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原子核反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核反应的分类
A a,b1,b2,b3,... B
(一)按出射粒子分类:核散射和核转变
弹性散射
核散射:出射粒子与入射粒子相同的核反应。
(剩余核与靶核构成相同)
非弹性散射
核转变:出射粒子与入射粒子不同的反应。
(剩余核不同于靶核) • 弹性散射:
散射前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原子核的内部能量状态不 发生变化。一般表示式为:
如:238U (n, )239U 239Np 239Pu
• 带电粒子核反应: 入射粒子是带电粒子的核反应。
• 特点: 粒子能量高,最高可达1021eV(人工办法难实现); 粒子的强度很弱,能观测到核反应的机会极小。
(3) 利用带电粒子加速器或反应堆来进行核反应。
如: p7Li 即 7Li( p, )4He
• 特点: 粒子种类多,能量范围大,且连续可调。 能量达几百MeV~GeV/A (单核子能量),放射性束流技术。
的过程。
各式各样的核反应是产生不稳定原子核的最根本途径。
核反应产生的现象丰富多彩,如:轻粒子(不比α粒子 更重的粒子)引起的核反应就有几千种。因而,核反应可在 更广泛的范围内对原子核进行研究。
原子核反应的表示方式:
核反应的一般表达式为: A a, b1, b2 , b3,... B
或: a A B b1 b2
• 核转变:
12C( p, p' )12C*
出射粒子与入射粒子不同的反应。这种情况下,剩余核
不同于靶核,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核反应:A(a, b)B
如: 27 Al(, n)30P 30P30Si e
当出射粒子为 射线时,称这类核反应为辐射俘获。
如: 59Co(n, )60Co 197Au( p, )198Hg
§3.1 §3.2 §3.3 §3.4
核反应概述 核反应能 核反应截面与产额 核反应的三阶段描述和核反应机制
*第3.1节 核反应概述
一、核反应的含义
原子核反应:
原子核与原子核,或者原子核与其它粒子(例如中子、γ 光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
• 比较—原子核衰变: 不稳定核素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自发的发生核蜕变
计算得到,产生6MeV的质子,需60MeV的光子,这样 高能的光子无法从+9Be的核反应中得到。
1932年,Chadwick重复实验,比较反冲能: n H、He、N …
证明了在+9Be核反应中产生的是质量与质子差不多的中性 粒子,称之为中子。
二、实现核反应的途径
发生核反应的条件:
原子核或其它粒子(如中子、γ光子等)必须足够接近另 一个原子核,一般须达到核力作用范围之内,即<10-12cm。
(1)
第一个人工核反应:
4 2
He(
)174N
187O11H
(
p)
或 14N (, p)17O
214Po α 7.68 MeV
1919年,卢瑟福
(2) 第一个在加速器上实现的核反应: 7Li( p, )4He
p7Li 1932年,考克拉夫和瓦耳顿
(3) 导致发现中子的反应: 9Be n12C
(二)按入射粒子分类
A a,b1,b2,b3,... B
分为中子核反应、带电粒子核反应和光核反应。
• 中子核反应: 入射粒子是中子的核反应。中子反应的特点:
中子不带电,与核作用时,不存在库仑位垒,能量很低 的中子就能引起核反应。
根据出射粒子的不同,中子反应有:
中子弹性散射:(n, n) ;中子非弹性散射:(n, n' ) 中子辐射俘获:(n, ) ; (n, p); (n, ); (n,2n)......
1932年,查德威克
(4) 产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反应:
27Al n30P 1934年,小居里夫妇
30P ,T1/ 2 2.5min 30Si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1930年):
9Be n12C(24He49Be n162C)
产生穿透力很强的中性粒子,当时认为是光子。 将中性粒子打在石蜡上,产生了6MeV的质子。
A 为靶核;a 为入射粒子;B 为剩余核;b1,b2…为出射粒子。
• 对于出射粒子为一个的情况,表达为:
Aa,bB 或:a A B b 二体反应
• 对于出射粒子为两个的情况,表达为:
Aa,b1,b2 B 或:a A B b1 b2 三体反应
历史上几个著名的核反应:
稳定的原子核也可以转变为不稳定的原子核,但不能自发 产生,而是通过核反应形成。
核衰变与核反应的能级区别:
核反应过程对原子核内部结构的扰动以及牵涉到的能量变 化一般要比核衰变过程大得多。
核衰变:只涉及低激发能级,(3~4)MeV以下; 核反应:涉及高激发能,核子的分离能以上,>几百MeV。
核反应是获得原子能和放射性核的重要途径,对它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核自院 主讲教师: 田晓峰
主要参考教材
• 核辐射物理基础
樊明武等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 原子核物理(修订版)
卢希庭等编著 原子能出版社(2000年)
*第三章 原子核反应
前面讨论的核衰变是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发生的转变。转 变的方向总是朝着稳定的原子核的方向发展,最后变成稳定的 原子核。
实现核反应的三个途径:
(1) 用放射源产生的高速粒子去轰击原子核。
如:1919年卢瑟福用214Po放出的α粒子去轰击氮原子核:
4 2
He(
)174N
187O11H
(
p)
• 用放射源提供入射粒子来研 究核反应的特点:简单;入射粒 子种类很少,强度不大,能量不 高且不连续可调。(现很少用)
(2) 利用宇宙射线来进行核反应。 宇宙射线是指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
A a A a 或 A(a, a)A
如:质子被碳核散射,散射后的碳核仍处于基态:
12C( p, p)12C
• 非弹性散射: 散射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相等,原子核的内部能量状态
发生变化。一般表示式为:
A a A* a'或A(a, a' ) A* (剩余核处于激发态)
如:质子被碳核散射,散射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碳核处于激发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