4. 万一真的出现房地产泡沫破灭局面,政府可以以低廉价格收购一部分无法变现的房产,直接用作保障性住房。
这一方面可以降低泡沫破灭对经济的冲击,稍稍缓解房地产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资金紧张问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以较低成本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5.若遇紧急情况,可趁早出售部分战略意义相对较小的国企筹资,既可以出售部分股权,也可整体出售。
这样既可以增强政府的财政实力,缓解救助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市场的压力,也更方便应付其它紧急情况。
6.对农村、小城镇、县城、二三线城市物价上涨的传导机制要密切关注,并重点盯住生活必需品、大宗消费品和服务的涨价现象。
为了防止经济形势更加恶化,在紧急关头可多动用行政手段打压这些地方的物价,暂时延缓这些地方的市场化进程和价格一体化进程。
对一些为了谋一己私利而疯狂涨价的经济主体,要及时给予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