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烯的世界规模年产数千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各国所用烷烃原料不同,产物也有差别,如用石脑油为原料热裂后可得甲烷15%、乙烯31.3%、乙烷3.4%、丙烯13.1 %、丁二烯4.2%、丁烯和丁烷2.8%、汽油22%、燃料油6%,尚有一些少量其它产品。
一般在碳链中间较易断裂,然后再产生一系列的β-断裂。
十二烷
C12H26
216.3
-9.6
0.7493
十三烷
C13H28
(230)
-6
0.7568
十四烷
C14H30
251
5.5
0.7636
十五烷
C15H32
268
10
0.7688
十六烷
C16H34
280
18.1
0.7749
十七烷
C17H36
303
22.0
0.7767
十八烷
C18H38
308
28.0
0.7767
烷烃的密度(density)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这也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密度变化很小。
与碳原子数相等的链烷烃相比,环烷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均要髙一些。这是因为链形化合物可以比较自由地摇动,分子间“拉”得不紧,容易挥发,所以沸点低一些。由于这种摇动,比较难以在晶格内做有次序的排列,所以熔点也低一些。由于没有环的牵制,链形化合物的排列也较环形化合物松散些,所以密度也低一些。同分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表是若干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常数。
十九烷
C19H40
330
32.0
0.7776
二十烷
C20H42
343
36.4
0.7886
三十烷
C30H62
449.7
66
0.7750
四十烷
C40H82
——
81
——
所有烷烃,由于σ键极性很小,以及分子偶极矩为零,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则,烷烃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四氯化碳、烃类化合物中,不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1]
燃烧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完全燃烧时,反应物全被破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不明亮。[1]
硝化反应
烷烃与硝酸或四氧化二氮进行气相(400~450℃)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RNO2)。这种直接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硝化(nitration),它在工业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应。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硝基烷烃可以转变成多种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如胺、羟胺、腈、醇、醛、酮及羧酸等。此外,硝基烷烃可以发生多种反应,故在近代文献中有关硝基烷烃的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在实验室中采用气相硝化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实验室内主要通过间接方法制备硝基烷烃。气相硝化法制备硝基烷烃,常得到多种硝基化合物的混合物。[1]
3°C·>2°C·>1°C·>H3C·
在烷烃分子中,C—C键也可解离。
3.自由基反应的共性
化学键均裂产生自由基。由自由基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或称自由基型的链反应(chain reaction)。自由基反应一般都经过链引发(initiation )、链转移(propagation,或称链生成)、链终止(termirrntimi)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135.0(-80)
0.5788
戊烷(环戊烷)
C5H12(C5H10)
36.1(49.3)
-129.3(-93.9)
0.6264(0.7457)
己烷(环己烷)
C6H14(C6H12)
68.7(80.7)
-94.0(6.6)
0.6594(0.7786)
庚烷(环庚烷)
C7H16(C7H14)
98.4(118.5)
1.甲烷源自文库氯化
甲烷在紫外光或热(250~400℃)作用下,与氯反应得各种氯代烷。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甲烷氯化反应的事实是:
①在室温暗处不发生反应;
②髙于250℃发生反应;
-90.5(-12.0)
0.6837(0.8098)
辛烷(环辛烷)
C8H18(C8H16)
125.6(150)
-56.8(14.3)
0.7028(0.8349)
壬烷
C9H20
150.7
-53.7
0.7179
癸烷
C10H22
174.0
-29.7
0.7298
十一烷
C11H24
195.8
-25.6
0.7404
固体分子的熔点也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高,这与质量大小及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外,还与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有关,分子对称性高,排列比较整齐,分子间吸引力大,熔点就高。在正烷烃中,含单数碳原子的烷烃其熔点升高较含双数碳原子的少。
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固体正烷烃晶体为锯齿形,在单数碳原子齿状链中两端甲基同处在一边,如正戊烷,双数碳链中两端甲基不在同一边,如正己烷,双数碳链彼此更为靠近,相互作用力大,故熔点升高值较单数碳链升髙值较大一些。
石脑油中还有支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如环烷烃热裂可得乙烯与丁二烯。
芳香烃仅在侧链上发生反应,因芳环稳定,保持不变。因此,如生产乙烯最好是含直链烷烃最多的石油馏分。
如用催化剂进行热裂反应可降低温度,但反应机理就不是自由基反应而是离子型反应。[1]
氧化反应
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人老了皮肤有皱纹,橡胶制品用久了变硬变黏,塑料制品用久了变硬易裂,食用油放久了变质,这些现象称为老化。老化过程很慢,老化的原因首先是空气中的氧进入具有活泼氢的各种分子而发生自动氧化反应(autoxidaticm),继而再发生其它反应。[1]
烷烃编辑
烷烃(wán tīng),即饱和烃(saturated group),是碳氢化合物下的一种饱和烃,其整体构造大多仅由碳、氢、碳碳单键与碳氢单键所构成,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化合物,而其下又可细分出链烷烃与环烷烃。链烷烃是指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直链或含支链)的烷烃。环烷烃是指含有脂环结构的烷烃。
2化学性质编辑
自由基反应
1.碳自由基的定义和结构
某一键均裂时会产生带有孤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之为自由基。孤电子在氢原子上的自由基称为氢自由基。孤电子在碳原子上的自由基称为碳自由基。烷烃中的碳氢键均裂时会产生一个氢自由基和一个烷基自由基即碳自由基。自由基碳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结构,每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的轨道通过轴向重叠形成σ键,成键轨道上有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一个p轨道垂直于此平面,p轨道被一个孤电子占据。
热裂后产生的自由基可以互相结合。热裂产生的自由基也可以通过碳氢键断裂,产生烯烃。
总的结果是大分子烷烃热裂成分子更小的烷烃、烯烃。这个反应在实验室内较难进行,在工业上却非常重要。工业上热裂时用烷烃混以水蒸气在管中通过800℃左右的加热装置,然后冷却到300~400°C,这些都是在不到一秒钟时间内完成的,然后将热裂产物用冷冻法加以一一分离。塑料、橡胶、纤维等的原料均可通过此反应得到。
氟与甲烷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但仍需+4.2KJ/mol活化能,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而得到碳与氟化氢,因此直接氟化的反应难以实现。碘与甲烷反应,需要大于141KJ/mol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氯化只需活化能+16.7KJ/mol,溴化只需活化能+75.3KJ/mol,故卤化反应主要是氯化、溴化。氯化反应比溴化易于进行。
③在室温有光作用下能发生反应;
④用光引发反应,吸收一个光子就能产生几千个氯甲烷分子;
⑤如有氧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反应有一个诱导期,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存在这些杂质多少有关。根据上述事实的特点可以判断,甲烷的氯化是一个自由基型的取代反应。
2.甲烷的卤化
在同类型反应中,可以通过比较决定反应速率一步的活化能大小,了解反应进行的难易。
2.键解离能和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1)键解离能
分子中的原子总是围绕着它们的平衡位置做微小的振动,分子振动类似于弹簧连接的小球的运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这时振幅很小,分子吸收能量,振幅增大。如果吸收了足够的能量,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键就断了,这时吸收的热量,是键解离反应的焓(ΔH),是这个键的键能,或称键解离能(bond-dissociation energy),用Ed表示。
碘不能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但其逆反应很容易进行。
由基链反应中加入碘,它可以使反应中止。
3.高级烷烃的卤化
在紫外光或热(250~400℃)作用下,氯、溴能与烷烃发生反应,氟可在惰性气体稀释下进行烷烃的氟化,而碘不能。[1]
热裂反应
无氧存在时,烷烃在髙温(800℃左右)发生碳碳键断裂,大分子化合物变为小分子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热裂(pymlysis)。石油加工后除得汽油外,还有煤油、柴油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热裂反应,可以变成汽油、甲烷、乙烷、乙烯及丙烯等小分子的化合物,其过程很复杂,产物也复杂;碳碳键、碳氢键均可断裂,断裂可以在分子中间,也可以在分子一侧发生;分子愈大,愈易断裂,热裂后的分子还可以再进行热裂。热裂反应的反应机制是热作用下的自由基反应,所用的原料是混合物。
中文名称
烷烃
英文名称
alkane
应用学科
化学;有机化学
定义
碳碳间、碳氢间均以单键相连的烃
1物理性质
▪性质变化规律
▪物理常数
2化学性质
▪自由基反应
▪卤化反应
▪热裂反应
▪氧化反应
▪燃烧
▪硝化反应
▪磺化及氯磺化
▪开环反应
3分类
4命名规则
▪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5制备
1物理性质编辑
性质变化规律
在室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气体;常温下,含有5~8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液体;含有8~16个碳原子的烷烃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液体;含有17个碳原子以上的正烷烃为固体,但直至含有60个碳原子的正烷烃(熔点99℃),其熔点(melting point)都不超过100℃。低沸点(boiling point)的烷烃为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高沸点烷烃为黏稠油状液体,无味。烷烃为非极性分子(non-polar molecule),偶极矩(dipole moment)为零,但分子中电荷的分配不是很均匀的,在运动中可以产生瞬时偶极矩,瞬时偶极矩间有相互作用力(色散力)。此外分子间还有Vander Waals引力,这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化学键的小一二个数量级,克服这些作用力所需能量也较低,因此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很少超过300℃。
正烷烃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所需的能量增大,分子间的接触面(即相互作用力)也增大。低级烷烃每增加一个CH2,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较大,沸点也相差较大,高级烷烃相差较小,故低级烷烃比较容易分离,髙级烷烃分离困难得多。
在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不同,分子接触面积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正戊烷沸点36.1℃,2-甲基丁烷沸点25℃,2,2-二甲基丙烷沸点只有9℃。叉链分子由于叉链的位阻作用,其分子不能像正烷烃那样接近,分子间作用力小,沸点较低。
(2)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与它的母体化合物的稳定性相比较,比母体化合物能量高得多的较不稳定,高得少的较稳定。从上面C一H键的解离能数据可以看出:CH4中C—H键解离,其解离能最大,在同列系中第一个化合物往往是比较特殊的;CH3CH3与CH3CH2CH3中断裂一级碳上的氢,解离能较CH4稍低,形成的均为一级自由基;CH3CH2CH3中断裂二级碳原子上的氢,其解离能又低一些,形成二级自由基;(CH3)3CH中三级碳原子上的氢断裂,其解离能最低,形成三级自由基。这些键解离反应中,产物之一是,均是相同的,因此键解离能的不同,是反映了碳自由基的稳定性不同。解离能越低的碳自由基越稳定。因此碳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溶剂效应,酸、碱等催化剂对反应也没有明显影响,当反应体系中有氧气(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时,反应往往有一个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1]
卤化反应
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称为卤化反应(halogenation)。卤化反应包括氟化(fluorinate),氯化(chlorizate),溴化(brominate)和碘化(iodizate)。但有实用意义的卤化反应是氯化和溴化。
有些化合物十分活泼,极易产生活性质点自由基,这些化合物称之为引发剂(initiator)。有时也可以通过单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自由基。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物理常数
一些链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常数
名称
分子式
沸点/℃
熔点/℃
相对密度
甲烷
CH4
-161.7
-182.6
——
乙烷
C2H6
-88.6
-172.0
——
丙烷(环丙烷)
C3H8(C3H6)
-42.2(-32.7)
-187.1(-127.6)
0.5005
丁烷(环丁烷)
C4H10(C4H8)
-0.5(12.5)
一般在碳链中间较易断裂,然后再产生一系列的β-断裂。
十二烷
C12H26
216.3
-9.6
0.7493
十三烷
C13H28
(230)
-6
0.7568
十四烷
C14H30
251
5.5
0.7636
十五烷
C15H32
268
10
0.7688
十六烷
C16H34
280
18.1
0.7749
十七烷
C17H36
303
22.0
0.7767
十八烷
C18H38
308
28.0
0.7767
烷烃的密度(density)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这也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密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密度变化很小。
与碳原子数相等的链烷烃相比,环烷烃的沸点、熔点和密度均要髙一些。这是因为链形化合物可以比较自由地摇动,分子间“拉”得不紧,容易挥发,所以沸点低一些。由于这种摇动,比较难以在晶格内做有次序的排列,所以熔点也低一些。由于没有环的牵制,链形化合物的排列也较环形化合物松散些,所以密度也低一些。同分异构体和顺反异构体也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下表是若干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常数。
十九烷
C19H40
330
32.0
0.7776
二十烷
C20H42
343
36.4
0.7886
三十烷
C30H62
449.7
66
0.7750
四十烷
C40H82
——
81
——
所有烷烃,由于σ键极性很小,以及分子偶极矩为零,是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则,烷烃可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四氯化碳、烃类化合物中,不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1]
燃烧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完全燃烧时,反应物全被破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
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不明亮。[1]
硝化反应
烷烃与硝酸或四氧化二氮进行气相(400~450℃)反应,生成硝基化合物(RNO2)。这种直接生成硝基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硝化(nitration),它在工业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应。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硝基烷烃可以转变成多种其它类型的化合物,如胺、羟胺、腈、醇、醛、酮及羧酸等。此外,硝基烷烃可以发生多种反应,故在近代文献中有关硝基烷烃的应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在实验室中采用气相硝化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实验室内主要通过间接方法制备硝基烷烃。气相硝化法制备硝基烷烃,常得到多种硝基化合物的混合物。[1]
3°C·>2°C·>1°C·>H3C·
在烷烃分子中,C—C键也可解离。
3.自由基反应的共性
化学键均裂产生自由基。由自由基引发的反应称为自由基反应,或称自由基型的链反应(chain reaction)。自由基反应一般都经过链引发(initiation )、链转移(propagation,或称链生成)、链终止(termirrntimi)三个阶段。链引发阶段是产生自由基的阶段。由于键的均裂需要能量,所以链引发阶段需要加热或光照。
-135.0(-80)
0.5788
戊烷(环戊烷)
C5H12(C5H10)
36.1(49.3)
-129.3(-93.9)
0.6264(0.7457)
己烷(环己烷)
C6H14(C6H12)
68.7(80.7)
-94.0(6.6)
0.6594(0.7786)
庚烷(环庚烷)
C7H16(C7H14)
98.4(118.5)
1.甲烷源自文库氯化
甲烷在紫外光或热(250~400℃)作用下,与氯反应得各种氯代烷。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气,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业上通过精馏,使混合物一一分开。以上几个氯化产物,均是重要的溶剂与试剂。
甲烷氯化反应的事实是:
①在室温暗处不发生反应;
②髙于250℃发生反应;
-90.5(-12.0)
0.6837(0.8098)
辛烷(环辛烷)
C8H18(C8H16)
125.6(150)
-56.8(14.3)
0.7028(0.8349)
壬烷
C9H20
150.7
-53.7
0.7179
癸烷
C10H22
174.0
-29.7
0.7298
十一烷
C11H24
195.8
-25.6
0.7404
固体分子的熔点也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高,这与质量大小及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外,还与分子在晶格中的排列有关,分子对称性高,排列比较整齐,分子间吸引力大,熔点就高。在正烷烃中,含单数碳原子的烷烃其熔点升高较含双数碳原子的少。
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固体正烷烃晶体为锯齿形,在单数碳原子齿状链中两端甲基同处在一边,如正戊烷,双数碳链中两端甲基不在同一边,如正己烷,双数碳链彼此更为靠近,相互作用力大,故熔点升高值较单数碳链升髙值较大一些。
石脑油中还有支链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如环烷烃热裂可得乙烯与丁二烯。
芳香烃仅在侧链上发生反应,因芳环稳定,保持不变。因此,如生产乙烯最好是含直链烷烃最多的石油馏分。
如用催化剂进行热裂反应可降低温度,但反应机理就不是自由基反应而是离子型反应。[1]
氧化反应
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人老了皮肤有皱纹,橡胶制品用久了变硬变黏,塑料制品用久了变硬易裂,食用油放久了变质,这些现象称为老化。老化过程很慢,老化的原因首先是空气中的氧进入具有活泼氢的各种分子而发生自动氧化反应(autoxidaticm),继而再发生其它反应。[1]
烷烃编辑
烷烃(wán tīng),即饱和烃(saturated group),是碳氢化合物下的一种饱和烃,其整体构造大多仅由碳、氢、碳碳单键与碳氢单键所构成,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化合物,而其下又可细分出链烷烃与环烷烃。链烷烃是指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直链或含支链)的烷烃。环烷烃是指含有脂环结构的烷烃。
2化学性质编辑
自由基反应
1.碳自由基的定义和结构
某一键均裂时会产生带有孤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之为自由基。孤电子在氢原子上的自由基称为氢自由基。孤电子在碳原子上的自由基称为碳自由基。烷烃中的碳氢键均裂时会产生一个氢自由基和一个烷基自由基即碳自由基。自由基碳sp2杂化,三个sp2杂化轨道具有平面三角形的结构,每个sp2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的轨道通过轴向重叠形成σ键,成键轨道上有一对自旋相反的电子。一个p轨道垂直于此平面,p轨道被一个孤电子占据。
热裂后产生的自由基可以互相结合。热裂产生的自由基也可以通过碳氢键断裂,产生烯烃。
总的结果是大分子烷烃热裂成分子更小的烷烃、烯烃。这个反应在实验室内较难进行,在工业上却非常重要。工业上热裂时用烷烃混以水蒸气在管中通过800℃左右的加热装置,然后冷却到300~400°C,这些都是在不到一秒钟时间内完成的,然后将热裂产物用冷冻法加以一一分离。塑料、橡胶、纤维等的原料均可通过此反应得到。
氟与甲烷反应是大量放热的,但仍需+4.2KJ/mol活化能,一旦发生反应,大量的热难以移走,破坏生成的氟甲烷,而得到碳与氟化氢,因此直接氟化的反应难以实现。碘与甲烷反应,需要大于141KJ/mol的活化能,反应难以进行。氯化只需活化能+16.7KJ/mol,溴化只需活化能+75.3KJ/mol,故卤化反应主要是氯化、溴化。氯化反应比溴化易于进行。
③在室温有光作用下能发生反应;
④用光引发反应,吸收一个光子就能产生几千个氯甲烷分子;
⑤如有氧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反应有一个诱导期,诱导期时间长短与存在这些杂质多少有关。根据上述事实的特点可以判断,甲烷的氯化是一个自由基型的取代反应。
2.甲烷的卤化
在同类型反应中,可以通过比较决定反应速率一步的活化能大小,了解反应进行的难易。
2.键解离能和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1)键解离能
分子中的原子总是围绕着它们的平衡位置做微小的振动,分子振动类似于弹簧连接的小球的运动,室温时,分子处于基态,这时振幅很小,分子吸收能量,振幅增大。如果吸收了足够的能量,振幅增大到一定程度,键就断了,这时吸收的热量,是键解离反应的焓(ΔH),是这个键的键能,或称键解离能(bond-dissociation energy),用Ed表示。
碘不能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碘甲烷,但其逆反应很容易进行。
由基链反应中加入碘,它可以使反应中止。
3.高级烷烃的卤化
在紫外光或热(250~400℃)作用下,氯、溴能与烷烃发生反应,氟可在惰性气体稀释下进行烷烃的氟化,而碘不能。[1]
热裂反应
无氧存在时,烷烃在髙温(800℃左右)发生碳碳键断裂,大分子化合物变为小分子化合物,这个反应称为热裂(pymlysis)。石油加工后除得汽油外,还有煤油、柴油等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通过热裂反应,可以变成汽油、甲烷、乙烷、乙烯及丙烯等小分子的化合物,其过程很复杂,产物也复杂;碳碳键、碳氢键均可断裂,断裂可以在分子中间,也可以在分子一侧发生;分子愈大,愈易断裂,热裂后的分子还可以再进行热裂。热裂反应的反应机制是热作用下的自由基反应,所用的原料是混合物。
中文名称
烷烃
英文名称
alkane
应用学科
化学;有机化学
定义
碳碳间、碳氢间均以单键相连的烃
1物理性质
▪性质变化规律
▪物理常数
2化学性质
▪自由基反应
▪卤化反应
▪热裂反应
▪氧化反应
▪燃烧
▪硝化反应
▪磺化及氯磺化
▪开环反应
3分类
4命名规则
▪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5制备
1物理性质编辑
性质变化规律
在室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气体;常温下,含有5~8个碳原子的烷烃为液体;含有8~16个碳原子的烷烃可以为固体,也可以为液体;含有17个碳原子以上的正烷烃为固体,但直至含有60个碳原子的正烷烃(熔点99℃),其熔点(melting point)都不超过100℃。低沸点(boiling point)的烷烃为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高沸点烷烃为黏稠油状液体,无味。烷烃为非极性分子(non-polar molecule),偶极矩(dipole moment)为零,但分子中电荷的分配不是很均匀的,在运动中可以产生瞬时偶极矩,瞬时偶极矩间有相互作用力(色散力)。此外分子间还有Vander Waals引力,这些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化学键的小一二个数量级,克服这些作用力所需能量也较低,因此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很少超过300℃。
正烷烃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分子运动所需的能量增大,分子间的接触面(即相互作用力)也增大。低级烷烃每增加一个CH2,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较大,沸点也相差较大,高级烷烃相差较小,故低级烷烃比较容易分离,髙级烷烃分离困难得多。
在同分异构体中,分子结构不同,分子接触面积不同,相互作用力也不同,正戊烷沸点36.1℃,2-甲基丁烷沸点25℃,2,2-二甲基丙烷沸点只有9℃。叉链分子由于叉链的位阻作用,其分子不能像正烷烃那样接近,分子间作用力小,沸点较低。
(2)碳自由基的稳定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是指与它的母体化合物的稳定性相比较,比母体化合物能量高得多的较不稳定,高得少的较稳定。从上面C一H键的解离能数据可以看出:CH4中C—H键解离,其解离能最大,在同列系中第一个化合物往往是比较特殊的;CH3CH3与CH3CH2CH3中断裂一级碳上的氢,解离能较CH4稍低,形成的均为一级自由基;CH3CH2CH3中断裂二级碳原子上的氢,其解离能又低一些,形成二级自由基;(CH3)3CH中三级碳原子上的氢断裂,其解离能最低,形成三级自由基。这些键解离反应中,产物之一是,均是相同的,因此键解离能的不同,是反映了碳自由基的稳定性不同。解离能越低的碳自由基越稳定。因此碳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为
自由基反应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溶剂效应,酸、碱等催化剂对反应也没有明显影响,当反应体系中有氧气(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杂质存在)时,反应往往有一个诱导期(induction period)。[1]
卤化反应
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称为卤化反应(halogenation)。卤化反应包括氟化(fluorinate),氯化(chlorizate),溴化(brominate)和碘化(iodizate)。但有实用意义的卤化反应是氯化和溴化。
有些化合物十分活泼,极易产生活性质点自由基,这些化合物称之为引发剂(initiator)。有时也可以通过单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自由基。链转移阶段是由一个自由基转变成另一个自由基的阶段,犹如接力赛一样,自由基不断地传递下去,像一环接一环的链,所以称之为链反应。链终止阶段是消失自由基的阶段。自由基两两结合成键。所有的自由基都消失了,自由基反应也就终止了。
物理常数
一些链烷烃和环烷烃的物理常数
名称
分子式
沸点/℃
熔点/℃
相对密度
甲烷
CH4
-161.7
-182.6
——
乙烷
C2H6
-88.6
-172.0
——
丙烷(环丙烷)
C3H8(C3H6)
-42.2(-32.7)
-187.1(-127.6)
0.5005
丁烷(环丁烷)
C4H10(C4H8)
-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