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影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口语交际的影响
【摘要】:随着世界文化的大繁荣,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口语交际在人们生活交流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宗教、习俗等,所以文化差异大大影响了交流。本文主要研究文化差异对中学生交流的影响,这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口语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大趋势,全球化正在给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全球背景下,中国文化不可避免要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语言不仅承载着该民族的历史,而且还蕴藏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等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因此,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必要的语音、词汇知识外,还要理解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得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才能实现有效的文化迁移。
一、交往中的文化冲突误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坐在窗前看书。她听见有人喊look out!(当心!)她以为人家说“往外看”呢,就把头伸到窗外去看。上面掉下一块板子,差点儿砸着她。她很生气,往上一看,见一个人在修屋顶。那个人说:didn’t you hear me call ‘look out?’她回答说: yes, and that’s what i did. 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不了解,很难理解西方人的语言习惯。以至于在简
单的交际时也往往觉得难以把握。
二、中西文化存在那些差异
(一)中西语言交际行为差异
1.寒喧言语行为。寒暄在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各有不同。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话题,常问“吃了吗?”、“你去哪里?”或者“去上班呀?”,这些是最常见的客套话或打招呼。若问西方人“have you eaten?”,他们则会误会你邀请他们吃饭;若问他们“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认为你干涉他们的私人事务。西方人见面一般会互相问候“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ow are you doing?”或“how is everything going?”,甚至简单地说声“hello”,“hi”。然后他们开始谈论天气、气候、交通等话题,而不会询问在他们看来属于隐私的诸如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的私人问题。
2.邀请言语行为。中西方对“邀请”这一言语行为有不同的社会规范和不同的礼貌原则。对西方人来说,邀请别人时必须说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等,而且要请求答复,例如:“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for my birthday party to my house at 6 saturday evening,can you come?”对此邀请,对方一般会明确答复并表示感谢。而在中国,此类邀请言语行为却大相径庭。在中国,邀请一般要反复几次,邀请末了还附上诸如”一定要来啊”,“不见不散”等话语,以示诚意。其次,中国人对于邀请的反应往往含糊其辞,例如对上例的邀请会答道,“i’ll try my best to come。”
这种回应往往会使西方人感到茫然。如果学生不了解中西方邀请言语行为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造成交际失误。
3.恭维言语行为。中西方恭维言语行为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恭维语的反应上。听到别人赞扬时,西方人一般接受赞扬并对此表示感谢,表现得很自信。例如:客人说“the cake is delicious.”主人回答“thank you.”。而中国人对别人的恭维和赞扬一般表示推辞以示谦虚。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 warm, where, 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 weight ,a代表age, r 代表religion, m代表 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二)其他差异
英美人士说话开门见山,尽量使用简短易懂的英语(plain english)。因此口语表明态度、观点、建议都很直截了当。例如,美国参议员stephen young,每次受邀请参加会议、演讲或宴会时,他的回复只有三个字i’’ll be there.。因此有美国人打趣地说:。”like wearing mimi-skirt,sentences in speech or writing
should be the shorter, the better.)而中国人则讲究含蓄委婉,说话时喜欢拐弯抹角。中西文化差异,思维方式不同,使人们彼此交流时就容易造成误解.
三、跨文化交际对策
1.加强英语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总量
要让学生大量地听。学生在频繁的语言接触中逐步培养语感,吸收扩大积极词汇,为快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2.循序渐进,分级教学
口语教学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运用英语。例如每节课前,叫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值日情况;经常播放英语新闻及英文歌曲等;在校内开设英语角,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英语演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
其次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口语的兴趣。例如给他们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谈论他们的见解,使他们有话可说;还可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故事演讲、戏剧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突破“开口难”这一关,使他们在学习和使用口语中有成就感,有利于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通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口语交际的技巧。在此阶段,对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所出现的错误,不宜过多纠正,特别是学生说话中间,尤其不宜打断,应多鼓励。当然对他们犯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