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刘学生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作为学校周边区域,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日益明显。

学校与社会,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文从学校周边环境范围
的界定、性质类型和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学
生行为习惯养成、教师工作学习的重要影响入手,以学
校管理、学校管理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优化校内外
育人环境,促进学校、社会协调、和谐发展为出发点,
对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管理和改善,建立学校与社区新
型关系,在学校组织变革、校园危机管理、增强学校应
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周边环境学校教育影响管理
引言
在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发展完善,民主、文明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的同时,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社区、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开放的同时也涌进一些对青少年成长具有不良的讯息和一些青少年不宜的商品,尤其是校园周边一些非法经营的“地下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少学生流连其中,因此而逃学旷课,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由此引发早恋、偷窃甚至离家出走的也大有人在,不良的校园周边环境已经危害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新时期社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积极探索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的途径,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社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社区的共建、协作的关系,利用校园周边环境的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

一、校园周边环境的界定
教书育人的途径除了教育、服务、管理外,还包括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对于青少年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教育和影响是巨大的。

校园周边环境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环境的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部分,物质环境是指学校周边社区的基本设施,如文化设施、生活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精神环境是指学校所在社区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的精神面貌、人文精神、社会风气等。

校园周边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不可忽略的外在因素。

加强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周边环境,既是社区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的进步。

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校外环境建设,优美宜人的街区环境、健康进取的文化氛围、精神环境、益智扬长的课外活动场所,都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如东街街道社区为优化福州一中、福州实验小学的校园周边环境,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认真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的饮食摊点、书刊音像制品店,清除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三厅两吧”,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教育是基本的途径,社会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和发展,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发展的基础,社会教育是远比学校教
育更为复杂的系统。

社会教育可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关心青少年的成长,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风尚和社区环境。

从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看,学生受到的教育除学校教育外,就是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影响。

有的教育工作者将这种影响看作“另一种途径”的教育,又叫潜课程教育或“隐蔽课程”。

应该说社会教育是鲜活的、立体的、形象的、能切实感受到的、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一)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分正面、负面两个方面,良好的校园周边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校园周边社区的物质环境方面:街区整洁,在学生上学期间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禁止非法经营、损害青少年健康的商业活动,建起文化碑林、诗廊,设置告诫、安全警示牌,紧急救助中心等。

精神环境方面:社区内人们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热情助人、严谨理性、诚实经商,一片安全和谐、宁静而有序的景象。

这些不仅为学校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大环境,还以真实、生动的榜样进行示范。

相反,周边物质环境恶劣,缺少绿化,环境卫生不良,嘈杂的饮食店、发廊美容店、网吧,欺行霸市、邻里相争、恶语不断、时有案件发生,学生耳濡目染的是一些低级趣味、损害社会利益的人和事。

校园周边密布了一大批以学校为主要营业对象的网吧、录像室、游戏机室、卡拉OK厅等经营网点,私搭乱建、违章经营的情况屡禁不绝,对学校的育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带来了许多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一些个体经营户和无证流动商贩,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在学校周边大肆叫卖经营,推销“三无”食品和一些毒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玩具、卡通画册。

每当学校上、放学的高峰期,毫无卫生保障的无证流动小吃点、五花八门的玩具摊点,在学校周边蜂涌而至。

一时间,学校的周边被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受到了严重干扰。

更有甚者,一些见利忘义的个体商贩还利用学生幼稚无知、辨别力不强的特点,引诱学生大手大脚花钱、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健康书籍。

有的学校附近的店铺,老板引诱、唆使小学生偷来家里的钱存放在店铺,以后便隔三岔五地呼朋唤友到店里“签单”消费,助长学生不诚实、蒙骗家长的不良歪风。

一些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和出租书屋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卡
通片,卡通片上充满血腥暴力、低级下流的画面。

在一些学校周边,不少网吧尤其是一些黑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有的甚至为上网的学生提供吃、住、玩一条龙服务,还可为学生提供“签单”消费的便利,导致一些学生荒废学业,有的为筹集上网资金去偷窃、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还应当看到不良的周边环境影响校园内的校风、学风,学生容易将校外不良的习气带到校内课堂上,有的学生对周边小店的发财之道津津乐道,认为读书学习不如卖小吃。

课本上的内容不如小店的小图书刺激,在课堂上学生传阅不健康图书或迷恋卡通图片而分散听课的注意力。

(二)周边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意义重大
优化的校园周边环境,是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感受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称物质环境是育人的一种财富。

他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所谓最微妙的,即指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效果完全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形式。

这是通过审美过程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颤,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校园周边独具特色的建筑,富有人情味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绿化设施,整洁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审美观都产生直接的影响,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社区中装饰简朴大方,服务热情周到,规范经营的饮食店、服装店等商业网点,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规则意识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和谐平等的人文精神。

相反,校园周边过多的摆摊设点,将对学生乱花钱和私自用钱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又如一些出入豪华餐厅酒店食客的大肆挥霍行为,为学生提供不良的示范,校园周边太多的高档服装、贵重商品的展示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将影响其消费行为和价值观。

环境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

环境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它具有全面、长效、潜在的特点,这些特点能对受教育者产生一种激励因素。

由这种激励因素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生信念,促进受教育者向真善美的境界进取。

教育的成功之处应是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受到感染和熏陶。

不良的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难以纠正的。

校园周边开设过多的饮食摊点、玩具店等,诱发学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和习惯。

据调查,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触或接受过网络或音像制品、书报中的黄色文化。

在学生上放学期间,特别是“双休日”、寒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家长管理和监督,这些负面诱因乘虚而入,很多学校老师感慨地说,学校五天的教育,抵不上社会两天影响。

不少学生在双休日或假期,沉迷在网吧中,到校上课时,还在想着网络游戏的情景,上课无精打采。

津泰路上常常有学生放学后,就跑到网吧去玩,逛街,在闹市中流连忘返,甚至有的学生骗家长去学校上课,却躲到网吧中玩游戏。

学校教育有其特定的规律,要求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良好价值观的过程。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有利于学校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使活动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校园周边人声嘈杂、空气污染、社会人员随便出入校园,无不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受到干扰,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文明习惯的形成。

因此,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对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使学校的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抓好校园及其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必须做到:一是继续加强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娱乐场所的清理和控制;二是坚决杜绝地下网吧、变相网吧出现;三是严查各种毒害青少年的不良书刊;四是加大校园周边的小食店的监管力度;五是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社会黑、恶势力渗入校园;六是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尤其要注意学生接送车的安全问题;七是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

三、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要以有利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政府要建立社会支持管理规范的体制
中共中共、国务院十分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在1999年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整治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教育部根据实施基础教育的需要,按照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原则要求各地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的教育改革新机制,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引导社区真正参与基础教育改革。

各级政府尤其基层人民政府在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属地内学校建设和发展需要,结合基础教育的需要建设好社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促进学校、社会和谐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制度,
形成学校、社区沟通的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相促进,把社区建设成文明、民主的育人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传播现代文明,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地,同时落实好规划和制度,建立学校、社会共建关系,组织联席会议,为学校、社区的沟通搭建平台,并纳入社区常规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监控制度。

(二)学校要与校园周边社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认真观察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新趋势,了解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取得学习体验。

要重视发挥学校在推进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资源优势,服务社区,协助社区建设好周边环境。

社区建设的发展是保障学校拥有优良周边环境的前提,与其紧闭校门不如把校门安置在社区内,帮助社区把好环境质量关,学校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学校、社区共同发展为目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校园周边的社区开放学校的内部资源,为校园周边群众提供学习生活的场所。

学校组织青年学生参与学校周边地区创建文明社区,作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建设的共建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形成良性互动,把“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与创建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活动同学校、地方、部队共建活动融为一体,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学校要建立严密快速反应的应急机制。

在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必须看到校园周围依然潜在着危机。

学校管理心理学把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称作危机。

危机既可能是来源于组织内部,也可能来源于组织外部。

外部原因比较复杂,包括环境变化、社会风尚变化及管理、运作失误,如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刑事案件等。

学校周边环境毕竟是自由开放的空间,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难免会发生突发事件。

这些突发事件将自觉不自觉地波及学校,影响学校安全。

火灾隐患、食品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的特殊性,认真学习研究学校管理理论,在实行传统科层化组织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安全为首要任务,高度重视校园危机、突发事件的问题,按照校园危机管理基本方法,通过密切地对环境进行监测、实际地对问题作了解、找出可用的备选方案、预测行动方案的可能结果、决定行动方案、下达处理方向排定计划内容。

首先,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对学校所在社区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事后分析,找出原因,找出处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增强决策的针对性。

第二,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在尽可能大的区域内搜集资料,总结各类事件的成因和处理办法,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根据各类事件的性质特点,结合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患措施和应急预案,主动征求社区意见,取得共识。

第四,以专刊、广播、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在社区、学校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演练,增强面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论
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产生积极作用,不良的周边环境不但不利于学校工作,而且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应重视学校周边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并作为新时期社区和学校发展的共同课题,探索一条带动周边共同繁荣、良性促进的好路子,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社区物质和人文环境,建立学校与周边社区共建、协作的关系,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环境资源,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⑴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⑵柳海民《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2月版
⑶朱慕菊刘兼《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002年4月版
⑷朱慕菊刘兼《来自实验区的声音》未来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⑸钟启长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版
⑹《新基础教育文件汇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2003年9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