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企业预算管理
【思维导图】
第一节预算管理概述
【知识点1】预算的特征
战略分析是企业长短期计划的基础,而长短期计划分别导出长短期预算。
(一)预算是以定量方式展现的计划。
(二)预算是特定期间的计划。
企业编制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础。
(三)预算目标必须与年度经营目标相一致。
(四)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安排,是企业的资源配置计划。
(五)预算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知识点3】预算的作用
1.规划作用
2.沟通与协调作用
3.监控作用
4.绩效评估作用
分工——内部不同的责任单位——冲突
【知识点4】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预算管理决策机构
大型企业一般会组建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其成员包括企业总经理及其他高管,由董事会任命。
(二)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
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调整、考核等。
(三)预算执行单位
预算的执行单位就是分别执行运营预算或财务预算并承担相应责任最小的组织单位。
第二节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
(一)回归分析1.双变量回归分析
Y=
f(X)
2.
多元回归分析
双变量回归分析的计算公式:
【例3-1】某制造型企业收集了过去半年的设备维护成本和设备运行时间的数据(如表3-1所示),试图发现前者与后者的相互关系。
如果七月份的设备运行时间为3 100小时,该设备的维护成本为多少?
设备运行时间(小时)设备维护成本(元)
一月 2 100 13 600
二月 2 800 15 800
三月 2 200 14 500
四月 3 000 16 200
五月 2 600 14 900
六月 2 500 15 000
设备维护成本为因变量Y,设备运行时间为解释变量X,对以上数据处理,结果如表3-2所示。
X千小时Y千元XY X2
一月 2.1 13.6 28.56 4.41
二月 2.8 15.8 44.24 7.84
三月 2.2 14.5 31.9 4.84
四月 3 16.2 48.6 9
五月 2.6 14.9 38.74 6.76
六月 2.5 15 37.5 6.25
N=6 ∑X=15.2 ∑Y=90 ∑XY=229. 54 ∑X2=39.1
根据公式有:
b=2.6(元/小时)
a=8.41(千元),约为8400元。
Y=8400+2.6X
七月份设备维护成本的预测值
=8400+2.6×3100=16460(元)。
【提示】此预测需要假设设备维护成本和设备运行时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在未来保持过去的趋势。
(二)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是一段时间间隔内所记录的一连串变量的数值。
时间序列由趋势、季节性差异、周期性差异和随机性差异等要素构成。
趋势(T)是时间序列所记录数值的长期走势。
时间序列的实际记录结果(Y)往往偏离趋势值,产生偏离的原因包括季节性差异、周期性差异和随机性差异。
季节性差异(SV)是由于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日期或不同时刻所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短期震荡波动。
季节性差异并不局限于季节,只要是不同时间所形成的均可。
周期性差异(CV)是由于周期性循环所导致的中期变动。
随机性差异(RV)是由于非常随机的和不可预料的因素所导致的差异,例如罢工、恐怖活动和地震等。
时间序列通常采用移动平均法进行处理。
移动平均法是从N期的时间序列数据中选取M期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地向后移动计算,所求的平均数对应m期间的中点。
使用移动平均法的目的是将时间序列中的差异去除掉,从而只留下代表趋势的一连串数据。
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包括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1.加法模型
加法模型使用绝对数来表示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Y=T+SV+CV+RV
2.乘法模型
乘法模型使用相对数来表示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Y=T×SV×CV×RV
【例3-3】某企业某产品2005-2007年中12个季度的销售数量如表3 - 5所示,要求预测200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量。
本例题只考虑季节性差异SV,不考虑周期性CV差异和随机性差异RV。
0501代表2005年第一季度,
季度0501 0502 0503 0504 0601 0602 0603 0604 0701 0702 0703 0704
销量600 840 420 720 640 860 420 740 670 900 430 760
【加法模型】
首先求2008年第一季度的趋势值
步骤一:进行移动平均(移动资料期为4)
其次,计算季节性差异。
①计算季节性差异(见上图)
②计算平均差异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合计2005年-230 62.5
2006年-20 197.5 -248.75 62.5
2007年-13.75 212.5
总计-33.75 410 -478.75 125
平均差异-16.875 205 -239.375 62.5 11.25
③进行调整,确保平均差异的合计数为0(因为四个季度的季节性差异合计数也应趋近于0),而上表中平均差异的合计数为11.25,不等于0,需要进行调整,将多出的11.25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即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合计平均数-16.875 205 -239.375 62.5 11.25
调整-2.8125 -2.8125 -2.8125 -2.8125 -11.25
调整后-19.6875 202.1875 -242.1875 59.6875 0
四舍五入-20 202 -242 60 0
【结论】计算08年1季度的季节性差异SV为-20
最后,进行预测。
预测值Y=趋势值T+季节性差异SV
=706.25-20=686.25
【乘法模型】
步骤一:进行移动平均,求出趋势值和差异值
季节性差异=实际记录值/趋势值
差异小于1,表示负差异,为淡季。
【提示】加法模型下:季节性差异=实际记录值-趋势值
步骤二:计算出平均差异。
由于是用相对数表示,季节性差异应该趋近于1。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合计2005年0.646 1.095
2006年0.97 1.298 0.628 1.092
2007年0.98 1.309
总计 1.95 2.067 1.274 2.087
平均0.975 1.3035 0.637 1.0935 4.009
步骤三:进行调整(见表3-10),确保平均差异的合计数等于4(因为是4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季节性差异趋近于1,所以4个季度合计数应趋近于4)。
表3-9 中合计数不等于4,需要进行如下调整:将多出的0.009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即 0.009 /4=0.00225。
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合计平均数0.975 1.3035 0.637 1.0935 4.009
调整-0.00225 -0.00225 -0.00225 -0.00225 -0.009
调整后0.97275 1.30125 0.63475 1.09125 4
四舍五入0.97 1.3 0.64 1.09 4
步骤四:进行预测,
趋势值=706.25
季节性差异=0.97
预测值=706.25×0.97=685.06
(三)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α及(1-α)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α=0.2,Y2=18000,F2=15000,则:
F3=0.2×18000+(1-0.2)×15000=15600
(四)学习曲线模型
学习曲线理论认为,当人们从事一项新的任务、过程和活动时,在最初不可能立刻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随着任务的不断重复,人们的经验和自信逐渐增加,最终会导致更高效和快速的生产,单位产品生产所用时间会逐渐减少。
但不会无休止地减少,学习过程最终会停止,从此效率无法继续提升,停留在一个稳定状态。
学习曲线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是累计平均时间。
累计平均时间是指到目前为止(从第一个产品
开始到现在为止)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平均时间。
学习曲线理论假设每当产量翻倍时,累计平均时间始终按照一个恒定的比率递减。
例如,每当产量增加1倍,累计平均时间减少20%。
【例3-5】假设某工厂某产品第一件生产所需手工组装时间为100小时,存在 80%的学习曲线效果,即每当产量增加1倍,累计平均时间就减少20%,则计算结果如表3 - 12所示。
总产量累计平均时间总时间增加时间
1 100 1×100=100 100
2 100×80%=80 2×80=160 160-100=60
4 80×80%=64 4×64=256 256-160=96
8 64×80%=51.2 8×51.2=409.6 409.6-256=153.60
学习曲线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例3-6】已知首件产品工时为10小时,存在80%的学习曲线率。
要求:
(1)计算100个产品总工时;
『正确答案』100个产品的总工时
=100 ×(10×100 log80%/log2)=227.06 (小时)
(2)计算第100个产品的工时;
『正确答案』
第100个产品的工时=前100个产品的总工时-前99个产品的总工时
=100×(10x100 log80%/log2 )-99×(10×99 log80%/log2 )
=227.06-225.52=1.54 (小时)
(3)计算第 71个至第100个产品的总工时;
『正确答案』
第71个至第100个产品的工时
=前100个产品的总工时-前70个产品的总工时
=100×(10×100 log80%/log2 -70×(10 ×70log80%/log2)
=227. 06-178. 28=48. 78 (小时)
(4)假设学习曲线效应在第100个产品时停止了,生产效率即单位产品时间从第100个产品开始将保持恒定不变,计算前150个产品的总工时。
『正确答案』150个产品的总时间应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前100个产品的时间,其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即单位时间逐渐减少),这部分要遵循学习曲线效应。
另一部分是后50个产品(从第101第150个),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是相同的,都等于第100个产品的单位时间。
150个产品的生产时间
=100×(10×100 log80%/log2)+50×1.54=304.06 (小时)
(五)期望值分析
期望值分析可用于预测,来确定预期结果和风险的最优组合。
期望值分析法针对不同情况分配对
应的概率(最可能的,最差的和最好的),推导出结果的预期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期望值=∑事件结果×结果对应的概率
【例3-7】某公司开发一款新产品,正在考虑不同定价策略。
销售价格方案分别为16元和18元,预计销量如表3-13所示。
单价为16元需要投入促销成本5 000元;单价如为18元需要投入促销成本 12 000元。
每件材料成本8元,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在产量30 000以内为每件5 元,超出部分每件5.50元。
固定制造费用为38 000元。
(1)如定价为16元,具体计算如表3-14所示。
(2)如定价为18元,具体计算如表3-15所示。
因为定价为16元能产生最大的期望值,所以定价为16元较为合适。
(六)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假设分析,通过改变某个具体的变量来确定结果对该项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哪些变量对最佳方案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将导致结果发生重大改变,则表明结果对该变量敏感;如果某个变量的显著变化不能导致结果发生重大改变,则表明结果对该变量不敏感。
敏感性分析是企业利润预测和规划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价格影响是否会增产不增收或收入增速远低于数量增速。
【例3-8】某公司对未来宏观经济情况和本公司销售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 3-16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公司的预期销售额对于未来经济情况的前景预期来说非常敏感。
【例3-9】某公司针对新项目产品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
如表3-17所示。
销售收入(2 000件) 4 000
直接材料 2 000
直接人工及变动制造费用 1 000
边际贡献 1 000
增量固定成本800
利润200
目前盈亏平衡时变动率固定成本800 1000 25%
单位材料成本 1 1.1 10%
单位人工及变动制造费用0.5 0.6 20%
销售价格 2 1.9 -5%
销售量2000 1900 5%
可以看出,利润结果对销售价格和销售量较敏感。
(七)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是从赌场赌博数学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将敏感性和输入变量概率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必须确定各关键变量的概率分布,根据选出的随机数给每个变量赋值,每个变量确定以后,计算机即可产生一组相应结果,对实际情况进行穷举模拟仿真。
【知识点2】目标利润的规划方法
(一)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也叫做盈亏平衡分析法,基于边际成本法,用来研究成本、产销量和利润三者相互关系,通过如下公式和盈亏平衡图来确定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目标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费用
=预计产品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费用
=预计产品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案例】A电子企业只生产销售甲产品。
2011年甲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均为10 000件,单位售价为300元/件,全年变动成本为1 500 000元,固定成本为500 000元。
预计2012年产销量将会增加到12 000件,总成本将会达到2 300 000元。
假定单位售价与成本性态不变。
要求:
(1)计算A企业2012年下列指标:①息税前利润;②单位变动成本;③变动成本率;④固定成本。
(2)若目标息税前利润为1 750 000元,计算A企业2012年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正确答案』
(1)
①息税前利润=12000×300-2300000=1300000(元)
②单位变动成本=1500000/10000=150(元/件)
③变动成本率=150/300×100%=50%
④固定成本=500000(元)
(2)
目标利润销售额=(500 000+1750 000)/(1-50%)
=4500 000(元)
(二)比例预算法
比例预算法是通过利润指标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测算的销售利润率可选取以前几个会计期间的平均销售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选取同行业平均或先进水平来确定
投资报酬率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三)利润增长率法
利润增长率法是根据上期实际利润总额和过去连续若干期间的几何平均利润增长率(增长幅度),全面考虑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期间数年份利润总额(元)
0 20×1 150 000
1 20×
2 192 000
2 20×
3 206 000
3 20×
4 24
5 000
4 20×
5 262 350
20×6年的目标利润=262350×(1+15%)=301720.50(元)
(四)上加法
上加法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的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即目标利润)的方法。
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比率)
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額
②计算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率)
【例】某企业预算年度计划以股本的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并新增留存收益800万元。
企业股本8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0%,要求测算目标利润额。
『正确答案』
(1)测算净利润
目标股利分红额=8000×10%=800(万元)
净利润=800+800=1600(万元)
(2)测算目标利润额
目标利润=1600/(1-20%)=2000(万元)
【知识点3】确定年度经营目标的要点
企业最高管理层在确定年度经营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
年度经营目标的设定上,错误的理念是:这是我们拥有的资源,我们该如何利用它们;我们只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正确的理念应该是:战略要求我们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实现?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哪些资源?
(二)进行整体预测
一般来说,企业的收入、利润是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两个主要指标。
——要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变动,以避免指标之间不协调。
(三)正确选择预测起点
企业在预测下一年的收入或利润时,以什么样的数据收入或利润数作基础?一般做法:①以上年的收入或利润数为基础;②以前几年的平均的增长率为基础等。
(四)考虑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五)考虑本公司价格和产品组合变化
(六)做好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策略分析工作
(七)确认计划期内重大事件
(八)分析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
(九)做好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广告和促销计划的结果
(十)确认指标偏离常态的原因,修正预测结果。
第三节预算编制
【知识点1】预算编制方法
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分述如下。
(一)定期预算法
含义定期预算法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或财年)作为预算期间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有利于将实际数和预算数比较,有利于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
(二)滚动预算法
(五)固定预算法
(六)弹性预算法
(七)项目预算法
(八)作业基础预算法
【知识点2】预算的编制方式
【知识点3】预算的编制步骤
企业编制预算时,一般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方式进行,具体包括确定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等步骤。
(一)确定目标
(二)编制上报
(三)审查平衡
(四)审议批准
【知识点4】运营预算的编制
(一)销售预算
【例】M公司编制的今年分季度销售预算。
其中,在各季度的销售收入中,60%货款于本季度收到,另40%货款将于下季度收到。
销售预算单位:元
季度一二三四全年
销售数量(件)
销售单价(元/件)
销售收入
100
200
20 000
150
200
30 000
200
200
40 000
180
200
36 000
630
200
126 000 预计现金收入
上年应收账款
第一季度(销售20 000)
第二季度(销售30 000)
第三季度(销售40 000)
第四季度(销售36 000)
现金收入合计
6 200
12 000
18 200
8 000
18 000
26 000
12 000
24 000
36 000
16 000
21 600
37 600
6 200
20 000
30 000
40 000
21 600
117 800
(二)生产预算
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例】M公司编制的今年分季度生产预算。
假设期末存量按下期销售数量的10%确定,年初产成品存货10件,年末存货20件。
生产预算单位:件
季度一二三四全年
产品销售数量
加:预计期末存货
合计
减:预计期初存货
预计生产量
100
15
115
10
105
150
20
170
15
155
200
18
218
20
198
180
20
200
18
182
630
20
650
10
640
(三)直接材料预算
【例】M公司编制的今年分季度直接材料预算。
假设材料采购金额(货款)的50%在本季度内付清,50%在下季度付清,期末存量按下期生产需用
量的20%确定。
年初存量为300千克,年末存量为400千克。
直接材料预算
(四)直接人工预算
(五)制造费用预算
(六)产品销售成本预算
(七)期间费用预算(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预算)
(八)预计利润表的编制
【知识点5】财务预算的编制
编制完运营预算与预计损益表后,企业就需要编制财务预算,以确定支持组织实现运营目标所需要的资产和资本(债务和权益)。
财务预算包括资本预算、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一)资本预算
(二)现金预算
(三)预计资产负债表
【知识点6】成功的预算编制的特征
(一)与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相一致
(二)预算指标体系科学合理
企业的预算目标应该有一定的先进性,指标体系需要兼顾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领先与滞后指标的平衡、短期与长期指标的平衡,以及内部与外部指标的平衡。
(三)计划与预算相整合
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注意与经营计划的协调。
企业的预算目标是年度经营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企业要根据业务计划和财务计划来编制运营预算和财务预算。
而且,成功的预算能够发现企业的“瓶颈”,提高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四)假设合理、预测的准确性高
(五)与企业的绩效评价考核系统相一致
(六)预算编制方法选择适当
预算编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成功的预算编制能够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竞争战略、管理基础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例如:
①对于产品制造类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弹性预算;
②对于工程服务类、研发类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编制项目预算;
③对于具有一定管理基础的企业,可以采用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预算控制
【知识点1】预算分析方法
1.差异分析
差异分析就是计算各预算报表的数据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异,分析引起差异的内外部原因,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风险,为预算控制提供目标、方向和重点。
2.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将某项指标与性质相同的指标项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项目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判断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
对比分析包括:
①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对比分析;
②同比分析,即将本期实际数与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分析;
③环比分析,即将本期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对比分析等。
例如,实际数与预算数差异计算。
预算项年度预算当季累计
预算执行进度预算实际完成率预算实际完成率
3.对标分析
预算管理中的对标分析就是选取行业内标杆企业作为比较标准,通过对标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地位,明确差距,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名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款周转率
4.结构分析
结构是指某一子项占其总项的百分比,如期间费用中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所占的比例,或办公费用、研发费用等占管理费用的比例。
结构分析就是分析实际数结构与预算数结构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构变化对预算完成情况的不同影响。
【案例】
某一家企业年初的总预算是2000万,其中消费性的支出是500万,生产性的支出是1500万。
到年底时正好花了2000万,这似乎说明它的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但实际上,如果做比较细目的分析和探讨,会发现消费性的支出对公司带来的贡献非常有限,本来预算是500万,结果消费性的支出方面达1500万。
相反,生产性的支出只花了500万,而预算是1500万,虽然成本总额都是2000万,可是整个支出的内容却本末倒置。
点评:所以做差异分析时,不能只看总额,必须一项一项地分析。
5.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根据企业连续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
实际值季度累进趋势
预算项年度预算一季度实际值上半年实际值前三季度实际值全年实际值
6.因素分析
在对比分析中,为细分差异,需要将指标构成分解为几项因素,并对几项因素进行逐一替换分析。
7.排名分析
排名分析,是指针对企业内部功能相同或相似的责任单位,选择一些能够反映责任单位运营情况的核心指标(如人均销售收入、人均管理费用等)进行排名,再进一步分析差距的原因,促进排名落后的责任单位加强管理、改善业绩。
8.多维分析
多维分析是指对多维形式组织起来的数据进行上卷、下钻、切片、切块、旋转等各种分析操作,使分析者能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观察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更深人地了解包含在数据中的信息和内涵。
例如,在分析2012年销售收入实际数与预算数的差异时,就需要从多个维度(产品、区域、渠道、客户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才能找出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2】预算控制的方式
1.当期预算控制和累进预算控制
当期预算控制是指用当期的预算总额控制当期的预算执行数。
累进预算控制是指以从预算期间的始点到当期时点的累计预算数控制累计预算执行数
2总额控制和单项控制
总额控制就是只要“管理费用”这个预算总项的额度不超出预算,此业务就可以进行;超出预算额度,业务是否可以进行,需要经过追加的程序进行审批。
单项控制是指对每个预算项(如招待费等)都分别加以控制。
3.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
①绝对数控制是指用预算项的预算数控制预算执行数。
②相对数控制是指用预算值的百分比来控制预算执行数。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绝对数控制和相对数控制相结合。
4.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
按控制性质分,预算控制可分为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
刚性控制是指以预算值为约束指标,任何超出预算值的支出都需要通过特定的审批流程审批后才能使用。
柔性控制是指超出预算的执行申请可以在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中提交,各级审批者根据授权进行成本和收益权衡后决策是否可以批准执行。
5.预算内审批控制、超预算审批控制和预算外审批控制
预算内审批执行正常的、简化的流程控制。
超预算审批控制,执行额外审批流程,根据事先的额度分级审核。
预算外审批控制,执行较为严格的特殊审批流程,报经上级预算机构进行审核和审批。
系统在线控
制
含
义
是指依靠ERP系统或专门的预算控制系统实现的对预算事项的事中和在线控制。
特
点
优点是控制严格、数据准确;
缺点是缺乏灵活性,会因某些例外情况出现而导致业务停滞。
手工控制
含
义
是指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和相应的审批权限,对相关资金支出的单据进行手工流转并签
字的过程。
特
点
手工控制的准确性、严格性虽然不如系统在线控制,但比较灵活,易于接受与实施。
【知识点3】预算调整
(一)预算调整的内涵
预算调整是指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或者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企业的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要偏差,原有预算已不再适宜而进行的预算修改。
(二)预算调整的原则
企业在预算调整实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强调预算刚性,不能根据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导致资源重大浪费;二是有些企业走向另一极端,预算调整的随意性较大;三是预算收入和利润目标一般调低不调高,削弱了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
所以,企业的预算调整应坚持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