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一个封建王朝的由盛转衰(历史周期律)、危机四伏。
同时,闭关自守,固步自封。
(2)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逐步确立,并逐步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结论:中国落后,西方列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标志性事件—:鸦片战争
原因:
①英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最强大的国家;
②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为扭转局面,走私和贩卖鸦片);
③英国发生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④中国开始禁烟(虎门销烟)。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及一些列不平等条约。
攫取大量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以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则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什么是半殖民地(成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最终没能成功。
但是,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
②虽然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2)逐步成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
之中。
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打破,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
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他们
的殖民地,进而完全控制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
在这一目的下,
他们必然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同时扶持外国资本和依附于它的官僚资本
的发展(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居于主要和支配地位);在中国的农村,地主剥削农民的
封建生产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
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
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
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
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
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
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
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部分地主:①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②资本家;
部分农民:①贫农;②雇农;③产业工人的后备军(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也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它
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
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
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主要来源:买办(采买人)、商人、地主、官僚。
分为
两类:官僚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
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所有矛盾中占支配地位。
(2)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者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
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太平天国后期的抗击外国侵略斗争,台湾人民抵抗美、日入侵的斗争,香港工人支持清政府的对法战争(中法战争),义和团及部分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等。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大沽炮台守卫战、刘铭传的基隆抗法战斗、镇海炮台守卫战、冯子材指挥的镇南关大捷,以及英勇献身的将士(关天培、陈化成、海龄<满族>、史荣椿、乐善<蒙>、邓世昌、林永生等)。
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他们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边境危机和瓜分危机
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最终目的: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②步骤:蚕食边疆,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
重要目的是为了在进一步侵略或瓜分中国的争夺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
③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的时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④“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日本。
原因是列强争夺和瓜分过程中产生矛盾。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①帝国主义列强没能实现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和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导致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
②义和团运动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局限性: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
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不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
质,义和团曾经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
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
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2)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②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①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四洲志》)。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者:魏源(《海国图志》)。
其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
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盛世危言》)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
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
主思想。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①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有
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②典型代表人物及著作:
a.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救亡决论》——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d.《时局图》(图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香肠代表德国)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
e.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③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
生的。
这些斗争和探索,是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