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管理防范论文(共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风险管理防范论文(共3篇)
第一篇:跨国公司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
一、后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跨越国界后,各国的法律制度、政治环境、经济制度、研发环境、营
销环境、文化背景不同,跨国公司与一般国内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就
有明显区别,在更加复杂的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受诸多不
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会面临更多的潜在损失。

导致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一)系统风险
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银行金融资产瞬间缩水,外国政府大量印发钞票,市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跨国公司的市场环境恶化,形成市场风险;外国政府套用世贸规则,采用非常规、歧视性手段,限制公司的运作,形成政治风险;各国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调整利率、汇率和税收
政策,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恶化,形成外汇风险和税收风险;各国政
府与监管部门还可能通过设立贸易壁垒,干扰公司的经营运作,形成
经营风险;高端企业通过技术垄断,恶意竞争,形成技术风险。

以上
因素会导致跨国公司缩减生产经营规模,资金链断裂,失业剧增,市
场环境持续恶化,公司筹资管理、投资管理、结算管理、风险管理和
纳税管理等方面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二)非系统风险
一是财务目标风险。

公司财务管理层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过于关注
销售、利润增长,忽视公司财务战略的研究,或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
目标,过分追求每股收益,以期产生规模效应,不因地制宜导致方向
性失误。

二是财务决策风险。

公司财务决策系统不能适应市场环境的
变迁,在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过程,容易出现决策性
错误。

三是投资风险。

公司在主营业务面临困难时,盲目投向非主营
业务,比如投资房地产、金融衍生品,不进行投入产出的论证,反而
造成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风险被扩大。

四是信贷风险。

在国外资本
市场各种保护性、限制性政策的制约下,公司各种票据贴现、资产变现
更为困难,长期短期融资能力被弱化,融资结构配置不当,过度负债
经营,过度运用财务杠杆,导致现金流量风险加剧。

五是财务内部控
制风险。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市场
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果不能审时度势,实时调整内部控制策略、
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母公司对子公司及子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会失去
有效控制,由此导致的财务内部控制风险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跨国
公司还有因“水土不服”、缺乏适应性和统筹性而产生的公司财务管
理制度设计风险,因为财务往来款等运作不当产生的结算风险,因为
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过分关注短期成本目标而产生的成本控制
风险,因为概念模糊或欺诈产生的合同风险,因为利率波动而引起的
对未来收益、资产或债务价值的不确定性所可能导致的损失产生的利
率风险,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也存有诸如评估风险、法
律风险、税收风险、诉讼风险在内的各种与财务相关的风险。

二、后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
(一)化解政治风险
金融危机及深度演变带来了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跨国公司要事先
周密安排,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作出评估,与当地相关部门就经营环
境问题进行磋商,以取得某种承诺,在融资、销售、税收、利润分配、失业安置等方面争取优惠条件,签定协议;调整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
策略,调整产品结构,采取风险分散化的方法,如:寻找国际合作伙
伴(包括大型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共同投资,与东道国的不同利
益集团建立联盟;向当地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必要时制订一个反危
机的计划,时刻应付可能发生的政治事件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风险,
解决当地系统性风险存有的共性、个性问题,强化适应东道国经营环
境变化的能力。

(二)防范外汇风险
一是增强风险意识。

充分研究产生外汇风险的潜在因素,关注各国基
本经济、央行政策因素,政治与传媒因素,心理及市场预测因素,突
发事件因素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做好风险防范。

二是技术性防范措施。

提升运用金融工具防范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各银行的金融衍生工具
规避风险,如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外汇掉期、货币掉期等业务,还可以通过外币应收票据贴现、投保货币保险、短
期外币信贷、安排与外币透支等,把外汇汇率风险控制在可预见、可
控制的范围内。

三是外币变动时的财务应对办法。

当跨国公司预测东
道国货币将要升值时,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如:减少承担风险的
资产,增加承担风险的负债。

具体做法包括:提前偿还公司按当地货
币计算的欠款;突击增加出口,利用东道国货币升值引起的出口货价
下降,增强子公司产品在东道国的竞争力,抢占东道国中实力衰退公
司的市场;减少库存量,以便在货币升值后调整存货价格;减少在东
道国银行的借款,推迟偿还母公司的或其他子公司的应付款项,以减
少资金运用成本,反之亦然。

四是增加外汇管理人才的引进、储备与
培养,设立研究室专职从事国际汇率的预测和防范外汇风险的研究。

(三)分散市场风险
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融资困难、盈利下降,纷纷收缩甚至
撤回海外投资,客观上为跨国公司产生了向境外上游生产活动和下游
市场经济领域进行投资、收购外国的优质资产、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
需求。

跨国公司应从战略高度提前新一轮布局,放弃需求疲软的市场,进一步“走出去”,在以下重点领域实施多品牌战略,拓展新兴市场,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掌握主导权。

一是在海外建立研发、设计中心,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专业人才,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
新能力。

二是投资开发能够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的资源类项目。

三是集
中公司的资金投资于有前景的高端市场,带动国内技术、产品、设备
等出口和劳务输出,确保市场多元化和预期收益,促进产品结构的调
整与升级,拓展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打造国际品牌,降低和分散单
一的市场经营风险,提升在国际不同的市场合作份额,为生存与发展
腾出空间。

(四)降低筹资风险
资金链是公司的“生命线”。

跨国公司应将这次危机视为调整公司财
务资本结构的契机,推出稳妥的现金管理政策,在注重资金回收风险
和汇率变动风险的同时,从公司财务发展战略出发,增强监控,确保
资金链的连续、安全、完整。

具体控制手段如:公司所筹资金量应与
需求量相结合,控制筹资规模,既减少筹资成本,又充分满足公司拓
展主营业务的需要;实施最佳的筹资结构,在负债到期日与公司适量
的现金流入时间、规模相配合,把握有利的筹资时机;选择合理的筹
资期限,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拓宽筹资渠道,如运用融资租赁业务,通过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科学、合理、灵活运用长短期融资
方式,增强支付能力;缩减资本项目支出、出售非核心业务,增强变
现能力;此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公司还应该增强信用管理,防止
信用缺失,保持良好的信誉。

(五)控制投资风险
公司应建立一套适应国际环境的投资决策系统,通过对公司外部环境
的全方位监测与评价,掌握市场发展规律,采取有效对策,变被动为
主动,提升应变能力。

针对投资项目,公司应该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
程序,增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可能带来的风险性因素,制
定完备预案;对投资指标进行动态监控,在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合理
分配资金,保持投资结构的平衡;强化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规避盲目
扩张中潜在的风险。

(六)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利条件、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对系统性、非
系统性风险的科学管理是跨国公司持续、有效运营的基础。

因此,公
司应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体措施有:一是
风险识别。

对所处国家的行业特点、地理环境、经营条件、经营方向、经营理念准确定位,对所处国家的经济政策动态、金融环境、风险因素、潜在损失进行系统评价。

二是风险量化。

实时监测敏感性财务指
标的变化,针对风险评价指标合理构建数字化模型,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全方位检测,不定期综合分析。

三是风险管控。

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应对预案,准确拟定决策方案,从事前、事中、事后的角度,通盘协作,把风险管理落实到公司的各个经营环节、各个业务流程,覆盖所有的部门与岗位,提升应变能力、处置能力,把潜在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把潜在的机遇化为公司真实的效益。

三、结束语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国经营公司还应该积极研究、分析东道国各项财经政策、税收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等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解决好内部结构性矛盾,按照当地投资者、股权持有者、利益相关者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因地制宜地设计内部会计制度,合理制定标准化的会计核算办法、成本控制规则、利润分配办法,建立健全财务战略中心、成本责任中心,会计结算中心,规避各种转嫁风险,化风险为机遇,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财务目标利润或财富的最大化。

第二篇: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风险
一、文献综述
(二)独立董事有效性和财务风险研究
国内外相关董事会规模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得出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存有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小。

Chaganti等(1985)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财务风险水准就会越低,因为越大规模的董事会,就会通过更多人的知识、背景、交际圈等为企业带来更多有用的信息和资源。

国内李延喜、包世泽(2007)和钱中华(2009)等学者也得出了同样的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水准就越高。

Beasley等(1996)通过分别研究75家规模相当,但是财务状况存有显著差异的企业,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企业董事会的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存有着正相关的关系。

国内刘银国、吴夏琴(2009)等学者也
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相关独立董事人数所占董事会人数的比例对企业
财务风险影响的研究成果,目前得出的结论基本是统一的,即独立董
事比例越大,企业存有财务风险的水准就会越低。

Chen&Jagg(i2000)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的企业,存有财务风险的概率就越小。


内周泽将、余中华(2007)和钱屮年(2009)也支持这种观点。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研究
Ross.Westerfield.Jordan在公司治理这个大框架下研究了内部控制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得出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
的结论。

国内袁晓波(2010)、王莉伟(2011)和李万福等(2012)
学者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但Doyle等人通过研究企业财务风险和内部
控制有效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企业财务状况对内部控制有效性
的发挥有着严重影响的作用。

谢志华(2007)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
管理就是控制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形式”;但黄秋菊(1994)
通过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二者是
不能等同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探讨独立董事有效性时主要以独立董事监督能力有效性为标准,
将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进行界定。

(1)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独立董事可以保持自身
独立性,从而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财务丑闻,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发挥作用。

证监会在2001年颁发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
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独立董事成员中,至少应该有一名具有
高级职称的会计专业人士或者注册会计师。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并且由独立董事中财务方面的人员在审计委员会中起到领导作用,审
计委员会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以及企业内
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内控控制质量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
标准,因此,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内
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为此假设:假设1: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
(2)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财务风险。

当企业面临风险的时候,独立董事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实际经营可以将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独立董事除了对大股东和经营者进行监督,防止其为了自身利益而有损企业整体的价值;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当企业面临经营问题时,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做出准确的决策,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所以,如果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能够有效发挥了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可以将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为此假设:假设2: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风险负相关
(3)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风险。

内部控制,旨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升一定的保障。

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为企业委托代理的存有,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必然存有,从而出现了代理风险。

代理人为了追求自己价值的最大化,会忽视企业的利益和安危,将企业置于面临财务风险的处境。

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为了降低代理风险,减少代理成本,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就会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一定的控制。

从内部控制设置的目的,以及国家相关部分的重视,内部控制可以很好的控制代理人的代理风险,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为此假设:假设3: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风险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的样本数据选取2008年至2011年上市所有民营企业。

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时,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相关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色诺芬数据库,其中,公司财务重述通过手工搜集企业整改报告和自查报告整理。

剔除金融行业和相关变量缺失的样本,最终确定了632家上市民营公司连续四年的2532个样本。

(三)变量选取
(1)独立董事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变量的设计标准。

本文以独立董
事监督能力来界定独立董事的有效性,将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
方面来考了独立董事的设置情况,对其监督能力进行全面考虑,从而
得出独立董事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数。

影响独立董事的内部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和背景;外部因素主要有:薪酬、声誉和独董比例。

具体
指标设置如下:性别:取独立董事中男性成员人数所占总成员人数的
比例;年龄、所有独立董事平均年龄的对数;背景:如果独立董事成
员有财务背景、经济管理背景和政治背景的,分别取1,否则为0,最
后加总得出独立董事整体背景指数;薪酬、所有独立董事薪酬均值取
对数;声誉:本公司所有独立董事担任当年上市公司的总数量除以本
公司独立董事的人数的对数;独董比例:独立董事人数占董事会人数
的比例。

(2)内部控制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变量的设计标准。

本文以内部控制
目标的实现水准来界定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战略
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具体指标如下:战略目标: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和系统风险来衡量企业的战
略目标。

经营目标: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和净利润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
目标。

报告目标:用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和企业自身披露的财
务重述来衡量企业的财务报告目标。

如果财务报告中出具的是标准无
保留审计意见,则赋予哑变量值1;如果出具的是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赋予哑变量值0;如果出具的是其他审计意见,则赋予哑变量值-1。

如果本年度有财务重述现象,赋予哑变量值-1,否则赋予0。

合规目标:如果没有违法违规和被诉讼事项,赋予哑变量值0;如果存有违法违规或者被诉讼事项,所赋哑变量值按照如下规则进行赋值:赋予哑变量
值为-1,-1/2,-1/3,…,-1/n,其中n表示企业违法违规或者被诉
讼的事项。

采用这种赋值方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对事件影响的重叠作用。

资产安全目标:用净资产的增长率、股东分红和企业纳税来衡量
企业的资产安全目标。

对上述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指数的二级变量,除
哑变量外,都需要进行标准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反映企业内部
控制水平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3)企业财务状况的界定和划分。

本文采用国际上常用来界定企业
财务状况的Z分数模型,来界定本文研究样本的财务状况。

Z模型的具体公式为: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表
示营运资本与总资产的比值;X2表示留存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X3表
示息税前收益与总资产的比值;X4表示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与总债务
账面值的比率;X5表示销售收入总额与总资产的比值。

除了上述相关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外,根据研究设置的需要,本文选取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增长率、高管薪酬、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董事会
规模、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具体变量定义如表(2)、(3)、(4)。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上市民营企业四年统计数据呈现如下结果:处于上市民营企业独立董
事有效性综合指标均值上方企业的数量要小于处于上市民营企业独立
董事有效性综合指标均值下方企业的数量;处于上市民营企业内控控
制质量均值上方企业的数量要小于处于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均
值下方企业的数量;处于财务危机状态的企业所占比例最大,为
46.41%,处于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所占比例为28.87%,几乎为处于危
机状态企业的一半。

表明独立董事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方向
是一致的,以及二者的变化和企业财务状况也呈现同方向变化的趋势,这与本文前面进行的推理和假设是一致的,即独立董事有效性影响企
业内部控制质量,以及独立董事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质量同时影响企业
财务状况。

(二)回归分析
AdjR-squared=0.5234,说明所选择的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独立董事
和内部控制质量有着很好的拟合性;独立董事有效性(ib)的系数显
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有效性与内部控制质量存有着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与本文提出的第一个假设相符。

独立董事有效性与财务风险回归
结果如表(9)和表(10)。

可以发现:PseudoR2=0.4196,说明运用次序logistic模型研究独立董事有效性与企业财务状况的关系有着很好的拟合效果;独立董事有效性(ib)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独立董事有效性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好。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第二个假设是成立。

PseudoR2=0.4367,表明本文采用的次序logistic 模型对于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状况之间的相关性有着很好的拟合效果;内部控制质量(ici)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状况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财务状况的改善,从而降低企财务风险的水准。

表明本文提出的第三个假设成立。

四、结论
本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即独立董事有效性的提升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有着积极正向的影响作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完善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提升也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

独立董事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显著性要大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但是对内部控制影响的系数要小于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的系数。

因为独立董事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水准不同,说明内控控制不等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因为独立董事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影响的显著性要大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呈现显著为正的关系,可以认为,内控控制是独立董事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中间环节,即独立董事通过内部控制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第三篇: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一、湖南天润实业控股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应该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才能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作用,建
立完善的内部机制,从而有效地降低因为内部管理结构职责不明确给
公司带来的风险。

而根据作者的研究发现,天润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存
有严重的漏洞,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董事会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并且可能存有集权的现象,如果治理结构不完善,就不能形成
一个有效循环的监督管理机制。

该公司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1.公司
由14名人员组成企业的高管层,其中董秘、总经理和董事长都是由一
人担任,表面上权责分明,但是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上都是由董事长一
人说了算,有集权的可能性,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因为董事长一人担任多种要职,而且各
个重要的权利部门不能相互制衡和监督,所以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权
利制衡机制。

2.在2011年因为违规操作股票被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这些违规的管理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滥用职权而让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影响了公司的形象,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天润控股公司没有一
套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对财务人员缺少系统的管理能力和相关风险
意识的培养。

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已经将近70岁,在管理上还是采用传
统的管理方式,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适应现代
企业制度的要求。

(二)公司资金结构风险分析。

天润控股公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7.3%、53.24%和41.95%。

2010年负债占权重较大,但2011年和2012年有所
好转,且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状态。

但是仔细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发现,2011年和2012年所有的负债都是来自流动负债,企业完全没有一点长期负债,这一方面可以说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但是一旦企
业短期流通受限,企业将无法以长期偿债能力来辅助,短期偿债能力
压力过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2010年,企业的资金
结构负债占的比重较大,相对而言,股东权益所占的比重就会减少,
资金结构很不合理,对企业的发展不利。

而2011年和2012年的资金
比例分配较2010年而言更为均匀和合理。

(三)公司各项财务指标风险综合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