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会计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会计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

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

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2014年7月20日
摘要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会计诚信,则具有信任和真实的双重涵义,前者是指一种特定的诚实,强调守约重诺;后者即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工作担负着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果的一种责任。

本文从现实出发探讨了会计诚信的必要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导致会计失信的原因以及针对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1、会计造假 2、诚信 3、措施
目录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和必要性 (6)
(一)会计诚信的意义 (6)
(二)会计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6)
(三)会计诚信的必要性 (8)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9)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 (9)
(二)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9)
(三)无原则地服从“领导” (10)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11)
(一)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11)
(二)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11)
(三)有损会计队伍的自身形象 (11)
(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的生存 (11)
四、重塑会计诚信对策 (12)
(一)社会大环境方面 (12)
(二)企业自身方面 (13)
五、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一、会计诚信问题的现状和必要性
(一)会计诚信的意义
提起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人们往往会立刻与会计造假账相联系——对外一本账对内一本账,为对付不同需要出现了数本账目。

可是从国内国外来看,会计业诚信的不可信已经远远超过这些现象,而且不光局限在中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非常突出,可以这样说,近年来,随着中外会计舞弊案件不断揭诸于世,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疑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严重的信任危机,会计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发生动摇。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与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已刻不容缓。

在我国当前产权制度下,作为市场主体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国家,这决定了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这两个市场主体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信用关系或信用准则。

在不规范的产权制度下,会计诚信已不具备抗御各种干扰的能力。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常常就是公司的管理层,这造成管理者聘请审计机构审计监督自己的行为,并决定着审计人员的聘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完全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衣食父母”和“上帝”。

这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土壤。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道德信誉就越重要。

朱金容基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这也是对广大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

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

因此,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诚实是指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保守秘密。

诚实必须守信,自古以来,人们就将诚实和守信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

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运用,完全在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诚信是会计的立身之本,“诚信为本”是会计的真谛。

而如今,会计行业却面临一种全球信任危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而这
对于会计行业来说,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不做假账,诚信为本”。

这样,诚信就理所当然地在会计行业道德规范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会计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

缺少了诚信这个灵魂,会计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会计诚信道德的缺失,对所有者与经营者来说都是一种致
(二)会计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会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当会计信息失真时,市场的危险度就会增加。

失真的会计信息即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主动或被动的违反法规和制度,搞变更、做假账,生成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会计信息并将其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对处于成长期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灾难性的。

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

1、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
(1)原始凭证失真。

这种失真指的是会计核算过程,记录经济业务的第一道手续即登记原始的凭证不真实。

当团体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在某种场合占了上风,一些原始凭证往往成了企业上下“通力合作”的结果。

在取得原始凭证时,夸大或缩小经济内容,伪造发票、无中生有,从而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交易情况,造成了会计信息根源性的失真。

(2)财务报表失真。

这种失真指的是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被动的使用失真的原始凭证,在记账、算账、报账过程中因未发现而导致的报表无意失真情况也时有发生。

(3)资产计价失真。

资产反映了企业经营、偿债的能力,部分企业资产流失已经很严重,但是为了保全自己表面上的经营业绩,宁可账实不符,也不许报废和核销已无价值的存货,同时还存在着故意计价偏差,造成资产计价失真。

(4)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信息呈现给使用者的最后一道程序,它的失真是指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时采取各种手段来隐藏真实的会计信息,包括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会计计量方法不准确、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确等,直接影响有关利益方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和投资方的决策。

(5)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缺失。

由于浮躁心态和逐利心理,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舞弊者串通一气,通谋作弊。

这种行为不仅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其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行业遭遇严重的诚信危机。

2、会计信息失真的手段
(1)调节利润。

公司通过多计收入、少计成本、提前确认收入或滞后确认成本的方法来虚增利润,掩饰不良的经营状况;通过相反的操作手法来虚减利润或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从而少缴纳税款,损害国家的利益。

(2)虚设投资项目。

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增发资格,在会计操作中伪造会计信息,虚设投资项目,骗取股东们的投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3)虚列资产。

包括通过虚假的资产评估和虚拟资产的方法虚增企业资产和通过加速折旧、隐瞒债权的方法虚减企业资产,造成账实不符。

(三)会计诚信的必要性
如今,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水准点就是“信用经济”和“契约经济”。

经济交往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

诚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矗会计行业是经济工作的一个中间环节,会计职业与诚信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

会计行业的诚信既对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大的影响,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维系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以及和睦相处,保持社会公共生活的安定有序,并维护人民大众共同的整体利益。

在我国,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同时又受社会公德的约束,体现社会公德的要求。

2.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客观需要。

会计工作是通过会计人员的核算和监督对经济生活起反映和管理作用。

会计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记录和核算。

所以,如实反映正确核算可以说是决定会计工作成效和质量好坏的根本标准,是对会计工作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3.诚信关系到会计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市场经济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公平竞争,而竞争的焦点就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行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产品和服务质量取胜,并以此树立社会信誉。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竞争力强,靠的就是从业者强烈的质量和信誉意识。

二、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
(一)职业道德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
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为违法乱纪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虚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

部分会计人员置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于不顾,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有的会计人员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会计规定开展工作。

有些会计不懂法,不学法,甚至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

这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了在新形式下对会计人员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惩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条款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又广泛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的情况,无法发挥遏制会计造假的作用。

造假者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

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遵纪守法者利益受损,而造假者却能获利丰厚的奇怪现象,从而使得那些原本讲求诚信的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也走上造假之路。

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的造假,对直接责任人处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的少之又少。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很低,而成功后的收益远远高于成本,无形中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产生。

无论是现行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大都只强调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和培训,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即使有的学校和有的省市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也大多流于形式。

一些会计人员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或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或唯领导马首是瞻,按领导指示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

(二)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现行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权利如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收益权等实际被分割给不同的利益集团,产权不清导致权利让渡不足,各方都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进行干预,以获得潜在的收益。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导致作为信息使用方的投资者和作为信息提供方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旦委托人远离企业或无法确认,受托人缺少相应的监督,会计诚信缺失就会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而成为一种必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有效地传递,这使得企业与投资者所了解的信息不相符,也给经济犯罪提供了可能。

另外,企业的审计监督主要依靠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来进行。

内部审计无论在隶属关系上还是在利益关系上都始终未能解决其真正的独立性问题,因而这种审计监督无法从根本上制止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不仅如此,有些内部审计机构反而对会计造假起了推波
助澜的作用,为企业会计造假出谋划策,成了会计造假的帮凶。

民间审计也同样面临着一个独立性问题,最突出的是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民间审计而不是股东大会委托民间审计,资本经营管理者委托或聘请注册会计师监督资本经营管理者,其监督的力度、监督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无原则地服从“领导”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因此,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及发挥作用的大小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

个别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经营目标驱使下,失去了理性,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他们会不择手段,攫取不义之财,做假账,编假
报表,串通作弊,虚报利润,制作虚幻的高速成长,蒙蔽监管者,欺诈社会,严重损害国家
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具体表现:(1)偷税漏税。

其特征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或者不交税的目的。

多见于私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2)粉饰业绩。

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

多见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特别是效益差的国有企业。

(3)贪污盗窃、转移国有资产。

出具假凭证,收入不记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

多见于管理混乱的中小企业或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

(一)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如果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

近几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些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从中国的郑百文、银广夏、到美国的安然、默克及法国的维迪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和贯彻实施。

从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局面,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加剧组织,集团和部门间的信用危机。

(二)侵害会计资料使用者利益
随着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客观、准确提供会计资料的要求不仅是单位会计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且越来越广泛影响到相关会计资料使用者,对其及时掌握、全面了解、有效利用、取得合法权益的保障。

诸如企业的政府、投资人股东、债权人,他们投资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对外所公布的有关财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可信性和真实性,会计不诚信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扭曲了公司实际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不能保障。

消减其投资热情,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三)有损会计队伍的自身形象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的直接产品,而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生存和发展,而现行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使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

一些会计人员不能够坚持准则,不遵守职业道德,甚至协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有些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有的追求利益,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使得会计职业道德伦丧甚至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

会计从业人员不讲诚信,其最终结果,轻者调离会计岗位,重者将按法律受到严惩。

(四)危及经营主体本身的生存
市场是公平公正的,如若在没有自愿平等的前提下失去诚信,搞欺骗,只能自酿苦果,一败涂地,昔日巨头安然公司、世界通信的惨痛事实说明了一切。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只有 8.45% 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而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不完全可信。

这反映出有些上市公司不惜以信用为代价,公然违背信用原则,不仅造成财务混乱,而且人为地丧失了“诚信”这一赖以生存发展的有限资源,使其步入物择其流,适者生存的优胜劣汰生存法则之中,让市场逐出竞争的舞台。

四、重塑会计诚信对策
(一)社会大环境方面
1、加大政府监督的力度。

包括以人大为主体的法律监督和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体的国家审计监督、府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人大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来调整和规范财务会计行为。

比如《公司法》《会计法》国家审计监督系统是一个具有权威性。

独立性和强制性的高层次监督机构。

主要包括针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真实性审计。

国有资产增值与保值的监督。

以及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延伸审计等。

2、注重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

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监督。

它以第三者身份出现,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对会计行为合理化的作用,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实行彻底的财务公开和严格的年度报表审计制度,二是要优化社会监督系统的构造和功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

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力度。

4、搞好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信誉。

现在,整个社会的企业都在努力实施“品牌”战略,但它不是指单一的产品品牌,更重要的是指打造一个单位品牌、社会品牌。

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把人品“品牌”放在首位,才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靠财会人员造假、偷税漏税发展企业,只能是兔子尾巴,违规操作法不容情。

所以,抓好诚信建设、实施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

不仅要教育财会从业人员深刻认识财会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也要让企业领导真正接受郑百文、银广夏的沉痛教训,全力支持财会人员履行职责,坚定诚信理念,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正确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经济信息。

5、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财政、税务、审计每年都要联合对有关单位进行一次大检查,也确实发现基层单位财务存在着违规收支和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

通常的处理办法是:问题较轻的一般提出批评和要求;问题严重的一般写出书面报告,处以罚款了事。

这样的处理均没有触及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利益,也没有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所以屡查屡犯、屡禁不止。

中共中央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了工作越规和失误要实行责任追究制,不妨在财务管理中也制定一个“财会人员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发生问题也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6、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

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从业环境,对诚信社会、诚信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让全社会的人们都认识到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对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在各大媒体上披露其不诚信行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

形成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对诚信的单位和
个人进行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形成诚信者受尊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要从正面教育会计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和诚信的环境,又要从反面加以宣传报道,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会计诚信缺失的单位和个人,以示警示和教育。

(二)企业自身方面
1、突出内部审计的作用。

随着企业内部管理层次的形成和管理跨度的增大,为协调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满足经理层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约束机制,其目的是协助经理层更好地履行其所负责任,所以内部审计是站在维护企业法人所有权的立场上,维护企业的法人所有权权益不受损害。

2、建立健全财会人员任用制度,明确企业财会人员任用权限。

我国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地方性法规,对财会人员任用都有明确规定的标准和条件,但没有明确规定使用或更换财会人员必须报何机关何部门批准,使有些单位的领导误认为在财务用人上还是我说了算,也就有了会计造假的可能。

为此,杜绝领导在财务用人上的随心所欲,真正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财会人员任用制度。

财会人员的奖惩、撤换、调离,都必须上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3、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

为了有效地防止企业做假帐,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首先要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的经营行为。

其次,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在会计假帐中的法律责任。

同时,健全以注册会计师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

三是政府对信息市场进行适度管理,通过行政手段,强化企业外部监督。

通过政府审计机构,规范企业的信息批露,加强监督。

4、改进审计方法。

一是检查核对,从银行账号人手,找相关人员掌握有多少个银行账号,检查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余额是否相符,对可疑问题可以到银行查询,并取得证明材料。

二是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测评价,重视符合性审计,及时发现假证、假账、假表的问题,促进被检查单位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是重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被审计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常常人为地在与子公司和关联方做一些交易事项,其处理表面上看符合一般公认会计方法,但实质不能反映交易本质。

四是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资料,发现被审计单位病症所在。

同时发挥被审计单位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引起全社会公民参与支持打假,增强打假的广度和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