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十五章(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

政 策
收入分配政策


汇率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 展目标和经济状况制定的用来指导财政工作 和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政策 实施工具
国家预算 税收 国家信用 财政投资 财政补贴等
政府运 用财政 政策的 基本模

扩张性财 政政策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 政府经济职能
本章结 构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监管
1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演变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阶段-- 政府采取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第三次是1988下半年-1989年
由于中央政府在1988年5月提出准备物价“闯关”,导 致在下半年出现居民抢购高潮,造成生活物资供应紧张和价 格上涨,当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达到18.5%;当年的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了16.2%。为控制投资规模的快速 增长,国务院在1988年派出10个工作组奔赴全国各地清理建 设项目,GDP的增长则从1988年的11.3%下降到1989年的 4.1%,并在1990年继续下降到3.8%,是改革开放以来GDP 增长幅度最低的一年。
第二次是1985-1986年
经过1982-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取得了成效,城市改革开始起步,乡镇企业等民营经济 获得了快速发展,投资主体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建设进入了 快速发展阶段。投资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能源、交通、通信 和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出现短缺和各种价格的快速上涨,1985 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8.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 8.7%,都远高于前几年不到2%的增长幅度。为减少投资建 设对国民经济的压力,中央政府在1985年3-4月召开的六届 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和“控制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GDP增长从1984年的15.2%下降到 1986年的8.8%。
• 1933年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这是国家调节 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
• 在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1933—1934年,罗 斯福政府通过《农业信贷法》以及对农场发放贷 款的两个法令,使农村金融形式大为改观。
四、财政政策
• 罗斯福解决失业和贫困的办法是直接让人们工作,给他 们收入。为此,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公共事业振兴署 和农产品信贷公司以及策划其他创造就业的措施。
(1)政府如要减少转移支付,将会面临社会公众的 强大压力而使政策变形。
(2)政府增加转移支付也不一定能使公众增加消费。
(3)政府如要减少对大公司产品的购买,也将面临 大公司强大的宣传、公关和游说活动的考验。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和减少货币供 给量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的政策。
调整存款 准备金率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全面干预”阶段- -政府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 义政策)。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 段--政府采取“混合经济”政策。
2
市场经济中国家和政府的职能
国家的二重职能
政治职能
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反抗、协调统治阶 级内部关系、防御
外敌入侵等
社会职能
管理社会经 济、文化、 教育、其它 公共事务等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指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 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中社会供求的总量和 结构进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
Biblioteka Baidu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区 含义 别
运用 的手 段
机关
经济政策
财政部门 金融部门
经济法规 制定和实施
立法机关和 执法机关
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
减少政府支出 增加税 收
减少 总需求
政策局限性
从财政收入政策来看: (1)增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敏 感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会遇到很大阻力。 (2)经济衰退时期的减税不一定能导致公众增 加消费和投资。
(3)税率和税收的变动一般要经过复杂的批准 程序,可能会错过政策实施的最佳时机。
从财政支出政策来看:
▪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发生股灾,股市市值下降80%,
股票市场在过去二年内赚得的400亿美元全部输光。
▪ 仅1932年一年,美国就有1400家银行倒闭。
二、价格下跌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发价格大都下跌了三分之一至五分
之二,只有英国低于十分之三。
▪ 农产品和原料的价格下跌更加剧烈,下降幅度大都在40%~
第一,政府购买。政府除了购买剩余农产品之外,最 大的购买项目就是劳务。
第二,转移支付。罗斯福政府的主要手段是救济、社 会福利和保险。
小知识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常常超出国家计划 (规划)并带来物资供应和基础设施紧张等问题,因此,在大 多数时间内是通过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随着我国 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需求不足 的问题,防止经济增长“偏冷”也成为一定时期宏观调控的重 要任务。这里主要介绍经济“过热”的情况。
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基本经济职能是克服市场机制 的缺陷,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一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求通过国家调控来保持各企业、各部门之间按一定比 例协调发展 。 要求通过国家的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 。
二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市场调节缺陷: 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有效,解决不了总量问题。 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 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无法自动消除垄断。 不能完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调整再 贴现率
宏观货币政策 的三大措施
(工具)
公开市 场业务
运用 货币 政策 的基 本模

扩张性货 币政策
紧缩性货 币政策
适用:经济衰退,总需求不 足,失业率上升时
途径:放松银根,扩大货币 供应量,刺激有效需求
措施:降低利率、法定准备 金率、再贴现率、购进政府
债卷等
适用:总需求膨胀、通货 膨胀时
途径:压缩财政支出、增 加财政收入,抑制需求。 具体措施:提高利率、法 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
行政机关
地位 主要手段 主要手段
辅助手段
联系
都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的
增加 就业
优化
经济
宏观调控
结构
的目标
保持国际收 支平衡
稳定 物价
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 合理 收入 分配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规划和计划手段


的 手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产业政策

财政政策

调 控
50%左右。
三、破产和失业
在大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人口总数达到 四五千万人,英国1933年的失业人数275万,失业率达到 22.5%,美国失业率达到占劳动力的25%的最高峰,约1400 万人流落街头。
工业生产和GDP的大幅萎缩使得社会财富大幅缩水,同 时由失业和物价上升,再加上股票投资失败和金融机构破 产,居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以美国为例,大危机使得 美国平民的生活水平倒退了整整20年。
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美国
44.7
28
奥地利
34.3
22.5
德国
40.8
15.7
法国
25.6
11.0
意大利
22.7
6.1
捷克斯洛伐克
26.5
18.2
挪威
7.9
0.9
瑞典
11.8
8.9
英国
11.4
5.8
西班牙
11.6
8
“罗斯福新政”
5、金融创新降低了货币管理当局对货币的控
制力,使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了冲击。
经济大危机(1929-1933)
一、证券市场的崩溃 ▪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是由证券市场的崩溃开始的。 ▪ 当欧洲证券市场处于下跌时期,市场却呈现出兴奋的投机热
情。美国证券股票价格失去与现实的联系,为10月的恐慌铺 平了道路。
一、金融政策:《银行法》、《证券交易法》
• 1)全国银行整顿,发放巨额贷款给金融界。 • 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开,不可去炒股。 • 3)投资银行不可吸储,从而降低风险。 • 4)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凡在银行存款,数额不
大的,会得到保证——信心稳定。 • 5)成立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中央银行,作为商业
1、经济衰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扩张
性货币政策,商业银行通常不愿扩大放贷。
2、经济衰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扩
张性货币政策,企业通常也不愿多向银行借 款。
3、通胀时期,尽管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货币
政策,企业仍愿增加借款,商业银行也愿扩大贷 款。
4、货币政策有较强的时滞性,即政策实施后
往往要间隔较长时期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
供求 平衡
满足 公共 需要
调节 收入 分配
含义
指政府直接使用调 节税收或增减政府支 出的方法以达到特定 的经济目标的政策及
措施
• 财政政策的运用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 业
扩张性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支出 减少税 收
增加 总需求
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 政政策
途径:扩大财政 支出、减少财政
收入。 适用:总需求不
足时
途径:压缩财政 支出、增加财政
收入。 适用:总需求膨 胀、通货膨胀时
财政政策
紧缩
财政
政策
扩张
作用
配置 资源
提高税率增加税种 压缩政府需求 出售政府债券 实行盈余财政
降低税率和减少税种 扩大政府支出 回收政府债券 赤字财政政策
调节
银行后盾。 • 6)由1934年建立的证券交易委员会来监管证券交易

• 二、工业政策:《产业复兴法》
• 1)、限制竞争,成立产业委员会,制定公平竞争 法规,确定该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 件、销售定额和雇用工人的条件。
• 2)允许工人自由和加入工会,以压迫资本当家制 订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工作限时;
防止经济增长“过热”的调控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我国政府为压低经济 增长速度的调控进行了6次:
第一次是1979-1981年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加快经济建设成为全国的统一认识, 并开始走上轨道。国家制定了宏伟的建设计划。在1978年开始 了建设规模的大扩展,当年基本建设投资从上年的312亿元增加 到417亿元,增长33.7%,能源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5.8%,交 通运输投资增长28.2%,水利投资增长21.8%, 都是当时较高的增 长速度。基本建设战线出现了过热现象,使当时的经济实力难 以支持,出现了经济发展失调的局面。为解决1978年大上项目 引起的投资膨胀问题,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 了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之后,中央政府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停缓建设若干项目,压 缩投资规模,使GDP的增长从1978年的11.7%一路下滑到1981年 的5.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 主要内容
计划统筹

经济调节
府 经
市场监管
济 职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国有资产管理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一、社会供求的矛盾运动和经济波动
社会供求 矛盾
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与失衡 社会供求的结构平衡与失衡
经济波动:是指国民经济运行中所呈现的扩张与
收缩不断交替的波浪式运动过程
卖出政府债卷等
货币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经济萧条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 业
扩张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降低再贴现率
降低法定准备率
增加 总需求
经济繁荣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
紧缩性 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提高再贴现率
提高法定准备率
减少 总需求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3)成立公共署,为失业工人提供再就业。
• 《全国产业复兴法》被认为损害了自由资本主义制 度。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全国产业复兴法》违 反宪法,罗斯福就势抛弃了这个法案。但法案中保 护工人利益方面的措施被保留下来。
三、农业政策
• 新政的农业政策包括国家对农业生产的调节及政 府整理农村信贷和债务的政策。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
市场运行 弥补市 国家宏观
机制
场不足
调控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大致有以下 几种观点:
1、计划经济阶段--全能政府论 2、20世纪80年代--市场有限论 3、20世纪90年代--间接管理的“调控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求发挥政府的作用 我国特殊的国情要求发挥政府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要 求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