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思想;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价值;

人学,顾名思义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性质、人的价值﹑人的交往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的规律。从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之中,其当代价值越来越得到彰显。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从历史领域的角度去寻求人的本质,第一次对人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科学的论述。

1、揭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抽象的人和费尔巴哈机械主义自然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的理论。他深刻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个论断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现在我们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那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注定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马克思有一个著名的

论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2]深刻地揭示了“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不仅决定人的生存,而且也决定人的发展。

2、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首先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3]从今人的研究成果看,这些论述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所指的“全面”概念具有丰富而多维的内涵。表现在:其一,“需要即他们的本性”[4]——即人的需要具有多重性。其二,从人的能力方面而言,这种全面性体现的是人类自身主体性的全部力量的实现。其三,从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既定存在物方面而言,这种全面性是指经大自然亿万年来生成和演化而蕴藏在人身上极为

丰富的肉体、精神的力量素质,及人的实践活动和在这种活动中形成的社会文化底蕴。

其次,人的社会关系具有全面丰富性。马克思在其论述中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5]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全面性正是在人的相互对象性关系中历史性地形成的。其一,人正是通过自身与外界世界各种各样的关系来表现和确证自身的全面性、完全性,这就使得人不仅可以通过思维,也可以通过全面地感觉在对象的世界中发现和阅读自己;其二,人也有深刻的历

史性,那正是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在广度、深度上的不断延伸与拓展。正如马克思强调的那样“人不是在某一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6]。

再次,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有关人学思想的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更体现为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马克思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划分为三大形态,其最高层次的社会形态即为自由人的联合体。他特别指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

上的自由个性。”[7]马克思始终认为,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以理想社会中的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为立足点的,并用其一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著述加以追求和阐释。可见,马克思正是使用“自由个性”这一概念来表达了其对人作为个体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的充

分关注与重视。因此,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追求的实质是人的自由的实现,即作为主体的人的自我实现与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在于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把人放在社会历史之中进行考察,实现了人学上的重大变革。整理和研究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以人为本的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就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

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胡锦涛同志所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都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目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各个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只有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的、统一的。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两者之间各有内在质的规定性,又有不可分割的内在

联系。从其各自质的规定性上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是发展的本质,人是发展的动力,人是发展的目的,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和谐社会则是强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其内在联系上讲,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把“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统一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彻底解放的历史进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60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p12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5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