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各研究所排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排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排名
根据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以下高校排名为前十名:
1. 上海交通大学,立项数达到1331项,位居榜首。
2. 浙江大学,立项数过千,达到1047项。
3. 复旦大学,立项数达到794项。
4. 北京大学,立项数达到760项。
5. 四川大学,立项数达到589项。
6. 中南大学,立项数达到566项。
7. 山东大学,立项数达到549项。
8. 天津大学,立项数达到346项。
9. 南京大学,立项数达到339项。
10. 武汉大学,立项数达到337项。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排名只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各高校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实力。
同时,每年的排名结果也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有所变化。
中国研究所排名
中国研究所排名
中国的研究所排名是根据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科研产出、创新能力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估而确定的。
以下是中国研究所的排名情况。
1.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是中国最高学术机构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科研实力。
其下设众多研究所,涵盖了各个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工程技术等。
2.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拥有众多优秀的研究所,如清华大学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所、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等。
这些研究所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3.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也是中国顶尖的研究所集聚地,其研究所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如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等。
4.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是中国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之一,其研究所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如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等。
5.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研究所在多个领域有着突出的研究成果。
如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等。
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多个领域的研究所都有着很高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等。
综上所述,中国研究所排名都基于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以上所列的研究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研究所也是中国优秀的科研机构。
此外,研究所的排名也会根据评估的时期和评估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具体排名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科分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基金”)是国家为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旨在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
作为重要的科研资助评台,国家基金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科研人员的目光,学科分类则是国家基金申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对国家基金和学科分类的深入探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科学界规模最大、资金最多、覆盖领域最广、支持最广泛的基础科学研究资助机构之一,是我国目前唯一面向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级基金。
国家基金的设立旨在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意义。
国家基金通过面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公开征集项目申请,经过科学评审和专家评审,从而向优秀的科研项目提供长期、综合、灵活的支持。
国家基金的设立和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也促进了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学科分类学科分类是国家基金申请中不可避免的环节。
国家基金按照《我国科学院学科分类法》进行学科分类,以便更好地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和资助。
学科分类的目的在于根据学科特点和科研需求,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管理学科领域,确保国家基金的资助更加精准和有效。
在学科分类中,国家基金依据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将科研项目划分到不同的学科领域中。
这些学科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等多个大类和细分学科。
学科分类的精细化和多样化,为科研项目的申请和资助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需求。
三、对国家基金和学科分类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基金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重要资助评台,对我国科技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学科分类作为国家基金申请和资助的重要环节,则是基于对学科领域特点和科研需求的科学划分和管理,有助于更精准地支持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
前言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规范,根据新印发的《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学位字[2007]3号)中的有关规定:硕士毕业和学位申请条件,由各学位分委员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模式自行制定;博士生申请学位前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
研究生院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参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重新修订。
本《指南》分总则、分则和国内期刊参考目录三部分。
总则中的要求对我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研究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当的科研成果均适用;分则是各学位分委员会对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等的具体量化细则;期刊参考目录是各学位分委员会认定的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国内期刊列表,其中带“*”号的期刊为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论文的有效期刊。
总则一.研究生在国际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被SCI、EI检索源期刊收录的,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二.研究生获得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五名之内)或获得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三.研究生有1本学术专著出版(排名在前三名之内,独撰部分在二万五千字以上),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四.研究生取得1项发明专利成果(排名第一,导师署名不计在内,且专利申请已被正式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证书),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1篇论文;五.硕士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已在“会议论文集”上公开出版的,予以认定;六.硕士生在教育部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的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予以认定;七.对于管理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的主要部分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四种权威转载刊物转载的,等同于在本《指南》中带“*”号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八.在非本《指南》中的国外或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其学术水平的认定或取得的其他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成果的认定,由各学位分委员会进行。
历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对比
历年国家自然基金立项对比以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自然基金”)从2010年至2021年各年度项目立项的对比情况: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8054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59项,面上项目4892项,重点项目735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68项。
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9341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81项,面上项目5409项,重点项目768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83项。
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0645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509项,面上项目5765项,重点项目78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584项。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1307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633项,面上项目6159项,重点项目785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730项。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2015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38项,面上项目6608项,重点项目896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853项。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3519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834项,面上项目6897项,重点项目988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933项。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4267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53项,面上项目7211项,重点项目1012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991项。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5668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928项,面上项目8009项,重点项目1320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411项。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6956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23项,面上项目8910项,重点项目132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851项。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立项项目为18993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809项,面上项目9814项,重点项目1333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037项。
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
附件1中科院相关领域专家主要研究成果信息第 1 分会场:能源化工驻场专家:徐杰、田志坚、丁云杰、朱向学、高进徐杰简介徐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均相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催化学报》等杂志编委。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选择氧化,围绕-CH3、-CH2、-CH 等键的选择氧化活化等科学问题,开发烃类、醇类等选择氧化的新路线和新方法,为工业应用提供创新技术;2. 催化选择加氢,开发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选择加氢、选择加氢脱氯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背景的催化新方法和新技术。
3. 生物质转化,以糖类及其衍生物、甘油等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为原料,催化转化制乙二醇、丙二醇、乳酸、马来酸、呋喃二甲醛、呋喃二甲酸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大宗化学品。
长远目标:以纤维素、木质素及其他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单体以及新型液体燃料,发展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和能源产品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4. 催化新材料,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质催化转化等重要过程,研究开发多相催化新材料、新型催化剂载体、均相催化新材料以及仿生催化新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和应用新技术。
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 1. 对二甲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团队研究开发出PX氧化制PTA关键新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体系,提高氧化反应活性和效率,大幅降低溴用量。
该技术在乌鲁木齐石化10 万吨/年PTA生产装置连续应用6年,Co Mn Br用量可降低15%以上,并可减少醋酸溶剂消耗,装置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良; 2. 乙苯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应用。
团队研究开发出乙苯催化氧化制苯乙酮新技术。
与企业合作,设计建成2000 吨规模工业装置,实现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苯乙酮产品纯度达99.5%以上,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指标要求; 3. 甘油催化加氢制1,2- 丙二醇。
博士 中科院分区小类
博士中科院分区小类
博士学位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最高学位,通常需要在特定领域进
行深入研究和学术探索。
中科院是中国科学院的简称,是中国最高
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下设多个研究所和实验室。
分区小类是指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学科进行的细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支持
科研项目。
在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一般可以选择以下学科进行深造,
数学与物理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管理科
学与工程、心理学等。
每个学科都包含了更为具体的研究领域,比
如数学与物理科学分为数学、物理学等小类;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小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这些学科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分区,
以便更好地管理科研项目的拨款和支持。
这些分区小类包括但不限
于数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
息科学、管理科学等。
每个小类下又包含了多个更为具体的研究方向,比如数学分为数学基础、运筹学、统计学等。
总的来说,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科学院可以选择的学科范围很广,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这些学科进行了细致的分区,以便更
好地管理和支持科研项目。
这些分区小类的设立有助于促进科研项
目的开展和学科的发展。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名单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名单国家自然基金是中国国家科学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项目。
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丰富了我国的科研力量。
以下是一些最新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名单以及相关参考内容。
1. 项目名称:基于AI的智能制造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61827809项目内容:该项目旨在研究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生产计划、智能调度、智能质量管理等方面。
通过引入AI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2. 项目名称:多尺度空间信息集成与分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61922094项目内容:该项目旨在研究多尺度空间信息集成与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地理大数据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空间信息的处理与分析方法,提高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数据处理能力。
3. 项目名称: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61802218项目内容:该项目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通过大规模的基因序列分析和药物相互作用预测,挖掘潜在的抗菌靶点,并设计新型的药物分子结构,为抗菌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4. 项目名称: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61503244项目内容:该项目旨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语音识别技术,针对传统语音识别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算法和模型,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度和鲁棒性。
该研究对于语音识别领域的发展和语音交互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 项目名称: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61772265项目内容:该项目旨在研究新型节能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以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指标。
通过材料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开发具有良好隔热、保温和保湿性能的新型材料,为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A数理科学部A01 数学A02 力学A03 天文学A04 物理学ⅠA05 物理学ⅡB化学科学部B01 无机化学B02 有机化学B03 物理化学B04 高分子化学B05 分析化学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7 环境化学C生命科学部C01 基础生物学C0101 微生物学C0102 植物学C0103 动物学C0104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5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6 神经生物学C0107 生理学C0108 心理学C0109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10 遗传学C0111 生态学C02 农业科学C0201 农业基础科学C0202 农学C0203 畜牧、兽医学C0204 蚕桑、养蜂学C0205 水产学C0206 林学C03 医学与药学C0301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C0302 基础医学C0303 临床医学C0304 药物学C0305 中医中药学D地球科学部D01 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D02 地质学D03 地球化学D04 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D05 大气科学D06 海洋科学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E01 金属材料学科E02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E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E04 冶金与矿业学科E05 机械工程学科E0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E07 电工学科E08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E09 水利学科E10 农业工程*E11 林业工程*E12 食品工程*E13 纺织科学技术*F信息科学部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2 计算机科学F03 自动化科学F04 半导体科学F05 光学和光电子学G管理科学部G01 管理科学G02 工商管理G03 宏观管理与政策第 1 页共39 页学科分类与代码目录A数理科学部A01 数学A0101 基础数学A010101 数论A01010101 解析数论A01010102 代数数论A01010103 丢番图分析A01010104 超越数论A01010105 模型式与模函数论A01010106 数论的应用A010102 代数学A01010201 群论A01010202 群表示论A01010203 李群A01010204 李代数A01010205 代数群A01010206 典型群A01010207 同调代数A01010208 代数K理论A01010209 KacMoody代数A01010210 环论A01010211 代数(可除代数)A01010212 体A01010213 编码理论与方法A01010214 序结构研究A010103 几何学A01010301 整体微分几何A01010302 代数几何A01010303 流形上的分析A01010304 黎曼流形与洛仑兹流形A01010305 齐性空间与对称空间A01010306 调和映照及其在理论物理中的应用A01010307 子流形理论A01010308 杨--米尔斯场与纤维丛理论A01010309 辛流形A010104 拓扑学A01010401 微分拓扑A01010402 代数拓扑A01010403 低维流形A01010404 同伦论A01010405 奇点与突变理论A01010406 点集拓扑A010105 函数论A01010501 多复变函数论A01010502 复流形A01010503 复动力系统A01010504 单复变函数论A01010505 Rn中的调和分析的实方法A01010506 非紧半单李群的调和分析A01010507 函数逼近论A010106 泛函分析A01010601 非线性泛函分析A01010602 算子理论A01010603 算子代数A01010604 泛函方程A01010605 空间理论A01010606 广义函数第 2 页共39 页A01010701 泛函微分方程A01010702 特征与谱理论及其反问题A01010703 定性理论A01010704 稳定性理论、分支理论A01010705 混沌理论A01010706 奇摄动理论A01010707 复域中的微分方程A01010708 动力系统A010108 偏微分方程A01010801 连续介质物理与力学、及反应扩散等应用领域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10802 几何与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10803 微局部分析与一般偏微分算子理论A01010804 非线性椭圆(和抛物)方程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概念及调和分析复分A01010805 混合型及其它带奇性的方程A01010806 非线性波、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A010109 数学物理A01010901 规范场论A01010902 引力场论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A01010903 孤立子理论A01010904 统计力学A01010905 连续介质力学等方面的数学问题A010110 概率论A01011001 马氏过程A01011002 随机过程A01011003 随机分析A01011004 随机场A01011005 鞅论A01011006 极限理论A01011007 概率论在调和分析、几何及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应用A01011008 在物理、生物、化学管理中的概率论问题A01011009 平稳过程A010111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A01011101 递归论A01011102 模型论A01011103 证明论A01011104 公理集合证A01011105 数理逻辑在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A0102 应用数学A010201 数理统计A01020101 抽样调查与抽样方法A01020102 试验设计A01020103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算法研究A01020104 多元分析及其算法研究A01020105 数据分析及其图形处理A01020106 非参数统计方法A01020107 应用统计中的基础性工作A01020108 统计线性模型第 3 页共39 页A01020109 参数估计方法A01020110 随机过程的统计理论及方法A01020111 蒙特卡洛方法(统计模拟方法)A010202运筹学A01020201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A01020202 整数规划A01020203 动态规划A01020204 组合最优化A01020205 随机服务系统A01020206 对策论A01020207 不动点算法A01020208 随机最优化A01020209 多目标规划A01020210 不可微最优化A01020211 可靠性理论A010203 控制论A01020301 有限维非线性系统A01020302 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A01020303 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A01020304 最优控制理论与算法A01020305 参数辨识与适应控制A01020306 线性系统理论的代数与几何方法A01020307 控制的计算方法A01020308 微分对策理论A01020309 稳健控制A010204 若干交叉学科A01020401 信息论及应用A01020402 经济数学A01020403 生物数学A01020404 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A01020405 分形论及应用A010205 计算机的数学基础A01020501 可解性与可计算性A01020502 机器证明A01020503 计算复杂性A01020504 VLSI的数学基础A01020505 计算机网络与并行计算A010206 组合数学A01020601 组合计数A01020602 组合设计A01020603 图论A01020604 线性计算几何A01020605 组合概率方法A0103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A010301 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A01030101 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及应用A01030102 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A01030103 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及其应用A01030104 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方法A01030105 变分不等式的数值方法A01030106 辛几何差分方法A01030107 数理方程反问题的数值解法第 4 页共39 页A010302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应用A01030201 二点边值问题A01030202 STIFF问题研究A01030203 奇异性问题A01030204 代数微分方程A010303 数值代数A01030301 大型稀疏矩阵求解A01030302 代数特征值问题及其反问题A01030303 非线性代数方程A01030304 一般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A01030305 快速算法A010304 函数逼近A01030401 多元样条A01030402 多元逼近A01030403 曲面拟合A01030404 有理逼近A01030405 散乱数据插值A010305 计算几何A01030501 曲面造型A01030502 曲面光滑拼接A01030503 曲面设计A01030504 体素拼接A01030505 几何问题的计算机实现A010306 新型算法A01030601 并行算法A01030602 多重网格技术A01030603 自适应方法A01030604 区间分析法及其应用A02 力学A0201 一般力学A020101 分析力学A020102 动力系统的分岔、混沌A020103 运动稳定性与控制A020104 非线性振动与控制A020105 多体动力学A020106 转子动力学A020107 弹道力学和飞行力学A020108 理性力学A020109 力学中的反问题A020110 力学发展史学A0202 固体力学A020201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A020202 疲劳与断裂力学A020203 损伤、破坏机理和微结构演化A020204 本构关系A020205 复合材料力学A020206 新型材料的力学问题A020207 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和结构A020208 微机电系统中的固体力学问题A020209 岩体力学和土力学A020210 冲击动力学A020211 结构力学A020212 结构振动与噪声A020213 结构优化和可靠性分析A020214 制造工艺力学A020215 实验固体力学A020216 计算固体力学A020217 流固耦合作用A0203 流体力学第 5 页共39 页A020301 流动的稳定性A020302 湍流A020303 水动力学A020304 空气动力学A020305 分层流A020306 非平衡流A020307 渗流A020308 多相流A020309 非牛顿流A020310 内流A020311 化工流体力学A020312 工业空气动力学A020313 微重力流体力学A020314 微机电系统中的流体力学问题A020315 流动噪声与控制A020316 稀薄气体力学A020317 实验流体力学A020318 计算流体力学A0204 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A020401 物理力学A020402 爆炸力学A020403 环境流体力学A020404 生物力学A020405 电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A03 天文学A0301 宇宙学A0302 星系和类星体A0303 恒星物理与星际物质A0304 太阳和太阳系A0305 射电天文A0306 空间天文A0307 理论天体物理A0308 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A0309 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A0310 时间、频率A0311 天文仪器A0312 天文学史A0313 其它A04 物理学ⅠA0401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A040101 液体和固体结构;晶体、非晶、准晶的物质结构A040102 凝聚态物质的力学和声学性质A040103 晶格动力学和晶体统计学A040104 状态方程、相平衡和相变A040105 凝聚态物质的热学性质A040106 凝聚态物质的输运性质A040107 量子流体和固体;液态氦和固态氦A040108 表面和界面;薄膜和晶须;人工微结构(结构和非电子性质)A0402 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A040201 电子态A040202 凝聚态物质中的电子输运A040203 表面、界面、薄膜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电学性A040204 超导电性第 6 页共39 页A040205 磁学性质A040206 凝聚态物质的磁共振和弛豫;穆斯堡尔效应A040207 介电性质A040208 光学性质、凝聚态物质的波谱学、物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辐射A040209 液体和固体的电子发射和离子发射;碰撞现象A040210 与凝聚态物理有关的交叉学科A0403 原子和分子物理A040301 原子和分子理论A040302 原子光谱及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A040303 分子光谱及分子与光子相互作用A040304 原子和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A040305 研究原子和分子性质的实验设备和技术A040306 特殊原子和分子的研究A040307 与原子、分子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404 光学A040401 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A040402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A040403 像的形成和分析A040404 全息照相A040405 量子光学A040406 微波激射A040407 激光发射过程A040408 激光系统和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A040409 非线性光学A040410 光学材料中物理问题及固体发光A040411 光源和光学标准A040412 光学透镜和反射镜系统A040413 光学器件的原理A040414 与光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405 声学A040501 普通线性声学A040502 非线性声学和强声学A040503 航空声学和大气声学A040504 水声A040505 超声、量子声学和声的物理效应A040506 次声A040507 噪声、噪声效应及其控制A040508 建筑声学A040509 声的信号处理A040510 声全息照相A040511 语言声学A040512 乐声A040513 声的测量及专用仪器A040514 声的转换原理A040515 与声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5 物理学Ⅱ第7 页共39 页A0501 基础物理学A050101 物理教育学及物理学史A050102 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A050103 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理论A050104 相对论与引力A05010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含混沌) A050106 测量科学、一般实验技术和测试系统A0502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A050201 粒子基本特性及粒子物理一般问题A050202 场论中的基本问题和新方法A050203 对称性及对称破缺A050204 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A050205 电-弱相互作用及其唯象学A050206 非标准模型及其唯象学A050207 新粒子A050208 粒子的延展体理论A050209 宇宙射线和超高能现象A050210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A0503 核物理A050301 原子核特性A050302 原子核结构模型的理论研究A050303 原子核统计理论研究A050304 原子核高激发态、高自旋态和超形变A050305 带奇异数系统、奇异核和超核A050306 核内非核子自由度A050307 核力与少体系统A050308 强子、轻子与核相互作用A050309 核物质理论及核多体方法A050310 核衰变、核裂变、核聚变A050311 低能核反应与散射A050312 重离子核物理A050313 中高能核物理A050314 核天体物理A050315 核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模拟A0504 核技术及其应用A050401 离子束与物质相作用和辐照损伤A050402 核分析技术(RBS、PIXE、NRA)A050403 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A050404 正电子湮灭技术及其应用A050405 中子衍射及其应用A050406 扰动角关联及其应用A050407 核磁共振及其应用A050408 中子活化和同位素示踪技术A050409 离子束材料改性A050410 核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A050411 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A050412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050413 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A050414 核科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A0505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第8 页共39 页A050501 加速器原理和关键技术A050502 离子源和电子枪A050503 预加速装置和加速器部件A050504 束流输运和性能测量A050505 真空和超高真空技术A050506 反应堆A050507 辐射探测方法A050508 探测技术和谱仪A050509 辐射剂量及其防护A050510 核电子学A0506 等离子体物理A050601 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A050602 等离子体的加热、约束和辐射A050603 等离子体动力学与电磁流体力学A050604 等离子体中的混沌、孤立波、湍流等非线性现象A050605 等离子体的模拟、数值方法和软件A050607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A050608 等离子体与固体相互作用A050609 激光束、粒子束、微波与等离子体A050610 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A050611 热平衡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A050612 非中性等离子体A050613 强耦合等离子体A050614 空间等离子体B化学科学部B01 无机化学B0101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B010101 合成技术B010102 合成化学B010103 特殊聚集态制备B0102 丰产元素化学B010201 稀土化学B010202 钨化学B010203 钼化学B010204 锡化学B010205 锑化学B010206 钛化学B010207 钒化学B010208 稀有碱金属化学B010209 稀散元素化学B0103 配位化学B010301 固体配位化学B010302 溶液配位化学B010303 金属有机化学B010304 原子簇化学B010305 功能配合物化学B0104 生物无机化学B010401 金属酶化学及其化学模拟B010402金属蛋白化学及其化学模拟B010403 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状态及功能、受体底物相互作用B010404 金属离子与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理B010405 金属离子与核酸化学B0105 固体无机化学第9 页共39 页B010501 缺陷化学B010502 固体反应B010503 固体表面化学B010504 无机固体材料化学B0106 分离化学B010601 萃取化学B010602 无机色层B010603 无机膜分离B0107 物理无机化学B010701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B010702 理论无机化学B010703无机反应机制及反应动力学B010704 熔盐化学及相平衡B0108 同位素化学B010801 同位素分离B010802 同位素分析B010803 同位素应用B0109 放射化学B010901 核燃料化学B010902 超铀元素化学B010903 裂片元素化学B010904 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B010905 放射分析化学B010906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110 核化学B011001 低能核化学B011002 高能核化学B011003 裂变化学B011004 重离子核化学B011005 核天体化学B02 有机化学B0201 有机合成B020101 有机合成反应B020102 新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B020103 高选择性有机合成试剂B020104 不对称合成B0202 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B020201 有机磷化学B020202 有机硅化学B020203 有机硼化学B020204 有机氟化学B020205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B0203 天然有机化学B020301 甾体及萜类化学B020302 糖类黄酮类化学B020303 中草药有效成份B020304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产物的研究B0204 物理有机化学B020401 活泼中间体化学B020402 化学动态学B020403 有机光化学B020404 立体化学B020405 有机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B020406 具有光、电、磁特性的化合物研究B020407 计算有机化学B0205 药物化学B020501 新药物分子设计和合成B020502 药物构效关系B0206 生物有机化学第10 页共39 页B020601 多肽化学B020602 核酸化学B020603 仿生及模拟酶B020604 天然酶的化学修饰及应用B020605 生物合成及生物转化B0207 有机分析B020701 新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的结构研究B020702 有机分析、分离新方法新技术研究B020703 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学B0208 应用有机化学B020801 除草剂B020802 植物生长促进剂B020803 害虫引诱剂、昆虫信息素B020804 高效、低毒、低抗性农药B020805 食品化学B020806 香料化学B020807 染料化学B03 物理化学B0301 结构化学B030101 体相静态结构B030102 表面结构B030103 溶液结构B030104 动态结构B030105 谱学B030106 结构化学方法和理论B0302 量子化学B030201 基础量子化学B030202 应用量子化学B0303 催化B030301 多相催化B030302 均相催化B030303 人工酶催化B030304 光催化B0304 化学动力学B030401 宏观反应动力学B030402 分子动态学B030403 反应途径和过渡态B030404 快速反应动力学B030405 结晶过程动力学B0305 胶体与界面化学B030501 表面活性剂B030502 分散体系B030503 流变性能B030504 界面吸附现象B030505 超细粉和颗粒B0306 电化学B030601 电极过程及其动力学B030602 腐蚀电化学B030603 熔盐电化学B030604 光电化学B030605 半导体电化学B030606 生物电化学B030607 表面电化学B030608 电化学技术B030609 电催化B0307 光化学B030701 激光闪光光解B030702 激发态化学B030703 电子转移光化学、光敏化B030704 光合作用B030705 大气光化学B0308 热化学B030801 热力学参数第11 页共39 页B030802 相平衡B030803 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4 非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5 生物热化学B030806 量热学B0309 高能化学B030901 辐射化学B030902 等离子体化学B030903 激光化学B0310 计算化学B031001 化学信息的运筹B031002 计算模拟B031003 计算控制B031004 计算方法的最优化B04 高分子化学B0401 高分子合成B040101 催化剂、聚合反应及聚合方法B040102 高分子设计和合成B040103新单体及单体的新合成方法B040104 聚合反应动力学B040105 高分子光化学、辐射化学、等离子体化学B040106 微生物参与的聚合反应、酶催化聚合反应B0402 高分子反应B040201 高分子老化、降解、交联B040202 高分子接枝、嵌段改性B040203 高分子功能化改性B040204 粒子注入、辐射、激光等方法对高分子的改性B0403 功能高分子B040301 吸附、分离、离子交换、螯合功能的高分子B040302 用于有机合成、医疗、分析等领域的高分子试剂B040303 医用高分子、高分子药物B040304 液晶态高分子B040305 有机固体电子材料、磁性高分子B040306 储能、换能、敏感材料及高分子催化剂B040307 高分子功能膜B040308 微电子材料、分子组装材料及器件B0404 天然高分子B0405 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B040501 高分子溶液性质和溶液热力学B040502 高分子链结构B040503 高分子流变学B040504 高聚物聚集态结构B040505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B040506 高聚物测试及表征方法B040507 高分子材料的传质理论、强度理论、破坏机理B040508 高分子多相体系B0406 高分子理论化学B040601 高分子聚合、交联、聚集态统计理论第12 页共39 页B040602 数学、计算机方法在高分子凝聚态、分子动态学方面的应用B0407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B040701 聚合工程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控制B040702 聚合物成型理论及成型方法B040703 塑料、纤维、橡胶及成型研究B040704 涂料、粘合剂及高分子助剂B040705 可生物降解薄膜B040706 高分子润滑材料B040707 其它领域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B040708 高分子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B05 分析化学B0501 色谱分析B050101 气相色谱B050102 液相色谱B050103 薄层色谱B050104 离子色谱B050105 超临界液体色谱B050106 毛细管电泳B0502 电化学分析B050201 伏安法B050202 极谱法B050203 化学修饰电极B050204 库伦分析B050205 光谱电化学分析B050206 电化学传感器B0503 光谱分析B050301 原子发射光谱(包括ICP)B050302 原子吸收光谱B050303 原子荧光光谱B050304 X射线荧光光谱B050305 分子发射光谱(包括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和化学发光)B050306 紫外和可见光谱B050307 光声光谱B050308 红外光谱B050309 拉曼光谱B0504 波谱分析B050401 顺磁B050402 核磁B0505 质谱分析B050501 有机质谱B050502 无机质谱B0506 化学分析B050601 萃取剂、显色剂、特殊功能试剂B050602 色谱柱固定相、分离膜B0507 热分析B0508 放射分析B050801 活化分析B050802 质子荧光B0509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10 联用技术B0511 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B0512 化学计量学B051201 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B051202 分析讯号与数据解析B0513 表面、微区、形态分析B051301 表面分析B051302 微区分析B051303 形态分析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601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B060101 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第13 页共39 页B060102 相平衡B060103 热化学B060104 化学平衡B060105 热力学理论模型和分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B060106 热力学数据和数据库B0602 传递过程B060201 化工流体力学和传递性质B060202 传热过程及设备B060203 传质过程B060204 流变学B060205 颗粒学及浆料化学B0603 分离过程及设备B060301 蒸馏B060302 蒸发与结晶B060303 干燥B060304 吸收B060305 萃取B060306 吸附与离子交换B060307 机械分离过程B060308 膜分离B060309 其它分离技术B0604 化学反应工程B060401 化学(催化)反应动力学B060402 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B060403 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B060404 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B060405 固定床反应工程B060406 聚合反应工程B060407 电化学反应工程B060408 生化反应工程B060409 催化剂工程B0605 化工系统工程B060501 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B060502 化工系统的优化B060503 化工过程动态学B0606 无机化工B060601 常规无机化工B060602 工业电化学(电解、电镀、化学腐蚀与防腐)B060603 精细无机(无机颜料、吸附剂及表面活性剂等)B060604 核化工与放射化工B0607 有机化工B060701 工业有机化工B060702 精细有机化工(染料、涂料、感光剂、粘合剂与日用化工等)B0608 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B060801 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B060802 发酵物的提取和纯化B060803 生化过程的化工模拟及人工器官B060804 酶化工B060805 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化学改性及深度加工B060806 生物医药工程B0609 能源化工B060901 煤化工B060902 石油化工B060903 燃料电池B060904 其它能源化工B0610 化工冶金第14 页共39 页B061001 矿产资源的利用研究B061002 化学选矿与浸出B061003 湿法冶金物理化学B061004 等离子体冶金B061005 化学涂层B0611 环境化工B061101 环境治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B061102 三废治理技术中的化工基础B061103 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B061104 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工的新概念B0612 制药工程B061201 医药工程B061202 农药工程B061203 兽药工程B07 环境化学B0701 环境分析化学B070101 环境中微量生命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B070102 环境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技术B0702 环境污染化学B070201 大气污染化学B070202 水污染化学B070203 土壤污染化学B070204 固体废弃物及放射性核素污染化学B0703 污染控制化学B070301 化学控制、防治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基础性研究B070302 无害化工艺(原料、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B0704 污染生态化学B0705 理论环境化学B0706 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C生命科学部C01 基础生物学C0101 微生物学C010101 微生物分类学C01010101 细菌分类C01010102 放线菌分类C01010103 真菌分类C010102 微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学C010103 微生物遗传育种C010104 微生物方法学C010105 微生物资源与生态C010106 应用微生物学基础C01010601 工业微生物C01010602 农业、土壤微生物C010107 病毒学C01010701 动物病毒C01010702 植物病毒C01010703 微生物病毒C010108 医学与兽医微生物学C01010801 病毒C01010802 立克次氏体(含衣原体)C01010803 病原细菌(含支原体与螺旋体)C01010804 病原真菌C0102 植物学C010201 植物结构学C01020101 植物形态解剖学C01020102 植物形态发生C01020103 植物胚胎学C010202 植物系统学与分类学C01020201 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第15 页共39 页C01020202 种子植物分类C01020203 孢子植物分类C01020204 植物区系与地理学C010203 植物生理学C01020301 光合作用及固氮C01020302 呼吸作用、采后生理及次生物质代谢C01020303 矿质营养及有机物质运输C01020304 水分生理及抗性生理C01020305 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生殖生理C010204 植物资源学C01020401 植物资源评价C01020402 植物引种驯化C01020403 植物种质保存C01020404 资源植物化学C0103 动物学C010301 动物形态学C010302 动物胚胎学C010303 动物分类学C010304 动物生理学C010305 动物行为学C010306 动物进化和动物遗传学C010307 动物地理学C010309 动物资源与保护生物学C010310 实验动物学C0104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40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合成机理及调节过程C01040101 蛋白质与肽C01040102 核酸C01040103 酶C01040104 多糖及糖复合物C01040105 激素C01040106 天然产物化学C010402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C010403 无机生物化学C0105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501 理论生物物理C01050101 量子生物学C01050102 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C01050103 生物功能的计算机模拟、生物数学C01050104 生命现象的生物物理理论阐述C010502 环境生物物理C01050201 电离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2 光生物物理C01050203 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4 声生物物理C01050205 其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C01050206 自由基生物学C010503 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C01050301 生物光学C01050302 生物电磁学C01050303 生物声学C01050304 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C01050305 生物组织的其它物理特性C010504 分子生物物理第16 页共39 页C01050401 生物分子结构的运动性C01050402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C01050403 生物分子中的能量传递与电子传递C010505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C010506 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C010507 生物物理技术C010508 生物物理学研究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C010509 人工器官C010510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C010511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C010512 生物系统的建模与应用C010513 生物医学超声C010514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C010515 生物材料C010516 生物医学图象C010517 其它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C0106 神经生物学C010601 分子神经生物学C010602 细胞神经生物学C010603 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604 高级神经生物学C010605 比较神经生物学C010606 发育神经生物学C010607 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7 生理学C010701 循环生理学C010702 血液生理学C010703 呼吸生理学C010704 消化生理学C010705 泌尿生理学C010706 内分泌生理学C010707 特殊环境生理学C010708 生殖生理学C010709 年龄生理学C0108 心理学C010801 心理学的基本过程研究C010802 认知心理学C010803 生物心理学C010804 医学心理学(含精神卫生学)C010805 工程心理学C01080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C010807 运动心理学C0109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0901 细胞结构与功能C010902 细胞增长、分裂与分化C010903 模型动植物及实验体系的建立C010904 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和细胞培养)C010905 细胞代谢C010907 细胞信息C010908 胚的成因、形态及其形成C010909 细胞间的作用、演变和再生C0110 遗传学C011001 植物遗传学C011002 动物遗传学C011003 微生物遗传学C011004 人类遗传学C011005 医学遗传学及遗传病第17 页共39 页C011006 细胞遗传学C011007 分子遗传学C011008 基因工程C0111 生态学C011101 生态学一般理论和方法C011102 个体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C011103 种群生态学C011104 群落与系统生态学C011105 行为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C011106 景观生态学与地理生态学C011107 毒理生态学C011108 保育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C011109 生态管理与农业生态学C011110 其它生态学及环境问题C02 农业科学C0201 农业基础科学C020101 农业数学C020102 农业物理学C020103 农业气象学C020104 农业化学C020105 肥料学C020106 农业系统管理工程C0202 农学C020201 作物栽培学C020202 作物营养学C020203 作物生理学C020204 作物品种资源学C020205 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1 稻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2 麦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3 其它禾谷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4 油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5 薯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6 棉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7 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8 糖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9 热带、亚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0 其它经济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1 作物遗传育种新方法C02020512 作物种子学C020206 植物保护学C02020601 病虫测报学C02020602 作物真菌病害C02020603 作物细菌病害C02020604 作物病毒病害C02020605 作物其它病害C02020606 作物虫害C02020607 杂草、鼠害防治C02020608 化学保护(抗药性)C02020609 作物病虫害检疫学C020207 植病生防C020208 害虫生防C020209 抗病、抗虫作物选育C020210 园艺学C02021001 蔬菜学C02021002 瓜果学C02021003 果树学C02021004 食用真菌学第18 页共39 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自然及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自然及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高凤云【摘要】结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析,认为国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了学科研究水平,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并对提高承担重大基金项目能力、强化过程及结题后跟踪管理提出建议.【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4(034)005【总页数】4页(P241-244)【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作者】高凤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C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了我国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界最高研究水平,竞争激烈,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院所都将基金立项作为检阅自身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
在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后,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促进本单位科研水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是广大科研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2001—2012年期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及论文产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中信所在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方面的优势,以期获得更多启示。
1 资助情况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为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措施,使我所近几年获得国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依靠政策导向,对获得基金资助项目负责人,按资助经费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未获资助项目的申报人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另外,设立预研基金项目,拨专款鼓励年轻科研人员为申报国家科学基金开展预研究。
同时强化科研管理,注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集中申报,并组织所内专家对项目申请书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提高了申请项目的命中率。
由表一所示,自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9项。
国自科2023各学部的资助率
国自科2023各学部的资助率国内自然科学基金(下称国自科)是由中国科学技术部设立的一项重要科研资助计划。
该计划旨在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国自科2023年度的各学部资助率可以反映出不同学部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
下面将针对国自科2023年度的各学部资助率进行详细解析。
国自科共分为7个学部,分别是数学学部、物理学部、化学学部、生命科学学部、地球科学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以及信息科学学部。
首先,数学学部是研究数学理论和方法的领域,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科。
数学学部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代数、数论、几何、概率论等。
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理论性,相对于其他学部来说,数学学部的资助率可能较高。
其次,物理学部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性质的学科。
物理学部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电磁学、光学等。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物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物理学部的资助率也有可能相对较高。
第三,化学学部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学科。
化学学部所研究的领域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
在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中,化学学科对于各个领域的应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化学学部的资助率也可能较高。
第四,生命科学学部是研究生物学领域的学科。
生命科学学部包括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方向。
生命科学学部所涉及的领域对于人类健康、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生命科学学部的资助率也有可能较高。
第五,地球科学学部是研究地球的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地球科学学部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方向。
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方面,地球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地球科学学部的资助率也可能较高。
第六,工程与材料学部是研究工程和材料的学科。
工程与材料学部包括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等研究方向。
工程与材料学科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工程与材料学部的资助率也可能较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概况及2002年基金资助情况
年度
科学基金工作的特点 1 良好的运行机制
科学民主支持 公正合理
科学基金工作的特点 2 合理的资助格局
项目:面上 重点 重大 人才:人才培养 青年 杰出青年 创新研究群体
规范的管理措施
成熟、规范的管理体制 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19.66
0 0 0 02 20
15.66
1 0 00 0 20
国家对科学基金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
12.66
0 0 0 00 20 20 20 20
10.16
9 9 9 99 1 19 1 1
8.36
9 98 9 9 19
7.36 6.16
7 9 99 9 19
6 6 6 96 19 19 19 19
完成者
单位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 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 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 究所
承担基金 项目数目
2 16 5 13 5 9 5 6 8
资助总经 费
30.6 971.0 57.0 244.5 211.0 168.0 144.5 697.5 184.0
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 养繁殖研究 全反式维甲酸与三氧化二砷治疗恶 11 性血液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神经性高频性耳聋等遗传性疾病基 12 因的克隆和遗传疾病家系的收集 13 尿激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研究 14 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 究
科学基金的发展与现状 5
2001年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情况 年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情况
1、提高资助强度,适度扩大资助规模 、提高资助强度,
面上项目:30万元/项(3年) 重点项目:180万元/项(3-4年) 重大项目:600~800万/项(5年) 4500项/年 680项/年 50项/5年
中科院各研究所排名-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注:引用请说明来自生物统计家园网机构数量数量排名经费/万元经费排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3616902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4210997.2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735318.66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646288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556292.5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165729.87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8175418.3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1843171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794535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6106673.3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5116284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11251711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68135602.1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7143614.52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62153862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6216370918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117378517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611823223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0193424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592035052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562145641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6223241.126中国科学院大学55233837.216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54243282.12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512528663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8263348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48273307.32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48282657.53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729322827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473029762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53124923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43224623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4332405.33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43419694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335369419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423630552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42372491.43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4238236836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393919554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38402055.53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74117425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74216325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34431703.55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34420484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34516535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334615175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3247182648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32481801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14920024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15018624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05117945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05214546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30531261.47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30541215.376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95520264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956164457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85719694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2858130370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85912817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760211038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76114816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76214596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6631782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66414546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56520334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566139169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467125674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36817375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36916565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370116180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371106482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27292885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173149960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174144765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175119578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76143066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771136.68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7810128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7987789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807679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113976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882140467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883129971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8841187.879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8856329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78612397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787120677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178854397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6898848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59088488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5917389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149210158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49363294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13949218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39561696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2964599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1976769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198408100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09963095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010040610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910134310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7102387102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7103312104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7104267105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7105265.7106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6106237108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510750998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510819210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41092651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211014811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11112911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21121061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1134011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111430114305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 a 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的 a 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中国科学院直接管理的科研资金管理机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财政性科研基金,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探索自然科学规律和创新性技术研究,提高科学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按照学科涵盖面和研究方向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信息科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资助形式包括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发布项目申请,经过专家审定、科学评审和学术委员会决策,最终决定资助对象及资助金额。
资助对象在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更为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A 类中文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荐的重要学术期刊,凡是在此类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都会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知,告知其文章已被认定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的A类中文期刊论文。
在学术界中,发表在A类中文期刊上的论文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并且通常会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机构资助。
因此,A类中文期刊的认定是学术研究者、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晋升职位、提升学术地位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标准。
总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科研领域的重要来源,它的认定对科技工作者和学术界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刊物
科研成果
2009年,计算所共有在研项目369项。当年新立项目课题164项,包括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 1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 项、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1项、面上和青年基金25项;北京市创意文化产业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 程重要方向性项目3项、对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另外还有院地合作等其它项目。年度到款3.2亿元。2009年,计 算所共取得科技成果31项。其中,863计划重大成果“曙光5000A”系统峰值运算速度达到233.5万亿次, Linpack值为180.6万亿次,在2008年11月发布的第32届TOP500排行榜上位列第10,是当时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最 快的高性能计算机,在2009年4月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受到鉴定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562 篇,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会议报告384篇;被SCI收录85篇,被CPCI收录212篇,被EI收录466篇,被中国科学引 文数据库收录210篇;申请专利142项,授权专利152项。
刊登的内容覆盖计算机领域的各个学科,以论文、技术报告、短文、研究简报、综论等形式报道以下方面的 科研成果: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数据库、计算机络与多媒体、信息 安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以及新技术应用等。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教学建设
学科建设
据2015年12月研究所官显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建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 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
国自科2023各学部的资助率
【导言】国自科2023各学部的资助率是影响科研项目申请者选择学部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助率高的学部意味着科研项目申请获得资助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受到许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和关注。
本文将对国自科2023各学部的资助率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加科学地选择申请学部。
【正文】一、学部A的资助率学部A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A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A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A是国自科下属的重要学部之一,其资助率一直位居前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较高,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和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学部B的资助率学部B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B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B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B的资助率在国自科各学部中相对较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和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较为稳定,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也保持在较好水平。
三、学部C的资助率学部C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C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C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C在国自科各学部中的资助率较为平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和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都保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
四、学部D的资助率学部D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D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D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D是国自科下属的重要学部之一,其资助率一直位居前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较高,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和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五、学部E的资助率学部E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E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E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XX学部E在国自科各学部中的资助率较为平稳,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率和工程技术基金项目资助率都保持在一个较为均衡的水平。
【总结】通过对国自科2023各学部的资助率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学部的资助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国自然各学部资助领域与注意事项解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科研项目资助机构之一,分为数个学部,每个学部专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
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时,了解各学部的资助领域及其注意事项对于成功申请资助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不同学部的资助领域进行解析,以帮助申请人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要求。
一、物理学学部1. 资助领域:物理学学部主要资助基础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与光电子学、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相关研究领域。
2. 注意事项:- 申请人需要提供具有较高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方案;- 突出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学术价值;- 有较好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经验者优先。
二、生命科学学部1. 资助领域:生命科学学部主要资助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相关研究领域。
2. 注意事项:- 申请人需要提供研究方案明确、可行,并有一定创新性;- 突出对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具备相关学术成果及项目经验者优先。
三、化学科学学部1. 资助领域:化学科学学部主要资助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相关研究领域。
2. 注意事项:- 申请人需要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精神;- 重点关注原创性、新工艺及新技术的研究方向;- 具备国际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经验者优先。
四、信息科学学部1. 资助领域:信息科学学部主要资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相关研究领域。
2. 注意事项:- 申请人需要提供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方案;- 关注对国家重大需求和领域交叉的研究方向;- 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及实验室搭建经验者优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学部的资助领域各不相同,申请人在申请基金时要根据不同学部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和准备。
了解不同学部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申请材料,有助于提高申请成功率。
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对正在准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五、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1. 资助领域: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主要资助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工与制药工程等相关研究领域。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
中科院研究所排名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CAS)是中国最高级别、最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也是中国科学界的最高学术机构。
中科院下辖许多研究所,这些研究所在中国科学界以及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中科院系统内具备较高排名的研究所。
首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下设的第一个研究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广泛,实力强大的研究机构。
该研究所在超导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次,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是中国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致力于生物物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的研究。
该研究所在蛋白质科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具有深入研究和重要成果,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此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研究所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重要研究工作,为中国计算机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最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
该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力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该研究所在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国内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个研究所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这些研究所的成立和发展,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国内外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合作机会。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研究所也将继续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3自然基金各学部命中率
2023自然基金各学部命中率2023年自然基金各学部命中率2023年自然基金各学部命中率是评估该年度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成功率。
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最重要的科研资助项目之一,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各学部的命中率可以帮助申请人更好地了解申请情况,提高申请成功的机会。
我们来看一下2023年自然基金各学部的命中率情况。
根据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方数据,2023年共有7个学部参与了自然基金的评审,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
这些学部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分别对应不同的研究方向。
下面将对各学部的命中率进行详细介绍。
数学学部是自然基金的重要学部之一,涵盖了纯数学和应用数学等多个研究方向。
2023年数学学部的命中率为XX%。
在数学学部的申请中,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和数学应用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命中率较为稳定。
物理学学部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性质、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023年物理学学部的命中率为XX%。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物理学学部的命中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化学学部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023年化学学部的命中率为XX%。
化学学部的研究方向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领域,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有一定的要求。
生命科学学部是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学科。
2023年生命科学学部的命中率为XX%。
生命科学学部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因此命中率相对较高。
地球科学学部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和地球现象规律的学科。
2023年地球科学学部的命中率为XX%。
地球科学学部的研究方向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对于地球变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信息科学学部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引用请说明来自生物统计家园网
机构数量数量排名经费/万元经费排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3616902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4210997.2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735318.66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646288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556292.5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165729.87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8175418.3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1843171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794535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6106673.3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5116284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11251711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68135602.1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7143614.52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62153862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6216370918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117378517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611823223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0193424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592035052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562145641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6223241.126中国科学院大学55233837.216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54243282.12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512528663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8263348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48273307.32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48282657.53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729322827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473029762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53124923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43224623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4332405.33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43419694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335369419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423630552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42372491.43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4238236836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393919554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38402055.53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74117425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74216325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34431703.55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34420484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34516535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334615175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3247182648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32481801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14920024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15018624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05117945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05214546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30531261.47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30541215.376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95520264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956164457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85719694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2858130370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85912817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760211038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76114816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76214596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6631782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66414546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56520334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566139169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467125674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36817375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36916565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370116180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371106482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27292885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173149960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174144765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175119578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76143066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771136.68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7810128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7987789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807679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113976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882140467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883129971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8841187.879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8856329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78612397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787120677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178854397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6898848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59088488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5917389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149210158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49363294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13949218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39561696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2964599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1976769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198408100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09963095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010040610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910134310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7102387102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7103312104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7104267105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7105265.7106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6106237108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510750998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510819210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41092651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211014811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11112911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21121061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1134011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111430114
30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