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引言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二者联合可为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帮助。
本文将对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C反应蛋白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机体发生感染、炎症、组织损伤或肿瘤等病理状态时能够显著升高。
其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促进炎症反应、增强巨噬细胞和补体系统的活性、参与免疫调节等。
在临床上,C反应蛋白常被用于判断感染程度、评估患者疾病风险、观察治疗效果等。
二、血常规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是临床诊断中常规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机体的炎症、感染、贫血、出血等病理状态进行评估。
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血常规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
三、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1. 提高诊断准确性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检验项目,它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行评估。
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指导治疗方案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程度和患儿的个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联合检测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确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
3. 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患儿,定期监测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儿尽快康复。
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局限性1. 非特异性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儿存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某些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也会引起这两项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不能单纯依靠这两项指标来诊断疾病。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增加,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细菌性感染是造成儿童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减轻患儿的痛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全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它通常在感染或者组织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升高,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指标。
CRP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是临床上常规的一种检查手段,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也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表现。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患儿的炎症情况,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全血CRP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变化,而其他原因导致的炎症常常不具备这些特点。
基于此,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可以较好地帮助临床医生排除其他非细菌性感染疾病,并且缩小诊断的范围。
这对于医生来说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断,提高了治疗的准确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药物使用,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还对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全血CRP和血常规的联合使用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患者炎症状态,对于疾病的严重程度、感染的部位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这有助于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了医疗效率,避免了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全血CRP和血常规的联合检验能够为治疗的效果评估提供辅助数据,指导医生进行后续治疗。
全血CRP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4T02:09:44.45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3期作者:刘旌丽[导读] 目的:分析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患儿,均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方式病原菌诊断准确率、病原菌检出率。
刘旌丽哈尔滨市平房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60摘要:目的:分析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患儿,均实施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方式病原菌诊断准确率、病原菌检出率。
结果: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的诊断准确率(92.86%)相比血常规检验(81.43%)要高(P<0.05)。
血常规联合全血CRP检验脑膜炎(93.33%)、肠炎(88.88%)的检出率相比血常规检验要高(P<0.05),两种方式肺炎、尿路感染的检出率相近(P>0.05)。
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诊断中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有较高诊断准确率,能够为疾病分型及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参考数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全血CRP;儿科在儿科疾病中细菌性感染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包括肠炎、尿路感染等。
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身体素质较差,机体各脏器发育并不完善,免疫力较差,且多数儿童的卫生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因不良卫生习惯、换季等因素被细菌侵入机体引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1]。
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治疗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不同疾病的病因不同,针对不同病原菌所使用的药物不同,因此要有效治疗应在治疗前运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患儿疾病类型进行诊断,以此为后期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支持。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本文围绕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了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接着分析了血清CRP在鉴别这两种疾病中的重要性,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随后探讨了血清CRP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临床应用建议。
该研究对提高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鉴别诊断,诊断价值,临床特点,研究进展,局限性,重要性,未来展望,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等。
在小儿肺炎中,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是两种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治疗方案和预后有很大的不同。
细菌性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而支原体肺炎则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但容易发生复发和变态反应。
正确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差异性,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更好地区分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从而更有效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更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对血清CRP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探索。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打下基础,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纪青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纪青摘要:细菌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
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
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
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CRP检测;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价值分析小儿感染性疾病作为多发病,其治疗和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
临床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观察和评价方法较多,主要有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培养等,且诊断效果较理想[1]。
但在检验仪器、检验方法不断更新换代的前提下,传统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
本文综合论述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详细内容如下:1 CRP检测CRP发现于1930年,在急性感染诊断中,它是诊断效果较佳的非特异性指标[2-3]。
CRP增加和组织损伤、炎性反应相关,其生物学功能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与配体的有效结合中,可激活补体,并能和T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可调理素样。
CRP在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发生后,会迅速升高,因此是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4-5]。
CRP检测所需试剂为CRP试剂、定标液、POINTE、ROSE和质控液。
所需设备为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Hitachi,材料为采血管。
诊断数据主要依靠人血CRP值,正常人群的人血CRP值应<8mg/L[5-6]。
但当遭遇感染时,CRP会在4-6h内增加,高峰值在36-50h,其峰值是正常值的100-1000倍,而且半衰期短,约在4-6h[7-8]。
血清黏蛋白等急性时相蛋白升高时间为感染后1-2d,时间较长。
吴雪梅[9]等报道显示,在血CRP值升高的患儿中,主要为败血症、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且肺炎是引发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血CRP值升高的主要病种。
C-反应蛋白及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C反应蛋白及其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来源:首席医学网点击数:1192 更新时间:2008-12-9 文章录入:std1【关键词】C反应蛋白儿科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机体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后由细胞因子介导肝脏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APP)。
CRP对于感染,各种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与坏死的判断、监测及病情评估与疗效考核,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 CRP的来源、结构与生物学特性CRP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发现能与肺炎球菌荚膜的C多糖物质反应形成复合物的APP,并命名为CRP[1]。
CRP是在病理情况下出现于血液中的一种糖蛋白,在细菌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和创伤等情况下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可迅速升高,急性期可高达正常的1000倍[2]。
1.1 CRP的来源与结构CRP的最初来源是由白细胞介素(IL)6调控,肝细胞合成。
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也调控CRP的合成,外周血淋巴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CRP。
研究表明,除肝细胞外,心脏、脾脏、肾脏、神经元、泡状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均可产生CRP[3,4]。
经电子显微技术及X射线衍射技术探索,CRP属于正五聚体蛋白家族,CRP分子是由5个相似非糖基化多肽亚单位组成的对称性五面体,每个亚单位包括206个氨基酸残基,其原体为环状结构,以非共价健结合,以5个基数形成循环对称结构[5]。
单体的分子质量为23 017D,总分子量大约为118 000D,具有高度抵制蛋白水解作用,沉降系数为6.5~7.5,等电点为5.5,不耐热。
60 ℃ 30 min即被破坏。
分子代谢周期的半衰期为19 h,在血清、脑脊液、关节滑膜液、胸腹水及水疱液中均可被检测出。
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
1.2 CRP的生物学特性CRP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有:①CRP结合补体1q(C1Q)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清除[6];②通过结合Fc r受体介导吞噬清除免疫复合物和细胞凋亡的碎片[7];③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相关的炎症介质[8],并对其他炎症介质的致AS 作用有放大作用[9];④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阻碍血小板引起的血块收缩。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近年来,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而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将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意义以及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指由各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如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感染细菌。
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要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炎症指标的检测等。
二、C反应蛋白的意义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指标。
在细菌感染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激活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临床上,CRP的升高常常伴随着感染性疾病的发作,是很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三、血常规的意义血常规是临床常规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参数,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况、炎症程度等。
在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会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加,这些指标都可以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四、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分析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一方面,C反应蛋白可以及时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程度,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详细的血液参数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缩短诊断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儿童早期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检测172例感染儿童入院时和经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的血常规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含量,以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
结果:细菌感染组WBC、CR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显著性(P<0.001);病毒感染组WBC、CRP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差异具显著性(P<0.001)。
病毒组与细菌组比较,WBC、CRP均有显著性差异。
CRP阳性患儿经抗生素治疗72小时后,CR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WBC轻度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急性感染是,CRP、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具一定的价值,而CRP有事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敏感但非特异性的指标,可指导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并判断疗效。
【关键词】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儿童感染性疾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多见。
两者的临床症状相似,故疾病早期对于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确诊须经过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WBC与CR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收集比较了172例急性感染患儿和4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资料来自于1月-12月儿科住院病人。
选择急性感染患儿共172例,细菌感染组(A组)91例,经痰培养、脑脊液检查、咽拭子培养或血培养证实;其中细菌性肺炎8例(30.8%),化脓性扁桃体炎37例(40.7%),化脓性脑膜炎8例(8.8%),细菌性肠炎18例(19.8);男48例,女43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8岁;病毒组(B组)81例,均经相关血清抗体检测证实;其中麻疹13例(16.0%),手足口病28例(34.6%),水痘9例(11.1%),轮状病毒性肠炎31例(38.3%),男49例,女32例,年龄2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岁。
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检测在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275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和178例非细菌感染性新生儿进行CRP、血培养和血常规测定及分析。
结果:细菌感染组CRP 值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且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8,P<0.01),血培养和血常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CRP阳性率最高(69.8%),其次为血常规(46.5%),最后是血培养(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P<0.05)。
结论:CRP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标签:C反应蛋白;新生儿;细菌性感染;应用价值感染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占新儿疾病的首位。
血培养和血常规检测作为判断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CRP被认为是诊断全身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标志物[1]。
为探讨CRP检测诊断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价值,笔者对275例细菌性感染新生儿及178例非细菌性感染新生儿进行CRP、血培养及血常规的检测比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入本院新生儿病房的275例有细菌感染性指针的新生儿作为感染组,其中,男144例,女131例,平均10.8 d(1~28 d);足月儿121例,早产儿154例;包括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脐炎等。
非细菌感染组178例,包括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溶血病、新生儿黄疸等;其中,男95例,女83例,平均10.2 d(1~28 d);足月儿88例,早产儿90例。
1.2 方法所有对象采取静脉血,分别进行血培养、血常规和CRP检测。
CPR罗氏MODULE P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由日本第一化学提供。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全血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采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有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血常规检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两组方法病原菌检出率、病原菌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肺炎检出率、肠炎检出率、脑膜炎检出率、尿路感染检出率、其他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肠炎、脑膜炎检出率高于血常规检验,差异显著(P<0.05)。
与常规检验相比,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病原菌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显著(P <0.05)。
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诊断中采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血CRP;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诊断价值由于患儿的年龄相对比较小,其机体各脏器发育还不太完善,患者机体免疫力比较差,其极易出现病毒感染。
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生率比成年人群要高,高热、皮疹、寒战症状等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患儿的检测结果极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患儿温度、情绪、药物治疗等,采用白细胞计数作为细菌性感染类疾病的诊断,存在诸多误诊,使得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显著降低[1]。
本次研究通过纳入100例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就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纳入的人数共100例,均为本人进修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患儿。
100例患儿中,男性、女性分别有52例、48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中位数年龄(6.35±1.23)岁;其中有21例肺炎,23例肠炎,21例脑膜炎,19 例尿路感染、16例其他。
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且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细菌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情况下,细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及时准确地诊断出细菌感染对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作为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在细菌感染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独使用血常规或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常规参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够特异性;C反应蛋白的升高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误差。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结合两者的结果进行分析,可能能够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辨识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对儿科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发现率。
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快速且准确的诊断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儿科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降低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儿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促进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优化。
1.3 研究意义儿科细菌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与生命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是两种常用的检测指标,通过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断依据,提高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思路。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从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观察组)中抽取50例,并同期选取我院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均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全血样本中的WBC(白细胞),将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WBC计数及hs-CRP水平可知,观察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及借鉴。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价值小儿细菌性感染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是预防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而由于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导致较多疾病的症状不典型,使漏诊及误诊率增加。
超敏C-反应蛋白是人体中含量较少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而在遭受细菌感染后,其含量会显著增加,可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逐渐受到关注[1]。
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随机从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观察组)中抽取50例,并同期选取我院的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
本次研究征得两组研究对象家长的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对照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儿童分别为8岁和1岁,平均为(5.21±0.24)岁,男女比例为28:22。
观察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患儿分别为9岁和1岁,平均为(5.32±0.21)岁,男患儿和女患儿所占比例为29:21。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段月琴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19
【摘要】目的:研究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方法:对确诊细菌感染的患儿病例同时做了WBC和CRP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
结果:150例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患儿WBC检查结果阳性的128例,阴性22例,阳性率85.33%;CRP检查结果阳性的135例,阴性15例,阳性率90%;两个项目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
结论:CRP检查是可靠和优越的,结合血细胞分析能提高检出率。
【总页数】2页(P122-123)
【作者】段月琴
【作者单位】673100云南省怒江州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外周血CRP,WBC与Nst比值单独及联合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周振忠;汪永强;袁平宗;张丹
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杨惠聪;原敏;杨彩娥
3.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PCT、CRP及PA联合检测对诊断其病情的价值分析[J], 丁玲玲
4.CRP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张爱菊
5.WBC、PCT、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王贞;师永杰;丁晓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价全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86例,其中A组为43例细菌性感染患儿,B组为病毒性感染患儿,对两组患儿行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
比较两组患儿检验结果。
结果:A组CRP阳性率44.19%、WBC阳性率6.98%及联合检验阳性率88.37%均高于B组6.98%、3.33%、6.98%,CRP、WBC 水平均高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可有效判断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全血CRP;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医院儿科常见疾病,而由于小儿身体娇嫩,免疫力娇弱,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多需要准确鉴别患儿为何种感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白细胞计数(WBC)是临床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指标,可反映机体防御系统的损伤情况,但情绪、温度、药物等因素均会影响白细胞计数的检测,导致临床误诊率的发生[1]。
全血CRR是一种人体急性蛋白,在机体损伤或感染后,其含量明显增加。
本次研究就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采取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对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86例,患者未合并血液性疾病、全身严重感染、免疫功能障碍;采血前未服用药物;按照感染类型分为两组,A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5.46±1.26)岁;病程1-5d,平均(2.04±0.42)d;B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3岁,平均(5.51±1.24)岁;病程1-5d,平均(2.06±0.45)d;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及病程资料在统计学差异上并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引言儿童的健康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细菌性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
及早、准确的诊断对于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已成为儿科细菌性感染的常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一、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的基本原理1. 血常规血常规是通过对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检测,来了解患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以及各项指标的含量情况。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感染程度,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占比则可以提示感染炎症的程度。
血常规中的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也是评估炎症情况的重要指标。
2. 全血C反应蛋白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是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之一。
在炎症反应发生后,全血C反应蛋白的含量会迅速升高,因此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指标。
1. 诊断价值儿科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对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可以为儿科医生提供一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血常规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病情的变化,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比值可以提示机体的感染程度。
而全血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可以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通过结合两者的检测结果,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患儿的病情。
2. 指导临床治疗通过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医师可以更快地了解患儿的病情,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临床上,对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患儿,可以考虑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以明确病原体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而全血C反应蛋白的升高则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帮助医师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提高诊断准确性4. 可能存在的问题虽然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离的情况。
患儿可能已经接受抗生素治疗而影响了炎症指标的升高情况,或者存在其他非感染性疾病导致炎症反应升高。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以提高对患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入院的100例儿科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分为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
对比两组患儿的全血CRP水平和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感染性疾病组患儿的全血CRP水平和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5)。
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全血CRP水平为X±Ymg/L,而非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全血CRP水平为A±Bmg/L。
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C±D×10^9/L,而非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E±F×10^9/L。
结论:全血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血CRP水平和血常规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建议联合应用全血CRP和血常规检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引言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免疫系统异常、呼吸系统感染等。
早期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然而,对于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准确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其临床症状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如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等。
近年来,全血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全血CR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它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等情况下会显著升高。
血常规则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情况。
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全血 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
方法:将感染类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将300例患儿根据不同感染类型进行分组,即观察组(细菌性感染患儿)、对照1组(病毒性感染患儿)、对照2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对三组患儿均实施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分析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阳性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CRP、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
结论: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应用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对感染类型进行鉴别,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全血CRP;血常规检验;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准确性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年龄小,对于卫生意识较弱,容易被空气以及灰尘中的细菌或病毒所感染,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风险。
目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在传统治疗方案中,一般选择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全血中所占比作为检测指标,从而明确患儿是否为细菌性感染[1],但上述方式容易受到患儿药物、温度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误诊率增加。
而全血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蛋白和超敏蛋白,当机体组织受伤或感染后,该指标可出现急剧升高症状,能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指导患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2-3]。
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1.1基线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感染类疾病患儿,共300例,按照不同感染类型分组,每组100例,研究起始时间在2020年8月、终止时间在2021年8月。
观察组6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2.52±1.52(10~15)岁;对照1组中66例为男性、34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2.85±1.14(11~15)岁;对照2组中67例为男性、33例为女性,平均年龄12.41±1.85(10~16)岁。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实施CRP+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展开时间段,从中感染性疾病患儿共计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为细菌性感染疾病分为观察组(n=45,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和对照组(n=45,非细菌性感染疾病患儿),均实施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组全血CRP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检测值,同时比较不同检验方式阳性检出总计率。
结果:和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在实施CRP+血常规检验后全血CRP检测值、白细胞计数检测值、中性粒细胞检测值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CRP检验阳性检出率为86.66%,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为48.89%,CRP+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为100.00%,相较于CRP+血常规检验,CRP检验、血常规检验阳性检出率均显著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实施CRP+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突出,阳性检出率较单独应用CRP检验、血常规检验所得阳性检出率显著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CRP;血常规检验;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儿科中,感染性疾病属于常见疾病之一,检验方法多为血常规检验,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细菌可包括大肠杆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由于儿童免疫力较成年人更低,所以儿童出现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情况更为常见,以感染性休克、肝脾肿大、皮疹、毒血症以及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在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实施诊断时,诊断方法多采用细菌培养,但是诊断时间较长,限制了其诊断效果[1]。
而全血C反应蛋白(CRP)则能够有效诊断感染情况,有利于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
因此,本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从我院选取感染性疾病患儿共计9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CRP+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
CRP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的检验价值分析
·3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儿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儿童器官及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故而极易受到各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进而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患儿生活质量。
为此,应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加快患儿康复,保护患儿生命安全。
C-反应蛋白(CRP)是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受到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通过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1-2]。
为了解CRP 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疾病的检验价值,我院选取60例患儿进行探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至今,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甲组,其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5.3±1.6)岁,病程为2-9天,平均病程为(3.7±1.1)天。
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乙组,其中,男患儿34例,女患儿26例,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5.7±1.1)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全部儿童均进行血常规检查,于儿童入院后第一天,为其进行空腹采血,抽取2ml的静脉血,将其摇匀。
而后于毛细血管抽取儿童2ml的全血,作为备用血。
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儿童血液。
1.3…评价标准记录两组儿童CRP数值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儿童CRP数值比较甲组CRP数值升高人数明显高于乙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CRP数值比较[n/%]组别CRP数值正常CRP数值升高甲组(n=60)0(0)60(100.0%)乙组(n=60)59(98.3%)1(1.7%)χ2值16.685212.3845P值<0.05<0.052.2…两组儿童CRP数值变化情况的比较甲组CRP数值(71.36±2.36)mg/L明显高于乙组(3.51±0.06)mg/L,(P<0.05),见表2。
CRP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诊疗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诊疗的临床意义呼吸道疾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儿童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对这些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早期炎症标志物,在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快速明确患儿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儿童患上呼吸道疾病后,常常伴随着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通过检测患儿血清中CRP的浓度,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医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避免延误诊治的情况发生。
CRP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
儿科呼吸道疾病包括轻度的感冒、中度的支气管炎以及严重的肺炎等,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疗。
通过检测CRP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高水平的CRP浓度往往意味着炎症反应比较严重,需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CRP检测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疗效监测和再评价。
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患儿血清中CRP的浓度变化,可以及时判断治疗效果并进行再评价,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治疗有效,CRP的浓度会逐渐下降;如果治疗无效或病情恶化,CRP的浓度则可能持续升高,这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CRP检测对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检测患儿血清中CRP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炎症反应的情况,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监测治疗效果并进行再评价,从而指导医生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对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减轻家长的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CRP检测虽然在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和判断,避免片面依赖CRP检测结果,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1T16:17:20.9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9期作者:纪青
[导读] 小儿感染性疾病作为多发病,其治疗和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
(株洲市中心医院儿科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细菌感染性疾病属于临床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该病在新生儿诸多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其临床检查方法为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
血液细胞分析具有检查方便、快捷等优势,能够将白细胞分类和总数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而判断出疾病属于病毒感染或是细菌感染。
这种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且临床价值较高,但其无法进行感染早期的有效诊断。
CRP(C-反应蛋白)是近年来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主要标志,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CRP检测;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价值分析
小儿感染性疾病作为多发病,其治疗和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
临床中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观察和评价方法较多,主要有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培养等,且诊断效果较理想[1]。
但在检验仪器、检验方法不断更新换代的前提下,传统检查方法已不能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
本文综合论述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 CRP检测
CRP发现于1930年,在急性感染诊断中,它是诊断效果较佳的非特异性指标[2-3]。
CRP增加和组织损伤、炎性反应相关,其生物学功能为抑制血小板聚集,在与配体的有效结合中,可激活补体,并能和T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可调理素样。
CRP在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发生后,会迅速升高,因此是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4-5]。
CRP检测所需试剂为CRP试剂、定标液、POINTE、ROSE和质控液。
所需设备为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计数仪和Hitachi,材料为采血管。
诊断数据主要依靠人血CRP值,正常人群的人血CRP值应<8mg/L[5-6]。
但当遭遇感染时,CRP会在4-6h内增加,高峰值在36-50h,其峰值是正常值的100-1000倍,而且半衰期短,约在4-6h[7-8]。
血清黏蛋白等急性时相蛋白升高时间为感染后1-2d,时间较长。
吴雪梅[9]等报道显示,在血CRP值升高的患儿中,主要为败血症、肺炎、肠炎、尿路感染等,且肺炎是引发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血CRP值升高的主要病种。
刘春秀[10]等报道称,血CRP值与感染程度相关,即CRP值>50mg/L时,则表明感染明显存在,CRP值越高,则炎性反应越显著。
罗成武[11]等发现,血CRP值和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相关,CRP值越低,病情越轻,其预后性则越好。
在对CRP水平的观察过程中,能够衡量出患儿炎性反应的具体变化,初步推断出病情进展和感染程度,可以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数据支持[12]。
此外,当<3岁患儿发生发热与中毒症状,且原因不明、CRP值升高时,应初步推测其患有泌尿系统感染,并立即给予尿培养、血培养检查,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2 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的病因是病原体发生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真菌、病毒和细菌。
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13]。
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不够完全,若发生感染现象,便会引发急性循环功能失调,严重者会出现休克现象,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指数造成严重威胁。
小儿感染该疾病的途径较多,且病情偏重,很多患儿无临床上的特异体征和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相混淆,所以早期诊断难度大。
3.检查原理
CRP的生理功能包括炎症过程调节与吞噬和感染防御等,其原理为:第一,CRP能够将多种真菌、细胞和寄生虫等多糖物质结合,实现脂多糖损伤性炎症应答的有效抑制,可防止细菌代谢产物给机体造成致命性作用。
第二,钙离子作用后,CRP可以与卵磷脂与核算复合体相结合,并与Clp相结合,使补体的经典途径得到活化,并识别多种外源性分子和内源性分子,调整吞噬功能和机体防御力。
第三,调理素作用。
其能与核蛋白小体和核染色质结合,将细胞DNA中的坏死组织消除,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运动能力和活性。
第四,CRP具有白介素-1受体诱导作用,减少γ-干扰素释放量,使抗炎细胞因子的白介素-10得到有效释放。
并可促进单核细胞的正向趋化效果,进而实现抗炎效果。
第五,CRP能够使血小板磷脂酶得到抑制,并结合血小板中的激活因子,防止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
第六,CRP在与T淋巴细胞特异性相结合时,可以增强T辅助细胞的具体功能,从而使T抑制细胞的功能得到抑制。
4 讨论
临床发现,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全,免疫力相对较低,因此很多患儿缺乏对疾病反应的特异性,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体征和症状。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检查有血液培养、血液细胞分析等,此方法的检验技术较为成熟,其临床价值较显著。
然而,在早期感染发病时,会因患儿的个体差异,造成血象变化不敏感现象,很难分析出血液细胞中的异常。
虽然,血液细胞分析时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其无法在早期感染患者中取得满意的诊断结果。
尤其在血白细胞计数诊断中,患儿的白细胞正常范围相对较宽,极易受到寒冷、情绪或是发热等因素影响。
部分患儿的白细胞基数较低,在数值轻微升高后,仍处于正常范围,更有一些患儿在细菌感染后,并不会发生白细胞变化现象。
严重影响了诊断结果的有效性。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诊断方法与耗时等均有显著优势,被临床普遍青睐。
临床中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检查方法是脑脊液、血或痰等细菌培养,整个过程大概7d,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阳性率较低,个别标本采集会给患儿带来明显痛感,降低了患儿的治疗配合度[14]。
急性时相反应是指机体在产生炎症反应中,出现系统反应,肝脏合成蛋白得到增加且器官功能出现障碍。
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的组成之一,可诊断出炎性反应。
邹尚敏[15]等研究显示,在150例被确诊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中,经白细胞计数检查后,阳性率是85.33%,经CRP检查后,阳性率是90%。
所以,CRP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检查,充分证明了CRP检查的重要性和优势性[16]。
总而言之,CRP检测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性和准确性,其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明显,利于早期诊断,并能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同时,CRP能够评估抗生素的最佳使用量,评估疗效,应在临床中普遍应用[17]。
CRP监测中,可根据数值的升高程度确定病情的发展程度,并制定抗生素的治疗方案,以便控制感染。
在治疗效果明显时,可见CRP下降至正常水平,终止抗生素使用。
CRP作为炎性反应的诊断标志要好于白细胞计数检查,且CRP值越低,炎性反应越轻。
对于新生儿而言,血清中的CRP含量少,不建议将8mg/L当做判断标准[18-19]。
这种情况下,应使用灵敏度更高的CRP检测。
若患儿出现CRP值突然升高、并出现发热与中毒症
状,应立即给予病原学检查。
在标本采集完成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以便实现良好预后[20]。
参考文献
[1] 代志彬,常欣.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2):351-353.
[2] 邹尚敏.hs-CRP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8):87.
[3] 段月琴.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22-123.
[4] Ibupoto,Z.H.,Jamal,N.,Khun,K.et al.Development of a disposable potentiometric antibody immobilized ZnO nanotubes based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J].Sensors and Actuators,B.Chemical,2012,B166/167:80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