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2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商品=劳动产品+交换)
精选PPT
23
2、价值
不同的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 因为它们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东西。这个相 同的东西决定了不同的商品按一定的比例进 行交换。例如:
1只羊=2把斧子;1只羊=10斤谷子。
那么,这个相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精选PPT
24
归根结底:不同的商品,抛开具体的形
历史范畴:变化的,或者说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 在,或者说有条件地存在。
精选PPT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更替与一般规 律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精选PPT
4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更替与一般规律
(一) 社会经济制度更替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奴隶社会:奴隶主直接占有大量奴隶使较大规模的 生产协作成为可能。
封建社会: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农民具有一 定的人身自由。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 佣劳动制度对工人进行剥削。
(运用一定的工具、使用一定的方法、加 工一定的劳动对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
缝衣、织布、砍材……(不同的工具、不 同的动作、不同的劳动对象、不同的生产 目的、不同的劳动产品)——具体的形式 不同。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精选PPT
41
2、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时抛开了具体形 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生产商品 时人们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
低级阶段——简单商品经济: 市场只是商品交换的场 所.
精选PPT
13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 身的消费需要,商品交换仅在较小的范围内存 在。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占主 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补充。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市场 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市场条件。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市场经济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与简单的商品经济相比 ,市场经济具有更广泛的市场范围、更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更成熟的市场机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 权后,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
VS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经历 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 到斯大林模式的探索过程。在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国情 和时代特征,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03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商品经济的概念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方向。价 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包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 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 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 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 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因此,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为现代工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第二章 商品经济(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高帆)PPT课件

第二章   商品经济(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高帆)PPT课件
——交换价值体现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只有不同的 使用价值采用交易的必要,而不同使用价值交易的数量关系是由它们 耗费的一般劳动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的。
09.11.2020
3
第一节 商品
自然经济的三个社会阶段:
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 共同体是一种自然经济
单位
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主的 庄园经济也是一种自
然经济单位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个体农民基本 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 的家庭经济,表现为 “男耕女织”这种耕织 结合型的自然经济
09.11.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发展,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要运行有效必须使 社会交易成本的持续下降。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 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 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 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 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09.11.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0
第一节 商品
商品的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
物的有用性,既可以满足任某种 需要的属性
体现了商品的 自然属性
商 品
交换价值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 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 人类劳动
体现了商品的 社会属性
09.11.2020
——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 进行交换的要求。(生产的专业化和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一是待售商品总量 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4 .货币流通的一般公式:
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 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 .纸币的流通规律 (1)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
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2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
必须的金币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类型:温和型、奔腾型、恶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4)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成本 、结构
3.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叫通 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 有效需求不足、
等份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W—G—W ◆商品流通公式与物物交换公式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物物交换的形式W—W 商品流通公式W—G—W
内容上的区别 ◆商品流通的后果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货币当作财富而被贮藏起来或 积累起来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足值的货币 ◆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 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 自给自足 封闭保守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
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第二讲

世 界 货 币
世界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职 能
购买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
贵金属 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某些纸币如美元、 美元 欧元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世界货币 欧元 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
贮 贮 贮 藏 藏 藏 手 手 手 段 段 段
价 价 值 值 尺 尺 度 度
流 通 手 段
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
供过于求 价格下跌 利润下降 减 少 投 资 利润增加 价格上涨 供不应求
追 加 投 资
作用之二: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 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 水平
劳动生 个别劳 产率 动时间
商品 出售
结果
先进
落后



等价 等价
多利

少利
作用之三: 在经济活动中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 引发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化(贫富差别)。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流通手段
物物交换 W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买卖结合
W

商品流通

G
买卖分离
W
W
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买卖结合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买卖脱节, W 物物交换 W 从而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商品流通

G
买卖分离
商品二因素
二、货币的职能(由本质决定)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政治经济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课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经济危机和周期性
波动
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内在的不稳定 性和周期性波动,导致经济危机 和资源浪费。
社会不平等和两极
分化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加剧了社会财 富的不平等分配,导致贫富差距 扩大和社会两极分化。
环境破坏和资源枯

资本主义经济追求短期利润最大 化,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 持续利用。
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生产资料和资本集中在少数人 手中,形成垄断和寡头。
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细 胞,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 段。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 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雇佣劳动制度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成 为雇佣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 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在资本主 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 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级革命是推翻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01
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列宁和斯大林的发展 列宁和斯大林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帝国主义论、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是价 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论
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取剩余价值,实现 资本增殖。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 货币 PPT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 货币 PPT

流通中商品 赊销商品 到期支 互相抵销 消 一定时期内流通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二、纸币和信用货币流通量
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 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所以,
“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 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 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不管纸币发行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流 通量相等。
思考题
解释下列概念:货币、纸币、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简述货币的职能。 简述货币形式的发展。 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
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表现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 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
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 商品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 这些缺陷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
即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 种公认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来表 现。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反映 了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从货币的起源和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的第一个职能就是价值尺度,
即货币作为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为了能够衡量和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
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即在技术上把某一标准固定下来作为货币单位, 并把这一单位再划分为若干等分。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出现以后,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买和卖在时间上 和空间上分离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或环节。在商品流通中,对 于商品所有者来说,商品的出卖即W-G的实现具有决定性 的意义,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跳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ppt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ppt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
导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1、经济的含义 2、经济学的出现 3、政治经济学概念的诞生
经济的含义
➢节约、精打细算; ➢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生产、交换、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创立的主观条件
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始终如一的把经济学作 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经济 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
➢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学说,创立 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毛泽东
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 理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的新道路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分析了当今时代(主19题75的—新198变2)
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 生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的出发点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 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马克思
12/22/2020
12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商品的二因素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2/22/2020
13
商品-是用来交换、并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 产品(有形、无形)
解读关键词 : 交换 满足需要 劳动产品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
12/22/2020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2/22/2020
24
所谓统一,就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必须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商 品,缺少其中一个,就不是商品。
•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一个物可以 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 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资 本论》,P54
• 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又有如下一些限定,才能成
为商品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第二、必须是满足别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第三、必须是通过交换转到他人或社会的使用价值。
12/22/2020
17
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 与自然的关系。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 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
14
一、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 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方面,它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另一方面它的生产不是为了自身的消费,而是 为了交换。
12/22/2020
15
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12/22/2020
22
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教学课件政治经济学

教学课件政治经济学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即按 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通常是 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 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来实现的。
社会主义建设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进行 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发展 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等。
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治经济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既重视理论的研究和 创新,又关注实践的发展和变化, 不断推动理论的实践应用和实践
的理论升华。
0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劳动价值论
01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政治经济学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
等只是转移价值。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实践应用
1 2
指导经济体制改革 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和方向,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 建议。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 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揭示社会不公现象的根源, 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措施。
教学课件政治经济学
目录
• 政治经济学概述 •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分析 • 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
01
政治经济学概述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人类社会经济发 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特点
政治经济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强调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关注经济现象背后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政治经济学也注重历史和制度分析,探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 经济发展道路和制度变迁。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过 程中人与人的地位和关系等。
0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除剥 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共同富裕为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等手段,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这个过程叫做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家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0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与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生产资料却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导致生 产与分配之间的矛盾加剧。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2)斯大林从生产关系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 把生产关系概述为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 畴。
9
2.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经 济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任务是揭示 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2
23
在此编辑您的标题
•2、价值量的计量:由简单劳动(基 本计量单位)决定,商品价值体现的
是人类劳动自身,复杂劳动创造的价
值是简单劳动的多倍。折算是在商品 交换中自发实现的。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
练的劳动,是每个没有任何特长的普
通人都能进行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
练的劳动。

3
4
章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本章概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特点、学习意义。
5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
2.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
存在
基础
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6
7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 系。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8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1)从再生产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可以表述 为四个环节:生产(直接的生产关系)、分配、交换、 消费。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2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2章 货币
解: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一、货币流通量
一定时期内 流通中需要 =
待售商品的 赊售商品的 到期支付 相互抵消的 价格总额-价格总额+总 额-支付总额
的货 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时影响流通量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出现后的影响
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商品转为货币,则矛盾解决,否则生产者困境
货币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金和银的自然属性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独占了 一般等价物这一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思考:
恶性通货膨胀为何出现?有何危害?中国历史上的恶性通 货膨胀?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的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

的简

商品价值 表现形式
价单 值的 形或
的 价 值
式偶




般 的 价 值 形
货 币 形 式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接下来,这个不幸的国度又受到了二战的牵连,在1944 年,匈牙利平格最大面值为1000,一年以后这个数字变 成了 10,000,00。而到了1946年中期,居然变成了 100,000,000,000,000,000,000。
意识到了这种程度的恶性通货膨胀和面值的增加速度没法 维持下去,仅仅在诞生的短短20年后,匈牙利平格就被新 货币福林(Forint)所取代。

《政治经济学》第2课:货币

《政治经济学》第2课:货币
货币无非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 来的,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经济关系。
二、货币形式及发展
电子
货币
信用

货币
金属

实物 货币
货币


先秦共字钱 古罗马金币 美国金币 中国近代机制铸币
先秦鬼脸钱 古罗马铜币
北宋会子 南宋交子
英镑 法郎
美元 瑞士法郎
信用货币
货币形式
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 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 通过金或银来表示。
1只羊 3把斧子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1两黄金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 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 必然结果。
W
使用价值
价值
W
W
W
G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内部矛盾变为商品与 货币的矛盾。
货币的本质
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
W
使用价值
价值
W
W
尽管这一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一般的 本质规定,但商品价值的表现是不充分的
偶然交换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指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 多商品表现出来
1只羊
=3把斧子或
=5斤盐或 =1担米或 =10斤茶叶或 =1两黄金或 =或其它
特点:等价形式多样化,体现无差别人类劳动
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 ) A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3、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 A 成正比例的 B 成反比例的 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D 无关的

《政治经济学》2版课件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2版课件 第一章

第一章资源配置方式和市场经济[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为说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这一人类社会的根本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把握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根本经济范畴,进而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开展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根本问题。

学习本章,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过程、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

[教学要点]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人要生存,就必须吃饭、穿衣、住房,而粮食、衣服、房屋等生活资料需要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人类如果停止了上述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就不存在人类社会。

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只有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后才能进行,可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

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一切东西。

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者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上述三个根本要素。

在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二、社会生产方式人们利用、改造、控制自然界,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称为生产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开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开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开展开始的。

在生产力的开展中,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单独的个人是无法进行的,人们只有相互结合起来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这种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 有机构成时绝对地租的来源: 1.农业资本家的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 部分工资 2.农产品的垄断价格
第五节 土地价格与地租变化和作用
一、土地价格的决定及其趋势 二、现代农业与土地关系的演进 三、地租的双重作用
一、价格土地决定及其趋势
土地特点 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商品经
土地价格发展趋势:上涨趋势
它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什么是土地价格?
资本化是什么意 思?
就是这种货币收入,可以被看 作一个想象资本的利息
可以啊!
能不能举个例子?
假定平均利息率是5%,那么一个 每年200镑的地租就可以看作是4000 镑资本的利息
就是说土地的价格就可 以按若干年内可以带来 一定收入的资本的数量 来计算了?
济条件下有价格。
土地价格 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是土地在使用中所能提供的长期地租价格。 可以看作是按利息率计算的地租价格 是地租资本化。
形成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使得土地所有者能够凭借土地所有权 定期地获得地租收入。所有者出卖和出租土地实际是将
原因 获得地租收入的权利出卖或出租。
价格决定:地租和其他收益
是这样!
三、地租的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
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和自然生产力,保证土地所有者的经济
利益的实现。
消极作用 使农产品等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并能产
生土地投机。
计算题
设农业部门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与工业部门剩 余价值相同。工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为8C:2V;农业 资本有机构成为6C:4V。社会平均利润率为20%。并 设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全部转化为地租。各农业资 本家共租种1万亩土地,投资情况如下:
概念: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A超额利
润B优、中等地可得C个别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
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地块、地理位置、连续投资 原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与所有权无关
土地有限 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 超额利润稳定广泛
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 、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Ⅰ是由肥沃程度较高和地理位置较好的土
2
800 120 15 800 120 15
500 120 24
240 30 240 30
150 30
120 120
120
120
30
30
三、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关系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区别
1.它们形成的条件不同,是由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和 耕种方式造成。
2.它们为谁占有也有所不同。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有 效期间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续约时才可能归土 地所有者成为地租,级差地租Ⅰ直接归土地所 有者占有。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联系 1.级差地租Ⅰ先于级差地租Ⅱ。 2.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3.两者的本质相同
第三节 绝对地租
一、绝对地租的形成和特点 二、绝对地租的趋势
一、绝对地租的形成
概念 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
缴纳的地租。
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使农产品可以按高于社会生
可能保留在农业内部 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形成超
并形成绝对地租
额利润并转化为绝对地租
条件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
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绝对地租的形成
生产部门 工业
资本有机 剩余价值 构成(元)(元)
M’=100 %
80C+20V 20
平均利润 P’=20%
20
产品价值 (元)
120
产品社会 生产价格 (元)
120
绝对地租 (元)
0
60C+40V 40
20
140
120
20
农业
二、绝对地租的趋势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 构成的情况也存在绝对地租。
投资(万元)
产量10万斤
优等地 初级 追加 10 10 78
中等地 初级 追加 10 10 56
劣等地
10 4
试计算:级差地租Ⅰ是多少?级差地租Ⅱ是多少?绝对 地租是多少?存款利率为3%时每亩土地价格是多少?
解题
1.先求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每斤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
2.求级差地租Ⅰ
101020%3万元 4
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 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
法律 实现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经济实现形式
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
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二、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地租的区别
土地所有权的前提:A土地所有权垄断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地租本质: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
的一种收入。
不同所有制下的地租:
封建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社会主义地租
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第二节 级差地租
一、级差地租的形成 二、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 三、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区别和联系
一、级差地租的形成
第九章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第二节 级差地租 第三节 绝对地租 第四节垄断地租与其他类型地租(略) 第五节 土地价格与地租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土地制度和土地所有权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的地租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 中国社会主义土地所有
一、土地制度和土地所有权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
产品 千克 产品 千克
(元) (元) (元) (元)
A 100 20 400 120 30 120 30 0 0 0
B 100 20 500 120 24 150 30 30 30
C 100 20 600 120 20 180 30 60 60
D 100 20 追加 100 20
1
追加 100 20
地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 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形成 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形成
土地 投入 平均 产量 个别生产 社会生产 级差 级差 级差
级别 资本 利润 租 地租 利润 Ⅰ Ⅱ
全部 每百 全部 每百 (元) (元) (元)
=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优中等土地初次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
=3×(7+5-4×2)=12万元
3.级差地租Ⅱ=单位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追加投资比劣等土地超产数
=3×(8+6-4×2)=18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