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认知功能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
众所周知,在某种意义上语言学的发展可分为 三个阶段:规范,描写,解释。因此,当今世界 许多语言学文献都涉及到解释语言学。实际上, 隐喻研究也经历了描写和解释两个阶段。
过去我们对隐喻进行描写,就是在认定它就是隐 喻的基础上进行的。至于它为什么是隐喻,隐喻 的成因是什么,换句话说,隐喻的意义从何而来, 则很少论及,但现在国外许多学者却在集中研究 这个问题。
3、相互作用说(Interaction View):这种理论主 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认为隐喻是两个语义项 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认为隐喻是把隐喻次项的 联想含义应用于隐喻的主项。从这个观点看,可以 认为隐喻创造相似性;相互作用不仅涉及到始源 和目标的名称,而且也涉及到它们的指称对象。创 造相似性的隐喻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 人们所熟悉的观察目标(所指对象)的角度,从而 创造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所以创造相似性是一 个认知问题。
总体来说:
以上的理论主要是从语言结构方面讨论隐喻的成因, 其它学科的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主 要代表有Cohen,Gluckberg和Keysar。他们都是从 语义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研究,把隐喻看作是各种各 样系统破坏语义规则的结果,即语义异常、语义破格。 另外,以Sreale 为代表的语用学家认为只从语义角度 出发而不考虑使用隐喻的语境,那就无法理解隐喻, 甚至无从确定某表达式是不是隐喻,所以他们提出语 用学的解释理论。Searle 在“隐喻”一文中提出八项 解释隐喻的原则,该文因此成为语用解释理论的重要 文献。
例如:争论是战争
隐喻 产生
他向我争论中的每个弱点发起进攻。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又叫空间隐喻,是通过空间方位概念如上下、内外、 前后、深浅、远近、中心、边缘等来理解非空间方位概念所构成 的隐喻。是以不断发生的经验为特点,以连接隐喻两部分的经验 为基础,连接动词“is”为隐喻句的一部分应被视为同时发生不同 经验的连接。例如:“多是向上”。这句隐喻基于同时发生的两 种不同的经验,物质数量的增加和物质水平的增长.

浅析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作者:董达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年第14期【摘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隐喻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着重分析了隐喻和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隐喻反映、构成文化,并传承、丰富文化。

隐喻作为人的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是人们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的使用活动。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文化一、关于隐喻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二十世纪以前对隐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基本理论: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人物的古典派隐喻理论和以格勒律治为代表的浪漫派隐喻理论。

前者认为隐喻只是语言的“附属物”、“装饰品”、“佐料”而已;后者认为隐喻使人们想象力在语言层面上的体现,故与语言密不可分。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隐喻理论出现了隐喻的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和符号学等方向的研究,指出隐喻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或语言现象,而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隐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隐喻主要有两大主要功能: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而隐喻在反映并构成人类认知的同时,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隐喻的文化认知功能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思维现象,一种认知现象。

它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

所以,隐喻的使用是一种文化行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能够在不同范畴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运用原有的概念与语言符号体系去了解和把握新的事物或概念,这种用一个思维领域对另一个思维领域概念化的认知方式就是认知隐喻。

认知语言学还认为,隐喻是意象图式的转移。

意象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

而这种组织结构的出现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只有机体在特定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而文化行为主要指人们负荷着一定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文化意旨,表征着一定的文化模式以及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活动。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转喻探究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语言中的意义构建过程。

它们是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对隐喻和转喻进行探究。

1. 隐喻(Metaphor)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隐喻中,一个概念(称为隐喻源)用于理解另一个概念(称为隐喻目标),从而为目标概念赋予某种新的意义。

隐喻在语言中经常使用,有助于表达抽象的或难以言说的概念。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时间是金钱”这个隐喻来描述时间的重要性。

在这个隐喻中,时间被映射为金钱,表达出时间的珍贵和需要节省的意义。

通过隐喻的使用,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的价值,并用金钱相关的概念来描述时间的使用和管理。

2. 转喻(Metonymy)
转喻是指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与其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来构建意义。

在转喻中,概念的转换是基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转喻可以通过将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或属性与另一个概念联系起来来实现。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白领”来代指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职员。

在这个转喻中,白领这个词与白色衬衫相关联,而这种衣着风格又与办公室工作紧密相关。

因此,通过将衬衫作为办公室工作的代表,我们可以使用“白领”这个词来描述办公室职员。

隐喻和转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构建方式,还能揭示出人类对于概念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转变的过程。

通过研究隐喻和转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
! ! 隐喻是 一种 隐含 着 比喻 的修 辞 格, 它 通 常的 基 本用 法 是, 表示某 一事 物的 词 或者 词组 被 用来 表 示 另外 的 一种 事 物。由于它的比喻是隐藏着的, 它的本 体与喻 体的关系 显得 十分紧密。它是在句子中不明确告诉读者 = 像 D 或 D 像 =, 而是简洁地说 = 是 D 或 D 就是 =。 古往今来, 隐喻作为 常用 的修 辞手 段为 人们 所 关注, 成 为哲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热 点。随着对 隐喻研 究的深 入, 我们对隐喻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从窄到 宽、 由表及里 的发 展过程。从认识的角 度看, 自 然界 的复 杂性 、 人类 认识 的有 限性以及语言系统自身在表达上 局限性, 迫使 人们通过 比较 简单的事理去说明复杂的事理。从 这个意 义上讲, 隐喻 不仅 是增强语言艺术效果的手段之一, 而且 是人类 认识世界 必不 可少的一种方式。但由于文化差异 的缘故, 不 同民族在 运用 隐喻描述相同事物 时, 有时 会用不 同的 喻体 ; 有时 尽管 喻体 相同, 但喻 意又不尽 相同。 本文 拟从 隐喻 的认 知角 度出 发, 探讨一下跨文化语境下隐喻的相似性。 一、 隐 喻的认知功能 "# 世纪 C# 年代, 从英国修辞学家、 相 互作用理论 创始人 E56F0.GH 开始, 隐喻的研究向认知及 其他学科 发展。E56F0.GH 认为, “ 传统隐喻理论 最大 的缺 陷就是 忽视 了隐喻 从根 本上 讲是思想之间的一 种 交流 ( 5/:3.6&-.H3) , 是语 境 之间 的互 相 作用 (:.0/H06:5&/ ) ” 。他 从认 知的 角度 看 待和 分析 隐喻 的本 质, 认为人的 思维是隐 喻性 的, 语言中 的 隐喻 是通 过对 比而 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它实 际上还 是人类的 一种 思维方式。到 "# 世纪 +# 年 代, 语言学 家对隐 喻的研究 又进 了一步, 其 中以美国 的 I3&.<3 J0K&11 和 L0.K ,&F/H&/ 的观点 最具代 表 性 和 影 响 力。他 们 在 合 著的 《 L3:0MF&.H N3 J5O3 PQ》 (?B+#) 一书中提出, 隐喻不仅是 语言修辞 手段, 而 且还是 人们认知世界的一 种思 维和行 为 式— — — “ 隐 喻概 念体系 ” (R3:0MF&.560’ 6&/63M: HQH:3R) ,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本体思 维方式, 成 为人们认知、 思维、 语言 甚至行为 的基础。 他们对 隐喻的研究一反传统理论的观 点, 从认 知的角 度开辟 了新的 研究视角。 J0K&11 认为, 隐喻思维使得人类把存在的、 具体 的东西看 作喻体去意指不 存在的、 抽 象的 或无 形的 喻意, 从 而使 概念 之间互 相关联, 形成 概念隐 喻。J0K&11 和 ,&F/H&/ 发现, 在人 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很 多隐 喻句, 而 这些 隐喻 句的 使用 又常 常是成系统的。隐喻概念体系来 源于人 们的经验 , 生 长于社 会文化的土壤中。就人们认知世 界的一 般思维规 律来说, 人 们在认知未知的难以定义的事 物时, 往 往要依 赖或参 照熟知 的或起码是已 知的概 念及 其语言 表 达方 式。例如, “ 85R3 5H R&/3Q”, “ S/:3./3: 5H F5<FT0Q” 等, 这些 都是一种隐 喻, 是人思 维中的一种类比、 借喻。说 “ 85R3 5H R&/3Q” 这一隐喻概念时, 时间被当作金钱, 人们用金钱的概念 去认知 时间, 所以, 诸如 T0H:3 RQ :5R3 , H0O3 R3 F&-.H,6&H: R3 0/ F&-. 等句子中, 所用 的 T0H:3 ( 浪费) 、 H0O3 ( 节 省) 、 6&H: ( 花 费) 诸种 表达 都源 于金 钱的使用概念。由 此可 见, “ 一个 隐喻 概念 中的喻 体作 为人 们认知的对象, 它的特征是多层次的、 多 侧面的, 隐喻 概念可 能由本体与喻体某一个或某几 个特征构 成, 一 旦这个 隐喻概 念形成, 喻体的其他潜在的特征就可能 随着人 们认识 的深化 而得以显 现” 。 当然, 隐 喻 还涉 及社 会 与文 化 的 范畴, 比如 “85R3 5H R&/3Q” 在某 些特 定的 社会 时段 与场 合就 不一 定普 遍为人们所认 同。所以一 定的 隐喻 认知 结构 在反 映一 定的 社会文化的同时, 又 反过来 影响 着人 们对 世界 的认 知, 隐喻 认知思维系统对于社会的人的作用是巨大 的。 现代隐喻观打破了传统隐喻 观认为 隐喻的 作用是装 饰、 是语言的附加物的看法。当代学 者认为, 隐喻 提供了 一种观 察 本体 事物 的新 角度 和认 知新 事物 的手 段 。 隐喻 能创 造 新

隐喻的认知语用功能

隐喻的认知语用功能
a:lie on your back
b:the back of your shirt
c:to play back
d:three miles back
e:three years back
f:to be back in power
这里,back由实到虚,抽象化程度不断 提高。汉语也存在上述单向性链式排列。 这种延伸和扩散,可以生成不同的话语。 语言的历时演变验证了萨丕尔“形式比它 的概念内容存活得长久”的论断,即语言形 式和意义在演化进程中存在着普遍的不平 衡性,语言形式总是落后于语言意义的变 化。r7】‘哪’
并不是隐喻,只有将概念结构从一种范畴 作用于另一范畴,它才有资格被称为隐 喻。【20在他们看来,隐喻更多的是与思维而 不是语言有关。
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
隐喻是通过将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
域上来表达和理解目标域的。一般来说,
源域通常比较具体,目标域则比较抽象。 为了表达空缺的信息单位,人们不得不借 用已存在的词语。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逐 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借助 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 因此,隐喻的认知基础是:在隐喻结构中, 两种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相提并论,是 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 想,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来解释、 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 情感。
读者或听者理解隐喻性话语的关键就 是在隐喻性话语与自己的认知语境之间寻 求最佳关联。隐喻既与先前所获得的范畴 和概念图式的使用有关,也与新的范畴和 概念图式的产生有关。隐喻具有虚拟性,
张平隐喻的认知语用功能
它,EEl可感知的语言描述超出感知范围的个 体形态,从而使主观体验客体4t=。所以 Carroll指出,隐喻的理解首先要从心理词 汇(1exicon)中提取信息,选择适当的那部 分意义,最后识别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摘要: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

本文根据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英汉隐喻的例子,从隐喻的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理解途径等方面来讨论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普遍性,并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指出其认知实质。

关键词:隐喻,修辞,认知,模式。

一、简介隐喻是用其他事物来描述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基本的认知工具。

隐喻对于语言长期的发展和构建、人类巩固和延续自己的观念、人类关系以及人类认识世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隐喻的研究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的兴趣,而且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

传统的研究把隐喻认为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格,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 人们对它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这种修辞手段在语言运用上所表现出的修辞功能和审美效果上。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进一步认识、研究隐喻。

二、修辞与认知概述I. A. Richards 是较早对隐喻的分析涉及到认知领域的英国哲学家,他在《修辞哲学》 (1936) “论隐喻”一文中指出隐喻是思想间的借用,当人们使用隐喻句时就是把表示两个事物的思想放在一起,这两个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

现代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较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学者G. Lakoff。

他的研究重点就是Richards 提出的,但未进行深入研究的“用一物来理解另一物”这种思维上的认知关系。

在他和Johnson 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以及与Turner 合著的“More Than Cool Reason” 中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说明语言与认知能力的密切相关性及系统性,并明确指出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

Lakoff 和Johnson的理论是革命性的,他们的理论把众多的概念减少到通过隐喻来涵盖人类整个认知域的经验型基本概念。

隐喻的认知和翻译

隐喻的认知和翻译

隐喻的认知和翻译
隐喻是指使用一种名词或短语描述另一种名词或短语,以表达一种感受或象征,旨在使概念更加通俗易懂的修辞手段。

隐喻的认知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言语的意义,而翻译则是把隐喻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以使外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该语言的修辞含义。

由于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精确的翻译,才能表达出隐喻的相同涵义。

举例来说,一个中文隐喻可能是“今天真是一场大雨,各种泪水从头上滑落”,这里的雨可以被翻译为英文中的“tears”。

同样,在英文中出现的“his heart was ice”这样的隐喻可以被翻译成“他心如冰凉”。

总而言之,通过认知和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隐喻的内涵,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被读者理解。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2 .创造新的意义 , 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隐喻性思 维是人类认识世 界的根本 方法之 一 , 人们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认识 事物的特征 。 在很多情况下 , 喻体和本体之间并 不存在选择相似性的基础 , 但我们仍然能够理解 隐喻的所指意义 。这是因为隐喻可以通过语义上 的“ 错 置” 来暗示 两种 事物 之间 存在 着事 先未 被注 意到或未被发现的相似性 , 而这种非预先存在 、非 客观存在的相似性则更具新奇性和认知功能 。因 此 , 隐喻可以通过创造相似性去发现原来没有任 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 从而为我们提供看 待事物的新视角和维度 , 赋予日常活动以独特的 意义 , 并能成为我们今后看待该事物的向导 , 对我 们今后看待某一事物的方式产生影响 。 早在二千 多年前 , 亚里士多德便已清楚地阐明了隐喻的创 造性功能 , 他认为隐喻的使用是无论怎样强调其 重要性都不为过 , 灵巧地使用隐喻的能力意味着 对相似的一种领悟和本质的洞穿[ 1] 。莱考夫和约 翰逊指出 :隐喻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原有的 、孤立的 相似性或者创造全新的相似性来提供某一经历 , 以理解另一经历的某些方面[ 3] 。 例如 ,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 它更重要的是 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 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派生 物 。 这意味着它不再只是一种藉由语言表达之方 式 , 而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 , 一种行为方式 , 一种 文化反映 , 一种探索 、描述 、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 有利工具 。理查兹认为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 在的原理”[ 2] 。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和我们 每天所做的事情都充满了隐喻 , 即使是在严密的 科学语言和人类其他的文化 、艺术 、哲学活动中 , 隐喻也随处可见 , 不用隐喻来体验和推理是无法 想像的 。隐喻不是伟大诗人的创新 , 而是人类正 常认知世界的方式 , 是人类所有思维的特征 , 深植 于人类的语言 、思维和文化之中 。

浅谈认知视角下的隐喻及其理解

浅谈认知视角下的隐喻及其理解

阅读写作新教师教学对隐喻的研究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

隐喻因而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以及一种附属于语言之上的语言运用现象。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术界掀起了隐喻理论探索研究的高潮,各种新的理论观点层出不穷。

一些心理学家把人类的大脑活动看作是信息的加工过程,而认知语言学则是研究语言处理的认知过程,亦或语言和思维的操作过程,因此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的辞格和语义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即隐喻的认知研究。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在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更是—种思维方式,对传统语言学的语义理论提出了挑战。

一、隐喻的本质特征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对隐喻下了如是定义,“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的词汇来理解和感受某一类事物。

” 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认知现象,而抽象的认知能力来源于对两个概念的“相似”(similarity )的认识。

因此,对隐喻的本质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所指项的相似性。

在隐喻结构中,把两种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相提并论,是因为人们在认知领域对这两种事物产生了相似联想,因此利用对它们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自己对客观事实的真实感受及情感。

理查兹(1965)在谈到隐喻中本体与喻体的关系时指出,本体域与喻体域之间的相似性构成了语义转移的基础,是隐喻使用和理解的依据。

但这一特征有时不在于本体与喻体直接的相似,它也可以产生于人们对两者的共同认识或态度。

例如:Life is a journey. 喻体域journey (旅行)和本体域life (生活)之间难以找到直接的相似,而是利用了两者之间某种程度的相似。

布莱克(1962)在肯定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的同时,还指出有些隐喻并不是以原先人们已知的相似性为喻底,而是在使用了这些隐喻后,在人们的大脑中使喻体和本体之间具有一种新的、特殊的联系。

隐喻与思维认知的相互作用

隐喻与思维认知的相互作用

隐喻与思维认知的相互作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基本上都是参照熟知的概念来理解和认识那些未知的概念,以此形成这些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隐喻正是通过这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借助清晰具体的概念去理解和认识那些相对抽象甚至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

因此,隐喻是进行抽象思维、理解抽象概念的最重要途径,它在人们认知客观世界中起着指导性、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隐喻与思维、认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人们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外部的客观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一、隐喻的基本内涵和发展传统的观念来讲,隐喻是一种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现代隐喻研究的观点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现象,还是一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对世界各种事物认知的思维模式。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的某些方面的特性去理解、感知和表达出另外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在彼类事物特征的暗示下去感知、想象、理解、体验甚至讨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语言和文化行为。

我国古人早在先秦诸子中就已经提及隐喻,尽管只是笼统的称之为“比喻”。

到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开始系统地对比喻进行研究,他把隐喻放在了比喻之下并进行了分类。

直到12世纪,南宋陈骙首次在汉语修辞学上提出了隐喻的概念,并作出详细分类。

发展至此,隐喻在国内的研究层次无异于亚里士多德。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隐喻理论的发展,中国学者开始借鉴西方的理论并结合中国的情况对隐喻进行分析和研究。

“五四”运动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基于白话文的隐喻修辞蓬勃发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唐钺的《修辞格》将我国对隐喻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系统的总结和论述,这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现当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莱考夫对隐喻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也纷纷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

其中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林书武为代表人物,包括胡壮麟《认知隐喻学》、束定芳《隐喻学研究》、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等等一些列隐喻研究的着作。

在西方的隐喻研究中,按照他们的研究方法和范围来看,基本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修辞学下的隐喻研究、语义学下的隐喻研究和交叉学科的隐喻研究。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形式,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交际中广泛应用。

隐喻的认知功能体现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
念和情感,以及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隐喻通过将一个概念或事物与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概念或事物进行关联,从而引发人们的联想和思考,扩展人们的思维能力。

隐喻的认知效应还可以增强人们的表达力,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因此,隐喻在文学、艺术、广告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

同时,隐喻也存在着可能引发误解和理解困难的风险,因此在使用隐喻时需要注意恰当的语境和适当的比喻关系,以确保有效的传递信息和理解。

- 1 -。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浅析隐喻的修辞功能与认知功能
隐喻是修辞的一种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联想,从而传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隐喻常常能够为语言增添一种艺术感和表
现力,同时也能够提供一种新颖、贴切的观点。

隐喻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此外,隐喻也能够引起读者或听众的联想和思考。

隐喻常常通过比较
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从而启发人们对事物的更多思考和联想。

例如,“他的言辞像一把利剑,直刺人心。

”这句话通过隐喻,让人们联
想到利剑的锋利和直击人心的犀利,从而进一步思考这个人的语言的力量
和影响力。

除了修辞功能外,隐喻还具有认知功能。

隐喻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抽象
概念和抽象事物。

通过将一个抽象概念或事物与一个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隐喻能够使抽象概念或事物更加具体和可感知,从而更容易被理解。

例如,将“时间”与“流水”进行类比,可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时间的流逝和不
可逆转性。

此外,隐喻还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推理和抽象思考。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
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或类比,隐喻能够启发人们进行类比推理,从而得到
新的见解和认识。

例如,将“生活”与“旅程”进行类比,可以启发人们
思考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总而言之,隐喻在修辞上具有强调观点、增加感情色彩和引发联想与
思考的功能。

而在认知上,隐喻能够帮助人们理解抽象事物和抽象概念,
以及进行推理和抽象思考。

隐喻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相互交织,共同为
语言和思维提供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和认知路径。

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的开题报告

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的开题报告

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的开题报告题目: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背景: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学性的语言艺术形式,其特点之一就是用隐喻的方式表达感受和情绪。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能够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认知功能。

隐喻的应用和解读一直是诗歌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问题: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具有哪些认知功能,并如何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读诗歌作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为深入理解诗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经典诗歌作品中隐喻的分析和解读,探讨隐喻在诗歌中的认知功能,并对其进行理论说明和实证验证。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隐喻的定义和分类:对隐喻的概念和分类进行梳理和阐述,明确本研究所涉及的隐喻类型和范畴。

2.隐喻在诗歌建构中的认知功能:通过分析诗歌中隐喻的运用和效果,探讨隐喻在诗歌建构中的认知功能。

包括隐喻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加强作用、隐喻对诗歌意象表现的丰富作用、以及隐喻对诗歌语言表达的创造作用等。

3.隐喻在诗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通过对诗歌作品中隐喻的解读,探讨隐喻在诗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

包括隐喻对诗歌意义传达的引领作用、隐喻对诗歌意义解释的启示作用、以及隐喻对诗歌意义理解的重构作用等。

4.实证研究:通过对具体诗歌作品中隐喻的分析和解读,验证隐喻在诗歌建构和解读中的认知功能,并根据实证结果对其理论功能进行进一步探讨。

预期贡献:本研究可为诗歌研究提供从认知角度分析诗歌隐喻的新视角,进一步探讨诗歌艺术的内在机制和表现方式,丰富隐喻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为诗歌教学和创作提供实际应用借鉴。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束定芳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束定芳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束定芳(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200083)摘 要:现代隐喻研究的最大贡献之一,是发现隐喻并非一种可有可无的修辞现象,而是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隐喻的认知功能:(1)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2)隐喻是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3)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4)隐喻作为类推说理的手段。

关键词:隐喻;认知;概念系统;类推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2001)02-0028-04 一、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

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往往是隐喻性的。

根隐喻(root metaphor)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

根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的核心概念,对人们日常思维和谈话有很大影响。

例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成了人们现代生活中的新景象,“信息高速公路”也成了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隐喻主题”(metaphor theme)。

请看以下从美国报刊杂志上摘取的有关电脑网络报道的新闻标题和内容:(1)Prime minister rides the info2highway(2)White House counts two million cyber2 tourists(3)A T&T stalled on the info2highway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highway(公路)成了“电脑网络”隐喻中的一个中心概念,它是组织人们有关信息服务的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

下面,我们再通过TIM E IS MON EY(时间就是金钱)这一隐喻概念在现代英语中的表达词语,来了解隐喻概念是如何影响和操纵人类的日常活动的:(4)a.Y ou are wasting my time.b.I donπt have the time to give you.c.How do you spend your time thesedays?d.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e.Iπve invested a lot of time in her.f.I donπt have enough time to spare forthat. ……以上这些句子中包含了TIM E IS MON EY (时间就是金钱),TIM E IS A L IM ITED RE2 SOU RCE(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TIM E IS A VAL UABL E COMMODIT Y(时间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等隐喻概念。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隐喻的认知功能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基于卡梅伦的隐喻应用框架,结合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学实际,可以认为,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交际能力层面和文化层面。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外语教学一、隐喻的认知功能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

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1999)。

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提及,只是进入20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

例如Searle(1977)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

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 Johnson,1980)。

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Lakoff,1980)。

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

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

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

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隐喻话语的认知解读

隐喻话语的认知解读

隐喻话语的认知解读
写作文章:
隐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言语表达方式,即用比喻或寓言表达深层含义。

它充斥在日常生活中,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抽象思想表述得更准确、抽象思想较好地表达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隐喻话语达到认知的解读,可以发掘隐藏在话语背后的含义。

首先,我们要学会解码隐喻话语,这需要对隐喻所涉及的事物的含义有基本的了解。

隐喻话语表达的是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可以使一种情感或思想更加形象、准确、易于理解。

比如:“领略大自然伟力”,这句话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对大自然的感知,感受它那不可抗拒的美丽与力量。

其次,当我们解码隐喻话语,我们还可以加强基础教育,可以采用对比、对照、想象、放大等手段,增加孩子或学生对事物的认知量,增强他们审美意识的素养。

通过强调某件事物的特征或某件事情的联系,以及通过以一种更具感染力、形象化的话语向孩子或者学生表述思想是可以增加孩子或学生的认知量。

最后,有时我们也可以运用隐喻,来促进和他人之间的沟通,通过隐喻可以更合理、更明确地表达情感、思想及分析。

举个例子:如果朋友很沮丧,你可以运用“天高任鸟飞”的隐喻表达,从另一个角度调节情绪,鼓励朋友珍惜自己的生活,勇敢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隐喻话语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表达形象性的思想,还可以提升认知解读能力,增强人们之间沟通交
流的能力。

只有充分理解隐喻,我们才能运用它
来更好地理解世界与发展自身,洞悉其中的真谛。

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让他们了解隐喻的含义,能够多方位地通过隐喻
话语,探索不同的文化、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浅谈隐喻的认知功能

浅谈隐喻的认知功能

感和思想等人类 的经验看作是实体或 物质 以达 到将 它们范 畴化或量化的 目的 , 比如 : f t nilw r gO adr f Il i ei s nado nao so n u t r
lig i n .在这句话 中, f t n 通货膨胀 ) 一抽象 事物被看 v i ai ( n o l 这 作是一个实体 , 而便 于被识别、 从 被谈论和被量化 。又如 , I t
w l tk o f ai n e t n s h sb o .T e e i S c i a e a l t t c o f ih ti o k l op e i h r O mu h s
上来说都是 隐 喻 的 。 在 他 看来 , 喻具 有普 遍性 , ” 隐 隐喻 不但存在于人们 的 日常 生活 中, 而且 还普遍 的存 在人 们所 使用 的语言 中 , 更深深 的植根 于人 的思 维和行 动 中。人们 对隐喻的本质认识发 生 了根本 的变化 , 隐喻 的实 质就 是把
建 的一 系列隐喻概 念 。它 与我们把 经验 空间化的方式 有 关, 该隐喻大多与人的基本空间方位相联系 。比如: 一下 上 ( p—dw ) 里 一 (n—o t , 一后 (r t ak , u o n , 外 i u) 前 f n —bc ) 中间 o

修辞手法提出来的 , 隐喻 在修辞 学 中起着 重要 的作 用。亚 里斯 多德认为隐喻使 言辞 清晰 , 于魅力 , 出一格 , 是 富 别 这 别的手段 办不到的 , 也是 不能从 别人 那里 学来 的。对 于隐 喻的本质 , 在传统 的修辞 学上存在着“ 比较论 ” 替 代论 ” 和“ 两种观点 , 前者 以 K vce 为代表 , oess 他认为隐喻是一种修 辞 手法 , 即通过把一事物说成是 另外 一事物 , 而把一事物 比 从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
的认知分析
隐喻、转喻、意象图式互动模式的认知分析
Lakoff (1987)指出人类通过理想化认知模式建构对世界的认知。

而隐喻映射、转喻映射和意象图式结构是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式四种建构原则中的三种。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关于概念互动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对隐喻和其他建构原则的关联的研究也已占了一席之地。

在经验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中的一些表达的解释来探讨其互动模式。

本文中互动模式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主要回答了以下五个问题:(1)隐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2)转喻和意象图式在概念互动中的关联方式是什么?(3)意象图式在建构大量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关系和理解转喻在推理时的作用是什么?(4)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概念互动的经验基础是什么?(5)隐喻在互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本文中,隐喻和转喻被描述为概念映射,两者的不同在于所包含的概念域。

两种认知方式都基于人类日常和身体的经验。

隐喻的功能是提供理解,而转喻服务于理解。

意象图式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所形成的前概念意象组成。

分析表明,概念互动包含隐喻、转喻和意象图式三种模式的激活。

概念互动中,隐喻为互动提供基本模式,转喻和意象图式伴随其出现。

意象图式完全解释了概念互动方式,并能够赋予表达很高的价值意义。

转喻在概念互动中附属于隐喻和意象图式,它遵循意象图式的逻辑。

经验主义对意象图式结构的形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概念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的,它们基于我们的身体经验。

一旦确定,人们就会以不同方式将其结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 理解 另 一 个 事 物 ” 的命 题 ,提 出 了关 于 人类 概 念 系 统 的组 织 结构 新 的理论 ,即 “ 经验 主义 ” ,认 为 隐 喻
是基本 的认知过程 ,是人们将经验和外界世界概念化的基本 图示式 。[ 2 1 从 而为进一 步深人研究 隐喻开启 了

扇大 门。
现代隐喻研究发现隐喻并非 只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人类认 知世界过程 中的一种必要的最重要方式和
2 0 1 3年 5月
Ma v2 01 3
隐喻 的认 知功能
孙 峰
( 山西师 范 大学 临汾 学 院 外语 系 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
[ 摘 要】 在英语 中,隐喻( m e t a p h o r ) 是进行 隐藏 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段 ,又 称暗喻。隐喻作为人类基本
在英语 中,隐喻( m e t a p h o r ) 是进行隐藏 比较 的一种修辞手段 ,又称暗喻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们 认识新事物的需要 ,也具有组织人类概念系统租人类认 知的功能 。认知主体通过推理将一个概念或映合作 用到另一个概念域 ,建立不 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加深对事物 的理解 ,以此喻彼 ,引彼喻此 。[ 1 1 隐喻是认 知 的结果 ,同时推动认知 的发展 ,因此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 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 ,在生活和学 习中普遍存在 ,既是语言现象 ,也是认知现象 ,还是文化
隐喻是 以语 言为载体 的思维现象 ,是语 言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 。隐喻是人类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分 类 的过程 ,通过隐喻手段 , 将不属于同一范畴的事物归在一起 。 如 :“ U . S i n f l u e n c e a n d p r e s t i g e n o s e d i v e d i n A f r i c a ”句 中 n o s e d i v e 原 指 飞 机垂 直 俯 冲 ,与 i n l f u e n c e 、 p r e s t i g e 没有共同点 ,意义是处于冲突之 中。因此两者 的语义出现 了矛盾 。然而 由于两者的非相似性通过隐
手 段 。束定 芳认 为 隐喻 具有 四个 方 面 的认 知 功能 是 : ( 1 ) 隐喻是人 类 在组 织概 念 系统 的基础 ; ( 2 ) 隐喻是 人类
组织经验的工具 ;( 3 ) 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4 ) 隐喻作为类推说理 的手段 。[ 3 1
1 . 隐喻 是一 种认 知 方式
喻的手段联系在一起 ,相 当于汉语的 “ 一落千丈”和 “ 江河 日下” 。另外 , “ M a r k T w a i n i s a m i r 0 1 3 — 0 2 — 1 2
【 作者简介】 孙
峰( 1 9 7 2 一) ,女 ,山西临汾人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外语 系 讲师。 硕 士,从事英语教 学研究。
的认知活动 ,在生活 和学 习中普遍存在 ,既是语 言现象 ,也是认知现象 ,还是文化现象 。隐喻对人 类发展知识 、进行思维 和理解 事物至关重要 。本 文就 隐喻的认 知功能及 中西文化 的隐喻 比较进行 了
论析 。
【 关键词】 认知功能 ;隐喻 ;诗歌 ;文化 【 中图分类号】 H 0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8 — 1 7 8 X ( 2 0 1 3 ) 0 3 — 0 0 5 3 — 0 2
象 ,其主要功能是修饰和美化语言 。近年来 ,西方隐喻研究 由抽象思考转入具体分析 ,如 L a k o f和 J o h n s o n 在 “ M e t a p h o r s We L i v e B y ”中,用大量 的实例和严密的推理无可辩驳地论证并确立 了隐喻是 “ 用一个事物
・5 3 ・
i c a ”用 m i l T o r 比喻美 国的现实就很贴切。英语就是利用隐喻来达到其语用 目的。 2 . 隐喻使语言意义扩张 隐喻是 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一种联 系,用 于描述新的情景 ,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在人类认知过程 中 , 当我们要理解抽象 的或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时,常会通过使用隐喻来解释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可以通 过语言来反映出来 。科技术语或概念 的解释 ,常常依赖 隐喻来帮助人们有效理解那些用语言难 以确切描述 的事物 ,使得语言意义扩张。 G o a t l y 给出两个例子 :( 1 ) T h e k i d n e y s a r e t h e b o d y ’S s e w e r s( 肾脏是身体 的排 污管) 。( 2 ) T h e h e a r t i s a k i n d o f n a t u r a l p u m p( 心脏是一种天然 的泵) 。人们 已知的事物是排污管 和泵 ,以肾脏 与排污管 之问的相似性 ,把人体的肾脏和心脏分别 比作排污管和泵 ,形象地解释了它们 的功能 。
现 象 。 隐喻对 人 类 发展 知识 、进行 思 维 和理 解 事物 至关 重 要 。本 文 就 隐喻 的认 知功 能 、诗 歌 的隐 喻 以及 中 西 文化 的隐喻 比较 ,进 一 步体会 这 种美 的模 糊语 言 。


隐喻 的认 知功 能
人 类 对 隐喻 的研究 可 以追 溯 到 两 千 多 年前 的亚 里 士多 德 ,他 认 为 隐 喻 是 一 种 语 言变 异 现 象 和 修 辞 现
第3 2 卷第 3 期
V0 l 32 No . 3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 报( 人 文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