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生活
【课件】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b70718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4.png)
不断搜集创作素 材,绘制了大量素 描、速写与线描。
每个形象的定稿,都是经过了反复地推敲。
每个人物、每处风景皆有出处,都 来源于生活。
同样是中国画,《愚公移山》与传统中国画有什么不同?他的不同在哪里?
人物轮廓,衣纹服饰:中国传统的线描勾勒
2
身体结构和体积塑造:西方写实的技法
疏
密
静
动
远 近
思考
徐悲鸿为什么会画一幅以寓言神 话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呢?
愚公移山 (纸本设色)144厘米×421厘米 1940年 徐悲鸿
国内主战场:大片国土沦 陷,汪伪政权卖国投降。
人民情绪低落,对抗战失 去了信心。
背景分析
1940年
● 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危急的 时刻。
● 国际战场: 法西斯势力猖 獗,反法同盟尚未形成。
艺术家往往为了让画面能够有力地表达主题 思想,都会对画面的线条、色彩和空间进行 仔细的安排。所以艺术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
梅杜萨之筏(布面油画) 491 厘米×716 厘米 1818—1819 年 籍里柯 [法国]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
画面人物以真实身材比例还 原,近景人物比真人还大两部
美术是一个 开放 的概念。
绘画 雕塑 建筑 工艺美术 摄影 设计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装置艺术
美术
美术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美术门类众多,他们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美术作品的创作
作品赏析(一)
愚公移山 (纸本设色)144厘米×421厘米 1940年 徐悲鸿
徐悲鸿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拓展学习
奔马(纸本设色) 1941年徐悲鸿
爱普色的赛马(油画) 1821年 籍里柯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1)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1)](https://img.taocdn.com/s3/m/20eb119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5.png)
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一、课时:1课时二、课型:新授课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审美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了解甚少。
本节课着重讲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从而更能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的第一课,着重探讨了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通过详细分析两幅作品的社会背景,画家搜集素材的过程,对表现技法的选择运用等揭示出美术作品的创作规律,最终目的是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理解作者创作的构思依据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2、通过学习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观察和感受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形式特征,提高基本的审美判断能力。
3、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分析判断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两幅经典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2、难点:深刻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八、教学准备:电子课件、美术作品的高清图九、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展示竹子的实物图和中国古代文人画家郑板桥的《墨竹图》的对比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讲解郑板桥画竹的三个阶段,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也正是美术创作从体验、构思到表达的完整过程。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授1、(1)教师多媒体展示徐悲鸿的代表作品《愚公移山》,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徐悲鸿为什么要创作这样的一幅作品呢?(可以从艺术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文化生活环境来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徐悲鸿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危机时刻,这样内忧外患的处境像极了中国人民面前两座无法撼动的大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1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1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1c4169f8c75fbfc77db282.png)
04.12
动画片中的猫和老鼠与生活中的 有哪些不同?
《虾趣》
齐白石老人画的虾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那你们知道他是 怎样做到的吗?(作品欣赏)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开国大典》董希文
《开国大典》
观
察
与
积
真实的天安门的廊柱
累
画中的天安门的廊柱
红色的地毯,红色的柱子,红色的灯笼与蓝天白云和人潮如织的 队伍交相辉映,增加了画面喜庆的气氛,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具 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同时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 的翻版,它源于我们的生活,更高于我们术反艺术反映映生生活 活
拉斯考克斯洞穴壁画(英国)
马古拉洞穴(保加利亚 )
思考与讨论
一、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二、你认为美术作品必须源于生活吗? 1、你了解的艺术家是怎样深入生活的? 2、抽象艺术也是源于生活的吗? 三、美术作品是如何高于生活的? 你是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像”与“不像”的?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9c3af7a8f8c75fbfc77db268.png)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大家好
1
美术作品创作形式
再现性
表现性
大家好
油 开画 国 大董 典希
文
1、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 2、作品描绘了什么? 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4、它来源于什么?
大家好
血衣(油画素描稿 现代)王式廓 192×345cm 1959年 国家博物馆藏
•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表现性绘画同样源于生活,它运用更加 主观的表达方式呈现真实,相对于再现性绘 画具有更加复杂的思想大家好性和艺术表现力。
所以,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大家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 加,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 活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 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 立体画派创始人,是现代艺术 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 主要代表。
谢谢
大家好
请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大家好
思考讨论: 1.画中画了些什么? 2.毕加索为什么这么画? 3.画中各个形象都有什么表情和象征意义?
大家好
牛的形象表现出残忍、无情,在冷漠 中隐含一种威胁,是法西斯的代表, 同时也是暴力的象征。
这盏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锯齿 状的光芒,宛如一个游动的、 冷酷的梦魇,代表着受苦的人 民。
央美术学院,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部主任、
中央美院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等职,是我国社会主
义时期最杰出最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之一。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他都以诚挚的
语言划刻了不同时期人物的精神气质,给人以十分鲜明的历史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cf9c8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a.png)
2、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谈谈你初看该作品的感受。
3、师讲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仔细对照P4上的文字说明及艺术形象区读懂该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发现其夸张变形的手法)。
4、思考讨论
《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二)通过表现性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1、回忆上学期学习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它来源于什么?
书写部分课题——
源于生活
二、新课:
(一)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重点突破
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分析
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步骤
一、引课: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高一【美术(人教版)】美术作品的创作PPT课件
![高一【美术(人教版)】美术作品的创作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34b302312b3169a551a445.png)
探究与发现
画稿
完成稿
拓展学习
爱普色的赛马(油画)1821年 籍里柯
奔马 (纸本设色) 1941年 徐悲鸿
相关链接
眼中之竹 ——艺术体验 胸中之竹 ——艺术构思 手中之竹 ——艺术表达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探讨了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比较 深入地分析了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 系,了解了两位杰出画家对待生活和艺术创作严谨认真 的态度,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
画面构图、人物造型、艺术特色三方面看“艺术高于生活”。
为什么用健壮的裸体男子?
强健清晰的肌肉、紧张 劳作的人体,充满了力量 感,凸显了开山壮士们坚定 的决心、必胜信念和众志成 城的气势。
画面构图、人物造型、艺术特色三方面看“艺术高于生活”。
画面构图、人物造型、艺术特色三方面看“艺术高于生活”。
创作意图
惨案发生后,路易 十八政府企图掩盖真 相,激起了公愤。
高近 5米,宽约 7 米 。 多数人物都是真人 尺寸,前景中的形象甚 至有真人两倍大。
问题探究
画家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搜集素材的呢?
梅杜萨之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深入探究
徐悲鸿和籍里柯对所搜集的素材进行了怎样的 艺术处理,使作品更能传达出动人心魄的精神力量?
背景分析
1940年 正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危急的时刻。
国际战场:法西斯势力猖獗,反法同盟尚未形成。
内忧外患 国内主战场:大片国土沦陷,汪伪政权卖国投降。
人民情绪低落,对抗战失去了信心。
创作意图
借古喻今,传递精神,鼓舞国人,团结一心,艰苦奋斗, 以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问题探究
画家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灵感、搜集素材的?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2f856a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b.png)
《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掌握基本的创作技巧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给予指导。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解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所需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如画笔、颜料、画纸等。
2. 准备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提前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
4. 安排好课堂纪律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组织学生到美术展览馆参观,引导学生观察各类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视频,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技巧。
3.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美术作品的创作。
(二)新课教学1.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以及美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
2. 实践示范: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并进行创作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想象转化为实际的美术作品。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自己的美术作品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评价交流: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和自我评价。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强调美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四)布置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8d54773dad51f01dc381f112.png)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理解和感悟后将搜集的素材进行高于生活的审美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分析判断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对经典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2、难点:深刻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成就了“美术”这个异彩纷呈且无可替代的学科和我们的“美术鉴赏”课程体系。
在进行鉴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美术作品。
谁来说说美术有哪些门类?(小结:美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摄影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传统美术形态中衍生出来的设计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都成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还会有新的门类出现。
)2、虽然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创作过程却有相似之处,遵循着共同的创作规律。
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鉴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基础。
你知道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小结:美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体验、构思、表达。
也就是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
)3、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小结: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好地阐述了它们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4、下面,让我们通过对两幅画的鉴赏来探究美术作品的创作。
二、探究发现翻阅教材,完成下列表格:三、课堂总结本课着重探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主要目的是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律,从而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
四、拓展学习1、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题材。
观察徐悲鸿创作的《奔马》,阅读画中的题跋,谈一谈《奔马》创作的时代背景,并尝试解释徐悲鸿为什么创作《奔马》。
《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美术人教版19必修美术鉴赏
![《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美术人教版19必修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c1fba8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5.png)
《美术作品的创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美术作品的创作》的作业设计,我们旨在使学生:1. 掌握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步骤与技法;2. 提升审美能力与创作灵感;3. 增强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主要围绕“创意构思、草图绘制及素材准备”进行设计。
1. 创意构思:学生需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灵感来源,例如自然界的花鸟虫鱼、身边的人物事物等,将此转化为自己作品的初步主题。
这一阶段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主题分析、立意定位等。
2. 草图绘制:学生根据初步主题,绘制草图或初步构图。
此阶段应注重表现技巧的练习,如线条的流畅性、色彩的搭配等。
学生可运用素描、速写等方式表达创意,将想象具象化。
3. 素材准备:根据作品需求,学生需收集素材,如自然景物、文字描述、照片等。
对于有特定材质或技术要求的作品,学生还需提前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三、作业要求1. 创意独特:作品需体现学生的独特创意和个性表达,避免抄袭和模仿。
2. 技法熟练:学生在绘制过程中应注重技巧的运用,力求作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合理。
3. 素材真实:所收集的素材应真实可靠,与作品主题相符合。
4.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形成小组内合作完成的作品。
5.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并附上创作过程记录或感悟。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创意构思、草图绘制、素材准备以及作品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技术性、真实性等方面。
2. 小组互评: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促进交流与学习。
3. 课堂展示:选取优秀作品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具体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需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并与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和互评,从中学习到更多经验和知识。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共17张PPT)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94dc3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9.png)
“中西合璧”
静远 表达的 情境是什么样的?
PPT模板 http:///moban/
How To Guide The Students Of Normal Schools To Form The Concep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绘画 书法
工艺美术
雕塑 篆刻
建筑
1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 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3 艺术家的素材是如何搜集的?
《梅杜萨之筏》籍里柯
此画的是源 于什么历史 事件?如何 搜集素材?
1 《愚公移山》和梅杜萨之伐》是如何用绘 画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的? 2 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对现 实生活的升华的?
坚定
抗日最艰苦的年代,以愚公移山的 精神艰苦奋战,夺取抗日战争的胜 利。
绝望
梅杜萨号触礁,海难人为酿造,当 权者企图掩盖真相,激起公愤,作 品还原历史。
《愚公移山》徐悲鸿
创作背景
1940年,抗日战争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 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 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
愚公移山
1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 作品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3 艺术家的素材是如何搜集的?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画稿
《田横五百士》徐悲鸿
2024版年度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小伙伴》
![2024版年度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小伙伴》](https://img.taocdn.com/s3/m/9478929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7.png)
01课程引入Chapter美术与生活的联系美术源于生活美术创作往往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艺术家的加工和提炼,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美术服务于生活美术作品可以装点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传递情感、思想和观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美术与生活相互影响生活为美术提供创作灵感,而美术作品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创作意图030201《小伙伴》作品背景学习目标与要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小伙伴》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学习如何运用艺术语言进行美术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2作品欣赏与解读Chapter《小伙伴》作品展示作品背景画家简介画面内容空间透视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家将画面中的元素有序地排列在空间中,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构图特点画家采用三角形构图,将人物与动物安排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形成了稳定而富有动感的画面效果。
视觉中心画家将视觉中心安排在小伙伴与小狗的互动处,突出了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画面构图分析色彩运用技巧色彩搭配01冷暖对比02色彩情感031 2 3外貌特征神态动作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塑造03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Chapter线条的运用线条的基本类型直线、曲线、虚线等,不同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线条的运用技巧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等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
线条在画面中的作用线条可以分割画面、引导观众视线、营造节奏感等,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色彩的搭配原理色彩的三属性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画面层次感的表现前景、中景、背景的处理物体之间的遮挡关系光影的运用创意构思方法主题与内容的确定素材的收集与整理构思过程与草图绘制04实践操作指导Chapter01020304选择适合绘画的素描纸或水彩纸,确保画面效果更佳。
纸张准备多种型号的铅笔、炭笔或彩色铅笔,以便描绘不同细节。
画笔如使用水彩或丙烯颜料,需提前调配好所需颜色。
新人教版美术鉴赏教学设计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
![新人教版美术鉴赏教学设计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f79d77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aa.png)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教学设计
观察《愚公移山》《梅杜萨之筏》两件作品。
提出基本问题:这两件作品是如何创作的?为何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
引出本课的基本问题: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它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出示本课课题:美术作品的创作
一、艺术源于生活
问题情境:
1.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他是如何搜集素材的?
2.籍里柯创作《梅杜萨之筏》源于什么事件?如何搜集素材?
探究与发现:
徐悲鸿为什么要创作《田横五百士》?他取材于哪里?表现了哪段情节?
探究发现2 二、艺术高于生活
问题情境:
1.徐悲鸿《愚公移山》是如何表现移山
的情景的?在构图、人物表现上有什么特
点?
2.《梅杜萨之筏》是如何再现海难事件
的?构图、色彩、光线分别有什么特点?
探究与发现;比较籍里柯的画稿和最终
作品,谈一谈籍里柯为什么选择最终的构图
方案。
带着问题分成4
人小组,对两幅
作品进行从设
计到表现的探
究。
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任务驱
动,在问题情境
中探讨美术作品
的创作过程,理
解艺术不是现实
生活的翻版。
而
是现实生活的升
华。
即美术作品
源于生活又高于
生活的辩证关
系。
全面培养美
术学科核心素养
的能力。
明确美术创作的
表现方式。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b9f5c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9.png)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内容和主题•掌握相关艺术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介绍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主题和背景知识–介绍该课的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分享一些有关该主题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注意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形式3.分组讨论和分享观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4.创作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鉴赏经验,创作与该课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材料5.展示和评价作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教案中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鉴赏美术作品(15分钟)–分析并讨论第一课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形成各自的见解和观点4.分享观点(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5.创作美术作品(3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鉴赏经验和所学知识,创作与课题相关的美术作品6.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7.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与收获教学资源•第一课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创作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观点和鉴赏能力给予反馈,鼓励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扩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更多与该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扩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知识•组织艺术展览或校内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学生的作品参考文献•《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其他相关艺术书籍和网上资源教学步骤(续)8.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并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兴趣9.提供创作指导(15分钟)–介绍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绘画、雕塑、摄影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创作方式,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0.创作准备(10分钟)–学生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整洁11.创作过程(3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计划开始实际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材料12.创作总结(10分钟)–学生停止创作,整理和准备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反思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并与他人分享13.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技巧和创意–全班学生欣赏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互相成长14.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创作过程的感受和收获,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教学资源•与该课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创作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区域或展板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对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形式给予反馈,鼓励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扩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鉴赏能力参考文献•《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其他相关艺术书籍和网上资源。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一)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cf6efe1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c1.png)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一)教案: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一、教学目标•了解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主题和背景知识。
•学习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要点和方法。
•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课本: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教材第一课。
2.素描工具:铅笔、橡皮擦、修正液等。
3.绘画材料:颜料、画笔等。
4.参考资料:包括相关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介绍。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部分:导入和背景知识介绍1.引入话题:介绍第一课的主题和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分享相关美术作品:展示部分美术作品的图片或描述,向学生传达艺术的表达与传递。
第二部分:分析与评价美术作品1.学习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美术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要素,并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
2.学习评价与思考: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思考,引导他们从感受、意义、创新等方面评价作品,并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三部分:美术创作1.主题选择:学生根据第一课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主题,可以是生活中的事物、人物等。
2.素描练习:学生使用铅笔和素描工具,通过练习素描的基本技法,提升对细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创作实践:学生使用绘画材料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通过色彩、线条等元素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4.交流与展示:学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作品的交流与展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四、教学总结与展望1.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回顾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
2.展望下一堂课:介绍下一堂课的主题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对美术创作的持续学习和探索。
五、课后作业1.完善个人的美术作品,并准备相关的解说稿。
2.阅读相关的艺术书籍或文章,拓展对美术创作的理解和认知。
3.收集与第一课相关的美术作品或艺术家的介绍,准备分享。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高中美术人教版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27张PPT)
![高中美术人教版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56d7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e.png)
《愚公移山》画稿
《愚公移山》创作场景
《愚公移山》中的每个人物 每处风景皆有出处,都来自 生活的经验。
从右至左展开画面。右端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男子,呈蓄力待发之状,占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 左侧较为松散,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挑筐大汉和倚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劳作者的距离, 右半是前线左半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在中国 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 西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徐悲鸿在这幅 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 載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 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 长,由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 海岬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船长 肖马雷原是一个贵族,对航海知识一不通。上 船后他玩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 主舰单放前进。主舰在驶近毛里塔尼亚浅滩时, 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 的努力,只好弃船。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 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 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 凭命运摆布。
美术作品的创作
? 美
术
=
绘 画
你能找出哪一幅是绘画作品吗?
摄影
建筑
工艺
绘画
雕塑
绘画
与品绘术活创空艺面料于门绘 流类画。和造间术、,某类画
派及是 表形(语空运种之是 风其一 达象即言间用物一美 格所切 情,平,、点质,术 的有画 感反面在色、媒是的 总样种 的映)二彩线介借主 称式和 艺生上维等、材助要 。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美术人教版19必修美术鉴赏
![《第1课 美术作品的创作》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美术人教版19必修美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18e81d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4b.png)
《美术作品的创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美术作品有深入理解,能够独立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1. 作业主题:以“校园生活”为主题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1)学生需选择合适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水彩、油画棒、素描等;(2)创作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思考,发挥创新思维,力求作品具有个人特色;(3)作品应体现出校园生活的美好和欢乐,体现积极向上的主题;(4)作业完成后,需在作品上附上简短的创作说明,包括创作灵感来源、主要表现手法等。
3. 作业数量:每位学生需完成一幅作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请人代笔;2. 作品应符合美术创作的基本规范,色彩、线条等要素要协调;3. 创作说明应简洁明了,能够清晰表达创作思路;4. 学生应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美术水平。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品主题明确、创意新颖、色彩搭配合理、线条流畅、整体表现力强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初步评定,同时邀请小组同学进行互评;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标准对所有作品进行打分,优秀作品将展示在班级橱窗中,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方面: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从反馈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下一次作业中加以改进。
同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对美术课程的建议和想法。
2. 教师方面:教师将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人教版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3269d7f365ce050876321350.png)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目标: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问、讲解、分析、演示、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学生为七年级的孩子,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学生有过较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3、学生已经学过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
4、学生能够简单应用手绘线条图案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5、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有关设计的例子。
6、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内容与技法都源于生活,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及其艺术形象是高于生活的。
教学难点:已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京剧导入引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过京剧吗?京剧里的动作与我们生活中的动作一样吗?美吗?有艺术性吗?这些动作是不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这说明艺术创造和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活动2【讲授】一、欣赏国画作品《虾》作者:齐白石1、齐白石简介: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他在诗、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他作画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形神兼备。
他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2、齐白石画的虾与真虾有什么不同?真虾的眼睛看上去是一个小点,他却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的非常突出,显得极为精神;真虾的腿有很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就显得多而生动。
所以他画的虾,既让人感到虾是充满生命力的,又让人体会到苍劲有力的笔法和浓淡干湿变化的墨色的艺术美感。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
![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292508f13b3567ec112d8a18.png)
【教学课题】美术作品的创作
【课型】授新
【教学目标】
1、课表内容要求:通过观察、感受和分析中外两幅美术作品,了解美术
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理解作者创作的构思依
据是源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
2、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分析判断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对两幅经典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分析,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三角形具有结构稳定性(数学);三角形构图像一座大山,很自然地给人一
种持久、稳定、向上的感觉zhi,就像古埃及金字塔一样。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法国国旗
俄罗斯国旗
第
一课Biblioteka ·艺术源于生活美 术 作
又高于生活
品
与
生
活
籍里柯 《梅杜萨之筏》 真实事件 构思精巧 戏 剧性
第
一
课
·
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
美
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
术
作
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
品
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
与
生
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
活
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
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
向远方呼救。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徐悲鸿 《六骏图》 “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籍里柯(法) 《爱普松赛马》 夸张动势 33岁坠马而亡
打个赌:马奔跑时四蹄会同时离地吗?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
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印度劳动者
生活的经验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
术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作 品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与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生 活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zhi北山愚公者,年且九
第 一
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课
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美
麦布里奇 人类的进步总有无数的偶然
麦布里奇一次
第
一
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
课
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
·
美
带。一次,有人无意识
术
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
作
品
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
与
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
生
活
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
运动的马,它竟然“活”
起来了!
第 一 课 · 美 术 作 品 与 生 活
徐悲鸿 《愚公移山》 古代寓言 中西结合 印度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