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f8b124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c.png)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是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的嘉奖。
这些获奖项目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医学、工程、物理学等等。
在这里,我将为您介绍一些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并以人类视角进行描述,使您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获奖项目的背后故事。
1. 医学领域:新型肺炎的防控技术这个获奖项目是由一支由医生、科研人员和护士组成的团队完成的。
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开发出了一种高效的新型肺炎防控技术。
他们在病毒的传播途径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倡佩戴口罩等。
这些措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新型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控制疫情、保障人民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2. 工程领域: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这个获奖项目是由一支建筑工程师和结构设计师组成的团队完成的。
他们在设计超高层建筑时,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风压、地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提出了一种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建筑的抗风抗震能力。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在上海市,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物理学领域:量子通信技术这个获奖项目是由一支由物理学家、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完成的。
他们通过对量子通信原理的研究,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种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技术。
这项技术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等原理,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输和加密传输。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在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还对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些获奖项目中,每个团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智慧,他们的成果不仅在当地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代表着上海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更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飞速发展。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公示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a6222cd7aeaad1f347933f2f.png)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公示1.项目名称: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及导管消融关键技术2.项目简介: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房颤总体患病率为0.77%。
房颤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1倍,脑卒中的发生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4-7倍。
房颤病因至今不详,也依旧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药物,导管消融在近二十年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为进一步提高房颤治疗效果,经过多年探索与总结,项目组针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治疗策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心房颤动疾病链”的全新概念,围绕四个关键临床问题,即“房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房颤导管消融策略如何优化”、“影响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因素有哪些”、“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怎么办”,从房颤发病机制、易感因素、进展过程、导管消融策略优化、术后复发处理等对房颤进行基础到临床的全程干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代表成果如下:一、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策略优化,特别是针对长程持续性房颤进行攻关。
在国际上首创房颤消融的“CCL”术式:提高了疗效,减少并发症,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在国内首先提出内外科杂交治疗,开创一站式手术模式;国际上率先提出Rotor+环肺静脉消融应用于持续性房颤,显著提高了房颤的术中终止率及远期成功率。
二、对影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对年龄、性别、瓣膜反流、早期药物强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左房壁厚度对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预后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糖尿病合并房颤的治疗以及房颤术后急性心力衰竭等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仍旧是世界性难题,基于本中心国际上最大系列的房颤消融病例,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导管消融数据库,通过对房颤导管消融复发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治疗、房颤导管消融复发因素、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类型对导管消融影响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申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申报](https://img.taocdn.com/s3/m/6eda7ef6a1c7aa00b52acbdb.png)
H. M. Wang, X. M.
S. J. Tang
是
Liu, X. H. Zhou, F. Q. Huang, X. S. Chen, T. Yu, F. Ding, X. M. Xie*
Xie
and M. H. Jiang
6
, , Synthesis of large single-crystal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grains on 2015 6 Cu-Ni alloy/ Nature Communications/ G. Y. Lu, T. R. Wu, Q. H. Yuan,
石墨烯等温析出的新生长机理,通过局部碳源控制,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 1.5 英寸石墨烯 单晶晶圆。通过单核控制制备石墨烯单晶晶圆被认为是三维硅单晶技术在二维材料中的再 现,对于推动石墨烯在微电子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材料》 上。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评价该项工作为“2016 年中国高质量石墨烯制备方面两项最重 要成果之一”。 2. 率先开展六方氮化硼(h-BN)表面石墨烯直接生长研究,并在石墨烯气相催化生长与 h-BN 制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国际上首次实现 h-BN 表面高质量石墨烯晶畴 CVD 生长,并揭示 石墨烯形核、取向、气相催化相关机理;获得极高电学质量的 CVD 石墨烯,室温霍尔迁移 率超过 20000 cm2/Vs。同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在铜衬底中固溶镍,成功制备出高质量单 层h-BN单晶畴。相关成果两次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获得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A. K. Geim 教授、碳纳米管的发现者 S. Iijima 教授等知名学者以及多篇综述性论文的点名图文引用和高 度评价。 3. 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半导体锗衬底上的石墨烯 CVD 生长,并发现台阶辅助成核限制的石墨烯 取向生长机理。利用锗衬底的催化能力和特殊的石墨烯取向锁定作用,本项目率先实现并 报道锗晶圆上高质量石墨烯晶圆制备,引起韩国三星等知名研究机构跟踪研究,被 Chem. Soc. Rev.等知名综述期刊多次点名引用。 二、知识产权情况 本项目成果发表的 8 篇代表性论文(包括《自然·材料》1 篇,《自然·通讯》2 篇),共被他 引 720 次,其中 SCI 他引 677 次。获得包括《科学》等著名刊物的多次引用,《自然·材料》新 闻和观点栏目予以专文报道。获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 20 余次,获授权专利 17 项(国内授权 10 项,国外授权 7 项)。项目组成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基金、 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A 类)”和上海 市“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资助。
2019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2019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https://img.taocdn.com/s3/m/3197b5c6700abb68a982fbd5.png)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
区别于传统数据形式,网络大数据具有大规模、混结构、强时变、低密度等特点,现有技术实行海量采集和全量计算,以倒排索引等形式组织数据,通过身份认证和封闭式被动防御进行可信管理与安全保障,导致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不仅浪费大量的存储与传输资源,而且存在效率低下、应变不够、可信难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等各类研究计划资助下,以大数据勘探为核心,大数据的感、知、联、控为目标,发明并实现了具有自主创新的数据勘探器、挖掘分析器、内容索引器、安全与可信管理器,构建了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知识产权情况:成果获授权发明/创新专利80项(美国1项,澳洲15项,中国64项),国际PCT 14项;行业标准5项;软件著作权59项;2017年获国家优秀发明专利1项。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发表论文87篇,其中ACM/IEEE系列汇刊29篇,专著1部,SCI 检索58篇,EI检索80篇,谷歌学术引用1500余次;
主要完成单位: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蒋昌俊、闫春钢、王鹏伟、章昭辉、丁志军、张亚英、罗清篮、喻剑、李重、赵培海、刘关俊、王成、于皓、王俊丽、史有群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近三年新增产值超过197亿元,新增利润超4.3亿元,新增税收超5.8亿元。
提名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提名等级: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6a4f5dbbb9d528ea81c77941.png)
(5)开发了全流程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减排技术。成功研发了 基于多种燃煤烟气污染物高效脱除的电站环保岛关键技术,形成 了燃煤电站锅炉超低排放环保工艺路线与成套装备,建成了一批 国家环保升级改造工程和新机组应用项目,成功实现高效多污染 物协同控制,排放指标优于超低排放要求。
基于上述技术发明,形成了基于全流程燃煤烟气污染物协同 控制的电站锅炉高效环保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成果的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 240 余个 燃煤电厂环保岛工程项目(单台最大机组容量 1350MW),并成功 实施了越南、土耳其等海外工程项目。本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10. Guo Ruitang, Pan Weiguo, Zhang Xiaobo, Ren Jianxing, Jin Qiang, Xu Hongjian, Wu Jiang. Removal of NO by using Fenton reagent solution in a lab-scale bubbling reactor[J]. Fuel,2011,90:3295-3298.
9. He Ping, Zhang Xianbing, Peng Xiaolong, et al. Effect of fly ash composition on the retention of mercury in coal-combustion flue gas[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6,142:6-1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喜获两项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喜获两项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cb5c69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7.png)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喜获两项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20年5月19日上午召开,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我院周俭教授团队的《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科研项目和孙爱军研究员团队的《心力衰竭与线粒体代谢异常机制及防治策略》科研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被称作“最后的战场”,5年死亡率高达50%。
该项目历时14年,揭示了心衰的线粒体异常机制,建立并推广以线粒体代谢为导向的心衰防治策略,提高了遗传性心衰的基因检出率,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所选代表性论文19篇,总IF 143.95分,IF>10分的5篇,发表在Circulation 等心血管一流期刊,被Nat Rev Cardiol 等他引443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转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专题报告300余次;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完成人:孙爱军,葛均波,徐涌,姜红,任骏,邹云增,徐磊,崔晓通,张磊,王鹏,翁鑫宇,许慧慧,范凡,王聪,孙晓垒《基于液体活检和组学平台的肝癌诊断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项目简介:该项目建立肝癌早期诊断新技术、研发转移复发预警新方案、克服肝癌异质性制定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形成一套完备的诊疗体系,显著提高了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
项目成果在26家三甲医院及4家公司推广应用,诊治患者4万余人次,切实提高了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5年生存率,65.0%),超过日本(62.8%)和欧美(60.0 %)等国家的同类报道。
项目成果写入国家卫健委《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荣获2019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获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85篇(SCI 论文75篇,他引2 428次),其中IF>10分共14篇;举办国家/国际级会议11次,国际大会报告21次,国内报告逾200场次。
上海市测绘院一项科技成果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市测绘院一项科技成果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8057c7a7ad02de80d5d84011.png)
graphic information dataꎬ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platfg ̄
Qiu YueꎬXue MeiꎬZhang YiꎬTang Xiangzhen
( Chongqing Survey InstituteꎬChongqing 400020ꎬ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urgent needs of urban drainage and waterlogging preventionꎬthe ability of urban dis ̄
济效益数十亿余元ꎬ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影响力ꎮ 经技术查新鉴定ꎬ该项成果具有理论的开创性和多方面的技术先进
性ꎬ总体水平居国际先进ꎬ部分达到国际领先ꎮ
近年来ꎬ上海市测绘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需求ꎬ坚持科技引领和创新导向ꎬ已逐渐形成研发投入连年递增、关键技
术定向攻关、科技成果逐年累加、人才培养推陈出新、队伍建设不断夯实的良性循环机制ꎮ 院的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四射ꎬ核心竞
统诊断研究[ J] . 中国给水排水ꎬ2011ꎬ27(13) :33 ~ 37.
[2] 解以扬ꎬ韩素芹ꎬ由立宏等. 天津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分
9
析[ J] . 气象科学ꎬ2004(3) :342 ~ 349.
[3] 陈振基. 东莞城区内涝风险图划分[ J] . 广东水利水电ꎬ
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华理和上化院多项科技成果获奖
![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华理和上化院多项科技成果获奖](https://img.taocdn.com/s3/m/3e5dab3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d.png)
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双峰分布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注塑级树脂及其制品动态锁模成型技术”项目团队科技前沿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华理和上化院多项科技成果获奖5月19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召开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19年度为上海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大会上斩获颇丰,分别获得多项奖项。
华东理工大学的田禾院士获得科技功臣奖,这是华理建校以来首获此殊荣;由华理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华理教师参与的项目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郭志前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田禾院士静心治学、潜心育人,牵头建设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聚焦重要前沿领域持续攻关,组建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向田禾教授颁发科技功臣奖。
近年来,华理在科研基地平台、科研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以重要项目、重点人物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此次大会上共有22项成果(人)获得表彰,获奖总数是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科研成果“双峰分布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注塑级树脂及其制品动态锁模成型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相关专利18项,实现了国内高性能UHMW -PE 注塑级树脂及成型技术的关键突破,解决了国内高性能UHMW -PE 注塑级树脂“有无”的问题,在国内首先实现UHMWPE 注塑成型工业示范线建设,设计产能达到180万件/a ,应用于上海三菱中高速电梯、核电站等高端部件,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品质桃醛的连续化生产工艺和香气品质评价关键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开发了桃醛产品香气品质在线评价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生产技术的原料转化率低、能耗高、产品香气品质差等难题,提高了桃醛产品的收率和香气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国内香料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https://img.taocdn.com/s3/m/ba1015de866fb84ae55c8d2a.png)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2019年4月目录上海市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2)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3)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8)上海市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33)上海市技术发明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56)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79)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02)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26)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 (136)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142)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14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基本情况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制二、工作简历三、被提名人简介(限1200字以内)四、被提名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限5页)五、被提名人发表论文、专著及被引用情况六、知识产权情况七、被提名人曾获奖励情况八、被提名人工作单位意见九、提名意见(单位提名填写此栏)(专家提名填写此栏)十、评审意见十一、附件目录1、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2、他人引用的论文、专著;3、技术评价证明及知识产权证明;4、经济及社会效益证明;5、被提名人近期标准照片及工作照片各一张;6、其他。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填写说明《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是上海市科技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当年提名通知要求执行。
提交的提名书书面材料和电子版材料,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要严格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当年提名通知的要求填写、报送。
一、被提名人基本情况1.“提名者”:此栏需提名单位加盖公章,或提名专家签名。
2.“最高学位”: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
3.“奖励类别”:选择基础研究类或技术及产业化类。
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3a3d2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1.png)
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深入探索,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成为了评选科学研究成果的最高荣誉之一。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目睹了许多卓越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获奖项目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突破的代表。
在医学领域,一等奖项目《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和临床实践,为遗传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在上海市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次,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获奖项目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信息技术领域,一等奖项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多种创新方法和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提升了上海市金融业的竞争力,也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
此外,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获奖项目还涵盖了其他各个学科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一等奖项目《新型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通过对新型材料的合成方法和性能优化进行探索,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的成果有望在能源、环境、电子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应用和影响。
通过对2019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介绍,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上海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与社会进步的紧密关联。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颁发,既是对科学家们努力付出的肯定,也是对他们科学成果的高度认可。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也为全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福祉和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上海市将继续鼓励和支持科学家们进行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上海市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上海科技进步奖名单
![上海科技进步奖名单](https://img.taocdn.com/s3/m/6cde47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8.png)
上海科技进步奖名单近年来,上海科技界一直以来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为了表彰和鼓励那些在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每年都会举办上海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
在今年的评选中,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终于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项目和人才。
以下是2019年度上海科技进步奖的名单:一、科技项目类1. 某大学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系统”项目获得一等奖。
该项目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医疗影像诊断,为医生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2. 某企业研发团队“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
该项目围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的新型半导体器件,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突破。
3. 某研究院团队“高性能储能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三等奖。
该项目致力于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优化,开发出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材料和储能系统,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科技人才类1. 张科技博士荣获“青年科技创新奖”。
张博士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内外专利。
他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李工程师荣获“科技领军人才奖”。
李工程师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曾主持多个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3. 王教授荣获“杰出科学家奖”。
王教授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
他的研究成果为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理论突破。
除了以上获奖者,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技项目和人才在评选中获得了各类奖项和荣誉。
这些项目和人才的脚步遍及各个科技领域,涵盖了医疗、材料、能源、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复评通过项目
![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复评通过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dfe885fa4028915f814dc20f.png)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有限公司,5:上海纬胜海洋生物科技有
波,11:齐冬梅,12:蓝胜芝
1:同济大学,2:上限海公市司政工程设计研究
16
典型药物和个人护理品 (PPCPs)全过程环境污
染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院(集团)有限公司,3:上海市城市建 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4: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 公司,5:上海泓济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6:上海明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7: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1:上海交通大学,2:大唐可再生能源试 1:杜朝辉,2丽:苗,1继5:史春有,3:群沈昕,4:许移
7
风力机流动控制与性能提高 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验研究院有限公司,3:上海电气风电集 团有限公司,4:明阳智慧能源集团上海 有限公司,5:上海理工大学,6:上海艾郎
庆,5:竺晓程,6:黄冬明,7:吴智 泉,8:李春,9:李海涛,10:欧阳 华,11:田杰,12:艾国远,13:陈进
技术
上海治臻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敏,11:胡科峰,12:吕萍,13:徐一
凡,14:姜天豪,15:毕飞飞
一等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
提名者
1
月球及行星表面图谱原位探 测方法与关键技术
1: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
所
1:何志平,2:李春来,3:吕刚,4:王建 宇,5:舒嵘,6:张泽红,7:袁立银,8: 徐睿,9:王斌永,10:刘伟,11:李飞 飞,12:沈渊婷,13:王晓新,14: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料科技有限公司
9
基于超高性能材料的预制装 配式构件高效连接关键技术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1f931e27c5da50e2524d7ffb.png)
法及装置
一种加窗谱线插
2 中国 发明专利 ZL201610653629.5 值的电力系统频
率计算方法
电动汽车退役电
3 中国
发明专利
池梯次复用网络 ZL201610113298.6 级双向储能监管
平台
基于磁传感器阵
4 中国
发明专利
列的输电线路零 ZL201210154949.8 序电流的测量方
法
一种基于滑模控
新增直接
近年来,项目组与合作单位共同研发的新产品新增产值 2 亿 余元,新增利润 4000 余万元,新增税收 680 余万元。经上海市科
经济效益
技情报部门查新,本项目研究具有新颖性。技术成果转化、产品 市场推广和实际应用的效果表明,本项目中的民负荷行为学模型、
(自然科
负荷识别方法、多谐波源叠加方法、零序电流测量方法具有创新 性,项目和产品相关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研究提升了我
2019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含规模化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分析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提名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提名等级 项目简介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本项目属于电力系统与电能质量分析领域。 随着分布式非线性负荷和电源在配电网中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电网中引起日益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逐渐引起业界的重视。 配电网分布式电能质量集体谐波影响的评估技术,变得很必要且 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个需求,本项目引入负荷心理学模型以反 映居民生活习惯和电力监管政策变化的影响,为配电网提出一种 自下向上的、基于云模型的分布式电能质量集体影响的评估方法。 所提评估方案具有系统性和通用性,可方便地应用于其它分布式 时变随机谐波分析和需求响应分析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 业价值。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如下: 1、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云理论的随机多谐波源叠加方法,采用云 变换方法拟合谐波电流概率分布曲线以呈现谐波电流分布曲线多 峰特性。 2、考虑居民的家庭人口、生活习惯、地域等因素对居民负荷使用 的影响,引入家庭有效人口概率函数和负荷开关概率函数等描述 居民负荷行为学模型。 3、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磁传感器阵列的输电线路零序电流的 测量方法,通过分析经数据采集设备处理后得到的系统密度线性 特征得到载流导线的零序电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简 单、成本低、损耗低等优点。 4、研制了电能质量先进监测装备。设备内嵌自编算法,支持多种 复杂场景下监测配置,可以统计电能质量数据的最大值、95%概率 值、平均值和最小值,能够快速捕捉暂态事件,并记录暂态事件 波形,能够保证测量准确性和实时性,测量性能完全符合 IEC 61000-4-30 A 级要求。设备输出支持多种数据呈现方式(包括表 格,趋势图,柱状图,饼图等),支持远程实时操控,能灵活选择 记录项列表及配置记录间隔,并支持手动启动录波、定时启动录 波及多个定时录波任务。 5、研制了电能质量先进治理装备。设备通过外部互感器,能够实 时检测电网电流或者负载电流,控制器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提取 出负载的基波电流、各次谐波电流,通过 DQ 旋转坐标得到有功、 无功、负序等数据,然后通过 IGBT 功率变换器产生与补偿目标(谐 波、无功、不平衡)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补偿电流注入电网,实 现对电网侧的电能质量改善功能。
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b60143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a.png)
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一、奖项背景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奖励政策和科技创新扶持计划,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而技术发明奖作为表彰和激励科技创新者的重要奖项,在上海市的科技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获奖项目介绍1. 项目名称:XXX2. 项目简介:(这一部分按照自己所想要撰写的获奖项目内容进行填写)3. 项目成果:(这一部分按照自己所想要撰写的获奖项目内容的成果进行填写)三、获奖理由1. 创新性:获奖项目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性表现出色,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点。
2. 实用性:获奖项目的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经济效益:获奖项目的成果在经济效益方面表现突出,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四、项目团队1. 项目负责人:XXX2. 项目团队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3. 团队成员介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五、未来展望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将会给项目团队带来更大的鼓舞,也将为他们在未来的科技创新道路上指明方向。
项目团队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完善技术成果,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六、总结获得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是对项目团队多年来科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们在技术创新道路上取得的重要成就的认可。
项目团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为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致谢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海市科技局、相关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以上是关于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相关介绍和表述,真诚希望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八、项目名称:XXX获奖项目名称暂缺。
该项目是XXXXX(填写项目背景和相关细节),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殊荣。
2019年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2019年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https://img.taocdn.com/s3/m/3ae07c465acfa1c7aa00cce2.png)
8. 王闪闪, 赵晋斌, 毛玲,刘琛, 王晓晶. 基于电动汽车移动储能 特性的直流微网控制策略[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46(20): 31-38. 9. 张苏捷, 赵晋斌, 杨旭红, 刘争光. 电容电流补偿的滞环控制
2016, 2016/11/28-2016/12/1, pp 730-734, 2016. 15. Wang, Jinlong; Zhao, Jinbin; Dai, Jianfeng; Qu, Keqing; Ye,
Tiankai.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SR for hysteresis
52(16):1403-1404. 2. Qu K.,YeT,ZhaoJ,et al. A high step-up and low switches voltage
stress boost converter[J]. IEICE Electronics Express,2015,12(13):
1-6. 3. 屈克庆, 冯苗苗, 赵晋斌. 基于耦合电感的新型高增益软开关
主要完成 人
Parallel Output Zero-Voltage-Switching converter[C]. 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 (IEEE ECCE2013). pp.4900-4904. 17. Dai, Jianfeng; Zhao, Jinbin; Qu, Keqing; Li, Fen. The dyna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ysteresis control Buck converter[C]//2014 16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IEEE, 2014: 1-8. 18. Feng, Miaomiao, Qu, Keqing, ZhaoJinbin, Sun Muwen. A high step-up soft switching Boost converter[C], 2016 IEEE 8th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Conference, IPEMC-ECCE Asia, July 13, 2016: 2156-2160. 19. CailingHuo, Jinbin Zhao,Keqing Qu. A Novel Negative-Output Converter with High Step-Down Ratio[C]. IET Renewable Power Generation Conference (IET RPG2013). IET, 2013: 1-4. 20. Kong, Wei ;Qu, Keqing; Lin, Xiang; Sun, Kai; Mu, Shujun; Zhou, You. Loss Comparison of Two Bidirectional Isolated DC/DC Converters for Reversibl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ystems[C], 2018 IEEE International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PEAC 2018 , Shenzhen, 2018.11.4-2018.11.7.
2019年度上海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奖
![2019年度上海地区科学技术情报成果奖](https://img.taocdn.com/s3/m/bef9e5a3bed5b9f3f80f1c83.png)
40竞争情报第15卷 第3期
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拥军, 韦浩进, 李瑞盟. 特色产业园区及其评判指标体 系[J]. 特区经济, 2012 (3) : 295-298.
[2] 聂鲲. 产业集群、产业共享、人力资本互动研究[D]. 长 春: 吉林大学, 2017.
[3] 王缉慈. 中国产业园区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 规划师,
2011 (9) : 5-8.[4] 陈涵毅. 通用航空产业园规划环评影响识别及评价指
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 奚望. 航空产业园规划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
[6] 董殿仓. 珠海航空产业园生产服务体系发展政策研究
[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2.
[7] 前瞻产业研究院. 我国航空产业园发展规模及趋势分析
[R].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74aaa1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e.png)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5.13•【字号】沪府〔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05.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沪府〔2020〕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根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经评审专家初评、复评、终评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政府决定,对下列人员和项目授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308项(人)。
一、授予陈亚珠、田禾等2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二、授予曹育才、张龙、姜育刚、赵晨、王少白、吴江斌、何斌、刘振民、郭志前、许琛琦等10人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三、授予43个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奖。
其中,“微生物源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分子创新”等15个项目一等奖;“多维时空宽带移动通信基础理论研究”等20个项目二等奖;“空间理论及其相关非线性问题研究”等8个项目三等奖。
四、授予31个项目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其中,“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薄型金属双极板及批量化精密制造技术”1个项目特等奖;“油品特性实时表征与在线调合优化控制技术”等12个项目一等奖;“深空探测自主管理关键技术”等13个项目二等奖;“基于多参量的变压器故障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等5个项目三等奖。
五、授予205个项目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其中,“基于脑可塑理论新发展修复残障上肢功能的新方案”、“面向重大工业装备核心控制软件的安全可信保障技术及应用”2个项目特等奖;“超大型固废处置基地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协同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6个项目一等奖;“新药先导物发现和优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等80个项目二等奖;“耐热抗病生菜新品种选育与关键生产技术的集成应用”等77个项目三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性论 文专著目 录
1. Yu Lin Min*, Guang Qiang He , Qun Jie Xu*, You Cun, chen, Dual-functional MoS2 sheet-modified CdS branchlike heterostructures with enhanced photostability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J. Mater. Chem. A, 2014, 2, 2578–2584 2. Yu Lin Min*, Guang Qiang He , Qun Jie Xu*, You Cun Chen, Self-assembled encapsulation of graphene oxide/Ag@AgCl as a Z-scheme photocatalytic system forpollutant removal, J. Mater. Chem. A, 2014, 2, 1294–1301 3. ShuaiNan Guo, Yong Zhu, YunYun Yan,YuLin Min∗, JinChen Fan∗, QunJie Xu∗, Holey structured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thin sheets with edge oxygen doping via photo-Fenton reaction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 2016 (185) 315–321 4. Guo, ShuaiNan; Min, YuLin∗; Fan, JinChen∗; Xu, QunJie∗; Stabilizing and Improving Solar H2 Generation from Zn0.5Cd0.5S Nanorods@MoS2/RGO Hybrids via Dual Charge Transfer Pathway,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2928–2934. 5. Weifeng Yao, Bo Zhang, Cunping Huang, Chao Ma, Xiulan Song, Qunjie Xu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le Ag3PO4/TiO2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st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and rhodamine B solutions, J. Mater. Chem. A, 2012, 22, 4050–4055. 6. Muhua Luo, Weifeng Yao, Cunping Huang, Qiang Wu, Qunjie Xu Shape effects of Pt nanoparticles on hydrogen production via Pt/CdS photocatalysts under visible light, J. Mater. Chem. A, 2015, 3, 13884–13591. 7. Chengxiang Wang, Penghui Shi, Xiaodong Cai, Qunjie Xu, Xuejun Zhou, Xiaolv Zhou, Dong Yang, Jinchen Fan, Yulin Min,
碳材料》 、 《绿色化学与材料技术进展》等书中撰写章节。8 篇代表作总引 用 862 次,他引 856 次,单篇最高他引 341 次,ESI 论文 3 篇;申请中国发 明专利 8 件(授权 5 件) 。
知识产权 情况
1. 姚伟峰; 罗木华; 洪元琛; 王佩福, 一种纳米 PtPd 合金材料表面的聚 乙烯砒咯烷酮的清洗方法, 2016.6.18, 中国, 201410094978.9 2. 姚伟峰; 王佩福; 张博; 沈超; 李健; 林鲁挺; 陈悠, 一种磷酸银/氧 缺 陷 型 二 氧 化 钛 复 合 光 催 化 剂 及 制 备 方 法 , 2016.5.18, 中 国 , CN201410470137.3 3. 时鹏辉,范金辰,周雪君,姚伟峰,王成祥,周笑绿,闵宇霖,谭思宇, 陆盼 . 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钴 / 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专利号: 201510126784.7
Honghua Ge, Weifeng Yao,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3O4 Nanoparticles and Graphene as Catalysts for Peroxymonosulfate-Based OrangeⅡDegradation with High Oxida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6,120,336-344. 8. Shi, Penghui, Dai, Xian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ng, Zheng, Hongai, Li, Dengxin, Yao, Weifeng, Hu, Chenyan, Synergistic catalysis of Co3O4 and graphene oxide on Co3O4/GO catalysts for degradation of Orange II in water by 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sulfate radic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4,240,264-270
2019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提名者 提名等级 项目简介
定向制备多元异质结构催化材料及其性能提升机制的研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制备具有高效催化 效果的材料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以光催化和高级 氧化技术为代表的催化技术,其性能的优异取决于载流子和自由基的迁移 率及活性。发展新型催化材料和催化反应体系是关键和核心难点。本项目 成果针对高效催化材料和反应体系中活性物种的两个关键问题 :如何设计 和合成具有多元异质结构的高活性催化材料;如何确定催化过程中活性物 质的作用机制。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建立了定向制备具有多元异质结构催 化体系的“异质结构-多元化协同催化”设计思路与方法,主要发现点如下: 1、提出针对传统光催化半导体进行表界面优化的定向异质结构设计, 提升催化剂催化效果,实现高可见光活性和稳定性。分析异质金属硫化物、 Ag3PO4/TiO2 等材料耦合与生长机理, 提出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光解 水制氢活性与金属纳米颗粒形貌内在联系,发展 Z-scheme 型机制复合催化 剂,对太阳能高效光催化剂设计及其光催化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在微观层次上,深入理解氮化物-贵金属、硫化物-石墨烯、贵金属 -贵金属盐-石墨烯等多元异质结构材料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空穴的激发、 分离、复合及传输等在耦合反应中的规律。基于催化目标,构建了石墨烯 类功能材料-异质结构-催化活性的协同调控用于高效催化的新方法, 从晶胞 原子的层面揭示了异质结构对于活性物种催化效果的构效关系。 3、基于“异质结构-多元协同催化”思路方法,通过定向制备金属氧化 钴-石墨烯异质结构材料,立足于高级氧化催化技术,深入研究了氧化钴异 质结构催化材料对于新型污废水深度处理的关键因素,阐明了氧化钴异质 结的化学微环境和微结构引起的带隙变化对于活性物种的迁移路径和速率 的关联关系,揭示了氧化钴-石墨烯多元材料组分对于高级氧化中的活性物 种催化性能提升的协同效应。 通过本项目研究,定向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元功能的异质结构催化材 料,构建了功能材料-异质结构-催化活性协同调控的新方法,揭示了催化剂 性能与多元异质结构组分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载流子转 移路径、表面电荷调控原理以及分子反应机理与催化效果的构效关系,对 于为推动化学、材料和环境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项目历时 10 年, 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承担国家重大研 究计划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纳米专项等一批科研项目,先后 培养数名青年骨干教师,包括上海市东方学者、曙光计划、科技启明星等, 已在 Appl Catal. B、J. Phys. Chem. C、J. Chem. Mater. A.等国际专业学刊物 论文 28 篇,总他引约 1436 次,国际国内邀请报告 10 多次,在《低维纳米
主要完成 人 主要完成 单位 新增直接 经济效益 (自然科 学奖不填)
闵宇霖 姚伟峰 时鹏辉 徐群杰 范金辰
排名第一 排名第二 排名第三 排名第四 排名第五
上海电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