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光启蒙》教案三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2)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吉林市吉化第二小学校杨世玉教学内容: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板块第一课《月光启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歌谣、童谣;2、初步感受通感、引用等表达方法,感悟歌谣、童谣的明快、流畅、含蓄、风趣;3、结合相关语句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语句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敬爱之情。
教学设计:一、整体感知,回顾内容:1、齐读课题。
2、回顾全文: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揭示学习目标:在这四部分内容中,作者重点写的是什么?(唱歌谣、说童谣)。
【设计意图:整体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交待学习任务。
】二、品读文本,感悟“启蒙”:(一)歌谣启蒙:1、读歌谣(1)、指导读重点理解:“她用甜甜的噪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指导学生读得有感情。
(2)、体会通感声音怎么是芳香的呢?通感:用嗅觉来写听觉上的感受,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通感。
(3)、听歌谣感受歌谣之美。
2、理解歌谣:(1)默读第5自然段:母亲不识字,怎么会拥有这么多歌谣呢?重点理解:“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体会两个“长”的意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理解“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体会歌谣启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受母亲歌声的美妙,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歌谣给予作者的精神启蒙。
】(二)、童谣启蒙:1、读童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好童谣。
2、创编童谣:学生自由选择创编童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童谣的特点及内涵,感受童谣带给作者的文学启蒙,并尝试创编,由此激发学生对童谣这一民间文学形式的喜爱之情。
】三、升华启蒙,拓展延伸1、母爱启蒙,感知恩情(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母亲不识字,怎么会是我的启蒙老师呢?(2)、原文延伸:作者在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配乐读)引读文中重点语句。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理解启蒙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互动交流1.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聪明!老师写一个字大家一定都认识。
好,看老师写字。
2.(师板书:魏)认得吗?好,认识的请举手。
3.认识的一起读——4.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说说看。
5.(生大胆的猜想)(若无人猜到,师表扬大家都很勇敢,都很聪明,然后告诉他们老师是想告诉他们老师的姓,方便同学们称呼)6.好,上课。
7.(师生问好)(引导将老师的姓也带上)8.同学们真精神!二、引题、解题1.同学们,老师还想写个字让大家认一认,看老师写。
(师板书:蒙)2.认识吗?认识的请举手。
3.真聪明!这可是生字呀!告诉老师什么时候认识的,怎么认识的?它有几个读音?会区别吗?(相机导出并板书:启蒙)4.知道老师为什么写这个词吗?猜猜看。
(引导说出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有关系)对,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完成课题板书)5.介绍作者:知道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孙友田,同学们不陌生吧!我们曾经学习过他写的一首诗歌,名字叫——《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他是一位的煤矿诗人,经常用诗描写煤矿工人的生活,在煤矿生活十多年,写出了1000多首诗,出版了《煤矿短歌》、《煤矿春早》等10部诗集。
)6.一位诗人的成长,背后总会有许多理由。
孙友田就说,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
好,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母亲。
7.请同学们来一起满怀深情地读课题:月光启蒙8.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有问题想提,想一想,把你读了课题后想说的话,想提的问题跟大家交流交流。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光启蒙》教案三篇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光启蒙》教案三篇导读:本文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光启蒙》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初读课文,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并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4.指导写好“蒙”,理解: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3)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将军小学鲁映雪【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民歌、童谣的意蕴美。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掌握本文的写法。
3.凭借延伸阅读,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 体味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风格。
2. 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学习过程】一、回顾课文1. 上节课我们查找了孙友田的资料,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说是母亲他的启蒙老师。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快速浏览课文,母亲是通过哪些形式启蒙作者的?(梳理内容: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二、品味启蒙1.请同学们把文中的歌谣用——划下来,童谣用~~~ 划下来,谜语用()标。
默读这几句话,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2. 交流分析:(1)上节课我们听了一小段“莲花落”,它有什么特点?那么这节课我们也模仿“莲花落”的这种形式,边打拍子,边读。
师示范打拍子1234,示范读第一句。
生自己尝试打拍子读,后指名学生读,并点评。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师在桌子上快速度打拍子,请男生齐读歌谣。
师在桌子上慢打拍子,请一女生朗诵一遍,再请全体女生慢读歌谣。
继续配上节奏读第二首: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
飞了千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你们喜欢快节奏还是慢节奏?让学生用快节奏来一次,文中的妈妈是快节奏,而是慢节奏唱的?请生在课文中找出句子。
这句话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到比喻句,并填空造句:(提示:“三月的和风”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母亲甜甜的嗓音,像,;还像,。
有没有人发现一个问题:“芳香的音韵”,“音韵”明明是听觉印象,为什么用“芳香”这样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呢?(通感介绍)“芳香”原来是形容——花的香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3)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课文中的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在文中的意思。
3、品读“歌谣”之美,感受母亲对作者浓浓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母亲对作者浓浓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初品课题,理解“启蒙”1、板书“启蒙”,追溯字源,理解“启蒙”的意思。
2、谈话导入:我们的一生中有很多的启蒙者,你的启蒙老师是谁呢?3、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认好字词,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
(2)出示课文中的句子,理解重点词语。
3、请生朗读课文,点评。
4、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那么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对我进行启蒙的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并尝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5、通过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歌谣”,感受母爱1、过渡:(课件出示)这是母亲为我吟唱的两首歌谣,谁来试着读一读?2、课文中告诉我们这两首歌谣应该怎么读?(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再读歌谣。
3、过渡:这两首歌谣我们是读出来的,而母亲是唱出来的。
现在,你们就是小孙友田,此时正依偎在母亲的怀里,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夜晚,去静静地感受。
(师配乐朗诵)4、听了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诵歌谣。
5、出示句子,理解“芳香”在文中的含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导入。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1、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2、课文回顾。
在月光下,母亲是通过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呢?(生答,师相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说谜语)三、品味歌谣,感受魅力1、在月光下,母亲给我唱了很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请大家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找出来读一读。
看看从中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师相机点拨。
3、刚才,我们读了那么多歌谣,现在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4、同学们的认识和孙友田感受是否一样呢?(出示: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生齐读。
)四、感受母爱,感悟启蒙(一)唱歌谣1、师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2、课件播放歌谣。
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4、作者的感受和我们的是否一样呢?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1)指导朗读。
(2) 理解“芳香”的意思。
5、同学们,母亲不识字,她怎么会那么多的歌谣呢?默读第五自然段,找找答案,圈圈画画,继续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1)学生默读、交流,师随机引导。
(2)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理解二个长的不同意思。
)(3)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朗读句子。
思考:作者的童心从“混沌”走向“豁然开朗”的过程,就叫什么呀?。
)(二)讲故事1、浏览第六自然段,找一找母亲给“我”讲了哪些神话故事?2、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卢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题激趣师说: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月光是柔和的, 柔柔地读. 师说:.在柔和的月色下,母亲是怎样对作者进行启蒙的呢?生说;唱歌谣、师说:那歌谣真动听啊! (板书: 唱歌谣)生说:讲故事、师说:很有故事力的一位母亲. (板书 :讲故事)生说:唱童谣. 师说:那童谣多有趣呀! (板书: 唱童谣)生说:猜谜语”师说: 谜语是我们喜闻乐见的. (板书:猜谜语”)3.师说:歌谣,童谣,神话故事和谜语都是华夏民间文学的瑰宝,是历史天空下最纯美的月光. 古人说:学而有疑则进..在初步的学习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生说: 为什么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师说: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生说:母亲给我唱歌谣,唱童谣给了我什么启蒙? 师说:围绕启蒙发问,有价值.生说:母亲给我讲故事,让我猜谜语,给了我什么启蒙?师说:你也关注了启蒙.生说:明明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可课题为何用月光启蒙呢?师说;对课题产生了质疑。
师说:让我们怀揣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诗人那富有诗意的童年夏夜,走进那洒满月光,充满启蒙意味的篱笆小院。
二、感受月夜的美。
师引读第一自然段。
(配乐小院图)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
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三、感受歌谣魅力。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设计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月光启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月光启蒙》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月光启蒙》中的词语和句子。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月光启蒙》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掌握《月光启蒙》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月光启蒙》教材。
2. 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引入:1. 让学生看一段月亮的图片,让他们发表对月亮的感受和情感。
2. 介绍《月光启蒙》这本书,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和主题。
阅读故事:1. 让学生朗读故事标题和作者,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2. 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3. 分组阅读故事,让学生讨论故事的意义和启示。
词语和句子练习:1.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找出故事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
2. 学生用词语和句子造句,巩固词语和句子的使用。
听力练习:1.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让学生跟读故事。
2. 学生听录音,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阅读练习:1. 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模仿角色的语音语调和情感。
2. 学生回答与故事相关的问题,检验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练习:1. 学生写一篇关于月光的短文,表达他们对月光的感受和想法。
2. 学生互相交换短文,给予意见和建议,提高写作能力。
总结:1.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总结《月光启蒙》故事的主题和用语。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与月亮和光明有关的故事和诗歌。
2.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与月亮和光明有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做月亮灯笼、月亮画等。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光启蒙》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月光启蒙》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篱笆、时辰、褂子、歌谣”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月亮常常会出现在诗中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但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关月的课文却不是诗……而是《月光启蒙》。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的问题都很好,如果想解答,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一课《月光的启蒙》吧。
二、新授1.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使用“手机”拍照\录像\录音。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易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
(3)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
(教师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班强调。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5)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1)理清文章描写顺序。
(2)思考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又是怎样启蒙的?4.细读课文第一段“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
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夜,朦胧的月光下,当这一首首歌谣飘过你的耳边,你有什么感觉?通过第一段,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你们喜欢这样的母亲吗?谈谈为什么。
5.大声读“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光启蒙长春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光启蒙长春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
3、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领会“月光启蒙”的内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想写个字让大伙儿认一认,看老师写。
(师板书:蒙)2.认识吗?认识的请举手。
3.真聪慧!这但是生字呀!谁能组词呢?(相机导出并板书:启蒙)那你明白它的意思吗?同学们,看到那个词语你能想到什么呢?启蒙老师。
那老师一样在什么地点呢?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专门的老师,在专门的地点进行的启蒙教育。
4.今天老师将与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启蒙》(完成课题板书)读课题。
5.介绍明白课文的作者是谁吗?孙友田,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曾经学习过他写的一首诗歌,名字叫——《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引导学生回忆诗句。
祖国放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小孩一片清凉的绿阴。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6.家在农村,他成长为一位诗人,背后总会有许多理由。
孙友田就说,他的成长,离不开母亲,是母亲把他带入了诗歌王国,当他长大了,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
7.请同学们来一起读课题:月光启蒙。
满怀深情地读课题。
8.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有问题想提,想一想,把你读了课题后想说的话,想提的问题跟大伙儿交流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真聪慧。
闻名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许多个问题更重要!大伙儿差不多上小爱迪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课文读好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想读吗?2.提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长的句子多读几遍,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书,不明白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摸索:这篇文章要紧写了什么?3.学生自读文章,摸索问题。
4.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初读习得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形:(出示)时辰混沌嫦娥凤凰活计红账子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莲花落启蒙老师篱笆小院白布褂子搂在怀里(1)指名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1)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胡家回族中心学校五年一班:荣艳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2)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感受月光启蒙的意义,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过程:一、导入: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
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
(学生听歌并看歌词)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
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
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
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
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
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教师随机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5、根据这四个内容分段:唱歌谣(1——5)讲故事、唱童谣(6——9)说谜语(11——13)(14)总结全文,点明母亲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四、细读课文:1、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
”(教师板书“美妙”)教师提问:为什么作者回忆起童年的夏夜会是“美妙”的呢?请大家读读第一段“母亲为我唱歌谣”,读读想想。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光启蒙》优秀教案(精品)
《月光启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书指导,使学生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祖国民间文学的丰厚博大,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吸取多种优秀文化,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感受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珍贵,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难点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方法学会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板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今天的这一次上课经历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这是作家孙有田童年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齐读课题。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幅画面,那是怎样的?二、新课学习1.指导学习歌谣部分。
师:自己读读这两首歌谣。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这两首歌谣。
生读“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师:“亮堂堂”也可以读成“亮tāngtāng ”。
生读“月儿弯弯像小船……再盖南楼遮太阳。
”师:你们知道母亲是怎样唱这两首歌谣的吗?谁有一双慧眼。
生读“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用慧眼发现了这一段,说说母亲是怎么唱的?生:深情地唱。
生:轻轻地唱,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师:什么感觉?生:轻柔的。
生:温暖的。
生:温馨的。
生:甜甜的。
师:和风——生:凉爽的。
生:柔和的。
师:溪水——生:流畅的。
生:清清的。
生:清凉的。
师:潺潺的。
师:轻轻的,柔柔的,充满深情,这深情就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情,这深情就是一个动作你发现了吗?生:“搂”。
课文《月光启蒙》教案范文
课文《月光启蒙》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月光启蒙》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背景,理解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月光启蒙》的基本内容介绍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了解文章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月光启蒙》,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意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写作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交流观点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2. 作业反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3. 小组讨论反馈:教师在小组讨论后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七、教学活动设计八、教学策略与技巧九、教学拓展与深化十、教学反思与改进请您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内容,我将为您提供参考。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二、品味歌谣之美。
1、是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在皎洁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谣。
自由朗读,指名读喜欢的歌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母亲是怎样唱歌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学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韵。
”“三月的和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轻,慢)指名读歌谣,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播放歌谣,什么感觉?(美)就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引读“她用……”理解“芳香的音韵”5、出示:“母亲忙完了……歌谣。
”“劳累”为什么还要唱歌谣呢?体会到什么?你被妈妈怎样搂过吗?是什么感觉?是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歌谣。
6、同学们,你们也没有发现在母亲的歌谣里,都与什么有关?(月)这两首歌谣都是母亲看到这美丽的月夜,即兴吟唱出来的,这说明母亲会唱许多的歌谣。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不识字,怎么会唱这么多歌谣呢?7、品读第5小节。
理解“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两个“长”。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开朗。
”理解“混沌”,“豁然开朗”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8、总结: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童年的……”(引读)三、品读童谣之美。
1、过渡: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歌谣,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2、出示童谣。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月光启蒙 ▎长春版 (2)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体会母亲给幼时我的启蒙对我一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创设情境。
1.反馈预习效果。
①月光下,母亲是如何为我启蒙的?(相机完成板书)②月光启蒙一课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感受“美妙”,并指名板书)③自主学习课文时你最大的困惑是什么?2.过渡:童年的夏夜到底美妙在哪儿?这节课让我们再次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这农家的篱笆小院,重温孩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那份温馨与甜蜜。
二、享受美妙,体会启蒙。
(一)板块一:夏夜之美妙。
1.自由朗读第一节。
2.读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觉?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出示画面和文字,指名朗读。
4.小结:柔和的月色,梦幻的场景,充满诗情的小院。
来,就用我们的眼睛,用心灵去感受这夏夜的美妙。
5.出示配乐画面和诗歌文字,指导学生宁静优美地齐读。
6.过渡:课文说,“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所以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仅仅是因为夏夜的景色美么?母亲还在月光下为我做什么?(二)板块二:歌谣之美妙。
1.出示民歌,自由念读。
“月亮出来亮堂堂……”2.指名读民歌,评价朗读。
3.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4.引导再读。
(读得轻一些、慢一些)5.播放歌谣,闭幕欣赏。
(暑气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听,母亲的歌声也飘来了……)6.什么感觉?就像课文中说的那样——(生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7.小结:是啊,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8.过渡:美妙的也不仅是那些民歌,还有夏夜里的童谣。
9.出示歌谣,学生自由畅快的念读。
10.读着这些童谣,你又有什么感觉?(节奏明快、幽默风趣)11.引导学生打着节拍读背童谣。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月光启蒙》教学设计
月光启蒙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基础知识:篱(lí)(篱笆)(篱墙)(篱栅)轿(jiào)(轿子)(轿车)(花轿)饼(bǐng)(饼干)(馅饼)(糖饼)歪(wāi) (歪风)(歪理)(歪斜)笨(bèn) (笨蛋)(蠢笨)库(kù) (水库)(国库)(车库)浓(nóng) (浓度)(浓重)(浓妆)迪(dí)(启迪)(迪拜)(迪斯尼)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认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2.在这美丽的月光下发生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我们的老朋友——孙友田写的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为什么说是老朋友呢?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师简介诗人(出示幻灯片)3.次孙友田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叫做《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理解:“启蒙”。
这么有成就的诗人,月光是如何启蒙他的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轻声读课文,要求:(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三组词语(注意加线词语的读音);1.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轻声以及多音字和易读错的生字词语。
2.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再读课文,分小组,自己选择段落,读给同组同学听,争取把课文读得更流利。
指名小组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月光启蒙
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教案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2018年月日教学单元第四单元: 往事难忘总(2)课时课题月光启蒙第(2)课时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1.亲近语言,感受母亲在美妙月夜下启蒙儿子的浓郁亲情,体会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感激、爱戴和怀念。
2.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准备、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煤矿诗人孙友田的《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2.(屏幕出示句子“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谁来读读文章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勾起你怎样的回忆?交流齐读3.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孙友田童年的夏夜又是如何美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共同去体味在他记忆深处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二、精读课文.1﹑(显示画面:月色中,孩子依偎在母亲怀里)教师范读第一小节(显示第一小节内容)这就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在夏夜淡淡的月色中,篱笆小院就是如此温馨,如此美妙,(显示填空)而的情景(学生说,教师板书),更是令作者难忘。
2.朗读体会唱歌谣.洒满月色的篱笆小院里就只有“我”和母亲,母亲搂着“我”,给“我”唱那动听的歌谣。
母亲是怎样唱歌谣童谣的,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自由读书上的两则歌谣。
(显示歌谣)(1)指名朗读,当他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学生读歌谣。
(2)评评看,会评价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师生点评)(3)这两节究竟应该怎样读?(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出示在歌谣上方。
“轻轻的”,指名学生轻轻地读,像什么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指名读这段话)读这段话还要怎样读?“深情地”,母亲唱这些歌谣的时候,为什么要深情呢?你能不能朗读读出母亲的爱?(指名读男生)“甜甜的”,母亲的声音还是甜甜的,我们还是交给女同学读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月光启蒙》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初读课文,体会母亲对我无私的爱,并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受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4.指导写好“蒙”,理解: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二)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 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完成《习字册》上的字词。
第二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母亲对我那广博无私的爱,理解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家乡的民歌童谣。
二、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词组:美妙的夏夜柔和的月色如水的月色最美的时辰混沌的童心动听的歌谣风趣的童谣浓郁的诗情芳香的音韵想象的翅膀读完这些词组,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自由说)过渡: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这节课就让我们跟孙友田一起,踏着月色,走进他们家的篱笆小院,走进他那永远美妙的童年夏夜。
2.出示画面。
指名读第一节描写月夜的句子,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齐读这段优美的句子。
3.就在这美妙的月夜里,最令人着迷的是什么?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二)第一板块品读歌谣魅力。
1.母亲唱了哪些歌谣呢?找出来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2.出示:出示民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生自由念读)师:(指名读,读得响亮、铿锵)你来看,母亲是怎么为我吟唱这些歌谣的?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三月的和风”什么感觉?(吹面不寒杨柳风。
轻柔的、温暖的感觉)“小溪的流水“什么感觉呢?(恬静地)师:那么怎样来表达这种感觉呢?你试着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师领读一句,给予一定的节奏和速度。
生跟读。
)师:对,生活中的民歌,歌者就是编者,是边想边唱,边唱边想的。
读时,要轻要慢,要柔柔的,有一种悠长飘逸、舒缓自由的感觉。
(生齐读,有韵味。
)师:读得已经不错了。
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里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师:那就闭上眼睛。
师: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母亲的歌声也飘出来了……(课件示歌谣录音)师:你听了有什么感觉?能不能用上书上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生:(齐读)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母亲甜美的嗓音就像春风一样温柔,如溪水一般悦耳,可怎么会有香味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多元化理解:(1)母亲的体香:洗去了一天的疲劳,换上了干净的白布褂子,我躺在母亲怀里,闻到了母亲熟悉的体香。
(2)母亲的嗓音格外甜润,格外深情,听在我的耳朵里,很舒服,连鼻子似乎都感到舒服了,就像闻到了香味一般;(3)虽然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那么丰富,苦中有甜,甜得让我似乎闻得到香味。
师:在苦难的日子里,能对未来始终抱着热情,怀着美好的向往,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底子啊!所以,这样的芳香的音韵,不仅香在院子里,也香在我的心里。
我们知道,声音是无形的。
作者是怎么来写出母亲声音的美妙呢?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芳香的音韵,什么器官可以感觉到?生:皮肤可以感觉和风,耳朵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鼻子可以闻到芳香。
师:是啊,不同的器官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同样的感觉——母亲声音的美妙。
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生再读句子。
)3.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民歌。
你再来读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出示: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
毛娃醒,吃油饼。
毛娃睡,盖花被。
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师:三首童谣,自由念,可以拍手,可以跺脚,可以拍桌子,甚至可以叫着喊着读。
觉得怎么读畅快你就怎么读。
(生自由读,跺脚的,拍手的,边读边做老鼠啃锅沿动作的,不一而足,气氛活跃。
)师:这些童谣,念着有什么感觉?(音韵美,节奏明快,押韵,流畅,幽默)学生交流。
多种形式、个性化朗读。
这童年的夏夜,有这节奏明快,幽默风趣的童谣相伴,怎不美妙呢,所以,课文开头就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5.过渡:民歌民谣明快、流畅、有趣、幽默,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还饱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多有意思啊!一位作家说过,歌谣是儿童的精神食粮。
你们的感受和孙友田一样。
(出示:明快、流畅、有趣、幽默)(三)第二板块感悟月光、母亲、启蒙1.妈妈白天非常劳累,但还要在月色下给孩子唱歌、说明什么?她希望什么?(为孩子,甘愿付出一切,希望孩子们热爱生活,教育孩子要勤劳等等)能体会吗?(1)出示第五节:那时,我们的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读到这儿你会奇怪吗?为什么母亲这样勤劳,生活却还是清苦的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齐读这句话中两个“长”有什么不同吗?(生长/产生)这里不生长粮食,却流传什么?(2)是的,千古黄河,勤劳的人们总是满怀希望地耕种,可由于土壤、气候等问题,收成不佳,但歌谣却从黄河故道中流传下来,聪明的母亲一听就会,会那么多歌谣,通过传唱——(显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句话你懂吗?混沌: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
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
明白了什么呢?(3)母亲擅长歌谣,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深深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我”,这些让我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开始懂得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歌谣、莲花落等民间艺术。
莲花落是一种民间曲艺,它用竹板打拍,一人或二人演唱,每段常用“莲花落、落莲花”一类语句作托腔或结尾。
俗称落子。
(4)慈祥的母亲,唱完歌谣讲故事,她让我陶醉在月色里,陶醉在故事里,想象的翅膀也越飞越远,而此时,母亲讲完故事,又开始唱那风趣幽默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高深莫测的夜空引到充满情趣的人间。
出示: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明月已至中天说明夜深了,“玉石雕像”看过吗?形容一下。
为什么把母亲比作“玉石雕像”?(美丽、圣洁)读出来,指名朗读2.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童年的孙友田是幸福的。
孙友田对母亲满怀感激、敬佩之情,他在文章的最后写道:(出示:最后一段文字)(1)母亲,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是他的启蒙老师,为什么?(引读——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自由读这段话。
(2)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
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好吗?师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因为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是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题目:月光下,母亲给了我启蒙教育。
点明中心:感谢、怀念母亲。
)现在你知道文章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了吧。
(1)学生自读。
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呢?(2)师总结:母亲在月光下用民歌民谣、神话故事、谜语给孩子播下了一粒粒爱生活、爱文学的种子,使他们生根、发芽、生长……如今,孙友田成了一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因为母亲从小给了他——月光启蒙。
[指板书](3)师引: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朗读这诗一般的语言。
师生配乐齐诵。
(四)第三板块表达怀念之情1.正因为这月光下的启蒙教育影响了作者的一生,所以文章以《月光启蒙》为题,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
(板书)通过此文在告诉我们:虽然我的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虽然我的生活贫穷而清苦,但我的母亲――(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