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

二、教学准备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和数字卡片

三、教材简析和目标定位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及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例题主要解决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做一做”安排了与例1形式相同的10道题,意在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已具备了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本课时的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已经相应地由“会不会计算”调整到“怎么计算”上来。为此,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四、教学理念和策略选择

首先,力求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将计算教学内容作为学生思维平台,在关注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使计算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一般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载体。其次,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采用“探—引—探”的课堂教学主线,通过让学生组算式,及时探底,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展开学习。课堂中及时捕捉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第三,试图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索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集体讨论等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

五、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六、教学片断实录

片段(一):全体学生交流反馈算法

师:前面同学们对39+95这道题进行了认真地思考,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下面进行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39+90=129,129+5=134。所以39+95=134。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

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95看做90,先90+39=129,因为把95看成90就少了5,所以再把129+5=134。

师:与他们小组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他们小组的方法差不多的还有吗?

生3:我们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是把39看成30,30+95=125,125+9=134。

师:你们的方法很相近,都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还有与他们的方法不一样的吗?

生4: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39+100=139,139-5=134。所以39+95=134。

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

生5:他把95看成100,先100+39,因为多加了5,所以再减5。

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6:明明是加法,为什么要减5?

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生7:比如你有39元钱,如果别人还给你95元钱,如果他给你100元,你就得给他5元,所以要减5。

师:说得真有道理!还有小朋友想说说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8:我们小组的办法与他们小组(指前一个)的差不多,我们是把39看成40,40+95=135,134-1=134,所以和是134。

师:你们小组真行!你们已经发现自己的办法与××的是一类的。

生9:我们小组把39看成30,把95看成90,30+90=120,9+5=14,120+14=134。

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10:这种方法口算起来很方便。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教师一一介入引导)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11:都是把39和95这两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师:为什么要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生12:这样计算就比较方便,因为一个数加整十数,一个数加减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

师:对,当碰到新的问题时,我们要想到能否把它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随后,还有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比较方便,这时教师就让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竖式:,(1)3 9 (2)3 9

+9 5 +9 5

————让学生展开讨论。)

1 3 4 1

2 4

片段(二):“哪把钥匙开哪把锁”的练习

(多媒体呈现钥匙和锁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画面上有四把钥匙和四把锁。

生:我看到四把钥匙上分别挂着四道算式:59+73、55+67、79+89、58+94。

生:我还看到四把锁面上分别写着四个数:122、132、142、168。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钥匙上有这些算式,锁面上有这些数,现在我们就来用这些钥匙开锁,如果钥匙上算式的结果等于锁上的数,就说明钥匙与锁配对了,锁就会被打开。你能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吗?

学生听后,积极思考。一会儿,课堂开始热闹起来。

生:我用59+73的钥匙能打开得数为132的锁。

生:我用55+67的钥匙能打开得数为122的锁。

生:我用79+89的钥匙能打开得数为168的锁。

生:我发现用58+94的钥匙不能打开数为142的锁,因为58+94=152,而不等于142。

师:大学同意这些说法吗?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开一开?

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开锁,当锁被打开时,还发出清脆的响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小朋友们,既然58+94的这把钥匙不能打开得数为142的锁,那么,谁能为它们重新配一把能打开的锁或钥匙呢?

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配一把得数为152的锁。

生:我配一把48+94的钥匙。

生:我配一把58+84的钥匙。

生:我配10+132、20+122、30+112、40+102的钥匙都行。

生:老师,我能配出很多很多的钥匙,如1+141、2+140、3+139……

生:老师,我还可以配出一把143-1的钥匙。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去找一找,看能配出多少把这样的钥匙……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如何把计算课上“活”进行设计和实施,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的模式,在学生自主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帮助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