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培训
2012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培训-医学文档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中医临床路径内容提要(1)
适用对象:中风病(脑梗死)住院患者 标准住院日为≤21天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和脑梗死的患者 病期属于急性期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 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 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培训对象:国家中医药XX局,XX局脑病重点专 科协作组单位 培训方式:网络、视频、教材、继续教育项目 等
中风病(脑梗死) 中医临床路径
编制依据
“国家中医药XX局,XX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ZYYXH/T22-2008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中医临床路径内容提要(2)
出院标准 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和二级预防方案 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 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 者可退出本路径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 径 内容提要(4)——实施要点
强调中医康复 干预手段有机结合 专业人员组织协调 多学科技能密切配合 重视二级预防 开展定期监测 明确危险因素 进行健康教育 建立二级预防方案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
实施过程评价 关键诊疗措施实施符合情况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 针灸、推拿、中药熏洗、其他疗法 住院天数符合情况 实施效果评价 总体效果评价 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改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 径 内容提要(3)——治疗方法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2、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描述:此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的住院患者一、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适用对象中医诊断:首诊为中风西医诊断:第一诊断是脑梗塞(2)、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XXXX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组制定的XXXX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痰瘀阻络证、痰热腑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3),治疗方案选择参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风(脑梗塞)中医治疗方案》(XXXX 版)1,确诊,首诊中风(脑梗塞)2.患者适合接受中医治疗。
(4)、标准住院天数≤28天(5),进入路径标准1,首次诊断必须符合脑卒中患者(脑梗塞)2.疾病期属于恢复期。
3年,脑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塞患者。
,不要进入这条路线 4.患者同时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他们可以在住院期间进入该路径,而无需特殊治疗或影响第一次诊断的临床路径过程的实施。
(6)、中医证候观察1四个诊断参数,收集疾病不同证候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舌脉特征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7)、入院检查项目1、必要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试验、电解质、传染病筛查、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心电图、胸部X线、颈动脉及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2,任选检查项目:视疾病需要,如颅脑影像检查(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A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8),治疗方法1,辨证选用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痰瘀阻络证:痰络(2),痰热腑实:痰腑(3),阴虚风动证:养阴息风(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2),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3),其他中医特色治疗(1),针灸治疗(2)、按摩治疗(3)、熏蒸治疗(4)、诊疗设备(4)、饮食治疗(5)、康复训练(6)、西医治疗(7)、护理调整要点(9)、出院标准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改善2.并发症,无需进一步住院3,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个性化二级预防方案(10)、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疾病变化,或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中风病(脑梗死)临床路径
实用标准文档一、中风病(急性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印发。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中华医学会脑血管学分会。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 证候诊断:参照诊疗方案(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诊疗方案。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902)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DR片、腹部B超。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心脏彩超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血粘度检测、肿瘤三项检测等。
(七)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阳还五汤第一次改良:就补阳还五汤而论, 《医林改错》剂量为:黄民50~100 克,当归10 克,赤芍7.5 克,地龙 5 克,川芎7 克,桃仁 5 克,红花 5 克,同样用于中风(ct 诊断脑血栓形成) ,中老年体质较好而无其它器质性病变的病人连用两周却不显效.通过剂量改良为:黄芪500 克,当归20 克,赤芍20 克,地龙25 克,川芎20 克,桃仁20 克,红花50 克,陈皮20 克,用药 5 剂后大有成效.补阳还五汤第二次改良:通过大量的(近100 例同类病人)临床应用,经改良后的补阳还五汤尚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脑血管痉挛病人,均属中风的中经络范畴,中风病因是风痰入络而致瘀血阻滞.所以,又改良为:黄芪500 克,当归20 克,赤芍20 克,地龙25 克,川芎20 克,桃仁20 克,红花50 克,陈皮20 克,僵蚕20 克,蝉衣50 克,防风10 克,荆芥10 克,半夏10 克,而后又用于临床,效果更加显著,甚至无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功用是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生用黄芪大剂量则力专而行走,周行全身, 大补元气而起痿废.配其它六味活血,祛瘀之药不在于逐瘀,而在于活血通络,所以,用大剂量黄芪为主药的目的,就是用补气来行血通络,第二次改良再加上搜风祛痰之药,效果更是显著.笔者仅仅把补阳还五场的个人应用体会介绍给大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启迪广大医务人员能研究出更多更好的妙方,服务于广大患者.我在临床治疗基本是每一个月都要用到补阳还五汤,因为,这几年我的只要治疗的病人大部分是心血管有毛病的。
我现在谈两三个病例大家指点。
一个是出家人,男65岁,左手整个发褐不灵活,三剂有效,八剂痊愈。
第二个,是我们这里公安局长的父亲68岁,中风八年,三个月可以下地,自己照顾自己。
第三个是现在治疗的一个南下干部是北方的人,在我们南昌工作。
女70多岁,用了七剂效果好,现在改地黄引子加减,还在治疗中。
我说这些就是将我临床的经验告诉大家,只要是症符合,就可以大胆用,用我父亲的一句土话来说:“黄芪。
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方案”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 3 —3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医院急诊科缺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缺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1)中脏腑①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②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塞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③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①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②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③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④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⑤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
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 年)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 等法。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 治疗方法。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 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 2010 年中华医 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 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 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标准住院日≤21 天
实际住院日:
天
时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2~3 天)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病重患者继续重症监护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危险性评估、实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主 施溶栓应用评估等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要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防治并发症
诊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程记录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㈠.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㈡.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⑴.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⑵.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⑶.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⑴.风火上扰证⑵.痰瘀阻络证⑶.痰热腑实证⑷.阴虚风动证⑸.气虚血瘀证㈢.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㈣.标准住院日为≤28天。
㈤.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㈥.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㈦.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⑵.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⑶.凝血功能。
⑷.心电图。
⑸.胸部透视或X线片。
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培训
治疗方法
6
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 如物理治疗、香疗法、蜡疗法、水疗法等
治疗方法
7 内科基础治疗
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 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治疗方法
8
良肢位设定 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康复训练
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
平衡反应诱发训练 抑制痉挛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等 语言康复训练
选择 检查 项目
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MRA、DSA或CTA等) C反应蛋白 超声心动 高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双下肢血管B超
治疗方法
1
风火上扰证 痰瘀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清热平肝,潜阳熄风 化痰通络 化痰通腑 滋阴熄风 益气活血
诊断依据
疾病分期
2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诊断依据
3
证候诊断
风火上扰证 痰瘀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进入路径标准
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和 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标准2
–病期属于恢复期
治疗方法
2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 注。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 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 灯盏细辛注射液等 辨证属于热证者,选用具有活 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苦碟子注射液等
治疗方法
3
针灸治疗
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l)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1)痰蒙清窍证:素体阳虚,突发神昏,半身不遂,肢体松懈,瘫软不温,甚则四肢逆冷,面白唇暗,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2)痰热内闭证:起病骤急,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鼻鼾痰鸣,肢体强痉拘急,项背身热,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突然神昏或昏愦,肢体瘫软,肢冷汗多,二便失禁,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4)风火上扰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5)风痰阻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数。
(6)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语,腹胀便干便秘,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7)阴虚风动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额红,潮热,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医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圣约翰康复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诊断标准: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
如临床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1)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5)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6)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脑CT或MRI有梗死病灶。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见附件)、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培训共20页文档共22页PPT
谢谢!
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培训共20页文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内科基础治疗: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 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护理:辨证施护
实施结果分析
谢 谢 !
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 包括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结果评价等过程,以 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度表和路线图 以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南为指导,以住院日/ 工作日为单位,来组织医疗活动或管理疾病的方法 临床路径是一种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核心理念 是不断改进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减少无效支出,提 高患者满意度。其结果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医疗模式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中医临床路径内容提要(1)
适用对象:中风病(脑梗死)住院患者 标准住院日为≤28天 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和脑梗死的患者 病期属于恢复期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 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针灸治疗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内科基础治疗: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护理:辨证施护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内容提要(4)——实施要点
强调中医康复
干预手段有机结合 专业人员组织协调 多学科技能密切配合
重视二级预防
开展定期监测 明确危险因素 进行健康教育 建立二级预防方案 及时诊治中风先兆症
体现疾病管理
医疗小组成员 健康教育内容 Nhomakorabea程治疗措施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内容提要(3)——治疗方法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 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
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 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 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 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诊断 疾病诊断 疾病分期 病类诊断 证候诊断 •治疗方案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针灸、推拿、熏洗 内科基础治疗 康复、护理等 • 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学评价 疾病病情评价 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中医临床路径内容提要(1)
适用对象:中风病(脑梗死)住院患者 标准住院日为≤21天 进入路径标准
中风病(脑梗死) 中医临床路径的解读
仪陇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 罗清龙
目
1 2 3 4 5
临床路径概述
录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的编制背景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
临床路径 (clinical pathway)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
实施过程评价
关键诊疗措施实施符合情况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辨证静点中药注射液 针灸、推拿、中药熏洗、其他疗法
住院天数符合情况 总体效果评价
症状、体征、理化指标改善 临床痊愈、好转、无效、恶化、死亡
实施效果评价
经济学评价 人本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 变异分析 依从性分析
发布版本: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22个专业95个 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内容和形成
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 •诊断依据 •治疗方案的选择 •标准住院日 •进入路径标准 •中医证候学观察 •入院检查项目 •治疗方法 •出院标准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诊疗方案 标准住院表单 •主要诊疗工作 •重点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 •病情变异记录
培训对象:仪陇县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医师及康复治疗 师、康复护士 培训方式:教材、科内学习等 培训目的:促进针灸康复科对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 床路径的内容和评价方法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以 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从而不断改进、完善临床路 径
中风病(脑梗死) 中医临床路径
编制依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 梗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 中医临床路径内容提要(2)
出院标准 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 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 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该路径 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 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 用增加
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编制背景
临 床 需 求 分 析
疗 效 分 析 与 评 价
诊 疗 方 案 验 证
培 训
初 拟 中 医 临 床 路 径
验 证 工 作 总 结
专 家 研 讨
确 定 中 医 临 床 路 径
路 径 的 实 施 与 评 价
路 径 的 完 善 与 推 广
培 训
培训计划
培训教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统一编制的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内容提要(3)——实施要点
辨证要点
首分病类,次分证型 借鉴中医证候诊断量表进行分析 判断主要证候,考虑兼夹证
治疗要点
重视病情监测,如神志、瞳神改变等 强调醒神开窍,如开窍、通腑等疗法 治疗及时规范,如针灸、中成药等 体现个体化治疗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和脑梗死的患者 病期属于急性期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病程进入恢复期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出院标准
变异及其原因分析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内容提要(2)——治疗方法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中经络: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