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的难点与建议的再叙述

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的难点与建议的再叙述

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的难点与建议的再叙述一、引言在医疗领域中,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平衡身心的方法。

然而,尽管中医护理方案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但其在临床实施中仍面临一些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中的难点,并提出建议以克服这些难题,从而提高中医护理方案的质量和效果。

二、难点分析1. 综合治疗的复杂性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理念是综合治疗,即通过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然而,综合治疗的复杂性使得中医护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困难。

制定一个个体化的中医护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性别等多个因素,而这种综合考虑需要医护人员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 中西医结合的协调性中医护理方案往往需要与西医诊断和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然而,中西医结合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协调性问题。

中医和西医的理论观点、治疗方法和疾病认识存在差异,因此在将中医护理方案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时,需要找到二者的平衡点,确保治疗方案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3. 临床实施的规范性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中缺乏统一的规范。

由于中医护理方案的个体化特点,很难制定一套通用的标准操作程序来指导临床实施。

这导致中医护理方案在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病人对中医护理方案的接受度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中受到病人接受度的影响。

由于中医护理方案在一些治疗方法上与西医较为不同,病人可能对其中的某些治疗方法持怀疑态度或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与病人沟通,增加他们对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三、建议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实施中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医院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供系统和全面的中医教育,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中医护理人才。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医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自己的临床实践。

下面将列举几个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辨证遇难题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辨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有时中医师在面对疾病时可能会遇到难题,无法准确判断病情所属的证候。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辨证。

解决方案:1. 借鉴经典书籍和医案,通过研读典籍,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辨证水平。

2. 积累临床经验,通过实践加深对各类疾病的辨证能力,灵活运用辨证方法。

3. 多与他人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与其他中医师分享经验,借鉴他人的思路和经验。

二、处方用药风险中药处方是中医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不恰当的处方用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例如,药物过于复杂、药物搭配不当等。

解决方案:1. 严格按照中医理论处方,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药物。

2. 多观察用药效果,根据患者的反应和体验,及时调整处方药物的配伍和剂量,确保疗效的最大化。

3. 关注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差异,个体化用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三、医患沟通问题中医临床工作中,医患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医患之间可能出现沟通障碍,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

解决方案:1. 提高沟通技巧,通过倾听患者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建议。

2.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避免使用医学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

3. 尊重患者的选择权,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医疗决策,与患者形成共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四、诊疗误区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干扰,中医师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诊误治的情况。

这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治疗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解决方案:1. 加强自身的学术知识,不断学习和修炼,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降低误诊误治的概率。

重点专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

重点专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

重点专科内一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

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诊断标准:持续性血压增高或非同日多次检测血压达到或超过正常上限,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辩证分型1.肝肾阴虚型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

枸杞15 菊花15 生地黄20 山萸肉10 山药20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龟板30 夏枯草152.阴阳两虚型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

治法:调理阴阳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2 巴戟天9 山茱萸9 石斛9 肉苁蓉9 制附子6 五味子6 官桂6 白茯苓6 麦门冬6 石菖蒲6 远志6 3.肝气郁结型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善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方药:丹栀逍遥散加佛手、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佛手15 珍珠母304.肝火上炎型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5.肝风内动型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中医药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中医药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中医药如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在当今社会,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许多人在面对疾病时,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为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繁琐的就医流程而烦恼。

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破解这一难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首先,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的理念。

中医认为“上医治未病”,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种预防理念不仅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成本,还能让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管理。

例如,中医的养生方法如饮食调理、运动保健、情志调节等,简单易行,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金钱,却能有效地预防疾病。

相比之下,现代医学往往侧重于疾病的治疗,而在预防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其次,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

中药大多取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质,价格相对较低。

而且,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样,除了中药内服外,还有针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法。

这些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而且副作用小,能够减少患者因使用西药而产生的高额费用。

以感冒为例,西医治疗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费用较高,而且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而中医则可以通过中药方剂或者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成本较低,效果也不错。

再者,中医药在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成为了医疗费用的主要支出项目。

而中医通过辩证论治,针对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治疗费用。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中医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饮食控制、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医疗费用。

此外,中医药的基层服务能够有效地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在广大的农村和社区,建立中医诊所和中医服务站,可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中医医疗服务。

中医的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医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疾病防治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疾病防治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疾病防治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中医行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中医行业的工作中,疾病的防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常见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对中医行业工作中的疾病防治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1.问题分析:疑难病症在中医行业工作中是一大挑战。

这些病症可能由于多因素引起,病因复杂,常规诊疗方法不一定有效。

2.解决措施:(1)加强诊断能力培养,提高辨证论治水平;(2)加强病史收集和综合分析,结合中医经典理论进行诊断;(3)借鉴西医科学方法,结合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综合运用治疗手段;(4)开展团队合作,利用多学科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共同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二、药物的合理应用1.问题分析: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药物的合理使用成为一个难点。

一方面,部分中医药治疗时间较长,患者耐心不足;另一方面,西药快速见效的特点,使一些患者倾向于使用西药。

2.解决措施:(1)加强药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中医药的特点和作用;(2)提高患者对中医药疗效的理解和信任,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3)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4)与相关科室合作,推广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以提高疗效。

三、预防与保健工作的开展1.问题分析: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是中医行业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然而,当前社会人们对中医保健知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限,预防工作难度较大。

2.解决措施:(1)加强对中医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识和信任;(2)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推广中药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与应用;(3)组织开展中医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扩大中医保健知识的影响力;(4)与社区、学校等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健康素养。

四、技术的更新和研究进展1.问题分析:中医行业作为一门传统医学,需要不断吸纳新知识,积极探索新疗法。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简化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及解决难点的思路与措施优势病种一:中风病:在2009年度治疗过程中主要存在卒中后偏瘫痉挛、失语2个难点。

1、卒中后偏瘫痉挛难点分析: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恢复期出现率极高的后遗综合征之一,发病率达80%。

解决思路:我们选取临床上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头针、夹脊穴配合Bobath康复技术,克服传统体针针刺的弊端,从神经电生理角度出发,究其根本病因制定选穴原则,使电针头针、电针夹脊穴、Bobath 康复技术三要素优化组合,形成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新方法---通督解痉法。

采取措施:通督解痉法:A.针刺取穴:主穴:颈4~胸1夹脊穴,腰1~骶l夹脊穴,左右交替蛇形刺,左右交替。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

B.针刺体位:坐位或俯卧位。

C.操作方法:取穴后,用75%酒精对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25×40mm毫针,颈4~胸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O.8寸、腰2~骶1夹脊穴斜刺(针尖向脊柱方向,针身与皮肤呈45°~75°角)0.5~0.8寸。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以得气后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密波(100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头针选取头皮针国际标准线:偏瘫肢体对侧顶旁1线、顶颞前斜线,平刺至帽状腱膜下,快速捻转2-3分钟,约200转/分,采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选择疏波(2Hz)接于针柄进行电针治疗,强度以病人能承受为度,留针30分钟,日1次,周6次,1月为一疗程。

2、卒中后失语难点分析:失语、吞咽功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症状之一,对脑卒中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有很大的影响,并可独立影响死亡率。

解决思路:舌部取穴,重点针刺舌体或周围穴位治疗中风失语。

采取措施:我们在临床实践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逐步形成了“解语利窍”针法。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常见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

在本文中,将探讨其中一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辨证论治困难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一直被视为重要的方法,然而,由于临床情况的复杂性,辨证论治常常面临一些困难。

例如,一些疾病表现相似,难以准确辨证;有时病因不清晰,难以找到合适的治疗办法。

针对这一问题,医生需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临床经验积累。

在诊断时,可以借鉴多种辅助手段,如舌诊、脉诊和面诊等,以提高辨证准确度。

同时,医生还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等,辅助诊断和辨证。

二、药物配伍禁忌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药物配伍禁忌的问题也时有发生。

有些中药在特定的配伍情况下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对患者造成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需要严格遵守中药的配伍禁忌规定,并进行详细的病情询问和观察。

此外,医生还可以查阅相关的药物参考书籍和数据库,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

三、治疗周期长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一些疾病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这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一些患者可能会因为治疗周期的长短而产生不信任或不耐烦的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和周期的必要性。

医生还可以通过改善治疗方案和药物组合,尽可能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四、中西医结合难度大中西医结合是当前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中西医结合的难度也不容忽视。

由于中西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差异,医生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相互融合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生需要学习和掌握中西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在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此外,定期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起来,中医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采用合适的解决方法来克服这些问题。

中医技术的难点与解决方法探讨

中医技术的难点与解决方法探讨

中医技术的难点与解决方法探讨中医技术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发展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然而,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技术也存在一些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医技术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法。

首先,中医技术面临的一个难点是临床实践中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

由于中医理论的个体化特点,不同医生对同一病症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特点是中医技术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法可能导致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交流。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立临床指南,形成中医治疗的标准程序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治疗的一致性和科学性。

其次,中医技术在科学验证方面也存在困难。

中医理论主要依据传统经验和观察得出,缺乏现代医学所依赖的大样本、双盲实验和随机对照研究等严格的科学验证方法。

这使得中医技术在学术界和现代医学领域的认可度较低。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中医技术的科学研究,采用科学手段验证中医治疗效果和机制,提高其可信度和权威性。

同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借鉴其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传统中医经验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更为科学的中医技术体系。

第三,中医技术的传承与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难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技术在一些医疗机构中逐渐被边缘化。

这导致新一代医学人才对中医技术的掌握和研究的兴趣减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中医技术的培训和教育,鼓励更多的医学学生和医生参与中医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加强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在跨学科的背景下培养具备中西医结合能力的医学人才。

此外,中医技术在国际交流与推广方面也存在难点。

虽然中医技术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力,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仍然相对较低。

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医技术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与西方医学有较大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中医技术的国际交流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和活动,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医技术的优势和独特之处。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中医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推广,通过科学的证据支持,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技术的认可度。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

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

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

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

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

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

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

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

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

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

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

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旨在帮助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医生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问题一:患者病症复杂,如何确诊?在中医临床中,有时患者的病症可能比较复杂,给医生的确诊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准确诊断,医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者的疾病史、家族史、个人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2.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进行辅助诊断。

3. 辅助检查:如中医常用的舌诊、脉诊等方法,或者现代医学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

问题二:治疗效果不佳,如何调整治疗方案?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有时治疗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这时,医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调整治疗方案:1. 重新评估病情:通过重新询问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病情变化等方式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

2. 调整药方: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中药组合或更改药物用量。

3. 综合施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从整体上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对症治疗、辨证施治等。

4. 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的反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治疗的态度等因素,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问题三:遇到疑难疾病,如何处理?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疑难疾病,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处理疑难疾病时,医生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 借鉴经验:结合自身经验和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知识,寻找类似病例的解决方案。

2. 多学科协作:与现代医学领域的专家进行多学科协作,共同研究和解决疑难疾病。

3. 深入研究:对疑难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查阅相关文献、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问题四:如何提高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是中医临床工作的核心目标。

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医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准确辨证,寻找治疗疾病的关键,针对病症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关节功能障碍一、难点确定及其理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难治性疾病之一。

关节病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特点的骨关节病是最常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发达国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别是女性第4位和男性第8位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国就有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0万。

在我国,38-60岁人群中78.5%患有骨性关节炎,成为功能病废、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04年始,卫生部北京医院牵头进行的“中国中老年骨关节病状况研究”共完成调查表6218份、X线资料5334份,结果表明,全国6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为46.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较其他疾病更易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和其他功能。

因此,膝骨关节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中老年人的膝骨关节病发生率在持续升高。

如何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研究安全、有效、效价比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目前人口与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具有紧迫而广泛的社会需求,也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必要的基础。

而目前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尚缺乏完全的手段。

主要依赖的治疗药物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s),如扶他林等药物和软骨保护剂如维骨力等。

对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一般都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二、难点解决方法(一)主要内容采用临床观察,制定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

(二)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证候、临床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的治疗进行记录。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09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09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09年)《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09版》在我科临床实施已有一年,但医疗科学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即有方案需进一步完善、更新。

针对上述情况,我科在本年度内以会议谈论方式对其加以完善和优化,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中药辩证治疗及西药常规抑酸和促进胃肠动力药物等治疗,大多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但其难点就在于,临床中我们仍经常遇到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案例。

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患者对长期服用中药产生畏惧,用药依从性差;(2)患者对饮食调摄了解甚少,未能得到全面的疾病饮食指导;(3)患者食管粘膜呈高敏感状态、夜间酸突破或非酸反流等因素,导致西药治疗效果欠佳;(4)患者心理作用所致的烧心胸痛;(5)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预防保健意识不强,生活方式改变配合欠佳。

针对上述原因及难点,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思路:(1)针对患者拒服中药和服药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年轻医生的中医辩证临床经验有限,而惧开中药”的问题,医务人员仍需不断学习,下一步应着眼于中医古籍的搜集、整理,并从中总结新的诊治方案,继续加强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工作;其次,可引进中药颗粒剂,以彻底解决中药煎服方法的繁琐问题,下一步务必联合药剂科探索开发方便、快捷、疗效确切的医院中药协定制剂;此外,通过对临床经验的总结,以确切的临床疗效为基础,坚持加强医患沟通不放松,使患者能够较好地接受中医治疗方案。

(2)对于就诊患者,医务人员要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务必向其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预防、保健等常识,使其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引起重视,从而能主动地配合治疗。

积极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咨询,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

(3)本着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是通过整理、挖掘中医古籍,尤其是脾胃病学专著,从中寻求解决疾病治疗难点的新思路、新方法,以疗效赢得患者的信任。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优势病种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2011年自我科制定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版以来,疗效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案不但已含扩了近代中医诊治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与创新,总体相对完善;但我们依旧坚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发挥中医特色为原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以使诊疗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对所遇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与措施,具体如下:1、吐酸病----预防疾病复发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前期的不断努力,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已逐渐被广大患者所认识,经治患者对于该病的预防和调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掌握,临床疗效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得不说,对于该病的防治仍存在不少难点,如何预防疾病的复发仍任重道远;本病经治疗后可暂时治愈,但由于引起胃食管反流的基本因素仍存在,故易复发;如何防治本病复发,成为本病的最大难点;理想的治疗是从根本上恢复食管和胃的动力,达到治病求本目的;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优越性;西医学目前已观察到强力抑酸对胃排空及胆囊动力有抑制作用,在顽固的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长期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但完全抑酸对胃动力及胃内细菌增生有影响,不宜长期使用;因此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是通过中医学的辩证施治来改善胃食管的动力;本病中医的病因病机关键是气机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故适当选择疏肝解郁、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等疗法,可逐渐改善LES的动力,达到根治的目的;2、胃疡----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仍是目前治疗的难点无论是用中药还是西药治愈活动期的消化性溃疡一般不难;特别是西药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因其制酸作用强烈,不论是控制上腹痛症状,还是治愈溃疡,其疗效是非常显著且快捷的;但是,不少患者停药后又复发,5年内的复发率达50%以上;即使近10多年来发现本病的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经根除Hp治疗后,其复发率明显降低,但临床上有不少病经Hp根除后仍可有溃疡复发,或者根除后可重新感染Hp;所以说,真正完全彻底治愈溃疡病仍是一大难题;中医药治疗不仅可控制症状,药后病情较稳定,还可长期服用,使复发率降低;中医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这是与中药即可对抗致溃疡的攻击因子、又可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分不开的;现代研究发现,胃粘膜的修复分为两种方式,1,快速修复:靠上皮细胞的移动和伸延,2,慢性修复:深层结构的修复,靠深层细胞的增殖,细胞间质的补充;常规西药抗溃疡治疗主要是作用于快速修复方面,溃疡表面虽然愈合,但组织学检查可发现黏膜下血管、腺体的结构、黏膜厚度、结缔组织等尚未完全修复正常状态,而这些将直接影响细胞氧合作用、营养供养和黏膜的防御功能,成为复发的病理基础;很多患者由于修复不完全,从而导致溃疡反复不愈或容易复发;针对这种情况,西医提出了加强黏膜保护和使用表皮生长因子等方法;而中医药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中药药理研究证实健脾益胃、行气活血方药可以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促进胃黏膜血液循环及免疫功能、调节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防止胆汁等碱性液胃反流,改善胃的内环境,这些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机制不仅能促进溃疡在急性期的快速修复,而且可以加强溃疡的慢性修复过程,从而使溃疡得到彻底的治愈,减少了溃疡复发;3、鼓胀----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阻断或延缓肝硬化的进程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早期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即使有症状也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常见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和腹泻症状;体征多不明显;肝脏常肿大,部分患者伴脾肿大,并可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检查多在正常范围内或有轻度异常;加之患者往往不注意,容易忽视,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我国为乙肝高发区,有关研究亦表明,我国的肝硬化患者大多由病毒性肝炎引起;从肝炎发展为肝硬化,须经历肝纤维化这一阶段,肝纤维化与肝硬化两者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其主要区别在于肝小叶结构是否完整,肝硬化之所以被认为是不可复原,主要与肝的结构,尤其是血管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有关;所以在肝小叶尚未完整之际,有效地阻断或延缓肝纤维化进程,是治疗肝硬化的关键;中医认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虽有湿热毒邪结于体内的标实症状,但更重要的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气不足,甚则营养不良,从而不能抗御邪气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络,聚余胁下所致;所以患者在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正虚邪恋,缠绵难愈,正气虚损,瘀血内结之象尤为特出;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产质量及副作用较少等方面有优势,以辩证论治为基础,采用中医益气化痰、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治法,在早期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和防治肝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常用单味中药有丹参、桃仁、冬虫夏草、黄芪、当归、茯苓、柴胡、红花、党参、泽兰、三七、郁金、白花蛇舌草等;。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然而,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辨证难题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正确辨证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复杂性,有时候会遇到难以辨证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病史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变化情况。

另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医学的辅助手段,如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来辅助辨证。

二、治疗方案选择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治疗方案选择困难的情况。

中医有丰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但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一个挑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病因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还可以通过临床经验和专家讨论,借鉴其他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意见来辅助决策。

三、用药安全性中药在中医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药物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中药对身体的影响是温和的,但是对一些特殊人群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存在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其他器官的状况,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

另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四、治病周期长中医治疗通常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可能会感到不耐烦和失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疏导,让患者了解中医治疗的特点和优势,并告知治疗的时间和效果。

另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尽量缩短治疗周期。

五、缺乏标准化中医临床实践中,缺乏标准化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医的个体化特点和传统的经验性治疗方法,缺乏统一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和推广,建立统一的中医诊疗标准,规范中医治疗的流程和步骤。

中医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医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医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中医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中医诊断技术、治疗技术以及中药使用等方面。

对于这些常见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技术使用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中医诊断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中医诊断结果不准确有时我们在使用中医诊断技术时,可能会出现诊断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操作失误、没有充分了解病情或者缺乏经验所导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对中医诊断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在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

此外,可以与其他有经验的中医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2. 缺乏客观化指标支撑相比西医技术,中医技术在客观性方面可能相对较弱,缺乏一些科学仪器进行支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进行中医诊断时,尽可能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等相关信息,以提高诊断的客观性。

此外,也可以结合一些现代医学技术,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来辅助中医诊断,提高准确性。

二、中医治疗技术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治疗效果不明显在使用中医治疗技术时,有时会出现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治疗方法选择不当、疗程不够或者患者与医师的沟通不畅所导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并确保治疗疗程和频次足够。

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充分理解治疗过程和效果,提高治疗的可信度。

2. 针灸技术操作困难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针灸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操作困难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找不准穴位、技术不熟练或者患者怕疼等原因所导致。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针灸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刺激方法,并提高自己的操作技巧。

同时,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调整刺激力度,帮助患者放松,减少疼痛感。

三、中药使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 中药质量不合格在中药使用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中药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中医治疗的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情况

中医治疗的难点及解决思路和措施情况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
1. 难点问题是:
腰椎间盘脱出及严重椎管狭窄的患者
2. 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是什么?
对于此类患者,选择多种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行治疗,如推拿后再配以针、灸、中药熏蒸或有条件地用大推拿治疗。

二、颈椎病
1. 难点问题是:
其中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难点
4. 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是:
除谨慎地使用推拿手法治疗外,还可以配合以颈部牵引加中药热奄包等多项目治疗。

三、骨性关节炎
1. 难点问题是:
关节已变形的骨性关节炎
2. 解决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措施是:
首先应改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的观念,还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其次在用中药内服和中药热奄包治疗外,还可以配以针灸中药熏蒸治疗。

中医特色治疗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中医特色治疗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中医特色治疗存在的问题与措施中医作为我们祖国的瑰宝,几千年来可谓是个老字号了,听说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它讲究的是“阴阳平衡”、“五行相生”,还有那一套看似神秘的经络学说。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医也遇到了一些不小的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特色治疗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应对措施,大家准备好了吗?咱们一起来捋一捋!1. 中医特色治疗的问题1.1 认知偏差首先,咱们得说说“认知偏差”这个事儿。

很多年轻人对中医的了解还停留在“喝点中药就能好”的阶段,简直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他们常常把中医看成是个“神奇的药方”,完全忽略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结果,等到病来了,随便找点药喝,哪里能治得好呢?这样就容易产生误解,甚至对中医失去信心。

1.2 科学证据不足接下来就是“科学证据不足”的问题了。

虽然中医的理论体系独特,但说实话,有些理论还没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

一些西方医学的专家听了,只能摇头叹气,感觉“这玩意儿不靠谱”。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自然对中医望而却步,毕竟“眼见为实”,谁能相信没有实证的事儿呢?这也让中医在国际上难以立足。

2. 中医特色治疗的措施2.1 增强教育宣传面对这些问题,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得主动出击!首先,得增强中医的教育宣传。

可以通过网络、学校、社区等多种渠道,普及中医知识。

像举办一些免费的讲座,或者搞中医体验活动,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中医的魅力,慢慢改变“误解”的印象。

记得有位老中医说过:“把知识传递给每一个人,就像撒下了种子,终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2.2 推动科研合作再来,推动科研合作也是个好办法。

中医可以和现代医学结合,进行多学科的研究。

这不光是为了找出中医的“科学依据”,更是为了让大家在治疗时,能够更全面地考虑病情,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想想看,若是中西医能搭伙,岂不是能事半功倍?“单打独斗”可行性不高,只有携手合作,才能闯出一片天。

3. 未来的展望3.1 中医的国际化最后,我们得谈谈未来。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第四节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一、中风(脑梗死)中医治疗难点分析1.难点分析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为主症。

目前,对脑梗死的治疗,单纯中医或西医均有局限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病因病机是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上,在情绪变化、活动、寒冷等因素诱发下,导致大脑局部血运障碍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治疗主要从重建血供、抗炎、神经元保护三方面进行干预。

药物主要有溶栓剂抗凝剂、抗炎剂、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保护剂,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副作用、疗效一般等影响运用。

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导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

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中风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亦具有局限性,如:对于如何使梗死灶迅速再通、以减轻缺氧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中医药也力不从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

因此,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

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1 脑梗死急性期1.1.1西医指南的尴尬:假设某患者入院时间超过6小时,急查纤维蛋白原不高或偏低,无心脏病史,无低灌注,似乎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治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桡骨干双骨折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与措施
一、难点分析
1 、复位难:尺桡骨骨干双骨折临床上常视为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部分患者复位较难,要求高,采用传统手法复位,常难以达到复位要求,而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2、局部肿痛:骨折后局部肿痛明显且时间较长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骨折愈合时间长,甚至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二、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难点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我们采用正骨八法复位、从而达到灵活的牵引、端提、挤压、触碰等手法,纠正重叠成角等畸形,达到良好的复位,同时使用闭合穿针固定,在先复位较稳定骨的骨折后,开始采用克氏针闭合穿针固定,避免该骨再次移位,再整复较不稳定骨的骨折。

由于克氏针不能抗旋转,后期改为弹性髓内针经皮穿针内固定,在实践中极大的提高了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缩短了复位时间及次数,采用该方法使中医骨折手法复位更简捷、便于学习、掌握。

2、采用局部外敷栀龙膏内服一盘珠汤,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从而达到减轻局部肿痛的作用。

3、骨折后期,采用艾姜汤薰洗,内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或骨康胶囊以达到补益肝肾、续筋接骨,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同时采用闭
合穿针,避免手术切开破坏局部血循,防治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