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的道德与利益-二元对立还是一元统一-

合集下载

人性的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人性的善与恶的辩证统一

人性的善与恶的辩证统一人性一直是一个深奥而令人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学家还是日常人们都对人性的善与恶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存在恶的一面。

人性的善与恶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对于人性的善,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中寻找到种种证据。

例如,众所周知的英雄事迹,如护国战士、医护人员、救火队员等,这些人身处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为他人付出。

他们的行为是人性善的表现,体现了人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怀和爱。

此外,人性的善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情中。

如行走时有人摔倒时,大多数人会马上上前扶起;当有人需要帮忙搬运重物时,周围的人会自发地伸出援手;在公共场所排队等候时,人们会按次序依次排队等。

这些善的行为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文明素养,更体现了人们内心的善良。

然而,人性的善并非绝对,也存在着恶的一面。

在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违反道德的手段。

情感背叛、欺骗、偷盗、贪婪、暴力等行为时常发生,这些行为正是人性恶的表现。

此外,人性恶还表现在道德沦丧、道德滑坡上。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诸如腐败、贪污、假冒伪劣、舆论炒作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一些人出于私利、利益诱惑而产生的道德崩塌,这直接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

在人性的善与恶之间,我们很难简单地划分二者的界限。

因为每个人的人性在不同的环境和时刻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表现。

正如康德所说,人性是一种复杂的心灵结构,当人们拥有比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时,他们会更多地表现出善良的一面;而当人们迷失了自己,陷入贪婪、自私、冷漠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展现出人性恶的一面。

然而,人性的善与恶并非永恒不变的。

人性当中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透过自我教育、道德引导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更好地发展善的一面,遏制恶的一面。

唯有在社会全体成员都以善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时候,人性的善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旅游规划中的多元利益冲突分析

旅游规划中的多元利益冲突分析

旅游规划中的多元利益冲突分析在当今社会,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了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多元的利益主体,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诉求和期望,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利益冲突的产生。

深入分析这些利益冲突,对于制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旅游规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规划中的利益主体在旅游规划中,主要的利益主体包括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当地居民以及游客。

当地政府通常着眼于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旅游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提升地区形象和知名度。

他们会积极推动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

旅游开发商则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关注投资回报率,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厚的利润。

因此,他们可能会倾向于大规模的开发和商业化运作。

当地居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受影响者。

他们一方面希望从旅游业中获得经济收益,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又担心旅游开发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影响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

游客则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优质的服务、独特的体验和合理的价格。

他们追求舒适、便捷、安全的旅游环境。

二、多元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1、经济利益冲突当地政府和旅游开发商往往更关注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如税收和利润。

然而,这种追求可能导致对当地居民经济利益的忽视。

例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土地的征用可能没有给予居民合理的补偿,或者旅游项目的运营没有为当地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导致居民的经济收入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环境利益冲突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政府和开发商为了吸引游客,可能会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建设大量的旅游设施,如酒店、度假村等,从而导致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而当地居民和一些游客则更关注环境的保护,希望能够享受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3、文化利益冲突许多旅游目的地都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但旅游开发可能会使这些文化面临商业化、庸俗化甚至失传的风险。

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研究——自我与他者关系类型及其行为方式

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研究——自我与他者关系类型及其行为方式

对 此争议 所持 的观 念 , 促 成 了主客 之 间 不 同的行 为方 式 , 进 而给 主 客 文化 带 来 不 同 的影响 。本 文在 文献 分析 与现 实观 察 的基 础 上 , 从 “自我 ” 与“ 他 者” 关 系的视 角 出 发, 探 讨 旅 游活动 中的主客 互 动 , 归纳 出旅 游 活动 的 3种主客 互 动 类型 , 即 “自我 主
旅游发展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使不少目的地倾向于以游客为主而忽略了对自身文化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只是一味开发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特别是那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旅游目的地出于提高经济收入和解决就业等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旅游开发
2 0 1 5年 4月 第2 9 卷第2 期




Ap r . ,2 01 5
论, 随着 旅游 开发 的深 人 与旅游 业 负面影 响 的增强 , 旅 游地 居 民对 旅游 业 发展 的态
度 一般会 经 历“ 融 洽 一冷漠 一 厌 烦 一对抗 ” 等 阶段 。瓦伦 ・ 史密斯( 1 9 7 7 ) 《 东道 主
与游客 : 旅游人类学》 探讨了旅游业对东道主地区产生的影响以及游客与东道主的
关键 词 : 主 客 互动 ; “自我 ” ;“ 他者” ; 行 为方式
0 引 言
旅游人类学家将“ 他者” 引入旅游行为研究 , 他们提倡主客融洽互动的“ 他者” 关 系( 彭兆 荣 , 2 0 0 4 ) 以及负 责任 的道德主体概 念( 杨 明华 , 2 0 0 9 ) 。主客互 动 的行 为方 式 受行为主体所持观念的影响, 不 同的观念催生不同的行为方式 , 而行为方式的差异则 进一 步影响 主客双方 的交往 与互动 , 这 些影响可 能是积极 的 , 也 可能是 消极 的 。本 文

关于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伦理学思考

关于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伦理学思考
社科纵横
Hale Waihona Puke 青年与社会 关于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伦理学思考
穗 夸汐 常 飞
( 云 南大 学,云 南 昆 明
6 5 0 5 0 0 )
【 摘 要】 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不道德现象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旅游活动中的各主体道德弱化、不 文明行为频频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从各主体 自身来说是缺乏道德意识;从整个社会来说是旅游经济的线性发展。旅游活动
由于旅游 景 区的异 质性 ,当地 经济 发展 和文 明发 展 的 程度往往 不高 ,受教育程度低 ,在旅游快 速发展的带动和 冲 击下 ,经济利益促使 当地部分居 民的思维和价值取 向也发生 偏差 ,出现以经济利益为主 的价值取 向 ,纷纷 以各种方式赚 取旅 游利益 ,无视道德和社会影 响 , 使得 各种丑陋现象不断 发生 。再加上 当前旅游景 区在管理方 面存 在许多缺失 ,导致 游 客利益 和景 区社 会形象受 到 “ 双输 ” 。甚 至一些 重量级旅 游景区也因为文化商业化现象严重而失去了 “ 本、真、性” , 为 了提高旅 游效益且迎合旅游者 “ 游 兴”的需要 ,盲 目 地将 很多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 日 及风俗习惯经过改头换 面后推介 给旅 游者 , 使 当地传统文化 习俗 商业化 、 庸 俗化。 面对 这一 问题 ,笔者认 为可 以从 以下着 手 :l 、从 旅游 伦理学 的角度 出发 ,引入旅游伦理观念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 的职 业素养 ,提倡旅 游诚信服 务。2 、改进 当地居 民的利益 分 配制度 ,改善旅游 环境 的道德氛 围。3 、旅 游景 区全体员 工应加强旅游 环境环保意识 ,景 区内的所 有工作人员都参与
过程 中的各主体 并不是 相互独 立的 ,而是很 紧密的联 系在一起 的 ,他们之 间的道德行为 - . x构成一个循环 ,这个循环 可以是 q ̄

旅游职业道德概论测试题

旅游职业道德概论测试题

《旅游职业道德》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25空,每空1分,共25分)1.道德萌发于人类的和,它的产生伴随的出现和发展,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

2.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和。

3.社会公德的特点、和。

4.旅游业核心价值观是、。

5.包容就是旅游从业人员对游客要做到和。

6.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结合点,中国梦的本质是、和。

7.道德通过确立一定的、,约束、调节人们的、和,教育和倡导,从精神生活方面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8.道德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的特征 ( )A.鲜明的行业性B.适用范围上的有限性C.适用范围上的广泛性D.表现形式的多样性E.一定的强制性F.相对的稳定性与连续性G.与物质利益具有直接关联性2.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特点的是()A.强制性规范B.制度化的规范C.外化的规范D.内化的规范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要求的特点()A.先进性B.自由性C.平等性D.自觉性4.一视同仁、不卑不亢的要求是()A.①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接待好多数客人;②谦虚谨慎、自尊自强。

B.①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接待好少数客人;②谦虚谨慎、自尊自强。

C.①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接待好每一个客人;②谦虚谨慎、自尊自强、奋发进取。

D.①一视同仁、以礼相待、热情周到地接待好每一个客人;②谦虚谨慎、自尊自强。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

B.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职业道德成熟期()A.原始社会后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7.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是()、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消费与社会责任:一个关于利益与道德的二元对立困境及其出路探究

消费与社会责任:一个关于利益与道德的二元对立困境及其出路探究

消费与社会责任:一个关于利益与道德的二元对立困境及其出
路探究
吴金海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
【摘要】现代消费领域中出现的关于利益与道德之间的二元对立困境,反映了现代消费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经济主义偏见。

消费是涉及商品化和去商品化过程的复杂社会活动,始终是利益与道德的结合体。

企业、消费者和国家作为消费道德性的三大来源,在社会责任消费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相应的作用。

西方社会中基于市场原理驱动并聚焦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互动响应的社会责任消费发展模式,因其内含自相矛盾的一面而容易被“商业主义”收编而事与愿违。

基于此,关注国家在推动社会责任消费中的作用,对于具有“强国家”传统的我国而言,不失为值得期待的另一种可能性。

【总页数】10页(P94-103)
【作者】吴金海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上海市“中国特色的转型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突破二元对立困境: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
2.突破二元对立困境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评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视野
3.旅游中的道德与利益:二元对立还是一元统一?
4.一个利益至上者的道德关切及其困境——试析《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中的道德观
5.打破言意关系的二元对立:刘勰“表达困境”的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重点)

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重点)

旅游职业道德与政策法规(2004)版本(1)(重点)第一编旅游职业道德第一章旅游职业道德概述第一节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一、旅游职业道德的含义(一)职业和职业道德含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工作、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作风。

职业道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突出标志,是公民道德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精神:为人民服务。

(二)旅游职业道德旅游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准则的总和。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范围上的特殊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和具体性、内容上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除具有以上特点外,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还有:(一)进步性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旅游业的特点和要求,最能代表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种先进的职业道德。

(二)崇高的目的性社会主义旅游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决定其职业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与职业目的完全一致。

(2)道德规范与职业地位的一致性。

(3)在社会主义社会,旅游从业人员是旅游企业的主人。

从业者的主人翁精神,是社会主义旅游道德崇高目的性的表现。

(三)广泛的适应性旅游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三大多样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广泛适应性。

(四)高度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是在旅游从业人员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

其原则和规范是在旅游职业活动实践中,根据旅游职业责任和旅游职业纪律的要求总结、概括而成的具体可行的行为守则。

(五)多层次性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的经济结构是多层次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也必然表现为多层次性。

关于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伦理学思考

关于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伦理学思考

关于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伦理学思考作者:唐夕汐常飞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2期【摘要】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不道德现象层出不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造成旅游活动中的各主体道德弱化、不文明行为频频出现的原因有两方面:从各主体自身来说是缺乏道德意识;从整个社会来说是旅游经济的线性发展。

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主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的道德行为可以构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可以是恶性循环也可以是良性循环。

【关键词】旅游活动中的各主体;伦理学;思考;旅游经济线性发展;批判一、案例引入事件一:2013年4月10日,《六女孩泸沽湖旅游拒绝“走婚”遭导游强迫下跪写检讨》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

导游打人事件已屡见不鲜。

事件二:2013年4月30日晚11时在陈先生去湖北神农架景区上厕所时滑倒致粉碎性骨折。

在送回武汉治疗的途中,却不料司机半途“甩客”,经过警察出面协调,景区竟“不情不愿”地安排其转乘公共交通工具返武汉,陈先生忍受剧痛和高血压折磨长达20小时才回到武汉进行治疗。

事件三:2013年6月16日,海南三亚大东海海滩附近一头宽吻海豚搁浅,在等待救助的过程中,一些游客和市民却纷纷抱起奄奄一息的海豚合影,因为救护不当呛水至海豚肺功能衰竭死亡。

案例反映的都是发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不道德行为,这些不良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与我们的旅游活动中,这给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社会、道德环境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带来危害,情况不容乐观。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从各主体自身来说是缺乏道德意识;二是旅游经济的线性发展。

二、旅游伦理学概念分析中国传统伦理主要是指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关于如何为人处世的道德,具体说,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凝聚起来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人生理想、道德思考和道德学说的总和。

代表性的有以中国古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为中心的伦理道德,其主要是处理人与人相处时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

旅游文化学-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学-名词解释

旅游文化学(期末考试)1、文化:是人类创造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成果的总和。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内在的及其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3、旅游消费行为:狭义的旅游消费行为,仅指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以及旅游产品的实际消费。

广义的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的生产、消费计划的制定到十几消费以及其后生产高手的过程。

4、旅游审美主体:是指有着内在审美需要,具有审美结构和功能,并与旅游审美对象结成一定审美关系的旅游者。

5、旅游审美客体:旅游审美客体是指旅游审美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具体地说,就是具有审美价值属性、与主体结构成一定审美关系的广义的景观对象。

6、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联络柱、枋、梁的特有部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短形的拱、斜出的昂组合而成。

在木结构的横梁与立柱间的过度处,将横材方木互相垒叠,前后伸出作“斗拱”。

7、台基:任何建筑都需要有一个赖以矗立的基础,基础越是深广,建筑物也就可以建的越高大,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

台阶基座,最早时为夯土台,以高度的不同来区分坐落于其上的建筑物的等级。

8、宫殿:宫殿式传统建筑中的佼佼者。

它们是历代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凭借利将大量的财富、最好的材料、最优秀的匠师,最精湛的技艺集中起来建造的,因此代表了中国古建筑基础与艺术的最高水平。

9、私家园林:多为贵族、官僚、文人、商贾等,所造园林多作为工作之余或隐退之后的恬养之所。

10、皇家园林:又称苑囿,其园主是帝王,规模上大多相当巨大,在制作手法上更注重于选址,因地制宜以真山真水作为造园的要素。

11、宗教祭祀园林:是宗教寺庙、道观、祠堂等的附属部分。

12、南方类型园林:集中于长江以南的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江北的扬州也很有名,而尤以苏州的私家园林为典型,太多体制精巧,风格秀丽。

13、北方类型园林: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西安、洛阳、开封、济南和华北的北京和承德等地,尤其以北京的皇家园林为极至,大多规模宏大、风格雄壮。

trips利益平衡原则

trips利益平衡原则

trips利益平衡原则
旅游行业是一个既关注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环境和文化传承的行业,因此,利益平衡
原则在旅游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讲,利益平衡原则是指要在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
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保证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这种原则将旅游业的发展与
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旅游行业中,利益平衡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效益方面
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

因此,旅游业的经济效益是很重要的。

但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不能牺
牲环境和文化资源,不能过度开发和损坏景区。

2. 社会责任方面
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

旅游业的从业者应尊重游客
的人权和民族文化,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同时,旅游业也要负起社会责任,在当地做出贡献,帮助当地改善环境,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传承当地文化。

3. 环境保护方面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在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和不影响当地居民的
基础上开发旅游业。

也就是说,旅游业要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保持旅游景点自然、原始
和纯正的面貌,避免污染和破坏环境。

利益平衡原则的实施不仅可以保障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旅游业的长期繁荣,还能
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促进社会进步。

同时,它也能保护自然生态,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自然资源文化,从而实现了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最终,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了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利益,厚实了旅游业的生命和后劲。

旅游道德论

旅游道德论

以保 障各 个旅 游相关 者的利 益诉 求都得 到公 平 的对待 。
关键词 : 旅 游道 德 ; 游道德 相 关者 ; 游利益 ; 游立德 机制 旅 旅 旅
旅 游是人 们通 过异 地活 动 获得 精 神愉 悦 、 受 生 活 、 富 经历 的过 程 , 一 过 享 丰 这 程 必然要 穿越 他人 ( 目的地 居 民 ) 的生 活空 间 , 就 不 可避 免 的要 涉及 到不 同人 、 这 不 同机构 之 间复杂 的利 害关 系 , 如游 客 与游 客 之 间 、 游客 与 目的地 居 民之 间 、 客 游 与 目的地 政府 和企业 之 间 、 游 地政 府 与 居 民之 间 、 旅 旅游 地 政府 与企 业 之 间 、 游 旅
收稿 日期 : 09—1 0 ; 20 2— 7 修订 日期 : 00—0 0 2 1 2—1 基金项 目:国 家科 技 支撑 计 划项 目《乡村 生 态旅 游 资 源共 享数 据 库 与服 务 平 台研 究 开发 》 (0 6 A 0 B 5— ) 20 B J7 0 2 阶段性成果 ; 国家旅游局课题 《乡村旅游 土地流转模 式研 究》 0 T B 00 (9 A G 1)
地居民与企业之间等等。从本质上说 , 这些关系的根源实际就是利益与责任的博 弈, 而这种博弈最终又落脚到“ 旅游道德 ” 这一核心问题 。
l 关 于旅 游道德 的概 念
关 于道 德 的涵 义 , 一般认 为 :道德 作为一 种社 会意识 是对 社会 存在 的反 映 , “ 它 诞 生 于人 类 的劳动 实践 , 以是 非 、 恶评 价为形 式 , 善 依靠 社会舆 论 、 统 习俗 和 内心 传
“ 旅游伦理”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也有学者认为他们 是两个含义相 同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 。我们在此 暂不探

如何在旅游中做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如何在旅游中做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如何在旅游中做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当我们踏上旅行的征程,我们的眼中充满了激动、好奇和兴奋。

我们的思维与感官不断拓展,接受了不同的文化,美食和信仰。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旅游也意味着文化差异、价值观和世界观变化的体验。

因此,如何在旅行中实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旅游中做到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一、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当我们在一些国家或地区旅行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和信仰。

这时,不应抱着“我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或者“我的信仰才是最正确的”的态度去评判和否定别人的文化与信仰。

我们需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认真聆听当地人的讲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当我们遇到令人困惑或者不理解的事情时,不妨谦虚地询问当地人,探讨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还可以展现我们友好、愿意学习的态度,因此也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保持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在旅行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或者不适应的事情,比如意外的食物、交通不便、不良的旅游服务等等。

这时,我们应保持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不同的问题。

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和环境,学会适应和包容。

除此之外,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谨言慎行,尽量不要冒犯当地人。

三、理性消费和负责任旅行旅游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投资。

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预算和旅游计划,做到理性消费。

同时,我们也应关注旅游的环境和可持续性。

在选择旅游项目和活动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那些负责任的旅游机构和项目。

例如,我们可以参加当地的文化景点和考古遗址的旅游,而非拥挤的主题公园。

我们也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支持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留下美好的印记在旅行中,我们需要学会留下美好的印记。

我们可以带上一些小礼物,当面或者通过当地的旅游机构赠送给我们遇到的当地人。

对立统一规律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

对立统一规律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

对立统一规律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对立统一规律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对立面和统一面的辩证关系。

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也正是在这一规律下展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个人利己主义强调个体的私利和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权益和幸福;而社会利他主义则强调个体应当为整体利益奉献自己,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在事物中存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之间,有对立面和统一面之分。

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在这一规律下呈现出对立关系,但也存在着统一的内在联系。

个人利己和社会利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二者并非绝对冲突,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

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个人利己主义的追求个体的私利和自我实现,但在社会中,个体的利益也是与整体利益息息相关的。

个体只有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规则,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而社会利他主义强调个体应当为整体奉献自己,但每个人也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利己与利他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个体需要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应当尊重社会规则,关注公共利益,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也需要保障每个个体的权益和尊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个人与社会之间既有矛盾,又有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利己与利他观念,既要注重个体的发展和权益,也要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和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辩证关系,个人利己与社会利他也体现了这一规律。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我们应当既尊重个体的权益和自由,也要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道德与善恶的辩证

道德与善恶的辩证

道德与善恶的辩证道德与善恶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抉择和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种种情况,需要做出道德判断和选择。

但道德与善恶并非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复杂而辩证的问题。

首先,道德不是绝对的概念。

每个人对于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都可能存在差异。

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可能会被人们赋予不同的道德评价。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为家人谋取利益被视为功德,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被认为是道德败坏。

因此,道德不应被简单地定义和归类,而应当以多元化的观点来看待。

其次,善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善恶是随着时间和情境而变化的。

举个例子,维护法律和正义的警察,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被迫采取暴力手段来保护自己和他人,这样的行为在正义的名义下被认为是善良的。

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同样的暴力行为却可能会被批判为残忍和邪恶。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善恶是因对应的行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而异的。

此外,道德与善恶之间也存在相互渗透和转化的可能。

有时候,道德的边界并不清晰,我们往往面临一些复杂的抉择。

比如,在面对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选择时,我们难以简单地将其归为善恶的二元对立。

战争可能会带来破坏、伤害和死亡,但有时候也能为了追求更大的和平与安全而进行。

这时候,我们需要在道德的纠葛中进行权衡,判断哪一种选择更符合我们对善的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以道德之名行恶之实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善恶的判断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那些装扮成施行正义的人而言,我们很难判断他们到底是由于崇高的动机,还是掩盖罪恶的伪装。

但是,即使道德和善恶的辨别变得困难,我们依然应该保持对道德的敬畏之心,追求正义和善良,而不被那些篡改和反转道德的行为所迷惑。

综上所述,道德与善恶是一个复杂而辩证的问题。

它们并非是二元对立的概念,而是由文化、社会和时间等多种因素所影响和塑造的。

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道德与善恶的挑战,从中寻找到更加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准则和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明白道德的边界是模糊的,我们需要持续反思和思考,以确保我们的道德行为是真正地符合善良与正直的价值。

旅游中道德和利益的二元对立关系-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旅游中道德和利益的二元对立关系-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旅游中道德和利益的二元对立关系-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问题的提出:乱象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旅游中的伦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其中既包括对普适性的框架、原则、规范的探讨,也包括对各种群体、各种特殊形式的具体旅游伦理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

在我国旅游发展实践中,旅游伦理问题表现出了多种形式,如旅游者方面消费攀高、环境破坏与文化干涉;旅游企业方面小费和回扣问题屡禁不止,旅游地宣传频频出现一座叫春的城市这样的奇招等。

对此,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包括《旅游法》在内的多项法律制度,不仅对企业经营行为多次进行专项整顿,对旅游者出游行为树立规范,还在行业内通过树立榜样等方式倡导职业道德,然而旅游中的伦理问题仍在多方面广泛存在。

这一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除了制度建设尚有欠缺以外,也与学术界和实业界对道德利益之间关系的认知有关。

官方树立的道德模范通常以先人后己为标准,这虽然并无不当,但它暗示了道德和利益的二元对立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道德的时候必须要放弃利益,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2. 认识的起点:人性道德和利益二元对立这一认知与人性并不完全吻合。

人性假设虽然有很多,但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仍然在人性方面颇具解释力,即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这个问题在亚当斯密的著作中有多处论述,他认为利己和利他之间并不互斥,人们的自私动机通过相互竞争,就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和整个社会的协调一致。

这一点是看不见的手的伦理价值之所在。

他所揭示的市场规律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利己之心会驱使人们为争取自身的更大利益而不断奋斗, 这正是市场经济制度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而自由竞争又能把个人的求利行为限制在不损人利己的范围之内,并进一步把它引导到更高的境界为社会、为他人服务, 由此便形成了整个社会协调一致的机制。

可见,道德应该是一种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反映普遍利益要求的行为规范。

对立统一规律对旅游业的指导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对旅游业的指导原则

对立统一规律对旅游业的指导原则对立统一规律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和相互依存关系。

在现实世界中,各行各业都受到对立统一规律的影响,旅游业也不例外。

对立统一规律对旅游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了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角度探讨对旅游业的指导原则。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在旅游业中存在着各种对立面的矛盾。

比如,旅游目的地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游客的需求和环境保护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

面对这些矛盾,旅游业需要寻找到对立双方的统一点,保持平衡发展。

只有在这种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各种因素和环节。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着眼于某一个方面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再次,对立统一规律提醒我们要重视旅游业中的矛盾问题,并尝试寻找到解决方案。

在旅游业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游客的需求和当地居民利益的矛盾等。

面对这些矛盾,我们不能回避,而是要通过调整政策、改善管理,来促使矛盾得到解决,实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最后,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矛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矛盾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有时候矛盾也可以激发出新的动力和创意。

在旅游业中,相互竞争的旅游企业之间的矛盾,也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提升。

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和利用矛盾,让其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

综上所述,对立统一规律对旅游业的指导原则包括要寻求对立双方的统一点、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重视矛盾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善于利用矛盾促进发展。

只有在理解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旅游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多美好的旅游体验。

第14章:旅游伦理作用现实

第14章:旅游伦理作用现实

思考题
1.结合实际和所学知识,试辨析旅游中道德与利益 的关系? 2.影响旅游伦理作用范围有限的因素有哪些?结合 实际说明对于哪些问题是旅游伦理难以发挥作用的? 3.试阐述旅游伦理实践后果的非道德化是否可以消 除或降低,并讨论是否旅游伦理规范对你的旅游带 来的一定的困扰?
THANK YOU
旅游伦理教育的内容可分为旅游者的伦理 教育(包括社会公德教育、生态伦理教育、 交往伦理教育),以及旅游利益相关者的 伦理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经济伦理 教育)
旅游伦理作用范围有限
14.2.4旅游伦理需要多元化的伦理理论基础
• 目前对于旅游伦理主导价值观的质疑警示我们要将更为多元的伦理理论引入旅游伦理体系 建设当中来,那些以“零碎形式”散落在不同宗教、社会群落里的教义、观念是建设真正 全球意义上的旅游伦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砖石
旅游伦理学
第14章 旅游伦理作用现实
重点难点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理解旅游伦理作用范围有限 ·旅游伦理实践的非道德化
目录
道德与利益诉求的非一致性
旅游伦理作用范围有限
旅游伦理实践的非道德化
PART 1
道德与利益诉求的非一致性
道德与利益诉求的非一致性
• 道德与利益的非一致性是旅游伦理真正符合应用型理论要求的阻碍,人们在选择伦理的 方式的时候必须要放弃某些利益,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寻求平衡点。
• 旅游伦理对于各主体规范力和约束力的局限性,使得作为“非权力”的“规范”在旅游活 动实践中不免处于尴尬的境地
• 目前,管理制度中相关的规范与处罚条例等约束机制出现了混乱的状况,由此导致了旅游 伦理作用范围的有限
旅游伦理作用范围有限
14.2.3旅游伦理教育缺乏
旅游伦理教育缺乏是影响旅游伦理作用范 围有限的最基本因素

旅游道德论(WORD档)

旅游道德论(WORD档)

旅游道德论[摘要]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为获得精神愉悦、享受生活、追求经历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引发的穿越他人生活空间的过程;发展旅游业则是为获得经济收益、促进地区进步等特定的利益诉求而开展的经济活动。

利益的驱使而引发了旅游者、社区居民、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和非政府组织等具有能动作用的旅游相关者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实际是利益与道德(或责任)的博弈问题。

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建立基于利益均衡原则的旅游立德机制,以保障各个旅游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公平的对待。

[关键词]旅游道德旅游道德相关者旅游利益旅游立德机制旅游是人们通过异地活动获得精神愉悦、享受生活、丰富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要穿越他人(目的地居民)的生活空间,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不同人、不同机构之间复杂的利害关系,如游客与游客之间、游客与目的地居民之间、游客与目的地政府和企业之间、旅游地政府与居民之间、旅游地政府与企业之间、旅游地居民与企业之间等等。

从本质上说,这些关系的根源实际就是利益与责任的博弈,而这种博弈最终又落脚到“旅游道德”这一核心问题。

一、关于旅游道德的概念1关于道德的涵义,一般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它诞生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以是非、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理念用以调节人际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划、行为活动的总和。

即包括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

”[1]旅游道德问题是与旅游活动相伴而生的,是旅游过程中各个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在道德层面的集中反映,我们把旅游道德的概念界定为:能够被旅游活动的各个利益相关者所接受、可以用来调整各个利益相关者个体行为的意识和规范。

在旅游活动利益关系中,各个相关者的身份和关注的利益不同、付出的成本不同,他们寻求的旅游道德规范和表现出的道德行为也不相同。

二、旅游道德相关者的构成(一)旅游道德相关者旅游活动是多元的、综合性的,涉及到众多的领域及其相关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处于不同的位置、扮演不同的角色、付出不同的成本、获得不1说明:在研究旅游道德的过程中,人们还提出了一个相关概念——“旅游伦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力量来自乡村外部的集合体,且彼此间拥有较 紧密的利益关系,主要包括政府、开发商、规划者与 游客等主体,他们开发利用乡民生活、生产场景与
者从同一方向着力改善人们的行为。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
乡村自然环境资源,从中获取各自的利益。于是,
我们就可以看到一幅幅失衡的现实场景:
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
厚非,现有研究已表明他们会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伦
理自洽,规避可能的伦理风险。因此,一味地对旅 游者提出道德要求并不现实,需要注意的是旅游目 的地改善其提供利益的方式,即应通过形成角色期
性。自利动机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器,在一切政 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人们的自利动 机和利己行为的客观性,它们就像“看不见的手”一 样必然地发挥作用。法律、政策、规定的制定和实
做不到的,因此这类要求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由上述可得,道德和利益之间并非二元对立关 系,市场经济本身就体现着利己和利他相互统一的
伦理精神。近年来,在市场营销领域兴起的社会营
万方数据
旅游学刊第29卷2014年第12期
Tourism Tribune
V01.29 No.12,2014
销思想也正是如此,企业都以盈利为最终目的,但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须
成,既缺乏规则也缺乏监督,旅游者的行为没有可
以参考的标准和依据,导致旅游者易于表现出道德 弱化、文化干涉、物质摄取、消费攀高等伦理问题。
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上,在旅游者方面较为 突出地表现为旅游者的好奇心的问题。探新求异
作为旅游的基本动机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承 认,但在旅游中某些特殊情境下,好奇心却似乎显
紧密程度,可以大别为内外两种力量。内部力量主
前提,是制度的科学和健全。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应该依靠的是制度的力量,而不是个人的道德水平
或伦理自我约束。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包括《旅游 法》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但由于旅游实践的复杂 性和多样性,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普遍
存在。我国目前旅游伦理方面乱象丛生的原因之 一就是在制度冲突,甚至制度缺失的情况下,过分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这
——政府实质上拥有几乎所有的乡村资源及 开发审批权,而开发商拥有资本,且能帮助政府完 成所谓的招商引资任务,二者容易存在寻租行为
在实质和反功利性外在表现,在行为上将二者对立
起来,就会发现这种类似于“存天理灭人欲”的要 求,作为普罗大众的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者一般是
1.问题的提出:乱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中的伦理问题逐渐引 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其中既包 括对普适性的框架、原则、规范的探讨,也包括对各 种群体、各种特殊形式的具体旅游伦理问题的研
度的原则,形成共同维护旅游秩序的自组织机制,
同时引导旅游者的行为规范。 从主人伦理而言,应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的心态待客,塑造良好的待客文化,避免受不健 康的商业文化影响而肆意宰客。同时,要保持文化 自尊,防止陷入“顾客即上帝”的文化奴婢主义。对 文化禁忌等敏感民俗,要对游客予以明示,做到提 前告知和警示。本地业者既要引导旅游者遵从当
害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他们更关注地震知识的科普 和防灾减灾的教育,使得参观者不仅在情感上受到
震撼,更重要的是要想到“如果是我遇到地震该怎 么做”,或者“我能为灾区做些什么”。因此,灾害旅 游的发展不应仅仅着眼于过去,更应该着眼于未 来;不应仅仅强调抗震救灾的道德性,更应该强调
防灾减灾的科学性;在强调抗震英雄事迹的同时, 更要注重防灾的主题和旅游者对灾后重建的参 与。这不仅深具现实意义,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 伦理风险。又如,2005年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当 地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卡特里娜灾难之旅”作为对
故事还在上演,但旅游伦理的曙光也不断闪现。微 信圈中以往传递的信息多是对目的地美景的消费, 而今出现了对自我行为反思的倾向。今年国庆节 前,笔者发现微信群中出现了一条得到广泛点赞的 图文微信:“一个清洁工的手和他的工资条(照片中
是一双粗糙、干裂、沾满胶布而捧着1086元工资条 的手),虽然转发不能让他们涨工资,但是我想让大
德和利益二元对立的局限,使得旅游者总是处于道 德和利益的两难选择之中。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 在理论上要突破二元对立的认知,认识到道德和利 益的一致性;其次是通过制度的约束与保障,充分 利用趋利避害的人性,顺势而为,使道德和利益二
致面对强势的公权力及强大的外来资本时,乡村居 民往往因话语权缺失而被边缘化,沦为弱势力量。
施都应该以此为前提,尊重而不是背离它。因为当
望、设置合理情境等方式来规避伦理风险,引导消 费者以合乎道德的方式寻求自身的利益。 我国近年来大力宣传国内游、出境游行为规 范,其意图就是形成旅游者的角色期望。角色的模
式化给旅游者一种明确的规范,对旅游者的行为起
道德规范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为 了追求利益而放弃道德,这就出现了许多道德失范
之心会驱使人们为争取自身的更大利益而不断奋
斗,这正是市场经济制度得以建立的内在动力;而 自由竞争又能把个人的求利行为限制在不损人利 己的范围之内,并进一步把它引导到更高的境界 ——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由此便形成了整个社会
协调一致的机制。 可见,道德应该是一种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反
种子植入现实土壤,中国旅游伦理时代终将到来。
后己为标准,这虽然并无不当,但它暗示了道德和 利益的二元对立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选择道德的
地的旅游伦理,也要适当满足旅游者对异文化的差
异性体验。
中国旅游业承担了不少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重
任,也因此承载着东道主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旅游活动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生 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多元化的旅游伦理建设成为 实现二者目标的共同保障。尽管现实中不和谐的
得不合时宜。例如对灾害发生地的好奇心受到了
万方数据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第29卷2014年第12期
泉水”行动,即旅游者凭自己从山上带下来的垃圾 可以到指定地点换一瓶水。这种制度设计实际上
多人的潜意识里,因为存在供需双方的契合,乡村
旅游是拯救传统乡村经济的有效渠道甚至是替代 形式。然而,笔者多年深入乡村旅游的实践经验却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第29卷2014年第12期
伦理和旅游生态。业态组织应遵循合理、平衡、适
究,成果丰硕。在我国旅游发展实践中,旅游伦理 问题表现出了多种形式,如旅游者方面消费攀高、 环境破坏与文化干涉;旅游企业方面小费和回扣问
题屡禁不止,旅游地宣传频频出现“一座叫春的城 市”这样的奇招等。对此,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就设置了一个道德和利益一致的情境。因此,科学
的制度设计应该有助于旅游者的自洽,应该使人们 出于道德和出于利益的选择是一致的,追求道德的 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利益,不至于出现道德和利益的 两难选择。 4.分析的结论:二元对立的一元统一 回到本文最初提出的问题上,无论是从业者的
表明,在乡村旅游大发展的表象下,汹涌着尖锐的 利益矛盾,隐藏着严重的伦理危机,如果不能直视 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仅乡村旅游的效能会在某
遇难者的怀念,每位旅游者所付出的35美元团费当 中有3美元直接用于灾区救助。这一设计不仅满足 了旅游者的好奇心,也使旅游者能够完成伦理自 洽,同时还赢得了外界好评,较好地防范了伦理风 险的发生。近年来,我国旅游实践中也出现了类似 的做法,如2013年陕西骊山景区推出的“垃圾换矿
・9・
地性特征使得旅游者离开日常环境,挣脱了日常角 色所导致的道德约束,而旅游者的角色规范尚未形
普遍的质疑,又如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合适的拍摄行 为等等。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旅游
者的探新求异的心理正是旅游业赖以存在的基 础。旅游者花费时间和金钱,追求的旅游体验就是 其旅游利益。其次,旅游者追求其利益的过程无可
考虑社区福祉和社会利益,并在各方利益的均衡之
中盈利。 3.必要的保障:制度 承认这一点,就必须承认个人利己行为的正当
的情况。 因此,制度设计是倡导道德的必要手段。道德
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全球旅游伦理规范》及类似
文件的制定都是为了给旅游者一种关于其角色的 明确指示,使旅游者了解自己的行为规范,并在这 一规范的指导下进行旅游。 好的制度设计应该有助于旅游者的伦理自洽,
与制度在规范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方面 效果不同,制度起着约束作用,它规定了行为的及 格标准,而道德则起到引导作用,它规定了行为的
种程度上被人为放大,而且会阻碍着乡村旅游及乡 村基质环境的良性发展。 1.内外力量与利益关系的失衡
职业道德方面,还是旅游者的行为规范方面,树立
道德模范都是没有错的。但道德模范发挥作用的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乡村发展模式,自然存在着 诸多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多种力量共同决定 发展的格局。根据力量来源的方向与彼此利益的
出台了包括《旅游法》在内的多项法律制度,不仅对
企业经营行为多次进行专项整顿,对旅游者出游行
为树立规范,还在行业内通过树立榜样等方式倡导 职业道德,然而旅游中的伦理问题仍在多方面广泛 存在。 这一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除了制度建设尚有 欠缺以外,也与学术界和实业界对道德利益之间关 系的认知有关。官方树立的道德模范通常以先人
时候必须要放弃利益,在道德和利益之间做出选择。
2.认识的起点:人性
道德和利益二元对立这一认知与人性并不完
全吻合。人性假设虽然有很多,但亚当・斯密提出
的“经济人”假设仍然在人性方面颇具解释力,即人
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这个问题在亚当・斯密的著作 中有多处论述,他认为利己和利他之间并不互斥,
家看到了可以少扔点垃圾。‘十一’了,又到旅游高 峰期,我们不比他们高尚,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 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随即,主流媒体央视中也
优秀标准。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也正因为此,用超 乎及格标准的道德去要求所有人是不现实的。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